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对联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5-08-12 点击:

三山国王对联篇一

潮汕地区守护神--- 三山国王

潮汕地区守护神--- 三山国王

有关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在元代翰林院国史编修宫刘希孟所撰的「明贶三山国王庙记」,一文中,有详细的记述。且该文也被编入明代《永乐大典》。目前台湾的一百多座三山国王庙。为溯本追源。

元代刘希孟所撰「明贶三山国王庙记」原文如下:

皇元统一,四海怀柔,百神累降德音,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所在官司岁时致祭,明有敬也。故潮州路三山神之相,历代不武,盖以有功于国,宏庇于民,式克至于今日。休潮于汉为揭阳郡,后改为邑。于西北百里有独山,越四十里有奇峰,曰玉峰,峰之石有乱石激湍,东湖西惠,以石为界。渡水为明山,西接梅州,州以为镇,越二十里有巾山,地名霖田。三山鼎峙,其英灵之所锺,不生异人,则为明裨,理固有之。世传当晴时,失其甲子,以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其地有古枫树,降神之日,上生莲花,绀碧色,大者盈尺,咸以为异。乡民陈姓者,白昼见三人乘马而来,招己为从,忽不见,未几陈遂与神具化,众尤异之,乃周爰命谘谋于巾山之麓置祠含祭。前有古枫,后有石穴,昭其异也。水旱疾疫,有祷必应。既而假人以神言,封陈为将军,赫声灌灵,日以益着,人遂共尊为化王,以为界石之神。唐元和十四年,昌黎刺潮,淫雨害稼、众祷裤而响答,爰命属官以少牢致祭而祝以文曰:「淫雨既齐,蚕谷以成,织女耕男,街衙欣欣,是神之庥庇乎人也,敢不明受其赐。」宋艺祖开基,刘鋹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愬于神,天果雷电以风,鋹兵大败,南海以平。逮太宗征太原,次城下,忽观金甲神人操戈驰马突阵,师遂大捷,刘继元降。凯旋之夕,见于城上云中出现「潮州三山神」旗旌,乃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勒本邵增广庙宇,岁时合祭。明道中复加封「广灵」二字。则神大有助于国也,尚矣潮之三邑,梅惠二州,在在有庙,岁寺走集,莫敢遑宁。自肇迹于晴,显灵于唐,受封于宋,迄今至顺壬申,赫若前日事。呜呼盛哉,神之庙食于邦,与山为矿,与海同流,岂徒曰捍我一二邦以备。

明进士盛端明所撰的「三山明贶庙记」原文如下:

潮之明贶三山之神,其来肖矣。夫潮及之揭阳,于汉为郡,后改为邑。邑两

百里有独山,越四十里有奇峰,玉峰之右,有众石激湍、东潮、西惠,以石为界, 渡水为明山,西接梅州,州以为镇,三十里有中山,地名霖田。三山鼎峙,英灵所锺。当随时失其甲子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于巾山。自称昆季受命于天,分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石,庙食于此地,前有古枫树,后有石穴,降神之日,上生莲花绿白色,人者盈尺。众异之,乃即巾山之麓,置祠含祭。既而降神以人言,封陈为将军。赫声灌灵,日以益着,人遂尊为化王,以为界石之神。唐元和十四年,昌黎韩公刺潮州,霆两害稼,众祷于神而响答,受命属官以少牢致里,祝以文曰:「淫雨既齐,蚕谷以成,织女耕男,欣欣街衙。其神之保庇于人,敢不明受其赐。」宋艺祖开基,刘鋹拒命,王师南讨。潮守王侍监赴祷于神,果雷电风雨,鋹兵遂北,南海乃平。迨太宗征太原,次于城下,忽睹金甲神人挥戈驰马,师遂大捷,魁渠刘继元以降。凯旋之日,有旌见城上云中,曰「潮洲三山神」。乃命韩指挥舍人,诏封巾山为「清化威德报国王」,明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弘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效本郡增广庙宇,岁时舍祭。明道中,复加「灵广」二字。盖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数百年来,赫赫若前日事。呜呼神之丰功盛烈,庇于国,于民亦大矣哉。潮之诸邑。在在有庙,莫不纸祀。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夫惟神之明,故能鉴人之诚。惟人之诚,故能格神之明。神人交孚,其机有如此。谨书之,神海内人士岁时拜于祠下者,有所考而无懈于诚焉。赐进士第、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体部尚书,前左春坊左庶子,翰林侍读,经筵讲官同修国史郡人盛端明撰。

