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课建议
来源:提高记忆力 发布时间:2015-04-26 点击:
三年级作文课建议篇一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接手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学完第一单元的《荷花》,发现孩子们写作的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习作能力呢我尝试用这样发的方法,觉得孩子挺有效的。 一、抄中学 我觉得学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老师不用教,孩子也可以写得很好,比如张语欣同学的《我最喜欢的花》: 在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茉莉花,我常常给它浇水。 今天,我照例拿着小水壶走到阳台上。令我惊讶的是,昨天还含苞待放的花蕾,一夜工夫就开了。茉莉花从绿叶之间探出头来,显得那么小巧玲珑、精致可爱。它的花瓣层层分开,白如雪、轻如纱,形成朵朵圆形的小白花,散发出阵阵清香,映衬在绿叶中间,仿佛似碧玉盘中的颗颗珍珠。 一阵微风吹过,我看着又香又白的茉莉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和喜爱。 全篇书写工整,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优美,诗一般的流畅,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真实地情感,一个字你也不用改。说真的,有时候,老师也不一定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第二类,是不会写,但是能够按照学过的课文来仿写,或者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来写。属于老师教了,就会写了。第三类,老师教了,教了好几遍,仍然不会写,有时为了凑字数,甚至可以把一句话颠来倒去,写上好几遍。这一类孩子的思维往往比较慢,特别讨厌写作文,苦思冥想的样子好像写作文比要命还难受。 这一种策略主要是针对第三类孩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肚子里没有孩子你却硬要人家生出孩子来,这既是跟孩子过不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为了帮助他们,也帮助自己,我想了一个办法——抄。怎么抄?弄清题意,读懂题目所要求表达的内容,找相关的辅导书,找相关的范文来抄。或者找班级里写得好的同学的习作来抄,抄的难度降低了,但是抄的内容增加了,至少要抄写三篇。思维较慢的孩子通常也比较懒,让他抄三篇,他肯定不愿意,这时候就让他看,给他一个组两个组的本子,看会了,可以自己写到合格的程度,你就可以自己写一篇。自己能看会,就自己写一篇,自己实在看不会,就抄三篇,自己选择。越不愿写的同学就越不愿意多写,大多数孩子还是不愿意抄的,一篇多好呀,多省事呀,这样一来就逼着自己去看与本篇习作相关的文章,边看还得边记,一般第三类孩子也不怎么喜欢看书,现在目标很明确,三篇范文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了,我就给他一个组的本子或者两个组的本子,当他有了明确目标再去读相关习作,在习作上对他的帮助真是立竿见影。其实这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抄的时候要注意:一、抄的文章必须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不能随便抄,也就是要审题,弄明白题目的意思。二、抄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实际上这是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是模仿的基础。三、抄的目的是为了不抄,为了独立的创作。 二、仿中练 平时孩子们要完成的背诵任务就挺多。我们学校除了课文里面要求背诵的内容,还有《千家诗》40首,上次我们上了一节全国的的国学经典课《走进<论语》,课题组又送给我们班一本他们的教材《论语》节选,一共16课,书拿回来了总得用吧。还有按照进度要求完成得《大学》背诵的任务,既然是要读要背,那就是可以拿来用的,我经常鼓励孩子写作的时候能用一句就一句,能用两句就两句,那样不叫抄袭,叫“引用”,别人写得好,照着别人的样子来,那叫仿写。当你写作文不会写的时候,能引用就引用,能仿写就仿写,对于课文我一般很少深究,品词品句的事做得也不是很扎实,因为一周就七节课,最近又出台了减负的政策,稍微多做一点还得被晒出来。如果不做作业,肯定学生不会考试,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学校领导对你有看法,家长也会对你有看法。怎么办?上课还得尽量挤出时间来让学生做练习。今年寒假我曾认真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论著,他就提到说:“知识是可以传授,可以灌输的,但是能力一定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出来的。比如说骑自行车,你跟
孩子说骑车须知四十点,骑车要领五十条,孩子天天背骑车须知四十点,骑车要领五十条,背得滚瓜烂熟,给他一辆自行车,他会骑吗?肯定不会。什么也不说,给他一辆自行车,告诉他大操场上没人,溜去吧。不出四五天,正常的情况,孩子就会了。”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没有时间让孩子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所以要培养孩子写的能力,就要让孩子写锻炼的机会,不会写就告诉孩子们用引用、用模仿的方法,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如王涛同学写的《我最喜欢的花》: 由于近段时间的阳光特别好,我家的三角梅开得非常旺盛。 三角梅已经开了不少了。挨挨挤挤的,把枝条都压弯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红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三角梅,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三角梅看做一大幅栩栩如生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三角梅,穿着紫红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紫红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树的花儿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蜜蜂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甜美。