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

来源:提高记忆力 发布时间:2015-07-28 点击: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篇一

七年级语文作业规划(实用)

七年级语文作业设计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规范,优化教学环节,落实课程标准,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发展,推进道德课堂建设。针对中学语文学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作业建设。

二、作业设计理念:

1、优化设计思路。作业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既体现学科整体的计划性,又体现课时目标的针对性,还体现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设计有梯度,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实行分类推进。

2、丰富作业形式。认真落实新课程的要求,针对语文学科,既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除纸笔作业外,鼓励利用网络查找学

习资料。 3、明确作业要求。即作业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针对语文学科特点,课内完成的作业,既有作业内容方面的要求,也有书写质量、格式规范方面的要求。

三、作业内容:(仅以第一单元为例)

第一单元

1. 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家庭作业)(20分钟)

2. 课后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连词成句)或语段积累(笔记)(20分钟) A类学生全做,B类学生做课后词语积累及语段积累

3. 优美片段背诵、课后古诗及文言文背诵 (早读)

4. 综合性学习 :作文 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45分钟)

5. 测 评 每月测一次。

第二单元(略)„„

作业要求:语文笔记:第一行写课题,课题右下方写作者,第三行开始作题。 订正时,要写“订正”二字,另起一行写正确答案。 作 文: 第一行写作文题目,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总体要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布局合理。一律用黑色水笔。

四、作业的评价:

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得失,树立自信心。

2、小组评价:学习小组组内互评,学会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

3、家长评价:家长督促并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并做出激励性的评价。

4、教师评价:

(1)课时作业(笔记):对于基础知识过关题型,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面批面改。对于学生完成好的知识及时予以口头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对优等生

评价从严,对学困生评价放宽。及时批改,统计交作业的人数,对每次作业进行评价,分出优、良、一般。。

(2)单元作业(作文):满分为50分,一类作文:46-50;二类作文:41-45;三类作文:40分以下。作业的批语有激励性的语言。

五、作业反馈:

1、家庭作业通过课堂上的预习检测环节来实施。

2、语文笔记全批全改。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要求学生先订正,教师再做好复批工作。针对他们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

3、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作业错误找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评来理清思路,克服障碍,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经验”的学习历程,交给学生解题的思路及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4、针对学生每周习作选出优秀佳作,教室内设立优秀习作展评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篇二

七年级科学上作业本答案2015年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篇三

2013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篇四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课程参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 参考答案

1 为你打开一扇门

积累与运用 1. quán dì 足 十 襟 dànɡ w?i 裨 袤 浏 憧憬 2.拘 激 姿 耸 峻 3. (1) 发自内心的声音。 (2) 共同的认识。 (1)(2)(3) (4) 4. D C B A 5. 五 光十色 6.(1)句用比喻,(2)句用拟人。这样写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理解与鉴赏 (一)1.只抓一个方面来谈就行(提倡个性化的回答)。2.“潜移默化”是指人 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中受到外来影响而发生变化。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后增长 了历史、社会、自然知识,懂得了人生道理,从而不断进步的事实谈对“文学作品 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的理解。3.(1)第一句(2)文学反映历史,是时 代精神和情感的结晶。(3)对人的发展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4) 亲近文学,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文明人。4.(1)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默默 奉献……人生的真谛。(2)“致文学”中的这句话。(3)可联系读过的文学作品来 谈。(二)1.足不出户:不出大门一步。谓闭门自守。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 艳,式样繁多。 2.展现神奇的大自然,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优美的风光;表 现丰富的人生,使人从中受到感染。(意思点到即可。作用可以分开来答,也可 以合起来答。) 3.这样写更加形象地展现了文学的魅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文 学的热爱。 4.不设统一答案,结合所选的句子说出你的感受 5.不设统一答 案,写出你心中的文学即可 6.不设统一答案,要求两句内容相对,句式与课文 一致。

拓展与提高 1.举出读过的文学作品,说出它如何在思想、性格、习惯等方面对自己影响的, 而且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2.(1)例:成为文明人(2)例:科学 掌 握科学知识,以造福人类。(回答言之成理就行)

2 繁星

积累与运用 1.shà zhǎ m鑙 zhu m m s shì 2.(1)堕 坠(2)蓝 兰 篮 3.(1)C(2)D

理解与鉴赏 1.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 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 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2.热爱之情 铺垫 3.情景 感 受 4.仰望—欲睡—沉睡

