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16-02-02 点击:
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篇一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09上海70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 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5、形象丰满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6、意境深远 9、文句有意蕴 12、有个性特征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 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
4.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52。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
一、关于议论类文章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8—52分档次赋分。
2.凡在“三基本”的某一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
3.对于借助随笔、杂感甚至杂文样式表达思想阐发主张的议论类文章,要反复审读,谨慎赋分。凡那些能够做到思想深刻、议论风生、纵横捭阖的特别优秀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直至满分:凡那些只会借助随笔或杂文写作形式,而思想苍白、议论平淡、缺乏层次的文章,不能误判高分,而只能按一般议论类的文章标准去如实赋分。
4.考虑到议论类文章的立意,多为解释“提示语”(材料)的文章,因此,凡能采取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材料”,解说“提示语”的内涵与精神,便可视为有亮点,提高两个档次向上给分。
5.由于多数议论类文章偏于简单举例且用例较多,因此,凡有如下情景即可视为有亮点,可以在62分向上判: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论据,而不是尽人皆知的“通常事例”;所用事例材料能够有论证层次,并不平面展开,不机械重复,每一例都能显示一个小论点或层层递进的。
二、关于记叙类文章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叙述表达基本过关、主题基本突出、情节基本完整的记叙类文章,可以按48—52分档次赋分。
2.凡在表达或主题或故事情节等某一个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凡在某个方面达到优秀级别的,或者构思精巧,或者形象丰满,或者意境深远,或者很有个性,或者语言很见功力,可以按63分向上赋分,最优秀的可以达到70分。
3.凡在“三基本”水准向下的文章,也应该依据其表达、主题、情节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属于较差的级别的,依次向下浮动。凡在某一个方面属于很差级别的,则应该在42分向下浮动。凡语言表达、记叙能力在低幼层次的文章,最高赋分也不能超过35分。
4.通篇记叙人事或编述故事,视为不着边际的跑题文章处理,赋分在24分以下,如果无法判定,可提交组长或专家组处理。
5.考虑到多数记叙文章故事情节简单、缺少内涵,应将考察重点放在如下方面:有机智的构思,有生动的人物,有引人注目的“故事”,有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令人思考的“余味”。这样的优秀文章,可以从63分向上给分。
三、注意事项
1.整体上,采用分项评价整体给分的评分方法。也就是说,在阅卷赋分时要从立意、内容、语言、文体或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项全面考虑,但最后提交的是一个总体分值。
2.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3.凡写成其它文体的,只要不是诗歌,正常评分。违背命题要求,写成诗歌的,上限不得超过5分。
4.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5.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6.赋分中提及的档次,通常情况下为3分。
7.确认抄袭,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
8.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在切入分以下。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具体说:
记叙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
有相当精巧的构思;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深远的意境;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智慧。
议论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
有较高的立意;能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议论语言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
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篇二
上海市作文评分标准
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1)题目不写扣2分.