在刘希孟所撰「明贶三山国王庙记」的记述中,清楚的告诉我们,三山国王信仰乃是一种以三山神的祭里行为。它源起于隋朝,当时潮州西方的中山石穴中,出现了三位称兄道弟的神人,自称受天之命,坐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上的界石,当他们由天而降时,附近的枫树竟开满了径大及尺、颜色青里透红的莲花,显得祥瑞异常。另外又有陈姓的乡民,自称看见三位神人,白天骑着马来招他为从,不久便跟着羽化。人们讶异神迹,便在巾山之麓建词祭里。继而又以假人神言,封陈为将军。自此每当水旱成灾或人民疾苦求祷于陈将军时,均能化险为夷,声灵显著,人遂尊为爷王,并将弛和三山神合称为界石之神。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吏。以他原是在朝刑部侍郎之尊,骤被贬调南夷之地。按一般官吏。不免都会灰心意伶,不再过问

政事。然当韩愈抵潮到任之后,不但没有气馁,反而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当他得知府属地区农作物正受绵绵淫雨伤害时,立即替老百姓向乡土神祇的界石神祷告,等到雨过天晴,五谷丰收时,又命属官以少牢之礼致祭于界石神并祝以文。

告于界石之神曰:惟封郡之内,山川之神,克休于人,官则置之室宇,蚕谷以成,织女耕男,街衙欣欣。是神之稣庇于人也,敢不明受其赐。谨选良月以里,神其鉴之,刺史韩愈视民疾苦为己任,不仅赢得潮州人的爱戴,他的入乡随俗尊奉界石神祇而使五谷丰收,更使以农为业的潮州人对三山的佑民灵验益加信服而心存敬仰。

宋太祖开基,为一统天下大业,平息五代十国长期的纷争,更矢志出兵,试图削平残存的南汉、吴越荆南、后蜀、南唐、北汉等六国,他的愿望虽然没有达 成,至少已平定了四国,结束了唐代以来中原藩镇割据的局面。当他在位十一年时,在广东一带领有岭南四十七洲的南汉屡犯边陲,多次遗使劝逾无效,给北宋的安定带来莫大的威胁,北宋开宝三年(公元九七○年,太祖命潘美率军剿讨,不出数日,连破诸城。翌年辛未,南汉君主刘张被迫至广州栅头附近,依峙山谷筑木栅困守。潘美献计火功,当时的潮州守侍监王某,为求得胜,乃向三山神祷告,果风云大作,在风助火势的情况下,刘鋹落败就擒,北宋领土自此扩及广东沿海。

宋太祖去世之后,太宗继承其遗志,首在兴国三年(公元九七八年)收服了领有闽海漳泉之地的吴越。并完成其霸业,消灭十国中最强劲也是最后一个王国的北汉,乃于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太宗御驾亲征,并以潘美为北都诏讨使,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三路夹击,北汉军在辽军援不继的情况下,宋军直围太原城,正在宋军于城下攻坚未克之时,忽见金甲神三人挥戈驰马前来肋攻,迫得北汉君主刘继元开城投降。这一次的太原大捷,奠定了北宋的基础,凯旋之夕,忽见城上云端有「潮州三山神」旗帜出现,宋太宗乃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力勒本郡增广庙宇,岁时合祭。这就是三山国庙又称明贶庙的由来。

盖三山国王威灵显赫,自巾山之麓置庙奉祀之后,附近民众前往膜拜者日多,每年国王诞辰之日,更是四方朝拜者众。由于求而有应者之相传远播广及潮、梅、惠等州,因而各城市地区为求安纳福,纷纷相继建庙奉祀。因潮州人普遍信奉三

山国王的流传,乃有三山国王为潮州人守护神与福神之称。

根据揭阳县三山国王祖庙管理委员会之「三山祖庙」记载,对有关三山国王之生日及三王爷坐王位与俗姓记述中,载有巾山国王「大王爷」系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生,而此日正是三山神出巾山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显化之日,因而三山祖庙信徒习以此日为三山国王诞辰之日,也是本宫三山国王诞辰记念日。各地三山国王庙都能遵循,并将三山国王诞辰纪念日,同订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举行。

三山国王系潮州府民的守护神,所谓三山则指广东省揭西县(原褐阳县)霖田都之巾山、明山与独山,巾山国王姓连名杰字清化,生于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公元四四一年)二月廿五日,明山国王姓赵名轩字助政,生于元嘉二十年(公元四四三年)六月廿五日,独山国王姓乔名俊字惠威,生于元嘉廿一年(西年四四四年)九月廿五日,三人情同手足,结为金兰之交,合力平寇,功成身退,隐居三山,天子仰其德,勒封为「三山国王」,嗣后修道升仙,屡显圣迹,保国安民,朝野感其德,因立庙奉祀之。

关于三山国王的圣迹传闻颇丰,兹述其略史如下:

