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4-10-19 点击:

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篇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闫海峰

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所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兴趣深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也会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回答问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纠正。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同学科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大周进行集体备课两次。

第六、上好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实效。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四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五个课时。

附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篇二

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

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第一、二单元

十月份:第二单元

十一月份:第三单元

十二月份:第四单元

一月份:复习迎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篇三

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教学计划表

1

2

3

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篇四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代四有新人,本学期我将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可能较好。虽然七年级学生各个班级总体水平查不多,但是,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七年级学生普遍缺乏综合归纳能力,再加上刚进入初中,肯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教学难度也较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学习《中国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新教科书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它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含文化课22课时,主要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的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历史,此外,还有5节活动课。共计27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做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四、教学构想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五、主要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要统一,准确;要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要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阅读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

第四、 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对“学困生”必须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解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引资料、学经验。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六、教学进度

七年级历史新教材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学习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大约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大约占四个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2周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3周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4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4周

期中期末复习: 3周

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篇五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为了抓好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本学期要力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2)(3)(5)(7)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学习习惯差。每个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由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一点困难,所以从学期初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等),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3课。3个主题活动,共需38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6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个课时,平时测验讲评4个课时,复习占6课时)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 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四、教学重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五、教学难点:

教材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六、教学措施

1、抓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抓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

5、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6.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质量检测: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分别在第六周、第十一周、第十五周、第十九周进行全年级统测,统改,统分析。

八、教学进度表{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

锦屏中学教师:包慧仙

2011年9月5日

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篇六

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板当中学 王密龙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2016年教育部新审定的新教材,融合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期中21课单独作为一次活动课来展开,让学生们去感受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工作计划}.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期中21课是单独的活动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名

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1-2课

第二周: 3.远古的传说 单元复习

第三周: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4-5课-

第四周: 6.动荡的春秋时期-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五周: 8.百家争鸣

第六周: 单元复习测试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9课 第七周: 10-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八周: 12-13东汉的兴亡

第九周: 复习期中考

第十周: 进行期中考试 改卷等

第十一周:14-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十二周:单元复习 测试

第十三周:16-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十四周:18-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五周:20课 单元复习

第十六周:单元测试 讲解试卷

第十七周:21课 梳理教材知识

第十八周:专题训练 测试

第十九周:复习 期末摸底测试

第二十周: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业务部门工作总结
下一篇:三统一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