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对联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14-10-07 点击:
下里巴人对联篇一
对联的写法
对联的写法
第一节 集句式
集句,就是把他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联句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集句是对联和一种特殊创作方法。原句,对于作者来说,只是一种备用材料。作者根据自己的主题需要,经过思考、选择,把两个不相干的句子配成对联。这也是一种创作。
集句主要有五种:
1、整联集句
风定花犹落(王安石)
鸟鸣山更幽(王籍)
举杯邀明月;(李白)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
2、半联集句
一副联有半联是集句,半联是自己新创作的,如:
三顾频烦天下计;(杜甫句)
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题隆中武候祠)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陶行知题晓庄学校)
3、半截集句式
对联有半截是集诗句或典故,大部分是自己创作。如:北京通县河楼,昔日清人程德润一联: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对燕去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高处不胜寒”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夕阳无限好”出于李商隐《乐游源》诗。
4、改字集句
改动原诗句中的个别字,而不损旧意或反生新意,这种方式叫改字集句式。如:
莫愁前路无知已;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联集唐代高适《别懂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句。下联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无”字改为“多”。这一字之改,其妙无穷。
5、漏字集句
漏字集句,故意把原句的某些字漏掉,如:
醉翁之意不在;
君子之交淡如;
这副联上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把“酒”字漏掉。下联出自《庄子?山水》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故意把“水”漏掉。
第 二节 摘句式
摘句,就是直接摘取他人诗中的偶句化成对联。如:
山重水覆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
第三节 脱化式
脱化式,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诗词文中的句子略以改动,推出新意出来,成为新对联。
1、诗词脱化式。就是把诗词中的句子,略加改造,翻新成对联。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名句,后人将之改成副联,题目于同乡会馆: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相识倍相亲。
他把原句中的“独”字改为“身”字,把“佳节”改为“相识”,“思”字改为“相”字,这么一改,有了新意,题目于同乡会馆,十分恰当。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五十一岁时,曾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成一副励志联: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有人将杜甫《寄李十三白二十韵》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句,改成副笔店联:
落处惊风雨;
挥来泣鬼神。
作者将原诗中的“笔”字隐去,加了一个“处”字,把“诗成”改为为“挥来”,既保持了原诗的风格,又增加了动感,读来颇有兴趣。
2、对联脱化。就是将已成对联脱化为新联。如:
昔日有一副名联为: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有一年,一位半文盲的财主为其母亲祝寿,将这副联的“人”改为“妈”,“福”字改为“爹”,然后贴在门口:
天增岁月妈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如此一改,就成了天下的一个大笑料。
把原联中的“两”改为“三”字,把“南腔北调”改为“千锤百炼”,有了新意,符合铁匠身份。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写了一副著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早些年,有人因有情绪,改为:
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
家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
后来胡耀邦知道后,认为此联境界太低,遂改为:
风声雨声悲叹声,枉此一生;
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
这样一改,有了新意,鼓励大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奋勇当先。可惜有失律之处。1987年初,北京东城区少儿图书馆举办了读书征联活动,帽儿小学郑伟同学又改成:
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悦耳;
口试笔试模拟试,试试惊心。
这样一改,写出了学生的喜和忧,另有一番新意。
3、对联加字脱化。在原联的基础上,增加字,以达新意。如:从前有个穷秀才写了这样一副联:
行勤俭事;
过冷清年。
有人知他底细,便在他的对联前面加了两个字,成为:
早行勤俭事;
免过冷清年。
这样一改,对联新意立见。
生意人最爱用的一副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改革开放后,有人在此联前面加了几个字,成为:
旭日融融,生意兴隆通四海;
春风袅袅,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样一改,具有时代气息了。
、改标点脱化式。在对联中移动或改动标点符号,使联意发生改变。
从前,有个不得人心有财主,在春节到来之时,请了一位秀才帮他写两副对联。这位先生想:他平时对人很不好,这时玩弄他一回。这位先生便表面欣然答应,帮他写好的对联: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写好后,读给财主听: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财主听了,很高兴。叫家人贴上。第二天,有个和尚来化缘,得到这副联后,哈哈大笑,笑后念到: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亡。
财主一听,不觉大怒。马上叫人撕了。
5、换位脱化式。在原来的句子中变动字的位置使对联的意义发生改变。如: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后来清代名人纪晓岚因对榨取钱财的庸医非常愤恨,于是就用孟浩然的诗句,通过换位手法,改成如下这副联,讽刺庸医: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真是巧妙。
1、一联单换,即两联中只有一联有换位。如: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这副对联中,下联没有换位,而上联中的“梅黄”,将“黄梅”换位成“梅黄”,以对“李白”。
2、各联自换,即上下联均有换位,但都只在本联内进行。如: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上联“十八”恰好是“八十”换位而成,“十八公”即“松”字;下联中“重九”,也换位成“九重”,与之前后相对,非常贴切。
3、两联互换,这种换位又叫“异位互重”,即上下联都用了同一个字或者词,但在相应的位置上交叉相对。如:
子将父作马;
父望子成龙。
下联中的“父”与“子”就是上联中“子”与“父”的换位。再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这是林森挽孙中山的联。下联中的“千古”与“一人”是上联中的“一人”与“千古”的换位,意思却各不相同。再如: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好书,好书读,读书好,好读书,书田书舍子而孙。
此是钟耘舫所题,反复换位,每换位一次,就出一层新意。再如: 寸管难书三尺意;
三尺常对寸管情。
此联中“寸管”与“三尺”在上下联中互换,各言其事。
第四节 创新式
创新,就是自己动手创作对联。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一、对句
对句,就是应对。即由甲方出句,向社会征求对句。这种方式目前应用得非常广泛。每年各级各类征联都不少。大家都不陌生了。2003年到2004年,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交流”节目,每周六都有一次。
《邓刚教女》一期节目观众对下联获奖名单(2003--10--19年)
上联:父子情深远近高低风景
手足义重炎凉冷暖人生
师生谊厚古今中外美谈
家国任重兴衰荣辱沧桑
人生梦远离合聚散时分
二、定题创作
征联活动中,有一种规定范围、主题的征联,这就是定题创作。 北京饭店百年庆典一等奖联:
老店新容,常为五星争绚丽;
古都名秀,再从百岁续辉煌。(陈凯)
三、自由创作
就是根据对联的特点,自己自由创作的对联,这种方式不受约束,灵活性大。这是对联的最常见的创作方式。 如:延庆2005年迎春主题征联大赛获奖名单及作品
一等奖:(10副)
诚信如山知进退
虚怀若谷纳乾坤
(苗云泽河北省)
下里巴人对联篇二
农村红白喜事对联(寿联)
农村红白喜事对联
寿联类
岁月如抛梭七十风尘惊白发;
贤能齐脱颖三千珠履步青云。
捞刀河畔度春秋七十年来变古变今一新面目;
寿酒筵中评世事三千云集高谈高见各具经纶。
山河壮丽岁月峥嵘值此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严慈乐享桑榆景; 不是陋室也非兰亭喜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亲朋畅饮尽余杯。
为二老永享遐龄稽首默求三千界;
望诸君勿辞沽酒开怀同醉小阳春。
盛世可延年七十敢言稀论衣温食饱国泰民安活到期颐还不够; 丰收好煮酒几杯算什么况意合情投宾欢主乐畅饮千盅又如何。
戚友何当祝寿只须赠我诤言就为厚礼;
子孙可谓顺亲且又欢承菽水足慰老怀。
小溪洞徐唾崇母寿
小山志寿; 溪水流年。
梅花点额; 慈母杖朝。
梅开庾岭婺焕中天松鹤纪春秋满目青山争供眼;
萱荣八秩诗颂九如亲朋劳跋涉几杯淡酒望开怀。
张诚高五十初度
岁月峥嵘五十春喜桃李芳华芝兰挺秀使我展眉望来者; 雪梅并作无边景看山河壮丽人物风流邀君把酒学醉翁。 赠徐唾珠八十寿
垂钓无心宝岛归来重话旧;
封金有意中华振起再扬鞭。
注:张子牙垂钓渭水遇文王,关羽辞曹挂印封金。
江西杨某五十
岳麓井岗青山志寿;{下里巴人对联}.
