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6-08-22 点击:

一线故事篇一

电力检修一线工程师故事(谭金龙)

他,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他,一个实在的锅炉检修工,他,一个平凡的拓奇人,在安徽九华维护项目部,有一位踏实稳重、乐观开朗、扎实肯干的小伙子,他那精神的面孔和挺直的腰板总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印象,他就是拓奇安徽九华维护项目锅炉工程师谭金龙。

怀揣梦想,入职拓奇赴征程

2011年1月正值年关,怀揣着理想,谭金龙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安徽老家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了拓奇,从那时起便开始了漫长的拓奇检修之旅。作为农村里长大的孩子,谭金龙对检修的环境和艰苦的工作已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

刚进厂几天,便迎来了施工高峰期,利用难得机会,他从最基本的安规入手、然后熟悉现场、再掌握每一个工器具的使用、师傅们耐心教他每一项检修工艺及注意要点、工作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及风险预控、检修中的步骤及要点、检修后的工完料尽场地清等,每天晚上他都会细心的将当天的学习心得记录下来,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学习和检修,很快便通过了电厂工作负责人的考试,顺利的迈向了检修岗位。

业精于勤,虚心请教攒学问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每天他都会进行现场巡检,细心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每台设备运行参数,发现的异常及时汇报业主。在妈湾电厂有一次巡检时,谭金龙发现了#3炉A送风机回油管处接头裂纹渗油严重,该处在地坑内极难发现,由于发现及时,避免了油位低造成的风机跳闸;#2炉增压风机高负荷存在喘振的现象也被他第一时间发现,得到了业主的表扬。历次的大小修,他总是忙完自己这摊活,就主动去帮助其他工友,并笑着说“干得多就学得多,我是过来学习的”,工友们被他的顽皮逗乐了。

在漫长的维护及检修中,谭金龙通过“望、闻、问、切”,总结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短短的一年,三本学习笔记已被写的满满,因为他明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干起活来才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促提升

身为锅炉工程师,谭金龙积极发扬锅炉人的不怕苦、敢吃苦的精神,长期从事电厂检修工作是一件辛苦、枯燥的事情,谭金龙总能热爱本职工作,做到沉下心来,一心投入工作中,并从总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刚接手九华维护的时候,就迎来机组检修,面对检修任务重、人员少、工期紧的不利因素,所有管理人员齐上阵,本体、辅机、管阀专业总能看见他的身影,通过历次的大小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业务技能及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努力,被评为2013年度拓奇优秀工人。

“把敬业养成习惯”。谭金龙一心钻研专业知识,2013年在九华电厂针对节能减排、创一流活动的开展,通过与设备部、安监部多次的商讨,最终确定了#3供油泵改小油泵的方案,经过36小时的不间断作业、安装找正、数据测量记录,汗水与油污早已浸透了衣服,最终确保了#3供油泵节能成功。2014年锅炉专业又大胆的提出了8台排粉机车削减排的想法,在日常的维护中,他发现排粉机出力偏大,完全有节流的余地。最终对#1炉D排粉机进行车削试验,车削叶轮径向200mm,投入运行正常,全月单台节电量为6.28万kw.h左右,

后续对其余7台进行了相同的车削,成功的将排粉机耗电降下来,受到了电厂高度的赞赏,2014年被业主评为优秀先进个人、安全个人。

见微知著,质安严控不放松

从事电厂检修,安全、技术、质量和进度样样是重点,样样都是难点。谭金龙深知其重要性,任何一项工作开工前,他都会对工作负责人耐心说道,交代工作风险及质量要点。特别是锅炉专业受限空间、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特种作业较多,他都会不厌其烦的将危险点一一列出做好交底,他经常说,每个人都是安全员,要学会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每周的班组安全学习,他都会宣读几份案例,与同事一起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关的反措,不断提高了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无论是大小修还是日常检修维护,质量验收环节至关重要,针对每一个要点他都会认真验收,有疑惑的地方他都会向师傅们请教,自担任锅炉工程师以来,锅炉专业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受到了业主的肯定。

坚持不懈,扬帆破浪向远方

认真做好每件事,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这就是谭金龙的“传、带、帮”经,性格开朗的他总是班组的开心果,时不时就蹦出一个冷笑话,给大家在辛苦的检修岗位上带来笑意,他常说,“众人拾柴火焰旺,个人强不算什么,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言必行,行必果”,这是他一直践行的人生准则。一些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一时不能适应检修条件,出现迷茫、苦恼的情绪。他从精神上鼓励他们,生活上细心地给他们许多照顾,并经常带领他们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学习技术规范和文件等,把业务知识毫无保留地向年轻人传授,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成功经验。

