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音的对联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5-01-22 点击:
一个音的对联篇一
对联读音
对联读音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一、三、八字读音 (条),调整的 (调),其余读音(掉),音调的(调)。 下联:一、三、八字读去音,种植的 (种),其余读上音,品种,种类的(种)。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读音:杭行杭行杭杭行。 下联读音:长涨长涨长长涨。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朝朝朝朝朝朝(故宫太和殿)
上联读音:骆曰,骆曰,骆骆曰。 下联读音:招潮,招潮,招招潮。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
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酒热不须汤盏汤
厅来无用扇车扇
上联后一「汤」读「烫」 下联后一「扇」读「煽」
一个音的对联篇二
对联中的古音和今音
对联中的古音和今音(我的妈啦,太复杂了)2012年07月26日 11:08:44
中国楹联学会颁发的《联律通则》(修订稿)第八条中规定:“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规定中的“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即为古音,“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即为今音。我们今天习惯使用的语言(普通话)和接受的文字教育都属于今音,除了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关音韵教育会提到古音外,我们是无法接触到古音了,因此一些初学对联的朋友难免会觉得古音有点神密莫测。
由于对联不要求押韵(不禁止),我们对古音和今音的了解,主要是平仄调的应用。我们学习过对联知识的人都知道,古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声为平调,上、去、入三声为仄调。而今音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四声,阴平、阳平两声为平调,上、去两声为仄调,对比之下我们就明白,今音比古音多了一个平声,少了一个入声。多了个平声不要紧,因为今音中把平声字分为阴平和阳平两部,和古音的平声对比,都属平调,对平仄的使用没有什么影响;而入声字被取消了,分别分配到今音的阴平、阳平、去、入四声中,这样古音中一些属于仄调的字,在今音中就属于平调了。因此要去区别今音和古音的区别,必须了解入声字。
古入声字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由三种不同的塞音①韵尾②-p(-b),-t(-d),-k(-g,-h)构成,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也是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在现代一些南方方言,如粤语、吴语、闽南话、温州话中仍完整的保存着,但已经在普通话(今音)中消亡了。现代普通话的特征之一是中古汉语的入声消失。根据通用的《平水韵》,古音中下列这些字都是入声字:
一 屋
屋木竹目服福禄熟谷肉咒鹿腹菊陆轴逐牧伏宿读犊渎牍椟黩复粥肃育六缩哭幅斛戮仆畜蓄叔淑菽独卡馥沐速祝麓镞蹙筑穆睦啄覆鹜秃扑鬻辐瀑竺簇暴掬濮郁矗复塾朴蹴煜谡碌毓舳柚蝠辘夙蝮匐觫囿苜茯髑副孰谷
二 沃