(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1—2分(符合任意两项即扣2分)。 (3)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十五六岁,是少女含苞待放的季节,可是我却发生了一点不大不小的意外。好端端的一张脸上,被“青春痘大军”给霸占了,好狼狈,好苦恼。
心里有点烦。于是跑到镜子前。起先,小痘痘们只是一粒两粒三粒散落在脸上;现在像听了集合令似的,摇出个满天小星星了。
心里有点乱。于是请出了“刘海儿”。让“刘海儿”遮住了额前的小痘痘,避开了许多好奇的目光。可是一到刮风或上体育课,“刘海儿”不是飞来飞去,就是缩到一起,总会引起诸多嗤嗤的笑声。
心里有点急。于是跑到穿衣镜前,决定把她们一扫而光。撮起两个手指,小痘痘们砍了,可眼泪也被掐得滚了出来。小痘痘们没有了,可脸上左一个指甲印,右一个血块,好不雅观。拿出小手巾,对着指甲印又敷了好半天,指甲印没有了,可小痘痘们依然新鲜。
心里有点气。于是不再理睬她们,反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痘痘们没有了我的扫荡,一个个快快乐乐地在我脸上活蹦乱跳。我摸了摸小痘痘们,原来她们也是怪可爱的。
心里有点喜。于是跑到书桌前,翻开一本书,打算不再管她们了。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青春是欢畅迷茫而又烦躁不安的季节,如果你不在求知向上的道路上前行,那么你的青春就要虚度。哦,原来,青春=(快乐+努力—烦恼)x奋斗。
心里有点热。于是明白了这小痘痘也是代表着青春来考验我的,考验我如何面对烦恼,如何调节自己。这样,捉弄我的小痘痘们原来是我的最亲密的好朋友。这小痘痘们原来肩负着这么重大的使命。
心里有点乐。于是觉得小痘痘们仿佛从我的脸上跳下来,站在我的面前,挽着我的手,奔向那个青春的季节。哦,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赞美自己经历了青春的考验,赞美自己又长大了。
点评:
本文以“我”对待青春痘的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把烦—乱—急—气—喜—热—乐的青春期少女的心理成长过程写得形象生动。以几个完全相同的句式引领作文的每一个段落,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生活像一个舞台,五光十色,让人为之向往;生活是一首歌,优美的旋律让人为之心动;生活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生活也像一枚青橄榄,总让人在品尝过酸涩以后才领略到甘甜。
的确,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我同时也慢慢嚼出了丝丝甘甜„„
酸酸的青橄榄
我哭了!哭得好伤心。
听着麦克风里传出的演讲词,我嘴里像衔着一枚酸酸的青橄榄。真酸啊! „„„„
本来我的语文写作水平就是班中数一数二的,老师为此经常表扬我,同学们也羡慕我。学校举行演讲比赛,参赛的同学让我为她写一篇演讲词,我欣然应允。在家冥思苦想了两个小时,本想让我的精心之作为班级争光添彩,谁知听到的竟是另一篇演讲词!我的嘴里顿时酸溜溜的。
青橄榄啊!真酸呀!
涩涩的青橄榄
经历这次“演讲事变”以后,我才明白,同学原来是在嫉妒我啊!就像书上所说:“嫉妒是一贴毒药,它会腐蚀人的灵魂!”虽然,这句话过重了点,但也是正确的。迫于无奈,我被“逼上梁山”,准备投稿来证明自己。但幸运女神没有怜惜我。一次次的希望都化作泡影,我的稿件石沉大海。
青橄榄,你好涩呀!
甜甜的青橄榄
正当我惆怅不已之时,老师给我送来了温暖。他融化了我心中的冰霜,驱逐了我眉宇间的愁云。他深情地对我说:“每个人都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都能开出芬芳的花朵,只要你的追求的犁铧永远是 亮的。”对!我的追求还没有实现呢,怎能心灰意冷?
我将更多的心血倾注在写作上。每天,纸和笔伴我度过每一个“十分钟”;每天,到办公室里请教是我的“必修课”。我以十二分的热情投注在写作上,终于催开了一朵朵芬芳的“小花”。“花”虽小,但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我的作文终于发表了!我真激动呀!此时,我才明白,泪珠是咸的,血滴是咸的,汗水是咸的,洒下生命的咸,才能换回生命的甜。
此时,我终于嚼出了丝丝甘甜。
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它酸酸的,涩涩的,又是甜甜的。青橄榄,令人回味无穷!
