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高考作文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2-01-23 点击:

1987高考作文篇一

安徽历年高考作文题

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记一件好人好事

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母亲

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

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

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谈革命与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高考作文题目: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高考作文题目: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年高考作文题目: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高考作文题目:“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高考作文题目:“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

1989年高考作文题目:“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年高考作文题目: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年高考作文题目: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年高考作文题目: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年高考作文题目:尝试

1995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年高考作文题目: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

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诚信”为话题

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 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

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读(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题) 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的联想或感悟

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吴兴杂诗的思考或联想

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1987高考作文篇二

上海历年高考作文试题(1985-2015)

上海历年高考作文题

2015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4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3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2012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1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10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09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8年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7年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6年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5年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 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生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惑,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4年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2003年

‚杂‛的含义很广,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2年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1年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

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0年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的主题塔。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我国也参加了。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请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定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请说明你的设想,写10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1999年

写作第一题:

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

1.‚开考‛的‚考‛指的是1999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2.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己的心情。

写作第二题:

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 声{1987高考作文}.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才!”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才”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 “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1998年

(一)写作第一题

根据下面这首小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着手,将该诗改写成一篇短文。不要超过250个字。

春 水(之一){1987高考作文}.

冰 心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二)写作第二题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副标题为‚读报有感‛,正标题自拟。 一部美化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今天在此间日本记者俱乐部试映。

这是一部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影片,编导者出于反动的“自由主义史观”,否定侵略史实,极力鼓吹“太平洋战争是民族解放之战”的谬论。他们蓄意策划该片,目的是想通过电影误导日本国民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唤起所谓的日本民族的“自尊”。

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对28名日本战犯开庭审判为主线,由始至终宣扬这一公正的、历史性的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并公然宣扬“日本无罪”。影片极力粉饰东条英机,否定“南京大屠杀”,通过一系列情节,全面歪曲史实,否认和美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部影片一出笼立即遭到日本各界有识之士的愤怒谴责。4月20日,由几百名赞同者和许多赞同团体支持的“批判电影《自尊》会”正式成立,并一致主张严厉声讨这一歪曲历史事实的影片。

(摘自‚新华社东京1998年5月9日电‛)

1997年

(一)写作第一题

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作品)

1987高考作文篇三

1951年~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大全及解析

历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回顾

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记一件好人好事

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母亲

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 风运动中的一件事

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

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谈革命与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高考作文题目: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

1984年高考作文题目: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高考作文题目:

“致

1986

1987

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

1989

1990年高考作文题目: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

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

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

1993年高考作文题目: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年高考作文题目:尝试

1995

1996 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

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诚信”为话题

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

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

(注:从2006年起,安徽实行语数外自主命题)

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读(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题)

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的联想或感悟

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吴兴杂诗的思考或联想

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萧伯纳的名言

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安徽自主命题高考作文题回顾

高考语文安徽省独立命题是从2006年开始的。06年以来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初步显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色,比如命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障碍,材料作文供料的窄狭,等等。从学生复习迎考,提高应试作文水平来说,对历年来安徽高考作文题认真回顾、分析一下,无疑将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2006年: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简析: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也要认真审题,写作时的随意性必须克制。像这个话题中的“读”,必须注意其引申义,如果粗看一下,就写成“谈读书”、“我爱读的一本书”之类的文章,显然不附合题意。因为“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这些暗喻提示已经明确指出“读”的对象是无字书,不是纸质的书。此话题材料具有指向功能,提示可以读自然,读社会,读人生,立意、选材还是比较宽的。该话题既强调理性思考,又注重情感体验,泛泛而谈很难拿高分,应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品读,议论应有思想的深度,记叙应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人生感悟。

