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6-07-27 点击:
《列子》故事篇一
《列子》故事渊源考略
《列子》故事渊源考略
【作 者】谭家健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今本《列子》8篇143章,其中纯议论性文字35章,占24%强;具有一定故事性者(包括二人谈话)108章,占75%强, 故事情节与先秦两汉魏晋古籍相同者58章。对于这种现象,学界早已注意。马叙伦(注:马叙伦《列子伪书考》,收入《天马山房丛书》。本文凡引马说均见此文。)、杨伯峻(注:杨伯峻《列子集释》,龙门书局1958年出版。本文凡引杨说均见此书。)、钱钟书(注:钱钟书《管锥篇》第二册《列子张湛注》,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本文凡引钱说均见该书。)认为《列子》抄变其他书,岑仲勉(注:岑仲勉《列子非晋人伪作》,《东方杂志》44卷1号,1943年1月出版。本文引岑说均见此文。)、严灵峰(注:严灵峰《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台北时报文化事业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出版。本文凡引严说均见该书。)、肖登福(注:肖登福《列子发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版。本文凡引肖说,均见此书。)认为其他书引用《列子》。究竟孰先孰后,迄今不一。本文拟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将58则故事一一考察,通过比较异同而探测其渊源关系。
《天瑞》篇(共4章)
一、“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蹇蓬而指,顾谓弟子百丰曰……”又见《庄子·至乐》篇:“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与《列子》前半段基本相同。严灵峰认为:“《列子》之文义,记事俱胜《庄子》,疑《庄子》文因得自传闻而略,《列子》之文盖出诸门人与私淑弟子而详。此亦足证明,《庄子》之书后于《列子》矣。”以为,当是《列子》发挥《庄子》。《庄子》此文主要讲某些植物化生为小虫,小虫又化生为小鸟,反映先秦时期人们对某些菌类和微生物、寄生虫生成原因的猜想。《列子》在此基础上,广泛吸取《国语》、《墨子》、《山海经》、《吕氏春秋》、《大戴礼记》等秦汉古籍资料,加以补充。其论述不限于低级动物,已包括高等动物和人类。在作者看来,生物都在互相转化之中。论题外延比《庄子》扩大了,足见其在《庄子》之后。许抗生指出,《天瑞》篇作者不明《至乐》篇„道从‟乃道旁,而改为„从者‟,使整段意思发生了变化,说明《天瑞》篇是抄袭而且抄错了。(注:许抗生《列子考辩》,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以下凡引许说均见此文。)
二、“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章,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几乎完全相同。(《家语》或疑为魏晋间伪托,近年河北定县,安徽阜阳先后从汉墓中发现《家语》古本,可证其为先秦古籍)又见《说苑·杂言》,文字基本相同只是最后没有“孔子曰”等三句。又见嵇康《高士传》,大同而小异。
三、“子贡倦于学”章,《荀子·大略》有此故事:以师生问答方式说明,君子事君事亲,服务于妻子、朋友,永远不能有懈怠之心。《列子》取其开头几句和最后几段,接下去让孔子大加发挥:“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死之息也……。”全文旨在体现道家的生死观。与《荀子》积极用世的思想恰恰相反。显然,不可能是《荀子》摘取《列子》,而只能是《列子》改造《荀子》。故事又见《孔子家语·困誓》,与《荀子》完全相同。