蝴蝶飞过来,告诉我舞蹈的快乐„„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三角梅,我是在看三角梅呢。 这是典型的仿写课文,还有一种仿写,如沈思源同学就模仿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那篇课文。她先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是茉莉花,接着写茉莉花春天怎么样,夏天怎么样,秋天怎么样,冬天怎么样,结尾写自己喜欢茉莉花的情感,也很有意思。 学生积淀得多了,写的多了,自然就会了。 三、念中改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最苦的差事莫过于批改作文。一大堆的作文本就像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于是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岁岁移,年年搬,改了半天,收效并不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要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里去念,也可以不出声的念,只在心里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己会发现。”由此可见,念文章是修改作文,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绝妙方法。 魏书生老师说他从来不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还这么好,很重要的原因是调动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动力,他总是先让学生自己批改,第一关,自检,第二关,互检。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先让学生自检——自己出声念。在念的时候,其实他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我们班廖樾同学写的:“茉莉给人一种清淡的感觉,它有一种朴素的美丽,我觉得那种美丽极了的牡丹还是比不上那种朴素的美丽。”她自己念念,觉得不通,再念念发现好像不太对称,后来她自己改成:“茉莉给人一种清淡的感觉,它有一种朴素的美丽,我觉得尽管牡丹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还是比不上这种朴素的美丽。”这么一改就通顺了。多好! 还是这篇文章,这个孩子在习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菊花在九月开花,黄色的菊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铺了一地的金子。那可是真美啊!可惜我没看到。”同桌互相念的时候,廖樾的同桌黄泽明一听就质疑说:“你没有看到怎么知道?”廖樾立刻改成了“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样一来就合情合理了。 一般我要求孩子们准备三种颜色的笔,红、蓝、黑。用黑色笔写,自己先用蓝色笔改,同桌再用红色改过一遍,最后老师用红色笔给出等级评价。学生在自念互念中已经挑出了一部分错字,病句、明显用错的标点,他们可以看出书写是否整洁,内容是否符合题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还会慢慢地教孩子们自己写评语,如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语言是否流畅、简练、深刻。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是否能给人真实地感受等等。 四、评中悟 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发现他特别注意作文点评。为什么这样做呢?无非是以点带面,教给学生习作的技巧、方法。在同学们的评议中,习作的同学能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提高习作的水平;听的同学也
能在评议中学习到习作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有一次到同学们去长隆欢乐世界游玩,回来之后让孩子们写游玩后的感受,有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长隆欢乐世界游玩,妈妈在我的书包里塞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有鸡翅、薯条、面包、水果、还有一大瓶可乐,我好不容易把书包背到学校,等啊等,等啊等,结果等了很长时间车子才来。我们上了车,一路上打打闹闹,终于到了长隆欢乐世界。 我们先去玩激流勇进,太刺激了。我们又去玩骑摩托车过山羊,也很刺激,最刺激的是玩十环过山车。 今天真是难忘呀! 今天真是开心呀! 今天真是是刺激呀! 我把这篇习作投影后念给大家听,让孩子们给这篇文章提提修改的建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开头太罗嗦了,‘妈妈在我的书包里塞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有鸡翅、薯条、面包、水果、还有一大瓶可乐,我好不容易把书包背到学校,等啊等,等啊等,结果等了很长时间车子才来。我们上了车,一路上打打闹闹,终于到了长隆欢乐世界。’这些都可以不要,因为重点要写游玩的经过,这些跟游玩关系不大,要简单,一两句话就可以了。” 有的说:“游玩的过程写得太简单,没有把怎么刺激写出来。” 有的说:“玩的时候要写清楚怎么玩的,还要把当时的心情写出来。” 有的说:“这么多的游戏,不能凑在一段里写,写一个游戏要另外起一段写另外一个游戏。” 还有的说:“不要老是刺激刺激的,应该多用一些词语,其实我的玩得时候头晕脑胀,提心吊胆,可以用上类似的词语。” 有的说:“我认为结尾也有点罗嗦,三段写成一段就可以了。直接写成今天真是难忘、开心、刺激呀!”这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的同学认为要写成三段,表示语气的强调,提出要写成三段,只是标点可以用增加感叹号的方式来表现。 大家各抒己见;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这篇文章最后改成: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长隆欢乐世界游玩,我们可高兴了! 给大家讲讲几个刺激的项目吧。我们先到“激流勇进”,这是个水上过山车项目。