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16-11-11 点击: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篇一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亲近大自然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亲近大自然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亲近大自然

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喜欢跳舞,有的人喜欢看书,而我则喜欢亲近大自然。只要一有空我绝不错过亲近大自然的每个机会。

清明节到了,我又一次跟随妈妈回到余姚老家过山村生活。

清晨我们踩着小草上的露水上山啦!鸟儿用优美的歌声欢迎我们,花儿对我们点头笑。我和哥哥互相追逐着,欢笑着。

远看,绿油油的茶树排成队,依山而种,竖看如层层绿色台阶蜿蜒而上;横看仿佛是条条绿色长龙绕山而卧。近看,那平展的茶树顶上铺满了嫩嫩的绿叶,是那么的可爱,让人情不自禁地俯下身去亲吻它。

再向前,便来到了竹林。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们孕育了好多“胖娃娃”,探出了黄花花的小脑袋,向大地展示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突然,我感觉有东西从我脚上跳过,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往地上看了一眼,原来是一只小青蛙呀!我急忙叫哥哥来,哥哥蹲下身,伸出双手,盖在小青蛙的上面,往下一扣,一只小青蛙就抓在手里了!我仔细地打量着这只小青蛙,它长着一双大眼睛,肚子洁白如雪,一鼓一鼓的,不时发出“呱呱,呱呱”叫声。仿佛在说:“好心的人呀!我是益虫,请你们放了我吧!”看着看着,我跟哥哥哈哈大笑起来。于是哥哥手一松,青蛙便跳入了草丛之中。

这次亲近大自然,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更是带给我们对生活无尽的希望和向往,我热爱它!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篇二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我与自然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我与自然

在一个八面环山的狭长平地上,座落着一座宁静的小城镇,镇的南面有一个僻静的村庄,村庄里有一户和睦的人家,那人家中有一个爱自然的年轻人,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爱自然,因为春天的生机盎然,因为夏天的绿意勃发,因为秋天的安宁沉静,因为冬天的万物萌生。

春天,我喜欢游逛于山林田埂,看着那树上嫩生的芽儿,忍不住凑过去闻一闻清新便油然而生。闭上眼,聆听那远近的鸟语,那淙淙的溪流。坐下来,深呼吸,一阵清爽洋溢在心灵。站起来,狂奔一阵,用尽全力大喊几声,就像嫩芽突破表皮,花瓣胀破骨朵。这就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我的春天,我已然成为春天的一根小草,跟着万物享受春天。

夏天,我喜欢去水库边钓鱼。赤着双脚坐在树阴下,树外风和日丽,树下凉风习习,草儿抚弄我的双脚,痒痒的。放下鱼饵,把鱼竿插在一边,四周映得我好不舒服,抬头张望一番,满眼都是绿色。水光山色,回清倒影,令我心旷神怡。水面上游弋着几只野鸭,忽然天上飞过一只苍鹰,全都钻进水里去了,再一看时,已经到了那头。收钩之前,我仍不忘跳入水中,畅游一番,与同伴在水中嬉戏,远处的野鸭也跟着打闹起来。野鸭也和我一起欢乐,我于是感到自己融入了大自然。

秋天,携着家人,漫步于山间小径。时而一排大雁掠过头顶,时而几只野雏在林中跳跃,拖着又长又漂亮的尾羽,有点飞天凤凰的味道。水流变得细了,树叶黄了,田野空空的,只有几个小孩子在玩泥巴,挖泥鳅,欢快的笑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童年。山上的一片松树却是绿意不减,顽强拼搏,抗拒枯黄。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喜欢寂静的我已经沉寂在寂静之中。{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冬天,雪花飘飞,令人想起唐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后的村庄更显宁静。远远看见一片梅林,生机盎然,再不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寒梅,而是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的早梅,她绽放于悬崖,俏丽在隆冬,与松柏争雄,和严寒斗智。慢慢的,冰消雪化,万物复苏,山也朗嫩,水也清秀。冬天的自然让我感到希望,使我获得力量。

自然孕育了爱自然的我,我也会更加喜爱,珍爱,热爱自然。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篇三

命题作文 “距离”

命题作文“距离”精彩例文

距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韩愈向我们阐释自然之美的距离,大自然的美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泰戈尔向我们阐释爱情的距离,或明或暗其实我们本可以感受。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余光中向我们阐释团圆的距离,“两岸兄弟一家亲”其实我们本无距离……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认为:我们应保持对事物适宜的距离,或近、或远;抑或无距转有距、有距转无距!带着一个充满距离智慧的锦囊踏出一条宽敞的人生栈道!

