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会语录》作者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16-01-14 点击:
《神会语录》作者篇一
2016尔雅--中国伦理史视角考试答案
尔雅考试 1.竹林七贤这七贤原来都是? A、 道家的 B、 儒家的 C、 法家的 D、 墨家的 我的答案: 2 花木兰替父从军,表现出了()气概。 A、 英雄 B、 大侠 C、 自我表现 D、 功利 我的答案: 3 修道的方法是? A、 掌握很多的术
B、 掌握很多的道 C、 培养毅力和要耐烦 D、 掌握很多的道和术 我的答案: 4 有一种感性的东西驱动的幸福称之为? A、 感性的幸福 B、 理性的幸福 C、 短暂的幸福 D、 永久的幸福 我的答案: 5 杨朱的幸福之路是()。 A、 轻物重生 B、 追求功名 C、 及时享乐 D、
自我满足 我的答案: 6 汉初“文景之治”的出现主要采用了哪一家的学说?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我的答案: 7 一般人在进入共家学派时最好掌握哪门语言? A、 中文 B、 英文 C、 德文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8 下列关于墨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 他反对周制,提倡夏制 C、 他提倡爱有差等 D、 他著有《墨子》一书 我的答案: 9 以下关于惠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他是唐朝人 B、 他是佛教禅宗祖师 C、 他被称为“禅宗六祖”。 D、 他著有《神会语录》一书。 我的答案: 10 孟子的什么学说能使人可以不畏缩进取又能自我解脱,减少患抑郁症的可能。 A、 人性恶 B、 结果论
C、 人性善 D、 动机论 我的答案: 11 什么是广义的幸福? A、 感性幸福与理性幸福之和 B、 感性幸福 C、 理性幸福 D、 所有欲望的满足 我的答案: 12 没有痛苦的纯粹幸福属于什么幸福? A、 自我的幸福 B、 刚出生时候的幸福 C、 神性的幸福 D、 人性的幸福
《神会语录》作者篇二
奥鹏南开16春学期《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尔雅)》在线作业
16春学期《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以下哪部著作中不能看到杨朱的思想?
. 《孟子》
. 《吕氏春秋》
. 《韩非子》
. 《论语》
正确答案:
2. 以下对豁达的理解正确的是?
. 坚持实现所有的欲望
. 重视失去的事物
. 舍欲而不舍身
. 关注自己没有的
正确答案: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墨子认为战争是因为人的不相爱
. 墨子认为喜怒哀乐是无用的情感,要去除之。
. 墨子主张做事要考虑功利。
. 墨子认为祭祀是大有意义的。
正确答案:
4. 以下关于董仲舒的说法错误的是?
. 《春秋繁露》是他的代表作
. 他提出的“罢黜儒家,独尊儒术”得到了汉文帝采纳
.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 他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
正确答案:
5. 以下关于伦理秩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中国使用哲学来安装伦理秩序
. 西方使用基督教来安装伦理秩序
. 主旋律的影视剧都在宣扬一种正确的伦理秩序
. 伦理秩序是超时空的
正确答案: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所有的欲望都是合理的欲望。
. 社会认可会给人以安全感。
. 社会伦理秩序具有时空超越性。
. 欲望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存在。
正确答案:
7. 下列对幸福的理解正确的是?
. 幸福就是欲望的满足
. 幸福就是感官的快乐
. 幸福是无法追寻的
. 幸福是偶然性的
正确答案:
8.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源于? . 《毛泽东选集》
. 《资本论》
. 《共产党宣言》
. 《德意志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9. 以下哪项不属于魏晋时期的“三玄”?
. 《老子》
. 《孟子》
. 《庄子》{《神会语录》作者}.
. 《周易》
正确答案:
10. 秦始皇时期尊崇并推行的哪一家的学说?
. 法家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正确答案:
11. 以下哪项不是董仲舒认为的主四时之气的元素?
. 金
. 木
. 土
. 水
正确答案:
12. 一般人在进入共家学派时最好掌握哪门语言?