大家穿好雨衣坐到一辆水车上,水车慢慢前进,然后加速,再从高高的山上冲下来,在下面砸起巨大的水花,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大家一片尖叫,还好我们都穿了雨衣,要不准要变成落汤鸡了! 接着我们又去玩“骑摩托过山车”,因为项目比较惊险,所以要身高一米四的同学才可以玩,谢天谢地,好在我的身高达标了,心里甜滋滋的。服务员阿姨把我扶上车,我紧紧地抓住车把,只听一声巨响,车子发动了,随后就像箭一样冲了出去,我们翻山越岭,还在空中翻起了跟斗,我听到很多人都在高声尖叫,但是我却一声不吭,为什么呢?因为我都快吓晕了! 最后我们走进了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刺激项目——-:“十环过山车”。我迫不及待地坐到车上,面对挑战我有些提心吊胆,又紧张有期待,到底刺激到什么程度?开始我们坐在车里慢慢地爬坡,突然又从高处猛地滑行下来,我真希望能长出一对翅膀,让自己滑得慢一点,可还没回过神来,迎面又是一个漩涡,一环接一环,最厉害的是有一环好像天空中刮起了龙卷风似的漩涡,人都要飞到太空里去了。天哪!渐渐地,渐渐地,车终于停下来了。我的心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胸膛里。 今天真是难忘呀! 今天真是开心呀!! 今天真是是刺激呀!!! 最好的教,就是做出样子给学生看一篇好的习作是怎样练成的。并逐渐在习作的过程中学到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和表达,作为教师要有意识的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告诉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习作发表在自己的QQ群空间里,可以在聊天室里尽情畅谈,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博客,让孩子们用玩的心态来写作文,充分享受作文带来的快乐,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在互读互评互议中体验到作文其实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孩子们回到了随意写的原生状态,就能够发挥潜能,这样学生学习的范围将更为广阔,他们习作的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当自己的写作成果被别人分享,写作思想被被人分享的时候,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三年级作文课建议篇二
浅谈三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三年级作文教学
科右前旗古迹中心校:于桂琴
【内容提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寻找、分析、减少、化解这些不利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前提。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几点是我在三年级新课程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一、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树立自信心。
学生在二年级下期已经做到:把正在进行着的事言之有序地表达清楚;能创造性地编述故事,情节合理,能说明一个道理(如口语交际);开始练习根据一定内容写一两段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如《咏柳》《狼和小羊》等的课后练笔)
只需要把二年级的练笔拿来展示,告诉学生这就是基础作文,有的甚至已经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三年级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把平时发生的事,想说的话或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自然的过渡学生当然不会觉得难。告诉学生莫里哀喜剧《贵人迷》中的主角惊喜地大叫:“我可真没想到,原来说话就是散文!我竟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说了几十年的散文?”现在言文一致的要求看起来是有一点夸张,可从侧面也反映了作文的容易,至此我们就做好了写作准备。
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后就要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具体表现在多就少改。而且自古至今写作一向主张先“放”后“收”。所谓“放”,就是习作者在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因为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思
想解放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提笔写作时,如果能但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的话,就自然能放笔行文。而这种写作心态正是写作应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当然“放”不是放任自流,到一定时间、一定程度就要“收”,要从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文体的指导,在习作前的指导中注意文字的准确性,层次的合理性,习作讲评中突出炼字锤句和文章结构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放飞想象的翅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使学生感到作文就是生活中的一次次现实的言语交际,是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他们就会把作文当作一种乐趣,一种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也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反应,充满童真童趣。而且他们更喜欢用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学生写春天里柳树长长的柳条,有的想象成姑娘飞舞的长发,有的想象成绿色的草帘,有的想象成春姑娘抚摸小草的手臂。这些赋有诗情画意的想象是多么的纯真。在《狼和小羊》续写中,弱势的小羊战胜了大灰狼,它拥有了无比的智慧,开起了汽车,用起了糖衣炮弹,引大灰狼到悬崖摔死……学生运用想象力,发挥创造思维,变悲为喜,为故事的寓意增添了智慧的力量。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作文初步教学中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很难,一般学生选材不太困难,重点也抓的不错,难就难在把内容写具体,其原因一是学生积累沉淀少,二是对选材所经历的事回想起来印象模糊。有经验的