“阳光下做人,风雨中做事,趁着年轻就要拼搏”。谭金龙喜欢用这句格言来标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工作态度,彰显出了拓奇一线工程师的满满正能量。

与工友检查引风机润滑油站

检查粉管可调缩孔开度及卡涩

检查给煤机煤质及运行情况

一线故事篇二

一线护士长的故事

她是一名护士,一名军人,一名党员,一位母亲,在非典肆虐时期,她和她的同事们没有被疫魔吓倒,而是毅然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用非凡的勇气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奏响了一曲奉献之歌――

“王岩,现在看你的啦?”这是解放军302医院在受命收治S ARS 病人时,院领导对她的期望。作为该院的一名护士长,她已经在传染病领域摸爬滚打了20多个春秋。今天,她面对的是人类知之不多的一种新的病毒,很难预料工作的艰辛,因为最早从广州抗击S ARS 前线不断传来警报:昨天有3位护士发热,今天又有5人倒下,几位教授病倒了,运送危重病人的司机和实习生也受到感染……这哪里是医院?简直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随时有人倒下并为之献身的战场。但她没有退缩,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给了她勇气和自信,从走进S ARS 病房那一刻,她给自己下了命令:“一个也不能少。”

她成功了,从收治第一例S ARS 病人至今,她们已经连续战斗了30多个日日夜夜,全体人员无一人感染。

①SARS病房的安检员

北京的4月,最高气温已经超过30度,穿着厚厚的隔离衣,捂着20多层的口罩,一进病房就是几个小时,这对常人来说仿佛是一种酷刑,但对于S 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却是一道生死防护线。穿戴防护装具,这在别人眼里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王岩却从不这么看,她觉得防护严密与否关系到大家的安危。

上班的时候,她经常站在隔离门前挨个进行检查,看隔离衣是否穿好,口罩是否捂严,帽子是否戴紧,手套是否戴好,鞋套是否套紧,从不漏查一项。有时看了不算数,还亲自用手去摸摸,待检查完全合格才准予放行。有时忙不过来,她干脆让有问题的同志自己纠正,有的护士反复戴了6次口罩才能过关。护士们经常嘀咕:“我们每天进病房前要经过„安检‟,护士长的„包装‟水平真高。”而她却笑着说:“保护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救治病人。”

进入S ARS 病房,必须通过两道防护门。为防止空气对流造成污染,王岩总是先盯着护士打开第一道门,进入通过间,等把第一道门关好后,再让打开第二道门进入病房,而且进入病房前必须把第二道门关好。有一名护士因为没有遵守“制度”曾受到过她严肃的批评。一些护士开玩笑说:“护士长把我们包装成了天衣无缝的„太空人‟,通过两道门就像走进飞船舱,我们的护士长就是„安检员‟。”

②千纸鹤传亲情

王岩与S ARS 病人打交道的第一天下午,就接到了家中的电话,保姆告诉她,女儿梦梦上午在学校发烧了,现在体温已经达到39.4度。此时,她的脑海里最先涌现的只是S ARS ,随后是一片空白。稍后,她安慰了梦梦几句后嘱咐保姆赶紧带梦梦到附近医院就诊。放下电话,又继续她的护理工作。下班后,她立即询问梦梦就诊的情况?在得知是一般感冒后,才放下心来。第二天下午,正准备进病房的她又接到了女儿带着哭腔的电话:“妈妈快回来吧,小姑姑也发烧了……”她知道自己已经在病房里呆了两天,需要隔离,绝对不能回家。挂完电话,她立即给远在杭州出差的爱人打电话,让他赶快回来。

一天,王岩收到了女儿捎来的一封信。启开信封后发现里面装有20只小巧玲珑的千纸鹤和一封短信,“妈妈,从您走进S ARS 病房的第一天起,我每天都给您叠一只千纸鹤,每天都为您祝福?今天是第20天了……”读着仅有几行字的短信,她的眼眶湿润了,没想到过去撒娇淘气的女儿,今天却如此坚强、懂事……{一线故事}.