5. 6.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船上仰望星空时陶醉于其中的梦幻般的感受。 7.“那个巨人”指星座。“还在跑”一是说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 是因为前文提到“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感觉到“那个巨人”在跑。

拓展与提高 略

3 冰心诗四首

积累与运用 1.xiàn jìn n?n di? cháo 2.谢婉莹 儿童 繁星 春水 3.见课文 4.⑴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 的怀里。 ⑵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 悲哀/归去。 ⑶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理解与鉴赏 一、1.芽儿,花儿,果儿。不能调换。这样排列暗指果树从芽儿到花儿到结果 的过程,符合了植物的生长顺序。 2.芽儿:快快成长,盛开花;花儿:结出饱 满的果实;果儿:香甜可口,让人们品尝。寓意: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 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3.排比:三段的文字相 同,意义相近,三段间采用此修辞手法。拟人:和青年说话。反复:三次“和青年 说”。 二、1.C 此题问题主要在重音确定得不对。其重音应在“不灰心的”、“每天的” 两词上,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执著的思念。解题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要有着 较深入的理解。 2.略。面对女儿如此执著的思念,同样思念着女儿的母亲会说 些什么呢?不妨作个换位思考。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有 “梦”的诗句均可,关键在于平时对古诗词的积累。

拓展与提高 1. 诗歌的语言具有抒情性, A 隐含性 (隐喻性) 要注意静下心来品味。 2. , 1

艺 术;工程;历史 3.略

4 安恩和奶牛{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

积累与运用 1.(1)qi?(2)瘪(3)撂(4)lín xún(5)疵(6)zī zhū 2.(1)丹 麦 诺贝尔文学 《漫长的旅途》(2)小说 安恩对供应自己牛奶喝的奶牛的感 恩尊重之情 安恩 3.A

4.③②④①

理解与鉴赏 1.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 心。 2.“坚决”表现除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这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 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 3.C 4.“这样”是指别 人认为她“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甚至怀疑那牛不是 她自己的。“只好”说明她还想让奶牛继续散散心,但为了不让别人误会,只好决定 回去。 5.答案略。扣住文中的某个情节,感悟“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要懂得 感恩那些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动物、要爱护和关心它们”中的任何一点即可。 拓展与提高 1.2.答案略 3.【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九牛二虎】比喻极大的力量。【牛刀 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牛衣对泣】 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 (1) 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 (2) 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 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 人。

(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 非常劳累。【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牛 头不对马嘴】 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汗 牛充栋】喻书籍很多。【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疱丁解牛】比 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钻 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 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 之情。

5 古代寓言二则

积累与运用 1. 度 宁 遽 契 2. 《韩非子》 战国 法 《吕氏春秋》 吕不韦 3. (1) 同“座”,座位;(2)到;(3)到、等到;同“返”,返回;(4)迷惑,糊涂;(5) 立即、 匆忙; 雕刻 4. (1) 量长短, 是动词 (2) 指量好的尺码, 是名词。 (1) 5. 这,这儿

(2)对,正确(3)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 6.①: 指量好的尺码 理解与鉴赏 ②:到……去 ③:指剑 (1)①③ (2)② (一)1.(1)鞋子 (2)拿(3)宁可 (4)集市已经解散 2.(1)等他赶 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 信我自己的脚。 3.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 (二)1.渡江 这儿 急忙 寻求 2.(1)涉江者(2)代“舟” 3.(1)我的 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2)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4.世界上 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 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拓展与提高 1. 略。 (1) 2. 如“火花”“文学少年”“萌芽”“文学之星”“新视窗”等 (2) 如“我与名著”“名家简介”“文学新星”等。

6 往事依依

积累与运用 1.略 2.尤(犹)、头(投)、贻(怡)、声(生) 3.①③②④ 凝注(2)①沉醉②沉浸 5.梦想和理想 构筑童年的生活理想 4.(1)①凝视②

理解与鉴赏 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 的兴趣。 2.相同之处: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 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不同之处: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态一个 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3.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4.这句话再 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5.符合人物个性即可。

2

拓展与提高 一、1.(1)青女和嫦娥在严寒之中仍然自在快乐。(2)梅与雪相比不如雪白, 雪与梅相比又不如梅香。 2.见《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第四段。二、1. (1) 流光溢(yì)彩:流动的光线,丰富的色彩,形容画幅光彩美丽。(2)赧(nǎn): 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3)囫囵(hú lún)吞枣: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 吃枣时不经咀嚼,整个儿吞下肚去。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地笼统接 受。(4)冗(rǒng)繁:指(事物)繁杂。

