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2-01-07 点击: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篇一

以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为发端

以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为发端,随着2000年考纲对作文“发展等级”的确立,作文高考的改革已悄然兴起。它打破了20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相对封闭的模式,伴随着课程、大纲、教材更新的快节奏,给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思维、新路子、新局面。突出人本、贴近生活、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已成为致力于作文教改的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也想把作文教改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讲出来,求教于方家。

一.想象创新并非瞎编滥造

自“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来”,“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成了作文教学中最时髦、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儿。这本无可非议,然而,想什么,怎么想,“度”在哪里,却少有问津。于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瞎编滥造,有悖生活常识的耸人听闻,远离道德伦理的荒诞情节,在一些作文(甚至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而这样的作文竟被视为“想象丰富”而倍加推崇。

为了廓清弥漫在作文教学中的这种“浮夸风”的迷雾,必须指出,想象创新必须基于现实的存在和超越。文章是以生活的真实为生命的,任何偏离社会轨道、违反生活逻辑的文章,不管它多么富有“想象”,都会因其失却真、善、美的内核而被弃之如废纸。

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一个美国儿童拾到了一个巨蛋,其结尾让人来续。一个美国孩子续说他们把蛋搬回家,后来孵化出来了里根总统。这种结尾可以说是想象得很出奇,但笔者认为这只能说是胡思乱想的离奇,不合事理、情理。假如以此作为范例来提倡敢于想象,只会是一种误导,到头来只会使作文创新成为什么都可以是,又什么都可以不是的玩艺儿。

二.想象创新离不开基本功。

基本功就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题意、中心、内容、结构、语言、文体、字体”七个方面的内容,其基本核心在于文字运用的基本功,也正是韩愈老夫子所言“文从字顺各识职”的关键之点。作文时谁也不会按照条条框框行文,而真正起作用的恰是语感,紧追思路,任意为文,缀文成章,这是不可否认的作文的要义。

不能想象,一篇创意新颖但文理不通的文章能够得到读者的推崇;一篇想象奇特但语无伦次的作文能拿到高分。因此必须指出“不上树就想摘桃子”的做法是要不得的,离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大谈作文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想象创新必须重视思维训练。

著名作家王尔德说得好:“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目前高考、中考作文都要求有创意,可是真正有创意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却凤毛麟角,大都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步人后尘,而“发人之所未发呢?”笔者认为,最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求异思维可以避免人云亦云。是创新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反映学校生活、师生情感的文章举不胜举,要想使文章打动读者的心,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在结构上独创,不落窠臼,走出俗套;或在内容上出新,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或在语言表述上取胜,高人一筹。2001年高考考场作文《赤兔之死》之所以获得满分,不能不说凭借的是作者扎实的文言功底。

(二)逆向思维常能令人耳目一新。对一些问题也可以从反面或对立面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反弹琵琶”。我们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重新审视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些熟语或警句,如“班门弄斧”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对此人们一贯持否定、批评态度,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励人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展示自己的实力,故提倡“弄斧必到班门”;再如“酒香也怕巷子深”;“忠言不必逆耳,良药未必苦口”;“没有异想,何来天开”;“马无夜草也肥,人无横财也富”;“严父不一定出孝子,严师不一定出高徒”;“走,并非上策”等也

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些逆向思维所得出的结论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想象作文是不依据任何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形象、表现个性化主题的结晶。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的个性和独创性的张扬,是不同于他人的主题精神的对象化和外化。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的。作文创新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了自身的想象能力,那么便是有创新。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篇二

对1999年高考试题的评析

创建时间:2000/11/29 1:21:00 定稿: 16-2-7, 17:38 本文总字数:4707

对1999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与导向作用的评析

夏献平(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 518066)

“1999年广东生物高考试题”得到了广大生物教师的广泛好评。主要表现在对稳定今后的中学教学,推动生物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从试题特点方面对此做一评析。

1. 求稳——有利于加强中学生物教学和会考

求稳主要表现在与高中会考的统一性方面。即注重了对基本知识的考核,许多题目是在会考层面上对会考要求的肯定和认同。所有试题中没有哪一道题是通过加大知识深度来体现难度的。即使是一些比较灵活的试题,其知识要求都不高,都在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且大多数在会考范围。即会考内容也是高考的主体内容。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水平和生物教学的具体实际(恢复生物高考第一年),对加强高中生物必修课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也显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在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包括命题人员)的责任。

