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5-09-07 点击:
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篇一
七律长征教案(完整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万水千山
乐观
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篇二
七律长征
20、七律 长征
主备学校:南徐小学 审核 :实验片区五语组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一课时{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共四联,56个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利用暖与寒对比突破体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资料链接】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鉴于此,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 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
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飞夺泸定桥
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有十三根铁索,横跨东西两岸,又叫铁索桥。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气逼人。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学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用“——”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远征难(nán nàn) 更(gēng gâng)喜岷(mín míng)山
尽(jǐn jìn)开颜 五岭逶(wēi wěi)迤(yí yǐ)
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3、填空。
《七律长征》是 在红军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 了,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
表现出的 和 精神。
4、理解词语。
只等闲 腾细浪 走泥丸 逶迤 磅礴
5、读一读长征的故事或者看一看长征故事的视频,特别是《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二、课堂助学
(1)、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七律.长征)
(2)、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
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2、预习反馈
3、整体感知: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思考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呢?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诗读通顺,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并检查生字: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刚才在读诗歌的时候,哪儿些字词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来。谁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预设: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三军、尽开颜。随着我们深入学习,我想对“暖”“寒”这两个字的含义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4)、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红军长征,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哪句话看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着句诗。只等闲:平平凡凡的小事。
(5)、指导学生朗读
4.合作探究(一):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几幅图?为什么?
出示学习步骤:
(1)细读诗歌,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2)思考:哪几幅具体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圈出让你有感受的词语。
(3)你最欣赏其中哪幅图,把诗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
预设:(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理解。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2)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腾”能否换成“流”呢?“走”能否换成“跋”呢?
指导、练习朗读。
这一路长征,红军可谓是跋山涉水,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到达陕北延安,这就是长征的整个路线图。(出示长征路线图)。
“腾细浪”、“走泥丸”
说感受
预:绵延不绝的五岭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滚动着的小泥丸。
引导:说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看图。师板画引导学生比较:逶迤——细浪,磅礴——泥丸。
引导:五岭山脉纵横四省、绵延千里,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气势磅礴。拖着病残之躯,忍饥挨饿翻越这样的大山,他们走了一天又一天,山是翻了一座又一座,战士们的草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有的战士累倒了,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永远留在了山上。但这样的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生合作读){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
学生练读
引导: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谁能读出山的雄伟,细浪、泥丸的轻巧?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红军会这样看待?(革命乐观主义)(生自己练读之后,老师引领学生分组读。)这样的事情在红军的眼里都是小事。只因为——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
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了吗?
(描写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欢快的心情。)
出示:铁索桥
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你联想到了什么?
(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
师小结: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指导朗读,把感受读出来。
(4)千里雪盖的岷山图
出示图片,描述红军过雪山的故事。感受过雪山的艰难。
读出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领略到的只是自然环境带给红军战士长征的
“难”,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中,战士们一面要面临着自然环境的艰苦,天上还有蒋介石的飞机在轰炸,地上有蒋介石的步兵在围追堵截,再有党中央的分裂,真是难上加难,他们跋山涉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是多么了不起啊,下节课,我们再去具体感受他们的勇敢与乐观。
(6)齐读诗文,读出感情。
三、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寒:①冷;②害怕;③贫困
心惊胆寒( ) 家境贫寒(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
(2)、颜:①脸,脸上的表情;②体面,面子;③颜色
无颜见人( ) 五颜六色(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
2、写出诗句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
四、巩固练习
读长征故事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 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 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 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 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
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篇三
关于长征的演讲稿
精选范文:关于长征的演讲稿(共2篇)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关于长征的纪
念活动自然也就很多,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做的一个节目,叫“我的长征”,
就是要找20名志愿者重走长征路。我报了名,不过没选上,我想是因为他们看了我的照片后
觉得我太象专业演员了,不适合参加这种平民化的纪实性节目。报名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件事,
如果见到了崔永元,他一定会用他那因为抑郁症而失眠而熬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然后
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走长征路?”我想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要体验艰苦奋斗、勇往
直前的长征精神;比如要宣传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比如要考察长征沿途革命老区的风土人情,
为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做一点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等等,当然我不会告诉
他我是为了减肥。其实这些理由都没错,但对于我来说,都不太真实。一个人如果愿意在他
的一生中拿出10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走完一万公里的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
很难回答。不知道当年那些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当我每次看到关
于长征的故事的时候,我总在想,是什么让这些人能够走完这么长的路,而且是在那么艰苦
的环境下,冒着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答案可以很简单,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可以
再具体一点,是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蒋家王朝,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些理由都很
崇高,也很正确,但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件事。在邓小平晚年的时候,他的子女曾问他:为什
么很少听他讲过去战争年代的事情,在长征的时候您做了什么呢?邓小平只说了三个字—“跟
着走”。 红军的全称应该是中国工农红军,而其实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农民,是大多数不
识字的农民。我不清楚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列宁的革命理论他们能够知道和理解多少,但我
想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他们有坚定的反抗意志,反抗现有的政权统治,反抗外来民族的侵
略,反抗阶级压迫和剥削,而他们知道,共产党是能够领导他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所以他们
坚定地跟随着共产党,组成了党领导的军队,不惜冒枪林弹雨,不惜拔山涉水,长征二万五
千里。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知道这次迁徙的目的的在那里,甚至连我们的党中央也
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在陕北还有一块革命根据地,那里的领导人是刘志丹。但正是
这些坚定的跟着走的大多数红军战士,创造了人类战争史的奇迹,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查字
典范文网。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让后人震惊的字汇——长征。 跟着走是大多数人在长征
中的选择,是长征胜利的保证,但不是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的胜利开始于遵义会议,在此
之前红军可以说是大溃败,而且损失惨重。正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领导指挥集体,而新的
领导指挥集体又实行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所以中国工农红军才摆脱了几乎被彻底消灭的命运。
由此可见,正确的领导,正确的方针路线对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
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与遵义会议有着同等重要地位,并且
有着惊人相似性的另一个转折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会议同样是用和平、民主
的方式更换了中央领导集体,并重新确定了方针路线,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方针路线,一
个在过去可能被视为背叛革命、大逆不道的方针路线。 为什么会有这样开天辟地的转折?