评价:
从例文可以看出,文章的构思以时间为序,依时间、事件的发展顺序将全文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既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而且,由于在构思时分了几个阶段,因此,每一阶段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减少了枝枝蔓蔓。
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篇三
2016高考上海卷作文点评汇总
2016高考上海作文
真题还原:
写作(70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上海的作文题也有这种认知倾向。当下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是开放的,流动的,多元的,与乡土社会的同质性不一样了。由于人与人生活的差异,人们特别有种冲动,想参与、观察他人不同的生活。
评价他人的过程,同时也是模仿的过程,自己进行价值观表达的过程,这个现象是多元价值观在公共领域的不断交互。
专家点评
这个题目有写作空间,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学生可能都有话可说,但短时间内体现高度并不容易。越容易的评价越需要谨慎,比如网络上情绪化的评价很多,在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不负责任的评价可能对他人生活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题目还隐含着对考生辩证思维的考察。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健康的态度,而不是对他人生活的妄加评价,我们应该尽量不评价少评价他人,不做道德审判者。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 教师点评与分析
曾参与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华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告诉记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评论”,二是“他人”,但是要写好还是有难度。看近几年的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一个特点是“论”的色彩比较强。”杨扬认为考题也体现了近年来上海语文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发表意见。
不过杨扬认为,如能给考生多一些选择更好。“个人觉得应该出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有的学生本身对„评价‟一事不感兴趣,就会有些为难。如果是我们高校出题,一般会出两个题目,让考生有选择余地。”{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上海市中国中学的语文老师、书评人陈嫣婧告诉记者,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首先是材料贴合生活,随着网络,特别是社交软件的兴起,现代人的私人生活多少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晒照片,谈旅行,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要不要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其次,这个题目虽然“接地气”,但切入点和提升力却仍是有的,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外上海这题其实出得很海派,什么是海派呢?就是尊重世俗生活,尊重个体的存在和人的矛盾,这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琐碎,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深刻。”
陈嫣婧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积极地评价,会不会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会不会将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么评价?如果只是一味地给朋友圈里的朋友们点赞,那么这算不算评价,这种评价有意义吗?反过来,如果你到处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随意指摘,那么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修养缺失的问题;从群体角度出发,这是对他者私人生活空间的强行侵犯,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尺度,又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尺度,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本身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而从更本质的层面上看,任何评价其实都是基于价值观的。去评价他人生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价值观的碰撞和交锋。你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还是试图接受他人的价值观?特别是当这种交锋结束,个体又回归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头时,价值观的碰撞仍然将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意义、发生作用呢?且对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碰撞的结果是正面意义较大还是负面意义较大?这些都值得好好讨论。笼统地说,这是一个涉及个体究竟该如何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的问题,虽然现在社交方式多样化了,但就像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唠嗑、爱家长里短一样,评价他人生活最终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相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探讨价值却一直都在,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永恒的问题。”
从写作技巧上看,陈嫣婧提出:“抓住一个角度,辩证地看待,如能进一步讨论出这个问题本身的两难性、矛盾性,甚而认识到这是一个关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永恒命题,这就能写出水平。”
观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感慨有四
:
(一)稳中有变:依然是材料作文,但不再延续前几年二元对立的关系型命题形式,转而对现象进行评析思考。