. 中文
. 英文
. 德文
.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13. 下列对动机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它指评判人的行为时主要参考动机
. 孟子偏向于动机论
. 中国哲学普遍偏向动机论而不是结果论
. 以下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14. 在中国的佛教流派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及最为外国人知晓的是? . 天台宗
. 禅宗
. 法相宗
. #密宗
正确答案:
15. 以下属于孟子学说中的幸福之路的是?
. 勤劳
. 高贵
. 勇敢
. 忠心
正确答案:
16. 以下对《论语》的缺点说法错误的是?
. 系统性不强
. 缺乏文采
. 缺乏抽象思维
. 逻辑论证不够严密
正确答案:{《神会语录》作者}.
17. 以下不属于练习颜体书法所具备的特性是?
. 正
. 大气
. 长寿
. 坚忍
正确答案:
18. 以下关于惠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他是唐朝人
. 他是佛教禅宗祖师
. 他被称为“禅宗六祖”。
. 他著有《神会语录》一书。
正确答案:
19. 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他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私人教师。
. 他曾周游列国。
. 孟子是他的弟子。
正确答案:
20. 以下哪些是成大事之人所要杜绝的是?
. 耐得住枯燥
. 与时俱进
. 眼高手低
. 知己知彼
正确答案:
21. 以下哪项不属于荀子的思想?
. 自然天道观
. 人性恶
. 天志明鬼
. 明分使群
正确答案:
22. 以下不属于董仲舒认为的“三统”的是? . 黑统
. 白统
. 赤统
. 青统
正确答案:
2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道德的好坏影响人的幸福感
. 才能和道德是一个人核心的品质
. 道德具有社会和历史超越性
. 公平和正义是健康的社会所追求的
正确答案:
24. 以下关于欲望的说法错误的是?
. 欲望可以分为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
. 欲望的种类是有限的。
. 自然欲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欲望。
. 人们的社会欲望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25. 在道家看来,圣王是怎样的人?
. 醒悟
. 无为
. 寡欲
.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26. 中国神话故事中第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是? . 夸父
. 刑天
. 盘古
. 愚公
正确答案:
27. 以下哪个时期完全采用了道家的思想? . 战国
. 秦朝
. 汉初
. 清末
正确答案:
28. 下列对韩非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 他具有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
. 他支持天命思想
. 他将法、术、势三派相结合
正确答案:
29. 以下不属于阴阳家学说的是?
. 五行相生相克
. 五德终始
. 天人合一
. 大九州
正确答案:
30. 下列关于老子的理想社会说法错误的是? . 小国寡民
. 无为而治
. 等级分明
. 人民知足常乐
正确答案:
31. 下列关于禅宗的说法正确的是?
.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学
. 中道宗与道家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禅宗
. 禅宗到五祖时分南北禅宗
.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32. 下列关于竹林七贤说法不正确的是?
. 他们生活在魏晋时期
. 他们喜道
. 他们有相同的政治立场
. 他们大都有很高的文艺造诣
正确答案:
33. 下列关于法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 它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 它在秦朝曾被重用。
. 它在现在仍有一定意义。
. 它和儒家墨家没有任何相关。
正确答案:
34. 以下不属于韩非子的观点的是?
