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5-05-25 点击: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篇一

小学三年级上册同步作文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第五单元

一、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扩散思维,指导选材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

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节晚会上常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品赏这些对联,我们不但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止是品对联,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就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挖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300字。

1、民问工艺: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刺绣。。。

2、民族艺术:戏剧、国画、书法、文房四宝、皮影戏。。。

3、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灯会;中秋节赏月;春节写春联、贴窗花、吃团圆饭、拜年、拿压岁钱;清明节扫墓。。。)民俗风情(祖国名胜古迹、少数民族的节日。。。)

4、神话故事

5、中华美食

6、诗词赏析

三、根据选材,指导练写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指名自由交流:

(1)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2)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3)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4)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指引点拨,提炼中心

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根据自己的内容,恰如其分的运用词句或开门见山的总起,或衔接自然的过渡,或再次点题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举出一二例子)

附: 习作练笔

中秋节赏月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的月亮是最圆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纷纷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今年的中秋节正好是星期天,我和妈妈准备了好多可口的菜肴。晚上,我们全家吃好晚饭就到外面去赏月。妈妈拿出月饼,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等着月亮出来。不一会儿,月亮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十五的月亮像金色的圆盘,挂在深邃的天空中,给几片

浮云镀上了金边。”慢慢地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像水银似的泻向大地,地面上亮得如同白天。阵阵凉风徐徐吹来,小树叶“刷刷”作响,好似在轻声歌唱。啊,今晚的月光多美呀!

“我要把这一刻永远留住,妈妈!”我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傻孩子„„哈哈”欢乐地笑声伴着月光久久地回荡在夜色中。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亮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些憧憬,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赏月。 那天晚上,我拿上望远镜和妈妈一起来到小区门口赏月。我们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连星星的影子也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没有其它颜色,我们有些失望了。但是,一会儿,我看见了天上有一朦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那么月亮一定也会出来。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丝光芒,弯弯的,一会儿又变成了小船;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圆盘子。“啊,月亮出来了!”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篇二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阅读写作教案

三年级上册——阅读写作教案

编辑:郑彩霞 第一次课

我的课余生活

一导入

我们除了上课和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外,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呢? 讨论:做游戏、踢足球、看电视、看书、画画、下棋、弹琴、养小动物、做家务。。。。。。 二写作要求

在讨论各自的课余生后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三写作指导

1. 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而且这件事情发生在学校以外的范围,是课余事件发生

的事情。

2. 课余生活中做的事情很多,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写。

3. 注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经过要详写,起因和结果略写。

四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自己的课余爱好是什么?

中间: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可以写出当时的周围的环境、参加活动的心情等。{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结尾: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或者吸取旳教训。

五、阅读练习《我的小伙伴》

1.标点符号的运用。

2.近义词的找法。

3多音字的练习。

第二次课

1、做第一单元AB卷B卷

重要知识点

(1)

(2)

(3)

(4)

(5)

(6)

(7)

(8) 相近字组词 (状、壮) (省、雀) (耍、要) 多音字(假、便) ABCC词语:小心翼翼、千里迢迢、得意洋洋、两手空空 ABB词语:美滋滋、白茫茫、绿油油、白花花、黑乎乎 一词多意 相近词语区分 扩句 修改病句

2阅读《迪斯尼和米老鼠》《萧伯纳和小女孩》 第三次课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一、 导入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情。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情,把这件事情想清楚,再动笔写。

二、 写作要求

1、

2、

3、 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选择自己熟悉的人。 通过一两件具体事情写出人物特点。 内容具体,语句通畅,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 写作指导

1、 写作要选自己熟悉的人,然后想一想在他身上发生了那些事情令你印象深刻,

让你难忘或深受教育,写的时候,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2、 抓住特点来写。要准确写出人物的外貌,动作等特点,还要通过一两件事情

写出人物的品质特点。

四、 提纲

开头:交代熟悉的人是谁,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

中间:通过一两件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来。

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全文。表达对所写人物的感情。

五、 阅读《牛顿的故事》

知识点:怎样总结每段的中心。

根据意思找出文中词语的方法。 第四次课

1讲第一单元AB卷A卷和第二单元A卷重点题型。

(1)