(二)关注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随之而来的评价判断,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以今年为例,从开年上海女晒年夜饭逃离江西凤凰男,到包贝尔婚礼扔伴娘,再至魏则西命陨莆田系,如果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则思考就会深入且有料,否则容易流于空谈。
(三)文体限制?打这个问号,原因有二,其一,题目要求谈“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明显偏重议论。其二,在要求中,没有了“文体不限”一条。就题目而言,这记叙文的难度很高。
(四)仍重思辨:这个题目乍看简单,门槛不高,到细细想来,“对他人生活的评价,”有的片面狭隘,有的全面宽容;而影响有正有负,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又都有波及。如何选好切入点论证,有见地而不偏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作文点评
出场专家
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老师
一直以来我都是从教师的视角来看高考作文题的,今年我想换一个身份。如果我是一个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会怎么样。
因为作文要统一命题,除了选拔需要同一个起点,同一把标尺之外,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说,是对学生信息接受能力、信息解码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的考验。
所谓信息接受能力就是读得懂“命题方要我说什么”。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要“我”说的是对“评价他人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我觉得这个题目的开放度是非常大
的,而且它改变了以往那种纯理性的思辨,非常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评价他人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情,我们常常讲“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对学生来讲,这个题目是非常贴近生活的。
从今年的作文题来看,信息解码能力就是要考虑“命题方要我说的话题里有哪些元素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容易甚至轻率,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这些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影响有哪些是正面的、有哪些是负面的;第三个因素是“他人”的生活和“我”的生活的关系,等等。这个题目的开放度还是非常大的。没有故弄玄虚让人们思辨什么,但考生必须开动脑筋才能好好回答。
再讲信息传播能力,就是学生“怎么表达我想说的话”。这么一个贴近生活的题目,貌似是非常容易写的,一般的内容考生也不难讲,比如网络时代进入视野的信息很多,评价他人变得容易,有好有坏,等等。但是真的要写好却需要比较好的构思,想想怎么表达。在题干中有提示,“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暗示考生不一定要说评价他人是对或者错,可以从更多方面来思辨。评价他人的生活,最后其实是会影响自己的生活的。 我们比较喜欢用“审题”来代替上述这三种能力。我觉得单纯从“审题”出发,会导致命题作文的作用狭窄化。高考是大家都重视的考试,对考题比较敏感,我觉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作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应该从高处立意比较好。今年的作文题,我觉得就是一道既从高处立意,又贴近学生实际,充满思辨因素,又不刻意的好题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出场专家
语文特级教师 姚为洲老师
千呼万唤始出来
——点评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自2011年“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到2015年“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上海高考作文连续五年思辨两个概念或判断之间关系。此类题型,有人称之为“观点型”,有人称之为“命意型”,有人称之为“扩写型”;许多人认为,它们虽然具有思辨性,但都是命题者把思辨的结论交给考生阐述,而考生思辨的空间不大;而且经过连续五年的考试和训练,命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而,人们呼唤高考作文试题出现一种新的面目。
本人从2013年开始呼吁。2015年撰文《回眸十年,放眼周边——评近年来上海市高考作文试题》(载《中文自修》2016年中高考升学指导特刊),列举2015年全国新课标一卷、二卷、重庆卷、天津卷、安徽卷等作文试题后提出:“这些题,材料提供的是社会现象或事件,考生针对此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而且考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今后的高考上
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篇四
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
对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点感想
从3月7日本公号(iyuwenkaoshi)开通以来,内容大多都与“评价”有关。很多读后感就是对文章、作者、事件的评价。前两天我还火补《读点〈庄子〉》一文,并明确指出是预测高考作文,因为这其中涉及人如何认识自我、他人和自然。
今天高考作文出炉,我简单谈谈对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的一点感想。 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1、评价他人的生活——不是评价他人的工作、成就、事业。{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2、个人生活,属于个人隐私,他人无权评价。只有当个人生活侵入公权的时候,才应被评价。遵守公德的个人生活,拒绝评价,无论毁誉。
3、我个人觉得“评价他人的生活”属于窥私欲的阳谋。要警惕挥舞道德大棒评价他人生活而变成了另一种暴力。
4、耶酥说“你们中间谁是无罪的人,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5、俗语“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6、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不是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蔑视,这是对个权的维护,是对自我信念的坚信。
我有我的信念,亦常自查反省,我坚信我的信念。
所以我们有时真需有“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信心,面对无关的评价:{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更需要一种“流言啊,你奈我何”的勇气!
更需要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气!