大国王连杰七岁父母双亡,孤苦零丁,子然一身,幸得张员外收留为花童,员外之子生性不肖,虽聘请垫师、武师教文习武,却无甚成果,反倒是连王耳濡目染十余载,通文达武,极为杰出。迨张员外病故,张公子驱赶车连王出府,连杰无奈之余,游走四方。一日行至南山,见有一名白马少年为贼骑追赶,乃拔刀相助,击退贼众,此白马少年正是赵轩,英雄相见,惺惺相惜,遂邀请连杰回府盛情款待;三日转眼而过,连王辞别赵轩,续行四方。

一日行抵一山村,望见一浓眉少年为乡豪家众围殴,乃纵马相救,细问其故。原来少年正是独王乔俊,因不满土豪强抢民女而路见不平,寡不敌众之际幸得连王搭救,心中感铭万分。二人言语投机,结为金兰,连王为兄,乔王为弟。

是年六月十三日,兄弟二人驰马出游,乔王先行。忽遇数骑快马迎面奔来,乔王闪避不及,人仰马翻,双方理论之际,连王赶抵劝止,对方主人亦纵马前来道歉,二人视线相逢,不禁怡然而笑,原来正是赵轩,于是化干戈为玉帛,三人

效桃园之义,结拜为异姓金兰,时连王年廿四居长,赵王年廿二居次,乔王年廿一为少,三人垂则同行,夜则同榻,日日学文习武,心存报国之志。

有日,兄弟三人同游山间,忽见一胡须老者为猛虎追击,三人纵马提枪搭救,老人感激之余,赠予黄龙绣旗,且言他日入京赴考,此旗必有帮助。赴试在即,三人连袂入京,却被贪官逐出考场。赠旗老者原系乐华亲王,久候三人不至,急召主考官,主考官辩称三人无礼被逐,亲王大怒,下令出榜寻回,连杰三兄弟误为追缉,乃桃往华山隐居,日习武艺不辍。

三年之后,山东匪寇猖獗,大将郭勇率军讨伐,不幸阵亡,于是御驾亲征,无奈贼寇兵强马壮,御军且战且走,天子命有旦夕之危,一发千钧之际,连、赵、乔三人如天神下降,计诱贼兵落入断崖,自相践踏,于是御军转败为胜,贼乱方平!天子召见三人,赞誉有加,并论功行赏,勒封官阶。唯兄弟三人视富贵荣华如浮云,执意归隐山林,天子无奈,乃勒封三人为「三山国王」,御赐尚方宝剑,除暴安良之时,准予先斩后奏。

三山国王身在山野,而心系家国百姓,遇有灾乱兵焚,必出山佑肋,故深得朝野敬佩崇仰。后三人得道升天,潮州百姓追崇三王恩泽,特兴建三山国王庙,万世崇奉不替!

三山国王祖庙,位于揭西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玉峰(又称大庙山)东北麓。祖庙后倚青山,前临榕江南河,山青水碧,青松翠录,风景如画。三山国王是粤东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一个。三山指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河婆在清代属揭阳县霖田都,该地三山神发祥地的庙宇因此被称为霖田祖庙。清代以前称明贶庙,或大庙、祖庙。

三山国王祖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灰沙土夯墙盖瓦建筑物,殿廊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极具民族特色。祖庙始建于隋,显于诏,封于宋(宋太宗诰封明山、巾山、独山三山神为“三山国王”),封赐额又谓“明贶庙”,因庙在古霖田郡,故又称“霖田祖庙”,当地群众称之为“大庙”,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后代有修建,八十年代更是修葺一新,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庙前有石拱桥,入门两侧各置泥塑将军像一座,其旁各有一匹泥塑白马,庙正殿奉祀三山国王坐像,左偏殿祀开山祖师,鲁班先师、北极玄武、出游神木坑公王,右偏殿祀文昌帝君,月下老人、南极仙翁、出游神指挥大使。后殿有花厅,祀三山国王夫人,左厢房祀七仙女,

三山国王对联篇二

潮汕拜神之三山国王和花公婆

汕头潮阳关埠镇路内村“营老爷”

一、 地点

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路内村(如图1)

图1.

二、 时间

潮汕的“拜老爷”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在我们村,初四——上天的诸神“启福”后又降落下土,俗称老爷下天,初五——三山国王,初七——花公婆、奶妈、妈祖,初八——老爷入宫,初十一——思明公,门神。其中,在初五和初七是最为隆重的,要游神。这游神时间是一个地方一个,甚至是每一个村一个!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当然也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以我们村为例:在二十年前,拜花公婆是在正月二十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为了两者不冲突,村里的老人组决定,把拜花公婆的时间改在正月初七。