拉开距离,还原本真。生活原是杯浓酒,醇香浓郁;人生原是条航船,尽情遨游! 在莫泊桑的《项链》里的路瓦载夫人用十年的辛酸拉开了与那一夜虚荣的距离,于是她品尽生活的苦涩、人生的不易,换来了一条真正的项链,更换来了非凡的生命体验;国学大师季羡林用一生的淡泊致远拉开了与那尘世浮华的距离,于是他发出“人的每一个行动本应是点点诗情、片片诗意”的呐喊;牧羊的老者用数年的猎猎西风、漫漫黄沙拉开了与那背信弃义的距离,于是他执一根竹杖,仰望蔚蓝苍穹……

他们在生活中拉开了距离,回望人生栈道,看见艰辛、品到甘甜、亦或采摘了精神的果实,还原了本真!

拉近距离,感悟真情。壮丽的人生需要,昌明的社会需要,和谐的世界需要!

人与人之间有着丰富的感情。拉近与亲人的距离,我们会收获亲情的呵护;拉近与朋友的距离,我们会体味友情的抚慰;拉近与爱人的距离,我们会享受爱情的甜蜜。因此,正是我们在生活中拉近了与他人、社会、国家的距离,我们才会在人生的百花园中采一朵责任之花、采一朵感动之花。而当今面对金融海啸,拉近国家间合作交流的距离不正是最好的应对态度吗?

我们在生活中拉近了距离,瞭望人生栈道,看见责任、品到深情、亦或担起了共克时艰的使命,感悟了真情!

当然生活中的我们也应适应一些无距,品味一些无距。从元稹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不难看出所爱伊人已天水一方,两人的距离可谓远矣,然而爱之深切、情之专一又让这份美好的情思历历在目,难道思念的距离会是远的吗?

此刻有距即是无距,它们已幻化成一股力量,成为指引我们在人生栈道上前进的最强的那股劲儿!

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有距、总结一些有距。面对不良的社会现象,面对子辈间的代沟,我们可能零距离的加入,或近距离的争锋相对,但我们不能偏执一方,而要多有一份理性、多担一份责任,多留一段距离、多守一方净土!

这时无距即是有距,它们已蓄积成一道亮光,成为指引我们在人生栈道上前进的最亮的那束光!

大千世界,生活在自然中的我们更应与自然保持适宜的距离、与自然和谐地相处,为我们的人生栈道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让距离时而远、时而近,让本真永存、真情永存、美永存,足矣!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距离

其实小时侯很爱看星星,每每抬头仰望,或是安静的有些过分,或是莫名觉得悲从中来,又或是突然间心上一阵悸动。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时很长,有时很短。

最初的记忆,应该是咿呀学语时的惊鸿一瞥。我睁大黑色的瞳仁,目不转睛的盯着它们

——那些如璎珞般连缀着装点了黑夜的星尘。我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它们,却发现自己只有“啊、咿、呜”般的对话。于是便急急的迈出了步子,双手在空中胡乱比画着什么,我只是想要触摸那些星星呵!可父母不懂,他们用温暖的双臂圈住我,任凭我在怀里挣扎。当我终于放弃徒劳,然后漫漫伸出小手,我相信,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碰到它们微凉的肌肤了。一点点就够了。那个时候,漫天闪耀的银白色光亮——它们离我很近。

年少时总是爱做些梦的,尽管天马行空,可还是那样的甘心,甘心活在梦境里。只是随着时间的罅隙,却不再傻傻的伸出手去,企图摸到闪着微弱光芒的星。我不知道这距离该有多长,是否要等到我长高长大才能触碰。不是不想要和它们接触,而是害怕亲手打碎水晶似的梦,然后哭泣着拾起惨然的碎片,望见它再也无法复原。那个时候,夜幕里耀泽的光辉点点——却不知是近是远。