(作文中心论点和标题就不用再说了吧)
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篇五
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
评价他人的生活
2014年,我犯了一个年轻人都爱犯的错误-自以为是,干涉他人的生活,结果,失去了一个青梅竹马的朋友。此事虽然非常遗憾,却也为我的青春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课:不要去评价他人的生活,生活本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她的离开,我都活在激烈的愤慨和深深的谴责中。而今,突然听到她的消息,已没有了过多激烈的情绪,只是有一丝地不舍和内疚,真心地祝福她,尊重她的选择。
想要把她的故事记录下来,记录下来她的,同时也记录下来我的。
她,与我同一小学,虽然转入新的小学后,并没有与她相识,但似乎被她的长发一直吸引着。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人生阶段,你会遇见谁,你又会陷入怎样的故事里。顺其自然的我,并没有努力去考优秀的初中,而是顺其自然地进入户口对口的初中,那是个尘土飞扬的记忆,诺大的操场上,因为飞奔着的学生,满地尘土飞扬,耳边是踢足球的男生们激情澎湃的嘶吼,又是老师们撕心裂肺的教导声。我与她同班,已然不记得谁先认识谁,只是依稀可以想起,放学后,与她,和她的男生们一路同归,走着,笑着,骂着,吵着,一年又三年,时间可以把人的感情熬成一锅沸腾的粥,滚烫滚烫,我们说好,要做一辈子的朋友,她曾说,她的就是我的,将来她要买个大房子,有她的父母,还有我。虽然初中的课业渐变繁重,压力日复一日,然而,有同伴共苦的滋味,仍让人斗志激昂,某个暑假,与她在烈日炎炎中去参观各种红色展览,为写出一篇征文而晒得掉一层皮。路中,我走不动了,她含着笑意,让我休息,跑前方探路去了,这个女子,在我的记忆深处,是如此温柔,体贴和坚强。我无法不喜欢她,甚至有些许嫉妒,羡慕她垂直乌黑的长发,总散发着让我安心的清香味;轻轻松松会解开我无处下手的数学题,前十名的榜单永远有她;虽然皮肤有些黑,然而那种没有痘痘的光滑真是让人感到羡慕。这是小时候最单纯的喜欢吧!习惯有了她每日放学后的陪伴,习惯有了她温柔的声音,习惯有了她假期时离开上海回老家的牵挂。这样的感情,是亲人了吗?我总会在她生日的时候,用清香的,美丽的信纸写下长长的文章,那些温暖的,温柔的词句是我平日里无法言表的,淡淡的感激与祝福承载了我满满的爱心与坚持友谊的决心。
即使如此贴近,我们却从未走进过彼此的心,不知道对方对彼此的羡慕和误会。{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我仍然在她生日的时候,一如际往地准备了精心的礼物和含情脉脉的信。我仍然在有最喜欢的东西时,会想到她,与她分享。我仍然在有想去的地方时,渴望有她的陪伴。
那一天,你的父亲突然来电话,当时我正准备午休,他说有非常重要的事要告诉我,我二话不说,赶忙穿上衣服来到你家。红肿的眼睛,苍白的脸颊,受伤的脖颈,让我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他说,你知道吗,她以考试为由向他要户口本,然后登记结婚了,她怀孕了,她流产了。我哑口无言,不可置信。
终于在此刻,明白了:不去评价他人的生活生活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篇六
2016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优秀作文及点评5篇{上海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2016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优秀作文及点评5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场优秀作文展示及点评
评价的巨浪
一个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茫茫生命之海中的浪花,时时刻刻被一旁的生命拍打,也无可避免地拍打着其他生命。
对他人的评价,自古以来就是与人类群体的生命共同存在。人类之所以靠如芦苇般脆弱的皮囊却仍然顽强的活着,只因思想的存在。思想则汇聚成力量,使人具有发声的欲望,不断发生乃构成评价,评价也就成了人类思想的有形产物。
评价他人的生活,也许正是人们表达发言欲望的一种方式。自己的价值观得到聆听,从而获得存在感。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个人生活愈发容易存在于公众视野中,同样地更多人渴望通过评价他人的生活,以加入这场互联网大狂欢。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也许就造就了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的泛滥,这是有些许责任感的人都不愿看到的现象。