四、“舜间手zhēng@①曰:”章,全文又见《庄子·知北游》。只多两个字。严灵峰说:“盖此两书并出于一源,亦难定其先后也。”愚以为,当是《列子》抄《庄子》。此章之前为“杞人忧天”,主张天地是积气,与本章中“天地强阳气也”呼应。此章之后是“国氏盖盗”,认为人身是“天地之委形也”相同。可见《列子》是将《庄子》资料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这是古代学者经常采用的集证手法。
《黄帝》篇(共16章)
五、“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章,与《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
居焉”大同而小异。严灵峰说:“全文《列子》叙事详明,而《庄子》则甚简略,疑《庄子》删节《列子》之文为之。”愚以为,《列子》较《庄子》多62字。所谓“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见《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谓“不偎不爱”这种特殊词语亦出《山海经·海内经》“偎人爱人”。可知是《列子》据后出之《山海经》资料补充订正《庄子》并大加发挥。
六、“列子师老商氏,……乘风而归”章,钱钟书认为,乃撮合《庄子》中《达生》《大宗师》《寓言》等篇而成。“《列子》斯节命意遣词,均出《庄子》,捉置一处,便见源流。《列子》之袭《庄》,世所熟知,然祗睹其明目张胆者,至脱胎换骨,假面化身处,则识破尚鲜也。”
七、“列子问关尹曰”章,与《庄子·达生》篇相同,只多五个字,改几个字。严灵峰疑为传抄之误,当以《庄子》为正。愚以为,《达生》篇称“子列子”,而庄周与列御寇无师承关系,不当称“子”,猜想此章乃先秦《列子》佚文而保留于《庄子》,魏晋辑《列子》者略有删改,故只称“列子”,“以符合晚辈向前辈请教的身份。
八、“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章,与《庄子·田子方》完全相同。此章把列御寇写成胆小鬼,极力丑化,当是庄周所编造的寓言,不可能是先秦《列子》原文,魏晋人为了保存资料,不加改动,从《庄子》中辑入。
九、“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鸯者”章,其中一段说:“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已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与《庄子·人间世》完全相同。严灵峰说:“两文相较,《庄子》略而《列子》叙事详,且大部分文字为《庄子》所无。《列子》所引乃梁鸯之言,而《庄子》约引之以为蘧伯玉之语。如谓《列》袭《庄子》,则《庄》书所无者,又何从而抄袭之?”愚以为,也可能是《列子》根据《庄子》之意,在前面加上故事情节,后面再补充议论,形成一篇洋洋大文。《庄子》所无,盖原来即无也;《列子》所有,盖后来所有也。抄袭者是可以增也可以减的。严氏又说:“《列子》全文一贯语意完整,而《庄子》文则支离杂乱,此更足为《庄子》抄袭《列子》之铁证。”鄙意以为,《列子》文胜《庄子》更符合后出转精规律。
十、“颜回问乎仲尼曰,……操舟可学耶?”《庄子·达生》篇与之相同,而文字大为减省。《庄子》只讲“忘水”,而未讲“轻水”。《列子》增加了“噫!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能游者可教也,轻水也。”以下还有一大段话。严灵峰说:“《列子》书详于《庄子》,且文义语气皆连贯,自未可谓《列子》抄袭《庄子》。”其所谓“轻水”就是不要怕水,“忘水”是在水中自由自在,属更高层次。《列子》所言比《庄子》更全面了,描写也更细致了。若在其前,《庄子》不可能舍此重要观点不取。
十一、“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一见一丈夫游之”章。《庄子·达生》与之故事相同,只是中间少了孔子对吕梁丈人复述开头一段话,严灵峰认为“《庄子》乃节略《列子》之文为之。”愚以为,也可能是魏晋人所增补,目的是使之更像先秦文。先秦诸子多有此类不惮重复转述者。
