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1-12-07 点击:
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篇一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集锦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集锦
一、全国卷作文题有四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1
材料: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
一个嫁给染布店老板,一个嫁给雨衣店老板,老妈妈整天担心,下雨天染布店那边的生意会不好,晴天的时候雨具店那边的生意又不好,每天都这样担心,后来有个人跟他说,你真幸福啊,无论是下雨天还是晴天都会有生意,那个老妈妈乐得不得了。
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
题写一篇作文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河北省,
山东省等)
阅读下面四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
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
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
要随便指责向你提出意见的人。(达.芬奇)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
样是错误的。
四句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还
是相信自己吧。
请你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
人意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
拟,体裁,文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3(上海等地
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
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
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
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
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4
有位农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
蛋,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位农妇却沿这种思路想下去了:一个鸡蛋经孵化后就可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成了母鸡,母鸡又可下很多蛋,蛋又可孵化很多母鸡。最后农妇大叫一声:“天哪!我失去了一个养鸡场。”可以想象农妇将会怎样痛苦下去。
失去一个鸡蛋的痛苦竟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在常人看来的确有点荒诞,但生活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孩子生病了,焦急的母亲一边守着病儿,一边又焦急地想着孩子的学习肯定耽误了,误了学习肯定影响升学,影响了升学肯定影响就业。如此这般这位母亲会被痛苦煎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放大了痛苦有可能将这个家击倒。上班路上,因车子晚点,有可能要迟到,这也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迟到了肯定要招致领导的批评,同时还会影响奖金,从而影响年终考核,还会影响晋升,还会„„总之还可引申出无数的
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篇二
04年上海高考作文----忙{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不知辛苦为“国”甜
朗朗乾坤,巍巍中华,有多少人为了国家上下而求索,有多少人为了他鞠躬而尽瘁,又有多少人为了他用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丽之歌。。。。。。他们一个个都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国甜的先驱者,任历史的洪流如何冲刷,都无法抹去他们的名字。
有这样一方充满爱国的热土。我疑问,为什么留学海外,待遇丰厚的钱学森要冲破重重阻力回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为什么将一生都献给人民的周恩来总理要将骨灰洒遍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为什么一个个热血男儿紧握手中的钢枪戍守在边防线上。
有这样一课结满爱国果实的树。我看到,一叶憔悴,是荆轲伴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挺立在秦庭之上。一叶飘落,是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后,铸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这样一首爱国之歌,我听到:屈原遭放逐,仍三步一回头吟诵:虽九死余未悔。我看到摇曳的烛光中,一个高大背影渐行渐远。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就过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医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想卖国求荣宣布死骑,向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日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灿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美的---------爱国!
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篇三
上海2001-2014中高考作文题目比较
上海历届中考作文题目:(对比当年高考作文题目)
(若末无出处,曰:“吾尚记某大大曾曰……”)
一、关于积极进取:
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
3、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泰戈尔
4、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5、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7、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二、关于奋发向上:
1、是大山就有高度和坡度,是江河就有宽度和深度;是人就存在不足和错误。
2、没有礁石,就没有美丽的浪花;没有挫折,就没有壮丽的人生。
3、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现在再艰险,我们也要走过去!
4、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黯淡,何来辉煌。
6、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7、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8、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他就是不知道,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9、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三、关于坚强勇敢:
1、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卢梭
2、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3、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4、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的困难。 ——毛泽东
5、斧头虽小,但多次砍劈,终能将一棵坚硬的大树伐倒。 ——莎士比亚
6、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黑格尔
7、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8、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9、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四、关于人生至理
1、河流之所以能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它懂得怎样避开障碍。
2、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3、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还有一种坚实的力量可以依靠,那就是你自己。
4、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5、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假如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假如我要,我就一定能!
6、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8、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
9、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勉女: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然天将降大任,必使劳累,持恒信志而强,方受天予。竞成矣!!!
