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1-11-05 点击:

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篇一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67篇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

高考试题

2003年

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

2、 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议论类

捕捉理性的灵光(湖北考生)

猛虎与蔷薇(重庆考生)

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四川考生)

只缘身在此山中(四川考生)

甜蜜负担(四川考生)

我爱唐装(湖北考生)

民族情感与世界(安徽考生)

爱莲说

感时花溅泪(湖北考生)

让理性主持宣判(浙江考生)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广东考生)

情役(广东考生)

李白的泪水 (河南考生)

与你同行 (河南考生)

真理只有一个 (湖南考生)

血浓于水 理大于情(吉林考生)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考生)

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吉林考生)

漫谈‚感情‛‚认知‛(吉林考生)

眼睛上的窗帘(山东考生)

校正情感‘(山东考生)

情与理(陕西考生)

第三种人(广东考生)

理智〃认知〃情感

我们需要的答案(浙江考生)

公则生明(江西考生)

叙述类

樱桃红了(河南考生)

路是月的痕(湖北考生)

喝茶(河南考生)

抛妻弃子之谜(江苏考生)

绿太阳红太阳(湖北考生)

遭遇陷阱(陕西考生)

真爱无言(河北考生)

保姆与家教(湖南考生)

米粒-谷粒-血汗 (湖北考生)

秋天的树下(广东考生)

哥,是捡来的吗?(湖北考生)

竞标 (河南考生)

宝钗鸣冤(湖北考生){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谁偷了玉坠?(安徽考生)

陷阱 (河南考生)

石碑上的历史(浙江考生)

雾中的战场(浙江考生)

其它类

无题(陕西考生)

感情是帆,认知是船(吉林考生)

蓝色蛹〃金色蝴蝶(甘肃考生)

吊屈原赋(甘肃考生)

心扉感悟(河北考生)

网里人生(浙江考生)

——教师手记

孙悟空下岗记(湖北考生)

花香(安徽考生)

对肚子的评判(湖北考生)

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河南考生)

不放弃感情,再借你一份理智(河北考生)

——教你看清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的广告

用双眼看世界(湖南考生)

——网络个人主页设计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浙江考生)

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福建考生)

从泪走到血(浙江考生)

——孙膑访谈手记

独眼龙的求职信(江苏考生)

普朗克的忏悔书(湖北考生)

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贵州考生)

谏王(河北考生)

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重庆考生)

北京卷

转折(文言文)

转折

上海卷

熔炉

议论类

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舐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

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篇二

200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2003年: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

宋国有一富商,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冲倒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就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商家的东西被偷不少。富商称赞儿子聪明,反而怀疑东西是邻居偷的。

这是韩非子的一个寓言,直至今日仍有类似的故事,或与之情况不同甚至相反的故事。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人的感情的亲疏与认识事物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

请以《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符合话题范围立意自定、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满分作文

1、跨越情感的感知

古语说:人无痴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人无癖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古人交友,如此看重情感。可见,在我们人生的磨励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其感染。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在人们的脑海里,感情是孩儿的呓语,是情人的依偎,父母的疼爱,朋友的信任。如此美好的事物,左右我们的思潮。但无论何时,总必须坚定心中的道德尺寸,衡量对与错,是与非。以正义来认识世界。

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的一场思潮变革,而我们铮铮铁骨的英雄谭嗣同和其它五位同志们在菜市口洒下了震惊世人的鲜血。原本,他可以随同朋友,携带家人远走东洋。远离衣衫褴褛的祖国,与家人共享天伦。可是,世人需要鲜血,需要振憾。他毅然放弃了一切。走上了断头台,为腐朽的社会敲响了重重的一记警钟。中国的振兴,世人的觉醒是他真正深情所在。亲情、友情在他的爱国深情之中,只有在心中眷留。所以,跨越了感情的牵绊,感知才真正升华了。

在非典肆虐的今天,我们的医务人员为世人注入了一股暖流。她们有的主动请缨去前线。有的放下新婚燕尔的伴侣,待哺的婴儿,义无反顾地与病魔战斗,直到筋疲力尽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叶欣不止一个。她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与逆镜拼搏。白衣天使们并非至亲情于不顾,而是在神圣的使命之前,以正义为准绳来衡量自己的人生。跨越了情感,为世人无私的奉献。