不经思想加工的评价往往会引起一些低级追求的是风行。冯友兰曾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等,前两等皆是人天生能得到的。不经思想加工的评价,往往来自于第二等“功利境界”。由于这些评价来得快——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过程,一有发言欲望便直接抒发,因而就显得粗鄙而幼稚。网络世界的开放平等更使这种廉价的评价有了滋生的土壤。于是一定程度上这种评价成了一股巨浪,掀起了人们追求物欲的浮躁之风。
然而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并非一切浮躁追求的根本来源。如今人们广泛遵守着道德和法律准绳,这些何不是依据前人无数评价而渐渐形成的呢!现代科技也许使得廉价的评价更易浮于人世间,但仍旧有些许富有思维价值的评价需我们珍重。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与他人的评价不无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评价他人生活来反省自己,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思想家说:将自己的身子全然交给别人评价,那正是自己的不安和疑惑。自己要怎样的生活不在于别人怎样评价。真正重要的是,个人心里有怎样的种子,并选择怎样的评价来浇灌它。我们的人生确实需要评价的滋养,而选择在我们手中。
而当我们选择以正确的评价滋养心中的种子,自然我们才有能力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评价。评价不是任何生命依赖的全部,但任何生命也不应离开评价的价值。
点评:这篇文章思辨性较强,既论证了“评价他人生活”对于生命持续,对于思想与道德、法律形成,对于价值观得以展现、形成与完善的重要意义,又阐发了对“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的泛滥”所掀起的浮躁之风这种危害的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珍重“富有思维价值的评论”与“选择以正确的评价滋养心中的种子”,富有青年人的忧患与担当意识。文章语言严谨而有生动,如多处引用增加了论证的深度;把“评价他人生活”比作“巨浪”,生动形象地揭示出评价的影响之大。
评价是一种修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透过别人生活的点滴,发现他人的闪光之处与不足。从而在内心叩问自己的灵魂,审视自己的生活。如此看来,评价是一种修行。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播出,引发全民追捧与评价。该片向我们展示了故宫文物修复师的日常生活,不少网友为他们“点赞”,认为他们的生活体现了巨匠精神,呼吁社会学习与发扬。
当我们评价他人生活时,往往是因为有了思考,才作出评价。我们会回忆他们慢条斯理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与之相比,审问自己的内心,从而生发无限感慨甚至愧怍。
评价他人的生活会使自己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他人的生活是一面镜子,令自己明白得与失。正如文物修复师简单与坚持的生活态度通过镜头传到每一个个体心中。我们通过评价产生感悟,成为一个更好的个体。社会由个体组成,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那么社会则是一片有思想的树林。评价他人生活亦是一种锤炼自身的修行,并将这种精神辐射至社会。
人有美丑好恶之分,可个人生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当我们面对正能量生活,自然给与褒扬与鼓励。那么当我们面对性质复杂、无法评判善恶的生活时,又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你可以评价但不可以干涉。你可将之藏于心中借以警戒,但你不能大肆向外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甚至逼迫他人改变原有的生活。
“中国梦想秀”节目中曾有一对老夫妻恳求亲生女儿与之相认,然而亲生女儿因其父母常年的薄情——甚至在仅隔一条街的情况下都未曾来看一眼,而拒绝了父母的要求。主持人当场对女儿予以道德谴责,斥其无良心,逼迫其认亲。这是一桩涉及伦理道德的事件,每个人可能对其有不同乃至相反的评价。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去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满意的样子。毕竟,我们评价他人的生活,终极目的是为己,因为世界永远变不成你想要的样子。面对是非含糊事件,确立一把标尺,抑或察纳雅言之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从而完成人生的修行。