. 天下之人皆自私自利
. 要坚持赏罚之道
.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 法不阿贵
正确答案:
35. 关于庄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庄子具有相对主义的思想
.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神会语录》作者篇三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视角笔记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视角 44——57集笔记
44集 董仲舒的幸福观(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个人简介:董仲舒。西汉儒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 今文经学大师 西汉群儒之首 被称为博士 享年约75岁 出生于广州,现在的河北省境内,具体地点有争论
《春秋》董仲舒后基本没有人提。大同社会其实就跟我们现在的共产主义
考官的人都要学习的一本书
董仲舒非常遵循儒家思想中的礼
主要作品:《春秋繁露》对《春秋》的一些感想
董仲舒设立五经博士,立太学,由博士授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董仲舒被各派学者排斥原因:
董仲舒首次采用阴阳家的学说解释儒家学说,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光年,为今文经学的领袖。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董仲舒的幸福观:伟大
韦老师认为:中国就是像期待大同社会那样去期待共产主义。
在学的角度上来说,中国人是没有信教的
45集 董仲舒的幸福观(二)
与天地叁、天人合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合理的秩序(用天的秩序来论证人的秩
序)
人按天的秩序而享有不同层次的幸福(天命)
层次的安排:人贵于禽兽,中民之性之人贵于斗菁之性之人,圣人之性之人贵于中民之
性之人,王接天命以教化中民,中民可为教为圣人
人应依三纲行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当时的经济结构相吻合)——
与阴阳家的宇宙构架有关:阴阳家的宇宙构架以五行、四时、天干、地支、十二月、四方、五音、十二律、五色、数目等相配,阴阳流行于其中为基础来构成。
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战国时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用来论证人的秩序的合理性 阴阳家学说与道家学说的区别:
1. 道家的天是自然的天(唯物辩证法有关),而阴阳家的天可以是有认知能力和有意识的天
2. 道家去规则,阴阳家立规则。
3. 阴阳家对皇家园林影响比较大。而道家对民间园林的影响比较大。
韦老师:阴阳家理论:五行相生相克——中医理论也有(金木水火土)——中医的发展是由于董仲舒把阴阳家的理论用来解说儒家的思想,使得中医得到了皇家的认可。
“五”在儒家来说是比较好的数字,处于
中央位置
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音逆行,始于金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
水。
礼崩乐坏(说明音乐有秩序在里面)
音与十二律联系在一起,二十二律与季节联系在一
起。
46集董仲舒的幸福观(三)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数 8 7 5 9 6 搭配在一起
天干、地支搭配一起就有阴阳之气:阳气:氧,阴气:二氧化碳
1.韦:什么东西拿到了意识形态高度、主流文化上,这种东西对国家的影响就很大。
历史上数学没有拿到这个高度,所以说中国的科技不够发达,但是西方从柏拉图就开始把数学拿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
2.如果没有董仲舒把阴阳家的思想拿到儒家来,现在中国有两大东西都会不存在:一是我们建不出现在的这种皇宫的这种风格来,二是中医不会有发展。
3.董仲舒拿阴阳家的思想目的是来构建社会秩序{《神会语录》作者}.
4.董仲舒认为:自然由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人这十者组成。
木、火、金、水各主四时之一气,土居中以策应之,四时之气的盛衰因阴阳使然。天和人是同类。
5.董仲舒把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用天来威胁人
6.亚里士多德和孟子:德福一致
在西方:基督教设立一个天堂 在中国:天报
7.中国学的儒家第一个版本都是董仲舒的版本,对政治和民间影响大
8.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紧密相关,若人之行为有不当,则阴阳之气受感应而有非常的现象出现,此现象则为灾异。
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异,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遣也;异者,天之威也。
9.社会伦理与个人道德:道德(个体)就是一种规范,一种行为规范。伦理(群体)是一种群体规范,一种关系的规范。{《神会语录》作者}.
10.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下。阴阳之合。阳主阴辅,故有君臣、父子、夫妻之三纲,对应有忠、孝、贞节之德。
47集 董仲舒的幸福观(四)
1.
2.
3.