十二、“仲尼适楚……见佝偻者承蜩”章,与《庄子·达生》篇情节完全相同。《列子》在最后增加了:“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汝修所以,而后载言其上。”严灵峰说:“此亦《庄子》节录《列子》之一证。许抗生说:“《庄子·达生》很可能是在抄袭《列子》时少抄了最后一句。”愚以为,未必《庄子》所删,也可能《列子》所补。
十三、“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章,故事又见《吕氏春秋·精谕》。只是“沤鸟”作“蜻”,即蜻蜓。小虫无知,故《列子》改为鸟。高等运动,有情有信,于文义更佳。杨伯峻说:“《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注引孙盛曰:“机心内萌,则沤鸟不下。”则本有鸥鸟故事,而伪作《列子》者袭取之。孙盛与张湛时代极近,未必能见《列子》此书。”
十四、“赵襄子狩于中山”章,又见张华《博物志》卷八,内容相同而文字稍简略。二书时代相近,尚无法判断谁抄谁。肖登福说:“亦当是引自《列子》。”
十五、“有神巫自齐来”章,又见《庄子·应帝王》。《列子》记事详,于义为长,《庄子》记事略而且文晦。马叙伦说:“《黄帝》篇列九渊,《庄子·应帝王》唯举其三,他无所用。伪作者从《尔雅》补足,并举九渊,失其文旨。”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也有同样的意见。严灵峰说:“若谓上文乃张湛伪作,湛何不依《尔雅》之文为之?颇疑《庄子》原有脱文,而注云„渊有九名,此处三焉‟,而附志之也。”愚以为,辑补《列子》者不尽依《尔雅》之文,正是为了伪装其书似在《尔雅》之前。
十六、“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章,与《庄子·列御寇》章完全相同。只是最后增加了三十字。严灵峰说:“与上文义不相属,当系错简。疑《庄子》此文亦原于《列子》,稍加增损耳。”愚以为,正因为未段与上文义不相属,所以才被后来辑《列子》者删去。这样解释比错简更圆通。
十七、“杨朱南之沛……至梁而遇老子”章,《庄子·寓言》与之相同,只是“杨朱”作“阳子居”。严灵峰指出,阳子居即杨朱。《庄子》“作„阳子居‟和„阳子‟者,乃不通杨朱学说之庄周后学之所为。”“若谓《列》袭《庄子》,则《列子》书应作„阳子居‟或„阳子‟。今遍观《列子》全书,俱作„杨朱‟或„杨子‟,无一处称„阳子居‟或„阳子‟者。苟《列》先于《庄》,又何能致此哉?”愚以为,正因为后人发现„阳子居‟即„杨朱‟,所以在辑集《列子》时把名称订正过来,使之更符合先秦一般通用习惯。严氏咬定抄袭者必一字不改,那怎么可能呢?
十八、“杨朱过宋,东之于逆旅”章,与《庄子·山木》、《韩非子·说林上》完全相同。《庄子》作“阳子之宋”,《韩非子》作“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严灵峰说:“文以作„宋东‟为长,而《韩非子》不引《庄子》而引《列子》。岂有晋人作伪之书而为先秦人所引用乎?”愚以为,正由于魏晋人发现《韩非子》文义长于《庄子》所以才改“阳子”为“杨朱”并增加了“宋东”二字。不过,魏晋人显然也参照过《庄子》,故有的文字虽《韩非子》长于《庄子》而仍未改。如最后一句,《韩》作“焉往而不美”,《列》依《庄》仍作“安往而不爱哉”。肖登福说:“此必为当时社会之传闻,而各据之以成书。
十九、狙公赋芋故事,又见《庄子·齐物论》,仅39字。《列子》大加扩充,演绎至126字,成为生动的寓言。 严灵峰说:“此必引《列子》之文以为说”。钱钟书说:“宋有狙公者一节。按本《庄子·齐物论》……而叙事较具首尾。《列》取《庄》文,皆条理之,此即一例。” 二十、“纪@②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章,与《庄子·达生》完全相同,区别仅在《庄》作“为王”,“鸡己手”;《列》作“为周宣王”,“鸡可斗己手”。严灵峰说:“是《列》书叙事详而《庄》书略。此文又为先秦诸子之书所未见,岂可谓:详者抄袭而略者为正乎?”愚以为,或许是《列子》抄《庄子》,岂可谓抄袭者不可以有所增删改动乎?