三、 拜的神

初五——三山国王、上帝爷

三山国王是潮汕人共同的祖先,在潮汕地区,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庙"遍布潮汕大地。三山国王起源很早,文献上说它"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封于宋"。现在表面上是作为揭西县境内的巾、明、独三座山峰的代表,形象是骑虎巡山的三兄弟,所以也是山神。但究其实质应是早期带领潮人在这里开天劈地的三兄弟,因开发、保护地方有功,被奉为"三山国王"神。 同样地,在我们村,我们也要供奉三山国王,他们分别是大王爷、大夫人、二王爷、二夫人、三王爷、三夫人(如图2),还有上帝爷,和另外两位武将即为忠、义之神。其中,上帝爷有上帝公、上帝爷、真武大帝、北极大帝、真如大师等不同的称呼。北极玄天上帝得道的事迹众说纷纭,大致上是这么说的:古时候,有一位屠夫,因为感受到自己从事此一行业,殺戮太重,而放下屠刀。但,为了洗清自己过去的罪孽,于是举刀剖开自己的肚子,将腸、胃取出拋入江中。从此,虔心修道,修成正果,渡化众人。被拋入江中的腸胃,吸收了日月精华,化为精怪。肠子变成了蛇怪;胃变成了龟怪,他們在江中肆虐危害了许多百姓。上帝爷得知自己过去的过错又造成伤害,于是亲自收伏两怪,将他们踩在自己的腳下,以免再次伤人。因此,我们见到的上帝爷像总是左

脚踩着一条蛇,右脚踩着一只乌龟。(图3)

(图2.)三山国王 (图3.)上帝爷

初七——花公婆、奶妈、妈祖

也许,生活在海边的人,都要拜妈祖吧,我们村是从福建迁移过来的,自然我们村也是要拜妈祖的,这我就不一一多说了!而我觉得,我们村要拜郭子仪他们,倒是具有不一样的色彩。其中,有郭子仪本人(如图4),他的夫人(图5),还有他们孩子的奶妈,另外在他夫人和奶妈跟前还有各两个孩子。郭子仪和他夫人,则称为花公婆。具体的起源不得而知,但采访了很多老人,得到的回答则趋同于一个,即郭子仪的膝下儿孙满堂,有七子八婿,而且还是一个忠臣。在我们祖先在这里扎根建村的时候,就很希望旺丁旺财。如今不负众望,我们村是附近人口最多的!

(图4.)花公—郭子仪 (图5.)花婆—夫人

四、 过程

春节期间还有“营大老爷”的活动。程序一般为:筹备祭品和服装、请神游神、游神祭神。浩浩荡荡的迎神队伍将神明从庙宇里请出来,绕着整个村落游,走完外圈,再走村里的,走遍

村的每一条巷子。这代表着会在来年有好运。游行队伍走过以后,有钱人家会放鞭炮表迎接。走过的地方,有了家室的妇女会拿着清香一边扣头行礼,更有甚者是当街跪着的。但现在不允许在营老爷的过程中上香了,因为上香者总是要争着上第一炷香,这对上香者和抬老爷的人都不安全。现在是单纯地怀着崇敬去欣赏,挺文明的。在正月初五和初七都一样,仪仗队,早上八点在村寨广场整队出发,前往老爷宫,迎接老爷。最后就是营老爷了。在游完村子后,在此回到村寨广场,然后就可以开始祭拜了。我们村是在广场上搭起临时的帆布,称为“神前”,再摆上井然有序的桌椅作为摆设公共祭品的地方,然后庙里的一些“老大”就会将老爷放在“神前”供人祭拜。而且会在“神前”放到初八。祭祀开始时,要放鞭炮。潮剧团或是歌仔戏也就开始表演,一般都是先表演“八仙庆寿”。然后就是“送太子”, 即将戏中的太子人偶请到神像前配享一会,演完戏即还给剧团。这实质就是一种图吉祥的表演。

在我们村的祭拜,是各家各户的。每一家要自己搬张桌子放

在“神前”,摆放祭品,祭品是有讲究的,然后就是排队上香。

在上了三次香后,就可以结束了,而纸钱要在特定的地方焚烧。

初五和初七都是这样的过程。而在这三天,即初五、六、七,我

们还要在每天晚上去“上灯”,所谓的“上灯”,即为去“神前”

上香并点燃灯里的红烛,带回家,意味着去神那里带回光明和福

气。这也是一种祈福的形式(图6)。晚上也要放鞭炮和烟花。

(图6.)上灯 到了正月初八,则是老爷入宫。因为老爷是在早上八点从广场出发。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在八点前去拜神。这样,早上队伍准时出发,这一次则是所有的“神前的”的老爷都跟在队伍后面。然后开始营老爷。不过,这次的路线是跟前两次的相反的,即先走村里的小路,再者是村外围,最后在“老爷宫”集合。彩旗队们都在宫前的广场上集中,等待着各位老爷入宫。待到所有老爷入宫后,则是上香拜神了。先是村里的“老大”,再者是抬老爷的年轻男子上香,后面就是民众上香了。那场面,还真不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可以形容的!最后,则可以慢慢解散了,而且每个游神队伍的人儿都要领一份“大吉”,里面是两颗潮汕桔和一个小红包,表好兆头。至此,轰轰烈烈的营老爷就结束了。

