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6-01-02 点击:
一课一故事篇一
一课一故事3蒋
一课一故事篇二
2015年《开学第一课》讲述故事汇编
2015年《开学第一课》讲述故事汇编
故事一:《国歌的故事》
1933年3月11日,敌人进攻古北口长城防线,以重炮在城墙上轰开一个缺口。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抵抗侵略的堡垒,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战士在这里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抗争,几百人全部战死在此,他们用身躯将缺口死死堵住,将敌人挡在长城之外。“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民族抗战一个真实的缩影。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主持通过,将这首歌定为国歌。
故事二:《左权家书》
左权,抗战期间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在他的指挥下,我军打了很多像百团大战这样的胜仗。他在前线时,利用闲暇时间,时常给妻子和女儿写信,直到牺牲之前,一共写了十一封。这十一封信里,流露出的,尽是对家人的思念和深爱。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奶奶说,她四十岁的时候母亲才将这十一封信一起寄给她,她边哭边将这些信读完才知道原来她有一个那么爱她爸爸。(第一节课 爱国 )
故事三:《放牛郎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为了保护和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上了当,残酷地杀害了他,王二小牺牲时年仅13岁。
王二小的主要生活原型是来自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村的一个叫做阎富华的孩子。当时,《晋察冀日报》社和新华电台对日军的暴行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报社和电台的200余人,进驻在阎富华所在的村里。而阎富华和史林山在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他们发现鬼子时,阎富华让史林山回去报信,自己留下来,并将敌人引到武装梯队的埋伏圈,消灭了敌人。他把牺牲减到了最小,保护了战士们和乡亲们的生命,保住了报纸和电台的安全,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第二节课 勇敢)
故事四:《“南京好人”拉贝》
日军攻入南京城时,德国人约翰•拉贝正在南京工作。他与十几名外国人联手成立了国际安全区,将很多来不及撤离的百姓收留在安全区内,使他们躲过了被屠杀的厄运。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的国际安全区最多拯救了25万中国难民的生命。约翰•拉贝,一个普通的外国商人,在南京城最黑暗的那段时间里,他勇敢地为绝望的难民带来生的光芒。后来,人们为他竖起一座雕像,上面刻着简单朴素的四个字:南京好人。(第二节课 勇敢)
故事五:《营救美国飞行员》
1941年,一百多架这样的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作战,而飞机里的飞行员全部都是外国人。当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时,中国军民多次冒着枪林弹雨营救这些来帮助我们的美国飞行员。新四军老战士孙九宏曾在新四军盐阜独立团三营担任医护兵卫生员,他曾经参与过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战斗。(第三课 团结)
一课一故事篇三
第一课 故事配画
第一课 故事配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性,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3、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展出图画
指导一下如何插图与文字。
让学生自己选择故事。
说一说故事情节。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为故事配图,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记住主题,并且要记住它们用不同的手表现。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配图。并且真正理解“配图”的含义
先了解故事情节,抓好故事中心,用图画来表现故事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故事。让学生自己为其配图写画。
学生继续尝试其它故事。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一课一故事}.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学生自己找一个故事,为其配图写话。
第二课 流动的笔触
教学目标:
1、传授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形式的笔触,自由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2、训练学生进行笔触和物象之间的联想,丰富学生的笔触表现力。
3、让学生艺术中去体会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生如何运用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展示范作
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笔触
自然过度,向学生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发展阶段
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点和线。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线
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各种工具来摸索各种各样的笔触,并进行比较
让学生看,去欣赏课本中展示的绘画作品,加深对笔触的认识。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笔触去创作。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学生通过学习,对笔触有所了解,让学生自己去创作。
第三课 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教师让学生带一件生活用品获图片,请学生说一件你喜欢的生活用品,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 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美观又实用。它们都是具有长、宽、高的立体物。如: 方体 柱体 球体
找一些生活中美观的生活用品,观察一下它们都是什么形体。有什么特点?与哪个基本形体相似?
2、了解线描
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画出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这种表现方法叫线描。线描是一种简便而美观的表现方法。它要求线条简练、刻画细致,表现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3、学习绘画方法
我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种类和形状纷繁复杂,我们该怎么画才能又轻松又简单地画出物体呢?
1) 首先我们要观察物体,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形体,如照相机是方形体、豆浆机是柱体、足球是球体等或形体组合。
2) 按一定的次序细致描绘物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物体造型生动。
注意:一定要先画基本形,不要一开始就画细节,抓住物体的主要形体和特征。
4、 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物体基本形体,画一两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 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 小结
我们的生活用品实用美观,我们同学们要留生活用品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设计你喜欢的生活用品。
第四课 变幻的色彩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新-课-标-第-一-网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
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第五课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课前准备
彩笔或油画棒,水彩纸,装饰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教学过程:
一、音乐切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们齐唱,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二、热身练习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放轻音乐)
生:(学生活动: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小组以绘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亲自动手感知,初步体会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实例展示
师:同学们,能将你们课前收集的实例展示出来吗?(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谈谈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还不够好,是不足的?并说出成功与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谈成功与失败,讲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包括丝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从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体验色彩的不同感觉。
四、分析范例
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秀案例,并和同学们共同评价。
生:(广泛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学们在评价欣赏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装饰打扮二到三个同学,体现合作性。)(轻音乐)
效果:同学们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进一步对色彩搭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试做时装模特,进行走台练习。
(学生参与表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体现了综合性)
师: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及画面。{一课一故事}.