4. 董仲舒认为这个社会应该用王来治之 董仲舒认为:人之性未能全善,故需王以治之。王承天意以治。(用天来讲君主的合法性) 董仲舒认为:王字中的三画为天地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人主之喜怒哀乐、庆赏刑罚,应以四时为法。庆副暖而当春,赏副暑而当夏,罚副清而当秋,刑副寒
而当冬。
5. 设官之职,均应法天之数。应均贫富,因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
6. 三统与红:历史的变化亦随天道之规律。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为封建社会制度不变
来提供依据)。(韦老:把唯物辩证法融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历史按三统
或称三正周而复始地循环变化。
三统有黑统、白统 赤统,就实际的历史而言,夏为黑统,以寅月(一月)为正月,色尚黑。商为白统,以丑月(十二月)为正月,色尚白。周为赤统,以子月(十一月)为正月,色尚赤。儒家崇周,故崇赤。(红色一直是中国儒家的代表色)7;34
董仲舒因为把阴阳学派扶正而造就了中国独特的皇家天人合一的艺术文化和天人感应的民间文化。在中国故宫、天坛、地坛等建筑中都能看到这种思想。红黄和五 成为了皇家喜爱的对象。阴阳学派若果不被扶正,则不会有那么强大的财力支持来建造那么宏伟的建筑。从民间影响来说,人们把病和灾都与作恶多端联系了起来,中医也建立在这种学说的基础上,所有这些又都影响了中国人追寻幸福的方式。
董仲舒:幸福观:人的伟大(秩序、规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享有你自己所在位置的幸福——安分守己的幸福)
48集 向秀与郭象的幸福观(一)
竹林七贤首选的是儒家,好功名。
向秀和郭象为南北朝时期的魏晋玄学代表人物
玄学——新道家(改变僵化的体制)
背景:南北朝的时候国家比较乱,体制也处于乱的状态,优秀的人不一定当的了官,当不了官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心理是有问题的,所以人们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所以这时候就找到了——庄子。
1. 向秀字子期,魏晋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庄子》作注,河内淮人,清悟有远识,好老庄之学,振
起玄风;郭象字子玄,西晋时期玄学家,著有《庄子注》,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
49集向秀和郭象的幸福观
《庄子注》——向秀、郭象著,主要是向秀出力
韦老师:如果是自己以后在工作上出错了,一定要诚心认错,这是是事的问题,不要弄虚作假,人品还在,如果你作假了,那就是人品的问题了。
1. 向秀和郭象的地位:他们的学术地位与玄学的学术地位相关联。
2. 西汉末东汉初之际,为纬书及谶书最盛行的时代。——导致了封建迷信、神话出现。
东汉及三国之际,道家学说复兴。至南北朝时,道家之学益盛,道家之学,当时谓为玄学。
3. 玄学的特点:玄学家虽宗奉道家,而其中一部分人仍以孔子学说为思想正统。
4. 向秀和郭象的玄学的特点:一是切中了儒学的不足之处(灭不该有的欲望)。二是为佛学的兴起提
供了思想条件。
5. 向秀和郭象的幸福之路:逍遥与至人。
6. 如何逍遥?:理论基础:独化
(1) 向秀和郭象认为:物皆自然而然,更无所待(互相之间并不依赖,万物并不因为它物存在而存
在),此谓“独化”——利我,自我
(2) 宇宙间之任何事物,皆与其他任何事物有关系。唇齿者未尝相为 而唇亡则齿寒。(唇生来并不
是为了齿而存在的,但是客观上它们又是有联系的)
总结——各个事物都是为自我的,但是他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而一种事物的存在又是在客观上造福于另一个事物的。
(3)联系——天地万物 天时而不移也。 夫礼仪 当其时而用之 则西施也 时过而不弃 则丑人也 ——与时俱进,礼仪要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4)无为
事物都是单个的,互相联系,是运动变化的,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无为者 直各任其自为 无为而无不为
一个好的君主 —— 主上无为于亲事 而有为于用臣 臣能亲事 主能用臣
圣智
善用人者 使能方者为方 能圆者为圆 各任其能 人安其性 ——顺其天性
举其自举 载其自载 天下之至轻也 ——自己喜欢的事情什么都是很容易的 举其性内 则虽负万钧 而不觉其重也——自己的特长范围举起来很轻
50集向秀和郭象的幸福观(三)
1.逍遥
苟足与其性 则虽大鹏 无以自贵于小鸟 小鸟无羡于天池——故大小虽殊 逍遥一也——夫物未尝 以大欲小 而必以小羡大(大和小其实都一样,大家的幸福是一样的,各有各的幸福)——故举小大之殊 各有定分 非羡欲所及 则羡欲之累 可以绝矣