沃俗玉足曲粟烛属录辱狱绿毒局欲束鹄蜀促触续督赎浴酷瞩躅褥旭欲渌逯仆
三 觉
觉角桷较岳乐捉朔数卓汲琢剥趵爆驳邈雹璞朴确浊擢镯濯幄喔药握搦学
四 质
质日笔出室实疾术一乙壹吉秩密率律逸佚失漆栗毕恤蜜橘溢瑟膝匹黜弼七叱卒虱悉谧轶诘戌佶栉昵窒必侄蛭泌秫蟀嫉唧怵帅聿郅桎茁汨蒺
五 物
物佛拂屈郁乞掘讫吃绂弗诎崛勿熨厥迄不屹芴倔尉蔚
六 月
月骨发阙越谒没伐罚卒竭窟笏钺歇突忽勃蹶筏厥蕨掘阀讷殁粤悖兀碣猝樾羯汨咄渤凸滑孛饽垡阏堀曰讦
七 曷
曷达末阔活钵脱夺褐割沫拔葛渴拨豁括聒抹秣遏挞萨掇喝跋獭撮剌泼斡捋袜适咄妲
八 黠
黠札拔猾八察杀刹轧刖戛秸嘎瞎刮刷滑
九 屑
屑节雪绝列烈结穴说血舌洁别裂热决铁灭折拙切悦辙诀泄咽噎杰彻别哲设劣碣掣谲窃缀阅抉挈捩楔蹩亵蔑捏竭契疖涅颉撷撤跌蔑浙澈蛭揭啜辍迭呐侄冽掇批橇
十 药
药薄恶略作乐落阁鹤爵若约脚雀幕洛壑索郭博错跃若缚酌托削铎灼凿却络鹊度诺橐漠钥著虐掠获泊搏勺酪谑廓绰霍烁莫铄缴谔鄂亳恪箔攫涸疟郝骆膜粕礴拓蠖鳄格昨柝摸貉愕柞寞膊魄烙焯厝噩泽矍各猎昔芍踱迮
十一陌
陌石客白泽伯迹宅席策碧籍格役帛戟璧驿麦额柏魄积脉夕液册尺隙逆画百辟赤易革脊获翮屐适剧碛隔益栅窄核掷责惜僻癖辟掖腋释舶拍择摘射斥弈奕迫疫译昔瘠赫炙谪虢腊硕螫藉翟亦鬲骼鲫借啧蜴帼席貊汐摭咋吓剌百莫蝈绎霸霹
十二锡
锡壁历枥击绩笛敌滴镝檄激寂翟逖籴析晰溺觅摘狄荻戚涤的吃霹沥惕踢剔砾栎适嫡阋觋淅晰吊霓倜
十三职
职国德食蚀色力翼墨极息直得北黑侧饰贼刻则塞式轼域殖植敕饬棘惑默织匿亿忆特勒劾仄稷识逼克蜮唧即拭弋陟测冒抑恻肋亟殛忒嶷熄穑啬匐鲫或愎翌
十四缉
缉辑立集邑急入泣湿习给十拾什袭及级涩粒揖汁蛰笠执隰汲吸熠岌歙熠挹
十五合
合塔答纳榻杂腊蜡匝阖蛤衲沓鸽踏飒拉盍搭溘嗑
十六叶
叶帖贴牒接猎妾蝶箧涉捷颊楫摄蹑谍协侠荚睫慑蹀挟喋燮褶靥烨摺辄捻婕聂霎
十七洽
洽狭峡法甲业邺匣压鸭乏怯劫胁插押狎掐夹恰眨呷喋札钾
以上所列的均为入声字,联友如有疑问,可以参看《辞源》或其他工具书,《辞源》中对其收录的每一个汉字都标明了平、上、去、入声的。
古音入声字都分配到今音四声中了,下面将今音中的原入声字分别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排列介绍给大家(同声调的字按声母的次序排列)。内容如下:
(一)今音阴平声中的古入声字:
b 八捌钵拔剥逼鳖憋擘(擘开)
p 泼劈撇瞥扑仆拍霹泊(湖泊)
m 摸抹(抹桌子)
f 发(发生)
d 答(答理)搭褡滴跌督掇剟裰咄
t 塌踏(踏实)剔踢帖贴怗秃托脱突
n 捏
l 拉勒(勒住)
c 擦撮(轻撮)
s (撒手)手缩塞(堵塞)
zh 只汁织扎(扎营)桌卓倬捉琢拙摘粥
ch 吃插出戳拆(拆开)
sh 虱湿失杀刷说叔淑菽
j 激迹击墼积绩绩缉屐夹(夹攻)揭结(结实)接噘撅撧锔掬鞠
q 七柒漆戚沏掐切曲(曲线)屈缺曲
x 吸翕歙悉蟋窻析息熄惜昔夕汐锡晰浙晰膝瞎歇楔蝎戌薛削
g 搁~下疙胳割鸽刮聒郭
k 磕搕磕哭窟
h 喝(喝水)忽惚唿豁劐黑
o 一壹揖押鸭噎掖屋挖曰约压
(二)今音阳平声中的古入声字:
b 拔跋钹魁白舶帛伯泊(停泊)箔勃渤脖鹁博薄(厚薄)礴搏膊驳别蹩醭
P 璞仆仆(仆人)濮
m 膜没(没有)
f 乏伐筏阀垡罚佛弗拂佛绋茀伏茯袱服(服从)菔韨绂福幅蝠辐
d 答(问答)瘩沓达鞑妲靼怛得德笛迪狄荻敌嫡镝觌翟涤籴的(的确)碟蝶喋堞牒迭叠独读犊牍渎毒夺铎踱度(忖度)
z 杂砸则择泽责啧帻箦贼足卒族镞昨
s 俗
zh 直值植殖稙执侄职扎(挣扎)剳铡闸宅折辙摺哲辄谪蛰詟竹竺烛躅逐轴妯酌浊镯琢啄濯擢茁斫斲
ch 察
sh 十什拾石食蚀实识舌折(弄折)孰熟秫赎勺
j 及级汲岌笈亟极殛吉急即脊(脊梁)瘠疾嫉蒺集籍藉(狼藉)辑楫戢棘夹(夹衣)荚郏颊洁絜结(结局)拮诘劼颉劫桀杰杰羯碣竭竭偈节栉捷婕睫截局跼菊橘决抉诀玦倔(倔强)掘崛桷厥蕨蹶(一蹶不振)獗橛谲觉爵嚼绝矍攫躩钁
x 席媳习袭檄侠狭峡狎辖黠协勰胁颉撷穴学
g 格阁路革隔膈国帼虢骨(骨头)
k 咳壳
h 合盒曷运转阖劾核阂貉涸翮斛觳滑猾活
o 额
(三)今音上声字中的古入声字:
b 笔卜百佰柏北
p 癖撇匹朴(朴素)蹼
m 抹(抹药)
f 发(理发)法
d 笃
t 塔獭铁贴(柬贴)庹