二十一、“惠盎见宋康王”章,又见《文子·道德》、《吕氏春秋·顺说》、《淮南子·道应训》。内容相同,《列子》文字更接近《淮南子》。《文子》一书,古人或疑其伪,近年汉墓中有《文子》古本出土,足证其为先秦古籍。
《周穆王》篇(11章)
二十二、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故事与《穆天子传》基本相同,张湛《列子注》已说明:“事见《穆天子传》”。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此书(指今本《穆天子传》)之不真,后世已多疑议,谓非汲冢之旧,则《列子·周穆王》之为晋人所杂纂,彰矣。”马叙伦说:“穆传出于晋太康中,列子又何缘得知?”岑仲勉说:“使晋人抄自穆传,其《汤问》篇穆王北游终北,穆王西巡得工人偃师,及穆王大征西戎,西戌献昆吾剑三节又未知钞自何处?”偃师故事来源佛家说详后。岑氏要求《列子》所有周穆王故事全都是来自《穆天子传》才算抄袭。难道抄袭之外不可以再补充、发挥、编造么?严灵峰承认,此章抄《穆天子传》,但认为穆传成书在魏安厘王二十五年(前252年)之前, 而列子生存之时代“当在西元前339年之前,其书当成于战国三家分晋之后, 编撰《列子》书者之采集《穆天子传》中文字,亦属自然之事。”严氏此说自相矛盾,既认为穆传成书于前252年前, 那么比它早八十多年的列子又何
由得以采集呢?严灵峰反驳晋人采穆传以补《列子》之论证方法是,先肯定张湛所称其祖父所录,《列子》八篇“必源自王氏家族”,后得自赵氏之六卷“必来自王弼无疑”。王弼死于249年, 今本穆传出土于281年,王弼何由知之?严氏此论太武断。细检张湛序, 并未明言八篇来自王氏。但说明了乱后至江南,只余三卷,后从刘正舆家得四卷,从王弼女婿赵家得六卷,把十三卷拼凑成八卷,其中必有增损,早已非原来面貌,又焉能排除吸收太康以后发现的穆传?
《仲尼》篇(1章)
二十三、子夏问孔子: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之为人奚若章,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及《说苑·杂言》,与二书几乎完全相同。《淮南子·人间训》则较《列子》简略。又见《论衡·定贤》。
《汤问》篇(7章)
二十四、共工头触不周山,又见《淮南子·天文训》,一字不差。
二十五、夸父逐日,又见《山海经·海外北经》,仅个别文字稍有差易。
《汤问》篇与《山海经》相同之处尚多,不一一列举。
二十六、辄沐之国,炎人之国、仪集之国,均见《墨子·节葬》。《列子》转引时有所删削。岑仲勉说:“炎人即火教之古译”,更足证其后出。
二十七、两小儿辩日,故事又见桓谭《新论》,作“余小时闻闾巷言,孔子东游”云云。但没有讲两小儿所持论据。又见王充《论衡·谈日》,称“儒者或以旦暮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或以日中为近,日出入为远。”没有提到孔子东游及两小儿相辩。可见当时尚无其书,否则博学如桓谭,王充辈,不可能不知道。故事又见张华《博物志》卷八,文字完全相同。本末注云:“亦出《列子》”。马叙伦说:“华所据为《新论》,疑„亦出《列子》‟四字为读者注语。不然华当据《列子》先见之书也。”岑仲勉说:“张华之意,或以明己非杜撰,未必表示采自《新论》,不然,华何不于节首先标《新论》两字也。”鄙意以为,马、岑争议无意义,因为《新论》与《列子》及《博物志》内容文字差别甚大。杨伯峻说:“今本《博物志》非张华原书,然伪作《列子》者于西昔末年至东晋初,得以见张华原书,极可能剽窃《博物志》。” 二十八、薛谭学讴故事,《淮南子·记论训》曾提到一句。《博物志》所载与《列子》大同。杨伯峻说:“实则古有此事,伪作《列子》者用之。”
二十九、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章。马叙伦说:“汪中证钟子期……为楚怀王、顷襄王时人,列子何缘得知?”岑仲勉说:“集《列》者苟与钟子期同时,何独不能记钟子期事?”杨伯峻说:此故事又见《吕氏春秋·本味》,“则大同于《列子》。《列子》袭《本味》文也”。不过有所补充发挥。又见于《韩诗外传》卷九、《说苑·尊贤》。
三十、周穆王西巡,巧工偃师献所造倡者章。钱钟书指出,其事与《生经》卷三《佛说国王五人经》第二巧者作机关木人节相同,佛经以傀儡子或机关木人为熟喻,又见《杂譬喻经》卷八、《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楞严经》卷六等书。季羡林曾考论《列子》此故事源于佛经。(注:季羡林《列子与佛典》,收入《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按:此一论断已成定谳,主张《列子》作于先秦的人如肖登福,许抗生等均表示接受。)
《力命》篇(4章)
三十一、管夷吾、鲍叔牙相友故事,又见《国语·齐语》及《史记·管仲晏婴列传》。《列子》文中管仲赞鲍叔一段几乎全文照抄《史记》,在最后增加了宿命论的评论:“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鲍叔非能举贤,不得不举;小白非能用贤,不得不用。”岑仲勉说:时人“认《列子》袭《史记》。然司马迁作史,不能无所本,吾人岂不能下一转语,曰《史记》采自《列子》乎?”鄙意以为,从全文看《列子》摘引他书以明已意,甚为明显。说《史记》抄《列子》
颇牵强。
三十二、“管夷有病,小白问之”,故事又见《庄子·徐无鬼》,基本相同。《列子》在最后增加了宿命论的评论:“然则管夷吾非薄鲍叔也,不得不薄;非厚@③明也,不得不厚。厚之于始,或薄之于终;薄之于终,或厚之于始。厚薄之去来,非由我也。”故事又见《管子·戒》篇、《吕氏春秋·贵公》,都比《列子》稍详,文句不尽相同。
