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述的范文
来源:提高记忆力 发布时间:2016-01-15 点击:
专业综述的范文篇一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
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
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专业综述的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题 目:________
学 院:________
专 业:________
班 级:________
学 号: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年 月 日{专业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题目(小二号黑体)
作者(小四号宋体)
摘要:××××××××××××××××××(标题用小三号黑体,200—300字,小四宋体)××××××××××××××××ׄ„„
关键词:×××,××××,×××××,×××(标题用小三号黑体,3-5个,小四宋体)
前言: ×××××(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 ×××××(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结论:××××××(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
[4]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 五号Times New Roman)×××××××××ׄ„„
文献范文如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题 目 残疾人教育研究
学 院 人民武装学院
专 业:_xxxxxx____
班 级: _xxxxxx___
学 号: PB062017101
学生姓名 __xxx____ 指导教师: xx_____
2012年 x月 x 日
专业综述的范文篇二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专业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
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文献综述范文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
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
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专业综述的范文篇三
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2、文献综述要围绕毕业论文选题对相关文献中的各种学术观点进行全面介绍、重点引用,并进行必要的比较分析,切忌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考贝式地汇总陈述。
3、文献综述主体部分在结构安排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4、对作用观点引用与评述要基于原作者的原文,不能通过二手材料来转述;引文要完整,不可对作者表述进行断章取义;对作者观点的归纳总结要尽可能全面、准确、简练;对文献中观点、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
5、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对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网络文章中的数据、事实、观点的要慎用。
6、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量要比一般研究论文多,引用过的参考文献应当全部列出,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可不列入;参考文献的目录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列于正文最后,内容标识准确;参考文献应在20个以上。
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网络虚拟物品法律保护文献研究综述
罗艳芳
(西南大学法学院,重庆,400716)
摘 要: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虚拟物品财产权保护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虚拟物品的保护面临法律难题。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比较分析,认为网络虚拟物品与传统财产存在联系与区别;虚拟物品具有财产属性;虚拟物品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原因;虚拟物品财产权归属属于游戏玩家或者游戏开发商。虚拟物品的法律地位,即虚拟物品是否属于法律上的财产,目前存在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观点。针对虚拟财产肯定论,存在四种代表意见,即物权说、知识产权说与债权说,或是一种新型财产形态。本文对网络虚拟物品价值的确定和保护程序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虚拟物品;财产性质;法律保护
A Summary of Legal Protection of Network Virtual Goods
LUO Yanfang
(law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nline games, virtual goods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However, it still exists some legal difficulties in our country.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irtual property and traditional propert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roperty attribute of network virtual goods. What is the reason for legal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virtual goods, and how to determine property ownership, belonging to the player or developer. The network virtual goods’s law status is concerned, that is whether the virtual property belongs to the legal property or not. There are two opinions: negative and positive. There are great disputes on which kind of the legal property, such as real right theo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ory, creditor's right theory, and a new kind of property. In this paper, the network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virtual goods and protection of procedural issue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network virtual goods;legal attribute;legal protection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消费者的数量增长迅速。在网络游戏这个庞大的产业