s 撒(撒种)靸索
zh 嘱瞩眨窄
ch 尺
sh 蜀属
一个音的对联篇三
音乐鉴赏尔雅周海宏课后练习答案
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正确答案: 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正确答案: 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 () 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 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 () 正确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 () 正确答案:√
音乐的艺术本质 1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 () 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正确答案: C
2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
A、 《乐话》 B、 《大江东去》 C、 《我住长江头》 D、 《清歌集》 正确答案: A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 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正确答案: 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 正确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 () 正确答案:√
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 ()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正确答案: 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正确答案: 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正确答案: A
4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 () 正确答案:√ 5 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就要首先放弃理解的负担。 () 正确答案:√
声音的联觉属性
1 我们之所以能够听懂音乐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 () A、听觉 B、视觉 C、联觉通感 D、解说 正确答案: C
2 声音的哪个属性不能引起我们的联觉: () A、音高与音强 B、速度与节奏 C、发音速度
D、音长与音短 正确答案: D
3 以下对联觉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联觉是一种习惯和本能 B、联觉是一种理性行为
C、联觉无法控制 D、联觉反映无处不在 正确答案: B
4 联觉不能通过理性来控制和支配。 () 正确答案:√
5 联觉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熏陶所形成的一种能力() 正确答案:×
联觉分析方法(一)
1 通过联觉感知,下列哪一项不是德彪西的《海》所描述的景象: () A、微波涟漪 B、暗流涌动C、波涛汹涌 D、水波荡漾 正确答案: C
2 紧张度最低的乐器是下列哪一种: () A、长笛 B、短笛 C、小提琴 D、长号 正确答案:{一个音的对联}.
