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1-12-21 点击:
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篇一
2008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17套)
2008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17套)
1.重庆高考作文
在自然中生活
与以往的重庆高考作文试题相比(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2005年大作文“自嘲”、2006年大作文“走与停”、2007年“酸甜苦辣说高考”),2008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
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在自然中生活,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第四期44-47页专门有“人与自然”的文章,请大家查看。
2.广东省高考作文:
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
这个题目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第一次可以和“尝试”联系起来,“不要轻易说不”涉及到“挑战”“挫折”“困难”“勇气”“信心”“坚持”“放弃”等内容,在“轻易说不”与“不轻易说不之间”,又充满了“选择”,以上内容都是从此题目下延伸出来的子话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身的经历作记叙文,使文章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也可以列举名人事例、热点事件以议论文的形式作文。另外根据作文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面对第一次,轻易说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不轻易说不,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成功。题目充满了辨证的思维,也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3.四川省高考作文
在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应该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考生们写起来应该是有话可说,难度不大。但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大多数考生都会把其与汶川大地震联系起来写,所以要写得出彩、写出新意也并非易事。如果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切入点写坚强,切忌空谈、喊口号,要多运用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鲜活感人的素材,以情动人。更高明一点的写法可以将坚强上升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高度,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众的表现都让世界称道。“中国加油、汶川挺住”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坚强。
4.江苏省高考作文: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好奇心是什么?是个体对某种未知事物而产生的认知的欲望。好奇心是动物的一种特质,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不仅是我们人,很多动物都有好奇心,例如有句谚语就是“好奇心会害死猫”。而从人本身或者青年本身出发,由于阅历、经历、身体、知识经验的不同,也会产生对不同事物的许多不同的质疑或疑问。把题目本身理解清楚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发挥,或者适当转变,将一些以前常写的题目转化为与“好奇心”有关的。例如写老师加班辛苦,可以转化为看见办公室晚上亮着灯,由此产生了好奇,才发现是是老师仍在批改作业。当然,写作基础良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发挥,将题目演绎为诸如幻想、童话等题材的作品,将更加新颖。总之针对此题目,在构思选题时,要从小处出发,并以记叙文为主,没有很好的素材积累,就不要尝试议论文一类的文体。
5.2008湖南省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点评:这个作文题型在考试中经常遇见,是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写这种作文,首先,就照顾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你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在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不难了。
具体对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这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继续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2007年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开口小,但是同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题审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能写出优美文章的作文题目。
6.浙江作文: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细看这道题目,似乎出得有些不公平,但不公平中又有着公平的一面,即对一直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学子都不公平。城市和乡村是一对的命题,写之前需吃透题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中的“与”字,也就是说,要将城市和乡村都写到。“触摸”和“感受”两个动词确定了感知的主体,即“我”这个主体被掩盖在了题目中,但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将“我”体现出来,一定要让读者感知到“我”的存在。触摸城市需触摸城市的快节奏、新气象和发展等各方面。感受乡村需感知乡村的和谐、淳朴、宁静和美好。无论怎样写,都需将城市和乡村统一起来,探究出二者内部的关系,写出“我”对城市和乡村的真切感受,不能大而话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思:1.理智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同质和异质。可写成议论文。2.假设感知主体生活在城市或乡村,写出对另一种生活环境的向往乃至期待等,可写成抒情散文。3.直面主题,感知城市和乡村的律动,夹叙夹议。
4.可以写诗歌,将城市和乡村并行表达,双线条的形式展示城市的发展和乡村向城市的迈进……
7.山东卷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此题需先理题目的含义。“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 ”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具备了以上认识,这篇话题作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
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写景文,以物言志。4.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次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
8.天津卷
200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基本上延续了200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有句话常挂嘴边”的命题风格,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从正面立意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面对灾难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之情切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切忌杜撰虚假的故事;从反面立意,可以对某些“人之常情”进行质疑、批判,例如有句古语说:“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这是否是人之常情,就值得商榷。
