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农历数九谚语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2-01-08 点击:

2017农历数九谚语篇一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 2016.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文基础与积累(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题。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文气象历法。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农历二十四节气也逐步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

②首先,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即为一个回归年。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③其次,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二十四节气.

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样式,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

品,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多带有传统农耕文化的意味。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春分,麦苗起身”、“芒种忙栽”、“清明断雨,谷雨断霜”等等。歌谣方面,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曲赋方面,描绘二十四节气的精品佳作更是多不胜数。其中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宋代陆游所著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作:“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戏曲方面更是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如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所著《节气歌弹词》,词人将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语意双关、丝丝入扣、浑然一体。这些依托二十四节气创作的文艺作品具有浓........

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⑤与二十四节相生相伴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头伏 、二伏 、三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无不浸透着中国民间的智慧。 .

⑥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节日,并与民俗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吃羊肉等习俗。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存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1. 文中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丝丝入扣 B.惊蛰(zhí) 拍案叫绝

C.祭祀(sì) 浑然一体 D.浸透(jìn) 纷繁多样

2. 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请你推算一下“一九”是从哪个节气算起的。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

答:

3. 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 )

A.立春 B.端午 C.立冬 D.清明

4. 连线,补全第⑤段中与节气相对应的习俗。

头伏 二伏 三伏

5.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童谣,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节选)

东风解冻鱼上冰( )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春分)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 )

6. 根据字谜,猜节气。

一百减二 答:

7. 依据全文,请你写出第⑥段“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中“根”字的含义。 答:

【考点】字音字形文学常识

【试题解析】1. B惊蛰(zhé)

2.一九至四九正好经历了农历节气的冬至、小寒、大寒,所以是冬天里最冷的一段时间

3.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清明。

4.根据民间习俗进行选择:烙饼摊鸡蛋――三伏 饺子――头伏 面条――二伏。

5.根据提示“东风解冻鱼上冰”应该是立春节气,雨生百谷春盎然应该是谷雨的节气。

【答案】1.B

2.冬至

3.D

4.

5.立春;谷雨

6.白露

7.要点:传统文化(或:节令文化,或:节令食文化)

二、古诗文积累(共6分) 8. 默写。

读古典诗文,其中蕴涵的丰富情感令人动容:素是通过“ (1) ,左牵黄,右擎苍”展现了中年太守的豪放;韩愈通过“一曲朝奏九重天,(2)”抒发了诗人的一腔悲愤;范仲淹通过“浊酒一杯家万里, (3) ”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的愁苦;陆游通过“ (4) ,只有香如故”体现了高洁坚贞、至死不变的爱国情怀。更有许多诗人,在诗文中抒发了他们的建功立业的豪情,如“ (5) , (6) ”

【考点】古诗文默写

【试题解析】根据提示可以默写出相关的句子,注意不写错别字,不添字漏字。注意“碾”“作”的写法。

【答案】(1)老夫聊发少年狂(2)夕贬潮阳路八千(3)燕然未勒归无计(4)零落成泥碾作尘(5)

(6)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文学名著(共14分)

10. 下列选项中与“他”完全有关的故事情节是( ) A.刮骨疗毒 三顾茅庐 击鼓骂曹 辕门射戟 单骑救主

B.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 煮酒论英雄 割须弃袍 跃马过檀溪

C.怒鞭督邮 三气周瑜 温酒斩华雄 截江夺阿斗

群英会中计

D.败走麦城 水淹七军 过五关斩六将 千里走单骑

华容道捉放曹

11. “他”在《三国演义》中以忠、义、勇、谋、傲著称于世,请分别

写出预制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忠 义 勇 谋 傲

1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演义》中哪一个任

务的处世态度?