(2)

(3)

(4)

(5)

(6) 多音字:好、假、晃、似 近义词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把一个陈述句改为把字句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闻鸡起舞、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照例子缩句。

2 讲阅读《明星上的一粒微尘》《勤奋好学的王冕》

3做第二单元AB卷B卷 第五次课

秋天的快乐

一、要求

1、描写的图画必须与秋天有关。

2、图画可以是从别处选取来的,也可以是自己画出来的。

3、要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选材

天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田野:庄稼丰收、农民忙碌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果园:瓜果成熟、芳香四溢

落叶:随风飘落、翩翩起舞

秋雨:秋雨绵绵 如烟如雾{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动物:大雁南飞、松鼠储粮

小孩:游玩嬉戏 帮忙丰收

三、写作方法:

1. 认真观察。

(1) 看人。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确定他们在干什么,根据衣着相貌弄清人物的

年龄、身份等。

(2) 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

天的特征。

(3) 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和人物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有什么关系。

2. 按空间顺序写。或由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整体到局部。

3.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4. 动用五官。

只用一种感官来写景物,描写难免单调,读起来不过瘾。如果五官能来个全家总动员,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多地写下来,那读的人就像是亲身体验一样。

例:《秋天的图画》 看到的:树叶、田野、果园以及一些小动物忙碌的场景。其中不乏秋天的色彩,有黄色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金黄的田野、各色的菊花。 听到的:风吹树叶“唰唰”的声音 感受到的: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到来。 闻到的:各种水果的甜香。

四、构思

1、拟题

以描写的主要事物拟题。如《雁儿高高飞》《一场落叶雨》《水果喷香》 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快乐秋游》《我爱秋天》《赞美秋天》

2.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例:①一场落叶雨之后,秋姑娘来到人间,大自然一派丰收、喜庆的景象,不过最热闹的还得是那香甜四溢的果园。(《秋天的果园》)

②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迎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真美啊,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 (《美丽的秋天》)

3.中间:抓住秋天景色的几个特征来写。

截取富有秋天特征的几处景物或人物的活动场面来写。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对景物的形状、姿态、色彩、声音等各方面进行观察、比较,选取其最具特征的方面来写,按照一定的顺序,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

例:①啊,多美的秋天啊!我爱你,秋天!(《我爱秋天》)

②秋天,美丽的秋天,让我们为你献上最热情的赞美吧!(《赞美秋天》)

五、拟题纲

写的时候要注意:要将哪些内容写进去,分成几段?最好是每一段有一个大意。 你可以拟一个提纲。例如: 题目:秋天的图画

第一段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1、水果都成熟了。

2、那红彤彤的苹果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3、石榴大大方方的挂在枝头大笑,露出了„„

4、柿子就像一盏盏„„

5、一串串葡萄„„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篇三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一、审题选材指导:

“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一些现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国画、书法、对联、灯谜、传统节日等。本次习作,我们先来写一写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如西安的羊肉泡馍、天津狗不理包子、重庆火锅、广州荔湾艇仔粥„„,都是举世闻名的。

写作之前,我们应该观察你家乡的特色食品,选择一种特色食品来体验。抓住食品的形状、颜色、味道、制作的工序、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描写。在观察和体验的时候,要注意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力观察和体验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另外,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你家乡美食有哪些功能,作用,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为了更加突出“传统美食”的题目,我们还有想一想这种美食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二、思路章法指导:

这次习作我们可以按照“开头——具体特点——结尾”思路来构文。

1、开头(第一自然段):可总的描述一下所写的特色传统美食的名称和对它的感情等。如能引用一些赞美的诗句,可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具体特点(第二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要具体描写。在具体描写时抓住以下几方面特点:

(1)外形特点:抓住这一种传统美食的形状、颜色、味道制作的工序、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描写。如大小、厚薄、黑白、长短等方面的特点,细致地描述。在观察和体验的时候,要注意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力观察和体验得生动而富有情趣。

(2)作用特点:这种传统美食有哪些功能、作用,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和方便?它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3、结尾(第三自然段):可以总结,可以抒情,或者用反问口气作结,揭示文章的中心。可以总结一下全文,抒发感情,赞美这种传统美食,赞美家乡。也可以抒发自己感情的同时,揭示文章中心,或引用诗句以呼应开头。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篇四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辅导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辅导教案

【单元作文题目及要求】

1、题目: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2、要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作文思路点拨】

1、先思考“写什么”,就是要写的内容。其实,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比如: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1)一些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冬至。我们开开心心过节的时候别忘了细细的体会这个节日全家都是怎么过的?

