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福建高考作文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1-12-03 点击:

2003福建高考作文篇一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

点评者: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

议论类

捕捉理性的灵光(湖北考生)

猛虎与蔷薇(重庆考生)

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四川考生)

只缘身在此山中(四川考生)

甜蜜负担(四川考生)

我爱唐装(湖北考生)

民族情感与世界(安徽考生)

爱莲说

感时花溅泪(湖北考生)

让理性主持宣判(浙江考生)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广东考生)

情役(广东考生)

李白的泪水 (河南考生)

与你同行 (河南考生)

真理只有一个 (湖南考生)

血浓于水 理大于情(吉林考生)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考生)

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吉林考生)

漫谈“感情”“认知”(吉林考生)

眼睛上的窗帘(山东考生)

校正情感‘(山东考生)

情与理(陕西考生)

第三种人(广东考生)

理智·认知·情感

我们需要的答案(浙江考生)

公则生明(江西考生)

叙述类

樱桃红了(河南考生)

路是月的痕(湖北考生)

喝茶(河南考生)

抛妻弃子之谜(江苏考生)

绿太阳红太阳(湖北考生)

遭遇陷阱(陕西考生)

真爱无言(河北考生)

保姆与家教(湖南考生)

米粒-谷粒-血汗 (湖北考生)

秋天的树下(广东考生)

哥,是捡来的吗?(湖北考生)

竞标 (河南考生)

宝钗鸣冤(湖北考生)

谁偷了玉坠?(安徽考生)

陷阱 (河南考生)

石碑上的历史(浙江考生)

雾中的战场(浙江考生)

其它类

无题(陕西考生)

感情是帆,认知是船(吉林考生)

蓝色蛹·金色蝴蝶(甘肃考生)

吊屈原赋(甘肃考生)

心扉感悟(河北考生)

网里人生(浙江考生)

——教师手记

孙悟空下岗记(湖北考生)

花香(安徽考生)

对肚子的评判(湖北考生)

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河南考生)

不放弃感情,再借你一份理智(河北考生)

——教你看清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的广告

用双眼看世界(湖南考生)

——网络个人主页设计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浙江考生)

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福建考生)

从泪走到血(浙江考生)

——孙膑访谈手记{2003福建高考作文}.

独眼龙的求职信(江苏考生)

普朗克的忏悔书(湖北考生)

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贵州考生)

谏王(河北考生)

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重庆考生)

北京卷

转折(文言文)

转折

上海卷

熔炉

{2003福建高考作文}.

高考试题

2003年

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

2、 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议论类

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满分理由\发展等级: 作者“囿”于考场的小天地,“不安分”的心却能驰骋八方。旁征博引,用例涉及古今中外,特别是能将“抗非”几勇士的事迹随手“下载”,巧妙入文,显示了非凡的积累和驾驭材料的功夫。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整句与散句错落有致,古代与当代意味兼容。比喻、对偶、排比和通感等修辞手法,为全文增色不少。“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在考场上能锤炼出如此的佳句,实属难得!整篇文章写得来潇洒而深沉。

考生个性特点:饱读诗书,且如标题所言,善于“捕捉理性的灵光”

文化背景分析:作者堪为“小百科词典”,贮存甚丰,修辞——应是广义的修辞方面,素养已非同一般。

建议:知识面广,语言表达上乘者,可以这样为文。

猛虎与蔷薇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曾写过一行不朽的绝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说明人拥有两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亲疏是感性的,对事物的认知是理性的。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动人的人生哲学。

我们往往因过分亲近或疏远某个人,而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子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事物的认知,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这是必然的,但如果因此而悖驳事物价值的唯一性,这是荒谬的。楚国国君不就是因为听取爱妃谗言而使屈原因直谏而放逐吗?夫差因此而丧国。历史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昏君,有太多太多这样的历史闹剧。

当然,也有看穿迷雾而感悟觉醒的人。邹忌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人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他运用这琐事中的感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广开言路。

