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4-05-29 点击:

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篇一

会展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2015.5.25 会展业危机案例分析 --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车展危机公关处理 课程名称:会展危机管理 任课教师:成英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12级王进利

1206050103

[2015.5.20]

会展业的突发事件案例:

上海车展遇非典

突发事件管理是一种应急性的公共关系,是立足于应付企业突发危机。当意外事件发生时,企业陷于困境,便可以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危机处理系统将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能利用危机带来的反弹机会,使企业在危机过后树立更优秀的形象。越是在危机时刻,才越能昭示出一个优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危机管理做得好,往往可以使危机变为商机,公众将会对企业有更深的了解、更大的认同,优秀的企业也因此脱颖而出。因此,在危机面前,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危机管理,是全方位的,是系统的,是为企业更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战略思考,而不是就事论事,仅仅针对于某一次的单一危机。

2003年上海国际车展因SARS肆虐而提前闭幕,所以本届车展颇受关注。其主办方上海国际展览公司在车展危机处理过程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以下,就以此为案例,分析展览公司该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1.上海车展的危机处理 2003年4月20日至4月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的“第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730家厂商参展,展出面积81000平方米,观众达到15万人次,中外媒体576家,记者3000多名。海内外媒体对上海车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参与报道的记者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关注程度之高也创下历届之最。主办方首次将开幕前一天设为媒体日,并首次建立起大型新闻中心。(建立与公众的高度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

车展主办方——上海国际展览公司(以下简称国展)在SARS疫情压力之下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根据市政府防治SARS的有关精神,主办单位专门成立了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在浦东卫生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展览会期间采取了大量预防措施,如在现场设立医学观察站,加强展馆通风及消毒,控制观众流量,减少大型活动等。由于SARS疫情的严峻,上海市政府和外经贸委决定将本次车展展期由8天缩短至5天。因此,国展人员在耐心细致地做好参展商和观众工作后,面对众多媒体进行了广泛沟通及咨询发放。最终,使得本次车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同时为国际展览公司赢得了声誉。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举办期间遇到SARS危机,导致提前闭幕,确实留下一些遗憾。但是,“危机”是“危”与“机”的组合,一

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机会。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为上海市贸促会、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提供了一个正确处理危机,顺利过渡危机的实战机会。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危机的发生,只是尽量减低其可能性而已。即使有更完整和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技巧,危机一样有可能发生。所以,对于危机的面对及处理,不应只侧重危机前的防备,亦应同时顾及危机中与危机后的管理。危机发生后,负责单位必须迅速防止危机的扩散及蔓延;做出适当的反应与策略,尽快收拾局面,使公司得以继续和维持正常运作。简单而言,危机后的风险管理可归纳为即时反应及善后策略两大类。

国展公司之所以能打赢这场战役,和他们在SARS危机处理5个阶段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详细的工作部署分不开。他们把即时反应及善后策略有效地融入到了这5个阶段中。

(1)危机界定阶段。这是危机处理的前提,危机的界定必须清楚明确。车展开幕前3个月,国展就开始启动了全面准备和临战的准备工作。当时有两大因素可能会影响展览会:一是伊拉克战争,二是SARS。国展随时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掌握信息。到3月底,排除了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但SARS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明显地表现了其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特征。{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

(2)风险评估阶段。危机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和影响,必须分析到位,估计准确。这是危机处理的基础。车展是一个带有明显公众参与和接触的活动,是SARS最容易扩散的渠道。如果控制不住的话,对车展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作为主办单位,将无法面对参展商、观众及几千名为车展服务的工作人员。就是因为国展全体上下都有这种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因此在以后的行动中都能齐心协力、步调一致。

(3)方案部署阶段。这是危机处理的关键,方案部署必须全面及时。当危机发生时,每一家公司都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应变计划。公司内涉及的部门均需要参与应变。它包括正常展出方案和紧急情况提前闭幕的方案。

(4)执行方案阶段。这是危机处理的根本,执行方案必须严格细致,有条不紊。{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

(5)善后处理阶段。这是危机处理的保证,善后处理必须有理、有利、争取共赢。善后处理主要针对部分提出赔偿要求的展商。对他们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做到晓之以理、申明大义。

2.案例启示 会展业该如何面对突发危机,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车展的案例确实给中国各会展企业带来很多宝贵的经验。分析如下:

第一,快速反应,信息公开。综观车展期间,SARS疫情的形势瞬息万变。主办单位反应必须迅速、快捷,处理必须及时、正确。危机处理中,很重要的就是广泛沟通,保持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和准确度。我们不难见到,无论在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期,有关公司对内对外均要做出大量沟通及资料发放。上述行动可以避免外界做出无谓的猜测并影响内部员工的土气及情绪。因此,公司需要以最短时间将发生的事情立即向公众解释。肯定的是,在危机发生后采取正面的态度,可以使公司在一个有利的位置上控制其消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发言人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因为怎样发布信息及与大众沟通往往比信息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其要点在于,必须令外界相信及知道公司处理危机的方针及手法,从而建立公众对公司的信心。