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简析:命题作文。这是一个有点诗意、别具一格的题目。诗歌有诗歌的独特的审美规范。如果对于诗歌语言的变形(“诗家语”)不具备一点常识、素养,题目都有可能误读。(如五花八门的对于此题的误读:提篮和春光兄妹俩一起去看妈妈,一个名叫提篮春光的日本小伙去看妈妈,一个名叫提篮春的人光看妈妈不看爸爸,提着蓝春光去看妈妈,在提篮里看春光中的妈妈,透过提篮的孔隙看春光中的妈妈)其实在《雨巷》、《再别康桥》中,都有语言变形的例子:“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等,“太息”与“眼光”、“悄悄”与“笙箫”、“沉默”与“康桥”,这种远距离的词语零距离的变异组合,“反常合道”,“无理而妙”。《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通感手法,也是“远取譬”,也是一种奇异的变形。夏宇的《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影子能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还能下酒。这简直是胡话、疯话、痴话、梦话。然而,我们细细领会,这奇异的语言却表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的创伤,它比平常语、通用语更令人心灵为之颤动。“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个作文题中就有语言的变形,“春光”在这里已经不是它的词典义“春天的景致”,而是借喻,是丰硕的成果、骄人的成绩等的变形,在篮子里提着的,可以是具体可感的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春光”,这就要善于发散,有丰富的诗意的想象了。“妈妈”可实指,也可虚指,如可以将“妈妈”引申为“家乡”、“黄河”、“祖国”、“地球”等。题眼应是“看”,“看”具有丰富的延展性,看望、报答、反哺和回馈等。谁“提篮春光看妈妈”?主体是有选择性的,可以是“我”也可以是“非我”,给考生留下了选择的空间。2007年的安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规定,同样水平的作文,将“妈妈”这一意象合理引申的得分要稍高一些。这是因为这样的立意较为

高远、新颖。在开头一段,用苏芮的《奉献》:“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快捷入题,既有文采,又一目了然。

2008年: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同07年一样,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对付猜题的较好策略。“感动”是一种情感,怎么装在行囊里“带着”?这也是一种语言变形。不过这种变形不是太难理解。“出发”是中心词,是题眼,但这次“出发”不是一般的“出发”,是一次“感动”之后的“出发”,是带着情感力量的“出发”,必须写出真正令人感动的内容。2008年先是南方雪灾,接着汶川大地震,这给立意、选材带来方便,但千文一面,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会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感动不了阅卷老师;阅卷老师不“感动”,很难给你打高分。所以应该独辟蹊径,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选材,以小见大。该题有过于时政化的偏颇。

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新材料作文。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卷1: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

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

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卷2: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沿着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就是新材料作文题。

新材料作文是取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长而避其短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也称

“题意作文”。其特点是,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一个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而不一定有一个所谓的“最佳立意”,有较大的选择、发挥空间。安徽07年、08年的题目,偏重于感性,情感,限制较死。2009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的用语,现在被广泛借用,似窄实宽,有较大的开放

性。但是也要注意审题,比如不能把“弯道”误解为“弯路”。注意分析材料层次,从开头到“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是“实”,后面的内容是“虚”,立意不宜仅仅停留在“实”的层面,应把眼光放在“弯道超越”的启示意义方面。“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提示考生应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生。可以引用柳青名言作为题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2010年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吴兴杂诗》 [清]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 字。

[注意]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材料作文。材料是一首古诗,阅读、理解有一点难度。提示语说蕴含哲理,给出了审题立意的方向。开放度较小。侧重考察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审题时应根据提示,从诗中找出“哲理”之所在,也就是最关键的题眼。立意抓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两句,引出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律搞一刀切的道理,才符合题意。如果只抓住“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大谈“环保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或者只抓住只言片语,如围

1987高考作文篇四

高考作文

守住内心的深度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生活的节奏快了,零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当守住内心的深度,心灵的深度。

也曾在浅阅读的潮流里随性,但面对那一幅幅装帧精美的图集时,仍不住叹息,怀念那蝉鸣蛙声里的往昔流年。浅阅读的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吸引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了自己的心灵之旅,再融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深阅读,更喜欢在深层次的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深阅读似茗,需细品,需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需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需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阅读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深阅读,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浅阅读可能是仅仅与作者有个会面,近未深交,便已走远,未免让人遗憾,阅读的深,让我们获得更多,很多人怀念过去在书店读书,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在小小的书店里,人人却可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1

人生有味是清欢,深阅读的清明淡雅,让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感悟!