韦老师:小羡大 客观产生的原因:强大的东西一般来说对我们更具有威胁性,更能占有优势位置,客观上就会影响人的心理要做大,羡慕做大。
夫悲生于累 累绝则悲去 悲去 而生命不安者 未之有也(悲是因为累,累是因为你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是实现不了 你够不着的,或是踮起脚尖才能够着)
————总结大小都一样,大小各有自己的逍遥
2. 修炼
第一天性——刺激就有反应 而且就是某种反应
第二天性——道德品质
齐物——
然人之所患 正在于 不能安其性 不能绝羡欲之累——小者慕大 卑者慕尊 愚者慕智 事不任力 动不称情——欲使人免羡欲之累 莫如使人知齐物之义——知万物之皆齐 死生之一贯 则 无执 无我(世界的万物都是一样的,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就用去执着什么,也不用计较自己了)——故忘生死 忘彼此 忘是非(当你忘掉了这些东西时候,你的心就是轻松了,心态就好了)
韦老师:“忘我”是很重要的,当你“忘我”了 就不会那么痛苦了,这是从痛苦中走出来的最好的途径。
3. 至人
至齐物忘我之境界之人为至人、圣人、无待之人,这种人已忘一切区别而与物冥,故能体天地而合变化。
韦老师: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中大小之分还是有的,只是说你达不到的那些东西你可以去放弃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后,其弊端也逐渐为人们所意识到。儒家思想主要缺陷在于不能为普通人提供一种生活的意义。虽然道家的不少思想被吸收到儒家思想之中,然而道家的价值观仍然是独立的。道家思想对于进取的人来说是种消极的哲学,而对于那种绝望的人或普通人来说,则是有积极意义的。信仰道家哲学使在事业上绝望的人和普通人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向秀和郭象的饿《庄子注》使人能重新来理解道家的幸福观。
51集 惠能的幸福观(一)
1.惠能的简介:
惠能: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祖师,世称禅宗六祖。惠能受学于北方的弘忍,后又南返讲学于韶州(现广东省境内)
主要作品:《六祖坛经》、《神会语录》
2.佛教大致在公元一世纪前半叶传入中国。公元三、四世纪间,译为中文的佛经渐多。到五世纪佛经汉译如潮涌时,来自印度的佛教著译大师鸠摩罗什继续用道家的名词术语来表达佛家的思想。
中国佛学——禅宗(虽然禅宗只是佛教中的一个宗派,但是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的。) 中国化的佛学
佛学在中国——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限,而中道宗与道家思想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禅宗的兴起。 在中国的各种佛教流派中, 最具中国特色的和最为外国人知晓的是禅宗。
4. 禅宗的历史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十三宗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禅宗始祖),盛于(南宗)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受释迦佛的影响——心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52集惠能的幸福观(二)
惠能弟子---神会
惠能的幸福观:顿门成佛
韦老师:中国人把宗教和哲学作为一种追求幸福的工具
1. 佛教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认为只能有一个佛,即释
迦牟尼。而大乘佛教则认为可以以有无数的佛同时存在。
2. 禅宗属于大乘佛教,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从永恒性的角度来讲有和无,来讲空)。
53集 惠能的幸福观(三)
寿命长:吃——洁净、多样化,心态——平和,作息——正常规律的作息习惯。
大乘佛教在中国比较流行的是因为:大乘佛教强调每个人都可能成佛
1.禅宗第一义:禅宗属于大乘佛教,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
2.禅宗认为:普通人受“俗谛”的认识的影响,认为万事皆有或万事皆无。
事物非有非无,这才是真谛。认识到真谛时则什么也不可说了。所以禅宗第一义是不可说。
3. 儒家、道家、佛家的区别:
在处事上用三个心来说明:儒家的处事方式——用心;儒家有心做事,有目标。
道家的处事方式——无心;道家无心做事,顺其自然。
佛家的处事方式——空心;佛家空心做事,心不在焉。
4. 禅宗认为:人虽在无净土的世界里,却能无痛苦地活着。
5. 为什么会痛苦呢?禅宗认为:人因无明而有心做事。人有心而自造景象,所以为幻相。(无明——
