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对联

来源:经典语录大全 发布时间:2014-12-28 点击:

七律对联篇一

对联常用格律

对联常用格律(2010-08-07 04:41:22)

标签: 杂谈

四言

上联:○○●●

下联:●●○○

上联:风梳碧柳

下联:雪印红梅

五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月斜诗梦瘦

下联:风散墨花香

五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上联:雾雨沉云梦

下联:烟波渺洞庭

六言

上联:⊙●○○●●

下联:○○●●○○

上联:风展红旗似画

下联:春来绿水如蓝

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七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上联:满堂花醉三千客

下联:一剑霜寒十四州

四/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下联: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四/七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上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下联: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七/四言

上联:●●○○●●○,○○●●。

下联:○○●●○○●,●●○○。

七/四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五/六言

上联:●●●○○,●●○○●●。

下联:○○●●●,○○●●○○。

五/六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五/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下联: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五/七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七/五言

上联:●●○○●●○,●●○○●。

下联:○○●●○○●,○○●●○。

七/五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下联: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借误英雄。{七律对联}.

{七律对联}.

五/七言又一体

上联:○○●●○○,○○●●○○●。

下联:●●○○●●,●●○○●●○。

五/五/六言

上联:●●●○○,⊙●●○○,●●○○●●。

下联:○○○●●,⊙○○●●,⊙○●●○○。

上联: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下联: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五/四/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下联: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六/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五/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七/四/七言

上联:○○●●●○○,●●○○,●●○○○●●。

下联:○○●●●○○,○○●●,○○●●●○○。

三/三/四/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四/四/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五/四/五/七言

上联:○○○●●,●●○○,●●●○○,○○●●○○●。

下联:●●●○○,●●○○,○○○●●,●●○○●●○。

四/七/五/四言

上联:○○●●,○○●●●○○,●●●○○,○○●●。

下联:●●○○,●●○○○●●,○○○●●,●●○○。

五/四/六/六/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数湘中将相,威由武达,我公独以文章。清标卓立朝端,宜享修龄如潞国 下联:综天下胶痒,所有导师,一老为之领袖。贱子来从海上,居然别坐识荆州

七/六/六/五/七言

上联:●●○○○●●,●●○○●●,○○●●○○,○○●●○,○○●●○○●。

下联:○○●●●○○,○○●●○○,●●○○●●,●●○○●,●●○○●●○。

四/六/五/四/七/四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下联: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四/四/四/四/五/七言

上联:●●○○,○○●●,○○●●,●●○○,●●●○○,●●○○○●●。

下联:○○●●,●●○○,●●○○,○○●●,○○○●●,○○●●●○○。

七/五/六/七/四/七/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滚滚英雄安在?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下联: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四/三/四/五/五/五/七言

上联:●●○○,●○○,○○●●。○○○●●,●●●○○。 ●●●○○,○○●●○○●。

下联:●●○○,○●●,●●○○。●●●○○,○○○●●。○○○●●,●●○○●●○。

五/五/四/七/六/五/五/七言

上联:●●●○○,●○●○○,○○●●,⊙○●○○●●,○○●●○○。⊙●●○○,●○●○○,●●○○○●●。 下联:○○○●●,⊙○○●●,⊙●○○,●●○○●○○,⊙●⊙○○●。○○○●●,○●○○●,⊙○⊙●●○○。 上联:鹿苑早传灯,信般若真如,华严妙谛,大千界恒河浊世,相期普渡菩提。村化七家余,

数桐叶为秋,几历罡风消浩劫。

下联:龙池今会雨,溯南湘佛地,元代禅宗,五百年沧海桑田,何幸一新莲社。堂开三代后,看绿荫无恙,好凭香火结良缘。

七/四/六/四/六/四/五/七言

上联:●●○○○●●,●●○○,○○●●○○,○○●●, ●●○○●●,●●○○,●●●○○,●●○○○●●。 下联:○○●●●○○,○○●●,●●○○●●,●●○○,○○●●○○,○○●●,○○○●●,○○●●●○○。

律 诗 捷 要(转)(2010-11-28 11:31:24)转载▼标签: 杂谈

一、律诗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有些诗句读起来非常顺口呢?这是因为按“格律”来写的原因。我们称这种诗体的诗为“格律诗”,简称律诗,唐人称“近体诗”。而像《诗经》、《楚辞》及古风等不符合格律的诗则统称为“古体诗”。

