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的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5-05-17 点击:

三姐的故事篇一

“屋檐下的故事”

“屋檐下的故事”征文比赛征文稿

超出一个屋檐下的情感

马婉宁

相识屋檐下

才知青春岁月可如此明媚

相知屋檐下

我看得见阳光下爬山虎伸展的藤蔓

相忆屋檐下

野百合盛开的求学路上

有你们漫过我生命的江河

记得刚开学哪会儿,当自己背着沉重的行囊走进屋檐下的106宿舍走进这个陌生但却充满新鲜感的集体时,我的大学生生活便自此开始,新的环境难免让人有些失落、孤独。至今犹记得刚开学那会儿宿舍长特意带来了充满儿时回忆的臭豆腐让我们吃,吃着充满儿时回忆的臭豆腐我们六个人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讲起自己小时候的事。那次的臭豆腐第一次拉近了我们大伙孤单的心的距离。使我们进陌生热悉起来,于是九月的屋檐下注定有一个充满欢乐地家。

四季在风中匆促地流转,我们也在时光的拉扯中相互洇染,相互温暖。宿舍里最有意思的便是“叫起床”了,屋檐下的七

点一刻姐妹们就开始彼此叫喊起床。有时候大家偷懒不想起床。大姐就开始实行措施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床上下来拿出小音响,把声音调到最大,放着有力量的流行歌,姐妹们便被这噪声逼得不得不起床。不过在寒冬的时候这个办法可就不行了。于是姐妹们就又想出个怪招,每天早上派起床早的姐妹去掀不起床的姐妹们的被子,这个方法真的可灵,后来大家都没有了在冬天赖床的坏习惯了。

安静平和如水的日子,就这样慢慢的带领我们六朵姐妹花快乐地成长着,我们六个的关系变得越发的亲近了。

宿舍里的乐趣也是越发的多了,比如接歌比赛,我们六个姐妹来个五队一,我自己一个一组,其余的五个姐妹只咬牙但却又对不上来,结果以大家合唱一首歌谣来收尾。还有播报天气预报也是一个很抒情、很温暖、很文艺的事情。每晚三姐小王同学就开始为我们播报天气预报了,他总是这样播:“明天草长莺飞请大家换上栀子花色的衬衫,,明天梧桐落叶请姐妹们多加衣服;明天天空将有眼泪落下,请姐妹们务必带伞……’’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进行猜谜语比赛姐妹中的二姐露露智商很高,每次都能猜中谜底,把我们姐妹羡慕的直跺脚。还有吃饭比赛,做家务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中的小快乐,小温暖也许只有我们最懂。 野百合散开的求学路上,那是彼此漫过彼此生命的江河。依稀记得那是冬天的一个星期五晚上,大约是9:00左右,躺在床

上的我突然浑身发冷、头晕、呕吐,把五个姐妹们吓坏了,他们立刻手忙脚乱的帮我借药、倒水,扶我到凳子上坐下,打开门窗。有一个姐妹甚至跑去别的宿舍借了自行车,要带我去医院。其他的姐妹说太晚了要一起去,最后大家决定给老师打电话,向老师说明我的情况,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给我买了药,让我服下。那一个夜晚姐妹们都没有睡着,半夜这个起来看看我,那个帮我整整被子。在后来的几天里都有姐妹帮我买饭、打水。直到我的病痊愈。忘不了宿舍里那个做女工能力很强的小五姐妹每次都是她帮我们缝衣服;更忘不了考试前对我们督促和鼓励的小六妹妹,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宿舍里的五个姐妹都拿到了奖学金。宿舍因为有了她们而和睦、融洽,也因为有了她们而亮丽多彩,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感谢屋檐下陪伴我们走过求学之路的姐妹们。一路上,我们经历了阳光沐浴的日子,也经历了风雨交加的岁月,我们一起上课、逛街、讨论隔壁班的男孩、女孩;一起清明节踏青;一起五一出游;光棍节彼此寒暄;寒暑假里有你们的思念,归家的旅途上有你们的牵挂,来学校的道路上有你们的迎接、、、、、、。一路上走来有着太多的欢乐与温暖。我们也曾有过难过,彷徨,然而难过时有你温暖而结实地肩膀;遭遇困难时有我热情如火的帮助,再大的悲伤总会一起走过。每天的每天我们都是彼此心中的向日葵,是彼此左手边的阳光,右手边的温暖!

屋檐下的感情超越了时光,超越了空间,我相信它会一直延续到亘古,到那时好姐妹还是好姐妹,一家人永远都是一家人!