中,游戏中的人物、货币、装备和宠物等虚拟物品成了核心内容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财产属性,且在虚拟物品交易中发生的法律纠纷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扩大与日俱增。研究网络虚拟物品,不仅在理论上,对传统的民法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补充有所裨益,而且在司法实践上,也对解决众多民事、刑事虚拟物品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与网络虚拟物品的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推动有关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的法律性质,财产归属以及保护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网络虚拟物品的国内外立法现状①②
目前在立法和司法上承认网络虚拟物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国对网络虚拟物品的立法现状表现不一。美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均明确承认网络虚拟物品的价值并加以保护,并且已经出现了诸多侵犯网络虚拟物品刑事判决的先例可供借鉴。
美国,从法律制度来看,美国的《电子盗窃禁止法》明确把网络游戏中玩家的账号列入保护范围之内。从实务看,美国暂时没有有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判例,但是曾经有过两个著名的有关电子邮件垃圾的案件。在上述判例中,无论是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动产还是认定为私人领地,美国法院都是把电子信箱和电子邮件系统作为传统的“物”来保护的。
韩国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服务商只是为玩家的这些私有财产提供一个存放的场所,而无权对其作肆意地修改或删除。可见在韩国的法律上,这种虚拟财产的性质与银行账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④。可见,韩国把网络虚拟物品等同于一种“电子货币”。
我国台湾地区,虽然民法学界对网络虚拟物品的性质还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刑事立法的成功做法却可以提供借鉴。有关部门做出规定,确定网络游戏的虚拟物品和账户都属存在服务器的“电磁记录”,增订了“电磁记录”的单独保护罪名。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修正案增订的第359条规定“无故取得、删除或变更他人电脑或其相关设备置电磁记录,产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20万元以下罚金。”我国台湾地区普遍认为,这一条规定的“电磁记录’,包括所有虚拟世界的账号、①
②③ [意] 切萨雷·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张明楷著:《刑法原理》,商务印书馆2011版,第35页。
③ 杨立新,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4-5页。
④ 程婷,周员凡:“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保护浅探”,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79-80页。
点数等网络虚拟物品。同时,台湾地区刑法理论界认为,虚拟账号及物品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如果发生账号被盗的事件,将以窃盗行为来处理,可以构成刑法中规定的诈欺与窃盗罪。
我国香港地区的一个案例令人深思。一名16岁男孩发现自己游戏账户内15件武器被他人私自转移到其他游戏账户内,于是报警求助。警方侦查后在港岛区拘捕3名16至19岁的青少年,指控他们非法侵入他人的网上游戏账户,窃取“武器”。对于这一案件,由于缺乏先例,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虚拟物品是一种权益因而盗窃虚拟财产构成刑事犯罪。另一种观点认为香港缺乏对虚拟物品的法律保护机制,但是,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仍然可能构成犯罪。①另外,2002年,香港一法庭裁定一名骗取他人虚拟武器的青年诈骗罪名成立,并判入劳役中心。香港地区国际刑警组织表示,在网上游戏中盗取虚拟武器,属于刑事罪行。一旦证明有跨境犯罪成分,不论案件大小,国际刑警定会协力打击,直至全球追缉疑犯归案。
而我国大陆地区至今并没有对虚拟物品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我国针对网络虚拟财产及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还较为滞后。对网络虚拟物品的有关的规定有:《宪法》2004年修正案第22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我国《民法通则》第75条第1款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及其他合法财产。”其中,“其他合法财产”作为兜底性条款,如何进行解释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依据,还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把网络虚拟物品被纳入到这一范围中来。2000年《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4条的相关规定,对虚拟物品的保护依然没有明确,但是也没有否定对虚拟物品的保护。而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没有对“虚拟物品”的数据资料做出规定,游戏玩家对虚拟数据的权利也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九项消费者权利中的任一项。
二、关于网络虚拟物品的概念与特征
(一)关于网络虚拟物品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虚拟物品的定义表述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虚拟物品是指虚拟的网络本身以及存在于网络上的具有财产性① 杨立新,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4-5页。
专业综述的范文篇四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海 南 大 学
毕业论文{专业综述的范文}.
题 目:
学 号:姓 名:
年 级: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文献综述报告 芦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20070124035 张宇博 2007级 材料与化工学院 化工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 陈祎平(教授)/梁振益(工程师) 2011 年 3月 30 日
前言
浸渍法是在提取时将中草药溶解于溶剂中,以使其有效成分浸出、提取出来。选取溶剂时依照相似相溶原理。但浸出率较低,如果用水溶解,提取液还会发霉变质,因此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先装在渗漉器中使药材浸渍24~48h膨胀,然后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收集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经典液体色谱技术分离量大,载样品多,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量分离组分,是进行天然产物常用的方法。