这不禁让我想起近来流行的朋友圈、微博等,他人生活一览无遗,我们会因他人的旅游照片而欣喜,也会对他人的所做嗤之以鼻。不管如何,我们都在心中有了思考与感悟,目的是为了自己修身,求常悟道,而非纠正他人生活。如此社会才会变得善思而互相尊重。
评价可谓一种修行。
点评:文章思路层层递进,结构严谨。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开门见山提出“评价是一种修行”的观点,并阐释了“评价”与“修行”的含义,“评价”即“透过别人生活的点滴,发现他人的闪光之处与不足”, “修行”即“在内心叩问自己的灵魂,审视自己的生活”;接着举人们评价故宫文物修复师的例子,论证了评价他人生活时对于个人修行的重要意义;然后笔锋一转,论述“面对性质复杂、无法评判善恶的生活时”应该如何评价的问题,并且深华了对“人生修行”内涵的认知;最后联系现实,阐述了评价他人生活的目的,引人思考,极具警醒意义。
后狂欢时代
某考生
言论自由无疑是当代社会人们所追求的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辅以时下高新科技,只要轻触屏幕,各类信息推送便会在倾刻间纷至沓来。动动手指便可通过各类弹幕、评论区,对被媒体曝光的、史料记载的他人生活评头论足——这便是21世纪初人类生活的常态,疲于生活常规的人们似乎皆乐在其中。
最为常见的就是刷朋友圈,赖以科技的帮助,周围的人与远方亲朋好友的生活无一不在我们的掌控之间。人人都沉浸在分享与被推送、评论与被评论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仿佛评论他人的生活已成为一项生活日常——沉醉,不知归路。当然也有人质疑这样的评价是否合理,并反思人们究竟想从中获得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仰仗于科技发明,当下人们进行评论的成本与所应付出的代价愈发低廉,人人皆可隐藏在屏幕后,变身为戴上面具的“隐形人”。只需一部手机在手,即刻便能开启肆无忌惮的狂欢。而摘下面具回归日常,又恢复成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
现代生活愈发新鲜刺激,由此引发的人类娱乐需求无限扩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仅仅评价亲朋好友的生活,显然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于是公众人物首当其冲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
2016年2月底,“小李子”冲击奥斯卡成功。顷刻间无数“段子手”探出脑袋,浮出社交平台的海面。网络平台瞬时被各色人等的无形“口水”所淹没。多少人在闲暇之余满口“小李子”亲昵地唤着——讽刺的是,当你细问“小李子”究竟姓甚名谁,往往会换来一片尴尬的语塞;当你细究莱昂纳多在艺术追求路上究竟付诸哪些开拓与转变时,最终换来的多半是插科打诨或话题转移。
在这样的后狂欢时代,他人的生活确实更易进入我们视野。然而,人们所热衷的评价所起到的效果像一盘极速炸裂的爆米花,极具轰炸性、实效性,却毫无意义,并会极快地被下一波“口水”所淹没。
所以,当我们戴上面具,站在道德制高点,以圣人的姿态对他人进行评价指摘,以小人的作态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肆无忌惮的窥视时,网络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评价的正面导向真正起效了吗?还是说,这一波又一波的狂欢中,我们只是进行了个人情绪的宣泄,而早已忘却原本社会情境中作为公民的我们所应承担的责任!
我们究竟为何陷入于评价他人生活的深渊无法自拔,难道真是为科技昌明所累?恐怕在这场狂欢中,我们更多寻求的是一种心灵空虚与孤独的认同与追寻吧!
无论如何,在这一场现象级的狂欢中,我们应时刻在心中树立其社会情境下的道德律,对各种问题与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真正从言论自由所赋予的评价权中获取正能量,而非“段子手”般的一时狂欢。
点评:这篇文章针砭时弊,立意深刻,极富现实讽刺与批判意义。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沉浸在对他人生活评头论足的现象,从成本低廉、社会娱乐需求无限扩张、人们心灵空虚与孤独的认同与追寻等主客观角度分析其原因,从社会与公民角度阐述了其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树立道德律,获取正能量。文章语言犀利幽默、铿锵有力,“隐形人”、“口水”、“爆米花”“段子手”等语言增强了文章讽刺的力量;多处运用感叹句、反问句,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