半倚在榕树巨大的身躯上,透过指间的缝隙窥探稀疏落下的星光,于是便突然陷入了悲伤。习惯了刚筋水泥中的车水马龙,竟开始怀念起当初,那样一份纯粹的感动,只是很单纯的爱着它们——那些让夜色看起来至少不那么单调的星星。可现在呢?我那幼稚渺小的愿望呢?它还在有效期限内吗?我木纳的向萤色伸出手去,楞了很久,表情委屈的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那样后悔,那样滞笨,似乎……触摸到了你们的体温,渐凉的感觉从指间流泻,却缓缓温润了干涩已久的心房……现在意识到什么还来得及吧?抱歉呢,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现,你们和我的距离如此之近。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你们一直都在。

夜色渐渐笼罩下的天地间,又是哪个孩子想要把小手伸向希望的点点光芒。我很想告诉他,不要徘徊和害怕,你们之间的距离,用心就可以到达……

距离

“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要好好儿活下去。”

当他读到这句话时,泪水终于忍不住淌了下来,他在心里一遍遍地问自己:“妈,我们之间现在隔了有多远?您为何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他,就是史铁生,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位文学巨匠,可是他自己却希望,如果可以,就用那些写作的时间来陪陪自己的母亲。

永远无法忘记的那一天,厄运当头,他就这样被上天无情的剥夺了走的权利。他最终的归宿就是那一张轮椅。于是,他变得沉默,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可是,他从没有注意到在门后,那位身单力薄的妇人无奈地看着他,用纸巾悄悄地拭走脸颊上挂满的泪水,然后犹豫不决地转过身,又回头用余光扫一下他,耸耸肩,浑身颤抖般地走开了。

是的,在那些日子里,他无法接受现实,更没有心情去理会身旁的人,他总是自己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擅自决定,正如他后来又迷上了那个杂草丛生的天坛一般。

他每天坐在轮椅上,家里、天坛、家里,这三点一线的路程他总是每天重复地走着。他喜欢一个人在那里静想,考虑自己的生与死,或凝视着远方发呆。他又何曾想到转过头来,他的不远处站着的那个人,总是在注意他的一言一行。豆大的汗珠滴在手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五彩的光芒。他没有看到,因为他不想也不愿去在意。

母亲,他已经有多久没跟她说过话了,只有那一次,他们约好一起去北海看菊花。他盯着窗外,看这个秋天落下的一批批残叶。他的妈妈刚刚还跟他絮叨着明天的准备,只一小会儿功夫,她转身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他甚至都没有和她的身影告别。

她走了,就在北海的菊花开得正烂漫的时候,就在满地的落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的时候,她走得那样安静,可她走得又是那么远。

他好后悔,自己的自私,总是错过身后最美丽的风景,也许只要他每次转一下头,他就可以看到妈妈那张慈祥的脸,他就会读懂一颗爱着他的心。

现在,他们之间真的相距很远,不止一光年的距离,如果可以,他想说:“妈妈,我爱

您!”

母爱为他撑起了一片天空!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篇四

广东省2015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广东省2015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优秀作文1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得被囊括在其中。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壮歌。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既然如此,不如走进大自然,与它拥有一个心贴心的拥抱吧!当你踏进绿绿的草地,自然给你的不再只是一张翠绿的图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机勃勃的小动物乐园。当你走进宽阔的大森林,自然给你的不再是一幅幅野兽的画像,而是地球之肺给人带来的清新空气和舒适的荫凉。比起在网络中源源不断的海量自然信息,你不仅收获了自身亲历的难得体会,而更多的是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还在等什么?难道要放弃掉那用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的自然厚礼吗?而只有通过自身经历的途径才可真正了解那份礼物的厚重与美好。 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惟有此途径,人类才能知晓自然母亲的美好与神奇。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点评:

本文围绕“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立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周密。文章开门见山,于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先从反面论证“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感知自然虽然“未尝不可”,但是“远远不够”,再从正面论证只有走进自然才能收获“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结尾再次点题。行文连贯,照应严密。语言整饬流畅,句式长短结合,富有节奏,蕴涵情感,显露出较为坚实的表达功底。稍微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引文不尽准确,个别地方“得”“地”不分,个别句子因存在掉字现象而损害到语言之美。(点评:桂新)

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电视等的出现使“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成为了可能。通过科技,我们不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还能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的奥妙。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我们更好的感知自然。