其实,对事物的感知也需要感情的柔化。正如棱角突兀的坚石需要柔水圆润,奇伟雄丽的火山需炽热融化为岩浆,这样才能在逆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亲情留予我们关怀,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对事物越发亲近,我们的认知就越发深刻。纣王曾问云中子:“先生何处而来?”答曰:“公似白云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发难,“云散水枯,君归何处?”答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的无限亲切,才孕育了博大的旷达的人生哲学。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是兼容二者的。庄子便是这棵享有阳光同时设下树阴的哲人之树。他妻子死后,他大哭须臾,后又会心的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他物我合一,无所依赖的无我哲学。

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山高月小,落花流水,当我们寄以情思,这种认知也富有哲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认知也可勾起我们奋斗的冲动。

在感情亲疏面前,我愿做一株蔷薇;在事物的认知上,我愿是一只猛虎,用理性的心细嗅感性的芬芳。

满分理由\发展等级: 读这篇文章,似一位长者在叮嘱后辈,似一位智者在启迪“凡人”,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令人心悦诚服。文章以当代英国诗人西格里夫的不朽诗句中的两个并列又不协调的意象作为标题,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开头两段,一连串的精致的对偶与排比句,行云流水般地引出了“感情”、“认知”这两个关键词,然后层层深入,围绕两个关键词及其关系谈古论今;理性思考中,充满了辩证的色彩。“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这种高度概括而又富于哲理的句子是何等的精妙!作者语言表达能力之强,思考的程度之深,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面结尾处对文题的照应,对全文观点的形象的总结,又大放异彩,不能不再次称妙!

考生个性特点:“杂”读、兼容、理性的思考。

文化背景分析:文学的,历史的,社会的,语言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1952年写过一篇《猛虎与蔷薇》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6——)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考生的文章,定是受了这篇文章的影响。

建议:良好的语文素养靠长期的努力形成,有此素养,无论怎样命题,都会处于不败之地。{2003福建高考作文}.

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偏见之于看风景,是大有差异的。风景没变,但倘若看风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镜,景致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见的人当然全

是有心的,并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为榜样,主张“心外无物”,看东西想问题时不免给自己的心加装一副有色眼镜,然后再将头缩于腹内,如同刑天之民,视听蒙蔽,如此一来,偏见就形成了。

我们每个人在环境一样,心境不一样时,一个个偏见便会从心灵的墨镜后“倏”地钻出来,同样一个晚上,“欢愉嫌夜短,沉闷嫌夜长”便是这个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语中的“喜乐”(bonheur)便是由“好”和“钟点”两个词组成,而德语中的“沉闷”(langweile)据字面上解释却是“长时间”,个把钟头说不上长,也谈不上短,但正由于心灵的偏见,愉悦和沉闷也便应运而生了。

“偏见”和“偏爱”如同孪生兄弟,是分不开的,“偏爱”必产生“偏见”,而“偏见”又偏爱所偏爱的。雪莱的《赠珍妮——一个回忆》中对啄木鸟的描写中道:“鸟鸣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观与前面二位大相径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后人讥为拙笔,可见针对鸟叫,王安石认为是大煞风景的“鸦鸣鹊噪”,而雪莱和王籍则推为“莺啼燕语”了。

我们怕偏见,更怕偏见多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无端地怀疑自己,但更多的却是怀疑别人,又常常摸着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镜,常常按住心灵的缝隙,以防“偏爱”乘虚而入,“偏见”乘虚而出。但长久这样折腾下去,不免身心俱困。于是又产生一个偏见:“我公正得很!没有偏见!”

