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内涵说说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2-01-25 点击:
2017内涵说说篇一
2017中考语文宝山一模r
2017届宝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5.其西南诸峰,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平行。
B.“争”与“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
C.“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
D.“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为学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4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5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6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选文中讲述了“蜀鄙二僧之南海”的故事,其结局是 (3分)(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
9.选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A. 凡事都要实践。
B. 凡事都要立志。
C. 立志而为才能成功。
D. 财富未必带来成功。
10.(1)“子何恃而往”一句反复出现了两次。前一次表现了富者 的态度,后一次表现了富者的 的态度。
(2)贫者“ ”的话语,表现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李郃观变
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注释】1窦宪:东汉人贵族,窦皇后的哥哥。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下文“宪就国”指他被罢免后回到自己的封国。2郡国:行政区域名称。下文“明府”是对郡守的尊称。3户曹:古官职名称。 4扶风:古地名。
11.对文中加点字“当”、“坐”两字,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3分)
A.将要 坐下 B.将要 获罪 C.面对 获罪 D. 面对 坐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请求自行,许之。
13.选文中的“交通者”,指的是 那些人。(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
14.(1)李郃阻止太守送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窦宪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其二是
是 。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
(2)“李郃观变”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我们能在梦里背单词吗?
1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学习的数学公式和推导过程,晚上出现在梦中,让你和数学题大战300回合;白天练习过英语对话,梦中你就可以非常流利地和外国人交谈,通常我们会称这种现象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最近,科学家对这种现象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做梦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记忆新学的知识,梦中的你的确是在学习的。
2睡眠的过程分成不同的脑电波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为慢波;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脑电波频率较快。其中做梦是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深度睡眠时期。正常人入睡时先进入浅睡,即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然后再进入做梦阶段,从入睡到做梦阶段为一个睡眠周期,一般一夜睡眠经历4~5个睡眠周期的交替。
3当然,我们仅仅知道做梦时怎么回事,还不足以解决问题。最近,神经科学家埃林和罗伯特找了一些哈佛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让这些学生在电脑前坐45分钟,玩一个迷宫游戏。在迷宫中,研究者将一个特定的对象设为终点,让学生们记住,然后让他们从迷宫里一个随意的点出发,找到到达终点的途径,做完游戏之后,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一组人去睡觉,一组人则留下来看录像。研究者利用脑电技术探测了睡觉组的大脑活动,之后在一个做梦周期结束时叫醒他们一次,问他们梦到了什么,或者在他们睡完午睡醒来之后问他们做梦的情况。接着对两组人再进行一次迷宫游戏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中,睡觉组相对于不睡觉组更快地找到了特定目标,其中还有4位同学做梦梦到了迷宫,他们找到特定目标的速度是其他睡觉组成员的10倍!做梦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记忆。
4对于上述研究,研究者有进一步的解释。研究发现,做梦能够导致记忆的再激活。因为梦的周期正好对应着神经同步的增强期,此时大量的神经元能够被同时激活,从而提高对特定事物的记忆。在上述研究中,罗伯特等人就注意到,被试者的梦并不仅是对刚学习过的迷宫经验的精确重现,还激活了相似的经验。比如,其中的一个学生不仅梦到了迷宫的影像,而且梦到了自己几年前在一个蝙蝠洞探险的经历。这表明,大脑在做梦的时候不仅激活了某个学习经验,还再激活了相关的学习经验。美国西北大学肯·帕勒的研究团队也有相似的发现,如果先给被试者建立一种声音和一幅图的联结,并在其做梦的时候(快波睡眠时期)播放这种声音,之后被试者对那幅画的记忆也会增强。
5这些研究成果得到的结论让人惊喜,尤其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做梦的促进效应将非常有用。我们都知道,学习外语是通过建立外语词汇和母语词汇的联结来完成的,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在白天背了一些单词和单词的中文释义之后,做梦时在你耳边重复中文释义是不是会有效提高单词的记忆效果呢?懒人们仿佛听到了福音把闹钟..
关掉!让我把梦做完,我要多背一些单词哦!
15.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这种现象”指的是 的现象。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
16.对第3段中的内容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2017内涵说说}.
A.实验者被分成两组做实验。
B.实验者做了两次游戏测试。 4123
C.实验者都是哈佛大学的学生。
D.实验研究者只研究了睡觉组。
17.划线句“被试者对那幅画的记忆也会增强”的条件是(4分)
(1) 。{2017内涵说说}.