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人类越来越青睐于绿色的健康产品。含有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产品是众多健康产品中的佼佼者。对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种多样的芦荟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国内很少有高附加值芦荟产品的生产与推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芦荟的相关报道与研究,为芦荟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文献参考。。
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杀虫物质,以开发新型的杀虫剂。从植物中筛选杀虫活性成分,开发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又有人称之为“中草药农药”,由于其来源于天然的生物,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易降解,残效期短,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其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己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杀虫植物的抽提物可以直接用于防治害虫,或者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或者以杀虫活性物质为模板,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芦荟作为百合科中的一个属种,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有着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具有生命力强,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利用前景,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将会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1. 芦荟概述
1.1. 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
芦荟((A1oe)[l-41,是百合科(Liliaceae)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叶簇生,呈莲座状或生于颈顶,叶长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花呈桔红色、黄色或带赤色斑点,花被的基部连合成筒状。果实蒴果,种子多数。叶簇生于茎顶端,也有轮生于茎,叶片厚而多汁,基部宽,尖端细窄,呈狭披针形,叶边有刺或齿,叶色浅绿或绿,有的品种叶片有白色斑纹。茎长短不同,极短或高达数米皆有。花有长梗,分枝或不分枝;总状花序,花呈管状,先端6裂;花色有黄、桔红、红等;地下茎的基部能发生根状茎,其茎尖可萌生新芽,长成子株,根粗。
芦荟品种间的形状和性质差异很大。有的像高大的乔木,高达20米左右,如高背芦荟(A.africanna Mill.);有的很矮小,高度仅有3厘米左右,尤其是叶形的大小、叶重、叶肉及其有效成分变化差异更大,这种差异性的具体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季节或地域的变化是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图1一1芦荟的外形
芦荟原产热带,有以下生态习性:(l)喜温暖耐高温,怕寒冷,芦荟的最佳生长温度25℃左右,气温5℃时停止生长,当气温在一10℃时植株开始受冻。(2)喜光耐旱,不耐阴。(3)喜疏松肥沃、通风良好、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
忌重粘性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根部渍水会引起烂根病害。再生能力强,带根的植株离开土壤一个月后,仍能种植生长。
1.2.资源分布及种类
芦荟起源并主要分布在非洲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热带植物,芦荟属内共有400多个种【5】,其中原产于非洲南部的有270多种,马达加斯加有40多种,加那利亚群岛、西印度群岛也是芦荟的主要产地。随着文化的交流,芦荟的种植遍及全球,在美洲大陆、澳大利亚、亚洲、欧洲等地都有种植。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均有栽培,尤以海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较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芦荟种植面积约为1.2万亩左右。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都有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
据文献报道,百合科芦荟属植物有300多种,加上变种有500多种,但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品种不多,最常见的研究报道较多的芦荟有以下四种: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中华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sis(Haw.)Berg.)(我国科研人员对此品种研究较多)、木立芦荟(Aloe ferox Mill.)、青鳄芦荟(Aloe ferox Mill.)。
1.3 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
芦荟中的化学成分有160种之多,具有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的组分也不下100种,其成份由于芦荟品种、产地、季节的不同而具有很大差别。目前已从芦荟属植物中检出糖类、蒽醌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酶类、有机酸类、甾族化合物类等许多成份。随着先进的分析和制备设备的使用,新的物质被不断地发现。 但根据现代研究分析表明,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可以分为6大类:葱合物、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类化合物、脂类及有机酸类化合物、类化合物以及维生素、活性酶等其他类化合物等[6]。
1.3.1蕙醒类化合物
芦荟中主要活性成份是轻基蕙醒类衍生物,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贰、芦荟泻素、芦荟霉素、阿劳辛、芦荟等。芦荟所含葱醒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品种、栽培条件、收都会有较大变动。
大黄酸有抑菌、抗病毒作用。芦荟的液汁有外层成分和内层成分的区分,外层成分即芦荟叶渗出物,大部分是酚类物质,该物质是杀菌、泻下作用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也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酚类被认为是芦荟中的主要有机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蒽醌配糖体、蒽醌类、染色诱导体三部分,其中蒽醌类化合物有20多种,研究较多的成分有:芦荟苷(Aloe A,Barbaloin,又称为芦荟大黄素苷)、异芦荟苷(Aloin B,Isobarbalo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芦荟苦素(Aloeresin)和芦荟大黄酚[7](Chrysopnanol)等。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是芦荟中的基本化合物,也是芦荟属植物分类学的标志性化合物。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有抗肿瘤的作用,和芦荟泻素的药用价值为健胃和通便,芦荟霉素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的作阿劳辛有抗癌、抗菌、中和毒素的作用,还有具有抗菌作用及抗霉作用,可以疗因水疤所引起的白癣菌,芦荟熊果贰具有抗溃疡的药用功能[8]。{专业综述的范文}.