三十三、“齐景公游于牛山”章,又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文字与《列子》绝大部分相同。又见《韩诗外传》卷十,文字稍简略。陪侍而泣者,《列子》作“史孔·梁丘据”,《晏子春秋》作“艾孔,梁丘据”,“艾”、“史”形近而讹;《韩诗外传》作“国子、高子”,盖传闻而有异。 三十四、“魏人有东门吴者”章,杨伯峻说:“《战国策·秦策》应侯答秦昭王亦用此事,伪作《列子》者盖本之。”二文内容完全相同,差别只有两个字。东晋苻朗《苻子》亦有类似故事,或许是模仿《列子》。
《杨朱》篇(1章)
三十五、“杨朱见梁王”章,故事又见《说苑·政理》,除个别文字外,几乎完全相同。
关于《杨朱》篇,钱钟书有许多精采的评论,如说:“《列子》托于杨朱,牵合„为我‟、“不拔一毛利天下”之说,词愈肆而意加厉,且泛作横流,遁入傍门。保生全身进而娱生恣体,因身去名进而以名利身。庄之引而未发、动而尚机者,列遂扩充至尽,酣放无余。老庄有列,殆类荀卿之有李斯。”可供理解庄列先后参考。
《说符》(23章)
三十六、“列子学射”章,又见《吕氏春秋·审己》,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最后一段《列子》压缩了十几个字。
三十七、“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章,又见《韩非子·喻老》,故事基本相同,唯“玉”作“象”。两文都有“列子闻之曰”云云,只是《列子》最后多了一句:“故圣人恃道化不恃智巧。”许抗生认为,可能是韩非摘自先秦《列子》。又见《淮南子·泰族训》。《论衡·自然》篇稍约略其辞,“玉”作“木”。
三十八、“子列子穷,貌有饥色”章,又见《庄子·让王》篇,只多一个字。又见《吕氏春秋·观世》和《新序·节士》亦完全相同,最后都有一段评论。严灵峰认为《吕览》“集著此篇的作者中亦可能有列子后学在内。”“刘向除了抄袭《吕氏春秋》外,又改以儒家的观点来作评论,又岂《列子》之本意哉!”愚以为,魏晋辑《列子》者乃取自《庄子》。正因为《吕览》《说苑》的评论不合道家思想,所以辑《列子》者才弃而不取。
三十九、“晋文公出会”章,基本情节又见《说苑·权谋》篇而稍加增饰。肖登福说:“刘向既校理过《列子》,且为《列子》做序,则《说苑》《新序》之同于《列子》者,当是刘向采其说以成书,而不可能是《列子》抄刘向书。”(按,刘向序是真是伪历来有争议。)
四十、孔子自卫返鲁,见厉水丈人章,与《黄帝》篇情节重复,均见《庄子·达生》,但总结的经验不同。《黄帝》篇及《达生》篇都说是:“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斋具入,与汩俱出,从水之道而不用私焉。”《说符》篇则说是:“始吾之人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后者似乎掺杂了儒家至诚则神的思想。又见《孔子家语·观思》、《说苑·杂言》,其经验皆与《说符》相同,而有别于《庄子》。 四十一、“白公问孔子”章,又见《吕氏春秋·精谕》,内容相同,文字稍简略。又见《淮南子·道应训》,与《列子》完全相同。
四十二、“赵襄子攻翟”章,与《吕氏春秋·慎大》完全相同,又见《国语·晋语九》及《淮南子·道应训》,后者文末有:“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四十三、“宋人有仁义者”章,又见《淮南子·道应训》,内容相同。唯《列子》作“问孔子”,《淮南》作“问先生”,篇末尚有:“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列子》删去。又见
《列子》故事篇二
《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辩议(王利锁)
/article.asp?classid=26&articleid=7718
拙风文化网 > 哲学-老庄思想 > 正文
《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辩议
作者:王利锁 来源:拙风文化网
【摘要】对《庄子》、《列子》中重出寓言故事的分析,可以为我们考察《庄子》、《列子》之先后提供重要的学理依据。《庄子》引用《列子》,说明《列子》应早于《庄子》。此问题的辩议对梳理道家思想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庄子》;《列子》;寓言故事;重出;先后
《庄子》和《列子》是我国道家文化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在《老子》、《庄子》、《文子》、《列子》“道经”四书中,《庄子》、《列子》二书文学价值最高,关系也最为密切复杂。刘熙载《艺概·文概》日:“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出而一变,佛书人中国又一变,《世说新语》成书又一变。此诸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又说:“《列子》实为《庄子》所宗本,其辞之淑诡,时或甚于《庄子》,惟其气不似《庄子》放纵耳。”“《庄》《列》俱有曲致;而《庄》尤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1]但《列子》一书可谓命途多舛,由于长期被许多学者判为伪书,认为是魏晋人伪造,所以其在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价值就不免大大地打了折扣。20世纪后期随着地下文物的大量出土,学者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疑古”思潮也开始了新的反思。就《列子》而论,诸多学者都撰文力主《列子》为先秦典籍,认为“把《列子》成书的时间挪后”,犯了“考证方法上的错误”