当然,这只是我们村过节的两个大“劳热”。一整个过节,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初四——

上天的诸神“启福”后又降落下土,俗称老爷下天,各家各户要在家门前摆一张桌子,面朝东,

摆上三牲和粿食、小粉丸祭拜。初五——三山国王,初七——花公婆、奶妈、妈祖,初八——老爷入宫,要拜小粉丸和水果。初十一——思明公,门神,这个祭品就可以不用太讲究了,但特殊的一点是,除了要去拜各位神明,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外面的,还要在每位神的香炉上插上“神竹”和“神柏”,所谓的“神竹”和“神柏”就是一般的竹叶和榕树叶(在很多村里都把榕树叫成神树)。在正月十五那天,要祭拜祖先还要“上灯”。

五、 祭品

祭品是由讲究的,特别是在以前,而现在就随便多了。但祭祀有必不可少的三种或五种荤的祭品,俗称“三牲”或“五牲”,如果是用“卤鸭、猪肉和鱼”

则做为“三牲”,而当再此基础上加“卤鸡和鱿鱼干”则为

“五牲”。此外还有干的斋菜,一般是单位数的,或三或五,

或者是更多。全部都是素的,通常有腐竹、紫菜、香茹、金针

菜„„另外,初五还要拜粿条,甜粿。初七要拜桃粿和“糖狮”。

所谓的“糖狮”(图7),是一种用糖做成石狮子模样,有花生

的,芝麻的。在以前,民众的供桌上是没有的,也买不起,只{三山国王对联}.

有供奉在“神前”的公桌上才有“糖狮”。它最小的有20斤,

有特定的样式。在村里,拥有这个“糖狮”,即意味着今年会旺子旺丁,一般要竞投,价高者得,所得的钱则会交给村里的“老人组”,作为来年的“糖狮”的成本。而现在,这种竞投仍然存在,但现在的“糖狮”则普及到每家每户,在每一家的桌上都有一只小巧的“糖狮”。在拜完后,要把“糖狮”放在家里的神台旁,一个月后方可开食。在这两次“劳热”,纸钱要折成元宝形,莲花形、花篮形„„

而公桌上的祭品,也是相同。满满的堆满了八张桌子的祭品,在供桌前,还有三头全猪。有精致的纸花篮,纸钱,还有超大型的香。

六、 仪仗队

仪仗队是由八个部分组成的。鸣锣开道和洒圣水的为第一部分。洒圣水则由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大”负责,他也负责带路。其后是彩旗队,花篮队,锦旗队,标旗队,再者是各位“老爷”,后来是声乐队,最后就是村里的“老大”。

彩旗队,由5—13岁男孩子组成,主要穿游神武将服,颜色偏黄、红、绿,彩旗多绣有腾龙的花纹。整个气势很是霸气,宏量。花篮队,由5—13岁的女孩子组成,主要穿游神女装武将服、旗袍、小礼服,甚至还有少数民族的服装。花篮的组成则五花八门,有堆满金元宝的,金桔的、鲜花的,也有一艘艘黄金船的„„锦旗队,则由17—23岁的未婚青年女子组成。每个女孩都穿着红色的礼服,如旗袍、小礼服,她们顶着精美的发型,化着靓丽的妆容,持着甜美的笑容,抬着锦旗翩翩而至,顿时使人燃升“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之感。如此美景,怎不

令人赏心悦目。锦旗队后是男子的标旗队,主要是由近一年来新婚的,或是生了男丁的男子组

成。身穿西装革履,雄赳赳的扛着有两根翠竹和锦布制成的标旗,大步而来,无处不透露着“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样子。仅由这4个部分,人数竟已达到数百人之多,浩浩荡荡,好不热闹乎?

彩旗队 花篮队

锦旗队 标旗队

七、 结束语

定为“劳热”的日子,是全年中乡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是比过年还要热闹的。由乡村长辈(或老人组)组织,在村里摆设“神前”祭拜先祖,祈祷来年合乡平安,家庭安康。而“劳热”乡里的各人家则会宴请亲朋好友,一起聚餐为乐,场面甚是喜庆。

有人会说“营老爷”是一种迷信活动,的确,“营老爷”可以说一种宗教仪式,在它的背后无可厚非的存在一些迷信因素。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鬼逐邪,后来也慢慢加进了迎春喜庆、娱乐消遣的内容。这种拜神活动的娱乐消遣的心理使得潮人过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供奉神灵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可以使日常劳作所累得以舒缓。更进一步来说,“营老爷”这种宗教仪式除了充分展示各乡各里在正月的观赏和娱乐的性质,而且实际上又有着整顿乡里秩序、强化乡里治理的功能。这些游神活动,体现着浓厚的潮汕文化,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它,保护它,光大它。