2. 长生果本来是指营养丰富的花生; 在文中,“长生果”是个比喻,指书。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因为书本 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创造出来的最好的精神产品,是人类文明的“果”实; 而人类文明凝结于书,书又是促进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双向的活动 是“长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远不会衰败完结的,所以要加引号。 3. B 4.指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一 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皮罗果夫)

7 幼时记趣

积累与运用 1. miǎo l y 六记》沈复 三白 清

理解与鉴赏 1.(1)神游山林 (2)鞭打蛤蟆 2.(1)山谷(2)惊异的样子(3)用鞭 子打(4)碎石 3.(1)在 (2)同 (3)把 (4)正 4.(1)自己 (2)丛 草、虫蚁、土砾

(3)二虫打斗 (4)癞蛤蟆 5.(1)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 驱赶到别的院子里。(2)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6.“以丛草为林,…… 凹者为壑” “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观察的仔细 8.庞然大物 癞蛤蟆 外表强大而实际很脆弱的东西

拓展与提高 1.螳螂 蛇 可去 4.螳螂捕蛇 2.觇 审视 视 3.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 l h 3.C p醤g zh 钮 t l郓 h ma 2.《浮生

8 十三岁的际遇

积累与运用 1. tì zhì zhì b?ng qi?ng zǎn di鄋 zh騯 2.C(“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 3.D(“迷离”应为“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4.田晓菲 90 16 5.不能。“际遇”,多指遇到的好的事情。这里指作者因自己 少年时发表了多首较有影响的诗作而被北大破格录取的一段奇妙的尘缘。这是她 生活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是她“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步艰难地走向成 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遭遇”多指遇到的不幸的事情。 6.(1)北大就是一条 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 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 与船工。(2)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 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7.有。“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 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理解与鉴赏 1.比喻生活中的种种舒适、安乐的诱惑 2.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 只有永不停 息的追求, 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3. 北大给“我”知识, 给我追求真理的勇气 北 大自由清新,我与他朝昔相处 “我”与北大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4.祝愿 思念 5.模仿第二段语言的特色,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来写。

拓展与提高 1.句式合理、语意畅达便可。 2.北大的“精神和魅力”在文中具体表现为:自由 清新的气氛,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平易而自然的师生关系和追求永 无止境的精神梦想等…… 3.(1)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寓有 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解体,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 征,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生动地表达出来。

9 伟人细胞

积累与运用 1.hu? xǔ hu cu j ch ji醥 2.C 3.(1)居然(2)披露(3)盼望(4)欣赏 4.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 鲁智胜:理智、稳 健。 邱士力:沉着、足智多谋。

理解与鉴赏 1.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 领会。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2. D 3.原句把贾里悄悄实施伟人计划,又因 为缺少正确 3

途径,瞎碰乱撞,以致闹出要健美差点变减肥的可笑经历写得风趣幽 默,引人入胜。删去这些词语,这种表达效果就失去了。4.不是。其实,贾里的 发现, 本来就是人所共知的, 作者用“英明”形容贾里的发现, 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 表现了贾里的稚气和天真。5.答案不惟一,只要言之有理。

拓展与提高 一、1. 胖胖 2. 胖胖清晨被妈妈叫醒,妈妈一边给他穿衣服,他一边讲述总统 梦。 3.以对话结构全文。 4. 合乎题意即可。如:妈妈着急地说;胖胖极不情 愿。 5. 表达出繁重的课业负担给孩子们身心造成的伤害。 二、1.七绝 遇) 咏史 折戟 2. 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

10 社戏

积累与运用 1.cuān duo shǎng fú juàn xiàng chán dài dàn lǔ jiǎo xǐng 2.惮:怕 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弄潮: 在水里搏击嬉戏 依稀: 模模糊糊 漂缈: 同“缥缈”, 高远隐约的样子 皎 洁:明亮洁白 自失:完全为笛声所陶醉,仿佛自身都不存在 3.(1)A (2)C (3)D 自失 (4)A 弥散 4.宛转 悠扬 沉静 5.顺序:FDECGBA;详写:BCEG;略写:ADF 6.(1)“我”少年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 (2)“社戏” 盼着社戏 去看社戏 怀念社戏 淳朴可爱、善良无私 7.聪明、活泼;勤劳、慷慨;淳朴厚道。 理解与鉴赏 (一)1. 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对社戏的情意依依 2. ①视觉:戏台在灯 火中……满被红霞罩着了。②听觉: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③留恋 3. 比喻①突出航行之快 ②表现孩子的欢快的心情 4. 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 孩子的驾船技术之高。 (二)1.模糊不清 跳跃 动作熟练 干净利索 2.点、磕、退、上前、出 3.比喻 拟人 4.视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 的清香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5.开船动作利索,行船动作快 从所见所思所感所闻中体现。