[2]。“《列子》是一部真书,是一部研究战国初期思想家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遗产。”[3]判定《列子》为伪书确有许多不能令人信服之处,但此问题非常复杂,非审慎考辨不能解决。在本文中,笔者拟围绕《庄子》、《列子》中重出寓言故事进行辩议,试图通过对其重出原因和思想流变的分析来推断《庄子》、《列子》之孰先孰后,为道家学术史研究献绵薄之力。
【一】
据谭家健先生《(列子)故事渊源考略》统计,今本《列子》8篇共143章,其中纯议论性文字35章,具有一定故事性者(即本文所谓的寓言故事)108章。这108章寓言故事,与先秦汉魏晋古籍重出者有58章,分别与先秦汉魏晋23种古籍重出,其中先秦12种、两汉7种、三国两晋4种。而重出最多者为《庄子》,共19章[4]。谭先生的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
谭先生的统计是以章为单位进行统计的,如果不以章为单位而以重复内容片断为单位进行统计,《庄子》、《列子》重出之处应该更多,数字将远远超出谭先生统计的19章范围。如《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两段文字亦见《列子·汤问篇》:
终北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
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
这两处重出内容谭先生便没有统计在内。尽管如此,谭先生以章为单位的统计方法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故我们仍可据以立论。至于《庄子》、《列子》文字之间的这些细微复杂的情况变化,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专论,此文不赘。 据上表,《列子》8篇中与《庄子》重出者共4篇,分别是《天瑞篇》2章、《黄帝篇》14章、《力命篇》1章、《说符篇》2章;而《周穆王篇》、《仲尼篇》、《汤问篇》、《杨朱篇》4篇则无与《庄子》有整章重出者。《庄子》33篇中与《列子》重出者共14篇22次,其中内7篇中,有5篇与《列子》重出,只有《养生主》、《德充符》两篇无重出现象;外15篇中,重出5篇,即《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11篇中,重出4篇,即《徐无鬼》、《寓言》、《让王》、《列御寇》。
关于《庄子》的时代和作者归属,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说法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乃庄子后学所作。但“后”到什么时期,各家说法不一,或认为至战国末年,或认为至汉初。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通过翔实的文献疏证对“汉初说”提出了驳议,证明“《庄子》在战国后期已基本成书并有所流传”,《庄子》是“一部比较可靠的先秦子书”。同时刘笑敢运用穷举对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根据汉语发展的客观历史如先有“道”“德”“性”“命”“精”“神”等概念,后有“道德”“性命”“精神”这样的复合概念,无可辩驳地论证了《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刘笑敢对庄子后学著作即外杂篇也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庄子后学大体包括述庄派、黄老派、无君派三个支派。“述庄派”作品与内篇关系同大于异,包括12篇作品:《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知北游》、《田子方》、《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列御寇》;“黄老派”作品与内篇关系同异参半,有融合儒墨的倾向,包括7篇作品:《在宥下》、《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天下》;“无君派”作品与内篇关系异大于同,抨击儒墨,包括7篇作品:《骈拇》、《马蹄》、《胠箧》、《在宥上》、
《让王》、《盗跖》、《渔父》。其中“述庄派”是庄子后学的嫡派,其作品是研究庄子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5]。刘笑敢的研究结论为我们讨论《庄子》、《列子》寓言故事重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如果我们对表1所列《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1)按比例而言,《庄子》内篇7篇重出5篇,外篇15篇重出5篇,杂篇11篇重出4篇,以内篇重出最多。(2)按刘笑敢对庄子后学的分类而言,有重出的外杂9篇中有8篇属于庄子后学“述庄派”的作品,只有《让王》1篇不是。(3)按重出次数多少而言,《庄子》14篇中重出最多者是《达生》,重出次数有8次,其他篇基本是1次;而《列子》中重出最多者为《黄帝》,共14章。