叔本华在《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写道“思想家应该是聋子”,此话大有道理,否则耳根不清净身心受玷污,必产生偏见,继而产生假道学。但这只是被迫防范偏见。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长心了。钱钟书说人人都有偏见,因为人人的心都是长在左边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产生偏见,偏见侵蚀我们的头脑,于是思想也有所偏,这便是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写“地狱里连太阳也是冷清清,静悄悄”的和“魔鬼偏爱牛,所以常现牛形”的缘故了。

心是长不回正中间的了,所以,我们想东西时不妨少用心而多用点尚未偏倚的大脑,便可杜绝偏见。当然,心上的有色眼镜是一定要取掉的,据艾克曼1830年同歌德的谈话中所述,歌德最讨厌戴眼镜的人。



满分理由\发展等级: “感情亲疏的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虽有较多限制,但是聪明的考生还是有制胜法宝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其“法宝”便是“造”了一副“有色眼镜”——树起“偏见说”的靶子。针对这个靶子,作者“请”出了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学者,将 “偏见说”驳得体无完肤。“歌德最讨厌戴眼镜的人”作结,并非是得罪戴眼镜的人,而是进一步强调了要取掉“有色眼镜”。

考生个性特点:博闻强识,谈吐不凡。

文化背景分析: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建议:法语和德语——尽管只是各引用了一个词语;“二百七十八”和“1830”——尽管只是两个普通的数字,作者能够在“书山”、“学海”之中把它们“搜索”出来,令人称奇,其他的就用不着说了。看来,丰富的材料库和强大的搜索器,缺一不可。

只缘身在此山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于是,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

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

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

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

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2003福建高考作文篇二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

点评者: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

议论类

捕捉理性的灵光(湖北考生)

猛虎与蔷薇(重庆考生)

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四川考生)

只缘身在此山中(四川考生)

甜蜜负担(四川考生)

我爱唐装(湖北考生)

民族情感与世界(安徽考生)

爱莲说

感时花溅泪(湖北考生)

让理性主持宣判(浙江考生)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广东考生)

情役(广东考生)

李白的泪水 (河南考生)

与你同行 (河南考生)

真理只有一个 (湖南考生)

血浓于水 理大于情(吉林考生)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考生)

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吉林考生)

漫谈“感情”“认知”(吉林考生)

眼睛上的窗帘(山东考生)

校正情感‘(山东考生)

情与理(陕西考生)

第三种人(广东考生)

理智·认知·情感

我们需要的答案(浙江考生)

公则生明(江西考生)

叙述类

樱桃红了(河南考生)

路是月的痕(湖北考生)

喝茶(河南考生)

抛妻弃子之谜(江苏考生)

绿太阳红太阳(湖北考生)

遭遇陷阱(陕西考生)

真爱无言(河北考生)

保姆与家教(湖南考生)

米粒-谷粒-血汗 (湖北考生)

秋天的树下(广东考生)

哥,是捡来的吗?(湖北考生)

竞标 (河南考生)

宝钗鸣冤(湖北考生)

谁偷了玉坠?(安徽考生)

陷阱 (河南考生)

石碑上的历史(浙江考生)

雾中的战场(浙江考生)

其它类

无题(陕西考生)

感情是帆,认知是船(吉林考生)

蓝色蛹·金色蝴蝶(甘肃考生)

吊屈原赋(甘肃考生)

心扉感悟(河北考生)

网里人生(浙江考生)

——教师手记

孙悟空下岗记(湖北考生)

花香(安徽考生)

对肚子的评判(湖北考生)

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河南考生)

不放弃感情,再借你一份理智(河北考生)

——教你看清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的广告

用双眼看世界(湖南考生)

——网络个人主页设计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浙江考生)

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福建考生)

从泪走到血(浙江考生)

——孙膑访谈手记

独眼龙的求职信(江苏考生)

普朗克的忏悔书(湖北考生)

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贵州考生)

谏王(河北考生)

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重庆考生)

北京卷

转折(文言文)

转折

上海卷

熔炉

高考试题

2003年

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

2、 立意自定。

{2003福建高考作文}.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议论类{2003福建高考作文}.

