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来源:记忆力测试 发布时间:2012-01-01 点击:

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篇一

2016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作文纸

题目: 很想,很想{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篇二

2016—2017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班级姓名一、(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3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选出给加点字注音和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答:( )(2分) A、浣.(huàn)妆:梳洗打扮。斑斓.(lán):颜色错阿灿烂。 B、炫.(xuàn)目:耀眼。参差.(cī):指不整齐,不一致 C、潸.然(shān):流泪的样子。倏.(shū)地:忽然,极快的。 D、桑梓.(zī):桑树和梓树。许诺.

(luò):应承。 3、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标题: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全过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4、默写填空。(3分)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②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对曰:“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

B、《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 C、《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词题。( )

D、17世纪,欧洲各国盛行航海,许多与航海相关的游记体小说应运而生。其间影响较大的是美国作家笛福的《鲁兵逊漂流记》和他的同胞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6、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6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护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③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④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A、第B、第句搭配不当,修改:C、第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看海》这篇文章,完成7——11题(15分)

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7、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 (3分)

①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感受极深,牢记于心,不能忘怀。 ② :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③ :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8、作者为什么要带女儿去“看海”?(2分)

答:

9、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请按要求答题。(4分) ①两次相遇: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②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 ,与大自然

10、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进行简要的赏析,然后仿写句子。(4分)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①赏析:

②仿写: 11、结合全文,对文章最后一段该做怎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下大海时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

B、只有和大海相遇,才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C、大海是博大的,我们对大海的认识还只是“刹那间”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大海,享受这份恐惧和惊喜。

D、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7题。(15分)

不必在乎

①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如果这类做人的根本都不在乎,那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②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的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达观者宠亦( ),辱亦( ),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③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绝不能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那就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一点,量力而拼,从容而搏,( )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 ),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④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这种辨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即不骄纵自己,隳颓自己。

⑤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极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⑥至于那些不涉及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好友的误解,等等,则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事事认识一致,处处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⑦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进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对任何事都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多么令人神往!

12、第②③段四个()中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4分) A、自然 B、泰然 C、坦然 D、淡然

13、第③段“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是 。 第⑦段“人达到了这种..

境界”中加点的“这种”指代的是 2分)

14、第④段引用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两句名言,如果删去其中一处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15、第⑤段中的“侏儒症”在文中指什么?(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16、文章主要论说“许多事不必在乎”,但却以“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开头,哪些事是应该在乎的?为什么要在乎?(2分)

答: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答: (三)阅读《古文二则》,完成18-20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②空乏..其身 空乏: ③不知其旨.也 旨: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19、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动心忍性 译文: ②教学相长 译文: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论点告诫人们: ,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②《教学相长》全文只四句话,短小精悍, , 。第一句用不亲自品尝就不能知晓美味比喻 。

三、作文21、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参考答案:2、D 3、汉语走进捷克小学课堂 捷克小学首琖汉语课程 5、√√xx 6、A、④ 把“从小” 调到“培养”前 B、③ 在“养成”前加“能否’或去掉“能否” C、①“保护”改为“保存”

7、刻骨铭心 不可企及 麻木不仁 8、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 9、①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腹地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② 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 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

10、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11、D 12\DBCA 13、3段 名利 7段:对任何事都拿得起,甩得开 14、不好,删去后就不能更全面地表现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15、文中指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确一言一语,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疑,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 16、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因为些是做人的根本。 17、只有不在乎宠辱、名利、成败、人言和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人才能活得豁达潇洒、

18、这样的 穷困缺乏 味美 自己督促自己 19、略20、要有忧患意思,不可耽于安逸享乐;深入。;逐层论证,层次井然、;不学习就无从了解学问道理的妙处。

层层推进,步步

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篇三

语文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2016—2017年上)

班级一、(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3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选出给加点字注音和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答:( )(2分) A、浣.(huàn)妆:梳洗打扮。斑斓.(lán):颜色错阿灿烂。 B、炫.(xuàn)目:耀眼。参差.(cī):指不整齐,不一致 C、潸.然(shān):流泪的样子。倏.(shū)地:忽然,极快的。 D、桑梓.(zī):桑树和梓树。许诺.

{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luò):应承。 3、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标题: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全过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4、默写填空。(3分)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②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对曰:“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

B、《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 C、《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词题。( )

D、17世纪,欧洲各国盛行航海,许多与航海相关的游记体小说应运而生。其间影响较大的是美国作家笛福的《鲁兵逊漂流记》和他的同胞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6、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6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护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③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④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A、第B、第句搭配不当,修改: C、第二、(40分)

(一)阅读下面《看海》这篇文章,完成7——11题(15分)

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7、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 (3分)

①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感受极深,牢记于心,不能忘怀。 ② :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③ :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8、作者为什么要带女儿去“看海”?(2分)

答:

9、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请按要求答题。(4分) ①两次相遇: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②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 ,与大自然{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10、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进行简要的赏析,然后仿写句子。(4分)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①赏析:

②仿写: 11、结合全文,对文章最后一段该做怎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下大海时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 B、只有和大海相遇,才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C、大海是博大的,我们对大海的认识还只是“刹那间”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大海,享受这份恐惧和惊喜。 D、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7题。(15分)

不必在乎

①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如果这类做人的根本都不在乎,那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②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的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达观者宠亦( ),辱亦( ),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③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绝不能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那就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一点,量力而拼,从容而搏,( )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 ),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④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这种辨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即不骄纵自己,隳颓自己。

⑤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极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⑥至于那些不涉及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好友的误解,等等,则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事事认识一致,处处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⑦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进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对任何事都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多么令人神往!