关于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解析:
上海今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目的材料应该来自于卡夫卡的《自由意志三点式》,原文大意是:你的意志是自由的。这就是说:当它想要穿越沙漠时,它是自由的,因为它可以选择穿越的道路,所以它是自由的,由于它可以选择走路的方式,所以它是自由的。可是它也是不自由的,因为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不自由,因为无论哪条路,由于其谜般的特点,必然令你触及这片沙漠的每一寸土地。
1、“沙漠”象喻“人生困境”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道“两概念”类的材料题,是一道正常的、老师们都在关注的题型。但从审题的角度来看,与往年略有难度的是“沙漠”具有象喻性,即人生的困境。题目中的“可以选择”表示一种或然性,而后半段的“必须”则表达必然性。 黄荣华认为,作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身份上岸”相吻合。即命运的必然性和人的主动性,虽然人生必然会遇到困境,但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约束(人生困境)为自由(人生坦途)。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黄荣华认为,考生们既可以从自由的角度切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穿越困境来写;也可以从约束的角度来写,关注困境的存在,不要迷信道路和方法;还可以将两个角度融合在一起,即化约束为自由。
2、交大附中嘉定分校语文组长申玲娣老师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一如上海卷作文的命题理念: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人生乃至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是如此,我们有相对的自由,又有不得以的苦衷。”申玲娣说,必须穿越沙漠可以视为喻体,本体可以是人生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申玲娣认为,自由的选材如作文的寓意一样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又脱不开材料关键词的限制。而辩证则体现在“道路与方式的自由”与“必须穿越的不自由”上,以及“必须穿过的不自由”亦可以辩证看待。
她举例,教育、成长、生活、社会带给个体的种种约束是被动接受的箍咒,也是动力和激发潜能的源泉;再比如,带着镣铐跳舞,却可以舞出最美丽的风姿,源于充满个性的道路,处事方式的睿智。
申玲娣认为,这道作文题目让我们看到了成长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那便是每个人的价值选择与信念坚持,这自由赋予每个人梦想开花的机会,无论在沙漠亦或绿洲。
3、浦东区副部长韩可胜说,从题面上来看,你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举例,来描写穿越沙漠的几种方式,比如毫无准备,贸然前行冲进沙漠赌一把,你可能走得出去,也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再比如,你可以准备好足够的装备,用骆驼或者越野车、卫星电话、救援设施等等,这对于上海的考生来说,应该能够想象得出来。几种场景描述下来,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了。”
对于是否是“神题”,韩可胜答道,“这个题目确实绕了些弯子,首先沙漠是个比喻,又有辩证法,自由与限制又是一个对比,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考生通过穿越沙漠的方式得出人生的结论,在面对人生的沙漠中,要运筹帷幄,三思而后行,因为沙漠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后可以反问一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面临不同的沙漠,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穿越呢?答案其实已经包含在你的描述中了。”
“沙漠如何穿越?有几种方式,一种逞一时之勇,莽莽撞撞闯进去,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丧身于茫茫大漠;一种搭别人顺风车,坐享其成,既无所难,亦无所得;一种自己精心准备、秣兵厉马,然后奋勇前行,闯出一条路,开辟一个新境界。描述几种方式,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自由的是处境,自由的是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过程,什么样的过程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便是人生的收获和风景。就像随波逐流、懒惰啃老、或者做有目标有雄心有准备的奋斗,都是人生,却是极不一样的人生。”
范文:
1、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弋 -----------光明中学语文名师李新
人生总归是这样。这就好比要穿越一片沙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世界上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比如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一个生来是王子,一个是贫儿,你有选择的自由吗?但一个贫儿可以变成王子,那就是你的自由,没有人阻止你通过奋斗改变命运。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自由,但可以选择改变命运的自由。有许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就是对这种“自由”的注释。
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不得不”,比如说我们不想这样,但生活让我们必须这样,因而我们不得不这样。像《项链》的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最后不得不同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自由吗?她不自由,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在当时法国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她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她为什么痛苦呢?她的痛苦就在于她的不自由啊!一番丢项链的经历恰又使她自由起来,比如说夫妇两个齐心协力,花十年的功夫把所有的债务还清,她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由爱慕虚荣的女人,还原成真实的自己。于是当她再遇见当年的女友的时候,倒说“不过这一切都结束了”,她自由了!
这是什么?这就叫生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悖论当中,有的人痛苦万分,有的人生性洒脱,这是心灵的境界不同。冯友兰把人生归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个人整天陷入功利境界当中,其心灵是不自由的;若进入天地境界,那真是人生的大自由。像星云大师所言“我是佛”,我都是佛了,还有什么不自由的?