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见了世界的壮美与辽阔。目前,一组“世界与内蒙古撞脸”的图片在网络上走红。从图片中我们能看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景点在许多地方与内蒙古有异曲同工之妙。网友们纷纷感叹,要是没有科技,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现内蒙古那具有“国际范”的美。的确,如今的人们处在边界的互联网时代,不出家门,我们就可以看见内蒙古广阔无垠的草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气势。这要放在古代,人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感受更真切,但要忍受旅途的疲惫。在偌大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只有通过科技,才能满足我们对自然无限的好奇心。

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通过科技,我们无需实地考察,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尔发生了8.0级大地震,令世界为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我们得以换一种方式心系灾区。通过电视,我们了解到灾区的各方面情况。通过上网,我们还能了解到尼泊尔此次灾难发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等等。科技拉近了我们与尼泊尔的距离。我们无需亲自前往灾区,便能够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有了科技,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就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能更加理性地面对自然,对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间。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科技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想象,推动了我们去探索。回首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时代里,哥伦布历尽艰险发现新大陆,却未发现那不是他所向往的亚洲;近代中国人因为科技落后而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妄自尊大„„我们要好好利用科技,开眼看世界,更好的感知自然,利用自然。

日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师辞职信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我们在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同时,也不要忘记迈出脚去看看,生活,毕竟还有诗和远方。

总而言之,在这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里,科技的出现总是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感知自然的。我们应感激: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本文完全符合题意,观点十分鲜明。标题“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此分别从“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和“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两个方面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层次清晰,论证严谨,观点突出。

本文立意深刻,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作者反复强调“科技”能“让我们更好地感知自然”“利用自然”,“更好”二字体现了小作者并不否定亲身感知自然的重要。文中倒数第二段,作者借用时下流行的教师辞职信,提出了“也不要忘记迈出脚去看看,生活,毕竟还有诗和远方”,可见其论证思维的严谨、辩证,值得点赞。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引古说今,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论证能更深入一点,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点评:民之音){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带您去看花海

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外婆你总是在乡下带着我忙农活。正当夏时,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你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一个激灵,鱼跃而起。外婆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骑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外婆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地是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的头上,浅浅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姿态,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我偎依在你怀里,糯糯的声音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哎呦,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你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我会牵着你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热解毒之用„„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你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但你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远更远了,自嘲的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你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谢你,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你去看荷花成片,给你数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我们,去看花海成片,细数花名。

点评:{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大道至简。高考场上的作文亦然。本文的“至简”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标题简。题好文一半。高考作文要求“题目自拟”,该生拟的是“带您去看花海”,此题是全文一以贯之的线索,拟得很有诗意、很能吸引人眼球;用“您”这个第二人称写作,在70万份高考卷中其辨异性很给力,值得点赞。其二是结构简。全文共7段。第1、2段快速入题分别写“昨日之时感受自然、今日之时感受自然”,第3、4段详写我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写我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第6自然段用议论抒情绾结前文,第7自然段扣题点题作结。全文绝无蔓枝,浑然一体。今年作文的关键词有“感受自然”、感受自然的途径(用身、用心、用科技手段)、感受自然的结果(自然离我们“远”“近”),作者用7个自然段将其掰开揉碎、扣得很充分。其三是题材简。全文就地取材,就写田边地头,就写真情实感,人物少、情节明、环境“简”,很有“实战”价值。此外,本文文体特征突出,文情(天人合一)理(光大发扬孝文化)并茂,详略处理亦无不当。(点评:王 景)

仰观宇宙,俯察万物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得以借助电视、网络等手段以认识自然。但若把科技当做感知自然的真正途径,在我看来,不免可悲。{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

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亲身走进大自然中,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才能够真正感知自然的美与力量。

何谓“感知”?“感”即感受,“知”为相知。明白了这一点,便可知为何科技手段无法让我们真正地亲近自然,感知自然。

电视可让我们知晓全球天气,网络可让我们将生物知识尽收眼底,科技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万物的一种极便利的途径。然而,这顶多可算作对与自然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认知。科技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工具,它始终无法让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们从来不会为屏幕上的红花绿叶而欢呼雀跃,画家们从来不会面对电视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挥毫;同样,天气预报不会让诗人诗兴大发,生物纲目种属也无法让作家文思泉涌。作家迟子建曾说过:“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既然如此,我们必须放下鼠标,离开电视,亲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与大自然相感相知,相亲相近,让心灵得到美的洗涤。

以亲身走进自然的方式,其意义还不止于对美的感知,更在于通过与万物的接触,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对自然长存一颗敬畏之心。