生活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总是掷地有声。尘埃虽微,却构成土地;水珠虽小,也折射太阳的光芒。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有所建树,就必须不爱感情的亲疏远近的牵绊。正确地以正义,道德为尺寸,认知世界,认知生命的价值。从而才能对社会有所奉献。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跨越了情感左右的正义的认知,决非对感情的毁灭,而是进一步使情感升华。在那如同白驹过隙的人生之中,我们要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般静美。创造一部人间的正剧。必须从正确的深化认知开始,决不能感情用事,即使步履是踉踉跄跄,也至死不渝地往阳关大道前进。那才是生命的真谛。

2、武侯自责表

{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臣汉丞相诸葛亮拜表汉帝:

臣此次兵出祈山,为业复五铢,镶除奸凶,北定中原,还于旧都,以恢宏先帝遗志,报三顾草庐之恩也。然此次出兵又无功而返,臣夙夜兴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此次出兵之时,大将魏延曾献计,兵出斜谷,则长安唾手可得,然臣以为魏延引人屡次叛主,有勇无谋,此计定于凶险,便未采纳。近来细想此计真为妙计,臣心中颇有感慨,便向皇上进言一二:

人立于世,身旁定有亲疏远近不同之人,近亲近之人原本人之常情,,然疏者之言不可不听,亲疏之分乃皇上心中之所定,而忠佞之分却不为皇上心中所定矣。商纣亲妲己,远比干,箕子等忠言之士,以致身死而国亡;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子兰,上官大夫等奸佞,却外放屈原于汩罗,不听其忠言,终身死他国,为天下笑;始皇帝文才武略,一统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然信臣赵高,不纳外将蒙恬之言,最终三世而族灭;近至桓灵三帝,偏信近臣宦官之言,不纳外朝忠言,以致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山河破碎至此。此等事例概览史册,不可胜记。

陛下身为人主,深居内宫,是与侍女宦者近而与廷臣远矣,倘若陛下以此来分亲疏,则汉室社稷摇摇欲坠,恐不得保。

望陛下不分臣之亲疏。内侍外臣都心系陛下,以报先帝之恩。所纳之言,望陛下无论出自谁人之口,皆深思熟再加判定。若陛下能做到引,则为天下之圣主,汉室之兴可计日而待也。

臣分将之亲疏而纳言,以有今日败绩,然臣将再整旗鼓,奋力北向。讨灭曹贼;但若陛下分臣之亲疏而纳言,则将失汉室之天下,不可复得矣。望陛下思先帝艰苦创业而得西南二州,勿使天下之民失望矣。

3、情役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

香港电视剧《纵横四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亲,为了让杀了人的儿子罪名不成立,竟说人是她杀的,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也要让罪恶滔天的儿子逍遥法外!这位“糊涂”的母亲自杀前说了一句话“他是我儿子!”哎!人为情役,命为情丧,何其悲哀!

“他是我儿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儿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儿子”,便可以心甘情愿为他顶罪;“他是我儿子”,一切的一切会变得理所当然,包括包庇、包括顶罪,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人,常常如此,常都被感情所役使,无从挣脱。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俗话说:“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同样,事不及亲,及亲则失。事关及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关乎父母兄弟,对事物的认知便有失偏颇。理智的天平一旦加入情感,便不可避免地产生倾斜,常常是感情亲密的那头下沉。有了感情,感情深厚,遇事待人便自觉不自觉地从己出发,从亲出发,被感情所役使,仿佛被蒙上了眼睛,触目所及,尽是黑暗。被感情所役使,心里早已有所偏向。于是,便视听混淆,听到看到的都是己长人短、亲者对非亲者错;于是,便昧着良心,帮亲不帮理;于是,便耳目皆失,清白不分。这是何等的悲哀!心为情役,认知便不分真伪、黑白、是非。