什么都不懂,比较愚昧)
54集 惠能的幸福观(四)
1. 禅宗认为:——有心之动为业,业的执着追求和有报,有报而入因果链。
—— 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只是这个因果循环中的一个中转站。(人不能去自杀) ——今生为前生之果报。——心理上的安慰,特别是贫富差距很大的社会中。同时劝解人们去做善事,来生就可以生活的更好。
—— 来世则为今生的果报。在这种生死轮回中,众生皆苦。
—— 脱离苦海的唯一方法是觉悟。觉悟后而无贪恋和无执着,从而能进入涅槃状态(空)。成佛
——觉悟后要去修行。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不修之修,也就是抛弃一切得失考虑,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尽力做眼前的事,而无所用心。
——善不受报,而人的修行,无论多久都是为顿悟做准备(量变到质变)
——顿悟类似于一种跳过悬崖的内心经验。在这个时候,禅师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一声棒喝” ——人顿悟之后,不是得到了另一样东西。他悟道后,还是要离开禅定,重返世俗人际那,只是因不迷而不痛了。
2. 禅宗的幸福观同样肯定了普通人的生存价值。禅宗解决了道家不能解决的问题。道家并没有解决
人死后的问题。
3. 佛学给人以永脱苦海的希望。佛与道的不争都能为社会的稳定提供支持,而且佛讲善不受报,还
能鼓励人做善事。禅宗也不讲人可以进入另外一种世界,世界只有一个,只是人的体悟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活状态。道家和佛家提供的追求幸福的方法都可在俗世中作为一种心法存在。对于不断地追求的人来说。在处于逆境或心情不佳之时,可通过佛家的心法而变得豁然开朗。
55集 共家学派与儒道佛墨法等学派的关系(一) 儒家的三版本(民间版、学术版、政治版):
学术版:追求一种大幸福——治国平天下(这种大幸福只出现在儒家的学术版,唯一的),继承了以前的原始文化:讲道德至上、讲集体主义、讲平天下为目的——这些是共家学派应该继承下来作为核心的价值观。应该一直继承下去
政治版分两种版本:A.学术版的实践再现——共家学派需要继承的
B. 政治病毒版(伪善版)——极端恶劣,危害儒家思想:貌似道德至上、集体主义,实际上他连道德都把他做成了一个谋取私利的手段,其中表现并不是一种集体主义而是一种极端的不择手段的一个个人主义。——共家学派应该是去坚决批判这种伪善,而且应该能够教人如何来识别伪善。 民间版分为两种版本:A.学术版的理想再现——对大幸福向往,去评价让他人的时候往往能造成积极的影响,这种人应该被肯定。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潜在的资源——共家学派应该引领这种正气
B.民间病毒版(庸俗版)——说大话、吹牛,实际上是在追求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虚荣、狂妄自大。虚荣——山寨手机、电脑、假名牌、假冒伪劣产品。——共家学派需要去清楚这种东西
《神会语录》作者篇四
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
有唐一代灿若星汉的诗人群体,奏响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强音,在华彩与激情组编
的交响乐章里,也有“诗佛”王维“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的佛唱。这位山水
田园诗段的第一高手谱就的诗章,历百代而传诵不衰,令后人反顾睇视,流连不已。其所具
有的趣味澄xiòng@①、自然浑成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世诗学的模范,流风所被,深远流
长。王维诗风的形成,除了政治、经济、社会风潮、个人秉赋等原因外,佛教、东土佛教〔1〕
所加被的影响乃一重要因素,至今惜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尚未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主
要就东土佛教和王维诗创作,诗风形成的诸多关涉进行梳理探索,力求给予科学的诠释,寻
绎合乎逻辑的联系和有违规律的迷失,以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借鉴。
一、诗的新使命和王维的最初尝试 隋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建立的唐王朝,经过“贞观”“开
元”之治,使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高峰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强大的唐王朝作
