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情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5-06-10 点击:
上海爱情故事篇一
[怀旧老照片]那一年,发生在上海的故事!!
那一年,发生在上海的故事!!
上海爱情故事篇二
十个朝鲜人在上海的故事
十个朝鲜人在上海的故事
我在上海一家德商企业里工作,前段日子和十个朝鲜人相处了三个月,现在他们回国了。可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点东西,通过他们,和各位网友一起在一个方面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家。
朝鲜从其他国家购买了一套德国设备,为什么买德国设备要从其他国家而不是直接从德国买,因为德国政府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不允许对朝出售先进设备,而德国制造商还想挣钱,所以采用了一个变通方法,通过一个非洲国家,转卖给他们。德方并且承诺免费负责培训买方操作人员。因为该制造商有一套同样型号的设备卖给在上海的一家德商企业,朝鲜人员就可以在上海进行培训。德国制造商和有那套设备的德商企业达成了协议,由上海的操作工人负责对他们的培训。由于我是这家德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受德国老板的指令,由我负责他们的生活排。技术上的培训由一个车间主任林先生负责。德国老板很重视这项工作,还专门找了个在韩商企业工作的一个中国朝鲜族人金小姐当翻译。
他们十个人是乘从沈阳到上海的火车到上海的,我和金小姐到火车站去接他们,一共七个男的,三个女的。全部穿深蓝色的西服,紫红色的领带,左胸前佩戴着一样的像章,清一色的黑色提包。西服好像不是毛料的,是化纤和毛的混纺料,有点皱,再加上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即使在软卧车厢里,也显得疲惫,所以给人第一个印象就是一群不伦不类的人穿上了不伦不类的西服。出站后就有公司的车把他们带到了位于张江镇上一家酒店里。酒店的规格在上海也就是中等的宾馆。在宾
馆的接待大厅里,通过金小姐的翻译,大家都自我介绍了一下。领队是中年男子李先生。由于男女人数都是单数,而房间是两人一间,所以我就问,有没有夫妻,这句问话把他们很严肃的脸立刻出现了一点笑容。没有夫妻,就要了六间双人房,其中领队一人一间,一个女孩子也一人一间。如果工作需要,金翻译也可以住在这里。我和他们简单地交代了门卡,电话使用方法,晚饭和早饭地吃饭地点,还告诉他们冰箱里地东西可以随便吃,以后由德国人结帐等等。我们离开宾馆与他们告别前,我用手机告诉了我的上级,他们已经安排好了,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我的手机,看来他们对这个玩意儿是很好奇的。
第二天开始,他们就到车间跟班工作了,我发现领队不是要培训的人员,而是他们的脱产领导,这个领导和部下是形影不离的,我才知道这个领队是这个任务。我把十个人交代给车间主任后,就没我什么事了,而金翻译还得陪同他们。中午吃饭是和公司员工一样的快餐,饭后有一份水果。
下班后,我又去车间,和他们一起到宾馆,也是公司的车,不过这是一辆大巴士,能坐四十多人,是公司接上下班员工到浦西的,他们一行上车后,这辆大巴士才坐满。车先绕道到他们宾馆,他们下车后继续开,他们从上车到下车不过十分钟。趁吃饭前的时间,我征求了领队对目前安排的意见和要求,领队说了几句客气话后就提了好几条建议,一是要求客房里的电话拆掉,只留领队房间的电话,他说是为了防止队员乱打电话,增加你们的接待费用。二是要求把房内的电视机里所有频道都去掉,只留中央台的音乐频道和体育频道,他说的原因是便于培训人{上海爱情故事}.
员休息。三是希望我们在大巴士上留出前部的两排座位供他们专用。这几条都不难办,当下我们俩就和宾馆总台上联系,办好了。办完事情后,宾馆人员和我俩说,他们的饭量真大,早餐是自助餐,十个人吃的比三十个中国人的饭量还大。又说他们很能喝,每个冰箱里的饮料都已经吃了三分之一了,我们及时补充都来不及。
九个人分别在九个岗位上接受培训,九个岗位上九个中国师傅给他们示范和指导,第十个人就在九个岗位间转悠。金翻译也在九个岗位间转悠和工作,由于在具体岗位上动手比动口多得多,所以金翻译也忙得过来。我的接待工作也似乎稍轻松了一点。
但是不久就有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了。
在九个岗位中有两个岗位是需要使用电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培训者也慢慢地可以自己使用这台电脑了。一天领队见这位朝鲜工人空闲时间在电脑看画片,他大为恼火,通过金翻译,要求不使用电脑,而改用手工操作,即手工计算加料量,因为在他们国家是不用电脑的,师傅请示了上级,得到了否定的回答。而领队还被告知,工作用电脑是不允许联网的,所以请领队不要担心电脑里会出现不利于朝鲜的内容,他还将信将疑地问,那么怎么会有画片呢,师傅这下傻了眼,这是他从自己mp3上下载的,属于违规行为,这种违规在公司里很普遍,只要不影响工作,上司一般不管,但是这次却惊动了更上层,结果是那位师傅受到了降薪处分。被降薪了,他也不想干了,没多少日子后,他跳了槽。他走时,那位朝鲜员工感到很对不起他,就问金翻译,他离开单位,会不会被关起来,我真对不起他呀。金翻译笑了,他违反公司规定,又没{上海爱情故事}.