③从挑剔到感谢

4月6日晚,王岩所在病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病人,他们全部是医务人员,其中有3名护士长。护理过程中,护士们经常会碰到有意的“挑剔”,特别是病人心情烦躁的时候,经常会朝护士们发脾气。一些护士跟她汇报说:“他们哪里是来治病的,分明是在检查工作!”为了护理好这些特殊的病人,作为护士长,她不但严格要求护士,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戴手套为病人扎针是护理S ARS 病人的难题。护士们原本个个是“一针见血”的高手,可如今经常有人失误,原因是有些S ARS 患者经过高热期后,血容量相对不足,血管充盈不够,而且戴着手套扎针有点儿找不着感觉。王岩看在眼力,急在心上,于是她主动把这些“难活”揽到自己身上。为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她常常摘掉手套给病人扎针,确保“一针见血”。每当此时,病人感激的泪水几乎是伴随着药液一起一点一滴往外涌……一位病人因为王岩经常赤手为他扎针,感叹道:“你这是在冒死救我啊。”

“护士长应该是护理队伍的排头兵”,在收治SARS 病人的第一天,王岩就对护士们说,“向我看齐”。工作中,她主动承担了给病人洗脸、做口腔护理、喂饭等危险性大的工作。面对面给重危病人喂饭,病人呼出的高浓度病毒会直接喷到护士的脸上,往病人嘴里送一口饭,病人往往要喘好几口气才能咽下,有时病人吃下半碗饭需要半个小时。尽管如此,王岩经常最先端起饭碗,每次坚持给病人喂完最后一粒米饭,让病人喝完最后一口汤。

{一线故事}.

在她的带领下,病区的护士们以一流的服务态度、一流的技术赢得了内行病人的赞誉。2周后,16位医务病人联名向原单位打电话,强烈要求领导亲自到302医院感谢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天使们。

{一线故事}.

④重大抢救必须我上{一线故事}.

一向要求“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王岩,在收治SARS 病人后从未降低要求。她知道,近距离为SARS 病人服务非常危险,她们要安置病人、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测血氧饱和度、为起不来身的重病人擦身、洗脸、喂饭、倒大小便……但她发现没有一个护士因害怕传染而减少护理量。她所在病区病仅有10位护士轮班,病人则多达30人,而且几乎每天都有3~4名危重病人、2~3人需要上呼吸机、10多个人需要一级护理。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她每天简直是带领护士们在病房里不停地“跑”步,,下午2点倒班的护士通常要忙到下午5点才离开岗位,在她看来,护士们都是在拼命……

一天下午1点钟左右,正在病房忙碌的王岩突然接到门诊接收病人的通知,她跟护士稍作交待后,扛起担架和医生赵军迅速赶往发热门诊。平时,用担架转运病号对她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可今天,体力严重透支的她觉得担架特别沉重,双腿直发软,好几次她差点跪倒在地,不到100米的距离,中途歇了2次,最后,她硬是咬着牙把病人抬进了病房。等她将病人安置好,已经是下午2点半,她没来得及吃的盒饭还摆在会议室。

按照规定,SARS 病人的尸体,必须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将口、鼻、耳等处用浸过消毒剂的棉球堵塞后即送火化。可是4月20日晚上,年龄均不满21周岁的年轻护士董文娟和张燕,从晚上12点开始急救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病人去世,整整忙了一个通宵。病人死后,还与死人“相拥”了1个多小时,因为其家属要求按家乡的习俗为死者整装穿戴,两位护士为死者穿了6层衣服,最后给死者垫上“金”缎、盖上“银”被,而死者家属自始至终只是隔窗相望。临走时,家属为感谢两位护士,执意要给她们磕头……第二天上班,王岩知道此事后,狠狠地批评了两位护士,“我说过,凡是重大抢救,必须由我上。如果我们病区有一个护士倒下,那就应该是我……”说完,她从包里拿出10支“蜂胶”分给了两人。原来,那10支“蜂胶”是收治S ARS 病人的第一天,一位朋友特意送给王岩用来提高免疫力的。

编后语

记忆中的你―――护士,总是与美丽、温柔联系在一起。洁白的制服下,你的微笑总会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这姑娘真好!可是,我从未想到,今天你职责是如此神圣,你的目光是如此坚毅,而你的环境又是如此危险……谁都知道病毒的可怕,谁都知道生命的可贵,当普通人戴上厚厚的口罩谈非典色变的时候,你毅然无惧地冲向疫魔甚至面对死神!你整日整夜地照料病人,把风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病人,把病人痊愈出院作为最大的幸福。为了让更少的人接触到病毒,你不得不把自己同外界隔离。虽然口罩、手套、隔离衣挡住了你的微笑,可人们却看到了你用爱心和责任心筑成的一道抗非典的铁壁铜墙。