第二,正确处理与展商、媒体、观众的关系。首先要从大局出发,讲清道理。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在SARS面前,展商、媒体、观众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要从维护公众利益这个角度出发。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危机来临时,要考虑自己若是展商、媒体和观众会怎么办?这样,才能制定出人性化的有效措施。

第三,善后策略完善有效。善后策略主要针对危机后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对整体危机处理做评估与检讨。事后评估的牵连层面非常广泛,不只评估危机处理表现的好与坏,更重要的是寻求更佳的解决方法以便日后得以应付同类危机。其实,在评估项目中应包括:

(1)公司怎样处理危机,即评估危机管理之表现。(2)受危机打击后的评估,这属于危机后所导致的结果。(3)评估传媒的影响以及有关的沟通。(4)评估从有关损失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其受害人及有关单位做出补偿的方案。(5)最后,不可缺少的是评估有关危机会否再出现的可能性。

面对突发事件,会展业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无奈,尤其是组展单位受到的冲击最大。实际上,对于国内会展业来说还反映出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行业的专业硏究机构匮乏,没有专业机构来研究会展业该怎样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问题。根据调研,目前在会展业界主要提出两种会展业危机管理方法:一是核心业务法,二是大力发展网络展览。

核心业务法是指应对危机、降低损失的办法就是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工作,在前期投入为沉没成本的事实面前,面对不可抗力,组展单位要做的工作就是放弃现在的展会举办业务,要么延期,要么取消来“止损”,集中精力围绕如何开拓新的展会做文章。明了当前的核心业务之后,相信组展单位在如何应用突发危机应对模型来制定本企业的应对计划并执行的问题上变得游刃有余。

发展网络展览,我们要重新审视网络展览存在的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网络会展事业,来降低因类似的事件给会展行业和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应对措施。“网络展览”以原有的电子商务运营商的“概念展览”模式通过数年来的艰难历程,已逐步清晰起来,它将与传统展览齐头并进,以其特殊的资源整合方式得以强大与发展。同时,“网络展览”绝非仅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它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将集合我国政府、理论界及专业人士的智慧,形成合力推动我国会展业水平的全面提高{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

我的感悟:纵观03年上海车展的运营管理方式,体现出危机管理与控制的好几个方面,通过对上海车展的危机处理的观察,体会到了上海车展的细致,毕竟非典期间全国都处于戒严状态,能成功顺利的举办也是很不错的,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危机,虽然有危,但也有机,那就是机遇,案例中03年非典期间上海车展采取了大量预防措施,如在现场设立医学观察站,加强展馆通风及消毒,控制观众流量,减少大型活动等,都是有效地防治措施,来保障展会的正常进行。

一、从03年非典期间上海车展我学到首先要制定详细的策划,只有细致入微的提前策划,才不会在展会活动中出现无法处理的现象,保障一个展会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合理的提前策划方案,尤其是危机处理策划方案。

二、从03年非典期间上海车展我学到展览期间的管控职能,场务管理与现场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非典是一个社会大环境,也是考验展览期间展务组的能力的时候,非典期间上海车展积极的与政府协调,应对紧急情况,不仅如此,假若没有非典,平时的时候也是要注重场务控制,防范和应对展览会议期间的突发情况,这样展览会议期间的棘手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

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篇二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非典事件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以非典事件为例

班级: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姓名:李磊 学号:111611040137

[摘要]2003年的非典标志着中国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有效处理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的公共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非典、危机管理、政府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危机事件多发期。2003年的非典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从政府管理层看,非典暴露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存在的很多问题,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但与此同时也为政府如何应对危机事件,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政府要想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就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危机处理体系,逐步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和职能

危机(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kinetin,原始含义是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危机对策研究的先驱赫尔曼曾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危机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潜伏的祸根;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它指的是突如其来的、严重危害社会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安全事件,如海啸、地震、流行性传染病等。{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

公共危机管理,从危机的生命周期角度,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从危机管理方法的角度,认为危机管理是为了降低灾害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发展机理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有效地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体系。 本文认为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政府部门在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因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冲突和风险引发的公共危机等公共问题。公共危机会给社会和政府带来危害,轻则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政府治理的正常进行,重则危害国家的发展甚至生存,并给相关公众带来极大的损失,给社会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在危机发生后,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充分运用政府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危机公关”,将成为政府未来治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危机公关是公共部门的重要职责,是“风险世界”的必然、“和谐社会”的必要、“公共服务”的必需。