A
3 陕北民歌《脚夫调》表现的是哪一种情感: () A、欢快 B、伤感 C、奋进 D、愤懑 正确答案: D
4 易懂是知觉感受不那么复杂,容易把握乐曲。 () 正确答案:× 5 联觉反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 正确答案:√
联觉分析方法(二)
1 下列哪一位作曲家擅长使用大量复调性的音乐: () A、拉威尔 B、格罗菲 C、理查·斯特劳斯 D、穆索尔斯基 正确答案: C
2 音乐能否引起明确的内容理解取决于: () A、良好的听觉 B、良好的理解能力 C、良好的乐感 D、持续而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 正确答案: D
3 一个伟大的演奏家和普通的演奏家真正的区别是在于: () A、技术
B、注意力专注的程度 C、音乐的感受能力 D、理解的深度 正确答案: B
4 良好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天赋是听众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 () 正确答案:×
5 音乐是靠联觉来表现包括情绪、情感体验等各种内容的。 () 正确答案:√
关注自己的联觉
1 音乐实现描写复杂思想的意图的过程中不包括哪一环节: () A、用复杂的音符表现 B、将相关因素拆分成单个感性特征 C、听众感知单个感性特征 D、听众找寻线索串起感性特征 正确答案: A
2 西贝柳斯所著的《芬兰颂》没有表现出下列哪一项情感寓意: () A、抗争 B、胜利 C、黑暗 D、幸福 正确答案: D
3 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纳河》没有表现出下列哪一项场景: () A、涓涓小溪 B、小溪汇成洪流 C、一对恋人相会 D、乡村的舞蹈 正确答案: C
4 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意识的生成通常需要有一根线索来串联形成。 () 正确答案:√ 5 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是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 () 正确答案:×
3.1
1声音是通过下列哪一种表现机制来表现各种情感的:()
A、音量
B、音强
C、音长
D、联觉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所能表现出来的:()
A、长相
B、法律
C、悲伤
D、颜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3
听众很多情况下不能正确理解音乐不是因为:()
A、听众音乐素养的限制
B、音乐表达的主观性
C、音乐表达的模糊性
D、音乐表达的不确定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4
大多数作曲家在创作曲子之初就指出了自己创作的初衷和意图。()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音乐具有任何艺术所不具备的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2
1
以弹奏《古德堡变奏曲》而成名的孤僻演奏家是下列哪一位:()
A、Schiff.A.
B、Gould.G.
C、Richter.S.
D、Turech.R.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2
以下关于“原作”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曲家记下的乐谱
B、作曲家本人的演奏
C、作曲家的意向性对象
D、作曲家第一次发表的曲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3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们在创作音乐时遵循的基本准则:(){一个音的对联}.
A、新颖
B、独创性
C、有个性
D、忠于原作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4
对同一首作品,不同演奏家的理解基本是相一致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我们在创作音乐时基本不能做到忠于原作,因为我们听到的就不是原作。()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3{一个音的对联}.
.1
“忠实于原作”实际上指的不是下列哪一项:()
A、传统
B、权威
C、教师
D、作曲家的内心效果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2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思潮是下列哪一项:()
A、演奏家至上
B、作曲家至上
C、原样主义
D、演奏和作曲两个同等重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3
一般说来,演奏家的职能不包括:(){一个音的对联}.
A、了解作曲家原作意图
B、揭示和传达作曲家的意图
C、绝对地忠于原作
D、添加个性阐释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4
演奏者如果失去了独立阐释作品的权力会失去很多内心最有力量的东西。()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如果不遵从人们想象中的作曲家的意图,就会受到尊重和爱戴。()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1
1
音乐审美能力中的能力要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知觉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直觉能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2
音乐审美能力不包括下列哪一个基本要素:()
A、能力
B、天赋
C、习惯
D、经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3
下列哪一部作品最适合给6~10岁的孩童欣赏:()
A、《命运交响曲》
B、《英雄交响乐》
C、《献给爱丽丝》
D、《安魂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4
音乐专家与普通人的声音听觉能力是没有实质性差别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感性能力的培养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2
1
人们在有些情况下对音乐的感知会发生困难,这些情况不包括:()
A、距音域敏感区太高、太低
B、音符差距过于微妙
C、在音域敏感区内
D、刺激过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一个音的对联}.