名楼高阁才子抒情。
贺寻世昌
历尽沧桑人未老;
欣逢盛世寿愈昌。
花辰酌酒寿慈亲喜李白桃红蜂飞蝶舞一派生机来眼底; 胜日寻芳歌乐土看山青水绿燕剪莺梭无边美景扩襟怀。
瑞气满芳邻客同老母齐添寿;
春风吹绿野人与江山共展眉。
为家父母八十寿
椿萱并茂 ; 宾主同荣。
严慈耋寿 ; 戚友高情。
父母杖朝趁着“双抢”完成一家团聚提早推迟言寿诞; 亲朋至舍只因五穷未送诸事难周披风抹月论交情。
双亲才八秩何须拜烛拜寿但求实惠;
姊妹虽十人纵令多男多女徒有虚名。
把酒话沧桑当知人生在世恰似鸿留一爪; (我出)
停杯忆木铎且看席上谈经依然孔步重趋。 (寻友琴对) 注:孔子曰:天子将以我为木铎(指上下课的摇铃)
周怡春母寿 注:父六月二十一 母九月二十六 适值在京弟也回家;韩愈送穷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鬼。
母寿六旬父有余喜双星并耀二老同偕盛世乐陶然剖果弄孙欢晚景; 桃熟三千人共赏祝四座俱尊九如齐颂贤能怀雅兴碰杯把盏醉春风。
室接芳邻首先借厅继之借东借西可谓鱼水相交管鲍再现; 母登花甲今日杖乡他年杖国杖朝惟冀椿萱并茂戚友重逢。
萱绿桃红人笑语; 椿青柏翠鸟欢歌。
羞同落叶随风转; 岂让韶华付水流。
我爱邻居邻爱我; 鱼傍水活水傍鱼。
心忧天下经纶少; 面对山河感慨多。
客到邻家邻到客; 花开树上树开花。
龙腾虎跃征盛世; 人寿年丰乐太平。
寻长寿七十
过眼云烟七十年足迹遍晨光赢得清风两袖;
满目青山无限感嘉宾临梓舍赊来寿酒一壶。
七十年倾觞道寿不唯果乏蟠桃呼杯又非杜子美;(杜甫) 三千客谈古论今值此梅开庾岭言志当如陆放翁。(陆游)
梅开庾岭婺焕中天七秩度沧桑莫笑鄙人三祝敬;(多福多寿多子) 前年起屋今朝庆寿诸君劳厚贶且将樽酒一回干。
慈母乐稀龄早著椒花颂长寿;
鹪枝营往日迟备薄筵表寸心。
(元旦献人以椒花颂)
庆婶母已周花甲祝婶母再周花甲;{下里巴人对联}.
借蟠桃果熟三千赏蟠桃客属三千。
姑父潘义节八十祝词
岁月峥嵘八十春 ,怡然自乐两情深,
红烛照人无愧色, 白头偕老竞芳心,
星辉婺焕天留永, 子孝孙贤彩舞频,
愿得安生长进枣, 年年花县沐春风。
注:安期生食巨枣延年;潘岳种桃满县至今称花县;老莱子戏彩娱亲。 徐桃友母寿
沧海桑田八十年满头白发一颗红心醒后春蚕眠不住; 谈今论古三千客继往开来鼎新立旧点燃火炬续长征。
红梅吐艳瑞雪兆丰松鹤纪春秋八旬老母身犹健; 人尊北海我愧东家亲朋劳跋涉满堂珠履寿同增。 迎宾词
值岁正逢龙, 厚贶似春风,
父母生辰, 谊重情深,
连云石柱拱双星, 粗肴淡酒表微忱,
愧乏蟠桃延上客, 敬祝诸君行好运,
笑脸相迎; 一路光明。
徐海波寿{下里巴人对联}.