拓展与提高 (一)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童年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 标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说明甜蜜的童年回忆一直珍藏在作者的心 里。个人经历略。 (二)1.文章涉及“我”家五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我”的外祖母,“我”的 母亲,“我”,孩子们,“我”的第三代孩子。2.C 3.孩子们和孩子的妈妈两代人, 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4.对孩子们的纪念活动表示认同;被孩子们的诚挚感情感 动;并由此触发了对周总理的怀念。5.为下文记叙孩子们为了纪念周总理而煮腊 八粥作铺垫。

11 端午日

积累与运用 1.d?ng 2.蘸 zào 桨 裹 l?i 呐 xu? qiú pāi 3.(1)B(2)B 4.(1)沈从文 现 《边城》《长河》(2)划龙舟 饮雄黄酒 追赶放鸭 5.详写了活动前人们的参与、活动中竞赛者是如何全面组织以达到“合作努力”、 活动后的奖励以及赛后余波;对具体的竞赛场面,作者写得很少,只有寥寥几句。 作者这样详略安排的目的就在于着重表现湘西纯朴的民风,人们不讲等级、不谈 功利,人与人之间是真诚相待的。从而为我们展现了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浓 郁的乡土气息。 6.(1)从前来参观活动的人来看,可谓是“全民参与”“官民同乐”;

(2)从对竞 赛获胜者的奖励上来看,人们并非为了“红布”“银牌”“鸭子”,是为乐而竞赛;(3) 从参赛的人来看,大家精诚合作,真诚相待。

理解与鉴赏 1.①调理:调整。②呐喊助威:大声喊叫,帮助增加声势。 2. 3.持、划、挥动、擂、打、敲打

拓展与提高 1.示例:吃粽子、洗龙水澡…… 4.示例:想到学校拔河比赛的种种情形。 2.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 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 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 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 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 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 蛟龙水 4

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 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2.本命年的回想

积累与运用 1.捅、粘、阖、祟、抠、渍、烙、疙瘩 2.战栗 米粟 红薯 3.刘绍棠;乡土文学 暑假 抠挖 呕心沥血 4.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以诗的语言尽数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华夏文明扑面而来,下面被衬托的春节就不能不更加引人注目了。(意近即可) 5.⑴好运气。⑵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 出身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6.(1)夸张 (2)拟人 (3)对偶

理解与鉴赏 1.缤纷:繁多、杂乱。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欢畅。2.腊月初一 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 膛里, 土炕烫得能烙饼。 比喻。 3. 形象地描绘出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的特点。 4. 炒 年货、吃腊八粥 5.人们希望来年的生活更加美好。6.“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 “令人赏心悦目”,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是因为腊八粥非 常香甜可口,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

拓展与提高 1.鼠、牛、虎、兔、龙、蛇、马、猴、鸡、狗、猪 2.示例:吃年夜饭、大人给孩子发红包……

13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

积累与运用 1.(1)qī(2)yàn(3)chán (4)qu?(5)qǐ(6)qi?ng 2.(1)庭院中(2)秋天的情思,诗中指怀人的思绪 (3)端,拿 (4)雕花 的窗户(5)驾(6)玩弄,欣赏

(7)哪像是,怎比上(8)借指美好的月光 3.(1)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一层雪,鸦鹊安静地在树上栖息。 (2)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 自古以来难得周全。 4.(1)仲初 唐(2)苏轼 东坡居士 宋(3)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5.不知秋思落谁家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6.(1)设问(2)反问(3)对偶 7.对比 “团聚的人家” “骨肉被分割” 对团圆的渴望 8.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 床前明月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阅读与鉴赏 (一) 朴实、 1. 简洁、 凝练。 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 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不 2. 好。“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动态的感觉。3.“冷露无声湿桂花”,让人联想到这桂 花可能是月中的桂树。(二)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2.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水调歌头》千古传诵,大致原因 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象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 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 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拓展与提高 1.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2.象征美好、团圆、完满等 3.(1)主要包括:在借书处获得借书卡——根据图书分类,在文艺类里查找马 克·吐温——根据作者(2)主要有:分工搜集信息,梳理信息,小组讨论,归纳 总结。(3)可以从生动曲折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充满童趣的内容等方面推 荐。(4)可以有类别、作者、国别、精彩语句等