有犯法,不会关起来的。我们国家就业自由得很,他明天就去另一家公司上班。又是一头纳闷,感到在中国找工作的手续太简单了。
电脑风波完了后又出现了图书馆风波,一位非常勤奋好学的朝鲜女孩子在岗位上经常问这问那,当然是技术上的问题。好多问题师傅无法回答,于是他请教了车间主任,一个姓林的工程师。林工给她详细讲解了,并且介绍她到上海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还答应陪她一起去上海图书馆参考阅览室。好在这个女子在国内学的外语是英文,所以很高兴地向领队提出了请求,领队也同意,不过要和他们一起去。在一个星期六,她,金翻译以及领队一起坐公司派的小车去了上海图书馆。车间主任准备从家里半途上车共去。上海图书馆附近有好几个驻沪领事馆。当车到美国驻沪领事馆时停下了,突然。领队大叫,不准停车!大家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领队很大声地问道,怎么开到美国领事馆了,司机莫名其妙,说,接一下林工,一拐弯就到图书馆了。这时正在等车的林工上车了。领队问,到图书馆还有多少路,司机说,不远了,走走也就几分钟。领队说我们不去了,回旅馆!这时这位工程师就愤怒起来了,高声叫道,你到底要干什么,既然你已经同意我们去,到半道上就要回去,回去你也要讲个理由。我们就那么好耍弄的吗。领队声音软下来了,说对不起,我们国家对出国人员有规定,必须绝对远离别国大使馆。特别是美国和南方反动政权的大使馆。所以必须回去。就这样,林工下车了,其他人回到了旅馆,图书馆最终没去成。
公司实行的是双休日,每到周六周日,他们只能在旅馆里看电视,电视只能看体育音乐节目,不能随便外出,于是显得无事可干。好心的
金翻译提出在双休日一起去上海风景点玩玩,领队这次也同意了,不过要金翻译说一下要去的哪几个点,具体有些什么内容。金翻译报出了豫园,东方明珠,外滩,一大纪念馆,南京路步行街。领队划去了一大纪念馆,其他地方都同意参观。那天十个人都高兴地上了公司的小中巴,作为负责接待的我也参加了这次旅游。门票由公司接待费里开支。第一站是东方明珠,在上东方明珠的电梯里,他们有人问,旁边的金茂大厦有多少层,我告诉他们有八十多层,又有人问是不是中国第一高楼,我回答说,中国第一高楼在台湾,这是上海第一高楼,不过很快就有更高的楼在上海出现,那时中国第一高楼就在上海了。在豫园这个古典园林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豫园出来已经中午了,按计划我们在九曲桥旁边的南翔馒头店里吃了中午饭,由于事先预定了座位,所以不用像其他顾客排队等候。吃完中午饭到外滩走走,在金翻译的提议下,大家在外滩留了合影,背景是上海的新标志东方明珠。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刚到南京路步行街时,花花绿绿的广告,熙熙攘攘的人群,五颜六色的衣着打扮,繁华的景象使这十位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领队一边看着街景,一边注意着他的手下,终于在一则内衣广告牌下,领队对正在注视广告牌的人,用朝语大叫,停止前进,并向金翻译提出,修正主义的东西我们不能再参观了,马上回去。有了上次图书馆的经验,金翻译马上带她们原路返回,用手机联系司机把车开到可以开的地方(步行街是不能行车的),大家上车返回。尽管有这么个扫兴的尾声,但是大家还是玩得都很开心。
上海爱情故事篇三
精彩案例之上海故事
精彩案例之上海故事
小行业,大故事——赚爱美女人的钱
发展:
2003年创业,6年时间,从街边小店发展到营业额6亿。 生意门道“三个一”:
抓住一门好生意——风情围饰
拥有一个好名字——上海故事
包装一个好概念——老上海的味道
困惑:
2008年,围巾行业出现变局
消费人群大量分流
(国内外高端品牌、服饰配饰店、商超专柜)
产品被快速跟随
核心买手团队跳槽
终端销售明星被挖走
加盟商信心受挫,怨言四起{上海爱情故事}.