答:

13.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敬仰,其中“文胜”指的是 ,“武圣”指的是 ,下面的庙中供奉的是 。

【考点】文学名著

【试题解析】9. 根据提示,可以知道“他”是关羽,字云长,“他”所骑“骏马”的名字是赤兔马。

10.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有:败走麦城、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捉放曹。三顾茅庐与刘备、诸葛亮有关,击鼓骂曹:故事叙述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鼓吏来羞辱他。祢衡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并借击鼓发泄。辕门射戟: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单骑救主和赵云有关。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和诸葛亮有关。煮酒论英雄与曹操和刘备有关。割须弃袍和曹操有关。跃马过檀溪:跃马过檀溪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蔡瑁因嫉妒刘备想陷害他,于是摆下酒宴,结果刘备在酒宴上仓皇逃走,慌乱之中走错路,跑到了檀溪,前有深涧后有追兵,就当刘备绝望之时,胯下的卢马忽然从水中一跃三丈而起,飞上对岸,救主一命的故事。怒鞭督邮,主要叙述张飞殴打贪官污吏的经过,生动的刻画出张飞这一人物正直好义的性格。三气周瑜和诸葛亮有关。温酒斩华雄和关羽有关。截江夺阿斗和赵云有关。 群英会中计主要和蒋干有关。

11.忠:千里走单骑 文:华容道捉放曹 勇:过五关斩六将谋:水淹七军 傲:败走麦城

1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处世态度?

1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敬仰,其中“文胜”指的是孔子,“武圣”指的是关羽,下面的庙中供奉的是关羽。

【答案】9.关;羽;云长;赤兔马10.D 11.忠:千里走单骑;义:华容道捉放曹;勇:过五关斩六将;谋:水淹七军;傲:败走麦城 12.曹操 13.孔子;关羽;关羽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4-18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丙】

1.韩信功封楚王后,他老想着有恩报恩,就派 2.韩信很快把那位漂絮老大娘找来了,韩信 人去淮阴寻找当年给他饭吃的漂絮老大娘。 韩信对她谢了又谢,送给她一千金为报答

3.漂絮老大娘并不图这许多钱,只是韩信不忘 4.南昌亭长因为妻子的罪过韩信,前来请罪。 当年的一饭之恩,定要以千金为谢,她推辞 韩信赏他小钱一百,说:“你是个小人,行 不得,只好领谢而去。 好没行到底。去吧!”

14.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抑亦人谋也 未能远谋 B.国险而民附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C.豪杰并起 并杀两尉 D.竟绝去 委而去之 ....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号: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答: (2)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答: 16. 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答:

2017农历数九谚语篇二

传统民间谚语

传统民间谚语

谚语为人

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丰县历史悠久,谚语丰富,在此择民间常用的十四类谚语,选妇幼皆知者作一介绍。

1、天气类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指今年中秋节阴天,明年正月十五或前几天会下雪)。

重阳不下盼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

初一、十五天不好,这月晴天一定少(指农历)。

初一阴,初二下,初三初四直“拉拉”(直“拉拉”为继续下雨)。

东绛(虹)呼噜,西绛雨(呼噜指打雷不下雨)。

缸穿罗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 舖道,

大雨将要到(缸为丰县农家装水的容器,一般缸外不会湿,湿为反潮现象,民间称穿罗裙)。

惊蛰闻雷果似泥(惊蛰节这天听到雷声,这年雨量大,丰县地高亢,将丰收)。

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下雨)。

湿了老鸹毛,麦子水中捞(指农历四月十二若下雨,在麦收季节雨水多)。

十雾九晴。

天黄有雨。

天上乱搅云,地上下满盆;今天火烧云,明天晒死人(乱搅云指乌云翻滚。火烧云指晚霞满天)。

天上下“流流”,地上摸泥鳅(“流流指冰雹,若春天下冰雹,这一年雨水多,田地有水,可抓泥鳅)。 瓦块云,晒死人。

乌龙打霸,不阴就下(指夜晚看到一片云横穿银河,将为阴雨天)。

小暑起南风,绿豆似柴蓬(小暑这天刮南风,将天旱)。

星星挤眼,要下雨点。

夜晴无好天(指连续下雨,突然一天晚上晴了)。

雨吃绛(虹),下一丈;绛吃雨,下一指(指下雨的云把虹盖住,雨下的大,虹逐渐扩大,下雨的云退缩,雨下的小)。

雨从西南来,床下摸“各也”(“各也”鱼类,指雨下的大)。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清晨起来,看看东南方向的阴晴,可预测全天天气;傍晚看看西北方向的阴晴,可预测次日的阴晴)。

早上烧霞,晌午沤麻(早晨出现彩霞,中午多会下雨。晌午指中午,麻为草本植物,茎皮纤维可做绳索、织布。沤麻就是将麻埋于泥中腐蚀)。

早雾晴,晚雾阴(早上起雾预示晴天,傍晚起雾预示着天阴)。

2、播种类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过了惊蛰节,整地不能歇。

寒露两旁看早麦。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三月八,去种瓜。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撒辣菜。{2017农历数九谚语}.