如果我们把格律诗中的某个句子逐字格开,就会发现这个句子的平仄音调基本上保持着每两字一组的变化规律。如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为例。这个规律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上表是形象化了的“格律表”,每格一字,两格一律。我们可以随便截取,如果是五言诗就取五节,七言诗就取七节。比如五言诗,你若从第一节取,就是“平平仄仄平”;从第二节取,就是“平仄仄平平”;从第三节取,就是“仄仄平平仄”;从第四节取,就是“仄平平仄仄”。如果接着从第五节取,就与第一节所取结果一样了。所以,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是在这四种基本类型上填写成的,只不过七言诗比五言诗多了两节而已。至于有些诗句中的某个字并不是严格按照此表规律填写的,但也只是改动了第一、三、五字而已,而第二、四、六字还是没有改动的(特殊句式例外)。如韩愈诗的后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注:“荚”、“思”古为仄声;“漫”古为平声],前句第三字“榆”所在位置按表本应是仄声字,此处用了平声字;后句第一字“惟”处,按表也应是仄声字,而此处用了平声字。不过,这两句的第二、四、六字却没有改动,还是符合上表规定的。这样就得到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虽然不是绝对真理,但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来说,是最简捷的方法。

二、律诗的平仄韵

律诗是以韵律为规范的。所谓韵,就是字的发音。要想作好格律诗,就必须掌握每个字的正确读音。

七律对联篇二

对联絮语

对联絮语

襄阳纪委程元银

说到对联,中国老百姓再熟悉不过了。旧时的私塾,曾把对句作为一门主要功课;如今的乡下,仍以贴春联来迎接新年;至于骚人墨客,绝少与对联无缘的。这株艺苑中的奇葩,开放千余年来,一直不衰不败,青春常驻,芳馨永存。

对联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它既不入于诗,也不入于文。但它又像诗,讲平仄和声韵,用形象思维,有意境;又像文,既可叙事又可说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它那短小精悍的形式、诙谐幽默的风格和含蓄隽永的意韵,常常受到文人的青睐;它同相声、漫画、笑话、歇后语及民谣等文艺轻骑相媲美的艺术效果,深得世人的爱恋。

对联是通称,是学名,口语中叫做对子。其中又有门联(含春联)、楹联、幛联(含寿联、喜联、挽联)等门类。

对联发轫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最终由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脱胎而出。《诗经》中就有对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更是著名的骈俪。六朝时的骈体文,使对偶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唐一代,讲究音韵的五律、七律和排律诞生并定型后,对联便应运而生了。

对联的主要特征是上下联对仗工整。一是字数相同,并且不允许有重复出现的字;二是平仄相对,最末一字仄起平收;三是语法结构相同;四是文意相近、相反或相关。

对联有上下联出自一人手笔的,也有撰一上联或下联而求对的。求对中,有的以联会友,有的用联征婚,有的用来联络某一事项。一些著名的对句常常出自一个有趣的故事。明朝宰相李资喜爱神童程敏政的才华,就把女儿嫁给程,且设宴款待。席间,李指菜肴出对: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会其意,即用席上果品作答:

有杏(幸)不须梅(媒)。

此联有四个谐音字,按原字是一个意思,换上谐音字,就变成另一种意思了。

拟联求对中,有的应对有多种对法;有的是巧对,对得巧妙有趣;有的是绝对,只有一种对法;有的长时期对不出下联(或上联)。北宋时,辽国一大使来朝,出一联:

三光日月星。

日月星三字代表三件事物,而下联要对的事物却又不能是三件,这就难了。宋朝君臣面面相觑,几欲出丑。这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从殿外走来,朗声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是一个绝对,巧妙地拆雅诗为“大雅”和“小雅”。

有的对联有深刻的思想内容,甚至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有的纯粹是文字游戏,读来趣味无穷,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如: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妞妞哄牛,牛拧,妞妞扭牛。

读此联,即使咬文嚼字,也还拗口饶舌;但若用来练习普通话发音,倒是一份好教材。又如:

牧童磨墨,墨抹牧童双目墨,

梅香添煤,煤冒梅香两眉煤。

据此联意,若作成两幅水墨画,看了不令人捧腹才怪呢!