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满分理由\发展等级: 作者“囿”于考场的小天地,“不安分”的心却能驰骋八方。旁征博引,用例涉及古今中外,特别是能将“抗非”几勇士的事迹随手“下载”,巧妙入文,显示了非凡的积累和驾驭材料的功夫。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整句与散句错落有致,古代与当代意味兼容。比喻、对偶、排比和通感等修辞手法,为全文增色不少。“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在考场上能锤炼出如此的佳句,实属难得!整篇文章写得来潇洒而深沉。

考生个性特点:饱读诗书,且如标题所言,善于“捕捉理性的灵光”

文化背景分析:作者堪为“小百科词典”,贮存甚丰,修辞——应是广义的修辞方面,素养已非同一般。

建议:知识面广,语言表达上乘者,可以这样为文。

猛虎与蔷薇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曾写过一行不朽的绝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说明人拥有两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亲疏是感性的,对事物的认知是理性的。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动人的人生哲学。

我们往往因过分亲近或疏远某个人,而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子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事物的认知,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这是必然的,但如果因此而悖驳事物价值的唯一性,这是荒谬的。楚国国君不就是因为听取爱妃谗言而使屈原因直谏而放逐吗?夫差因此而丧国。历史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昏君,有太多太多这样的历史闹剧。

当然,也有看穿迷雾而感悟觉醒的人。邹忌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人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他运用这琐事中的感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广开言路。

其实,对事物的感知也需要感情的柔化。正如棱角突兀的坚石需要柔水圆润,奇伟雄丽的火山需炽热融化为岩浆,这样才能在逆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亲情留予我们关怀,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对事物越发亲近,我们的认知就越发深刻。纣王曾问云中子:“先生何处而来?”答曰:“公似白云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发难,“云散水枯,君归何处?”答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的无限亲切,才孕育了博大的旷达的人生哲学。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是兼容二者的。庄子便是这棵享有阳光同时设下树阴的哲人之树。他妻子死后,他大哭须臾,后又会心的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他物我合一,无所依赖的无我哲学。

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山高月小,落花流水,当我们寄以情思,这种认知也富有哲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认知也可勾起我们奋斗的冲动。

在感情亲疏面前,我愿做一株蔷薇;在事物的认知上,我愿是一只猛虎,用理性的心细嗅感性的芬芳。

满分理由\发展等级: 读这篇文章,似一位长者在叮嘱后辈,似一位智者在启迪“凡人”,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令人心悦诚服。文章以当代英国诗人西格里夫的不朽诗句中的两个并列又不协调的意象作为标题,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开头两段,一连串的精致的对偶与排比句,行云流水般地引出了“感情”、“认知”这两个关键词,然后层层深入,围绕两个关键词及其关系谈古论今;理性思考中,充满了辩证的色彩。“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这种高度概括而又富于哲理的句子是何等的精妙!作者语言表达能力之强,思考的程度之深,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面结尾处对文题的照应,对全文观点的形象的总结,又大放异彩,不能不再次称妙!

考生个性特点:“杂”读、兼容、理性的思考。

文化背景分析:文学的,历史的,社会的,语言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1952年写过一篇《猛虎与蔷薇》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6——)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考生的文章,定是受了这篇文章的影响。

建议:良好的语文素养靠长期的努力形成,有此素养,无论怎样命题,都会处于不败之地。{2003福建高考作文}.

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偏见之于看风景,是大有差异的。风景没变,但倘若看风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镜,景致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见的人当然全是有心的,并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为榜样,主张“心外无物”,看东西想问题时不免给自己的心加装一副有色眼镜,然后再将头缩于腹内,如同刑天之民,视听蒙蔽,如此一来,偏见就形成了。

我们每个人在环境一样,心境不一样时,一个个偏见便会从心灵的墨镜后“倏”地钻出来,同样一个晚上,“欢愉嫌夜短,沉闷嫌夜长”便是这个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语中的“喜乐”(bonheur)便是由“好”和“钟点”两个词组成,而德语中的“沉闷”(langweile)据字面上解释却是“长时间”,个把钟头说不上长,也谈不上短,但正由于心灵的偏见,愉悦和沉闷也便应运而生了。

“偏见”和“偏爱”如同孪生兄弟,是分不开的,“偏爱”必产生“偏见”,而“偏见”又偏爱所偏爱的。雪莱的《赠珍妮——一个回忆》中对啄木鸟的描写中道:“鸟鸣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观与前面二位大相径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后人讥为拙笔,可见针对鸟叫,王安石认为是大煞风景的“鸦鸣鹊噪”,而雪莱和王籍则推为“莺啼燕语”了。

我们怕偏见,更怕偏见多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无端地怀疑自己,但更多的却是怀疑别人,又常常摸着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镜,常常按住心灵的缝隙,以防“偏爱”乘虚而入,“偏见”乘虚而出。但长久这样折腾下去,不免身心俱困。于是又产生一个偏见:“我公正得很!没有偏见!”

