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对联

来源:领导口才 发布时间:2015-05-15 点击:

三堂对联篇一

古代衙门的官德对联

在封建社会,贪官污吏固然不少,但也确有一些两袖清风、为官清正廉洁者。他们为了明志自勉,也为了弘扬清正的官风官德,喜欢在官衙悬挂楹联,有许多不失为警世之语,很值得今天的干部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引为镜考。大致可分三大类:

一、 勤政爱民

河南内乡县有一建立于元代大德年间的旧县衙,衙内有三幅楹联产生于700年多前,尤显难能可贵。三联悬挂的地方和联语是: 县大堂的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

衙门内公署院的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县衙三堂的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署联为: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清光绪初年,贵州安顺府知府文海在府署“春熙堂”悬挂自撰联云:

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

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封君王。

江南有些州县衙门常用的楹联是: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慢说一官易做,可尽些父母恩情。

二、 持廉戒贪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叫钱亚的藩司参议,令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明代弘治年间,有一吏部尚书,曾在门上撰写一副对联,把京官登门送礼及外任官员携带礼物进京行贿,均斥为可耻之事。其联云: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

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苞苴”,泛指贿赂)

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时,在县衙前的影壁上悬有一联,表明为官之道:

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清代余云焕所撰与义府衙署的大堂联,着重说明,为官不搜刮民脂民膏是起码的官德,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吃着国家的俸禄,究竟有什么政绩。该联云:

不要百姓半分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清代有位镇守晋州的官员陈最峰,针对该州是个贫困地区,自撰一联,既是自勉,也讽刺那些“刮地皮”的贪官。其联云:

头上有青天,作事要存天理;

眼前是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在黔中的巡抚署衙,有一斋联写的是: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清代大学士朱珪视学浙中时,门口悬挂一副对联: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三、 德操抱负

南宋曾任兵部侍郎的余玠,在入蜀任宣抚使时,在官署大门悬挂一幅楹联,以表其治理好四川的决心。联云: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写了一副著名的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代王阳明喜欢用一副为官要重调查、兴民主、广开言路的对联: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清代林则徐有一副自勉堂联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是:{三堂对联}.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究害了自家。

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是:

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

清代李恭毅任通永观察时,自撰一副堂联:

人若不自知,愿诸君勤攻吾短;

弊去其太甚,与儿辈率由旧章。

还有些不知始撰者的官署联也颇有特色,如:

名场似奕无同局;

吏道如诗有别裁。

又如:

扪心自惭兴利少;

极目自觉旷官多。

当然,有的人写这种对联只是沽名钓誉,仅是写给他人看的,而真

三堂对联篇二

内乡县衙对联

内乡县衙对联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11月26日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习近平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习近平提到的这副对联出自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恐怕是当今中国政坛受到高层关注最多的一副对联。2004年秋,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考察内乡时,也曾在内乡县衙看过此联。

1999年5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南阳火车站短暂停留时,听取汇报得知此联,很感兴趣,当即指示中办随行人员查找此联“出自何人之手”。1995年6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内乡县衙三堂看到这副对联时,高度评价了其中阐述的官民辩证关系。贾庆林、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中央领导人亦曾实地参观过此联。据考证,这副对联乃清代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内乡县衙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该县衙最大的特色当推遍及各院各房的匾额楹联,对为官之道、从政之道有着精辟独到的阐释,号称“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习近平此番引用对联,也意在以古喻今,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亲民为民,以民为本,问政于民。除了他所引用的三堂对联外,内乡县衙大堂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以及二堂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均在告诫为官者当遵纪守法、恪守政德、勤政爱民、赏罚分明,这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如,县丞衙大门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主簿衙大门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刑名钱粮夫子院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亦均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如果说上述对联所指所言都比较笼统概括的话,内乡县衙吏、礼、兵、刑、户、工六房的对联可堪称是针对不同部门官员的为官指南。如主管司法的刑房对联是“按

律量刑昭天理;依法治罪摒私情”,核心思想就是尊重法制,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吏房主管人事,相当于先进的组织部,其门口对联是“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可以说涵盖了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这个环节。负责财政赋税的户房对联是“编户方田勤并慎;征赋敛财公亦平”,同时是在提醒官员常思律己之心,常怀为政之德。这些悬挂于政府大门两旁的对联,对于日日出入的官员是一种时时刻刻的警示,同时也是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和百姓评价的载体。谆谆箴言,堪为当今为政者鉴。

三堂对联篇三

古人作官五德对联

古人作官对联

古人作官五德

不贪不贿、爱民如子、法严法慎、克己奉公、政绩昭然。

一曰不贪不贿。嘉靖年间有位叫钱显的藩司参议,令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二曰爱民如子。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薄时署联为: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三曰法严法慎。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十五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是: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了自家。

四曰克己奉公。清代赵慎畛的桂林府衙对联是: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五曰政绩昭然。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是:

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历经千年而不衰,不仅富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在我国封建社会,贪官污吏固然不少,但也确有一些两袖清风、为官清正廉洁者。他们为了明志自勉,也为了弘扬清正的官风官德,喜欢在官衙悬挂楹联,有许多不失为警世之语,很值得今天的干部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引为镜考。大致可分三大类:

一、 勤政爱民。

河南内乡县有一建立于元代大德年间的旧县衙,衙内有三幅楹联产生于700年多前,尤显难能可贵。

三联悬挂的地方和联语是:

县大堂的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

衙门内公署院的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县衙三堂的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署联为: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清光绪初年,贵州安顺府知府文海在府署“春熙堂”悬挂自撰联云: 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

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封君王。

江南有些州县衙门常用的楹联是: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慢说一官易做,可尽些父母恩情。

二、 持廉戒贪。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叫钱亚的藩司参议,令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明代弘治年间,有一吏部尚书,曾在门上撰写一副对联,把京官登门送礼及外任官员携带礼物进京行贿,均斥为可耻之事。其联云: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

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苞苴”,泛指贿赂)

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时,在县衙前的影壁上悬有一联表明为官之道: 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清代余云焕所撰与义府衙署的大堂联,着重说明,为官不搜刮民脂民膏是起码的官德,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吃着国家的俸禄,究竟有什么政绩。该联云:

不要百姓半分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清代有位镇守晋州的官员陈最峰,针对该州是个贫困地区,自撰一联,既是自勉,也讽刺那些“刮地皮”的贪官。其联云:

头上有青天,作事要存天理;

眼前是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在黔中的巡抚署衙,有一斋联写的是: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清代大学士朱珪视学浙中时,门口悬挂一副对联: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三、 德操抱负。

南宋曾任兵部侍郎的余玠,在入蜀任宣抚使时,在官署大门悬挂一幅楹联,以表其治理好四川的决心。联云: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写了一副著名的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代王阳明喜欢用一副为官要重调查、兴民主、广开言路的对联: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清代林则徐有一副自勉堂联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三堂对联}.

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是: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究害了自家。

三堂对联篇四

河南内乡县衙对联全集

内乡县衙对联

内乡县衙

大堂的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二堂的楹联: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三堂的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刑钱夫子院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县丞衙大门对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主簿衙大门对联)

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跟牢。(大门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大堂对联) 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典吏衙大厅对联) 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臣。(典吏衙正厅对联) 按律量刑昭天理;依法治罪摒私情。(刑房)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二堂) 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典吏衙大门) 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臣。(典吏衙正厅) 选官擢吏贤而举;考政核绩廉以衡。(吏房)

编户方田勤并慎;征赋敛财公亦平。(户房)

倡礼兴学崇孔孟;制章定典尚萧曹。(礼房)

厉兵秣马备不懈;枕戈待旦防未然。(兵房)

鸠工庀材精营选;通路开渠细耕耘。(工房)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

三堂对联篇五

戏台对联

篇一:戏 台 对 联

台 对 联

金榜题名空富贵 洞房花烛假夫妻

古往今来虽如是 浓装谈抹总相宜

看不懂莫吵请问前头高明者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来人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必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矣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

来人

凤管似从天外落 霓裳聊当月中看

谁为袖手旁观客 我亦逢场作戏人

凡高莫抢先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你也挤我也挤此地几何立脚地 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台时

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 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 夜前溪溪前夜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

势短世长演戏一回

方知世和势 人多仁少寻思片刻还属仁中人

尧舜生汤武旦桓文未旦古今来多少角色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天地间大小舞台

是是非非非亦是

真真假假假即真

舞台方过悬明镜 优孟衣冠启后人

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反映现实生活 繁荣文艺创作热情讴歌当代英雄

自古文武今时见 历代君王自此知

勾心斗角俨似官场话剧 逐鹿吼狮形同世界舞台

见羽毛之美乡人皆好之 闻弦歌之声贤者亦乐乎

晋代衣冠唐代曲 今人面目古人心

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是耶非耶其真然耶

白雪阳春都妙句 高山流水自知音

和风吹绿竹 清韵入朱弦{三堂对联}.

一声古尽秋江月 万舞齐开玉树花

假人啼中真面目 新声歌里旧衣冠

清歌凝白雪 雅曲韵朱弦

还将旧事从新演 聊借悲忧作古观

云容小态还堪赏 风管龙丝最好衣

往事重提演出忠臣孝子 闲情虽假别饶哀乐悲歌

无非戏耳做戏忙看戏闲临场时须防失足 犹是台也上台难落台易当局人及早关心

乐乐乐若寡乐而乐

莫与众乐 教教教不屑教之教为因材教

舍身救母孝心鉴古今应放银喉歌孝女 跨虎成神仙袂飘霄汉当敲檀板颂仙姑

戏演人间事成成败败成成好演古今成败事 文评世上人是是非非是是难评朝野是非人

古事今事要知今事

通古事 戏情世情欲晚世情看戏情

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装浓抹总相宜

观者莫笑悲欢离合确是生活真实写照 演者莫痴欣喜怒骂无非艺术虚假登台

今人饰古人弗谓人情无若是 往事证来事须知事理尽如斯

谈古论今有甚说甚 扮文装武演谁象谁

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 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

观二将交兵有色有声英勇岂非是实 看三元及第即真即幻文章谁云无凭

结众生欢喜因缘岂是逢场作戏 为身世修齐模范谁云明镜非台

四方生旦唱春秋人道是雾中花镜中月 几代忠奸敷演义孰台分古时曲今时词{三堂对联}.