【评析】

本文文采飞扬,读来令人击节赞赏。考生以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语言进行论述分析。无论是排比还是比喻,抒情还是举例,始终围绕题旨来构思,频频设喻,张弛有度。在极力赞赏“深阅读之美”的同时,对“浅阅读”也不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辩证地分析,不偏执,不武断。语言精致而有韵味,情感哲理兼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 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清泉,能说清你节操的一眼清泉。”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浑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半点垢点。”也有人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花,能给整个世界带来芳香的花。”

是啊!诚信是清泉。{1987高考作文}.

我们生活的世界太需要这样的清泉,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欺骗和谎言,我们多么想拥有一片承诺于人,守信于人的蓝天,有人因为欺骗而失去了最珍贵的友谊,有人因为谎言而众叛亲离,也有人因为欺骗而走上了生与死的边缘,试问,我们身边没有欺骗,那该有多好啊!有人为了信守承诺而至死不渝,那桃园里的三拜首,岂能忘记?关老爷的诚信又怎样?面对高官厚禄,面对加官进爵,他毅然过五关斩六将,留下千古美名,只为一个"信"字。

诚信是玉,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

它有着玉的清洁,它有着玉的高贵,它更有玉的坚贞,历来文人学士以玉为友,以玉为伴,这就是玉与信的融合吧!他们在玉的身上学到了信,一个传唱千古的立身准则。“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人也有无信的代表,一代豪杰吕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骑赤兔烈马,那是何等威风,何等的英雄,可到头来,却为一个“信”字搭上了身 2

家性命,他把承诺别人的话当作儿戏,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艺,那是他愚啊!那是他无信啊!假若给他一个机会,一个从信开始的机会,历史或许真的要重写。

诚信是花,是一花一世界的豪语。是的,我们的生活更需要鲜花来装点,我们的人生更需要鲜花来陪伴,陶渊明先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诺言,与菊花结缘,他守望着那一棵棵诚实的菊花,活的多么自在,又怎愿与那充满欺骗,黑暗的统治势力同流合污?他做不到,他也不想做到,因为有那诚信的山菊为他作伴,他生活得很充实,很自然。

在这片诚信的蓝天,不需要欺骗,不需要谎言,要的只是那清澈的泉,坚贞的玉,芬芳的花,因为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字——“信”。{1987高考作文}.

看!诚信的蓝天下站着三个人,你、我、他。

高考作文大观:历年高考作文题

1949年以前高校招生部分考试作文题

衣服的功用 女衣和男衣的比较

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帽类

我最喜欢穿的鞋子

饮食为什么一定要有时候 多吃的害处 我最喜欢吃的食品 烧饭法

我理想中的屋子造法

中国的家庭制度怎样改革

怎样可以和邻人和睦

家事的类别和学习的方法

烧鱼和烧肉的不同地方

我们为什么要敬崇老师

我的旅行日记

值日生的责任

3

报告我校运动会情形给父母信

我的小史

自满的害处

我的爱惜光阴法

益友和损友

哪一种游戏最为有好处于人身

不倒翁为什么推他不倒

什么叫“笔耕”

我的书包

我家的书橱

椅子和凳子的分别

船和车的争辩

镜子为什么能够照人

工人为什么要罢工

广告的地位研究

牛的自述

池边看鱼的乐趣

鹊究竟可以知道认得喜事么

对于《病梅馆记》的感触

风和冷暖的关系

打电话的方法怎样

人生好像一年的四时

一个好风俗

我的观察人品方法

我的读书方法

中国最有名的报纸

庙宇中的神像果有灵性么

看中国地图的感受

■1951年: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4

■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我的母亲

■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6—1976年: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命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

正题: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2300字)突出原文中心;准确反映原文要点,30分。