包拯曾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话极正确,要想心不为情所役,必要做到情理两分。情归情,理归理。亲朋犯了错,内心悲苦,但是不能因为感情的亲厚而作出悖理之事。这世上除了情谊之外,还有法理这把尺子。法理于人,犹如扫帚于地,扫去情在身上的污秽,扫去感情的役使,使得心境清明。《读者》上提及另一位母亲,为了法理,大义灭亲,不肯作伪证,亲自将儿子送进监狱,这是何等的可敬!每个人心中都有感情,但是每个人心中也都应有一把尺子,一把量度感情与理智的尺子。不能因为感情的深厚,而置法理于不顾,不能因为感情深厚,便罔顾法纪,不能因为感情的深厚而德义皆失。尤其是处于当今社会,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倘心为情役,就会视法纪、德义为粪土,这怎能使得整个社会法网清明、德义大倡呢?又怎么会有国家的兴旺繁荣?倘若人为情役,整个社会就纲法全无,德义皆失,又何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愿不再心为情役,人为情役。

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篇三

1951-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总汇(附部分点评及例文)

1951-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总汇(附部分点评及例文)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北京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天津 1、他像雷锋同志那样 2、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

上海 1、“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2、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

河北 1、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 2、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

湖南 心中有话向党说

广西 1、难忘的日子 2、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四川 《一个青年矿工的变化》读后感{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浙江 路

陕西 1、难忘的一天 2、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

山东 难忘的—天

河南 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

吉林 伟大的胜利——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十月

甘肃 不到长城非好汉

福建 《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

江西 1、难忘的时刻 2、当我想起雷锋的时候

江苏 苦战

湖北 学雷锋的故事

辽宁 1、在沸腾的日子里 2、谈青年时代

云南 1、攻书莫畏难 2、青松赞

宁夏 1、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 2、难忘的一天

新疆 1、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文科) 2、驳“难”——在攀登的起点上(理科)

3、大治之年里的几件小事

山西 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安徽 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谈起

内蒙古 谈实事求是

在红旗下

黑龙江 每当我唱起东方红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 转折

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佳作赏析 转折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2004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与点评

广东作文题

以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篇以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

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学生可引用寓言作材料,也可不引用。

点评

科技的发展一面便利人们的交流,一面又使人们在情感上更加隔膜。“语言与沟通”这个题目其实正是对于这一现象的思考。表面上看,题目所给的材料,是“火”和“虎”的误解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悲剧,从而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篇四

2003年高考作文题之我见

面对2003年高考的几道作文题,有很多话想说。

先说全国卷。今年仍然是话题作文的形式,材料选用《韩非子》里一则“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高考作文以寓言为材料,是可以的,而《韩非子》里的寓言又是历来为人所称道。但“智子疑邻”的故事实在是太陈旧了,早已在各种出版物上翻来覆去地出现过,寓意虽好,形式和内容都不新,不宜用来命高考作文题。《韩非子》里还有那么多好的寓言,为什么不选用?除了《韩非子》,古今中外那么多好的寓言,为什么不选用?现实生活中,以及人类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的畅想中,有着无尽的作文材料的资源,为什么不选用?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就更令人失望了。“认知”是个什么玩意儿?适用面很广的《现代汉语词典》竟然翻不到这一词条,在《辞海》里才见其踪影——原来是一个专门的心理学术语。对之,《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认知:译自英文cognition,即认识,在现代心理学中通常译作认知,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学习、言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认识活动是人对外界信息进行积极加工的过程。”既然如此,与其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高考作文话题,还不如说它是一道专业性很强的学术命题。这还不算,再加上“感情亲疏”对话题的范围限定,这道作文题就更显得别扭了。总的说来,全国卷的作文题为难了我们的近600万左右的考生。当然,我们的考生还是聪明的,痛苦挣扎后,同往年一样,少数考生的佳作照例是会出现的。

与全国绝大多数考生相比,北京和上海的考生就幸运了。北京的“转折”和上海的“杂”,题目上的文字虽然眼熟,而这样的文字成为高考作文题后,又是多么的富有新意!这两道题给考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创作的空间,无论哪种程度的考生都可能产生创作的欲望,都可能将自己的写作水平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由此看来,今年的几道高考作文题,对全国所有的考生来说,是不够公平的。这里,试着进一言: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终审时,能否由相关的最权威的机构作一个相对的平衡——新意难度及其他。

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篇五

2003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分析

郭成杰

审题立意的正确与否对作文估分至关重要。精妙的立意是你作文得高分的必然前奏,偏离题意的构思则会诱导你陷入失败的深渊。下面就2003年的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作一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具体来讲,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含义是清楚的,是一个关系短语。分析其关系可能有两种基本变化:一是“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影响”;二是“对事物的认知对感情的亲疏有影响”;三是“两者之间没有影响”,不过没有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不讨论。