在所有的古人中,我最崇拜的是苏东坡,他是一尾鱼,是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间游刃有余的鱼。他有选择不被贬谪的自由吗?没有。儋州尽管不是沙漠,但也是荒蛮的瘴疠之地呀,苏东坡能活着回来都是奇迹。但他很自由,“短篱寻尺间,寄我无穷境。”在所有的现代人中,我最佩服的是周有光,经历过无数次运动,如今活到了让上帝忘记的年龄,没有心灵的自由,谁可臻此境?
亲们,您要做这样自由游弋的鱼吗? 2、自由星沙漠 ----------叶开 《收获》副编审、《这才是最好的语文书》作者
醒来时一切正常,但月亮不见了。幽暗沙漠伸向遥不可及远方。天空中星星像散在草原的羔羊。虽然是经验丰富的宇航员,躺在距地球五千光年外自由星沙漠的深处,我也分不清天上的星星哪颗是哪颗了。
美好的夜晚必须有月亮、草地、河岸,如非洲撒哈拉大森林里鸟儿鸣叫,恐龙温柔地走过小丘。曾经干旱酷热的撒哈拉大沙漠,在人工洋流带来的温湿云团滋润下,成了大型动物们的乐园。在动物改造委员会的努力下,恐龙已变成善良的动物。我怀念蓝色星球,怀念倒挂在树上的童年。在浩淼的太空中,状如干瘪橙子,大洋浩荡,陆地宽敞,绕一颗恒星公转,运行在银河系右旋臂偏远的边疆。
自由星沙漠无边,一个人一旦迷失,就可能永远回不了家。我的大副有强烈愿望想回地球去,他带领蓝色星球派的几个信徒造反,扔下我向太阳系返航了。
一阵窸窣声突然从远处响起,让我心惊肉跳。自由星沙漠食腐兽异常凶猛,能轻易地撕碎一艘沙漠之舟。我掏出离子枪瞄准,屏住呼吸„„感谢苍穹!我身上装备竟然很完整!除了一瓶水,还有一小袋疗饥丸——对我还算仁慈。运气好,多捱几天,也许能找到绿洲岛——深空探险船队总部遗址所在:自由树顶上。自由星位于半人马座深处,体积是地球的一倍半,表面被沙漠完全覆盖,只是有零星几处面积不大的绿洲岛,被地下五十公里深处蕴含着的丰富水源滋润着,长出高达千米、直径近百米的巨大自由树,形成一座座空中花园。丰富的深层水储备,让自由星成为古代深空探险舰队的基地之一,只是几百年前才被遗弃。
这是一个绝望的骗局:沙漠上没有路,我根本没有选择道路的自由。走了三天三夜,我绝望地发现,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地,又听到了食腐兽可怕的脚步声„„
猛然醒来,思维管理委员会恶梦实验结束了。我听到了鸟叫声,暴龙打着喷嚏从窗外走过。一条河流往远方,顶上是一轮明明晃晃的月亮。
我知道,此刻最合适的姿势是倒挂在树上,嘴边悬挂着一颗鲜红的大樱桃。 微作文选萃
你可以选择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承受这些食物给你带来的热量和重量,并为此困扰终生,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你可以选择奋斗自强或是在家里蹲着,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在社会上存活下去,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你可以上午考完语文后在微博上成为名段子高手,所以你是自由的;但是你必须要在下午数学的“刀山火海”里摸爬滚打,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作者:市作协黑马星期二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高二生芮雪)
人生中有些事由得了你做主,有些事由不得。对由不得的沙漠要接受,对由得了的方式和道路要充分发挥。事实上,没有不自由就没有对自由的追求和发掘。
(作者:向明中学老师胡思恩)
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篇四
200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7篇)
【作文真题】2009年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考点解析】
【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 分)基准分67 分
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
二类卷(52-62 分)基准分57 分
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
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 分)基准分45 分
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
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 分)基准分29 分
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
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加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⑴脱离材料。 ⑵文理不通。 ⑶全文不足400 字。
说明:
⑴未写题目扣2 分。
⑵错别字1 个扣1 分,至多扣3 分。 ⑶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⑷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 分;文面整洁美观,酣清加1-2 分。
【考点】
作文题目要仔细思考的,尤其感觉最
后一句话,想了一分钟 其实也就是说他的作品 独一无二,不可无一=双重否定=独一 不可有二=无二,所以说 主题还
是创新 结合政治中提到的扬弃的概念,取百家之长,成一派风格。
所以作文说难不难 说容易也不容易
要创新,更要有创新的基础,没有临摹众家,没有画竹技巧,何来板桥体。要给空谈创新的人以警示。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个作文题太
难了,难就难在学生没有创新的意识,更没有创新的经历。
其实,这个题目应该并不难,其中心
意思:做任何事情,不仅需要专业的基础,更要有自己的创新。
【满分佳作】
[一类卷佳作1]
1.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
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
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 ”我感
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篇五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卷)评析