求稳还表现在对以往高考题的继承性上。与以往高考题一样,不仅具有题量大、覆盖面广、灵活性强等特点,而且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再次显示出“重点内容重点考”的基本命题思路。今年试题中,代谢部分所占分数高达52分,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节内容就占15.5分之多;遗传学部分占27.5分,仅DNA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就有11.5分。又如,细胞部分占14分,生殖部分占12.5分,调节部分占12分,生态部分占11分。这些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以为高考的重点。其余为:进化8.5分,实验8分,传染病3分,运动系统

1.5分。此外, 有的题目甚至是对往年国内外高考题的简单改造和活化。例如第41题,要求考生根据有关化学成分判定何者是尿液,与1987年高考题相似;第45题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计算,与上海1998年和日本1988年的高考题类似。这对稳定和加强高三生物选修课教学是有益的。

此外,与45题相类似的题目,在98年的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亦出现过。这也许是偶合!但值得指出的是,准备生物学竞赛已成为许多学校教学的延续,若保持高考与竞赛适当的相关性,对及早培养生物学特长生和高校选拔相关人才有实际上的联动作用。

2. 求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总体上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高考改革的方向;加大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的分量,是高考命题的落脚点。前者要依赖于灵活性,后者会体现出灵活性。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是全社会包括命题人员的共同责任。

求活是这份试题的主要特色:①重视考查驾驭知识网的能力。即侧重于对考生把握跨章节的知识联系方面能力的考查。例如,第41题将肾单位的结构和生理与蛋白质代谢有机地联系起来考查;第49题将代谢、生殖和生态等知识融为一体。等等。教学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并构筑起知识网络,还能使各类信息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有效的交合,而产生创造性思维。②重视发挥图表在考核中的作用。例如,10道简答题中就有8道直接涉及到图表。图表题不仅比重高(共79分,占53%),而且涉及面广(有识图、填图、绘图;分析、解释、判断、推理和计算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坐标图类题所占比重较大,共有28分。其中第45和49题特别引人注目,前者同时给出了2个分别有2线或4线的坐标图,后者则在同一坐标图中出现5种成分的变化关系,要答好这些经数学化改造过的试题,要求考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仅要看懂每条曲线所示成分的纵横关系,还要找出各成分间存在的逻辑联系。而第24题和47题的第2小题则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用图说明问题的能力。高考加强对使用图表能力的考核,有益于促进中学教学的直观化和现代化,进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右脑和发展形象思维。③重视对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求运用有关知识解释和描述生物学现象、事实,并能作出正确推理和判断等。例如,仅第44、49和50这三题评分标准答案的字数就多达457个,而与一则短篇作文相当。实际上考生要达到同样的表达效果需要的字数往往更多。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思维品质的优劣。教学中对此不可掉以轻心!④注重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这一点比以往试题都突出。“遵循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已成为高考改革的总原则之一,这也是对过去“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命题模式的深化。今年高考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一方面是对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新情境下)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第17题和49题就是例

证。另方面是对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随着“3+X”中综合科目的出现,这将成为高考命题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今年试题虽未出现有关遗传概率方面的数字计算,但对考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分析曲线的能力层次却有所提高。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理化素质,例如,第45题,在未提供相对分子量的情况下,考生只有正确书写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并熟知氧气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量和比例关系才能作答;该题只用写3个数字,却占8分,是一道典型的融化学知识与生物知识于一体的的数字计算题;第30题,则要求考生懂得“物体的颜色与光质的关系”这一物理学常识。应该说在现行分科教学体制下学生进行跨学科联系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这类的题的出现对打破过去中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科间相对封闭格局起到有力促进作用,而利于提高中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