(2)一些传统的食物: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吃的粽子、中秋节吃的月饼、广州的特色食物凉茶、龟苓膏、鸡仔饼、茶、煲汤……你喜欢你这些食物吗?有没有去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

(3)还有传统的体育项目:跳皮筋、踢毽子、太极拳……

(4)别忘了我们常用的东西:筷子、毛笔、茶杯、纸……

2、再思考“怎么写”的问题。这次习作需要大家多查阅资料。当你确定了一个主题之后要在搜集一下相关的资料,整理后再开始写作。

二、描述传统文化,体会怎么写。

1、老师简述

(1)、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吗?

(2)、学生补充。{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3)、你能把刚才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段话吗?

2、投影出示一段话《闹元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北京人闹元宵介绍清楚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传统文化介绍给大家。

4、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5、出示本次习作题目,明白要求。

(1)、出示投影,读题目。

(2)、体会要求,引导学生如何审题。

(3)、学生谈谈写作有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这个教程,重点在于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学生对于纷乱繁杂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知道如何写下来,这里,老师设计一个从说到写的过程,而且通过范文的学习,来揣摩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三、回味传统文化,初步成稿。

1、老师读“下水”作文。

2、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3、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4、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在习作指导中,老师读一读自己的下水文,一是能让自己更深入实际,了解学生习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前设想出解决方案;二是让学生更有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发扬传统文化,激发兴趣。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写作有成功感,必将给学生更好的鼓励,因此,给优秀的作文装订成册是个很好的办法。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做一名祖国文化的传播者”,可以让学生更有神圣感、义务感,激励学生把本次作文写好。

【提纲设计参考】

题目:端午节

提纲:

1、端午节的的来历,传说,纪念屈原的故事 。

2、端午节这一天,你们家人是怎么庆祝的。到了这天会穿什么,会吃些什么?为什么会吃这些东西?在这一天,家人有没有什么活动?比如祭祀、聚餐、放鞭炮……如果是祭祀,家长都会准备些什么?他们会怎么做?

3、在这一天,你一般都做些什么?你觉得这个日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感想。感想,心理活动的描写。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习作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习作指导-人教版三上五单元(2009-10-25 08:18:18)

标签:浩友备课 中国传统文化 习作指导 人教版 三上五单元 杂谈 分类:步入读写勤研究

快来写写中国传统文化

-人教版三上五单元习作指导

一、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扩散思维,指导选材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节晚会上常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品赏这些对联,我们不但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止是品对联,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就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挖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300字。

1、民问工艺: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刺绣。。。

2、民族艺术:戏剧、国画、书法、文房四宝、皮影戏。。。

3、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灯会;中秋节赏月;春节写春联、贴窗花、吃团圆饭、拜年、拿压岁钱;清明节扫墓。。。)民俗风情(祖国名胜古迹、少数民族的节日。。。)

4、神话故事

5、中华美食

6、诗词赏析

三、根据选材,指导练写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指名自由交流:

(1)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2)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3)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4)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指引点拨,提炼中心

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根据自己的内容,恰如其分的运用词句或开门见山的总起,或衔接自然的过渡,或再次点题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举出一二例子)

五、学生草稿,落笔成文

六、取长补短,讲评练笔

七、精益求精,修改佳作

八、认真誊抄,文墨飘香

九、佳作展示,美文结集。

附: 习作练笔

中秋节赏月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的月亮是最圆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纷纷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今年的中秋节正好是星期天,我和妈妈准备了好多可口的菜肴。晚上,我们全家吃好晚饭就到外面去赏月。妈妈拿出月饼,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等着月亮出来。不一会儿,月亮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十五的月亮像金色的圆盘,挂在深邃的天空中,给几片浮云镀上了金边。”慢慢地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像水银似的泻向大地,地面上亮得如同白天。阵阵凉风徐徐吹来,小树叶“刷刷”作响,好似在轻声歌唱。啊,今晚的月光多美呀!