9.上海卷: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我认为上海卷命题是最好的(2004年的“忙”、2005年的“当今文化生活对自己的影响”、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生活化味道浓厚,又符合上海的地域特色。2008年的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也是一道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同时又与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这些事件都是一个群体性的事件,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参与。这些事件也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将平凡与不平凡的“他们”,凝聚在一个焦点上。在这些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组成了一个强大而不可战胜的--“你”(他们)。正是在这一系列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面前,“他们”,用各自的光芒贡献着温暖、坚强、感动。所以,与这些灾难有关的表现“他们”奉献、感动的素材都可以运用。在写作时,因为本试题有一个简短的导引(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写作此文时,除了可以考虑前面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及素材外,还可以就我们这一代如何学会关注、关心他人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而这样思考就涉及到我们成长中如何处世、如何与人为善等方面的主题了。只要根据提示理解文章,确定主题,应该说,本试题极易写好。
10.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就这个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写作。其一、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要求考生将所观察对象的一举一动细致完整的表达出来,写出精气深来,叙述清晰明了,不混乱,不作作。其二、考察考生在行为方面的修炼。形于外而发于内,举手投足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识。因此,写作过程中,需要由外到内,进行剖析,挖掘出人物性格。结合二者,可以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即由举手投足这样的细节反映大的局面,辨正分析小与大的哲学思想,这里宜写成议论文的形式。
11.2008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
海龟和老鹰,一个在天上翱翔,一个在海中生活,看似二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但实际上二者都是根据自身特征,生活在适合自己的不同领域。从而,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个统一主旨来: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老鹰因其翅膀翱翔天宇,海龟因其特殊的呼吸方式适应海中生活,二者之间没有优劣。明白了这一层寓意,方可以围绕主旨任意发挥。同样,还可以写对立者之间对对方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向往,对自身的深刻认识等等。
12.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2008年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也是带着感动出发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中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金晶的极力保护奥运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都无不令人感动。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把以上素材串联起来作文,形成一条“感动链”。写出来的作文既涉及到了热点,又涉及到了情感,不但具有社会价值,也有一种普遍性的感染力。在一场群体性的感动中,连阅卷老师都有可能置身其中,作文也就不难得高分了。
即便避开当下的热点事件,不盲目从众。学生从自身的个人情感出发也未尝不可,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等,只要有情在,就有感动在。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言由心生”,“动之以情”,感动不了自己的作文同样不能感动别人。
13.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根据阅读材料自由命题
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点评: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动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
正鉴于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挖掘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内涵,然后挑选你最有把握的一点进行作文。
具体对此道材料作文而言,首先是审读材料。这则师生简短对话材料看是简单,其实是极富生活哲理。初看材料,若是不细心的考生会极易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之意,但这个显然有点偏题,显然不可取。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
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这个题目审题一定要新、深、准,立意好之后,在装入一些新鲜的材料,这样文章得高分自然也不难了。
14.宁夏、海南高考作文:
法国作家加缪在《西绪佛斯的神话》中写到:西绪佛斯被罚推大圆石头上山,推到山上后石头滚下去,因此西绪佛斯又得继续推石头上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从而形成了乖谬的悖论。这里放鸟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鸟,放鸟是让鸟回归自然,而放鸟之前的大肆捕捉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论。题目虽故事简单,但寓意明显且深刻,着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论,观察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贪心商人借机发财?慈善行为有待改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处?让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环机器停止运转,更好地让鸟儿真正回归自然。同时告诉我们,我们的慈善需要用对地方。
15.江西卷
零七洞庭湖鼠灾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八百字以上。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严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题目对文体和题材做了规定,作文应该比较明朗。而在这样的限制中,作文亮点更是一种关键。如果只是联系该题谈一点人与自然的厉害关系,那么难以从万千作文中突出,考生可以在内容上多做联想思维。例如联想到其他自然灾害。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鼠疫,联想到作家加缪等。但无论怎么写,必须注意拟人的基本要素,既写什么要符合什么的特点。如写田鼠的口气,就要说出符合生活习性的一些话来,比如语言活泼,把洞说成是自己的房子等等。这才能使文章有生动可信之感。切忌写出大而空的口号式话语,如“人类啊,你们觉悟吧”“爱护自然吧”等缺乏新意,做作的语言。
16.2008高考全国Ⅰ作文题目:
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 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