应该说,《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在《庄子》书中的这一分布对讨论《庄子》、《列子》的先后并没有提供有力的佐证,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来看待认识《庄子》、《列子》中的这些重出寓言故事,也许我们对《庄子》书中的这一分布会有新的认识。如重出寓言故事在《庄子》中多集中分布在内篇和“述庄派”作品中,而在“黄老派”、“无君派”作品中却几乎没有涉及,这恐怕不是偶然的。“述庄派”作品与《庄子》内篇的思想意旨最为接近,文风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内篇和“述庄派”作品均对这些资料大量运用,这是否可以说明这些资料因最能阐释自己的思想观念而被内篇和“述庄派”作品的作者所共同关注?进一步言,《庄子》内篇有5篇作品与《列子》有重出现象,《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那么,是否可以说外杂篇中“述庄派”作品的作者正是受到内篇作者的启发才大量运用这些资料的?验之《庄子》,这个推断应该是合理的。因为在《庄子》中,庄子后学在阐释自己思想时,不仅有对内篇具体理论命题的诠释和发挥,也有对内篇资料的借用,如《至乐》篇“支离叔”故事即同于《人间世》中的“支离疏”故事,《徐无鬼》中“南伯子綦”故事也同于《齐物论》中的“南郭子綦”的故事。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庄子》外杂篇对《列子》寓言故事的运用受到了《庄子》内篇作者的影响和启发。那么,对于《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的孰先孰后,只要我们对《庄子》内篇的重出现象进行分析也就可以基本解决此问题了。
【二】
《庄子》内篇与《列子》重出的共5篇,涉及4个寓言故事,见表1。实事
求是地讲,单就《庄子》、《列子》重出故事本身立论,诚如上文所指出的是无法讨论清楚孰先孰后的问题的,而且也极可能造成各执一词、不分轩轾的局面。如《逍遥游》篇“貌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节与《列子·黄帝篇》重出,文字大同小异。严灵峰说:“全文《列子》叙事详明,而《庄子》则甚简略,疑《庄子》删节《列子》之文为之。”谭家健先生则考辨说:“愚以为,《列子》较《庄子》多62字。所谓‘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见《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谓‘不偎不爱’这种特殊词语亦出《山海经·海内经》‘偎人爱人’。可知是《列子》据后出之《山海经》资料补充订正《庄子》并大加发挥。”因此,我们要讨论它们孰先孰后必须另辟蹊径,选择一个可靠的文献支点,从中发现它们孰先孰后的蛛丝马迹。在这方面,《逍遥游》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选择《逍遥游》作为讨论的支点,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其一,《逍遥游》是《庄子》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章之一,虽然各家对其思想意旨解说不同,但历代注庄评庄者均认为此文最能代表和反映庄子的思想特征,应是庄子自著之文,对此几乎众口一词,向无异议。因此,以《逍遥游》为支点来讨论《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之先后应该是具有可靠的文献基础的。其二,《庄子》、《列子》寓言故事在《逍遥游》中恰好有重出现象,尽管只有一例,但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便于进行“样本”分析。
《逍遥游》的结构总的来看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节:自开篇至“圣人无名”为第一部分,“文章以先扬后抑、层层铺垫的手法,把种种‘有所待’的境界逐个推倒,然后端出他的榜样来”[6],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尧让天下于许由”至末尾为第二部分,进一步申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与惠施的论辩提出自己理论境界的价值和意义。第一部分又分三小节:开头写鹏翔无疆而蜩与学鸠不知引出“小大之辩”,此为文章的引论;接着写现实的“小大之辩”,即“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宋荣子”、“列子”,指出他们的思想理论境界虽然在层次上一个比一个高远,但“犹有所待”、“犹有未树也”;针对他们的思想缺陷,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二小节: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
《列子》故事篇三
名人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
名人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多的。。。
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列子》故事}.