“我要把这一刻永远留住,妈妈!”我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傻孩子„„哈哈”欢乐地笑声伴着月光久久地回荡在夜色中。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亮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些憧憬,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赏月。

那天晚上,我拿上望远镜和妈妈一起来到小区门口赏月。我们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连星星的影子也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没有其它颜色,我们有些失望了。但是,一会儿,我看见了天上有一朦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那么月亮一定也会出来。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丝光芒,弯弯的,一会儿又变成了小船;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圆盘子。“啊,月亮出来了!”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寂寞地住在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儿在广寒里为嫦娥捣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豆那可爱的小白兔儿呀!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一会儿,月亮不见了“是什么东西?”慢慢地那东西飘走了,借着月光看,那是云。原来,晚上也有云呀。这时,我发现,地上的蚂蚁不动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么迷人啊!妈妈告诉我:“因为人们为了日子能过得圆满,所以,人们要望着月亮许愿。”于是我也许了一个愿:希望每天日子能过得圆满。

十五的月亮,你勾起了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啊!

我喜欢舞龙灯

在我的家乡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有舞龙灯,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到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大家兴高采烈,热闹极了!

夜幕降临,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我们伸出手指,数着“巨龙”的节数:“1、2、3、4„„”一共45节,“好

长啊!”我们惊叹道。“巨龙”为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为它身后有许多可爱的“龙孩子”。你瞧,一条条“小龙”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动活动筋骨:转转圈、打打滚„„

“龙孩子”最拿手的要数“抢龙珠”了。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孩子”扑了上去;龙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龙孩子”也飞快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躲猫猫”,滚到“龙孩子”的身后,“龙孩子”转身紧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龙孩子”总不肯放弃,依然奋勇向前„„

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向上、进取。我喜欢舞龙灯。

评语:习作开篇,描写了沸腾的“大街小巷”和“兴高采烈”的人们,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舞龙灯的热闹场面。“巨龙”和“龙孩子”的描写,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凸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充分领略到“舞龙灯”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

快乐春节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简评:本文先总写春节气氛,再分春节前后两个场景来展开细写,以此来展现春节前后人们的各种活动。总分的结构极为严谨。准备与享受如两个精美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而这一切又以标题的“快乐”为全文的文眼,一线串全文。一句话,本文结构精致。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中秋节那天

晋北大地的八月,成熟的气息荡漾在秋天的空间,丰收的喜悦流淌在人们的心田里。 此刻,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也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希望。

中秋节也叫仲秋节或团圆节,每到这个时候,出门在外的人们都要回家过节,人们有院子的,把家里的桌子搬到院子里,摆放上贡品,有香蕉,苹果,红提,马奶提,梨,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月饼。妈妈还在桌前摆上香炉,里面插上了三根香。我心血来潮,把我所有的赛车从盒子里拿了出来,摆到了桌子的下层,我边笑边说"哇哈哈,看吧,我的赛车多酷!"我把其中唯一的一辆带车灯的车打开开关。哇!我的车灯比蜡烛还亮!

这时,妈妈出来了,对我说:"你在忙活什么呢?"我笑嘻嘻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的杰作!"妈妈仔细一看,下面摆的全部是赛车,妈妈让我别摆,我说:"不要嘛,再说了,我也要让月亮公公,不,是月亮婆婆,让月亮婆婆看看我们地球孩子玩儿的是什么,也让她给星星孩子们买点好玩儿的嘛!"妈妈也只能让我摆着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对我说:"孩子,爸爸要响花炮呢。"我赶紧进了家,跑到了二楼,看着那一个个烟火直射云宵,我用望远镜看着天上的月亮,边看边想,你说这嫦娥也真是的,为什么要偷吃后羿的仙丹呢?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嫦娥现在一定在广寒宫里眺望着人间美丽的烟火。

我已经置身于那美丽的月宫。之后,我的爸爸把桌子搬回了家,这时,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月饼边看电视,直到晚会完毕,这时,外面又是一片炮声,我想到了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篇六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农历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农历的月份划分,特定的几个月份的名称了解农历的计时方式以及闰月的概念。

2、通过介绍农历的来源,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天文科学的联系。引导学生熟悉农历的月份划分,并介绍公历的月份,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记忆农历特定的月份名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很早就有了一套完善而独立的历法体系,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认识。同时知道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了解农业和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农历月份的划分方式和特定月相的名称以及月份名称。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农历月份与月相的关系,识特定月相名称和月份名称。难点在于认识农历公历的区别以及闰月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问谁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如果学生先说出公历,,接着问农历呢?)