(2) 。
18.第5段中,(1)将画线句改成意思相符的陈述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点词语“仿佛”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6分)
19.第3、4段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
我家的猫和老鼠
毕飞宇
1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 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2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这在我是非常合算的买卖,因为“下次”是无穷无尽的。假如我的两个姐姐联起手来和我作对,在多数情况下,她们差不多就是那个叫“汤姆”的猫,而我则是老鼠“杰瑞”。我们家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卡通《猫和老鼠》式的故事,小姐俩气势凶凶的,占尽了优势,恨不得一脚就把她们的弟弟踢到太平洋里去,然而,到后来吃尽苦头的始终是她们。
3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生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明得意是不必说的。
4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们对我的好处来:我6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 12 岁的孩子,又瘦又小。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10多里地。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这件事都过去30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12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5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6我的儿子最喜欢我的侄女,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几乎就是猫和老鼠,不是追逐,就是打闹。可是,他们毕竟天各一方。在他的姐姐和他说再见的时候,他漆黑的瞳孔是多么孤独,多么忧伤。我多么希望能做我儿子的好兄弟,和他争抢一块饼干、一个角落或一支蜡笔。但我的儿子显得相当勉强,因为他的爸爸后背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就是学不像一个孩子。
20.下列没有错别字的是 (3分)
A.同仇敌忾 B.气势凶凶 C.不动生色 D.自明得意
21.对第2、3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交代“我家的猫和老鼠”具体所指的对象。{2017内涵说说}.
B.解释“我家的猫和老鼠”吵闹争斗的理由。
C.表明父母的“教导”和“裁判”无法解决我们姐弟间的吵闹争斗。
D.表达“我”和姐姐们吵闹争斗获胜后无法掩饰的内心的喜悦之情。
22.第4段中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相关的人物
有 ;发生的过程是 ;最终的结果是 。(6分)
23.说说本文题目的妙处是(4分)
(1)
(2)
24.第6段内容已经与“我的姐姐们”无关,作者写本段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6题。
材料一:在诗词中引用历史上的故事,或借用古籍中的诗句,叫做“用典”。这些被引用的历史故事或古籍中的诗句,被叫做“典故”。使用典故,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使用典故能够增加表达的内涵,增添语言的厚重感和趣味性。
材料二:史记记载,班超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在家孝顺勤谨,辛苦操劳,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养家,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扔下手中的笔,感叹道:“大丈夫应该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一辈子在笔砚之间忙碌呢?”
(均摘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八(上),有删改)
25.(1)根据“材料一”,使用典故的好处
是 。(2分)
(2)“材料二”涉及的典故出处是《 》(书名),陆游在《诉衷情》中“当年万里觅封侯”,就是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 。后人用成语 概括这个典故。(4分)
26.下列在诗词中未用典故的是 多项选择。(4分)
A.到乡翻似烂柯人 B.水光潋滟晴方好 C.孤蓬万里征
D.黄衣使者白衫儿 E.怀旧空吟闻笛赋 F.但余钟磬音
四、写作(60分)
27.题目:我的新体验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15分)
1.一览众山小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其余则熙熙而乐
5.林壑尤美
(二)(4分)
6.(2分)春天在西湖漫步(赏景)
7.(2 分)A
(三)(9分)
8.(3分)富和尚未能成功抵达南海(1分)穷和尚成功往返南海(2分)
9.(3 分)C
10.(3分,每空1分)(1)疑惑 嘲讽(2)吾一瓶一钵足矣
(四)(12分)
11.(3分)B
12.(3分)李郃请求自己前往(送礼),太守答应了(他)
13.(2分)给窦宪送礼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14.(4分,每小题2分)(1)窦宪将面临杀身之祸(2)避免太守与窦宪同流合污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18 分)
15.(2分)白天的学习经历会在夜梦中出现
16.(2分)D
17.(4分,每空2分)(1)被试者建立一种声音和一幅图的联结(2)在被试者做梦时播放这种声音
18.(6分)(1)(2分)在白天背了一些单词和单词的中文释义之后,做梦时再你耳边重复中文释义,会有效提高外语单词的记忆效果
(2)(4分)“仿佛”是好像的意思(1分)做梦时重复中文释义可以有效提高外语单词的记忆效果尚未得到证实(1分),只是人们的“试想”(1分),是懒人们的“期盼”(1分)
19. (4分)不能,第③段首句承接第②段“做梦是怎么回事”的内容,引出下文神经学家进行“做梦能否促进学习和记忆”实验研究,第④段首句“研究考有进一步解释”是承接第③段研究者的解释。
(修改后的答案:内容:第③段用实验证明“做梦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记忆”,第④段对于上述研究,研究者得出的结论进一步解释。结构:③④两段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二)(22 分)
20.(3分)A
21.(3分)D
22.(6分,前两空各1分,后两空个2分)我六岁那年的某个冬日 我的大姐、我 年幼的大姐背着小弟去打针,归途中滚下陡坡 “我”没有受伤,大姐却为此惊恐不己
23.(4分)(1)(2分)以经典动形象作为题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2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文中姐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增加趣味性。
24.(6分)该段写了两层意思:其一是孩子天生都喜欢有“猫和老鼠”般的亲情相伴;其二是父子之间无法替代“猫和老鼠”般的兄弟姐妹间的亲情,作者借此表达了现实生活中无可奈何的遗憾之情。
三、综合运用(10分)
25.(1)(2分)增强表达的内涵,增添语言的厚重感和趣味性 (2) (4分,第二空2分,其余两空各1分)后汉书 报效祖国的壮志 投笔从戎
26.(4分)BCDF
四、作文(60分)参照201606中考阅卷作文评分标准执行
2017内涵说说篇二
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教案
新人教版(2017春版)
语 文 教 案
七年级(下)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 揣摩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视频。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 安徽省合肥县人,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他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的,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三、检查预习