对联的作法不具一格,有很多特殊的样式,如叠字联、拆字联、同声联、同韵联、谐音联、双关联、回文联、绕口令联、偏旁部首联、

谜语联;有方位字、数目字、双声字、叠韵字、联绵字、中药名、人名、地名入联的;有的上下联联内各自对仗;在文意上又分为串对(流水对)、正对、反对等等。如:

北燕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见高低。

此联对仗非常工稳,用字特别考究。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双双相配,联内自对,上下互对。尤其是方位词见长,共有10个,占了方位词总数的一半以上。

注:此文1987年9月二稿,1995年12月三稿,分两次发表于《襄樊晚报》。

七律对联篇三

七律格律

七律格律

七律类型一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类型二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七律对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类型三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类型四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堪称千古七律第一,《登高》字字皆律,句句皆律。

七绝格律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七律对联}.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格律诗的格律:格律诗大体上有四种: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 这说的都是第一句,规定了整首诗的格律属于哪一种。看一首格律诗的格式属于哪种,首先看第一句的第二字。这个字是平声字,那么这首诗就是平起,是仄声字,就是仄起。为什么看第二个字呢?因为格律诗的首字,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确定的,而第二个字是必须要清楚的。这是“起”的意思。“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第一句的尾字,用平声的就是平收,用仄声的就是仄收了。来看两个例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这个就是仄起平收式了。因为“上”是仄声,“声”是平声。再看一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显然了,这是一个平起仄收式的。

因为格律诗的每一句都有格律要求,而且还相当严谨。怎么能记住格律的规范要求呢?很简单,掌握一些基本的规律就是。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规律呢?

首先要了解“逢双必返”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是“对”,一个是“粘”。

“逢双必返”的意思是,诗句中的平仄格式是两两出现的。 在出现了连续两个同声字后,就必须用相反的两个字,这就是所谓的“逢双必返”。比如,用了平平,后面就必须用仄仄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两个很标准的律句格式。但是,在格律诗中,情况要复杂得多。具体怎么复杂,我们一会来看。

现在来说说“对”。这里所谓的“对”,是读音上的“对”,不是对仗、对偶那个“对”。这里“对”的意思是“相对”、“相反”。如果第一句的某个字是平声,那么下面第二句与之位置相同的字就应该是相对、相反的,就是仄声。违反了“对”的要求叫“失对”。这就是所谓的“对”。因为有了“对”,格律诗的音韵美感就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那么“粘”是怎么回事?如果说“对”规范是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的格律关系(奇句和偶句可能更准确),那么“粘”规定的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偶句和奇句)之间的格律关系。“粘”和“对”的要求正相反,“粘”要求与上句相同的位置的字音要相同。上句这里是平声,下句同一位置的也要是平声。这就是“粘”的要求。违反了“粘”的要求叫“失粘”。这就是所谓的“粘”。因为有了“粘”,格律诗就有了婉转起伏的韵律美。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个“逢双必返”。了解了“对”和“粘”后,再来看“逢双必返”,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就是在实际中,真正要做到这样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来看一个例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并不是每一个字都“对”的,因为它是仄起平收式,尾字都是平声。再看第三句,如果每字都“粘”的话,也不可能,因为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这怎么办呢?我们的先人已经给我们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格律诗另外的一个规范:每句不能出现三个同声字结尾。换言之,就是不管是诗的哪一句,都不能出现平平平、仄仄仄的格式结尾。

因为有“逢双必返”的规范,在句子的结尾,也不能出现平仄平、仄平仄的格式,即平平仄仄平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仄。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如果我们要写一首平起平收式的七绝,那么首先确定下来的格律应该是前两个字:平平。然后是最后一个字:平。那么按照“逢双必返”的规范,第一二个字就应该是仄仄,接下来必然是平平了,但结尾必须是平声,还不能出现结尾三个同声字的情况,那么结尾就只能是仄仄平。那么第五字,只有仄声了。在格律诗中,三个同声字不能出现在结尾,在句前或句中是可以的,因为不出现三个同声字,是无法安排格律的。这样,平起平收的第一句的格律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按照“对”的要求,第二句应该与第一句全面相对,但因为第二句必须要押平声韵,那么,尾字就是确定的平声字。我们按照“对”的要求把第二句的平仄位置找好。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因为尾字是固定的平声,前边就从相对的开始,也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三句呢,因为有“粘”的规定,因为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那么,第三句的格律也可以推导出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自然就是:平平仄仄仄

七律对联篇四

七律格律

七律格律

七律类型一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客至

杜甫

{七律对联}.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类型二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类型三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对联}.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类型四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堪称千古七律第一,《登高》字字皆律,句句皆律。

七绝格律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 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 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家物事
下一篇:三年级滨河大道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