为什么会有这样历史性的会议?原因很简单,形势所迫。在遵义会议以前,红军失去了百分之{七律长征的长征故事}.
九十以上的根据地,伤亡近十万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十年浩劫,
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正是严峻的现实促使人们去重新思考,思考过去的方针路线是不
是错了;去重新选择,选择一条新的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道路。所以,我们取得了长征的伟大
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但我们在此之前付出了什么呢?付出了十万人的生命,付
出了一个国家十年的时间。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了xx年,在年初的人大会议期
间,一条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就是所谓“物权法草案违宪,背离社会主义基
本原则”的质疑。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不想就两种观点的孰是孰非谈自己的看法。但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我知道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自己的民法典,
而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却也因为这种争论而推迟审议。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
初期曾经提出不要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指导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成绩固然是
巨大的,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医疗改革以后我们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以后我们上不起学了,
房地产改革以后我们买不起房了,而现在"八荣八耻"的提出也正证明了一个时代价值判断的
迷失.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相应的制度、体制、观念和文化等方面却不能随
之发展的话,就必然成为其进一步前进的瓶颈。 如果说在三十年前我们不知道白猫和黑
猫那一只会抓老鼠,所以我们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话,那么经过三
十年的考察,是到了该选择一只猫的时候了,以便这只有本事的猫能够继续抓老鼠。 如
果说刚下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越走越深了,手已经摸不
到石头了,是该挺直身板,看看河面,选择一条正确航线的时候了,以便我们能造一艘可以
走的更远的船。 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曾经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
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到现在建
国已经快57年了,我们的万里长征走到了第几步呢? 1935年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1978
年建国三十年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向我们不止一次的证明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在一个
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只有有了一条正确的路线,人民才能跟着走,才能取得象长征
一样的伟大胜利,象改革开放一样的辉煌成就。但历史也告诫我们,不要等失去了十万人的
生命,浪费了十年的时间以后,才知道那一条道路是正确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
好:
[关于长征的演讲稿(共2篇)] 很高兴能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主要讲下什么是长征精神。
众所周知,从1934
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
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
的英雄史诗。
由于王明“左”倾冒
险主义的严重危害, 三大主力红军被迫相继实行战略大转移。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将士
以无比惊人的英雄气概, 创造了人间奇迹, 形成了广为称道的长征精神, 成为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人民的传家宝。综观长征的全过程, 我们可以把长征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百折不回、勇往
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从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离开江西苏区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在整整两年的长
征中, 红军将士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高山深谷、急流险滩、饥饿、寒
冷与死亡的威胁。但是, 正如埃德加·斯诺所说: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英勇牺牲、
忠心耿耿, 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
情绪, 像一把烈焰, 贯穿着这一切, 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 或者在大自然面前, 上帝面前,
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 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
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2. 一不怕苦、二不
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
惊人的。红一方面军总共长征368天,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其
余的100天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在总长25000
余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 平均每天行军74华里, 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红军一共翻过18座著名山岭, 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被视为生命禁区的大雪山(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仓德山) , 穿过了高寒缺氧、人迹罕至的大草地, 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1个省份, 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 突破了敌人4道封锁线和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击溃敌军400多个团。他们开进和顺利地穿过10多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万里征程中,红军将士在装备低劣、衣衫单薄、食不果腹的极端艰苦的条件下, 仍然士气高昂,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攻关夺隘, 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
3. 团结友爱, 互帮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红军将士在长征过程中, 面对重重困难, 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充分体现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精神。这方面的事迹不胜枚举。红一方面军篇二:长征演讲稿
各位同学,老师,你们好,我是电2的王佳梓,接下来让我来讲述我们的课题。
(开场白)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七律诗歌。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走了两个春秋,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
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长征精神就是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于长征的演讲稿(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