2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哪个音域不敏感:()
A、低音
B、中音
C、中高音
D、高音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3
人们知觉能力决定其通常不喜欢下列哪一音乐:()
A、舒缓
B、活泼
C、清新
D、紧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4
年龄越低的人通常偏好于细腻、敏感、丰富的音乐。()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一般说来,经过音乐训练的专业人士能够欣赏低音的旋律。()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一个音的对联篇四
关于平仄音和对联
1、平声和仄声
平声:阴平、阳平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生去入是古汉语音调,普通话没有入声。
注:普通话里: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辨别平仄的简单方法:
平声如击钟鼓,远而悠长;仄声如击石木,短实重疾
口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3、如何区分对联的上下联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有时可根据横批,若横批是从左到右,则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右边;若横批是从右到左,则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左边。)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一个音的对联篇五
对联的形式和要求
对联的形式和要求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一)词性相同 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下面先看一副对联: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以“万”对“四”属于数词对数词,“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与“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而下面这副对联在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春艳百花开满地
时祥万事喜盈门
问题主要出在后三字上,单看“开”、“喜”两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此处转化为名词,“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从整个结构看,“开满地”是动宾结构,“喜盈门”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其实,作对联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牢记同类词相对,结构相同这一要领就不会出毛病了。在古代,词性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致,作对联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所谓“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下面看一个简单的词性名称对照表就会明白。
实字(名词) 天、地、人、树、鱼、花„„
活虚字(动词) 打、吹、腾、升、进、出„„
死虚字(形容词) 高、矮、长、短、大、美„„
助字(动词) 乎、耶、哉、也、焉、兮„„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一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之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植物类”、“人事类”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二)平仄相对 音韵谐调
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也没什么难的。
1、 汉语的平仄和节奏 汉语平仄,说穿了就是按照汉字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声不同的字交
替使用,以达到音韵谐调,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之分。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音标-)、阳平(音标/)、上声(音标v)、去声(音标\)。阴平、阳平声调不高不低,不升不降,读时可以拉长声;而上声、去声的声调有高有低,有升有降,且声音短促。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声的区别。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
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2、 要按照联律之要求写对联,除了明白什么是平仄以外,最好再了解点语音节奏方面的知
识。何谓节奏,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具有节奏性,如山势的起伏、海潮的涨落、人肺的呼吸以及走路时脚步之起落等等。节奏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对联属于语言艺术,汉语语音本身就具有节奏性,所以对联在读法上也同样具有节奏性。下面我们通过一副例联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节奏: 对江 楼阁 参天 立 全楚 山河 缩地 来 这是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这样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原来,汉字每一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四言的音步为二二式;五言音步为二二一式;七言为二二二一式,余者类推。每一音步的第二字(单音步者即本字)处在节奏点上,可展现语音特色,尤为重要。明白了语音节奏是什么,再谈平仄就容易理解了。
3、 对联平仄要求 为方便创作,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对联平仄格式(为表示音步所在位置,
中间留出空格):
三言联: 平平 仄 仄仄 平 例 联: 重阳谷 端午桥
四言联: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例 联: 风舒柳眼 雪积梅腮