图1一2大黄素型葱醒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式 图1一3 芦荟苷的分子结构式
图1一4葱醒戒的主要类型
专业综述的范文篇五
研究综述例文
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综述
摘 要:我国农民工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主要有:适合农民工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瞄准率;充裕、可供自由选择;经费有保障:质量有保障。文章尝试从以上诸方面对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进行了综述性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研究概述:研究内容:研究趋势
农民工问题,是时下我国社会中广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素质的提升,而且还深层次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民工培训作为解决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农民工培训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工培训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就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做一综述性研究。
一、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概述
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制约下,虽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现象已断断续续地存在着,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了30年的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开始有所松动,我国第一次“民工潮”随之出现,但当时的国家政策依然是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和宣传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有效控制。所以,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农民工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培训问题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第一次“民工潮”的出现,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初现端倪。但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屈指可数,主要有冯奇在《劳动保护》(1985年第4期)上发表的《高高兴兴进矿,平平安安返乡》、缪文英在《建筑机械化》(1987年第12期)上发表的《谈谈对民工技术培训的重要性》等几篇文章,并且大部分研究只是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较多谈及的是农民工安全教育。
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从理论层面对农民工培训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并对农民工培训的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但这一阶段的研究偏重于对农民工培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主要是:刘华学在《中国培训》(1995年第7期)上发表的《培训教育农民工不容忽视》和在《教育与职业》(1995年第10期)上发表的《应有对农民工培训的紧迫感》、冯桂林在《中国培训》(1996年第5期)上发表的《农民工亟需就业培训》、冯桂林,朱玲怡在《湖北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发表的《武汉市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刘中朗在《建筑》(1997年第6期)上发表的《农民工上岗前培训不容忽视》等。
“农民工培训”问题真正形成规模、成为一个研究领域,是近几年的事情。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民工潮的不断出现, 2003年9月,国家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并由国务院转发《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
民工培训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04年,在曾经“民工潮”汹涌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出现的“技工荒”现象,更是促使人们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农民工培训也从此被纳入社会学的视野,农民工培训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
2008年下半年,受大洋彼岸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遭遇限产、停产或者外迁,大批农民工(据2009年年初农业部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大约有两千万,占农民工总数的15%左右)受此影响而失去工作,返回家乡。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己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最为关注的大事之一。大量农民工返乡,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群体特征也是重要因素。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农民工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 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 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在此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培训尤其是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迅速成为近期农民工培训研究的重点。
二、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笔者认为,我国农民工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培训内容适合农民工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瞄准率(一是适应农民工特点,农民工愿意甚至乐于参加;二是适应企业用工需要、就业需要、劳动力市场需要,培训之后就业有保障):有充足的、可供选择的培训供给(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经费有保障;质量有保障。下面,就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归纳阐述。
1.关于农民工培训必要性的研究
如前所述,关于农民工培训必要性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即已启动。如刘华学(1995)认为,大量农民进城工作,补充了城市经济的空缺,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但进城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低,技术专长短缺,法律意识低下,不懂得利用法律规定来保护白己,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组织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迫在眉睫。
进入21世纪,许多研究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培训必要性的研究进行了升华。相关研究指出,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必要性首先来自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不足,难以适应城市工作的要求。农民工培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多地是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二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和投资回报率都远远大于物资资本。加大农民工教育的力度是增加我国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三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一条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如许小青、柳建华(2005)认为农民工培训来源于内源和外生的需求。胡宝娣(2004)对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转移(包括择业和空间范围、收入、转移的稳定性等)二者相关性做了定性研究;刘玉来(2003)则通过河南省濮阳县和伊川县的调查数据对类似观点给予了论证说明。陈润生(2009)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普遍
缺乏适应城镇建设需要的劳动技能,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缺乏转岗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因此,农民工培训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关于农民工培训供给与需求的研究