点评:这个材料作文题目显然是很时新的,紧扣“抗震救灾”。此次轰动全国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困难和灾难,同时也表现出了我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勇气和决心,此次灾难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催人泪下、激动人心的故事,里面很好地表现了骨肉情、师生爱、军民爱、华夏情、国际情等等,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从中选取适合自己写的立意,穿插叙写在地震中发生的感人小故事和你内心的感触,切忌,一定要真情实感,不能生硬地堆砌材料,泛泛而谈,切忌说大话、空话等。可以写记叙文和散文,若是有好的论点,写议论文也可。
总之,这个作文题目容量大、题材多、灵活性大,还是比较好写,但是要写得出彩、打动人心,还得下一番功夫。
17.福建卷
2008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试题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三个人买饮料其实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甜的饮料代表一种物质丰富、享受型的生活,苦中带甜的饮料代表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生活,淡的饮料代表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考生可以对三种生活进行比较分析,谈自己的看法,论述自己更愿意过哪一种生活。也可选择其中一种生活,结合自身经历或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褒或贬,或记叙或议论,充分张扬个性,抒写情思,展示才华。
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篇二
2008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17套)
2008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17套)
1.重庆高考作文{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在自然中生活
与以往的重庆高考作文试题相比(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2005年大作文“自嘲”、2006年大作文“走与停”、2007年“酸甜苦辣说高考”),2008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
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在自然中生活,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第四期44-47页专门有“人与自然”的文章,请大家查看。
2.广东省高考作文:
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
这个题目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第一次可以和“尝试”联系起来,“不要轻易说不”涉及到“挑战”“挫折”“困难”“勇气”“信心”“坚持”“放弃”等内容,在“轻易说不”与“不轻易说不之间”,又充满了“选择”,以上内容都是从此题目下延伸出来的子话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身的经历作记叙文,使文章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也可以列举名人事例、热点事件以议论文的形式作文。另外根据作文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面对第一次,轻易说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不轻易说不,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成功。题目充满了辨证的思维,也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3.四川省高考作文
在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应该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考生们写起来应该是有话可说,难度不大。但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大多数考生都会把其与汶川大地震联系起来写,所以要写得出彩、写出新意也并非易事。如果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切入点写坚强,切忌空谈、喊口号,要多运用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鲜活感人的素材,以情动人。更高明一点的写法可以将坚强上升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高度,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众的表现都让世界称道。“中国加油、汶川挺住”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坚强。
4.江苏省高考作文: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好奇心是什么?是个体对某种未知事物而产生的认知的欲望。好奇心是动物的一种特质,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不仅是我们人,很多动物都有好奇心,例如有句谚语就是“好奇心会害死猫”。而从人本身或者青年本身出发,由于阅历、经历、身体、知识经验的不同,也会产生对不同事物的许多不同的质疑或疑问。把题目本身理解清楚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发挥,或者适当转变,将一些以前常写的题目转化为与“好奇心”有关的。例如写老师加班辛苦,可以转化为看见办公室晚上亮着灯,由此产生了好奇,才发现是是老师仍在批改作业。当然,写作基础良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发挥,将题目演绎为诸如幻想、童话等题材的作品,将更加新颖。总之针对此题目,在构思选题时,要从小处出发,并以记叙文为主,没有很好的素材积累,就不要尝试议论文一类的文体。
5.2008湖南省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点评:这个作文题型在考试中经常遇见,是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写这种作文,首先,就照顾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你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在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不难了。
具体对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这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继续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2007年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开口小,但是同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题审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能写出优美文章的作文题目。
6.浙江作文: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细看这道题目,似乎出得有些不公平,但不公平中又有着公平的一面,即对一直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学子都不公平。城市和乡村是一对的命题,写之前需吃透题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中的“与”字,也就是说,要将城市和乡村都写到。“触摸”和“感受”两个动词确定了感知的主体,即“我”这个主体被掩盖在了题目中,但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将“我”体现出来,一定要让读者感知到“我”的存在。触摸城市需触摸城市的快节奏、新气象和发展等各方面。感受乡村需感知乡村的和谐、淳朴、宁静和美好。无论怎样写,都需将城市和乡村统一起来,探究出二者内部的关系,写出“我”对城市和乡村的真切感受,不能大而话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思:1.理智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同质和异质。可写成议论文。2.假设感知主体生活在城市或乡村,写出对另一种生活环境的向往乃至期待等,可写成抒情散文。3.直面主题,感知城市和乡村的律动,夹叙夹议。4.可以写诗歌,将城市和乡村并行表达,双线条的形式展示城市的发展和乡村向城市的迈进……