12、第②③段四个()中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4分) A、自然 B、泰然 C、坦然 D、淡然

13、第③段“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是 。 第⑦段“人达到了这种..

境界”中加点的“这种”指代的是 。(2分)

14、第④段引用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两句名言,如果删去其中一处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15、第⑤段中的“侏儒症”在文中指什么?(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16、文章主要论说“许多事不必在乎”,但却以“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开头,哪些事是应该在乎的?为什么要在乎?(2分)

答: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答: (三)阅读《古文二则》,完成18-20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②空乏..其身 空乏: ③不知其旨.也 旨: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19、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动心忍性 译文: ②教学相长 译文: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论点告诫人们: ;在写法上,这篇文章 ,

②《教学相长》全文只四句话,短小精悍, , 。第一句用不亲自品尝就不能知晓美味比喻 。

三、作文21、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参考答案:2、D 3、汉语走进捷克小学课堂 捷克小学首琖汉语课程 5、√√xx 6、A、④ 把“从小” 调到“培养”前 B、③ 在“养成”前加“能否’或去掉“能否” C、①“保护”改为“保存”

7、刻骨铭心 不可企及 麻木不仁 8、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 9、①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腹地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② 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 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

10、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11、D 12\DBCA 13、3段 名利 7段:对任何事都拿得起,甩得开 14、不好,删去后就不能更全面地表现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15、文中指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确一言一语,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疑,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 16、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因为些是做人的根本。 17、只有不在乎宠辱、名利、成败、人言和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人才能活得豁达潇洒、

18、这样的 穷困缺乏 味美 自己督促自己 19、略20、要有忧患意思,不可耽于安逸享乐;深入。;逐层论证,层次井然、;不学习就无从了解学问道理的妙处。

层层推进,步步

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篇四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要班级

线

密位

考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A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 )的雄鹰;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chí( )的骏马。请自信地拿起你手中的笔,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惟妙惟肖.(xiào) 绮.丽(qǐ) 憎.恨(zēng) 两栖.(qī) B.销声匿.迹(nì) 愧怍.(zuó) 琐屑.(xiâ) 追溯.(sù) C.风雪载.途 (zài) 蹒跚..(pán shān) 褶.皱(zhě) 震悚.(sǒng) D.日薄.西山(bó) 箱箧.(qiâ) 殷.红(yān) 绥.靖(súi) 3.请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 ( )的笑。 ②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miù( )的画面。③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jìng( )天择的法则 ④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bá shâ( )了二三十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B.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 乎是凤毛麟角....。 C.玉雕作品“翠玉白菜”因其材质上乘,惟妙惟肖....,富有创意而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D.看着他瘦骨嶙峋....的样子,母亲的眼角湿润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以其绮丽的地形、险峻的风光、磅礴的气势闻名遐迩,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B.无论哪一家报刊,对于读者来稿都是以文章质量高低来决定文章的录用。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

能化、个性化。

D.生命的美丽不仅是活着的形态,更是活着的精神。

6.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总—分式和总—分—总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

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D.新闻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

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

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8.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

联的下联?( 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9.仿照例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2分)

你有权憧憬未来,但不应该忘记眼前的责任;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该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10分)

(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2)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

(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的《秋词》)

(6)《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诗句是: , 。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铁马冰河入梦来”就是爱国诗人陆游

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8)前几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二、课内阅读与理解(30分)

(一)比较阅读《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回答问题。(15分)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

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

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

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

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

不会来一 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B)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

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节选)

【二】(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

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

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

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

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

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

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

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

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D)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故宫博物院》节选)

{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11.文段(一)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是哪一句话?这体现出本文什么样的说明结构?(2分)

{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12.结合语段(一)中“败笔”一词的意思是(2分)______________

13.文段(二)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特点到________的顺序说明。(3分)

14.文中划横线的A、B、C、D四句话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分)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15.文段(一)中“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

句中“没有一个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6--21题。(15分)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 阙: (2)或王命急宣 或:

(3)哀转久绝 绝: (4)属引凄异 属引: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18.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 /多生怪柏

C.虽

/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19.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2分)

20.文中“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 21.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3分) 三、作文(40分) 人生离不开希望,没有希望的日子生活会暗淡无光。希望随处可见,父母眼神里饱含着希望,师长叮嘱时寄托着希望,朋友交往中浸透着希望;希望因人而异,有的希望自己学业有成,有的希望家庭幸福,有的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希望伴随着人的一生,只要守住心中的希望,成功离我们很近;只要拥有美好的希望,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 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紧扣话题,题目自拟。除诗歌、剧本外,

2017初二期末考试语文作文篇五

初二语文2017期末模拟题语文2

初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120分 90钟)

三、阅读

(一)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第7-10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 (2)无论..魏晋: (3)处处志.之: (4)后遂无问津..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 “不足为外人道”的 原因是 (2分) 10.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寻病终”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 列子学射 (12分)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②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注释:①选自《列子·说符篇》。 ②退:回去。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请于.关尹子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④又以.

报关尹子 12.下列加点的“而”与“ 退而.

习之”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 南面而.望之 B 笑而.遣之 C 而.巧过其师 D而.后告我 13.翻译句子。(4分)

①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译文:

②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译文:

15.读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三)植物也有血型(15分)

①人们都

上一篇:2017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作文
下一篇:2017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