古老的岁月里

曾有一个屋檐下的故事

那是六朵姐妹花

从离别的梦中惊醒

细雨霏霏不是我们的眼泪

亲爱的姐妹啊

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痕迹

11级国际教育学院护理一班

六号公寓楼431宿舍

马婉宁

三姐的故事篇二

故事

我的家风家规故事

-------老子山镇安淮村 刘庆好

家风家规:

1、尊老爱幼、长次有序;

2、勤劳兴家、节俭持家;

3、艺不压人、尊师重学;

4、忠厚诚实、和善待人;

5、行善积德、做好事;孝行礼让、守规矩;

6、唯为人谦虚,不可弄虚作假;唯脚踏实地,不可骄傲自满、 狂妄自大。

家风故事:

我家是个大家庭,共有兄妹8人,虽然各有了家庭,大多数都做爷爷奶奶了,我爸也90多岁了。多少年以来,我们相互爱护小辈,小辈尊重长辈,一大家人和和睦睦,从没红过一次脸,闹过一次纠纷。在这个大家庭里,谁家有事,大家都会主动帮忙,不论是人场还是钱场,从不会有我多出多做我就会觉得心里不平衡的想法。一直保持着家里有事情时,一家人就共同努力,同心协力。 记得我小时候,爷爷80多岁还下湖捕鱼,虽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是爷爷还是坚持生产劳动。每次下湖都带上我,一是作伴,二是为他老人家撑船。爷爷总是给我讲:人生在世要多问多学,艺不压人;诚实本分人可信,尖头耍滑人不亲;勤劳才能发家;做好事才能积德延寿。每天一放学,爷爷就叫上我下湖,我在船尾撑船,爷爷在船头看鱼篮(渔具)讲着故事。特别是春秋两季,湖里的水草青青,芦苇蒿草茂盛,各种水鸟啾鸣,真是心旷神怡。听着爷爷给我讲的“行善做好事”故事,看着捕获的一尾尾活鱼,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乡愁。 有一次,爷爷给我讲他救人的故事。那是一个离大年还有六天、大雪纷飞的日子,冰封了洪泽湖,爷爷刚从湖里打鸭枪回来,坐在船舱端着饭碗还没吃上一口,忽然听到远处隐隐约约有人喊“救命”。他连忙来到船头细细辩听,当确认有人落难,便二话没说,重新穿上鸭绒外衣,套上皮护腿,跳上冰面推着“枪

棑子”(冬天打野鸭用的小船),直奔出事地点。凭着几十年在湖里劳作的经验,很快在茫茫的大雪中找到了一家三口人扒在冰窟窿边,人已冻得喊不出话来,看看体力不支。爷爷迅速将他们救上“枪棑子”推回家。换上衣服将他们让到船舱,用鸭绒被裹起来,奶奶已经把姜汤烧好。一人喝了一碗,很快恢复正常。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想从冰冻上赶着过湖回老家过年的,可没想到半路遇上大雪迷路,误掉入野鸭群离开不久刚结了冰的窟窿里,带的在冰上拖着的年货也全部沉入湖底。就这样,爷爷奶奶留这一家住了三天后,待他们换上烤干的棉衣,又送了咸野鸭、咸鱼、鸡头米、菱角米等年货,将他们送上岸,一家人千恩万谢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还记得,每顿饭,奶奶都是把第一碗留给爷爷,并且晚辈总是等爷爷上桌子动了筷子,才敢吃饭。

我爸没读过书,他却坚信读书才能有出息。他把我们姊妹弟兄8人,培养出三个高中、一个初中生。在现在看起来平常的事,可是那个年代却无法想象。我大哥在姊妹中排行老四,1958年出生,新渔村第一所小学开办是1966年。大哥刚赶上上小学。因为大姐出嫁早,二姐和三姐为了四个弟弟、一个妹妹能够好好读书,没能上过一天学,便和父母起早贪黑地挣工分。因为工分款根本不够一家基本生活,要保证我们从小健康成长:每天吃上一顿干的,父母总是不辞辛苦利用劳动之余采摘水生蔬菜:鸡头、菱角、藕、莲蓬,来掺着计划粮过日子。父母的勤劳俭朴深深的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在我印象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非常俭朴,衣着从简,粗茶淡饭,待人和善,友善乡邻。张家长李家短的总是乐意调和,从不滋事挑拨。从而受到许多人称道。但是他们对子女却是严管身教,不识字没文化的他们却悟出:“严管出孝子,娇养无义儿”。