叔本华在《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写道“思想家应该是聋子”,此话大有道理,否则耳根不清净身心受玷污,必产生偏见,继而产生假道学。但这只是被迫防范偏见。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长心了。钱钟书说人人都有偏见,因为人人的心都是长在左边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产生偏见,偏见侵蚀我们的头脑,于是思想也有所偏,这便是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写“地狱里连太阳也是冷清清,静悄悄”的和“魔鬼偏爱牛,所以常现牛形”的缘故了。

心是长不回正中间的了,所以,我们想东西时不妨少用心而多用点尚未偏倚的大脑,便可杜绝偏见。当然,心上的有色眼镜是一定要取掉的,据艾克曼1830年同歌德的谈话中所述,歌德最讨厌戴眼镜的人。



满分理由\发展等级: “感情亲疏的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虽有较多限制,但是聪明的考生还是有制胜法宝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其“法宝”便是“造”了一副“有色眼镜”——树起“偏见说”的靶子。针对这个靶子,作者“请”出了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学者,将 “偏见说”驳得体无完肤。“歌德最讨厌戴眼镜的人”作结,并非是得罪戴眼镜的人,而是进一步强调了要取掉“有色眼镜”。

考生个性特点:博闻强识,谈吐不凡。

文化背景分析: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2003福建高考作文篇三

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集锦

全国I卷

·2010全国卷(Ⅰ)高考满分作文:满身花雨又归来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全国卷I)

·2009全国卷(Ⅰ)满分作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作文试题 ·2008年全国卷Ⅰ失误分析:爱能创造奇迹 ·200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作文试题 ·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作文试题 ·2005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作文试题 ·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作文试题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作文试题 ·2002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作文试题 ·2001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作文试题 ·2000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作文试题

·2010全国卷(Ⅰ)满分作文:大同世界 焉能忘本?

·2008年全国卷Ⅰ满分佳作:青山一道同风雨

·07全国卷Ⅰ满分佳作:在爱的牵动下飞翔 ·06全国卷Ⅰ满分佳作: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05全国卷Ⅰ满分佳作:“爱心永驻”三幕剧 ·2004年全国卷Ⅰ满分佳作: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2003年全国卷满分佳作: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2002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满分佳作:霸王泪 ·2001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满分佳作:与诚信同行 ·2000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满分佳作:四幕剧

全国II卷

·2010年全国卷(Ⅱ)高考满分作文:深阅读之美 ·2010全国卷(Ⅱ)满分作文:背上“悦读”的行囊 ·2010年全国卷(Ⅱ)高考满分作文:慢尝书香 ·2010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小议”浅阅读(1) ·2010全国卷(Ⅱ)满分作文:用心阅读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全国卷Ⅱ)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失误分析:每当存亡的时刻 ·200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2010全国卷(Ⅱ)高考满分作文:浅阅读与深阅读 ·2010全国卷(Ⅱ)高考满分作文:重拾遗落的厚重 ·2010年全国卷(Ⅱ)高考满分作文:犹忆书香 ·2010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小议”浅阅读(2) ·2010全国卷(Ⅱ)满分作文:与品读相拥

·200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满分佳作:变味的善良

·2007年全国卷Ⅱ满分佳作: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

北京卷

·2010北京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1) ·2010北京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3) ·2010北京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5)

·2010北京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 ·2010北京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4) ·2010北京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6)

·2010北京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7)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北京卷)

·2009北京高考高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1) ·2009北京高考高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3) ·2009北京优秀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 ·2008年高考作文北京卷作文试题{2003福建高考作文}.