育李培桃数十年昔惭师表今沐党恩马帐高悬容我醉; 经寒历暑稀龄寿不减红心宁知白首鹿车同挽与卿欢。 注:鲍宣不弃夫贫共挽鹿车。
岁月流金云杖国尤喜山河壮丽桃李芬芳满目青山供眼底; 亲朋移玉辱登庭深感礼义荒疏酒肴淡薄几多内疚在心头。 寻晚桂寿
安生进枣王母分桃但愿美梦成真与君共醉延龄酒; 世纪更新花甲复始默祝金萱无恙健步攀登耋耄年。
白头一摆人皆笑; 黄口双呼我更欢。
(带两个婴儿)
任务不轻从缓计; 道路虽长紧步跟。
徐长寿九十 八副
父登九秩; 母伴高龄。
仁德并重; 名利无争。
沐党政恩托祖宗福凭本人心九十年华无憾事; 蒙亲友爱幸子孙贤学长寿诀期颐进酒更精神。
登楼极目遥望南天庾岭梅花开笑口;
祝寿诚心仰观北斗长庚星座许延年。
几多长夜思公益; 一片丹心弃私情。
有青山更有盛世; 无老病也无孤舟。
世事如棋棋逢对手;
人生如戏戏在娱亲。(戏台)
赠联嵌“长寿”二字
长治久安天下乐;寿高德厚众人钦。
周东生八十 一副
逢八秩生辰感岁月虚延面对山河深愧我;
借三千桃熟与亲朋共祝目观前景总宜人。
父登八秩母届古稀银汉耀双星庾岭梅花开笑口; 诗晋九如颂传三祝高谈惊四座东南宾主竞风骚。
祝双亲寿更祝客寿权借华堂开薄席;
愿万家乐兼愿己乐莫辞椒酒寄深情。
驹隙光明七十年喜青山不老世事常新满头白发身犹健; 群贤步履三千客看人物风流英才辈出十亿红心蜡正长。 潘岳清寿
忆当年设帨悬弧敢忘却母难六十;
欣此日谈今论古可谓是客胜三千。
登楼话旧依然是莫逆交深金兰谊重;
饮酒论文怎能忘刘伶风度范老胸怀。
汤饼
新春伊始世纪开头汤饼遇佳期小苗茁壮花争艳; 香港回归澳门接踵中华趋盛世人物风流貌更奇。 己孙三朝
党政施恩亲朋赐福祖德汪洋孙问世;
桃花煮酒韭菜调羹席间淡薄我提壶。
设帨悬弧八十年案举眉齐敢忘却父母深恩夫妻义重; 谈今论古三千客金言玉语都道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 寻日祥母寿
戴月荷锄行歌斫地地产仙丹延母寿;
明时治世舜日尧天天护慈云领乌私。
歌星寿星同谱清平乐;
远亲近亲齐颂九如章。(戏台联)
①寿者本人懂戏曲故能用同唱
下里巴人对联篇三
对联的写法
对联的写法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不能出现重复的字。。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意境要相随;即上下联在内容、情调、色彩、风格诸方面要协调。 FrriB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五.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vg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的分类
按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分: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
祝贺结婚所用的对联。如: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并蒂新开幸福花 q^\
同心永结富裕果 vsU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如郭沫若挽蒲松龄: EW>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wm@P/d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 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赠联:
颂扬或劝勉他人用的对联。如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中堂联:
下里巴人对联篇四
对联文化探究
对联文化探究
一、定义{下里巴人对联}.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二、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三、特征
1.独特性和普遍性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后一部分称为“下联”。两部分成双成对。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
2.寄生性和包容性
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
3.实用性和艺术性
楹联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通俗性和高雅性
楹联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
四、分类
①按用途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5.挽联——哀悼死者用。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②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
③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④按联语来源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⑤按内容
1.节令联: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的对联。
2.喜庆联: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3.哀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4.名胜联: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5.行业联: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
6.题赠联: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
7.杂感联: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
8.学术联: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
9.趣巧联: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
五、趣对
1.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三步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2.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9]
3.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4.苏轼和佛印的谑联
苏轼一天遇见佛印,正巧河边的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听见便不爽,把带有苏轼诗的扇子丢在河中,又出了下联:水流东坡诗(尸)
下里巴人对联篇五
浅谈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求
浅谈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求
众所周知,诗词与对联,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并驾齐驱的两件瑰宝,特别是对联,无论是‚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殿堂,还是‚下里巴人‛茶余饭后、节假庆典、婚丧嫁娶等日常的普通生活,均离不开它。人们之所以喜闻乐见并接受这种文学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获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而且对广大爱好者的思想又是一种熏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打破常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致使这种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粹,受到极大地冲击,从而导致随心所对、随心所联之现象泛滥成灾。针对此种现象,中国楹联学会通过长期的深入总结研究,特地颁布了《联律通则》(修订稿),为广大楹联爱好者的创作指明了方向,规范了对联的创作要求。在此,为了积极贯彻《联律通则》,和为我区广大诗朋联友的创作提高质量及创作水平,在此就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求作以下阐述:
一、对联的基本形式
对联的基本形式包括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基本特征,对联的门类等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叫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
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对联就表现形式来说,有长联、短联之分;长联的字数可达到几百字以上,短联的字数可缩小到一个字。一般以五言、七言为主,这可以根据所书联语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
(二)、对联的基本特征
对联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同。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语言顺畅、意味深长,犹如喝了陈年老酒一样,很有余味。
(三)、对联的门类,主要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三大类别。
1、正对的含义:正对,是指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它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物及数字都要两两相对,正对力求工整。
正对,既称真对,的对,同时又是合掌对的别称。在对联中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是对联及律诗里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对仗形式。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我们现在所称的‚合掌对‛叫做‚正对‛,这一种对仗是一种
拙劣的对仗。例如:他在《文心雕龙〃丽辞》所指出的‚孟阳 《七哀》云:‘ 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又如:宋〃蔡梦弼在《草堂诗话》也指出:‚‘貔虎闲金甲,麒麟受玉鞭’,以‘貔虎’对‘麒麟’为正对矣。‛例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又如:江山添秀色;天地沐春晖。
2、反对的含义:反对,是指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所指出的‚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舃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 周振甫注:‚钟仪被拘,庄舃显达,处境相反,同样怀念故乡,所以是反对。‛同样以上述句子为例: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粮要粮无钱要钱。二、江山添秀色;风雨送阳春。
3、串对的含义:串对,是指对联的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也以上述句子为例: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捕鸟得鸟捕鱼得鱼。二、江山添秀色;人民庆常春。
(四)、对联的对仗主要有四种形式:工对,宽对,流水对和借对。
1、工对的含义:工对是指对仗工稳妥帖,完全符合标
准的对句。不仅句法结构、词类要相同,遇到名词还要顾及小类。例如:一、千朵红莲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二、瑞雪飘飘,漫舞梨花铺大地;祥云袅袅,轻舒彩笔绘长天。
工对的句意不能重复,否则就称为‚合掌‛,乃联家之大忌。例如:‚革命功臣垂万载/汉奸贼子臭千年‛一联中的‚万载与千年‛, 就是合掌。
工对是对联的一种基本对法,又叫严对。就是选用标准韵律,按照二十七小类对联词进行对仗的一种艺术。这二十七小类对联词是:
动词类、形容词类、地理类、天文类、颜色类、方位类、数字类、植物类、动物类、人伦类、文学类、感情类、人事类、文史类、形体类、宫室类、器物类,饮食类、时令类、文具类、衣饰类、副词类、连词介词类、虚词助词叹词类、象声词类、联绵词类、特有名词类。
工对的对仗要求尽量在二十七小类对联词内进行对仗,实在不能在二十七小类对联词内进行对仗的,就借用相邻小类。 天文对地理、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衣饰、器物对文具、衣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人伦对代名、疑问代词对副词、方位对数目、数目对颜色、人名对地名、同义词对反义连用词。 同义词对连绵词、副词对连介词、连介词对助词。我们在实际对联中运用的相邻小类还有:人名对地名,专有名词对专
有名词。
工对的原则就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例如:‚长空携丽日/大地落祥云‛;又如鲁迅先生在《自嘲》一诗中的一联:‚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以此类推,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2、宽对的含义:宽对是指要求不甚严格的对仗,只要词类相同、句法结构大致一样即可,并不要求小类一定相同。例如:‚雨润江南春意美;风吹戈壁怨气寒‛。
宽对有如下五种情况:
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
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如北京古藤书屋一联:‚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这里的‚芳‛为形容词,‚藤‛则为名词。但同是修饰后面的名词,则无问题。
三是上下联语法结构有异。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上联为偏正结构,下联则为动宾结构(使诗人病),但字面对仗还是工整,并无失对之嫌。
四是同字对仗。工对忌重字,宽对则不避。最典型的莫过于岳阳楼一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天下‛二字完全重复,但用在这里似乎并不使人感觉重复。而且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势。
下里巴人对联篇六
对联三讲
四、对联的起源及种类
对联,又称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究其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同骈体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骈体文由汉代曹植开其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文辞用偶,两两相对,务谐音以成韵,必修辞以达远。有学者说,对联是“骈文的后裔”,是颇有见地的。
唐初形成的律诗,句式对仗工整,与对联的写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更强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这些诗作中的许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对联。不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三、四两句,第五、六两句都必须相对,这种诗体从唐代到现在,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对联就是从律诗为代表的对偶文体中派生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对联是唐初律诗、律赋的衍生品。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中国的对联,据说最早出现的便是春联。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