人本为自然的一个部分,然而,工业文明的兴起,斩断了人与自然间的纽带。人们得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便使人类对自然失却了敬畏之情,却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试想,若只从天气预报中认知自然,又何谈对蓝天白云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识概括自然,又何来对花草树木的珍视与保护?过分依赖科技,却失却了对自然的亲身感触,使人类忘记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于是我们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然,制造出雾霾封城,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样种种的荒谬事情。科技并没有让人与自然更近,相反,它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让我们重返自然,亲身感受自然,我们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静坐莲池旁,与莲花久久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马的健美与力量。此二者,皆以亲身接触的方式,走进自然,想必这便是他们得以与自然相感相知,并从其中获取心灵的力量的原因。 让我们走进自然,于天朗气清之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与大自然真正相感相知,相依相守。

【点评】本文立意准确,自始至终均在证明一个观点:要想感知自然,就必须亲身走进自然,才能敬畏自然。文章采用先破后立、层层推进的手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构严谨。

文章先指出科技手段在感知自然时的不足:无法让人感知自然的美和力量。用孩子、画家和作家等媒介的表现证明自己的观点,又用迟子建的言论作证,事理结合,论证严密。 接着,文章提出一个深刻的观点:亲身走进自然的意义不止于对美的感知,更在于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对自然长存一颗敬畏之心。作者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却因不亲近自然,或只通过媒介了解自然,造成严重后果。行文至此,问题的原因、结果已经阐明。以上是“破”。最后两段,文章通过莫奈亲身观察荷花、徐悲鸿走进马群的成果证明,人只有走进自然,才能真正与自然相感相知,获取力量和智慧。这是“立”。

全文1000字左右,内容丰富,所用材料真实、典型,具有说服力。对比、假设论证手法的运用,突出了通过亲身感知自然这一方式的优点和通过媒介感知自然的不足。语言流畅,成语运用恰到好处;用到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气势和力量。

不足:开头稍显拖沓啰嗦,可以更加简洁。一味否定科技媒介的作用,没有辩证认识。

尽赏自然,尽得清欢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

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王摩诘隐居终南,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谈笑无期。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提。他在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获得人生的彻悟,再无烦恼困顿,灵魂纯粹而明净。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无法渗透,实则身处其中,便能获益无穷。喜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国,一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们深信自然有灵,皆与自然和睦而居,在这里只有纯净的山水滋养人心,人们接受明媚阳光最无私的馈赠,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容。自然,其实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自然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正如王开玲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的张力与生机。感悟品味,生命接收自然的赠予,岂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明亮乐观的精神美学?

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投身自然,寻觅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 春风飞扬,春意浩荡,又是一年春光明媚,岁月在春色中苏醒。愿亲近大自然,遍赏春光烂漫,生命芳香弥漫,清欢相伴。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中心突出立意明确,文章首段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即“亲近自然,尽享生命清欢。”全文围绕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行文,层层深入思路明晰。文章思古鉴今,指出文人墨客尽赏山水的情怀自古有之,亲近自然一方面能获得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另一方面,用心感知、触摸自然,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能够从这两方面分析和论证,显示出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虽然文章后半部分借用了王开岭《按时看日出的人》一文的观点和语句,但运用得还是较为贴切自然,不生硬。反观现代社会,文章呼吁人们投身自然去寻觅生命本色、尽享尘世清欢。末两段稍显拖沓,收束可更简练些。整篇文章紧扣中心,材料丰富,语言简洁并具有古典的诗意美感,书写干净美观。(点评:玉环)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篇五

与大自然零距离

与大自然零距离

小港中心学校402班 赵奕楠 证号(1634397)指导老师:张世英 三五成群的人们坐在石板上谈笑风生;大树下老人们睡在躺椅上轻轻地摇着蒲扇;孩子们把拖鞋扔在一边,打着赤脚在地上玩翻纸牌游戏。人们生活得悠闲自在,这也是我喜欢去家乡农村的原因,连吸入的空气都是清新中带着泥土的芬芳。

夏天来了,我跟着几个小伙伴在外公的陪同下去池塘里游泳。一看见水,我们一个个像脱缰的野马往水里冲。我们先来个憋气比赛,“一、二、三——”一声令下,大家纷纷把头埋到了水里。有一个小伙伴十分调皮,他把身子浮起来,脚上下来回摆动着溅起一阵又一阵的水花。接着一个个露出水面,不争输赢,一阵嬉笑„„小伙伴们兴奋得互相泼水,玩得不亦乐乎。