„„
上海女人不买“上海故事”了!!!
思考:
战略转变的三个路径
1、从眼光到系统
2、从概念到精神家园
3、从上海到全国{上海爱情故事}.
消费者研究:
女人问什么喜欢围巾?
围巾的功能:掩饰、装饰、取暖,是爱美女人显示时尚眼光和品位的点睛之笔
喜欢上海故事的理由:
“上海故事”不一定是发生在上海的故事,而是上海式的故事。
其内涵是:大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最大特征:
在矛盾的冲突与调和中生活:崇尚奋斗又向往休闲、追求稳定又渴望远方、现代与怀旧、开放与内敛、时尚与经典共生并行。
“上海故事”品牌以围巾为主要载体,紧紧抓住目标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帮助他们展开都市生活的浪漫想象:戴围巾的女人是有故事的。无论是辛酸还是甜蜜、新鲜还是久远、近在咫尺还是遥不可及、是想渐渐淡忘还是愿常常提起。这些故事对女人是重要的,可能是女人的一段秘密,也可能就是女人的一生。上海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上海故事”永远诱惑着有故事的女人……
女人爱上海的背后,是爱大都市的生活方式;爱“上海故事”的背后,是爱自己内心的故事。围巾是女人故事的掩藏与表达。
发现:
1、消费者总是看高一眼,上行一步的
上海时尚女人的眼睛盯的是巴黎、东京和米兰。“上海故事”吸引不了上海的摩登女郎,但可以吸引力图成为上海摩登女郎的女郎。所以,上海故事的消费群是:
上海年龄稍大的女人
新上海女人(新移民)
外地来上海购物的年轻女人
一般游客
2、围巾是女人的表达语言(搭配服装、场合、心情)
3、一条之后,无限可能{上海爱情故事}.
品牌口号:“做一个有故事的女人!”
做有故事的女人,有故事的女人才精彩!
做有故事的女人,围巾是讲述故事的精彩道具;
有“故事”的女人,就是拥有上海故事的女人。
做有故事的女人,一个引发无限创意的平台!
展开:“上海故事”的品牌故事
家门口
午后
上海女人
即便把野性披在身上
裹拢的
依然是一颗纤细的心
即便把阳光抹在脸上
回眸的
依然是怀旧的时尚
就这样
上海女人的摩登
走过十里洋场、穿越如水时光
爱上海故事
做有故事的女人
针对中年妇女的“不老篇”
针对青春女性的青春篇
针对小资的“远方篇”
针对中产的“童话片”
„„
任务:1、体会文化营销、情感营销的独特魅力
2、 试根据以上信息资料,为上海故事品牌撰写一篇品牌故事。
上海爱情故事篇四
写出身边的“上海故事”
写出身边的“上海故事”
014年11月17日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邢春燕
历时近8个月,经过层层筛选,2014年市民文化节市民写作大赛评出的“百位市民作家”昨天在普陀区图书馆接受颁奖。
历时近8个月,经过层层筛选,2014年市民文化节市民写作大赛评出的“百位市民作家”昨天在普陀区图书馆接受颁奖。同时,狄菲菲、蔡金萍、田园等沪上名家分“书香情缘”、“岁月影像”、“眉目亲情”和“使命梦想”四大板块,对甄选的10篇作品进行了品读。
讲述身边故事
弦乐的伴奏声中,蔡金萍老师用舒缓、低沉的声音品读上海作家汪建强的作品《甜爱路,从此与我有了结缘的小路》,“在物质极大丰富后的今天,人们精神上的追求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曾经的‘甜爱与祥德’的故事,正与当今寻常人的内心渴望高度契合。”百年迤逦的老建筑,上海的风情和影像就在品读声中一一铺展,上海的温度和质感也一一呈现。
13岁的藏族女孩扎西尼珍就读于上海市珠峰中学,3年前只身一人,不远千里来上海读书,从一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上海的温暖和包容,写出了《有爱的地方就有家》,“以前只觉得土生土长的地方才是家乡,但现在不是了,这里渐渐地成为了我心中无法割舍的土地,这里在我心中也堪称家乡,这里的每个人对我而言都是我挚爱挚敬的家人。”田园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感染了在座观众。对于自己的作品获选,扎西尼珍表示很惊喜,她告诉早报记者,自己的作文曾经获得藏族自治区的第二名,“平常就喜欢写作,但是更喜欢用汉语写作,感觉最内心的东西只有汉语才能写出来。”三年间,她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已完全融入了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文章里讲了自己和黄妈的故事,其实身边有很多关心我的人,已经很有家的感觉。”