第一个角度相信是多数人的考虑。因为话题本身明确地在向这个方向诱导,且生活中多有这种现象。如成语“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就表明这一类事物甚至已经形成规律性了。那么就此可以构思很多故事。如一对夫妻,妻子美丽且健康,丈夫丑陋且残废,可是两人相亲相爱,生活平静而幸福。旁边的人就不理解,难免奇怪和议论。在议论中,通过一个第三人称叙说一个感人的故事,以展示丈夫在妻子心中的美。然后和现实中妻子对丈夫的爱相映衬,就可以非常好的表现“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也可以写“你”本来对一种事物不喜爱,甚至讨厌,然而因为,你喜欢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和这个事物有密切关系,最后你使你增加了对那个事物的了解进而改变了对那个事物的看法,由讨厌而喜爱。还有,人们在生活中可能扮演多种角色。在学生眼中,你是教师;在孩子眼里,你是父亲;在路人眼里,你是路人;在父母眼里,你是孩子;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感情对一个会有不同的认知。甚至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罪犯,却实实在在的是一个母亲的孩子,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甚至是一个受害着的救命恩人(如晚报上登刊的《一个罪犯的三次救人经历》)。这都是生活中合情合理地存在着,上演着的或者是合乎人的美好愿意的事情。

200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篇六

2003年高考作文回顾与思考

我有幸参加了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作文评卷工作,在十几天的评卷过程中,发现了我省考生在作文方面的许多共性问题,现总结如下,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开展探讨,并希望能对明年的复习备考起到一点儿作用。

首先,从整体上讲,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从表面上看与往年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是供材料话题作文。这就容易给考生造成错觉,从而暗中提升了思维定势对他们审题意识的影响,使他们误认为今年的试题与往年一样,于是不假细致的思索,就匆匆下笔,造成了不应有的失误。仔细分析今年的试题,其形式上与往年的不同是明显的,今年作文试题命题与评分标准的变化是巨大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去年的“心灵的选择”,还是往前推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等等,都是单一元素命题,而今年的命题是“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关系,即多元素关系型命题,也就是说,今年的高考试题要求考生从“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二者的关系入手来表述或论证,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能舍弃,而且也不能是并列的关系,提示语“感情上的亲疏关系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中的“和”是介词,而不是表并列的连词。不但如此,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方向性问题,或者换句话说,二者有主次之分、主宾之别,即“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决定(不决定)、影响(不影响)“对事物认知的深浅正误”,而不是相反。但许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忽视了上述问题,有近一半考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介词“和”理解为表示选择关系的“或”,或者理解为表示并列关系的“和”,从而舍弃了其中的一个元素,重归单一元素命题的写作模式,或按并列关系分而述之,其结果可想而知。本来内容应当为一类的作文,被归入三类。表达和发展等级最多也只能列入二类中下等,作文的总体分数难以突破40分(95%以上的作文在36~38分之间),其损失是惨重的,教训也应该是深刻的。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务必要加强审题训练,特别不能忽视多元素关系型命题的训练。尤其要注重提示语的分析与把握。除此之外,要注意“注意”事项和“评分表”内容的变化,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高考阅卷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其实,这种变化极大地影响了考生审题的准确性和应对的目的性。我们可以看到,今年高考作文“注意”事项中与往年最明显的不同是,“所定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这句话由原来的提示语结尾位置移到了“注意”事项的第一项里。并且在其后加上了“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这一句话。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变化。前面一句决不单单是个位置变化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出题者有意识的强调,其限制性要比往年强得多。意识到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这个意思,才能准确地理解“试题中引用的材料,考生可用也可不用”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决不是说考生可以抛开所供材料另起炉灶,写一个与此毫不相干的话题,而是说材料的内容在文章中可以显示也可以不显示,话题却是一定要与材料所限定的话题一致的。如果不保持一致而另起炉灶,内容将被判为四类,表达最多只能到三类中等,发展等级将为0分。这样的作文总分将不会突破25分(大多数为18~21分),损失就更大了。

上一篇:2017五年级下册期末作文题目
下一篇:2017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