危机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的,危机预防职能是危机处理的基础,危机评估职能是危机预防、处理的反馈和有益总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危机管理在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基本职能与具体职能的关系见图1。

二、从非典事件中看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

(一)危机管理意识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养成了中国人以不变应万变的性格。政府应对像地震、台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有一套监测追踪系统,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与办法,但是在公共卫生方面缺乏危机意识,这一点在非典事件的前期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非典这一危机事件是政府从没有经历过的突发事件,政府对危机的危害性明显没有充分的预计或进行风险全面评估,只是一味的沿袭稳定压倒一切,报喜不报忧的思想,实行新闻封锁,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更为严重的是贻误了控制、处理危机的最好时机,导致非典疫情的扩散,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了痛苦甚至生命危险。由于长期缺少理性解决危机的意识形态话语和文化环境,整个社会对危机的看法往往比较僵硬,缺少共同的规范和共同使用的语言。相反,在危机中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惊恐和猜测,这样就认为地枪坏了社会危机的敏感性。

(二)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1.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发挥缺乏一个专门机构的支撑。非典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部门分立、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在危机的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执行中,必须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承担决策与执行职能。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对危机的管理是在国务院设置相关的临时机构,如:国防动员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国家处置劫机事件领导小组以及防洪、火灾指挥部或办公室等。

2.缺乏专业的危机管理人才。我国危机管理的机构和人才极度匮乏,危机管理机构和人才结构还有待健全和完善。我国虽有武警、消防、公安等行业性应急单位和相关的职业人员,但是在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的综合型危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方面却是稀缺的,应对各种危机管理局面、制定危机紧急预案的专业人才在我国是属于稀缺性人才。

(三)政府危机管理缺乏畅通的信息系统。

在危机状态下,社会应该有一种信息披露透明化的公正机制,保持必要的新闻自由度,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完善社会的自我修复机制。非典爆发之初,就存在信息传播不畅的问题,首先是信息公布缓慢,从发现疫情到正式公布于众竟拖延了两个月之久;其次是信息透明度低,一些官员在处理信息时层层做假,瞒报漏报。这些做法,不但侵犯了公民正当知情权,也给政府决策部门了解形势,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政府危机管理应对与策略

(一)非典后政府危机意识不断加强

{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

加强意识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要树立危机意识,必须展开危机意识教育,必须落到实处,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或者仅停留于口头上。前非典时期,政府部门暴露了长期以来忽视了必要的危机防范一时的培养,在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例,但地方政府部门对问题的严重性不够重视,贻误了控制和化解危机的时机,从而埋下了非典全国蔓延的隐患。2003年4月20日后,我国政府吸取了教训,准确的判断了形势,加强了危机意识,改变了“撞击—反射式”的模式,开始注重对危机的原因分析,树立“预防为主、应急与预防并重”的危机理念,提出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毫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毫不动摇的方针。七天七夜建起一座各项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传染病医院。卫生部门则对疫情以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进行防治。各项措施抓住了一个“快”,遏制了非典猖獗的步伐。

(二)临时危机处理指挥机构不能代替常设危机处理机构

后非典时期国务院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牵头,包括多个部委负责人的临时指挥机构,领导和协调全国的防治工作。这一机制在非典防治工作时起到巨大作用,但同时,这种临时性的领导机制也有其局限性,延续性差,有关危机处理的经验不能长期保留。因此要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领导和协调机构。首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其紧急状态下制定危机决策和出台长期的危及应对战略以及对其它政府机构进行调度和协调的权利;其次明确地方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组建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管理体制。

(三)治国之道,首在治人。

1.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一个专业的、训练有索的危机管理人才队伍对于政府危机管理是很重要的。政府应该加强对党政机关各类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现有党政机关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模拟训练,加强专业的危机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和带动管理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2.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培训机构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培训机构且在各大高校和大中专院校中专门开设有关涉及危机管理的专业,将危机管理渗透至高等教育中,以培养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

(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是提高政府危机公关功能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主体意识的增强,国内乃至国外人士对知情权的诉求正迅速提高,这是推动信息公开化进程的基本动力。后非典时期争睹对非典的信息处理上开始由黑屋子向玻璃屋转变。每天下午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非典疫情最新数据,做到了数据准确,发布及时。要保证危机管理的效果,公开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关切民生的重大事件和情况(如危机)应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情况通报制度,把真相及时通报民众,保障民众的知情权,避免不必要的误传、讹传。

四、总结

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说过一句至理名言:“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也曾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最好的办法。”非典既是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又是我国政府提升危机管理能力的一个契机。我们充分的相信,政府既能受得住危机的考验,又能实现危机管理能力上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晓军. 《从非典事件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 [J].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8

2 张毅. 《“非典”事件对防治禽流感的启示》 [J].甘肃农业,2006年第5期

3 陈刚,张孟见.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J]

4 从亮. 《从非典防治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5 陈薇.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5,(4). 6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

(7).