学生就把所写的事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再创造(也就是加上了想象),这样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情感细微了。当然,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应是合情合理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
三、寻找一切可供学生写作的机会,多读多写。
鲁迅晚年在《致赖少麒》的一封信里曾谈到他自己作文的经验,他坦诚地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所以想写好作文别无他法,唯有多读多写。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习作外,我注意发掘写作契机,让学生多读多练。
1.生活中的写作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讲给小伙伴听,写给朋友看,评评谁写得最能打动人。(表现形式——日记)
2.活动中的作文
三年级学生精力充沛、玩性重、对新事物兴趣浓。教师尽可能利用进行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的机会,在学生愉快的活动、讨论后写作,这样学生写起来也有兴趣,能写具体,效果好。因为这是学生临近的体验,印象深。孩子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仿写典型例文
大多数教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师生教学课文不就是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吗?有的学生不会作文,让他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收获,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我主张全面习作训练。例如,学期初学生阅读《阅读》中《穆老师的眼睛》时,觉得文章不错,提出写作要求,讨论过注意事项后,写出了《郑老师的眼睛》《妈妈的眼睛》《爸爸的手》等作文,真情实感洋溢在字里行间。三年级第三单元里有两篇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家的小园》都是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顺序写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第一篇文章时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在小练笔中采用了这种方式,重点点评这些练笔让学生加深印象。在《我家的小园》学习结束后,正式要求学生仿写,学生写出了森林、校园、学校竹园、菜地甚至柳树的四季风采,创作题材之丰富令人惊讶,语言之优美令人赞叹。
4.从演到写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千变万化的生活缺乏亲自体验,课堂教学形式及“二点一线”学习生活环境,交际的范围窄,制约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把生活和课堂结合起来,组织儿童喜闻乐见的交际活动,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打开作文的源头。例如,三年级学写场面描写时我让学生观察购物活动场面,查找活动场面的例文,创设情境
让学生“摹拟表演”,参加劳动的同学和教师动作语言惟妙惟肖地说出来并演好这个“戏”。大家演得出色,玩得开心,说得顺畅。最后老师趁学生兴犹未尽时,要求他们把这个游戏记录下来,于是学生就把这次“作文”当作游戏的延伸部分。再不会有作文是“苦差事”的想法了。而且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始终能维持“兴趣”和“注意”中心,不仅拓宽作文的信息源,这对开发他们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必然产生重大的作用。
四、求新求异,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作文经常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求新求异,在同一题材中力求突出自己的个性,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写出富有创造性的文章。例如:三年级第一单元习作自我介绍,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抓特点,抓别人特点来定题,于是全班热闹起来,不一会一个个有特色的题目就出来了,如《我是飞毛腿》《胖的烦恼》《胆小的我》《大力士》等。文章也不拘泥于习作要求,只要能写出特点就行。这次作文的结果特别理想,学生习作有的富有童真童趣,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娓娓道来富有个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五、综合性语文学习对学生作文的重要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由此可见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大量运用写作知识和
三年级作文课建议篇三
如何提高三年级语文质量的几点建议{三年级作文课建议}.
如何提高三年级语文质量的几点建议
马建华
三年级是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一个年段,一二年级主要是一些字词的教学,三年级后语文教学主要转向阅读和作文的教学了,学生学习要求提高了很多,好多学生还不适应。从一二单元的测试来看情况比较糟糕。当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题的难度加大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要跟着要求进行转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几点建议。{三年级作文课建议}.