3.求新——有益于促进生物教学的改革创新

简答题中,那图表文字并茂的卷面,开放式提问与非唯一答案之特色,确实令人产生清新之感觉。①注重反映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研究方法及生活实际。例如,第25题有关克隆的实例,第34题对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方法的判定,第9题有关爱滋病的传播媒介的识别等;此外,还涉及到有关近视、中耳炎、肾炎和呆小症的病理常识。应该看到,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就导致了教材更新速度的相对滞后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而高考对此的关注,在促进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会起到教材无可比拟的先导作用。结合生物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和最新科技成就,能使学生切实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而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意义,并主动吸取新知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同时还能增强其卫生意识等而提高生存能力。②注重稳中求变,变中出新。这一点非常重要。原因很简单,因为每年的高考试题,都将会成为下一届考生平时的练习题;若每年高考题的体例完全是对往年试题的重复,则不利于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准确衡量,也不适于对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的有效导向。加大推出新题的力度,增加开放性题目的比重是今年试题的显著特点。开放性试题能突破以往历次高考中一般简答题的封闭模式,摆脱 “简答题”=“变相的填空题”的命题定式。尤其是第50题,应该说是高考生物命题史上的一次革新,该题在给学生准备了250个字格的同时,也给他们创设了发挥思维潜能和进行理论探讨的空间,这对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如果在平时教学能真正树立了“开放”意识,注意从多角度设置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品质是十分有益的。又如,试题所给出的图表大多不是直接源于教材,而是命题者精心编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和文字间的转换,是促进他们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创新是教学和考试的灵魂。可以预言,随着教改的深入,今后还会出现更多新题型。例,多选题(在上海的高考题中已出现),实验设计与多种结果的推测等。③活化答案。“问题灵活答案不死”也是一大特色。例如,在第50题的标准答案后注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几字。这种评卷形式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大胆解决科学难题,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等具有方向性意义。

4.求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考效能和树立权威

试题质量不仅直接决定了所选人才的实际质量、反映着命题者的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而且对今后中学教学的改革起着不可低估的引导作用。高考试题理应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形势,反映当今教研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准,体现一定的权威性。更好地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真正担当起“试题老大哥”的角色,为我国今后的试题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出新的贡献。今年的试题不仅做到了稳、活、新,而且克服了一些“死条条”(例如,部分题给出活答案),切合了教学实际,选准了采分点,体现了高考的发展趋向(由侧重考知识迈向侧重考能力和素质),是一份结构合理题质精良的试题。应该注意到,今年试题的“新”、“活”特色是以往试题无可比拟的。但它不是通过出偏题怪题实现的。其具有“稳中求新、活而不怪”的特点,它不在乎知识的加深,而在乎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应该注意到,高考试题的质量高低还会随着对其的广泛传播而关系到今后若干年我国中学生训练水平的高低。因为直接用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编成的教学资料十分普遍。例如,有不少高考题是通过教材走进课堂的。将一些优秀的高考题充实到教材是提高教材和教学质量的有益之举。然而,生物教材中也用到了个别的有争议的高考题,而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人教社高中《生物》(选修)教材(91年10月版)P.182“识图填充题”(注:选自1985年高考题,该题的最后1

小题的答案有误,阅卷时已作更正,对考生影响不大)就是例证。与该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

①参考书却使用了这一错误答案。

当然,再重要的试题,都是有限的人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编就的,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笔者认为,今年试题存在个别值得商榷之处:例如,对第42题“血液中O2浓度变化的原因”评分标准答案是这样作答的:“肺泡内氧浓度(含量)高于血液中的氧浓度(含量),O2扩散进入血液”。宜将“氧浓度(含量)”改为“氧分压”才妥,因为氧的分压差才是气体扩散的真正动力。事实上,肺泡气与静脉血中氧的含量基本一致(平静时每100mL含氧量均为14.4mL),但肺泡气的氧分压却明显高于肺泡毛细血管起始端静脉血的氧分压,分压差为63mmHg。遗憾的是,试题所提供的曲线只说明了氧浓度(含量)的变化,而仅据此是不能正确作答的。当然,命题者也许考虑得更多的是知识的难度,因为担心引入“氧分压”会给考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又如,第45题的题设条件有两点不够明确:一是“特定装置”的含义模糊。最好注明其“处在密闭的装置中”或“该装置不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等;二是未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呼吸强度是不变的”。其实呼吸强度还受[O2]等因素的制约,是可变的。应根据该题实际加以说明。这类问题在一些流行的试题中常出现(1988年日本的高考题也有类似问题),似乎考生也习惯了。再如,第13题要求考生判定血液凝固的最适温度时,却未注明血液是来自哪一类动物(或人),若考生考虑到变温动物,则会干扰其答题思路。不难想象,大多数考生并不会去想这些,因为考生是在初中生理卫生和高中生物里学到这一知识的,所以,他们一看到“血液”一般自然会想到“人的血液”,而不影响作答。此外,第1题的题干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答: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显然,这一叙述源于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但教材的有关叙述不够严密。故宜将“植物细胞”改成“高等植物细胞”才严密,因为低等植物细胞亦有中心粒。