7.山东卷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此题需先理题目的含义。“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 ”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具备了以上认识,这篇话题作
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写景文,以物言志。4.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次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8.天津卷
200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基本上延续了200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有句话常挂嘴边”的命题风格,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从正面立意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面对灾难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之情切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切忌杜撰虚假的故事;从反面立意,可以对某些“人之常情”进行质疑、批判,例如有句古语说:“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这是否是人之常情,就值得商榷。
9.上海卷: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我认为上海卷命题是最好的(2004年的“忙”、2005年的“当今文化生活对自己的影响”、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生活化味道浓厚,又符合上海的地域特色。2008年的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也是一道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同时又与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这些事件都是一个群体性的事件,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参与。这些事件也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将平凡与不平凡的“他们”,凝聚在一个焦点上。在这些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组成了一个强大而不可战胜的--“你”(他们)。正是在这一系列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面前,“他们”,用各自的光芒贡献着温暖、坚强、感动。所以,与这些灾难有关的表现“他们”奉献、感动的素材都可以运用。在写作时,因为本试题有一个简短的导引(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写作此文时,除了可以考虑前面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及素材外,还可以就我们这一代如何学会关注、关心他人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而这样思考就涉及到我们成长中如何处世、如何与人为善等方面的主题了。只要根据提示理解文章,确定主题,应该说,本试题极易写好。
10.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就这个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写作。其一、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要求考生将所观察对象的一举一动细致完整的表达出来,写出精气深来,叙述清晰明了,不混乱,不作作。其二、考察考生在行为方面的修炼。形于外而发于内,举手投足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识。因此,写作过程中,需要由外到内,进行剖析,挖掘出人物性格。结合二者,可以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即由举手投足这样的细节反映大的局面,辨正分析小与大的哲学思想,这里宜写成议论文的形式。
11.2008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
海龟和老鹰,一个在天上翱翔,一个在海中生活,看似二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但实际上二者都是根据自身特征,生活在适合自己的不同领域。从而,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个统一主旨来:选择。
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老鹰因其翅膀翱翔天宇,海龟因其特殊的呼吸方式适应海中生活,二者之间没有优劣。明白了这一层寓意,方可以围绕主旨任意发挥。同样,还可以写对立者之间对对方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向往,对自身的深刻认识等等。
12.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2008年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也是带着感动出发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中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金晶的极力保护奥运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都无不令人感动。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把以上素材串联起来作文,形成一条“感动链”。写出来的作文既涉及到了热点,又涉及到了情感,不但具有社会价值,也有一种普遍性的感染力。在一场群体性的感动中,连阅卷老师都有可能置身其中,作文也就不难得高分了。
即便避开当下的热点事件,不盲目从众。学生从自身的个人情感出发也未尝不可,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等,只要有情在,就有感动在。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言由心生”,“动之以情”,感动不了自己的作文同样不能感动别人。
13.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根据阅读材料自由命题
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点评: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动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
正鉴于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挖掘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内涵,然后挑选你最有把握的一点进行作文。
具体对此道材料作文而言,首先是审读材料。这则师生简短对话材料看是简单,其实是极富生活哲理。初看材料,若是不细心的考生会极易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之意,但这个显然有点偏题,显然不可取。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这个题目审题一定要新、深、准,立意好之后,在装入一些新鲜的材料,这样文章得高分自然也不难了。
14.宁夏、海南高考作文:
法国作家加缪在《西绪佛斯的神话》中写到:西绪佛斯被罚推大圆石头上山,推到山上后石头滚下去,因此西绪佛斯又得继续推石头上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从而形成了乖谬的悖论。这里放鸟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鸟,放鸟是让鸟回归自然,而放鸟之前的大肆捕捉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论。题目虽故事简单,但寓意明显且深刻,着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论,观察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贪心商人借机发财?慈善行为有待改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处?让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环机器停止运转,更好地让鸟儿真正回归自然。同时告诉我们,我们的慈善需要用对地方。