一、 抓基础。
过好字词关。字词仍然是基础,做好字词的过关也是相当重要的。字词这一块不仅要求每个学生读来、写来,要把重点转向教会学生理解生词,运用词语上,现在基本上在每次的考题中都会出一些理解词语的意思的题,分值都有好几分。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这也是一个难点,理解词语的能力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导、培养,让学生把词典经常用起。过好积累关。要求背诵的课文、语文园地中要求积累的词语、句子,古诗及要求说的诗句意思要督促每个学生背来写来,就会减少学生的失分,提高学生的分数。上课和考试有时候是脱节的,上课不讲缩句、修改病句、排句这些基础知识,这些需要老师在课堂之外给予补充、训练,提高学生做基础题的能力。基础这一块好的学生是会得满分的,也尽量要求其他学生得高分。
二、 狠抓阅读的训练。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功夫在课堂,平时的课堂要扎实有效。教师要做好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指导她们去理解字、词,抓住关键句子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一边读还要一边想,从这个词这个句体会到什么,读出了什么疑问,要学会记笔记,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怎样写生动地,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需要动脑筋,好多学生懒得动,上课完全是来休闲的,不读书,不思考,不回答问题,导致他不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上的差生也就越来越多的原因,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学生来了,才会谈得上质量。 特别提示要注重精读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要不遗余力引导学生把它读通读透。现在的阅读考题一般分成两个部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一般会在8分左右,这8分好多学生失分也多,原因可能是老师没重视或讲得不透,或学生没听,这个几分也要争取让学生拿到。三年级的阅读题难度还是不太大的,大部分答案是能在原文中找得到答案的,要么就是联系上下文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答案,阅读的习惯和阅读能力那都是要在课堂中去生成、去培养。课外的阅读训练也是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以前我们每个学生都做了《同步阅读训练》的,那个做起来有难度,但对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那也是一篇篇好的阅读材料也能够丰富学生阅读量,我们年级陈红等几位老师辛苦编出来的阅读训练目前我们没用,但我建议那是非常好的资源要把它用起来,不然白白浪费了。
三、 做好作文训练。
平时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摘抄课内课外学到的好词佳句,丰富语言的积累。只有积累多了,用的时候才拿得出来。课标要求三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0万字,布置学生多看课外书,达到要求,要想法落到实处,我班这一块部分人爱看书,但好多学生不看。我班有一个小书迷——蓝海力,平时特别喜欢看书,他的作文明显比别人高一个层次。教师要特别做好每个单元作文的指导与讲评。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要求不要太高,虽然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不尽人意,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做好我们该做的事,学生会越来越好。
三年级作文课建议篇四
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
罗林兵
[摘要]习作是认识事物,认识自我的一个表达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但是,一提到作文,学生就会犯难,教师就会感到头疼。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教他们又快又好的写好一篇作文。渐渐地,作文教学成为了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觉得应该要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本篇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论述了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大胆的说、设置极富吸引力的导入、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利用课堂动态教学、多多肯定学生。
关键词:习作、想象力、兴趣、说话、走进生活
一、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在习作教学中采用续写的方式,给出学生开头,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这样既巩固了课文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我在进行《荷花》一课的教学时,就让孩子们仔细地学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景,我们不仅要观察仔细,而且还要联想丰富!如文中写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此处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使得这篇写景文章更美了!之后,我布置学生写《我最喜欢的花》,便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雏菊,穿着淡黄色的衣裳,站在春光下。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淡黄的裙摆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漫山遍野的菊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
儿。小鸟飞过来,告诉我空中飞行的快乐。小草从地底下探出头来,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看到这里,我觉得学生的想象力确实是非常的丰富,也许他们是在模仿,但是他们的运用能力和想象能力却是不容小觑!往往孩子的想象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同样也可以为他们的作文增添很多新意!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多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不要扼杀他们想象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要想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习作时做到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理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心理对作文的那种恐惧,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写作中敢想敢说,能大胆地把生活的体验反映在自己的习作中,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
二、说话入手,引发兴趣
这学期刚刚接手了三年级语文科的教学,早闻该班的语文基础不好,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我便马上想到了对于咱们0906班的作文我该采取怎么样的办法呢?忽然记起以前老师给我们放过魏书生的关于作文的教学视频,我便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那就是让学生说。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苏霍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看来,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所以,在习作教学中,首先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每节语文课前,我都让学生在起立问候之后给他们一个话题让他们站着和自己的同桌说说自己就这个话题想说的一些话说上1~3分钟,这样便渐渐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而且学生对于这样一种形式肯定也非常的感兴趣,慢慢地,学生就喜欢上了说话,自己的话也慢慢的多了起来,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也多了一份心来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积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儿,为写作文可以积累不少的素材。两
周下来,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写得内容更丰富了,篇幅也更长了。学生渐渐地没有再抵抗写作文了。
三、排难激趣,爱上写作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们都可以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进行首次肖像描写时,我们可以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这时候学生肯定都会争先举手。