·2008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满分佳作:人生无极限 ·2007年高考作文北京卷作文试题

·2010北京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8)

·2009北京高考高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 ·2009北京优秀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1) ·2009北京优秀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3) ·2008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满分佳作:超越极限 ·2008年高考作文北京卷失误分析:杯家四兄弟 ·07高考北京卷满分佳作:细雨闲花皆寂寞 ·06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满分佳作:北京的符号 ·2005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满分佳作:安于心

年 ·2006年高考作文北京卷作文试题

·2005年高考作文北京卷作文试题

广东卷

·2010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 ·2010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3) ·2010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5) ·2010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7) ·广东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与你为邻 共建和谐 ·广东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亲爱的农民工邻居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广东卷) ·2009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如此常识 ·2009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知之 行之 思之 ·2008年高考作文广东卷作文试题

·2008高考广东卷失误分析:不要轻易说“不” ·2007年高考作文广东卷作文试题

·2010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2) ·2010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4) ·2010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6) ·广东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孟母三迁新传 ·广东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给书本的一封信 ·广东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我的精神邻居

·2009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2008高考广东卷满分佳作:不要轻易说“不”

·2007年高考作文广东卷满分佳作:薪尽火传

山东卷

·2010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暖春 ·2010山东满分作文: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山东卷) ·2009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见证(1) ·2009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见证(3)

·2010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打不垮的信念 ·2010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冷板凳上守侯成功

·2009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见证(2)

·2008年高考作文山东卷作文试题

·2008高考山东失误分析:等待中的“沉”与“浮” ·2007年高考作文山东卷作文试题

·2008年高考作文山东卷满分佳作:蝶变

·2007年山东卷满分佳作: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江苏卷

·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1) ·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3) ·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5)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江苏卷) ·2009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1) ·2009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3)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作文试题 ·2007年高考作文江苏卷作文试题 ·2005年高考作文江苏卷作文试题

·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2) ·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4) ·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6)

·2009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2)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失误分析:好奇心 ·2007年高考作文江苏卷满分佳作:怀想天空 ·05年高考作文江苏卷满分佳作:生命的绝唱

浙江卷

·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1) ·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3)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脉脉乡情 ·2008年高考作文浙江卷作文试题

·2008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佳作:触摸都市 ·2007年高考作文浙江卷作文试题

·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2)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浙江卷)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绿叶 情意 ·2008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佳作:感受乡村 ·2008年高考作文浙江卷失误分析:感受乡村 ·2007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佳作:感悟消逝

天津卷

·2009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风景这边独好 ·2009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2) ·2009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4) ·2008年高考作文天津卷作文试题

·2008年高考作文天津卷失误分析:人之常情

·2009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1) ·2009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说说我们90后(3)

·2008年高考作文天津卷满分佳作:人之常情

上海卷

·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们自私的“智慧” ·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善擒者亦善纵 ·2010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滋养文化的“活鱼”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上海卷) ·200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传承与创新 ·2009高考上海优秀作文: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2009高考上海优秀作文:和谐的统一 ·2008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作文试题 ·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作文试题 ·2006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作文试题

·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稚嫩的成年 ·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舍小利以谋远 ·2010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放宽网眼 让学术长大

·200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2009高考上海优秀作文:独一无二

·2008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满分佳作:他们 ·2007高考上海卷满分佳作:必须跨过这道坎 ·06年作文上海卷满分佳作:我想握住你的手

福建卷

·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偶然?必然! ·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站对人生的舞台 ·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驭思 轻吟韵调 ·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士运论 ·2009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这也是一种力量 ·2009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这也是一种爱 ·09年福建省高考出现八篇满分作文 ·2008年高考作文福建卷作文试题

·2008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佳作:我于咖啡中看见

·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 ·2010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 ·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 ·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尘封的梦 重拾未晚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福建卷)

·2009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这也是一种问题 ·2009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这也是一种承诺

·2008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佳作:一蓑烟草任江平 ·08年高考福建卷失误分析:表哥,你听我说

湖北卷

·2010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多一点幻想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湖北卷)

·09高考湖北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09高考湖北优秀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

上一篇:2017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期初作业检测
下一篇:2005安徽高考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