一把二月过,就把犁耙摸。

枣发芽,种棉花。

3、农作物成长类

二月二,小麦没老鸹(指乌鸦在小麦地里已看不到)。

楝子开花吃燎麦(接近成熟)。

六月六,晒谷莠(指谷子已抽穗)。

麦子去了头,秫秫没了牛(小麦收割后,高粱已长的比牛还高)。

七月十五枣红皮,八月十五枣半干(指农历)。

天河调角,要吃毛豆角。

小满不满,麦子有闪(指小麦到小满节应灌满浆,若没有灌满浆,小麦收不好)。

4、农作物收获类

处暑高粱,白露谷,秋分两旁看豆扑(指处暑前后收获高粱,白露前收割谷子,秋分时大豆已收割)。 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成熟)。

忙种收大麦。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农历七、八、九月分别是核桃、梨、柿子的收获期)。

5、节气时令类

吃了端午粽,棉衣完全送。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春打六九头,五九尾(指立春那天为五九的最后一天,或六九的第一天)。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交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

开春一场雨,秋收万石粮(指春耕时下雨,预示着丰收年)。

立了秋,挂锄勾。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指农历,立秋一般在六月二十日前后至七月初)。

立秋三场雨,麻布褂子高挂起。

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还在脚下串。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赛鸡蛋。

清明断雪,谷雨止霜。

三星对门,门口坐人。

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九九杨花开;十九燕子来;九九再九九,麦子入了口。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6、婚嫁类

成不成酒两瓶,就不就吃块肉(指提亲先谢媒人)。

儿娶媳妇满屋红,闺女出门满屋空。

娶妻娶妻,煮饭洗衣;内助内助,纺花织布(指女主内)。

要吃吃个大鲤鱼,要嫁嫁个大女婿。

7、治家类

从小看大,三岁至老。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妈子”下假神(“师妈子”即 巫婆)。

胡芦头,胡芦头,先装瓦屋后装楼,末了还能装人口(胡芦头指吸鸦片的工具)。

家贫出孝子,惯养不成龙。

家有千顷田,不如子孙贤。

娇养无孝子,棒头出孝郎。

久赌神仙输。

粮食入了囤,赶快去捣粪。

年年防贱,夜夜防贼。

人大心开,树大自直。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窝窝头,沾辣椒,越吃越添膘。

小来偷针,大来偷金。

{2017农历数九谚语}.

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要想过得好,鸡、鸭、猪、羊满院跑。

有钱多买粪,无事少赶集。

8、睦邻类

亲戚远了香,邻居高搭墙(无论亲戚邻居,应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9、农事类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锄头底下有三宝:防旱、防涝、除杂草。

春雨贵似油,保墒抢时候。

冬耕深一寸,等于多上粪。

棉花锄八遍,桃子结成串。

麦盖三床被(雪),枕着馒头睡。

麦怕胎里旱,人怕老来穷。

七成收,八成丢。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

扫帚响,粪堆长;动动锨,粪堆添。

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选拔好良种,才有好收成。

雪打菊花心,柴米贵似金;

要吃高粱面,扒出根来看;