五言联: (一)平平 平仄 仄 仄仄 仄平 平 例 联: 渔歌随浪涌 海货与山齐
(二) 仄仄 平平 仄 平平 仄仄 平 例 联: 生意春前草 财源雨后泉
六言联: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 例 联: 紫燕黄莺布谷 红梅绿柳迎春 七言联: (一)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例 联: 秋月春风常得句 山容水态自成图
(二)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例 联: 东风气暖来阳鸟 细雨春深发杏花
八言联: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例 联: 爆竹一声,人间改岁 梅花数点,天下皆春
由以上所例举的平仄格式可以看出,四言联加上三言联即:“平平仄仄”加“平平仄”;“仄仄平平”加上“仄仄平”可以得出七言联的平仄格式。 而五言联的平仄则是上例七言联前边去掉“平平”、“仄仄”的结果,同理,九言联的联律实际等于四言联“平平仄仄”加上五言联“平平平仄仄”,得出“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加上“仄仄仄平平”,得出“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余此类推,十言联等于四言联加六言联。这是一条规律,我们只要掌握了上边例举的几种平仄格式就可以了,再长的联也可以用上述方法推知。
平仄在实际应用中有几条原则需要掌握住,第一,上联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必须用平声;第二,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须平仄声字对立,否则就叫做“失对”;第三,凡处在节奏点上的字不能变更平仄,否则就叫“失替”。
根据以上所讲的原则,我们不妨找几副病联诊断一下病因何在。 山墅深藏,峰高树古 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很明显,下联最末一个“皱”字读去声,属于仄声字,违反了上述的第一条原则:“下联末字必须用平声。” 三春细雨滋苗壮 一方净土育花红 联的病症在于, 上下联节奏点上“春”对“方”、“雨”对“土”、“花”对“苗”三处失对,出现了平对平、仄对仄,违反了第二条原则。 志登高山求精进 刚下学海莫畏难 这副联的立意不错,但上下联都有“失替”之处,若将 “山”字换成一个仄声字,“海”字换成平声字就可以了。
4.关于对联平仄变格和其它 在欣赏对联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对联,甚至名家的对联并不完全符合上述平仄格式,这牵涉到平仄的变格问题。例如: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其平仄格式为: .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末尾“仄平仄”是常见的一种变格形式,已被大家认可,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这么用。还有的对联音步结构与前例形式 不同,如: 于此寻孔颜乐处 超然得山水真机 其音步是二一二二式: 仄仄 平 平平 仄
仄 平平 仄 仄仄 平平 这种音步形式虽不多见,但既已约定俗成,可以备作一格。 此外,关于古今四声的运用问题,当代联家的一致主张是,二者可以并行,但在一副对联中不可杂用。也就是说,同属于古读入声今读平声的字,不允许在一副联内有时当平声用有时当仄声用,必须 达到联内的统一。
(三)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对联创作,看似短小容易,实非如此,亦需反复推敲,力求精准也。观近年征联及各论坛联作,常见有隔、重、俗、造四弊。要提高对联质量,此四弊非除不可。
弊之一:隔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如婚联:“克勤克俭偕白头;晚婚晚育惜青春。”“克勤克俭”与“偕白头”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克勤克俭”与“晚婚晚育”相对,也无浑然一体的结合。再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平仄、对仗尚可,但上下联孤立存在,难以表述完整主题,实难称之为联。曾记数年前一次征联,有联上联乃“亚运会„„”;下联为“共青团„„”(具体记不清了),内容相隔千里,却登榜首之位,当时曾戏称之为“政治对联”。 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如白居易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维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陆游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均属佳制。
隔是思维紊乱之表现,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欲制佳联先除隔,不隔方可出佳联。 弊之二:重
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旧称“合掌”。此类联例举不胜举。如“神州大地美如画;祖国河山灿若霞”,“争做长征突击手;勇当四化带头人”,“凭汗水兴财家家富;靠劳动致富户户欢”,“双性有缘方结好;双方如意始联姻”等等,均属重复之列。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从信息论观点看,上下联所提供之信息只有一个,即1+1=1;从系统论观点看,全联乃内容单薄之单因此而已;从哲学观点看,违反对立统一之规律;从艺术角度看,内容贫乏、单调、枯燥、呆板。
我国向有“正对为劣,反对为优”之说,正是因为正对内容多为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把握不准,则易出现“合掌”之弊。反对则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画,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上下联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上下联内容互相映衬,形成对照,犹如二珠合璧,相得益彰,使楹联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印象。流水对以自然浑成取胜,反对则以阴阳互补称雄。
弊之三:俗
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纵观今日之联坛,特别是在网络对联创作中,缺乏创新,翻抄旧联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对联是一门古老、通俗的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制联技巧,对此有人称之为修辞手法,有的称之为联格。这些修辞手法,是长时间积累沉淀的结果,自有其生存发展的道理。但在网络对联创作中,却难以见到百花齐放的局面,大多数联友似乎更喜欢某些联格。于是乎,我们在许多对联论