演戏人声腔入调座中男女才倾耳 上场者技艺超群台下翁孙必仰头

田父歌声袅袅飘碧落 村姑舞步姗姗踏彩云

演往昔毕类其人贤以生为趣由丑作 借清闲咸临此地情随事感曲有文听

一部西游全凭大圣翻跟斗 半场三国多赖孔明用计谋

台上状元独占鳌头多得意 剧中戏子一登龙座好威风

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 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传

富贵贫贱演出人情冷暖 悲欢离合装成世态炎凉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演谁象谁谁演谁谁就象谁

玉楼天半笙歌起 蓬岛仙班笑语和

舞台小天地 人生大舞台

妙舞蹁跹风月无价 艳歌婉转弦索齐鸣

咫尺往来千里外 百年事业一宵中

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 俯仰皆身鉴对影休推身外身

诗歌小说戏剧百花斗艳 管竹琴弦锣鼓万乐齐鸣

三五步遍行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历代壮奇观睹胜败兴衰千古英雄收眼底 高台共欣赏听管弦丝竹数声雅调拓胸襟

台上莫谩夸纵做到

厚爵高官得意无非俄顷刻 眼前何足算且看他丢盔卸甲上场还是普通人

虚弄干戈原是戏 略加装点便成文

非实非虚虚中意实 是真是假假里情真

半假半真演出兴亡千古事 一频一笑装成离合百年人

天下事无非是戏 世间人何必认真

还好旧事从新起 聊借忧心作古观

白面书生金榜题名虚受职 红颜女子洞房花烛假成亲

看世事沧桑借鉴过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 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情

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或今或古谁知着眼好排场

对月怀歌扇 裁云作舞衣

低昂赴节随歌板 澹荡迥风飘舞衣

千秋雅调遥相接 一春讼戏宵可听

九天韶乐飘寒月 一曲清箫凌紫烟

纬武经文陶景化 舞风歌月斗铅华

看看看看生看丑看花旦 戏戏戏戏眼戏心戏精神

戏剧虚动干戈一场演出六韬三略 文章又加装点半夜攻成八索九丘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 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

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羯鼓凌云着绿兮披红兮自古黎园无假戏 长虹贯日经文也纬武也从来颜氏有真卿

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最奇楠江大观蔚为人间胜景 眼底明月清风流水激濡虽无蓬莱仙境

却是太玉洞天

咫尺戏台生杀掠夺贵贱辱荣演出千秋事业 方寸场地悲欢离合哀愁怒喜唱一代人情

布武修文宛然经济

嬉笑怒目俱是文章

把往事今朝重提起 破工夫明日早些来

一举二三元不读四书五经登金殿 六音七八调演唱九收十放渡银河{三堂对联}.

一曲笙歌音如流水

三声檀板响过行云

密鼓紧锣催出相 众口同声歌盛世

轻歌曼舞贺封侯 千弦共调颂尧天

高歌重唱震耳欲聋非妙曲 好鼓轻敲发人深省是佳音

披铠甲麾军平虏功成受将空加爵 脱战袍息鼓停歌曲尽余音足绕梁

抬头望戏中忠奸将{三堂对联}.

相时时出 袖手观台上真假包公去去来

笛脆琴攸歌盛世

珠圆玉润颂尧天

篇二:戏曲舞台对联

戏曲

舞台对联 戏里春秋

戏里有千秋盛事尽

道封侯拜相得功禄 剧中无百年恩怨都言才子佳人赐良缘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

无前代事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人间戏剧唱做念打

生死演绎红白花, 戏剧人间风霜雨雪上下求索真善美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

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一举二三元不读四

书五经登金殿 六音七八调延长九收十放渡银河

观者莫笑悲欢离合

确是生活真实写照 演者莫痴欣喜怒骂无非艺术虚假登台

演戏人声腔入调座

中男女才顷耳 上场者技艺超群台下翁孙比仰头

愿听者听,愿看者

看,听看自取两便;说好就好,就歹就歹,好歹只演三天。戏台上谈古论今假意明知,汝偏

落泪,尘世中名缠利锁甜言好听,你要当心

台上莫漫夸,

纵作到厚爵高官,

得意无非俄倾事,眼前何足算,

且看他抛盔弃甲,

下场还是普通人。 稀有官腔越调慷慨奔放,

独特真声假音激越

悠扬

帝王将相假富贵,

才子佳人配夫妻。

喜笑怒骂天下事,

愁哭哀乐人间情.

生旦净末丑 五行

八做演世间百态,

喜怒哀乐忧 一咏

三叹唱千古风流!

一捧雪二度梅三堂

会审四进士,

三堂对联篇六

河南内乡县衙的对联

河南内乡县衙三堂两边的对联

得一官不荣,失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上一篇:三打白骨精经典语录
下一篇:三查三看三比活动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