有水三分收,无水三分丢;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10、水果类

生瓜梨枣,见了就咬(凡是水果类的东西,你只要路过果园、瓜园,成孰时偿偿,主人不会拒绝,并非常欢迎,农俗淳厚)。

桃养人,杏害人,李子行里埋死人(吃桃有益,杏多吃有害,李子要少吃)。

桃三杏四梨五年,小枣当年就还钱(指果树栽后结果时间)。

11、商业类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

当面银子,对面钱。

好酒不怕巷子深。

货比三家不吃亏。

和气生财。

贱物无好货。

买卖不成仁义在。

卖大发馍(馒头)的赚钱。

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人靠衣裳,货靠装潢。

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先尝后买,方只好歹。

12、学习类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勤学好问,不怕脑笨。

活到老,学到老,难解的问题日渐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读书好,白首方恨用功迟。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2017农历数九谚语}.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学习不思考,知识记不牢。

学习如赶路,不能松一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知识来自积累,才能在于多学。

13、卫生保健类

病来似墙头,病去似抽丝。

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你绕着走。{2017农历数九谚语}.

吃得急,咽得慌,又伤胃,又伤肠。

吃饭先喝汤,胜过开药方。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后散散步,不要进药铺。

饭前刷碗洗手,饭后刷牙漱口,四净做到,百病没有。

过了九月九,大夫袖了手,家家吃萝卜,杂病何处有。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每餐八成饱,保管身体好。

食多伤胃,忧多伤岁。

睡觉不蒙头,身体壮如牛。

睡前洗洗脚,胜过吃补药。

有钱吃补药,无钱晚洗脚;洗脚血气生,小病不会生。

早饭要饱,中饭要好,晚饭要少,活到八十不老。

14、其他类

春秋住城夏住乡,冬天住在煤窑上。

打铁看火色,看人看脸色。

狗三猫四,猪五羊六(指家畜出生月数)。

劈柴劈小头,问路问老头。

十七十八力不全,二十七八正当年,三十七八还好过,四十七八不沾弦(指人生发育转折的四个阶段)。 十月天短,梳头洗脸(指农历十月天很短,梳梳头,洗洗脸,一天就过去了)。

下九流:一流称(称行人),二流斗(粮食行人),三流屠户四打狗(卖狗肉的),五捏脚(浴室捏脚的),六剔头(理发师),七娼(娼妓)八优(演戏的)九吹手(吹鼓手)。

新媳妇要闹,打拉子(农村一种体育活动)看跷。

秀才见到兵,有理讲不清。

要吃走兽,还是狗肉;要吃飞禽,鹁鸽鹌鹑。

民间谚语

2017农历数九谚语篇三

数九天是怎么数的

冬至作为一个大节日还是古时的事,辛亥革命以后,冬至节俗日益减弱,至今已在各地难以见到冬至过节的活动。但是,从冬至日起“数九”还在民间影响深远,妇孺皆知,流传甚广。什么叫“数九”呢?就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数九”的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 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

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人们凭着长期的经验进行了形象记录和概括,编成谣谚,流传于民间口头,称作“九九歌”。因为我国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各地气候冷暖变化不一样,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内容也不一样。如北方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枣强县)“五九半,凌消散。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新河县)“春打六九头,卖了皮袄买个牛。”(晋县)“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

汉受罪毕。”(《荆楚岁时记》)湖南的“九九歌”说:“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事务,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地在坝上的蔚县则说:“一九二九,哑门(形容张嘴)叫狗(形容打嗝儿);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

这些“九九歌”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 从道理上讲,冬至日是“阴极之日”,昼至短,夜至长,应该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实际上尽是寒冷的开始。谚语说:“冷在三九”,有的地方的“九九歌”中存“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三九、四九常在农历腊月初,所以又有“进了腊月门,冻死一家人”、“腊七腊八,出门冻煞”的说法。为什么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却在“阳生”之后的“三九”天呢?这是因为地球吸收太阳的热量并贮存起来,昼存夜放,冬至前地球放热量小于吸热量,略有积存。冬至日起,地球吸收太阳的热量

虽因昼日长而有所增长,放散的热量却因夜仍长于昼而“入不敷出”,到了三九、四九,出现了地球严重“亏热”现象,所以冬至日还要冷,成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刻。

为什么要数“九”呢?为什么不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与我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取暖来,“春已深矣“了。附:九九歌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017农历数九谚语篇四