我不由得想起提出医学伦理观核心理念的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把我的一生献给人道主义服务,我凭着良心和尊严行使我的职业,我首先考虑的是我病人的健康,我将尽我的一切能力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在与非典的斗争中,你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这段名言。在国际护士日(5月12日)到来之际,谨向所有奋战在SARS 一线的“白衣战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敬意!愿你早日平安凯旋!

她是一名护士,一名军人,一名党员,一位母亲,在非典肆虐时期,她和她的同事们没有被疫魔吓倒,而是毅然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用非凡的勇气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奏响了一曲奉献之歌――

“王岩,现在看你的啦?”这是解放军302医院在受命收治S ARS 病人时,院领导对她的期望。作为该院的一名护士长,她已经在传染病领域摸爬滚打了20多个春秋。今天,她面对的是人类知之不多的一种新的病毒,很难预料工作的艰辛,因为最早从广州抗击S ARS 前线不断传来警报:昨天有3位护士发热,今天又有5人倒下,几位教授病倒了,运送危重病人的司机和实习生也受到感染……这哪里是医院?简直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随时有人倒下并为之献身的战场。但她没有退缩,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给了她勇气和自信,从走进S ARS 病房那一刻,她给自己下了命令:“一个也不能少。”

她成功了,从收治第一例S ARS 病人至今,她们已经连续战斗了30多个日日夜夜,全体人员无一人感染。

①SARS病房的安检员

北京的4月,最高气温已经超过30度,穿着厚厚的隔离衣,捂着20多层的口罩,一进病房就是几个小时,这对常人来说仿佛是一种酷刑,但对于S 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却是一道生死防护线。穿戴防护装具,这在别人眼里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王岩却从不这么看,她觉得防护严密与否关系到大家的安危。

上班的时候,她经常站在隔离门前挨个进行检查,看隔离衣是否穿好,口罩是否捂严,帽子是否戴紧,手套是否戴好,鞋套是否套紧,从不漏查一项。有时看了不算数,还亲自用手去摸摸,待检查完全合格才准予放行。有时忙不过来,她干脆让有问题的同志自己纠正,有的护士反复戴了6次口罩才能过关。护士们经常嘀咕:“我们每天进病房前要经过„安检‟,护士长的„包装‟水平真高。”而她却笑着说:“保护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救治病人。”

进入S ARS 病房,必须通过两道防护门。为防止空气对流造成污染,王岩总是先盯着护士打开第一道门,进入通过间,等把第一道门关好后,再让打开第二道门进入病房,而且进入病房前必须把第二道门关好。有一名护士因为没有遵守“制度”曾受到过她严肃的批评。一些护士开玩笑说:“护士长把我们包装成了天衣无缝的„太空人‟,通过两道门就像走进飞船舱,我们的护士长就是„安检员‟。”

②千纸鹤传亲情

王岩与S ARS 病人打交道的第一天下午,就接到了家中的电话,保姆告诉她,女儿梦梦上午在学校发烧了,现在体温已经达到39.4度。此时,她的脑海里最先涌现的只是S ARS ,随后是一片空白。稍后,她安慰了梦梦几句后嘱咐保姆赶紧带梦梦到附近医院就诊。放下电话,又继续她的护理工作。下班后,她立即询问梦梦就诊的情况?在得知是一般感冒后,才放下心来。第二天下午,正准备进病房的她又接到了女儿带着哭腔的电话:“妈妈快回来吧,小姑姑也发烧了……”她知道自己已经在病房里呆了两天,需要隔离,绝对不能回家。挂完电话,她立即给远在杭州出差的爱人打电话,让他赶快回来。

一天,王岩收到了女儿捎来的一封信。启开信封后发现里面装有20只小巧玲珑的千纸鹤和一封短信,“妈妈,从您走进S ARS 病房的第一天起,我每天都给您叠一只千纸鹤,每天都为您祝福?今天是第20天了……”读着仅有几行字的短信,她的眼眶湿润了,没想到过去撒娇淘气的女儿,今天却如此坚强、懂事……