(二)、探究新知:

1、简介公历:

公历又称阳历,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计时方式。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每年365天,分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而4、6、9、11月为小月,每月有30天。2月比较

特殊,一般情况下每月有28天,而每四年设一闰,加一天,也就是当年份能被四整除时,这一年的2月有29天,如2000年、2004年、2008年。(当正百年的时候必须是400的倍数)其它不能被整除的则有28天。

2、公历的节日:

我们现在使用的日期是公历计时,想想公历有哪些节日?(元旦、情人节、愚人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圣诞节等等)。

3、介绍月相名称:

(1)、农历: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它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主要是以月亮的运转为指导的。由于地球、月球以及太阳的三大星体都各自运动,在相互运动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在地球上的我们会看

到月亮发生从无到有,从大到小的变化。每月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的时候是“朔日”,农历初三、初四,看到的月亮如一丝纤细银钩,叫做“娥眉月”,每月初七、初八,看到的半个月亮,叫做“上弦月”,之后初九到十四,我们看到的大半个月亮,这时叫做“凸月”,每月十五十六可以看到一轮圆 月,这时称为“满月”或者“望”。满月过后,月亮又开始慢慢变小,每月十九二十日又看到大半个月亮为“凸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看到半个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五、二十六看到的月亮又变成一个娥眉性月牙,称为“残月”而到下个月月初,又回归的“朔”。这样,按照月亮的变化,农历把每年定为366天,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29天或者30天,29天的称为小月,30天的为大月。每19年安排7个闰月。所谓闰月,便是多一个的意思。比如2009年的农历五月便要过两次,第二次过五月便成为闰五月。

(2)、农历的节日:

除了公历的节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农历节日。想想有哪些?(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小月的话还有腊月二十九)

(3)、正月腊月的称为:

农历一月为一年的岁首,称为正月,十二月为一年的岁末称为腊月,十一月也称冬月。

(4)、农历的旬:每月有29天或者30天,平均分成三等份,前十天称为上旬、中间十天为中旬、最后九天或十天为下旬。每旬基本为十天。

(5)时辰:农历每天的计时也与公历不同,公历称为小时,每天有二十四个小时。而农历称为时辰。每天12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三)巩固提高:

1、读一读:“初一生、初二长初三初四明晃晃”这句话。。。。。。。教材46页

2、想一想:我们过生日按照农历的日期过,每个生日的晚上,月亮的大小总是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农历主要是按照月亮的周期来安排时间的一种历法,而且月亮的周期每月基本都是一致的,因此过阴历生日每年月亮的大小总是一样的。

3、查一查:请同学们课下查一查父母与自己的生日公历与农历分别是什么时间,感受一下公历与农历的差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的:

{三年级上册介绍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教案作文教案}.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了解冬至、夏至和春秋分的时间,知道国古代很早就可以用土圭来测量二分二至。

2、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产生原理,使学生熟悉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及对应的气候变化或者农耕特点。渗透地球公转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记忆节气中特定的几个称为,鼓励学生在节气时观察身变动植物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民间生产生活的节气常识,提升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的理解。同时树立学生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乐于从民间汲取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弄懂二分二至的来历,同时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难点在于对二十四节气内容的理解,知道节气的命名和花粉是充分考虑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教材分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我国古代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二十四节气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读左下方的二十四节气。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二十四节气。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节气歌:

“春雨惊春淸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四句诗中公办喊了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你们刚刚读的二十四节气。

投影出示:

·二十四节气表·

春 季 立 春 2月3—5日交节

雨 水 2月18—20日交节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下一篇:《大学物理AII》作业电场强度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