数伏与数九

数伏与数九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这话一点不假。

三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数伏与数九不一样,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以至‘九九’。而数伏并不是从夏至日开始,是从夏至以后的三庚算起。所谓‘夏至三庚便数伏’,一庚为十天,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六个庚日为末伏。

例如,今年的6月21日是夏至。从21日到30日为一庚,从7月1日到10日为二庚,从11日到20日为三庚。那么,今年的初伏就是从第三庚的7月11日到20日这十天的某一天。究竟是十天的哪一天,要看日历。今年当然就是三庚的最后一天了。初伏与夏至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21天,最多是30天。所以,末伏的末一天距夏至最少51天,故‘秋后有一伏’。

我们说,冷在三九,是指数九的第三个九天,在一月中旬,最为寒冷。其实,从数九开始,共八十一天,在一年中都是最冷的。

而热在三伏,则包括了初伏,中伏和末伏。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

有些谚语说的好。比如,头伏有雨,伏伏有雨。言外之意是富富有余。表达了劳动人民期盼丰收的心情。

三伏还是食文化。流传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看的出,劳动人民对三伏的关爱。 三伏是文化,九九也是文化。

有一句谚语叫“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背阴消;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冬至到小寒,到大寒再到立春的前一天共是45天,从一九到五九也是45天,所以,‘春打六九头’,六九的第一天一定就是立春了。

九九加一九,就是九十天。春分到了。春天来了。

“数九”是我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生产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又称“冬九九”,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开始。“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我国一些地区的歌谣,人们习惯用它来描述“冬至”后两个多月里的气候变化。{2017农历数九谚语}.

“冬至数九”,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冬至”是“头九头”,往后数九天称为“头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第三个九天为“三九”,依此类推。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共81天。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所以说“三九

四九,冻死母狗。”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故“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惊垫”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明代出现了“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此外,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銮”,称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历史“大事记”。

“冷在三九”,正是在每年公历一月的中旬,是全年最冷的时期,一般地说,气候的冷热,主要是看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太阳照射的时间越长,白天越长,地球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就越多,气候也就越热;反之,气候就越冷。那么,照这样说来,“冬至”是一年里白天最短的一天,应该是最冷,为什么说“冷在三九”呢?这是因为地面上气候的冷热还与积热有关。夏至以后,由于热源量渐少,因而地面白天吸热渐少,到了晚上散热逐增;“秋分”以后,白天开始短起来,晚上的散热虽然比白天多了,但是,有积累下来的热量,可以继续供发散;“冬至”这天白天虽然最短,地面受热虽然最少,但是,地上的积累热量并没有完全散完,还可以不断补充,所以不会最冷;“冬至”过后,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地面的积热才散完,这时正值“三九”时期,所以是地面最冷的时期。

冬至过后,我省冷空气活动频繁,阴雪雾天气较多,大风过后降温明显。据预测,今年冬季我省中南部大部分地区的阴雪雾天气和某一时段的低温寡照天气将时有发生。降雪对土壤保墒、抑制病虫害、净化空气环境和冬小麦安全越冬十分有利,但对交通运输、人们的出行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大雾是本省冬季频发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运输和电力输送造成不利的影响;长期的阴雪雾天气可造成低温寡照,影响棚室蔬菜的正常生长。因此,省气象台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早日做好交通事故、电力污闪事故和棚室蔬菜冻害的预防工作;并提请人们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衣保暖,注意身体健康,特别要预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天干物燥,注意防火。

据省气象台预报,预计未来一周,周前期受一次较明显的冷空气影响,以大风降温为主,北部、东部地区下降6-8℃,其它地区下降3-5℃。其它时间各地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具体天气预报:23日,全省多云间晴。24日,北部地区多云间阴有小雪或零星小雪,其它地区多云,全省大部分地区有西北风5到6级。25日,全省多云转晴。26-27日,全省大部分地区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九天一九,在公历上很容易推算,而数伏在哪一天,用公历推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