三山国王对联篇三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答案(二){三山国王对联}.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

(1/20)、人们对北帝的崇拜是属于( )。(2分)

 A、神灵崇拜 B、自然崇拜 C、图腾崇拜 D、祖先崇拜

(2/20)、中元节的主要内容是()。(2分)

 A、拜祭亡灵 B、拜祭佛祖 C、拜祭孤魂野鬼 D、拜祭水官

(3/20)、生菜会的会期是( )。(2分)

 A、正月十八至二十四 B、正月十三至十六 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D、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三山国王对联}.

(4/20)、鲤鱼放生是( )的一项风俗。(2分)

 A、拜祭北帝 B、拜祭龙母 C、拜祭海神 D、拜祭妈祖

(5/20)、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 “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 )。(2分)

 A、籍贯标志 B、姓氏标志 C、行业标志 D、家族标志

(6/20)、七夕节最早起于( )。(2分)

 A、唐代 B、汉代 C、宋代

 D、明代

(7/20)、岭南的“岭”,是指()。(2分)

{三山国王对联}.

 A、骑田岭 B、大庾岭 C、都庞岭 D、南岭

(8/20)、在春节习俗里,“人日”是指( )。(2分)

 A、年初三 B、年初一 C、年初五 D、年初七

(9/20)、文白异读是( )的特色。(2分)

 A、客家话 B、潮汕话 C、广府话 D、壮侗语系

(10/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属于()。(2分)

{三山国王对联}.

 A、神灵崇拜 B、自然崇拜 C、图腾崇拜 D、祖先崇拜

(11/20)、在潮汕地区,人们认为( )是他们的福神。(2分)

 A、三山国王 B、龙母 C、妈祖 D、月亮娘

(12/20)、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 )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2分)

 A、任嚣 B、赵佗 C、冼夫人 D、赵眛

{三山国王对联}.

(13/20)、( )是岭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乐。(2分)

 A、南音 B、广东汉乐 C、咸水歌 D、木鱼

(14/20)、把普通话的“冰淇淋”说成“雪糕”,这是()。(2分)

 A、潮汕方言的说法 B、广府方言的说法 C、客家方言的说法 D、雷州话的说法

(15/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 )代。(2分)

 A、汉 B、秦 C、唐 D、宋

(16/20)、珠江三角洲沿海居民所说的“黑胶绸”,实际是指()。(2分)

 A、蕉布 B、夏布 C、薯莨布 D、竹布

(17/20)、“治器”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 )。(2分)

 A、第二步 B、第一步 C、第三步 D、第四步

(18/20)、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 )。(2分)

 A、衣冠南渡 B、青徐流人 C、司豫流人 D、乌衣南渡

(19/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 )。(2分)

 A、第二步 B、第一步 C、第三步{三山国王对联}.

 D、第四步

(20/20)、陈慈黉故居是潮汕民居中典型的( )建筑。(2分)

 A、四点金 B、下山虎 C、驷马拖车 D、百凤朝阳

判断题

竹筒屋门面窄,宽不过四五米,而进深大,进深短者十米左右,长者达二三十米,狭长而似竹筒,故而得名。(2分)

 A、正确 B、错误

(2/10)、广东各地所说的话称谓“广东话”或“粤语”。(2分)

 A、正确 B、错误

(3/10)、烧街衣是客家人中元节最有特色的一种行为。(2分)

 A、正确 B、错误

(4/10)、所谓西关,是指广州旧城区西边部分,大约东起人民路,西至荔湾湖一带区域。(2分)

 A、正确 B、错误

(5/10)、所谓“营老爷”,就是把家里的神像请出来在村子里巡游。(2分)

 A、正确 B、错误

(6/10)、客家民系的形成以西晋末和北宋末迁徙的规模最大,以宋末和明末清初迁徙的目的地最集中。(2分)

 A、正确 B、错误

(7/10)、粤剧与粤曲有同源关系。(2分)

 A、正确 B、错误

(8/10)、广东各方言都较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2分)

 A、正确 B、错误

(9/10)、广东借助其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交流时,粤语成了除普通话以外的最重要方言。(2分)

 A、正确 B、错误

(10/10)、这个区域的大部分在古代一直被称为潮州,包括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潮州八邑”。(2分)

 A、正确 B、错误

多项选择题

(1/10)、在广东,龙母信仰区包括( )。(2分)

 A、粤西地区 B、西江流域 C、东江流域 D、粤东地区

(2/10)、在岭南民间的娱乐活动里,有多种多样的“出色”,包括( )等。(2分) 