关注传统文化 注重人文价值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卷)评析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卷)试卷严格按照考试性质、目标来制卷。要求考生在阅读上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现代文及浅易的文言文,具有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等。在写作上能写记叙性、说明性、议论性文章及应用文。具有选材立意的能力,结构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试卷取材性质、文字量、编制题目、分数分布如下:{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卷)试卷题型为选择题(含多项选择)、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其大致分布如下: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卷)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关注传统文化
现代文阅读材料共二个,编制14个题目,设置40分,古代诗文大小材料共四个,编制14个题目,设置40分。仅有的两个现代文阅读,其中《我看舞蹈的美》也集中了诸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1)用词典雅,有的直接取用古代的词,如“所假之物”、“至美”、、“窈窕”等;(2)大量运用整句,如“它是绿荷上的露珠,是峭壁上的青藤,是红花上绿叶,是翠柳上的黄鹂,是一种微妙的附着”等;(3)涉及多个古代人或事,让人浮想联翩,如李白举杯邀月,起舞清影;曹操横槊赋诗、酹酒江心;怀素和尚观公孙大娘一舞而得书法之精妙,杜甫观公孙弟子之舞而有华章。(4)甚至在读者通过阅读,能体会到作者顽强的对民族文化之深爱和执著,如“为了表示飞动,西方艺术中有一种小天使,胖墩墩的孩子,两胁下却生出一对肉翅,显得十分生硬。这何如我们敦煌石窟里的飞天,窈窕女子,肩垂飘带,升起在
天空。”
二、反映时代特征
注重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味让人简单的还原到古代,简单的承继传统,而是拿过去的文化作为镜子,观照当下,因此整个阅读材料,古代诗文占据相当份额,但我们仍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表现在现代文阅读材料(一)的选择上,通过与世界相比较,说明了中国报业的现状和发展; 让人感受到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感受到狂轰滥炸的广告,感受到铺天盖地的信息,还可以感受到学习作为生活方式的孕育和成熟。现代文阅读材料(二),也是可以让体会到世界文化对我们悠久的文化的影响,如“模特儿”“小天使”“斗牛士乐曲”等,中国不是世外桃源,不是小国寡民,是世界的一员。
表现在作文的题目设计“忙”反映正是当下国民生活的重要特征。当计划经济退出舞台,当中国加入WTO,当市场经济的法则——优胜劣汰,被接受,当“狼来了”给人带来了紧张,于是人的潜能被高度调动起来,大脑高速运转,步伐紧张加快,忙于加班,忙于充电,忙于挣钱,忙于功课;于是城里人感到从没有的疲乏,甚至最无忧虑的学生也喊到还我休息,还我快乐。
三、注重人文价值
取材上淡化自然科学内容,强化了人文科学。所有的阅读材料都与人文有关。引导人们关注社会发展,提高艺术品位,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可以引导和启发考生关心民生,如“管仲退而修政”的故事,选自《刘向说苑 卷七政理》说的是一位聪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然而齐桓公信以为真,把寓言当成了真实的事情,没有参透老人的真正目的。名相管仲理解并接受了老人的讽谏,改进治理,下大气力解决司法公正问题。显然,作者的用意除完善法制外,还劝诫治政者应善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治理好国家。
可以引导考生辨证而全面看认识事物。人们对李广比较了解,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佳句就生动地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一代名将的景慕赞佩之情。
如“李广与程不识治军”故事选自《资治通鉴》卷十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十七的“臣光曰”中却说:“《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为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小人„„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御虏之仓卒而已矣!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明显地肯定了程不识,而对李广的做法加以批评。
四、试题分析解答:
第1题:填空题。考测考生认读、理解能力。要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的意义。
第2题:选择题。考测考生认读、理解能力。要认读准确,A错在“巨大”“国际影响深远”在原文没有表现。
第3题:选择题。考测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基础上,归纳文章要点,能理清思路。答案为D。A、B的顺序与原文不一致,C对第一个要点认读错误,原文是“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包括晚报、早报、时报、都市报)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此题简单,只要仔细认读。
第4题:填空题。考测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求填写两个空,从该段认读出第一点:“报纸作为主流媒体”是不成问题的,至于第二点:广告投放量上升,等等,我以为这不是文本所要说明的,至多是考测了学生的推演能力和对有关事物的关注程度,倘若考生答价格便宜、反映及时,阅卷老师该如何办?