坛上,看到的都是析字联、双关联、偏旁联之类,最近词牌联又成为一些联友的喜好。这些表现手法已到了泛滥成俗、惹人生厌的地步,什么“山石岩”、“白水泉”、“女子好”、“江河湖海”、“杨柳松柏”,随处可见。类似的对联不是不能作,但到了滥的地步,只能说许多联友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看似创新,实则是古人联作的翻版。
二是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其中尤以春联创作为最,俗套的对联比比皆是。什么“春回大地百花争艳,福满神州万象更新”呀,“风调雨顺年年好,国泰民安处处春”呀,“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呀,简直使人望而生厌,俗不可耐。如果这些对联出现在联书中,出现在一些专题网站的集合中尚属正常,因为他们兼有保存资料的功能,但在许多征联活动中却屡屡出现类似的问题,就不正常了。去年某报刊出的近百副马年对联中,有近半数含有“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的词语。时代在前进,艺术在更新,如果总是老调重弹,对联创作还谈的上什么发展?韩愈当年提出的“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主张,对于今天的对联创作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对于这种求量不求质,求快不求新的粗制滥造问题,联友们勿须自警。
弊之四:造
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的文学形态,与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诗词)一样,要追求真情实感、通俗自然。在文学创造中,古人历来有两种美感追求,即“错采镂金”之美和“芙蓉出水”之美,并且认为后者是更高的但又难以企及的境界。“芙蓉出水”之美追求的是平淡、自然、单纯、质朴,李白论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谢榛说的更明确:“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但在目前的对联创作中,许多联友却恰恰抛弃了“芙蓉出水”,而过度追求“错采镂金”,结果是“弃玉雕石”。
造之表现有许多,比如无意境,许多联友的对联纯粹为对而对,为联而联,像“冰比冰水冰,魔更魔鬼魔”之类,读过之后不知道从中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词创作如此,对联创伤亦如此。无真情、无境界,闭门造车之作也。
再如“造雷”,似乎成了对联创作特别是网络对联的一种“时尚”,每一个论坛似乎都见到类似对联的身影:“今世进士,尽是近视”,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且先不说此上联八字中有七字仄声,仅就其内容而言,实在也是违反常理的“编造”之作。明月曾戏称此联易对,当对以“近视尽是今世进士”也。这种对联,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一种病态,即从所谓的别人“中雷”中追求一种满足。此乃联之大忌也。类似的如“皮背心”、“古文故人做”、“李姐理解礼节”、“李白、李太白、李太太白、李太太太白”等,皆为刻意“造雷”之作也。“雷”非不能造,妙在“自然天成”也,如“李白居,易安居”,人名镶嵌自然,不失为“雷”中佳品。
一个音的对联篇六
对联的形式和要求
对联的形式和要求(之一)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一)词性相同 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下面先看一副对联: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以“万”对“四”属于数词对数词,“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与“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而下面这副对联在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春艳百花开满地
时祥万事喜盈门
问题主要出在后三字上,单看“开”、“喜”两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此处转化为名词,“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从整个结构看,“开满地”是动宾结构,“喜盈门”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其实,作对联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牢记同类词相对,结构相同这一要领就不会出毛病了。在古代,词性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致,作对联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所谓“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下面看一个简单的词性名称对照表就会明白。
实字(名词) 天、地、人、树、鱼、花„„
活虚字(动词) 打、吹、腾、升、进、出„„
死虚字(形容词) 高、矮、长、短、大、美„„
助字(动词) 乎、耶、哉、也、焉、兮„„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一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之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植物类”、“人事类”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联作四弊
对联创作,看似短小容易,实非如此,亦需反复推敲,力求精准也。观近年征联及各论坛联作,常见有隔、重、俗、造四弊。要提高对联质量,此四弊非除不可。
弊之一:隔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如婚联:“克勤克俭偕白头;晚婚晚育惜青春。”“克勤克俭”与“偕白头”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克勤克俭”与“晚婚晚育”相对,也无浑然一体的结合。再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平仄、对仗尚可,但上下联孤立存在,难以表述完整主题,实难称之为联。曾记数年前一次征联,有联上联乃“亚运会„„”;下联为“共青团„„”(具体记不清了),内容相隔千里,却登榜首之位,当时曾戏称之为“政治对联”。
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如白居易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