 A、马色 B、春色 C、秋色 D、火色 E、灯色

(3/10)、汉代所置的南海郡,管辖( )、中宿和揭阳六县,有近两万户人家,人口近十万人。(2分)

 A、四会

三山国王对联篇四

民俗作业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中国民俗风情作业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畲族

姓名:

学号:

教学班序号:

任课教师:

联系方式:

畲族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畲族极少部分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0%的畲族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闽南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它位于浙南山区,景宁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66),从闽迁居浙西南时落户景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此,景宁又称为中国畲乡。

畲族文化艺术

畲族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所以畲族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他们每逢佳节喜庆之日,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1000多篇、四五万行。在长篇叙事诗歌中、最著名的就是《高皇歌》。《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皇歌》、《盘瓠王歌》,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它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反映了畲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尤其是,他们还把这一传说绘成连环画式的画像,称祖图,即在一幅十来丈长的布帛上,用彩笔把这一传说的40多个画像连环式地绘在画卷上,世代珍藏。

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一千多篇,计四五 万行。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双音”是畲族人擅长的二声部重唱的唱法,又称“双条落”。

畲族精巧的编织工艺

勤劳淳朴的畲族妇女,不但是生产能手,也是编织刺绣的能工巧匠。他们手工艺品种类丰富,色彩斑斓,风格独特。如编织的彩带,又称合手巾带,即花腰带,案花纹多样,配色美观大方。编织的斗笠,花纹细巧,工艺精致,配以水红绸带、白带及各色珠子,更富有民族特色,是畲族妇女最喜爱的一件装饰品。畲族姑娘精心织绣的绣帕或彩带,送给心爱的情侣,是最好的定情物。解放后,这种工艺技术得到了更加发扬光大,成为抢手的旅游产品和出口产品。

畲族的编织工艺最受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畲族妇女服装,各地略有差别,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装,在衣领、大 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那就是“凤凰装”。

畲族民族体育

畲族人民历来重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项目也很多,有武术、登山、“打尺寸”、“操石磉”、骑“海马”、竹林竞技等。畲族武术以畲拳最 著名,棍术次

之。畲拳乃畲族独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创编者名叫雷乌龙,人闪尊称为“乌龙公”。畲拳的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 、削、托、拨、踢、扫、跳等。畲族武术分棍术和拳术两大类。棍术种类多,动作名称复杂多样。拳术十分普及,作为拳术的一部分,有令人叫绝的点穴功夫。武术 精通的老拳师一般都会点穴术和医术。

畲族悠久的酿酒文化

1.绿曲酒

景宁山区有一种珍贵的绿曲酒,绿曲酒是畲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据说相传于唐永泰二年(766),距今约有1200多年历史。由于浙西南地方自身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传播方式落后、固步自封的生活观念等客观因素,畲族绿曲酒在传承中历尽沧桑、几近匿迹。

景宁畲族绿曲酒与其它著名白酒相比,畲族绿曲酒都是经过粮食酿造、蒸馏的白酒,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二次重酿技术——将米酿白酒回窖加入深山花草二次重酿,并经过长时间的日晒和低温洞藏,使酒体充分吸收、蕴藏了深山天然作物的自然色泽和芬芳后,再多次过滤自然陈化。酒体在色泽上呈现出自然纯净的金黄兼翠绿,酒液莹澈透明,犹如深山碧玉;清新淡雅的山草香轻柔飘逸,入口顺滑,纯净清幽、成熟雅致、风格独特。

畲族的饮食习俗—米酒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随着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修小楼房的人越来越多。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尤喜饮“米酒”和“麦酒”。

畲族的服饰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畲族称 它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传说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许配给斩犬戎番王头有功的盘瓠)。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佩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显得格外艳丽夺目。

畲族的婚俗

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着古朴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内部的盘、蓝、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本来,氏族外婚制是畲族传统婚俗。但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近和歧视政策,畲、汉两族之间严禁通婚,曾是畲族内部的一条族规。解放后,随着民族平等团 结政策的执行,畲、汉两族之间的通婚日益增多。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恋爱的传统,对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习俗。但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受到汉族婚姻 观念的影响,

到解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买卖包办现象十分严重。解放后被革除,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在畲族社会里,无儿的家庭多行招赘,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留“招儿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生有二子分别随父母姓的。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这样维持几年之 后,才确定在夫妻两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家落户。

畲族的传统节日

畲族节日主要有农历的三月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祭祖时要以两杯酒、一杯茶、三荤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时节的餜。在节日期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但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宰鸭外,也要做糍粑。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称“乌饭节”。乌米饭就是用一种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 和蓝奉高,领导着畲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靠吃一种叫‘呜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节日期间,附近几十里同宗词的畲族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内容为歌颂盘瓠,怀念始祖。整个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乌米饭”。深夜,进行祭祖活动。