15.江西卷
零七洞庭湖鼠灾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八百字以上。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严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题目对文体和题材做了规定,作文应该比较明朗。而在这样的限制中,作文亮点更是一种关键。如果只是联系该题谈一点人与自然的厉害关系,那么难以从万千作文中突出,考生可以在内容上多做联想思维。例如联想到其他自然灾害。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鼠疫,联想到作家加缪等。但无论怎么写,必须注意拟人的基本要素,既写什么要符合什么的特点。如写田鼠的口气,就要说出符合生活习性的一些话来,比如语言活泼,把洞说成是自己的房子等等。这才能使文章有生动可信之感。切忌写出大而空的口号式话语,如“人类啊,你们觉悟吧”“爱护自然吧”等缺乏新意,做作的语言。
16.2008高考全国Ⅰ作文题目:
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 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
点评:这个材料作文题目显然是很时新的,紧扣“抗震救灾”。此次轰动全国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困难和灾难,同时也表现出了我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勇气和决心,此次灾难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催人泪下、激动人心的故事,里面很好地表现了骨肉情、师生爱、军民爱、华夏情、国际情等等,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从中选取适合自己写的立意,穿插叙写在地震中发生的感人小故事和你内心的感触,切忌,一定要真情实感,不能生硬地堆砌材料,泛泛而谈,切忌说大话、空话等。可以写记叙文和散文,若是有好的论点,写议论文也可。
总之,这个作文题目容量大、题材多、灵活性大,还是比较好写,但是要写得出彩、打动人心,还得下一番功夫。
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篇三
2008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17套)
2008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17套)
1.重庆高考作文
在自然中生活
与以往的重庆高考作文试题相比(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2005年大作文“自嘲”、2006年大作文“走与停”、2007年“酸甜苦辣说高考”),2008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
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在自然中生活,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第四期44-47页专门有“人与自然”的文章,请大家查看。
2.广东省高考作文:
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
这个题目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第一次可以和“尝试”联系起来,“不要轻易说不”涉及到“挑战”“挫折”“困难”“勇气”“信心”“坚持”“放弃”等内容,在“轻易说不”与“不轻易说不之间”,又充满了“选择”,以上内容都是从此题目下延伸出来的子话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身的经历作记叙文,使文章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也可以列举名人事例、热点事件以议论文的形式作文。另外根据作文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面对第一次,轻易说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不轻易说不,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成功。题目充满了辨证的思维,也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3.四川省高考作文
在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应该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考生们写起来应该是有话可说,难度不大。但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大多数考生都会把其与汶川大地震联系起来写,所以要写得出彩、写出新意也并非易事。如果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切入点写坚强,切忌空谈、喊口号,要多运用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鲜活感人的素材,以情动人。更高明一点的写法可以将坚强上升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高度,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众的表现都让世界称道。“中国加油、汶川挺住”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坚强。
4.江苏省高考作文:{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好奇心是什么?是个体对某种未知事物而产生的认知的欲望。好奇心是动物的一种特质,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不仅是我们人,很多动物都有好奇心,例如有句谚语就是“好奇心会害死猫”。而从人本身或者青年本身出发,由于阅历、经历、身体、知识经验的不同,也会产生对不同事物的许多不同的质疑或疑问。把题目本身理解清楚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发挥,或者适当转变,将一些以前常写的题目转化为与“好奇心”有关的。例如写老师加班辛苦,可以转化为看见办公室晚上亮着灯,由此产生了好奇,才发现是是老师仍在批改作业。当然,写作基础良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发挥,将题目演绎为诸如幻想、童话等题材的作品,将更加新颖。总之针对此题目,在构思选题时,要从小处出发,并以记叙文为主,没有很好的素材积累,就不要尝试议论文一类的文体。
5.2008湖南省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点评:这个作文题型在考试中经常遇见,是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写这种作文,首先,就照顾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你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在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不难了。
具体对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这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继续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2007年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开口小,但是同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题审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能写出优美文章的作文题目。
6.浙江作文: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细看这道题目,似乎出得有些不公平,但不公平中又有着公平的一面,即对一直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学子都不公平。城市和乡村是一对的命题,写之前需吃透题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中的“与”字,也就是说,要将城市和
乡村都写到。“触摸”和“感受”两个动词确定了感知的主体,即“我”这个主体被掩盖在了题目中,但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将“我”体现出来,一定要让读者感知到“我”的存在。触摸城市需触摸城市的快节奏、新气象和发展等各方面。感受乡村需感知乡村的和谐、淳朴、宁静和美好。无论怎样写,都需将城市和乡村统一起来,探究出二者内部的关系,写出“我”对城市和乡村的真切感受,不能大而话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思:1.理智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同质和异质。可写成议论文。2.假设感知主体生活在城市或乡村,写出对另一种生活环境的向往乃至期待等,可写成抒情散文。3.直面主题,感知城市和乡村的律动,夹叙夹议。4.可以写诗歌,将城市和乡村并行表达,双线条的形式展示城市的发展和乡村向城市的迈进……