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而司马迁本人也因李陵之祸幽于缧绁,所以才会“述往事,思来者”,发愤著成了《史记》。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没有那种不怕不弃、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诞生出不朽之作。
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领导中国劳动人民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埋葬剥削制度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书读。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列子》故事}.
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是文坛大师大仲马之子,他年轻时,艰辛创作,写了数不胜数的文章,但他并不透露自己的特殊身份,努力换取来的只是一封封退稿书,但他从不自暴自弃,直至《茶花女》问世,轰动整个欧洲文坛,一鸣惊人。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年轻时周游各地,踏遍全国,为他的文学思想、历史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后虽遭宫刑,但仍矢志不渝,历经数载,终成―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宏篇巨著。
文艺复兴时的“巨人”达•芬奇,每日画蛋,终成―正果‖,马克思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查阅了数千种资料。
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失败了上万次,终于找到了用钨来做灯丝。
别人问他,那失败的那么多次,没想过放弃吗?他说,我的每一次失败只是说明了那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让我寻找另外的材料,所以我最终能找到用钨来作灯丝,终于成功了。
今天的失败是明天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想开点,失败之后最需要的是解决问题,避免再次的失败,对别人的评价也不要太在意,谁都会有这个经历,等你走过了,就会发现失败带给你的收获将远远超过成功的喜悦.总有一天,你会感谢你的失败,因为是它把你引向成功的.
自信 :
1.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
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2.故事《自信——照耀我们成才的明灯》
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夫斯基,有一次在排演一出话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个服装道具管理员,现在突然出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 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斯夫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术家。‖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
2. 自强
1.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2.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六岁时,有一天外出玩耍,路经一棵大树时,忽然有一样东西掉落在他头上。他伸手一摸,原来是个鸟巢,从里面滚落出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王安决定带回去喂养,走到门口,她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养小动物。他只好轻轻的把麻雀放在大门外,急步走进屋内,请求妈妈允许。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王安兴奋的跑出门外,不料麻雀已经不见了,只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的擦拭着嘴巴。王安当断不断成悔恨,为此伤心了好久。从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准了能做的事,不必依赖他人,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3.孩子当自强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 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自尊
1.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2.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3.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在二十几岁就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光谱,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谦虚地说:―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接受英国作家哈尔顿的采访时有一段对话:―您的专门成就?‖―没有。‖―您的主要缺点?‖―不懂得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地思维。‖―您的治学态度?‖―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两位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的自尊自信表现在哪里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战胜挫折
1.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2.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战胜挫折
1.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2.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关于挫折励志的句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面对挫折积极乐观的句子: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列子》故事}.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失败是成功之母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列子》故事}.
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拼的十万头颅血 敢叫日月换新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列子》故事篇四
夸张例子
夸张例子 1.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3.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4.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5.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6.精妙世无双。
7.昨天我给我妈妈打电话,我问妈妈最近家里怎么样。妈妈说家里没什么事。妈妈说有一家来要化肥钱的。我妈妈这样评价他们的化肥:你们两年前化肥头几天耕地还有那,我捡起一个来装到枪里打死了一群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