第5题:填空题。考测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第1空的答题要点是1、直观形象是图的特点;
2、说明的对象是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第2空考生要具有概括能力,答题要点是2002年1~10月中国各类报纸广告时常份额示意图
第6题:简答题。综合考测考生的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及表达能力。这对于引导学生更多的从文字从阅读去获取信息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当今社会,电视作为主流媒体,以其形象直观吸引了学生,但同时也对学生的想象力的训练,对于思维的个性品质的训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此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矫偏作用。
第7题:填空题。考测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在文本材料中的第一段,考生可以很便利地筛选出“自然存在的人”。
第8题:选择题。考测考生认读、理解能力。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它”指衣饰,加上“它不过是为了揭示舞者美的存在”,便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出答案为B
第9题:选择题。考测考生认读、理解能力。识辨对比的修辞方法。对比是为了突出事情的某特征,A中舞蹈演员与画室里的模特儿相比是突出舞蹈更重艺术美;B旧戏、话剧中的衣饰与舞蹈中的衣饰相比是突出舞蹈衣饰不是死板的、不是过分写实的;C西方艺术中小天使与相比是突出敦煌石窟里的飞天的轻捷;D不过借国画界的形神概念来表达舞蹈者是靠自己的外美之形来写内美之神。因此答案为D{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
第10题:用以下例句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不能用文中句子)
例句:当斗牛士的乐曲响起时,那狂热的西班牙舞步,便是催人上阵的鼓点,我们激动、昂奋,仿佛一场决斗就在眼前。
当 ,那 ,便是 ,仿佛 。
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全国高考常有此类题。而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第12题则为第一次。此题看似容易,要真做好并不容易。要写通这个句子需要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写好它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生活积累。
从文本本身所运用的情况看,“当”与“时”搭配,提示出一个时间状语,“那”引出所陈述的主语“舞步”,“便是”是运用暗喻这一修辞手法对主语进行描述;“仿佛”是我们看这舞蹈后的主观感受。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句,但命题者不是就此考生硬的语法知识,而是注
重运用,进行语言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得上是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舞。
第11题:填空题。考测考生认读、理解能力。
题目是:第③段结尾说“以形写神”,从舞者的角度是指 ,从观众的角度是指 。
此题有一定难度,难度之一是题目提示阅读范围第③段结尾,而真正阐述“以神写形”是在第④段,因此考生要从整体上关注文本。难度之二是第③段结尾“角度”与题目中出现的“角度”含义是不一样的,第③段结尾“角度”可以广义指“国画界”的“形”和“神”这两个美学概念,作者借用这一概念来说明问题;结合该段语境也可狭义指“以形写神”;题目中出现的“角度”含义是限定在““以神写形”上。
前空答案是把内在的情感表现为美的舞姿;后空的答案是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见到一个更美的形象。
第12题:填空题。考测考生分析、综合能力,概括段落大意。考生在解答时,要把握该段的结构,将舞蹈与客观世界的许多美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关键词“最有灵性”,再展开描述。答案是(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
第13题:填空题。考测考生分析、综合能力,材料与主旨的关系。解答此题要注意该段的层次,“本来”与“今”照应,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关系,李白与曹操两例是围绕第一句即“本来”所引出的关键句展开,因此李白与曹操两例是说明“舞蹈就是因人内心情感的摇荡饿不由得手舞足蹈”。怀素和杜甫与老者、少年、科学家、哲学家一道共同表达“人们一起是在欣赏舞蹈,不如说是在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
第14题:简答题。综合考测考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以及表达能力。答题的关键词是最后一段的“它的美,实在是特别的”,具体指“只有舞蹈是纯靠人的外形与内蕴”,再结合全文对“外形”“内蕴”分别具体展开即可。
第15题:填空题。考测考生认读、理解能力。能默写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名句。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与以往相比,范围阔大了,默写的量增加了,分值也提高了。2002年限定在中国古代写雨的诗句,任选2句,分值2分;2003年也限定在诗句,任选2句,分值2分;今年突破了诗句的,将名篇列入默写范围,任选4句,分值是4分。这对于引导学生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的古代诗文,弘扬民族精神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第16题:填空题。考测考生的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从题目所限定的条件“语言形式”“颔联”“颈联”,只能是填写对仗或对偶。
第17题:填空题。考测考生的文化包括文学、历史知识的储备情况。“周郎一炬”考生自然可以联想到“东风不与周郎便”,“樯橹灰飞烟灭”“折戟沉沙铁未销”等,与“兵销炬影东风猛”是同一事;“苏子两游”指苏轼因遭御史弹劾,被捕下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郁悒不平,寄情山水,先后两次游湖北黄冈的赤壁(俗名赤鼻矶),并写过两篇《赤壁赋》在赋中作者出现了“梦”“箫”“月”等物象。因此“苏子两游”与“梦断箫声夜月孤”是同一事。