基于农民工培训需求和供给的研究视角,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存在供求错位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自身对培训存在潜在需求,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存在自发需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对农民工培训存在宏观需求。但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缺乏积极性,各培训机构在农民工培训实践过程中又存在职能定位不明、分工协作不清的问题,而且,政府作为重要投入主体或多或少存在“模糊性”问题。因此,学者认为应该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融资渠道,合理安排培训收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问题。(宋丽智、胡宏兵, 2005)
(1)我国农民工培训供给现状的研究。就农民工培训供给主体而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李湘萍(2005)认为用工企业、政府和新兴民办专业培训实体是我国目前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提供者;孙丽红(2005)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由:政府无偿培训、培训机构有偿培训、企业内部培训和企业委托培训四种成分构成:曾小舟(2005)指出农民工自身、用人企业、农民工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是培训的投资主体:许小青、柳建华(2005)分别从政府公共机构、企业和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三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培训“有效供给的不足”;李君甫(2006)认为在农民的就业培训中有三类投资主体: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相应的存在三类培训机构,即公办职业技术学校、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非政府的职业培训学校。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农民工培训的层次也有所提高,高职院校逐步成为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机构。譬如,陈润生(2009)认为,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与鉴定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上学者的观点虽略有不同,但其内涵基本一致。综合他们的观点,可归纳出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提供者主要是:政府培训计划及非营利性技能培训机构、营利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7)在专题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在2004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通过政府组织参加培训的占10. 27%,自己去参加培训的占59.3%,而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的农民工占30%。
(2)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现状的研究。农民工在城市中以非正规就业为主,面对的是低工资待遇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不稳定,工资经常被拖欠,也没有城镇居民所享有的社会医疗保障等福利待遇。在当前情况下,通过培训,获得与就业能力紧密相关的关键技能是改善非正规就业者处境的一条有效的方法。宋丽智,胡宏兵(2005)认为:农民工大多只重视从业能力培训,对一些劳动强度低、收益比较好的技术、管理工作(如电脑、营销、管理、会计等)需求较高,较为集中;对一般传统技术(如电工、钳工、车工等)需求较弱:对法律、城市生活常识、自
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往往持比较模糊和不参与的态度。农民工在对培训内容的权衡选择过程中,更看重短期收益,更集中在短期内可以带来收益的项目上,兼顾考虑付出的学习成本、劳动成本越低越好。很多研究者从参与意愿方面对农民工培训需求进行了研究。赵秀玲(2004)从农民工自身出发,分析经济条件、工作性质和社会偏见对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制约。雷世平等(2004)指出,农民工个人囿于经济实力,对培训的支付意愿较低,故影响其培训参与。朱建文(2004)认为,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免费培训不到位,大部分农民工不能够或不愿意参加政府公共机构提供的培训。韩云鹏等(2005)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状况及外在的制度因素,农民工接受职业培训并不一定能带来近期的收入提高,这种不确定性因素限制了他们投资培训的积极性。朱海伦等(2005)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中介服务功能差等多种原因,大量的农民工得不到所需的培训信息。除此之外,朱建文(2004)认为由于对城市生活缺乏认同感,对自己在城市中的未来情况缺乏信心,也会影响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从客观条件上说,农民进城务工,多数只能进入次属劳动力市场,从事超强度、超时间的劳动,故而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学习。
3.关于农民工培训内容的研究
刘华学在《教育与职业》(1995年第10期)上发表的《应有对农民工培训的紧迫感》认为,要对入城农民工进行必要的精神文明及市民守则的教育,进行法律知识及有关法规教育,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区别不同行业和岗位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对特殊工种必须考核合格后上岗,以防止或杜绝恶性事故发生。有条件还可对农民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教育。从而使广大农民工的法制意识、道德观念、劳动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劳动者。冯桂林、朱玲怡(1996)对武汉市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现状做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工的培训不仅要以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而且还要与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相协调;农民工不仅要学技艺;还要更新传统观念,具备健康的心理,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朱力在其著作《中国民工潮》(2002)中提出,对农民工需求大的行业和职业应分层次地教育和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不仅要重视职业技术培训,还要注重思想道德培训、法制观念转变等内容。孙丽红(2005)着重研究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认为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如下五大类:第一,建筑工培训;第二,公共区域保洁员培训;第三,保安员培训;第四,家政服务员培训;第五,美容美发培训等。农民工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还取决于培训内容是否适合农民工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瞄准率。有的研究者专门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培训内容的局限性。如崔铭香(2009)认为,我国农民工培训内容不能切合农民工特点及需求,培训内容与就业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是不考虑农民工的文化基础,不管农民工能否听懂;二是培训内容落后于市场需求,不考虑农民工参与培训后所学技能是否为社会急需;三是忽视相应的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培训。王英明(2009)认为,我国农民工培训内容不完善,不适应农民工的学习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国农民工培训仅仅局限于农民进城后的短时技能培训,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城市生活常识教育和法制普及严重滞后;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
存在课程和教学与岗位需求脱节现象;培训课程的职业分布局限在一些低层次的范围,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往往收费很高,农民工难以承受;有一定需求量的公益性服务、培训项目不多,影响了培训实效。
4.关于农民工培训效果的研究
学者们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效果。
(1)技能培训对增收的作用。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其作用甚至超过正规教育。在国内已有诸多学者运用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证明了技能培训的增收作用,并测算了培训的增收效果。尽管由于数据来源、研究口径的不一致,各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