总之,1999年的广东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命题人员的创新意识,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导向作用。它在推进教材改革,有效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给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是,创新不仅是命题人员的事,更是教材编写者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生物教师的神圣职责。

参考资料:

① 夏献平.由一道习题引起的思考.生物学教学.1994,6

②王玢.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3:233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篇三

1999年山西省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1999.6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

1.分析“敝、晕、惬、强、承、免”6个汉字,按要求答题(2分)

(1)给笔画数相同的两个字注音:_________

(2)写出两个多音字:_________

2.下边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填入格内(2分)

甘败下风 再接再励 人迹罕至 无精打彩 不屑置辩 惟妙惟肖 费寝忘食 怨天尤人_________

3.默写

(1)予独爱莲之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

(3)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4)山舞银蛇,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5)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_________;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4.用修改符号下列病句(2分)

(1)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或 )

(2)老师把这次艺术活动的具体详情告诉了大家。(或 或 )

5.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朝的蒲松龄是著名文学家,著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

(2)马克·吐温是美国_________文学的杰出作家,他写的《______》,为美国的“民主”描绘了一幅绝妙的讽刺画。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一般说来,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B.说明文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事物说明文,一类叫事理说明文。

C.驳论可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主要是驳论据和驳论证。{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D.小说的三个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7.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

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1)美国记者:_________。

(2)周总理:__________________。

8.按下面要求答题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后,你班召开了一次“谴责北约,振兴中华”的主题班会。会议开始后,同学们只是纷纷谴责美国这一霸权主义的野蛮行径。你作为主持人,怎样才能既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又进一步启发大家联系实际、引深会议主题。请你把该说的话写在下面(一般不超过8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完成9—26题(35分)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一)水很活泼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

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的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这句“水很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天天一脸的不解,问:“为什么?”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9.“习以为常”的同义短语是_________。

画线的句子中,“枯萎”的反义词是_________(2分)

10.“水很活泼”采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1分)

11.选出下列不是并列关系的一个复句

A.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B.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C.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

D.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

1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的题目《水很活泼》与结尾所问“为什么?联系起来看,揭示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怎样改革,请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赛车凝聚着各行各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它涉及到机械、电子、纺织、化工、能源等十多个重要行业。

(2)例如赛车的车身使用了最新的宇航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使车的自重比原来减少了60%;碳纤维的强度比钢还高,抗拉强度可达每平方毫米520的比重是钢的几十分之一。

(3)赛车的燃料箱是特制的塑料制成的,不仅轻,而且坚固耐用,还可以当司机的靠背使用。

(4)赛车的轮胎是用尼龙和橡胶合制的,柔软而有粘性,里面充的是氧气,在高速行驶中可以忍受每分钟上千次的屈挠变形,要是普通轮胎在如此的滚动中早就发热爆裂了。

(5)赛车还使用了电脑技术来控制燃料消耗,使有限的每一滴汽油都发挥最大的效率(因为比赛规定途中不准加油)。航天技术中从几千里外把卫星、导弹的运行参数传到地面的远程技术也应用到赛车上了,以致车手们可以随时把赛车途中的信息传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场外也可监测车手的竞技状况和运行情况。

13.第(2)节中说明最新宇航材料特点时,主要采用了_____和_____的说明方法;第(5)节中括号内的文字起了_________说明的作用。(3分)

14.第(2)节中加横线的句子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15.(2)至(5)节之间是_____关系,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2分)

16.本文第(1)节是全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1分)

(三)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3)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捕、拘留、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

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4)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17.文中括号里应选的词是_________。

把(2)段画线句子中的褒义词是_________。(2分){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18.把第(3)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主动句:________________。(1分)

19.第(4)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1分)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20.本语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和_______(或_____和_____)。(2分)

21.作者引用孟子的名言,是用来解释_________的含义。

22.参考示例,选取《谈骨气》一文外的典型事例,用概括的语言填写表格(3分)