长辈们的良好家风、优良家规家训,我们不但要学习和坚守,更要继续传承下去。

和和睦睦、平平安安是我们永远的希望。

2016.4.18

三姐的故事篇三

苏三的故事

苏三,原名周玉姐,河北广平府曲周县人,大同府尹周彦亨的千金。自幼生得白净水灵,学得聪明伶俪,弹得一手好琴。可惜父母双亡,又被卖了两次。一次被卖到北京一苏姓人开的“怡春院”,排行三姐,改称苏三。二次被卖到山西洪洞县,做了一个马贩子的小妾。后被诬为毒杀马贩的凶手,打入死牢。再后来,她日思夜想的中进士封巡按的王三公子传谕全案起解太原,三堂会审,方才案情大白。

苏三的故事脍炙人口,可是苏三坐牢的监狱,晓得的人就不多了。{三姐的故事}.

苏三监狱,是老百姓的俗称。其实是一座明代监狱,紧靠着县衙的西边。前面是关押一般犯人牢房,中间一个小院,一拐,就进了虎头牢,里面是关押死囚的牢房,墙都是二尺厚,真可谓阴森可怖。死囚犯从虎口里进来,就别想再从这儿出去。不是活着别再想从这儿出去,而是死了也别想从这儿出去。人死了,后墙扒一个洞,从那里扔到街上。那个洞就叫老虎屁股。

从老虎口里进去,再从老虎屁股里出来。不知道统治者是怎么想的,这不明明是不打自招地说:衙门监狱就是吃人的老虎吗!

虎头牢三间牢房,一个小院。院里一个洗衣槽,一只汲水井。井里晃荡着白白的清水,似乎还浸着苏三的泪。井口不到二十公分,似乎可以竞争全国之最了。

跨出监狱大门,但见大街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当年,苏三起解太原,离了县衙,在街上见了过往行人,就问有没有到南京去的,要给王三公子捎信,甚至带着枷锁闯进人家店铺里问。逢人便数落她在洪洞县被卖、被诬、被打、被监的悲惨遭遇,说着说着就喊出了“洪洞县里没好人”这一流传很广的词。然而洪洞县果真没有好人吗?应该不是。比如押解苏三的崇公道,一生在县衙混事,目睹了说不尽的贪官污吏的龌龊行径,亲历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对苏三的遭遇非常同情。他在客栈里为苏三查找去南京的客商,好帮她传书带信。他把苏三的枷锁卸下来,自己背上,让苏三轻松行路。他还给苏三说了好多好多宽慰话和鼓励话。他还帮苏三写了申冤大状,藏于刑枷,好带到太原公堂上开枷听审时送到老爷手上。苏三自觉话说过了头,忙称崇公道是一个“大大的好人”,还当面叩头,拜了干爹。{三姐的故事}.{三姐的故事}.

王三公子与苏三的关系,在苏三冤案昭雪后,据说有三种结局:一、王三忠于爱情,叛逆封建制度,辞官认下苏三,二人回家为民。二、王三背叛爱情,赠银两与苏三,送她回广平老家。苏三悔苦等苦熬等来个负心汉,痛骂之后,悬梁自尽。三、王三认下苏三,官职被革,二人隐名埋姓,远走他乡。几年后换了朝廷,新主开科,王三公子梅开二度,又坐了个不大不小的官。

这三种说法,哪一种真实呢?换句话说,哪一种更符合人们的愿望呢?

三姐的故事篇四

故事{三姐的故事}.

猫和老鼠

从前,有一只猫和一只老鼠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住在森林里.冬天快到了,猫和老鼠买了一罐猪油,准备留着过冬吃。老鼠说,不如把猪油藏起来,免得给别人偷吃了,他们把猪油藏到一间破庙里。

老鼠整天想着那罐猪油,馋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一天,他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对猫说:“我大姐要生孩子了,我要去看看。”猫说:“好,快去快回。”。老鼠偷偷来到了破庙,打开油罐,闻着香喷喷的猪油,口水都流下来了。他忍不住伸出舌头,轻轻舔掉了一层猪油皮,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去了。猫问:“你大姐生了啥,叫什么?”老鼠说:“生了个大胖小子,叫......叫去了皮。”猫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但也没多想。