③从挑剔到感谢

4月6日晚,王岩所在病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病人,他们全部是医务人员,其中有3名护士长。护理过程中,护士们经常会碰到有意的“挑剔”,特别是病人心情烦躁的时候,经常会朝护士们发脾气。一些护士跟她汇报说:“他们哪里是来治病的,分明是在检查工作!”为了护理好这些特殊的病人,作为护士长,她不但严格要求护士,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戴手套为病人扎针是护理S ARS 病人的难题。护士们原本个个是“一针见血”的高手,可如今经常有人失误,原因是有些S ARS 患者经过高热期后,血容量相对不足,血管充盈不够,而且戴着手套扎针有点儿找不着感觉。王岩看在眼力,急在心上,于是她主动把这些“难活”揽到自己身上。为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她常常摘掉手套给病人扎针,确保“一针见血”。每当此时,病人感激的泪水几乎是伴随着药液一起一点一滴往外涌……一位病人因为王岩经{一线故事}.

常赤手为他扎针,感叹道:“你这是在冒死救我啊。”

“护士长应该是护理队伍的排头兵”,在收治SARS 病人的第一天,王岩就对护士们说,“向我看齐”。工作中,她主动承担了给病人洗脸、做口腔护理、喂饭等危险性大的工作。面对面给重危病人喂饭,病人呼出的高浓度病毒会直接喷到护士的脸上,往病人嘴里送一口饭,病人往往要喘好几口气才能咽下,有时病人吃下半碗饭需要半个小时。尽管如此,王岩经常最先端起饭碗,每次坚持给病人喂完最后一粒米饭,让病人喝完最后一口汤。{一线故事}.

在她的带领下,病区的护士们以一流的服务态度、一流的技术赢得了内行病人的赞誉。2周后,16位医务病人联名向原单位打电话,强烈要求领导亲自到302医院感谢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天使们。

④重大抢救必须我上{一线故事}.

一向要求“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王岩,在收治SARS 病人后从未降低要求。她知道,近距离为SARS 病人服务非常危险,她们要安置病人、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测血氧饱和度、为起不来身的重病人擦身、洗脸、喂饭、倒大小便……但她发现没有一个护士因害怕传染而减少护理量。她所在病区病仅有10位护士轮班,病人则多达30人,而且几乎每天都有3~4名危重病人、2~3人需要上呼吸机、10多个人需要一级护理。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她每天简直是带领护士们在病房里不停地“跑”步,,下午2点倒班的护士通常要忙到下午5点才离开岗位,在她看来,护士们都是在拼命……

一天下午1点钟左右,正在病房忙碌的王岩突然接到门诊接收病人的通知,她跟护士稍作交待后,扛起担架和医生赵军迅速赶往发热门诊。平时,用担架转运病号对她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可今天,体力严重透支的她觉得担架特别沉重,双腿直发软,好几次她差点跪倒在地,不到100米的距离,中途歇了2次,最后,她硬是咬着牙把病人抬进了病房。等她将病人安置好,已经是下午2点半,她没来得及吃的盒饭还摆在会议室。

按照规定,SARS 病人的尸体,必须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将口、鼻、耳等处用浸过消毒剂的棉球堵塞后即送火化。可是4月20日晚上,年龄均不满21周岁的年轻护士董文娟和张燕,从晚上12点开始急救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病人去世,整整忙了一个通宵。病人死后,还与死人“相拥”了1个多小时,因为其家属要求按家乡的习俗为死者整装穿戴,两位护士为死者穿了6层衣服,最后给死者垫上“金”缎、盖上“银”被,而死者家属自始至终只是隔窗相望。临走时,家属为感谢两位护士,执意要给她们磕头……第二天上班,王岩知道此事后,狠狠地批评了两位护士,“我说过,凡是重大抢救,必须由我上。如果我们病区有一个护士倒下,那就应该是我……”说完,她从包里拿出10支“蜂胶”分给了两人。原来,那10支“蜂胶”是收治S ARS 病人的第一天,一位朋友特意送给王岩用来提高免疫力的。

编后语

记忆中的你―――护士,总是与美丽、温柔联系在一起。洁白的制服下,你的微笑总会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这姑娘真好!可是,我从未想到,今天你职责是如此神圣,你的目光是如此坚毅,而你的环境又是如此危险……谁都知道病毒的可怕,谁都知道生命的可贵,当普

一线故事篇三

生产一线微故事—保证生产鏖战急

{一线故事}.