(四)

(甲)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3.写出加粗词的古今义

狱: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___(2分)

24.从(丙)文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写出与其相通的字:____通______(1分)

25.(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根据句意和语气,需要有四处停顿,请在原文中用“/”划出。(1分)

26.这三段文字的相同之处都谈论______之道。(甲)文中的“忠之属也”指的是____________;(乙)文认为,要想使国家兴旺发达,君主就必须做到________;在(丙)文的作者看来,要想使国家长盛不衰,就应该有____________(都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三、写作(45分)

27.仔细观察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

(1)参考下面的示例,从漫画中提炼出一个论点(1分,多拟一个加1分)。 例: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

______(提炼的观点应与“勤俭”或“浪费”有关)

(2)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的内容。(4分)

要求:(1)字数在150字左右;

(2)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

(3)说明性文字不少于三分之二。

要点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大作文(40分)

题目:这件事由我来做

要求:(1)写成记叙文;(2)600字左右;(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b@(敝) qi8(惬) (2)晕 强

2.拜 厉 采 废

3.(1)出淤泥而不染 (2)晓驾炭车碾冰辙 (3)渭城朝雨浥轻尘 (4)原驰蜡象 (5)在放纵奔流着

4.(1)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或(光)

(2)老师把这次艺术节活动的详情告诉了大家。(或情况)

5.清 聊斋志异 现实主义 竞选州长

6.C

7.(1)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2)派克钢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朝人民的手下败将。

8.同学们的发言很好。但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未来祖国的强盛要靠我们。那么我们该怎样做,请同学们围绕主题继续发言。

二、9.习惯成自然 生动{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10.拟人

11.D

12.(1)揭示了应试教育的危害(或影响) (2)略

13.作比较 列数据 补充(或解释或诠释)

14.不多余。因为这样比只说“每平方毫米520公斤”给人的印象更具体形象。

15.并列逻辑(或逻辑顺序)

16.中心(或总领或统领或总括或提领或概括等)

17.拘囚 大丈夫

18.元军攻入首都临安

19.话表现

20.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例证法 引证法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篇四

1978年-1999年全国统一高考

高三作文 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1979年:改写《第二次考试》为《陈伊玲的故事》1980年:读《画蛋》有感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根据一幅题为"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写一段关于画的说明文字,并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1984年: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的议论文,题目自定。1985年: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反映环境污染的信,呼吁尽快解决。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谈1987年:1.写一篇简讯,报道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取得的成绩;2.写篇短文,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1988年:习惯1989年:一位同学为填报高考志愿的事情感到苦恼,请你给他写封回信。1990年:根据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表情、动作、肖像描写,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自拟题目,展开议论。1991年:一、根据"圆"作想象作文。二、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1992年:

1.根据众人对待垃圾的不同行为,写一篇记叙文。2.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写一篇议论文。1993年:围绕给同学不可该不该拿报酬的事,给校广播室写一篇广播稿。1994年:《尝试》1995年:一、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任选诗中两种鸟,以《xx与xx对话》为题写一个对话片断。二、根据《鸟的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1996年:给两幅漫画,一幅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一幅是《截错了》。要求为漫画配说明文,再写一篇"我更喜欢漫画《》"的议论文。1997年:根据下列三个材料,完成两题。(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1.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20分)注意:①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1"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为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④200字左右。2.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注意:①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是否结合"材料1",自由决定。②不少于600字。1998年:1.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2.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9年: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学生 优秀 ( )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篇五

山西高考三十年

●高校扩招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今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475万人。

●春季高考 2000年1月,北京、安徽等省市开始实行春、夏两季高考招生。但从诞生第一天起,春考就被考生用一种怀疑的眼光审视。 ●高考年龄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非典”高考/提前高考 2003年,孩子们戴着口罩走进考场,而且是6月7日,在过去的26年里,高考一直在7月7日开始。

[前言]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教育部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对恢复高考,振兴教育进行了半个月的讨论。 10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推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被废止,“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一整套办法得以恢复,我国的高考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77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中专学校招生工作得到恢复,实行全省统一命题,考试工作于年底进行。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历史、地理,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新生于1978年春季入学。 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山西省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同全国一样,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确立了“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以文化考试为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基本原则。