我还记得以前有个老师上了这样一堂习作课:她主要是由猜谜导入的。首先出示了一个写了“我咬人“的盒子,让孩子们猜猜里面是什么?学生兴趣特别浓,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伸手进去触摸这个会咬人的东西,观察摸了之后的同学的反应,然后说说自己摸到之后的感
觉······学生兴趣特别的高整堂课感觉连听课的老师都在和 学生一起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大胆的尝试,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这样一个互动的猜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能够乐于写作。
四、走进生活,亲近自然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觉得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觉得可以先不急于让学生写,值得花费好几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才会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学生的作是文否有新意,是否真实,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积累空间就必须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大自然。这些对于农村孩子的生活而言并不难,因为农村孩子的生活非常的丰富多彩:捕鱼捕虾、攀树摘果、洗衣订扣、养猫喂狗„„哪怕就是将他上学、放学路上一些有趣的事说出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组织训练,就会闪烁出孩子纯真的童心,透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能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就会擦肩而过。所以从习作一开始,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收集,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很丰富,很充实。而之前说到的让学生大胆的说便充分为这一积累做好了准备。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和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只要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
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这样让学生走出课堂,注重引导他们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这样才会有鲜活的内容,才会有美文佳作。
五、 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实物做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图片重现学生曾一起参观某地的情景,有了图片和他们的一些记忆,让他们先看又说再写,有了这样的引导,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六、注重评优激励
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
“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增强写作的积极性。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就能使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果能
三年级作文课建议篇五
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第一,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那是教死书、死教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我们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自行组合、设计作文训练内容。至于怎样命题,建议坚持“四结合”原则:
1、结合教材习作训练要求。
2、结合《课标》精神。
3、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
4、结合课文内容。
第二,最大限度地引入编写童话的习作练习。实践早已证明:童话先行,绝对是作文起步训练的成功经验。这种训练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想象能力。
第三,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解决写什么的难题,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三年级上期,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写什么,或者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往往需要教师一对一地指导。事实上,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一对一辅导。写相同材料,就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提供语言,或者引导学生口头描述,使学生知道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做到有话可写。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语言可以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这样,尽管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百花齐放,细节各不相同,内容丰富多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
比如:
小猫走过去,问:“小兔,你怎么了?”小兔说:“我受伤了。”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兔还可能怎样说?”
甲:我踩上了西瓜皮,摔伤了。
乙:瞧,我的腿摔出血了。
丙:我的腿受伤了,疼死我了!
„„
第四,作文指导课要让学生产生轻松感。学生感到作文课轻松有趣,这是作文指导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如果学生感到跟着老师上作文课是件痛苦的事情,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失败,那还是教师的悲哀。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活跃指导课的气氛,最好在根本不提及写作一事的情况下,尽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进入动笔写作阶段。
第五,作文评价要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习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采取高分刺激、口头表扬、当众朗读习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作文批改一定不要做过高要求,能表达清楚就行,切莫拔高到生动具体的高度去评介。要主意保护学生的童真与童趣,比如尽管有些句子可能已经“跑题”,但是,如果表述清楚,一般也不要删去。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一个句子写得好,都要予以表扬;至少将一半以上学生习作的句子、段落或全文读给全班学生听。
第六,要让学生产生责任感:比如写自我介绍,可以以“老师和所有爱你的人都很想知道你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动机。又比如编童话,可以告诉学生很多人都等着欣赏你的童话故事。总之,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不是完成作业,而是生活的需要”的观念。每次作文前都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谈谈作文教学的指导
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作文的过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和作前的指导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我认为作文的指导,应包括平时的指导和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两种。
一 平时的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仅仅限于作文课上,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主要是没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这不仅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有关,还和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有关。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各种书,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读书时随时记下所得所感,高年级练习写读书笔记。读书时勤动笔,即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又可使读和写的能力同时得到锻炼,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 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三年级作文课建议}.