生产一线微故事—保证生产鏖战急

2015年4月30日深夜二点半,珠海轨道板作业队副经理苏利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现场工班长李检急促的声音,“老苏:不好了,咱家泵车的泵管爆裂了,我们已经去附近钢筋场地取备用泵管了,现在现场潮湿的不行,看样一会要下雨,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已经紧急停止施工了。”苏利回复到“好,我知道了,我马上过来帮助你们。”挂完电话,苏利马上穿上衣服,开车前往车辆段进口施工处。

2015年4月30日是我们珠海轨道板混凝土施工的节点工期,5月1日节日当天业主、监理单位要进行节点工期现场核对,所以30日晚上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时很关键的。

到了施工现场后,苏利和现场生产人员把取来的泵管抬下车,爆裂泵管为泵兜输出第一节长管。他拿着扳手,趴在只能一人进入的狭小空间里面把泵管两边接头的螺栓拆除下来,和工人们一起抬下车。工班长李检说:“老苏,你下来,我来安装吧,你汗都湿透了”。苏利说:“没事没事,我来吧,已经都湿透了,这上面的螺丝我放一堆了你在找不着,黑灯瞎火的别弄丢了就完了,来快帮抬上来”。经过大家一阵忙活,总算修好了,用了一个小时;工班长李检说:“老苏,得回你来了,这么晚了”。“哥以前就是修泵车的,我是老司机”,苏利脸上挂着笑容,开玩笑的说道。

苏利,珠海轨道板生产副经理,优秀共产党员,已经参加工作20余年,大家都习惯叫他老苏,他为人和蔼谦让,但搞生产可绝不含糊。

等到第一车混凝土顺利泵入,大家又开始忙活了,振捣声,叫喊声......他消失在夜色中。

图为苏利在拧紧已换完的泵管螺栓

一线故事篇四

吐鲁番公司--“最美一线工人”优秀故事推荐表

附件

新疆能源化工“最美一线工人”优秀故事推荐表

一线故事篇五

最美“一线工程师”

最美的“一线工程师”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城市道路纵横交错,编织一张永远没有尽头的网。人们往往会惊讶于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却来不及去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以及当中的辛劳与汗水。每栋楼,每条路,无不凝聚了一方人的心血,而同时,每一方人,都有个领头者,我们称之为项目经理。

我们的项目经理,***,同时担任广东省基础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正是我们这方人的领导者。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2007年毕业后开始从事建筑这行,至今已有7年时间。工作狂是他给人别人的第一印象,他总是有着干不完的工作、开不完的会。

***所在的项目是一个包括4条次干路2条支路的市政道路工程,由2014年11月开始动工。开工前期,由于拆迁等难题,工程进度一直停滞不前,到了2015年5月,甲方为了配合周围地块的建设运输需求,提出部分路段赶工的任务,赶工段部分的工期缩短了一半,赶工压力空前变大。这时,***经理站了出来,他说天下没有干不了的事,只有不努力去干的人。当晚,在林经理的组织下,带着现场总工和两位技术负责人硬是把赶工计划初稿拟定而出。

赶工的期间,材料进场与机械设备安排是赶工的难点,每天***总要打出几十个电话,并东奔西跑联系各个厂家。正是由于他,我们的材料才得以供应及时。不仅如此,***还每天亲临现场,并与现场生产经理讨论机械设备调配问题,也正是由于他,现场机械设备才能安排得更合理,工作效率才能更高。同时,在他的主持下,一次次大

大小小的会议在每个施工难点出现时召开,一张张白纸黑字的工程联系单在打印机轴承间流转了好几次。那时,只听到工地上不时传来轰隆隆的声响,软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缆沟工程、通信工程、陆续开工,各个作业面纵横交错,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紧而有序地进行着。这时总会在挖掘机旁撞见他的身影,拿着本厚厚的图纸,挺拔的身姿,还有那标志性的笑容,嘴角上扬起了45度。

那时也正值高温,天气炎热酷暑,工人连续高强度工作下难免有些受不了。***便调整作息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并组织在工地搭建休息棚,有时还会看见他去食堂督促熬凉茶。那时还是台风高峰期,三天一小雨,五天一大雨,每个月还来个台风,场地积水严重影响了摊铺路基土的进度,有时前几天刚压实的路基土碰到场雨又得重新翻挖晒干。当大家都在抱怨天公不作美的时候,却只见他带着个杂工小队去场地排水,久而久之还研究出一套自己的“排水心得”出来,使得雨后排水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后来,得益于雨后排水工作的效率,潮湿的路基土终于得以晒干,最终完成路基土碾压并顺利组织土路基验收及完成水稳层摊铺。