68岁的谢坤兴曾经是一名中级器械工程师,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亲身参与了“运十”飞机的研制工作。退休后,他重拾多年前当作家的梦想,为本次大赛创作的《梦想从上海起飞:忆“运十”飞机研制经历》经历十次更改,不断地向人请教,自己反复琢磨、修改,最终呈现在写作大赛的“舞台”上。“中国人自己造大飞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现实。眼前的Y10-2402大飞机是上海人民的骄傲,是全国人民大协作的硕果。它标志着祖国繁荣富强,屹立在东方。”谢坤兴在文中
写道。谈及写作理想,他表示,相比工作时写的论文,这种自由发挥的写作更有乐趣,退休后习作成了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解放日报的资深老编辑、老记者赵元三先生也来到了现场。他的作品《我与巴金的三次会面》,揭示出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人民作家”巴金在那个特殊时期的文学创作状况和处境。已75岁的赵老回想与巴金先生初次见面时,自己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对于那次见面,赵老至今记忆犹新,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他用“刻骨铭心”四个字来形容。“巴老的教诲和形象,给了我一种投身文学与新闻事业的巨大鼓舞和后续动力。”
现场柏万青阿姨的出现让不少观众颇为激动。据悉,柏阿姨投了三篇稿件,其中一篇《我与豆豆》获得了眉目亲情板块的最佳奖。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柏阿姨说,看到大赛的征文启事后,她就一直在构思,总想把过去的一些事情写下来,说一说。“这个活动办得真是太好了,可以开拓人的思维,鼓励大家动笔、动手、动脑,能够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还能提升个人的文化内涵。”
对于大赛中涌现的作品,评委、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直言看完后很感动,“感觉市民生活有滋有味,都在抒写自己的生活,老上海人写怀旧情怀,新上海人抒发对未来
的希望。”对于整体的写作水平,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不少作品言之有物,文字走朴素路线,相对于专业作家写作时习惯感情内敛,市民更有热情更直白,感情溢于纸上。”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则表示,大部分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真情实感,或是从家庭小事反映社会、时代的变迁,或是从自身经历体现社会的正能量,“文字很亲近,能从中读出感情,《我们这对老夫少妻》讲残疾丈夫与健全美貌妻子的爱情故事,真的是‘真善美’的体现。”叶辛告诉记者,写作大赛让市民提起笔写身边的故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他建议市民多读多写,“现在流行碎片化阅读,其实我们应该提倡沉浸式阅读,书读多了,心也能静下来,写作水平自然能慢慢提高。”
本次大赛由普陀区主办,普陀区文化局副局长范文翔告诉记者,写作大赛也与读书活动相结合,目的在于鼓励市民多读书、多写作,用笔来表达所思所想,促进上海的市民文化氛围。“我们希望给老百姓提供抒发情感、表达梦想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城市、关心城市,一起为城市的发展尽心尽力。
一大主题,三大专题
此次写作大赛,分“一大主题活动”和“三项专题活动”,倡导“生活即写作,写作即生活”的理念,激发市民参与写作的激情。
“IN上海——倾听你的上海故事”作为此次征文活动的主题板块,让市民抒写与上海血脉相连、与汉语文脉相通的情怀。据主办方透露,活动从2014年4月23日启动至8月31日截稿,全市3万余人参赛,选送组委会稿件3857份(其中学生组来稿808份)。参赛单位遍及全市区县,稿件由知名作家、学者、资深编辑等经过初审、复审与终审三轮评审,最终产生“百位市民作家”。除了昨天的颁奖活动,组委会还将对入围作品的作者进行表彰,对组织参加活动的优秀集体颁发组织奖。
除此之外,大赛还推出“三项专题活动”。首个专题活动“书本里的童梦——我与小伙伴的奇幻之旅”,通过挑选10部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选取一组成功塑造的儿童文学形象作为创作原型,让青少年读者们在写作中体味快乐,记录成长。活动启动于今年3月23日,截止于5月31日。全市2万余学生参赛,选送稿件3500多件,稿件覆盖全市14个区、190多所学校和社区文化中心,300篇进入终审,分数最前的30位荣获2014年上海市民写作大赛“写作小达人”称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