学生动笔以前进行指导的目的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
1.激发作文的兴趣。要通过指导,使学生感到些这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便“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激发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写一次活动,先让学生尽情回忆活动中的趣事,然后再把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作文上。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先让学生猜个谜语或讲个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跃跃欲试地想写好作文,写出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假设情景,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例如有位教师想让学生按一定方位介绍一个地方,就对学生说:“许多学生的家里我还没去过,有空的时候我想到同学们家里去看看,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从学校到你们家该怎么走呢?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位置路线写清楚,否则我就找不到了。”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来的目的进行作文,兴致当然很高了。
2.打开选材的思路。思路开阔,根据教师提出的作文内容的范围,想到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从中选取最合适的作文材料,学生的作文内容才能丰富多彩。教师的作前指导,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顾生活中那些观察最细,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景。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写“第一次——”。学生通过回忆,通过互相交流,想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游泳,第一次表演等,而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提笔作文,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很有个性,内容几乎没有相同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作文材料。例如练习“我的朋友”的作文,学生一般从同学、邻居的小伙伴方面选材。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选材范围扩大到不是同龄的民警叔叔,售货员阿姨,传达室的老爷爷......甚至选择了字典、电脑、小花狗等内容。
3.明确训练的要求。每次作文练习都有具体的要求。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都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常规要求,即贯穿于各个年级各次作文的要求,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写完后认真修改等。一层是特定要求,即这次作文与历次作文不同的要求。在中高年级,特定要求一般体现了重点训练项目。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你喜欢那些小动物?观察过这些小动物吗?从中选择一种,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就用小动物的名称作为作文题目,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这道题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求,大多是常规要求,“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是特定要求,因为这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前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作文题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对于常规要求,要做为良好的作文习惯加以坚持;对于特定要求,要着重下功夫去努力达到。作文指导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把作文课的较多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作文,尽可能做到当堂完成作文任务。作前指导要防止指导过细,统得过死,那种规定统一的提纲、提供开头结尾和词语句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做,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也就必然影响作文训练
关于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批改训练,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的境地。
作文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之“写作”部分这样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之“写作”部分中又这样写道:“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着重号乃笔者所加)因此,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才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的,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做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批改的弊病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批改时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上,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叶圣陶《序跋集》第200页)。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受领者”的地位,试想,这样的批改,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大多数是“背对背”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乎,作文批改收不到实效,教师的“精批细改”纯属无效劳动,“一江春水”只得付诸东流了。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从小学到初中,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知其数,但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有几个呢?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在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变“背对背”的“暗中摸索”为“面对面”的“明中探索”,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
那么,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从教师的角度讲:第一、有利于给教师“减负”,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批改效率。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末过于批改作文,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工作量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曾把两个班级的作文本比作“两座大山”(魏书生《语文教学》第212页)。后来他进行教学改革,终于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不是感动了玉皇大帝,而是发动他的“上帝”——学生!第二、有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和指导。教师一旦从传统的繁重的低效率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有关资料,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并最终取得实效。
从学生的角度讲: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对别人的作文评头品足,学生当然是很开心的。他们对同学的批评相当关心和在意。如果“批评”正确,就此修改,并在下次作文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如果“建议”有误,或有不同意见,他会对评语再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探讨,兴趣很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作文还愁写不好吗?第二、有利于学生促进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对方作文的一些优点和缺点。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自己就会自觉地做到扬长避短。第三、有利于学生明确作文批改的标准,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作文批改的要求,其实就是作文要求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映。学生在不断的批改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作文的具体要求;他们在指导别人应该怎么写、不该这样写的同时,更加明确“怎样写”的问题,在修改或重写时,有一种“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魏书生谈作文批改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三年级作文课建议}.
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引用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摘 要:语文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