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始终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单一的思想统治。儒家思想虽也得到公认,但
却没有获得统治性地位,释、道两家无论在统治阶级内部抑或整个社会,受重视的程度均不
亚于儒家。在某些年代,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偏爱,或道或佛往往置于儒之上,加之,
唐代社会的政治、民族、文化等总体上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思想学说的多元并存恰好与之
相适应,因而,定于一尊的思想统治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王维生活的年代,佛教的中
国化已极近完成,但也正如汤用彤先生所指出的那样:“隋唐佛学有如戏剧的特点,是高潮的
一刻,也正是下落的一刻”〔2〕。所谓佛教“下落”趋衰的“因子”〔3〕主要涉及中国佛教和
印度佛教(亦是南宗禅和北宗禅)的分歧问题。前者重“知解”主“顿悟”,后者重“实行”
仰“渐修”,也可以说,随着中国化佛教南宗禅地位的确立,“渐修”、以事佛为务的“实行”
精神就趋衰微了。中国化的佛教之特点,一是重理性的知解,二是对解除生死问题的关注,
三是通过诗文来传达佛教思想。所谓“至隋唐大盛”只是到隋唐,佛教已不必借助皇帝和士
大夫的提倡,便可流行,佛教的组织,自成体系,佛教势力集中于寺院,和尚成为一般人信
仰的中心,此间的佛教理论阐发因闭关于寺庙便行之不远,而生死问题的解决甚或变为迷信,
只有在文学方面尚可作为诗文的材料来传达、沟通两种世界的联系。诚如元好问诗云:“诗为
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元遗山诗集》卷十《答俊书记学诗》)。诗与佛禅结缘日深,
本来以“言志”、“抒情”、表现个性、再现生活为己任的诗歌,从此又被赋予传达佛理,表现
悟境的新使命,诗为佛教留下了无限的空间,佛禅为美学开辟了巨大的疆域。 许多学者
和方内大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诗僧齐己《戒小师诗》云:“不肯吟诗不听经,禅宗异岳懒游
行。它年白首当人问,将底言谈对后生”。意谓倘“不肯吟诗”“不听经”,又懒于行脚,怎能
证悟,何以凭信,将来以何“言谈”面对后来者!白居易也称:“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议论。
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义。从容恣语言,缥渺离文字。旁延邦国
彦,上达王公贵。先以诗句牵,后令入佛智。人多爱诗句,我独知师意。不似休上人,空多
碧云思。”(《题宗上人十韵》)他以诗为“佛事”,其艺术传达亦自认为能“独知师意”。姑苏
景德寺云法禅师所撰写的《务学十门》其六门曰:“不学诗无以言”〔4〕。中国化了的佛教如
此看重“诗”是十分合乎逻辑的,对于他们来说,真如在语言中发生着,语言从根本上来说
就是诗,真如之境,妙悟的刹那,只有诗才能准确、形象地传递出来。[!--empirenews.page--]
王维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经过迅烈的宗尊之争,南宗禅,亦即中国
化的佛教始以正统焕发于世。颇有意趣的是王维与南北宗及其重要人物都有过从甚密的交往,
中国禅学史上,前期禅宗承续,当以慧可为源〔5〕,依次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等五家。
五家所本,凡有三系,慧可、僧璨一系,为楞伽禅;道信、弘忍一系,为起信禅;慧能自是
一系,称般若禅。王维在遇神会禅师之前,所接受的影响,也还是前期禅宗的思想风范。这
期间的诗歌创作,多是佛道禅理的平行传达,如“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游方丈寺》),
“猛虎同三迳,秋猿学四禅”(《游悟真寺》),“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赠施舍》),
“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然(燃)”(《卢员外看饭僧并题》),“共
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期游方丈》),等等,从中可以看到佛禅术语多,用典亦多,考其
诗句中的“四禅”、“次第禅”、“头陀行”等则均属前期禅宗的典型术语。 著名的《过香
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雪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此诗写得超逸浑成,“一气盘旋,灭尽针线之迹”(赵殿成《王右
丞集笺注》)。但从结末两句来看,仍属前期禅宗的思想,“毒龙”妄心,尚需用“安禅”渐修{《神会语录》作者}.