七、师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学习了色彩的知识,增强了对色彩的感染力。
生:这节课很开心、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得”,体验了色彩带来的乐趣。
第六课 辣椒真辣
教学目的:{一课一故事}.
1、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现吃辣椒时的情景,学会用色彩来表现不同味道的感觉变化
2、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构图和色彩来表现辣味的表情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以视频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播放人的表情表演视频,通过视频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辣的表情的欲望。
2、赏析探究,激发欲望
一课一故事篇四
开学第一课小故事
开学第一课小故事 做比说重要
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 它们召开全体大会,
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有的提议培养猫嚼鱼吃鸡的新习惯,有的说……
最后,还是一个老奸巨滑的老老鼠出的主意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高明。
那就是给猫脖子上挂上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有响声,大家就可事先得到警报,躲藏起来。
这一次决议终于被投票通过,但决策的执行者却始终产生不出来。
至今,老鼠们还在自己的各种媒体上争辩不休,也经常举行会议……
启示:做比说重要。
一课一故事篇五
第1课 书的故事
第1课 我和书的故事
一、这节课我要把孩子带到哪儿?
通过孩子感受身边的事,了解书的魅力,从而热爱读书,热爱生活。
二、这节课我要体现的理念是什么?
1、核心理念:给孩子制造经历,让其有所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感受,从而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点。
2、教学理念:顺其自然,寓教于乐。教者有心,学者无意。
三、这节课我要突显的特色是什么?
1、顺其自然,寓教于乐。
2、让孩子在体验和探索中进行学习。
3、方法独特,见效快。
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一)兴趣目标
1、兴趣点{一课一故事}.
(1)精美的图片
(2)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设计
(3)分组PK竞争产生的成就感
2、本节课兴趣目标
(1)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从而爱上读书。
(2)喜欢老师,喜欢课堂气氛,期待来上课。{一课一故事}.
(二)知识目标
学会如何做“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类型的习题。
(三)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2、培养孩子的感悟能力
(四)素质目标
1、让孩子能够热爱读书。
2、让孩子能够珍惜书籍,爱上书籍
(五)习惯目标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孩子运用9.5分钟做题法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激趣(2分钟)
1、分组、数奖花(1分钟)
2、公布本节课的奖励机制以及提出本节课的要求(1分钟) 注意事项:
(1)激趣环节和作文课堂一样操作。
(2)作文奖花贴在作文书上,阅读课得到的奖花贴在阅读书上。
(3)同时注意语言的渲染,充分调度孩子本节课的积极性。
二、新授(40分钟)
(一)学习第一篇文章《牛顿的故事》
1、图片导入(2分钟)
(出示PPT第1张)
看到这个苹果,大家想到了什么?(生自由说),那你由这个苹果想到了谁?
生随便说
是的,大家想到了牛顿(出示PPT第2张)
我们都知道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的故事。
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头脑风暴”引出牛顿。
2、整体感知(8分钟)
A现在跟随李老师,我们一起来了解在牛顿身上发生过什么的故事。(师读)
B生自由大声的朗读,同时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生自由读)
师:好了,大家读完了,找同学概括一下本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生:自由说
师:说的不错,把时间、人物、事情都介绍出来了,很完整。谁能把中间的过程说的再简洁一点呢?
生:„„
师:很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我们之前讲过的“什么时间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当然,要介绍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重点感悟(15分钟)
师:现在我们已经概括出了这篇文章中发生了什么事,现在再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充满感情地朗读文章,同时思考两个问题:通过全文你觉得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出示PPT第3张)
(提问学生)
师:经过大家的思考,相信你们已经知道了答案。那找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你觉得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自由回答,同时继续追问通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爱读书的人,喜欢读书的人等等。
师:那你是通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比如说躲起来看书„„
师:这些地方除了能够看出来牛顿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之外,你觉得牛顿是一个什么的人?(专注、认真)
4、总结和升华(10分钟)
(1)引导
师:关于读书,我们比起牛顿来说有着更好的环境。牛顿总是在嘈杂的环境下还可以这么用心的读书,可见他对读书的热爱。我知道大家也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牛顿是如何读书的。
(2)体验
现在,请你大家把书随便翻开一页,然后看着我。(老师放嘈杂的闹市的声音、饭店的声音、大街上的声音等一起放)
好了,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来看一下你翻开的那一页的内容。准备
好了吗?开始。
时间到!好了,请同学们来说一下你刚刚看的内容是什么?你都记住了什么?
(3)分享
生分享,同时老师进行引导。
师:你看,在这几分钟里,就这一点点的嘈杂声你都无法真正用心的看书,更何况是牛顿在的那种环境下呢?所以,就算是爱看书,要想真正做到看书还需要什么?(生答)是的,还需要专注,需要投入。为了读书把任何事情都置身事外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算是爱读书的人。
(4)总结升华
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爱很多东西,爱跳舞、爱画画、爱游泳,但是我们要做到真正的爱就必须要专注,要用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5、写感悟(5分钟)
师:一个小小的体验,相信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感受,尤其是你联系自己现在生活的时候,所以,现在就让这种感悟流淌在我们的感悟卡上。 生写感悟。
二、做第一套习题(13分钟)
1、提要求。
好了,孩子们,五分钟时间到了,把你的感悟卡放到桌子右上角,好,下面,拿出你的联系册,翻到第一课,我们来做第一套题。好,下面
一课一故事篇六
开学第一课(小故事)
故事1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高考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
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故事2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
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故事3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故事4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
故事5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
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
(——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小结: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对;第
二、养成习惯,重在坚持;第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