一.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kuàng) 可歌可泣 (qì) 彷徨(pánghuáng)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 yün 鲜红 xiün 殷切 yÿn 鲜为人知 xiǎn
二.选择义项:
1. ( B ) A.说明 B.明白,了解 C.比喻,比方
2. B ) A.完结 B.全,完全 C.完成
3.( A ) A.停止 B.已经 C.后来
4 ( C ) A 极端 B 彻底 C.穷尽
四、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2、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五、探究写法
1、 以小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2、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是鲜为人知
三是以小见大
第二课时
六、研读课文
1、默读第一部分。
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2、默读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目
奥本海默 善于辞令 邓稼先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奉献精神 “纯”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最有 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 ,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 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述这句话。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3、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排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它们集中写出邓稼先成为“两弹元勋”,是因为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
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4)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中国男儿” 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七、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2017内涵说说}.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归纳总结{2017内涵说说}.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弹元勋 科技先锋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忠厚朴实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忠诚纯正
九、体验与反思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发和感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邓先生的故事?
2、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杨振宁。全班讨论
十、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二、三。
3、小作文: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板书设计
2017内涵说说篇三
2016-2017六三美术教案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学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二课:实用美观的产品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3、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4、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5、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第二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2、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3、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第三课:多样的“世博”建筑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2017内涵说说篇四
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一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南京市2017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
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稽首/无稽之谈 模具/模棱两可 摒弃/敛声屏息 ......
B.干练/天干地支 差遣/差强人意 剽悍/虚无缥缈 ......
C.测量/量入为出 当权/独当一面 契约/锲而不舍 ......
D.称赞/称心如意 请帖/俯首帖耳 罢黜/相形见绌 ......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1)今年年初,中国股市首次实施熔断机制,引起了社会 ,中央政府要求证监会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2)自郎平执教以来,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水平突飞猛进,令关注女排的人们无不 。
(3)虽然早已知晓杨绛的声名,我 从未读过她的作品, 没有关注过她的生平,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A.振荡 刮目相看 却/也 B.震荡 侧目而视 竟/更
C.震荡 刮目相看 却/也 D.振荡 侧目而视 竟/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
A.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我国使用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 不仅登上了榜首,而且“超算”上榜总数也首次名列第一。
B.瑞士就给全体国民普发奖励工资的提案进行全民公投,76.9%的国民投了反对票,这一结果引起了各国人民的思考。
C.一味使用别人的话语体系解释自己,结果往往自我曲解,能否说好故事,让别人理解自己,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话语体系。
D.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蓝精灵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失落的村庄》将以全新的动画形式,讲述可爱的蓝精灵与邪恶的格格巫斗智斗勇。
4.下面文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过去80年,物理学家一直未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证据。
②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都有反粒子。
③但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种反粒子就是自身的马约拉纳费米子。
④中国科学家率先观测到了在拓扑超导体涡旋中存在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重要证据。 ⑤费米子和它的反粒子“脾气”完全相反,无法同时出现。
⑥这个发现或将使人类进入拓扑量子计算的时代。
A.②③⑤④①⑥ B.①④⑥②⑤③ C.④①②③⑤⑥ D.②⑤③①④⑥
5.下列诗句的意境,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最为相似的一项是(3分)( ▲ )
A.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B.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C.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D.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