高考这一公平竞争的方式,有利于确保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为全社会如公务员、职称、任职资格等考试树立起楷模。为山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选拔出了成千上万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0年来山西的高考招生工作逐步完善,走向成熟,其中几次重大的改革和变迁,凸显出30年历史的沿革和社会的进步。

[科目设置]

1977年恢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以来,高考一直沿用文、理分科的高考科目设置办法,即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 为改变中学“应试教育”的状况,减轻学生负担,淡化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山西根据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实行高中毕业会考的要求,1992年,开始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经过多年的论证和试点,逐步形成了“3+2”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即三门基础课(语文、数学、外语)必考,按文、理两类各加两门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最需要的科目,即文史类加政治、历史;理工类加物理、化学。

1994年,山西实行“3+2”高考新方案。

1998年,国家确定山西、江西、天津为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省市,在完成一轮试验后,2000年我省作为全国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惟一试点省份,进行了“3+X”的高考科目设置模式改革(语文、数学、外语加文综和理综)。

[命题改革]

1977年、1978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

1979年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1996年3月,省招考中心设立命题处,统一负责各类考试的命题管理和命题业务。

[招生方式]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实行“两包两统”:一是国家包办学,实行统一计划招生,学生免费上学;二是学生包就业,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高等教育这种“统招分”的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的双轨制,即高校在完成国家招生任务计划之外,可以招收一定比例的自费生和委培生。

1984年,山西省首先开始委托培养招生。天津市15所高等院校为山西省委托培养学生197名,其中文史类19名,理工类169名,体育类5名,专科4名。招收委培生、自费生,对于打破学生上大学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传统观念,挖掘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满足社会多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995年,山西省积极做好招生并轨改革的准备工作,由山西省教委、省计委、省财政共同组成考察团,分赴全国实行并轨的省市进行调研,吸取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实施意见。

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委关于省属普通高校全面实行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从1996年开始在省

属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实行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凡省所属的普通本科院校、专科学校、大专班、短期职业大学(部)、电大普通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班,从这一年起均实行“并轨”改革,并在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招生手段]

1977年至1985年,山西高考评卷,档案检索等工作全部由人工操作。 1985年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录取管理。随后,计算机应用于报名、填报志愿、评卷、登分、录取及统计工作。

1996年,我省加大计算机管理软件开发和设备更新力度,做到了省、市(地)招办计算机远程联网及数据的远程传输;同年,全面更新和优化了计算机录取软件运行环境,提高了计算机录取系统的整体性能,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投档录取。

1997年,作为全国4个试点省之一,我省成功地与原国家教委联网进行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远程监控和动态查询。

2000年,对学校录取现场布设网线,为网上远程录取做好基础设施准备,并在当年试行高招计算机现场网上录取和省属13所高校远程网上录取。

2001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面,进行了高招计算机远程录取招生院校和招生数双过半。

2002年,普通高校全面实现了远程网上录取,实现了录取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使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将以往招生录取的“招办负责制”转变为“学校负责、招办

监督”的录取工作体制。

[录取体制]

1997年恢复高考之初,山西省同全国一样,曾采用“段段清”的录取方法,即将录取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总分10分一段排队区分,录取时从高分段开始往下一段录取,上一段不录取完,下一段不开始。此方法虽对“文化大革命”搞推荐造成的不正之风起到了很好的抵制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学校选择余地很小,总分作用过于突出,不利于学校按培养要求选拔适合的学生等。

1983年,山西总结经验,录取中采取在最低分数线以上按考生第一志愿一次投档的办法,扩大了学校的选择余地,保证了新生质量;促进了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减少了志愿周转的工作量,加快了录取的进程。

1984年,在“一次投档”的基础上,全部实行“根据考生志愿,按比例投档”的新方法。即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和统考成绩达到各批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根据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多于学校计划招生数的20%提供档案,由学校德智体全面考核,注意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在录取新生中的自主权,还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山西矿业学院4所大学试行由学校全权负责录取的办法,即在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分数控制线以上,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上述院校的档案材料,一次投档,由学校审录,并负责解释和答复未被录取考生的咨询,全权负责处理录取中的遗留问题。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篇六

1999-2014高考英语作文

1999-2014年高考英语上海卷写作真题 参考作文

【高考试题--1999年】

1.一些学生认为学英语很重要。2.一些学生则认为不必学英语。3.我认为„„(观点、理由)

Some students think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But others don't think so. They think it is

unnecessary to study English. In my opinion, studying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irst, English is English well, we will find a lob easily... In a word,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So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study it.