终于,2015年10月22日,一辆带着浓重金属气息、身上扛着赶工重任的沥青摊铺机巍峨屹立在赶工段上。看着沥青面层一段接一段地完成,赶工重任完成之时指日可待,大家心中都洋溢着兴奋。他在旁边吧嗒吧嗒地抽起烟,却难掩脸上的喜悦之情。

11月26日,由建设单位主持的中间验收大会顺利结束,标志着赶工重任宣告完成。那时,每个人的脸上无不充满喜悦,还夹杂着那

一丝丝的骄傲。

有人问他为什么老少回家,他说身上一堆事,回家也过不安稳。也总有人问他干嘛这么拼,明明可以过着享受的命。他说干好一个工程,肯定需要有人更累,他愿意当那个更累的人。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带领一方人干好一个工程的那个最美的一线工程师!

一线故事篇六

银行一线员工先进事迹

银行一线员工先进事迹

以下由管理资料网整理银行一线营业员的事迹材料报告,下面是银行一线员工事迹材料范文

银行一线员工先进事迹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入行7个年头,在这期间,凭着对XXXX事业的满腔热忱、执着追求,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敬业爱岗,七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和勤奋地做得不平凡。

从2002年07月入行,我一直在XXXX支行营业部工作,先后在前台接柜记账、ATM管理、库管、外汇会计等岗位工作。为了练就一手过硬的基本技能,我反复强记会计交易码、练习翻打传票和加强汉字录入训练;为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支付结算办法》、《会计结算制度汇编》、《票据法》等相关会计结算书籍,还认真学习了国家最新的外汇管理政策及法规和我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让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为我支行的外汇结算客户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服务;多个岗位的工作使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支行外汇结算业务的骨干。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除了快速准确进行业务处理以外,我还本着“热情、礼貌”的服务承诺,对每一个客户的询问都能耐心解释、有问必答、贴心服务,正是这真诚、周到的服务使我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由于今年外汇政策变化,使得相关业务操作相当复杂,另外支行业务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业务量明显增加,平时晚下班是家常便饭,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我更是放弃了很多正常的休息假日,每月的一号我还要及时准确地做好相关的外汇业务报表并报送,为领导和上级部门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作为XXXX支行营业部的普通一员,身在平凡的岗位,我却深深的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执著的奉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要积极开拓进取,默默无闻奉献,以一名优秀青年员工的风采,追寻着自我价值。

以下由管理资料网整理银行一线营业员的事迹材料报告,下面是银行一线员工事迹材料范文

银行一线员工先进事迹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入行7个年头,在这期间,凭着对XXXX事业的满腔热忱、执着追求,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敬业爱岗,七年如一日在平凡的

岗位上努力和勤奋地做得不平凡。

从2002年07月入行,我一直在XXXX支行营业部工作,先后在前台接柜记账、ATM管理、库管、外汇会计等岗位工作。为了练就一手过硬的基本技能,我反复强记会计交易码、练习翻打传票和加强汉字录入训练;为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支付结算办法》、《会计结算制度汇编》、《票据法》等相关会计结算书籍,还认真学习了国家最新的外汇管理政策及法规和我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让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为我支行的外汇结算客户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服务;多个岗位的工作使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支行外汇结算业务的骨干。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除了快速准确进行业务处理以外,我还本着“热情、礼貌”的服务承诺,对每一个客户的询问都能耐心解释、有问必答、贴心服务,正是这真诚、周到的服务使我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由于今年外汇政策变化,使得相关业务操作相当复杂,另外支行业务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业务量明显增加,平时晚下班是家常便饭,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我更是放弃了很多正常的休息假日,每月的一号我还要及时准确地做好相关的外汇业务报表并报送,为领导和上级部门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作为XXXX支行营业部的普通一员,身在平凡的岗位,我却深深的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执著的奉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要积极开拓进取,默默无闻奉献,以一名优秀青年员工的风采,追寻着自我价值。

资料来源:

上一篇:《家》的故事梗概
下一篇:一个的童话故事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