的手段去“制伏”。王维进士入第任大乐丞未久即因“舞狮”案坐累,谪贬济州(开元九年),
直到开元二十二年始得返帝京,其间十几年的事迹于史无征,且大部分诗作殊难编年,只是
通过诗作提供的内容,参照佛禅发展的运行轨迹,约可辨析产生的大体年代。再如,王维妻
亡后,“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见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从
其生卒年可知,妻亡时在开元十九年,考其佛教立场,可知王维这时信奉蹈历的仍是道信,
弘忍一系的“起信论”,据吕chéng@②先生研究,该系因“误解名义”、“妄删文句”、“传
抄错简”等问题,“学者以身命付之,以期解脱,不亦难且殆乎?”〔6〕王维丧偶后“笃志”
不娶,孤居“三十年”,洵属“以身命付之”。由此可见他晚年遇到南宗禅的实际建立者神会
时表现出来的兴奋、喜悦,因果关系颇为深刻。王维与神会倾心相与,全面交往,宗风、诗
风吹拂、鼓荡,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自秉主调,各得助益,南宗禅对于王维诗风形成的影
响,具有根本意义。 二、精神的逃逸和“清丽”
“旷淡”的诗风 王维前后期的诗歌创作,风格显然是不一致的。多才多艺和时代的鼓舞,
使王维要求仕进,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这个时期的诗作大多意气豪迈,甚或有些“侠
气”。入仕后一些意想到和意想不到的打击、遭际〔7〕,使他黯然思退、思隐,“道有不申,
行呤山泽”。然而十分耐人寻味的是,王维终其一生都不曾正式挂冠归隐,而始终过着“亦官
亦隐”的别样生活,精神上的皈依和仕途的淹迟,使他“身心相离”(王维《与魏居士业》)、
矛盾度世。这种巨大痛苦和耐心之间生发出来的文字,具有鲜明的个体风格和时代印记。
[!--empirenews.page--] 所谓风格,通常是指艺术美从内向外的自然流露,是作家艺术
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王维诗歌趣高旨远、含蓄蕴藉、气韵悠扬、自然浑成、意境圆融等
美的品质,其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大体上是“清丽”、旷淡”。促使这种风格生成的佛禅方面的
具体而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是“亦官亦隐”的生存状态所导致的灵魂皈依,一直
伴随、影响着王维的艺术态度、艺术思维、艺术表现;二是王维晚岁得与完全中国化的佛教
结缘,使“清丽”、“旷淡”的诗风终得形成。 逃逸于佛禅和眷惜他人之间,“以身命付之”
的勇气和终极关怀的“恐惧”心理之间,题材的择选和满意的传达之间„„需要巨大的才情,
也激发了才情。从几次重大变故中窥探王维,不难发现他内[1][2][3][4]下一页 心深处所竭力掩藏的懦弱性,恐惧感。诗人秉赋高、判断力强,在敏锐地作出判断后,却不
敢坚持己是,而采取了令生命长期痛苦的方式,结果是这痛苦的生命保全了下来,然而痛苦
却不因此而消弥。可贵之处在于,王维仰仗自己的真诚和才具,将痛苦作了最合乎逻辑的转
移、升华。开元二十四年恩相张九龄被黜,李林甫相政,王维内心的苦衷是可以想见的,“知
朝政之日非,思归隐而未能也”(陈沆《诗比兴笺》)。他依旧在官位上,叹逝流年,以自己的
方式苟全着、传达着心中的愠意、恐惧和生存状态:“舍人下兮春宫,据胡床兮书空。执戟疲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