过了几天,老鼠又忍不住想吃点猪油了,于是,老鼠又说:“我二姐要生了,我要去看看。”猫说:“好呀,快去快回。”这一次呀,老鼠到破庙里打开油罐,忍不住吃掉了半罐猪油。过了几天,老鼠回来了,满嘴油光光的。猫问:“你二姐生了啥?”老鼠说:“生了个大胖妞,叫......叫去了一半。”

又过了几天,老鼠又说:“我三姐生了,我要去看看。”猫说:“好呀,快去快回。”于是,老鼠把剩下的猪油全吃了。猫问老鼠:“你三姐生了个啥?”老鼠说:“是个胖小子,叫一扫光。”

冬天到了,到处是雪,猫和老鼠找不到吃的了。于是,他们一起去找猪油吃。到了破庙门口,猫就看到油罐给掀开了,走上前一看,油罐里什么都没有了。猫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气得扑过去要就咬老鼠,吓得老鼠拔腿就跑。从此以后,猫见到老鼠就要扑上去咬它。

三姐的故事篇五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民间故事里是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和虚拟的内容,它们的主人公大多没有确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张三、李四、王五;老头子、老婆子。如生活故事里“长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妇的故事”、“呆女婿、傻儿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间传说内容广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故事中则存在着人物类型化。在民间故事中储存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杜老幺等。这是各民族、各地区机智人物的代表,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机智人物的通称。

传说的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民间故事的开头一般会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从前······”这是因为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民间传说是有着事实基础的;民间故事是幻想,幻想是民间故事的生命。

民间传说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抒发,传说中寄寓着人民群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鲜明地体现着民众的历史感情。传说所及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传说有时讲的生动会让人有种错觉,误认为是历史,所以传说一般都具有某种确定的历史性因素,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带有极强的个体感情色彩。如《杨家将》的传说,不清楚历史的就会把这个传说当成历史真实了。传说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是杨文广,而《宋史》记载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而生活中我们拿后者来讲,会被大家笑话搞错了。杨家将被塑造成一门忠烈,表达的是民众的感情,但不能同历史等同。

幻想,在民间故事中站着很重要的地位。神话、传说、童话中有很浓厚的幻想自不必说,就是在寓言、笑话以及生活故事中,也同样存在着幻想的成分。如阿凡提与国王的故事。 在社会意义上,民间传说的创作动因是百姓的一种情感的表达。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这是传说创作的一般规律。它的产生和流传靠着共同的民俗信仰,这些传说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形成,又在传承中强化着民族凝聚力。

民间故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民间故事是人民最初道德的教科书。民间故事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它有许多宣扬人的美德故事,诸如互助友爱、勤劳勇敢、诚实正直,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些都给孩子以正面积极的引导,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非常有益的。而其中的那些上天入地、千变万化的故事又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之欲,催发他们的想象才能。

三姐的故事篇六

老马识途的故事

老马识途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í)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

,春往(4)冬反(5),迷途(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

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老马识途,成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目录

{三姐的故事}.

编辑本段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老马识途

[1]

【汉字形体】老马识途

【汉语注音】lǎo mǎ shí tú

【英文拼写】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成语释义】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途:路,道路。

【感情色彩】褒义词

老马识途国画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2]、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2]、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式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灯 谜】老马识途(打行政法名词一) 谜底:记过[3]

成语示例

①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②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③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念祖以余~,出其行卷,以求一言。”[1]

编辑本段典故原文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三姐的故事}.

管仲、隰(xí)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途(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

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4]

{三姐的故事}.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耻辱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三姐的故事}.

24.过:过错

25.乃:于是

26.道:道路

译文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阳光充足的地方(南面),夏天住在山阴凉的地方(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编辑本段启示

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 示例

【老马识途】毛滂《寄曹使君》诗:“请同韶濩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黄景仁《立秋后二日》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老马知道】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马老知道】钱谦益《费县道中三首》之三:“枥中马老空知道,爨下车劳枉作薪。”

【老马知路】陆游《东窗遣兴》诗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又《自述》诗:“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马识路】黄景仁《杂感四首》之二:“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老识途】赵翼《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次韵奉答》之一:“老始识涂输早见,贫堪凿壁借余明。”

【识途(涂)马】黄遵宪《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诗:“谓我识涂马,招我来咨诹。”赵翼《重赴鹿鸣宴恭记四首》之四:“智可识途推老马,才惭横海掉长鲸。”茅盾《子夜》四:“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识途老马',慢慢地来指拨你罢。”

【识途骥】林则徐《送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5]

编辑本段作者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园地七编故事作文一定要400字
下一篇:三年级作文收礼物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