14 春

积累与运用 1. rùn h? fǔ sǒu chēng 嘹 酝酿 晕 蓑 2. (1) hùn (2) sàn (3) (4) yùn 3.C 4.D 5. (1) 捉几回迷藏 轻悄悄的 软绵绵的 (2) 可别恼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各做各 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的是工夫 有的是希望 6.散文 朱自清 佩弦 学者 民主战士 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荷塘月色》、《背影》、《绿》、 《春》、《匆匆》7.(1)拟人“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 5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篇五

部编人教版 七年语文上册教案

开学第一课(七年级)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和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 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

意。指学习语文的意义。 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 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 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 具体要求:

(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笔好文章

(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

(二)、我们的行囊:

(1) 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2) 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3)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新学期准备:

(1)积累(背、默、抄、记)

(2)顿悟(悟性、思考、灵感){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

(3)创造(写作、读书)

(4)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业不过关,重写)

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积极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

上课积极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习惯

课文批注、做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随笔的习惯

修改作文的习惯

沉着冷静、积极应考的习惯

让优秀的习惯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人!

五、老师建议:

课内:首先,做好课文的预习:{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

1.粗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写在书上。

2.再读课文,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3.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其次,有目的的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最后,整理思路和笔记,写写学习心得。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课外:

1、以书为友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多读书,读好书。要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2、生活中学习

文章来源于生活,或直接或间接。学语言、学文章都不能离开生活。

六、作业:1、预习《春》要求:

⑴、正确认读和默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并用中方格本按要求抄写3遍。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遍。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读懂内容,读出情感,划出喜爱的语段,背诵并写出感受。{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梯作业}.

《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春》中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学习比喻、拟人等写作技巧。

(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揣摩词语,品味《春》这篇散文的优美语言。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2-3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

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散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朱自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下面词语的读音。(老师纠正)

(纠正读音: 润rùn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色。

(三)再读课文,欣赏春景。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春景?

——作者共写了:①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 ②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齐读课文第1、2节,思考:人们盼春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从“盼望着,盼望着”,两个“盼望”的反复使用可以看出人们以急切又喜悦的心情迎接春的到来;“近了”写出春天降至的喜悦心情。

3、齐读课文第1、2节,注意语调的变化,读出盼春的喜悦之情。(老师指导:“盼望”要重读,“近了”要适当拉长音)

4、研读春草图,感受春草带来的美。

⑴学生代表读,思考:春天的草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嫩,绿,多,软

(2)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

——“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

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3)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这句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春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4)通过对春草的描写,作者描绘出春天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春意盎然,充满活力的景象。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前三节,感受了春草传达给我们的春意盎然,充满活力的景象。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前三节;2、把 P54词语注音并解释写在作业本上;3、预习课文后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背诵前三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欣赏春景图。

1、研读春花图,感受春花带来的美。

(1)学生代表读第4节,思考:作者笔下的春花有哪些特征?通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划出来,在旁边标出特征)

——多,艳,甜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来描写“春花”?

——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写出了花颜色又多又艳;“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散落在草丛里的花比喻成眼睛、星星,写出了春花的多。

(3)“闹“字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闹,有嗡嗡的声响,而且还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而叫,只表达叫喊的意思,没有用闹字生动活泼。

2、研读春风图,感受春风带来的美。

(1)齐读第5节,思考:作者从哪些感官来描写春风的?找一找句子

——①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都在微微润

湿的空气里酝酿”③听觉:“唱出婉转的曲子„„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句子)

——①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拟人:“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

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3)如何理解“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风比喻成母亲的手,“抚摸”从人的触觉写出

春风的柔和,温暖,给人亲切感。

3、研读春雨图,感受春雨带来的美。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

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2) 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

(3)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4、研读迎春图,感受人在初春时的心情。

(1)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

——写人,勾勒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

(2)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达的意思?

——“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表年龄之全。体现了人们迎春的心情。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前者读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动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后者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

5、男生读课文最后3节。

(1)女生思考: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②“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③“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④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段,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三、总结归纳

朱自清先生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 的描写,生动地的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春

上一篇:一代天骄语录
下一篇:三年级想提高写作文看什么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