自游泳开始喽!有些小伙伴如同一条小鱼,机灵地在水里上窜下跳;有些小伙伴还不怎么会游,时不时呛进几口水;有些肚子朝上,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水床里;还有些小伙伴似乎还不怎么过瘾,想来点刺激的,于是跑到岸上,把塘岸当跳板,模仿跳水运动员的样子,“扑通”一下跳了下来,溅得我们满脸水花。“哈哈哈”那小伙伴没绑好头发,长长的辫子散了,变成了一个“魔女”。

这时,一条条调皮的小鱼在我们大腿之间游来游去,时不时来亲吻一下我们,痒痒的。我悄悄地把手放在它旁边,瞬间一合拢,没想到它“嗖”地溜走了,两只手拍掌了,看来空手捉鱼是不行的。 在外婆家可以去摘山上的格格红,把它们一个个串起来;在花木地里把一个个花苞摘下来漂到溪里,不用担心摘花苞会被骂;夜晚可

以躺在邻居家的平顶屋上听听蝉曲,数数星星……

家乡的一切多么快乐、美好!与大自然零距离!

与大自然拉近距离作文篇六

广东省2015年普通高考部分优秀作文

广东省2015年普通高考部分优秀作文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 广东考生

作文: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得被囊括在其中。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壮歌。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

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如此,不如走进大自然,与它拥有一个心贴心的拥抱吧!当你踏进绿绿的草地,自然给你的不再只是一张翠绿的图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机勃勃的小动物乐园。当你走进宽阔的大森林,自然给你的不再是一幅幅野兽的画像,而是地球之肺给人带来的清新空气和舒适的荫凉。比起在网络中源源不断的海量自然信息,你不仅收获了自身亲历的难得体会,而更多的是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还在等什么?难道要放弃掉那用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的自然厚礼吗?而只有通过自身经历的途径才可真正了解那份礼物的厚重与美好。

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惟有此途径,人类才能知晓自然母亲的美好与神奇。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点评:

本文围绕‚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立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周密。文章开门见山,于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先从反面论证‚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感知自然虽然‚未尝不可‛,但是‚远远不够‛,再从正面论证只有走进自然才能收获‚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结尾再次点题。行文连贯,照应严密。语言整饬流畅,句式长短结合,富有节奏,蕴涵情感,显露出较为坚实的表达功底。稍微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引文不尽准确,个别地方‚得‛‚地‛不分,个别句子因存在掉字现象而损害到语言之美。(点评:桂新)

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 广东考生

作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电视等的出现使‚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成为了可能。通过科技,我们不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还能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的奥妙。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我们更好的感知自然。

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见了世界的壮美与辽阔。目前,一组‚世界与内蒙古撞脸‛的图片在网络上走红。从图片中我们能看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景点在许多地方与内蒙古有异曲同工之妙。网友们纷纷感叹,要是没有科技,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现内蒙古那具有‚国际范‛的美。的确,如今的人们处在边界的互联网时代,不出家门,我们就可以看见内蒙古广阔无垠的草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气势。这要放在古代,人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感受更真切,但要忍受旅途的疲惫。在偌大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只有通过科技,才能满足我们对自然无限的好奇心。

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通过科技,我们无需实地考察,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尔发生了8.0级大地震,令世界为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我们得以换一种方式心系灾区。通过电视,我们了解到灾区

的各方面情况。通过上网,我们还能了解到尼泊尔此次灾难发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等等。科技拉近了我们与尼泊尔的距离。我们无需亲自前往灾区,便能够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有了科技,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就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能更加理性地面对自然,对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间。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科技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想象,推动了我们去探索。回首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时代里,哥伦布历尽艰险发现新大陆,却未发现那不是他所向往的亚洲;近代中国人因为科技落后而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妄自尊大……我们要好好利用科技,开眼看世界,更好的感知自然,利用自然。

日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师辞职信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我们在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同时,也不要忘记迈出脚去看看,生活,毕竟还有诗和远方。

总而言之,在这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里,科技的出现总是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感知自然的。我们应感激: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本文完全符合题意,观点十分鲜明。标题‚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就是本文的中

上一篇:三年级一百字作文写物
下一篇:上海语文中考作文题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