副题:《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1400字)。突出原文中心;准确反映原文要点

■1979年

正题:根据《第二次考试》文字,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写成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40分。

副题:《赵人患鼠》译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要紧扣原文,具体恰当。

■1980年

正题:读《画蛋》有感。联系实际发表感想,要紧扣原文,具体恰当,40分。

5

1987高考作文篇五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_[讲义]

高考作文训练补充讲义(一)

高考作文考前审题立意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训练要求:

1.这则材料应该给出的话题是:

3.你的作文题目是:

4.你的论点或主旨是:

5.请写出能体现你的中心主旨的一句名言、歌词等或自编一句有哲理的话,不超过30字。

6.请你联系所学过的课文,写出一二则相关课内论据。语言要简洁。

7.请你联系并提炼你的现实生活,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写出一二则生活论据。

8.请你联系所读过的各类课外书报,提炼整理出一二则论据。

9.请为你的论点写出一段说理性文字。100字以内。

10. 提醒: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最简单的着想,同时也容易人云亦云;偏题甚或跑题的:“取胜,应该让实力说话”,“假象也有可取之处”,“成功不只靠实力,其他因素也起重要作用”,这是没有整体感受、偏离了材料的中心意思而造成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感受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

要求:1 除诗歌,小说,戏剧外,体裁自定,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可采用一种,也可采用几种。2 内容真实具体,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3,800字左右。

管理专家在课堂上说:“我们来做个实验。”他拿出一个大广口瓶,然后把一大的堆拳头大的石头,一块一块放进去,问:“瓶子满了吗?”学生齐答“满了!”专家拾来小石子,又一颗一颗塞进瓶内,摇动后,石子一个一个挤进大石头的缝隙处,专家再问:“瓶子满了吗?”学生犹郁了,专家又捡来沙子,倒进瓶中,沙粒流布到石缝里,他再问“满了吗?”全体响亮地回答:“没有!”“很好!”这时,他拿来一罐水倒进瓶内,直到溢满瓶口,专家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麽?”他有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先放进大石头,以后再努力也没办法见将它放进去。你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地位最重要的'大石头'是什麽,请记住,先挑'大石头'优先放进去吧!”

训练要求:

1.这则材料应该给出的话题是:

3.你的作文题目是:

4.你的论点或主旨是:

5.请写出能体现你的中心主旨的一句名言、歌词等或自编一句有哲理的话,不超过30字。

6.请你联系所学过的课文,写出一二则相关课内论据。语言要简洁。

7.请你联系并提炼你的现实生活,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写出一二则生活论据。

8.请你联系所读过的各类课外书报,提炼整理出一二则论据。

9.请为你的论点写出一段说理性文字。100字以内。

10.你认为在立意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

三、一头老驴掉到一个废弃的旧井里,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它是老驴懒得去救它了,让它在那里自生自灭。

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的希望。每天不断地有人往井里倒垃圾,老驴也生气自己倒霉掉到了井里主人不要它,就算死了也不让它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下来,可是有一天,它改变了对垃圾的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并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训练要求:

1.这则材料应该给出的话题是:

3.你的作文题目是:

4.你的论点或主旨是:{1987高考作文}.

5.请写出能体现你的中心主旨的一句名言、歌词等或自编一句有哲理的话,不超过30字。

6.请你联系所学过的课文,写出一二则相关课内论据。语言要简洁。

7.请你联系并提炼你的现实生活,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写出一二则生活论据。

8.请你联系所读过的各类课外书报,提炼整理出一二则论据。

9.请为你的论点写出一段说理性文字。100字以内。

10.你认为在立意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

考前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坚持,便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困难或敌人)”,“振作精神便能顽强坚持”,这两种立意便有点不简单了;而主要从弗雷泽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当,但一念之间的放弃意味着失败”,就或许有些与众不同;结合两个人的角度立意恐怕更少了吧?殊不知新意也便在此了:“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然而不管怎样立意,总不能绕开“坚持”。

二、本则材

上一篇:2000年辽宁高考作文题目
下一篇:2017北京卷作文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