考题拓展:运动有助于人体健康。有的人爱有的人爱,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运动形式。请说明理由。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physical

fitness. It has been a trend to take physical exercises. Some people choose aerobic exercises, others prefer such sports as running, tennis, swimming, etc. But to me, walking still has its advantages which cannot be taken place of.

First, walking is so convenient that you can do it whenever you want. This may happen on the way to work,

in the spare time after supper, or even when out for a newspaper. Never look down upon such kind of exercise. No other forms of sports can be practiced so frequently and freely as walking.

Next, as for its effect, walking still keeps the lead. When you're walking, all muscles from top to down are

exercised, which may not be noticed by most people. What's more, walking doesn't demand much of strength. Thus it's suit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people, from kids at kindergarten to senior people with grey hair. Its popularity shouldn't be ignored.

Last but not least, walking is totally free, while other sports require a lot, especially the cost. To this point,

walking is not only effective, but also very economic.{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As a conclusion, walking is superior to other sports in many ways. When you want some exercises, try doing

some walking, only then can you really understand what I'm saying today.

{1999年山西高考作文}.

【高考试题--2000年】1.我最难忘的一课。2.具体说明为何难忘。3.感想。

Writing 1:

Last winter I went to Santa Barbara C.A.U.S. to spend three weeks' time studying with America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I learned a lot of new things and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Astrology class.

That morning we went to the local museum to have my first class abroad. During the class, we had a

discussion on whether we should go on our space project or set all the money aside for other use. With the advance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experienced teacher we had a general idea of our space achievements and the failure as well. To my surprise, I first realized that with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the energy crisis and the pollution, the earth is faced up with more difficulties than ever before. And without space project we couldn't find new energy resources, new food to eat even new planet to live.

This cla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o me, not only because it's my first class abroad but also because it

made me realize how important space exploration is to us.

Writing 2: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English lesson which I had at Grade Two.

On that day, we took out our English books and waited for our English teacher as usual. But to our surprise,

she entered the classroom without the English book, but a radio and some paper instead. She delivered the paper and told us that we would hear an English song and she also asked us to fill in the blankets in the paper while listening to the song. How wonderful!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all of us to have such a test. We turned very excited and listened to the song very carefully. What surprised us most was that we master the new words more quickly that ever before.

I like this lesson. It was a new way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words. It also helped to develop our interest in

English.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English lesson.

【高考试题--2001年】请你谈谈轿车大量进入家庭后,对家庭、环境和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Writing 1:

Becaus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our country is developing quickly. People are richertoday than in

the past. And now many people can afford to buy their own cars. But large quantities offamilies buying cars will have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advantages.

To families, cars will make people's life more convenient. They won’t have to wait for a bus or walk a long

way any more.

To the economy, producing cars will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With a highly developed

industry, our country will be more competitive.

But, on the other hand, large quantities of cars running in the streets will do great harm to theenvironment.

Cars will let out CO2, NO2 and some other harmful gas, most of which can do harm to theatmosphere. So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is problem.

In summary, cars will bring us great benefits but we should also try to avoid its bad effect at thesame time.

Writing 2:

Nowaday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own private cars is on therise. Like everything else, private cars have

both favourable andunfavorable aspects. Generally, the favourable aspects can be listedas follows.

First, private cars can bring convenience and mobility to owners. A car allows a person to move comfortably,

safely as well as quicklyand freely. When my family owns a car, we can make extensivetravels every year. So I believe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China willdevelop more quickly. Second, if more people buy cars, automobileindustry will develop dramatically. What' s more, the growth ofautomobile industry can trigger the boom of other important industrysuch as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energy and technologicalapplication.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alsoapparent. To begin with, too many cars will give rise

to a series ofproblems, such a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more trafficaccidents. In addition, the driver may have to drive around andaround looking for a parking Through above analysis, we may conclude that private carsshould be restricted rather than encouraged.

【高考试题--2002年】简要描述

上一篇:2017初一寒假作业答案英语
下一篇:12.9爱国活动策划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