7.山东卷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此题需先理题目的含义。“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 ”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具备了以上认识,这篇话题作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
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写景文,以物言志。4.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次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
8.天津卷
200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基本上延续了200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有句话常挂嘴边”的命题风格,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从正面立意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面对灾难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之情切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切忌杜撰虚假的故事;从反面立意,可以对某些“人之常情”进行质疑、批判,例如有句古语说:“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这是否是人之常情,就值得商榷。
9.上海卷: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我认为上海卷命题是最好的(2004年的“忙”、2005年的“当今文化生活对自己的影响”、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生活化味道浓厚,又符合上海的地域特色。2008年的上海卷高考
作文试题也是一道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同时又与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这些事件都是一个群体性的事件,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参与。这些事件也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将平凡与不平凡的“他们”,凝聚在一个焦点上。在这些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组成了一个强大而不可战胜的--“你”(他们)。正是在这一系列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面前,“他们”,用各自的光芒贡献着温暖、坚强、感动。所以,与这些灾难有关的表现“他们”奉献、感动的素材都可以运用。在写作时,因为本试题有一个简短的导引(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写作此文时,除了可以考虑前面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及素材外,还可以就我们这一代如何学会关注、关心他人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而这样思考就涉及到我们成长中如何处世、如何与人为善等方面的主题了。只要根据提示理解文章,确定主题,应该说,本试题极易写好。
10.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就这个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写作。其一、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要求考生将所观察对象的一举一动细致完整的表达出来,写出精气深来,叙述清晰明了,不混乱,不作作。其二、考察考生在行为方面的修炼。形于外而发于内,举手投足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识。因此,写作过程中,需要由外到内,进行剖析,挖掘出人物性格。结合二者,可以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即由举手投足这样的细节反映大的局面,辨正分析小与大的哲学思想,这里宜写成议论文的形式。 11.2008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
海龟和老鹰,一个在天上翱翔,一个在海中生活,看似二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但实际上二者都是根据自身特征,生活在适合自己的不同领域。从而,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个统一主旨来: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老鹰因其翅膀翱翔天宇,海龟因其特殊的呼吸方式适应海中生活,二者之间没有优劣。明白了这一层寓意,方可以围绕主旨任意发挥。同样,还可以写对立者之间对对方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向往,对自身的深刻认识等等。
12.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2008年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也是带着感动出发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中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金晶的极力保护奥运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都无不令人感动。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把以上素材串联起来作文,形成一条“感动链”。写出来的作文既涉及到了热点,又涉及到了情感,不但具有社会价值,也有一种普遍性的感染力。在一场群体性的感动中,连阅卷老师都有可能置身其中,作文也就不难得高分了。
即便避开当下的热点事件,不盲目从众。学生从自身的个人情感出发也未尝不可,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等,只要有情在,就有
感动在。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言由心生”,“动之以情”,感动不了自己的作文同样不能感动别人。
13.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根据阅读材料自由命题
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点评: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动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
正鉴于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挖掘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内涵,然后挑选你最有把握的一点进行作文。
具体对此道材料作文而言,首先是审读材料。这则师生简短对话材料看是简单,其实是极富生活哲理。初看材料,若是不细心的考生会极易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之意,但这个显然有点偏题,显然不可取。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这个题目审题一定要新、深、准,立意好之后,在装入一些新鲜的材料,这样文章得高分自然也不难了。
14.宁夏、海南高考作文:
法国作家加缪在《西绪佛斯的神话》中写到:西绪佛斯被罚推大圆石头上山,推到山上后石头滚下去,因此西绪佛斯又得继续推石头上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
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篇四
2008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17套)
2008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17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