此外,畲族也过春节。过春节时除宰鸡杀猪外,还要做糍粑,祝愿在新年里有好时运,日子年年(粘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盘古祖先”,老人讲祖先创业的艰难,过后举家团聚,唱山歌,送贺礼。青年男女则走乡串寨,以歌传情,互叙友情。

畲族的宗教信仰习俗

1.猎神信仰

由于狩猎在畲民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信奉猎神自古以来就是畲族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客家人受畲族的影响,也普遍信奉猎神。据人类学学者郭志超对福建省南靖县和永定县若干闽客社区所做的民俗宗教调查,南靖县塔下张姓客家人社区和永定县湖坑李姓客 家人社区都盛行猎神信仰,塔下是把溪岸一陡立的石壁作为猎射神的象征,“村民认为壁越陡、流越急,‘猎射神’越有灵感。出猎前祭祷,猎获后用猎物祭谢。若山里田园遭野兽侵害,亦祭祷‘猎射神’。湖坑则“一半以上的村子有个‘猎射先师’。‘猎射先师’的象征或是溪水急流边石壁,或筑一小石坛,坛后立一石。打猎前,在猎神前烧香祷告,猎获后用猎物祭谢,若猎获丰,再用三牲祭谢。若要猎虎、野猪,要在猎神前杀猪祭祷。”

2.三山国王信仰

三山国王是在今日粤东客家人中影响最大的神帝之一,不少人认为它是客家人独有的神明。但其实粤东的福老人、畲族人民以及从粤东移居台湾、海南岛、东南亚各国的移民都信仰三山国王。如潮安碗窑、山犁、李 公坑、饶平石鼓坪,丰顺风吹的畲民都崇奉三山国王神,每年正月都要举行迎送三山国王神的仪式,其中潮安碗窑、山犁畲民还把三山国王神置于必须迎送的诸神 之首。而海南省通什市的民族博物馆黎族馆中,至今还陈列着一面写

着三山国王字样的三角形红旗。这些都是畲族、黎族信仰三山国王的明证。从时代特点来看,三山神信仰最初是隋代以但族为主的粤东土著民族的信仰。而当时粤东的土著民族,应是后来畲族与黎族的共同的先民之一。因此,三山国王信仰也是由畲族传给客家的。

3.蛇崇拜

蛇是百越民族的图腾之一。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解释“闽”字说:“闽,蛇种。”意思是说属于百越系统的闽越族,是以蛇为图腾的。赣闽粤交界区域古属百越,其中大部分地区还是闽越的范围,这里的土著民多以蛇为图腾,对蛇抱有尊崇、亲切的感情。以汀州为例,长汀县西门外罗汉岭就有一座蛇王宫。古老相传“没有汀州府,先有蛇王宫。”可见这蛇王宫在客家先民到来之前即已存在,它是当地土著民崇拜蛇的物证之一。另外在长汀、上杭二县交界处,有一座灵蛇山,山麓有蛇腾寺,寺庙中塑有蛇神,是美貌的白蛇娘娘形象,也是汀州土著民蛇崇拜的遗迹。

4.“盘瓠”传说

畲族人民世代相传和歌颂始祖盘瓠的功绩。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以拟人化的手法,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为畲族的始祖。盘瓠是春秋时代一位历史人物,在公元前744年的楚与卢戎战争中,盘瓠杀敌立功、受封以及与公主结婚,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盘瓠传说之所以能演变为神话,也正是图腾标志使然。“盘瓠”传说是具有神圣的民族起源的信仰,是畲族、瑶族、苗族等 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共同的“氏族标记”。他们把“盘瓠”视为始祖和至高无上的尊神,确定了畲族一瑶族一苗族具有紧密的历史联系性。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而祖图就是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图又称“盘瓠图”。畲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畲族民间还有“高皇歌”,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是早期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的残迹。“盘瓠”传说只是畲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跟畲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三山国王对联篇五

潮汕俗语

潮汕俗语

心送赢过人送

郭子章走时陆不送,郭难堪之下只好对手下说:高贤人不送我心送我。后被作为不礼貌的借口。

有茄何需豆

明代潮州知府郭子章访隐士陆竹溪时刚好午餐,陆只煮豆而不摘茄加菜,此喻交友不交食,心敬胜物敬,但也喻小气寒酸,巧造借口。

三成水母 七成水工

传翁万达求亲时总被孙默斋以水公水母和天有多高难倒,林大钦知道后先以水带咸味问孙,孙说有三分海水,故林大钦说海为水人母而答,后又问孙对面旗杆有多高,孙说有半天高,林便说天有二枝旗杆高,孙赞其机智而把第三女许之,此喻机智过人。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上册创优作业答案
下一篇:qq说说发信用卡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