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

说了这么多,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数伏的问题还是不大好解决,因为一般在日历中都不标明天干记日法,因而不晓得哪一天是庚日,从而也就不好推测从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是哪天。辉山兰狐可以给大家提出一个简便的方法,由于十天一个庚日,而一年(回归年)为365天,虽然不是庚日周期的整数倍,但相差半个庚日周期,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推算哪一天是庚日了。比如,2005年的7月15日数伏,是个庚日,则2006年的7月10日必定是庚日,而2007年的7月15日又将是庚日,依此类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吗?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公历有闰年,每一个闰年为366天,2008年就正好是闰年,这也好办,凡是闰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2008年若不按闰年推算,7月10日应是庚日,可是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则把这天算上后,7月9日就成为了庚日,2009年又可以按前面的办法推算,7月14日为庚日,直到2012年再往前调一天。

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外加6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动,下一年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6天或滞后4天),所以数伏的日期推算虽然复杂一点,到还是相对稳定的。下表给出了今后10年的数伏日期。

2017农历数九谚语篇五

民间谚语

民间谚语

创造幸福靠双手,前进还须攀高山。

致富在于勤劳,知识在于积累。

路不怕远,只要不停的走。

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怎能获得香甜的食物。

不埋头干点苦活路,香甜的事物又从那里来。

本事不是来自天上,都是努力学习得来。

愚人做事喜欢看表面,能人办事表里一致。

只要自己上进,哪怕别人轻视。

人要有志气,树要有硬皮。

不从山脚起步,怎么到达山巅。

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没有眼睛。

喜欢说假话的人自以为高明,实际是自己欺骗自己。{2017农历数九谚语}.

聪明人办事爱与人商量,愚昧人一切自作主张。

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有了狐皮帽,忘了羊羔皮。

口说如风吹,实践是真金。

有钱是姐妹,无钱是主仆。

好心待人,自己得好报。

说你好的人并非都是朋友,说你不好的人也并非都是仇人。

诚实比珠宝贵重。

假话说一次,真话都无人信了。

总爱发誓的人,往往最爱撤慌。

马在软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斗。

金子是黄的,但它可以使人的心变成黑的。

人不知足,反送了自己的性命。

贪心如果太甚,很快就会掉入深渊。

鱼儿贪食鱼饵,立即就会毙命。

理不说不明,火不点不燃。

见强者不能惧怕,遇弱者不要欺侮。

酒喝多了会发疯,话说多了要伤人。

路走长了脚要肿,酥油汤喝多了拉肚子。

只要不忘本,管他如何穿戴。

春天的气候忽冷忽热,人生的道路有祸有福。

舍不得吃,却被狗叼。

想要得到的食物给多给少都满意,不愿听到的话语说多说少都扫兴。

男到五旬正当年,战马弓箭不离身。

骗子的嘴巴会讲经,小偷的眼光最敏锐。

心里无鬼,岂怕鬼敲门。

与其庸人当家,不如能人守门。

女人哭是赌气,男人哭是伤心。

人即使跳上了天,也要落在地上;马即使转游了四方,最终得回到家门。

一张牛皮有厚薄,一家子女有好坏。

明知错了还不改,定是魔鬼缠了身。

品德好坏看行为,籍贯何处听口音。

男人到拉萨也没有人说好坏,女人去背水也有人说闲话。

没有见过雪山的猴子,看见马鸡就会眼花。

人要有骨气,马要有力气。

乌鸦说猪黑,自己不觉得。

麦草浮在水面上,宝石却沉在水底。

烧火要空心,做人要真心。

水中的鱼儿上不得上岸,山里的老虎下不得滩。

懂得与别人协商相处,才是真正有本事的风度。

喜欢吹捧的人,暂时也会占点便宜。

人凭装饰美,鸟凭羽毛好。

连小河都不敢淌过的人,怎能越过宽广的大海;

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醉汉口里吐真言。

好话不好听,好心无好报。

人老思家乡,乌老思窝巢。

人活一生,草长一春。

说话伤心是罪过,扫把打人是侮辱。

心直口快,就像翱翔蓝天。

斗不过狗,却向猪扔石头。

水长滩多,路长弯多

中国民间谚语内容极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生产谚语。总结生产经验,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家畜饲养、手工作业等内容。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春雨

贵如油”,“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

上一篇:2017-2017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的作文是什么?
下一篇:2017元旦说说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