第18题:简答题。考测考生鉴赏、评价能力。按照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必须具备初步的鉴赏、评价能力,高考中每年都有所涉及,近年又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解答要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赏析要运用中国诗歌的重要美学概念“意境”此句诗的“境”——荒矶、鸥鸟、烟芜,显示出一片荒凉之景;与曾在这里的历史故事相吻合,这里本是曹操雄图、诸葛有汉之地,结果是“兵销炬影”,这里本是苏轼两游之地,结果是“梦断箫声夜月孤”;也与作者的生平也吻合。注释①曾任知县,不得志,放情诗酒,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以诗名於景泰间。
第19题:填空题。考测考生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1)名:名词作动词用,命名(2)畜:养(3)诚:确实(或:真)(4)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或:整理好) 第20题:选择题。AC D中的“为”作判断词,是;B的“为”作介词,因为
第21题:考测考生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 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使”“理”“安”,{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
兼顾全句)
(2) 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
兼顾全句)
第22题:选择题。C
第23题:填空题。从文言文的角度考测考生对文本的整体阅读能力、主旨把握能力。前空为狱讼不正;后空为完善法制。
此阅读材料选自《刘向说苑 卷七政理》
附译文: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第24题:填空题。考测考生的文化常识的储备情况。前空为编年,后空为司马光。
第25题:选择题。考测考生的句子理解能力。要点为(1)就,靠近 (2)舍,作动词,扎营 (3)止,休息 答案为D
第26题:填空题。考测考生的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前空为简易 后空为烦扰
第27题:填空题。答案为用法(或:从严)
第28题:要点:前一问(1)李广才气高(2)士卒乐于为他献身 后一问(1)后继者难以为继(2)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3)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2004上海语文高考作文忙篇六
上海08年唯一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上海08年唯一高考满分作文《他们》.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本文由czlimeng520贡献
上海今年唯一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2008-06-20
就像高考作文“他们”中写的那样——他们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农民工子弟学生前面的路很长,很艰难,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我们。
高考满分作文
《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专家们是这样点评的:
“高考作文优秀作文就是要求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作者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不需要任何包装。今年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的立意非常好,角度新颖,文字间还透露出作文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这篇作文之所以得到满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考生写出了真情实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具体来说,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
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文章的结尾写得非常好:“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初三考生视高考满分作文为范文
部分家长要子女认真领会甚至背熟 阅卷老师称满分不是因题材出众
晨报记者 陈 杰 王 婧
昨天,今年上海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通过媒体披露后,引发了一场关于满分作文的大讨论。无论是网络论坛上还是高三考生及家长圈里,都见仁见智对作文发表评论。有趣的是,本周末即将走进中考考场的部分初三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是把这篇立意好、角度新、社会责任感强的满分作文“奉若神明”,当成考前最后一篇范文,抓紧时间记牢以备不时之需。 ■网友评论
读完文章禁不住流泪
“上海高考出现满分作文。”这是昨天下午各网站转载的一条新闻。一篇聚焦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的《他们》,因朴实的文字和思想深度赢得阅卷老师的一致赞赏,获得满分。 在一些知名网络论坛上,关于这篇作文的讨论异常热烈。很多网友称,读完这篇文章禁不住留下泪水。“这篇文章很棒,它不是那种流于俗套的,写些古今名人之类的文章,它源于生活,感动别人。我相信,这是作者内心真正的感动。”一位化名“东东”的网友坦言:“考场上写出这样的作文真的很不错。我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不在考场上是不会知道那种气氛的。”
当然,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篇满分作文的文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