7 赵光辉.《公共危机管理人才开发思考》[J].中国人才,2007,3

8 任兆璋,李鹏.《论SARS事件对危机管理的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2)

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篇三

2003年度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2003年度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在2003年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着诸多考验和危机,比如SARS、洪水。而作为社会的经济体——企业也不能例外,从年头至岁尾,公关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关危机,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更指出:“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

鉴于长期浸淫于“危机公关”课题的跟踪研究,笔者以为有必要对2003年发生在企业界具有代表意义的危机公关案例加以汇集和总结。我们试图通过企业与媒体、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消费者等因素提炼和分析,并给予评价分值,形成本“十大案例”专题。

案例一:CECT手机:“中国种的狗”事件

2003年2月,南京的个别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中电通信CECT928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翻译意思是“你好,中国种的狗”,消费者随即向新闻媒体反映。此事经媒体曝光后,立刻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这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众多此手机的用户欲向厂家讨说法。

事件发生当日,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并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随即,中电通信公司发表公开声明:1、中电通信作为国内重要的手机供应商之一,一直以发展民族企业为己任,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绝无伤害国内用户民族尊严的想法与行为;2、CECT 928是2002年8月推出的产品,以性能卓越和价格合理而赢得消费者喜爱。“Hello Chow”是手机问候语,意为“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是该手机人性化的开机界面;3、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购机用户如不喜欢该界面,CECT可提供免费软件升级,并公布售后服务中心的地址和电话。

公关得分:40分

理由及点评:

CECT手机“HELLO CHOW”事件爆发后,中电通信市场总监即飞赴南京调节,并在第一时间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表现了中电通信对公关危机的重视程度和反应及时性。包括中电通信所发表的公开声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则非常简单的声明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见中电通信对这起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不到位不成功的。笔者认为,中电通信危机公关不成功之处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中电通信似乎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危机处理过于轻描淡写。当消费者看到所购买的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即“你好,中国种的狗”时,有过激的反应或者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和个人人格的高度也不为奇,毕竟人的思维是多样性的,不可能都按照CECT思路理解成“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毕竟不是消费者自愿或主动下载的,而是供应商强加的。而中电通信仅仅和消费者联系后就草草地出了文章开头的声明。这样以我为中心的声明作用能有多大?能够安抚和平息消费者和舆论吗?第二,外交辞令并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以我为中心,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而不是在厂家,没有给自己和消费者都留下余地。中电通信在声明中的第二条的意思是说我的手机很受欢迎,开机界面也没有错,你们

不应该那样理解!声明的第三条“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言下之意好象消费者是在无理取闹。显然这些声明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显然加大了对立面。第四,中电通信在此次公关危机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危机公关中的互动性、谅解性、真诚性的原则。中电通信并没有与消费者、媒体进行互动交流,主动让他们参与到此次危机的处理之中。

案例二:罗氏:“达菲”风波

2月8日,一条令人惊惧的消息在广东以各种形式迅速蔓延——广州出现流行疾病,几家医院有数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医生。“死亡”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大为恐慌,谣言四起。9日,罗氏制药公司召开媒体见面会,声称广东发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并告之其产品“达菲”治疗该病疗效明显。罗氏公司的医药代表也以达菲能治疗该病而敦促各大医院和分销商进货。媒体见面会的直接后果是为谣言推波助澜,广东、福建、海南等周边省份的食醋、板蓝根及其它抗毒药品脱销,价格上涨几倍及至十几倍,投机商大发“国难财”,“达菲”在广东省内的销量伴随谣言的传播也扶摇直上。8日前广东省内仅1000盒,9日后飙升到10万盒。曾有顾客以5900元买下100盒“达菲 ”!

1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质疑“达菲”:“禽流感”恐慌与销量剧增有何关系?》的署名文章,指责罗氏制药蓄意制造谣言以促进其药品的销售,并向广东省公安厅举报。罗氏公司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公众质疑,其形象一落千丈。直接的后果是“达菲”销量的直线下跌。《南方都市报》的消息发出后第二天,广州某医院“达菲”的销量就下降到不到10粒(以前每天要售出100多粒)。更有消费者提出退货和索赔要求。

公关得分:5分

点评及理由:

“非典”是对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跨国公司更不例外。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同样是中国的“企业公民”,在获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起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当“非典”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借机公关型,承担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扮演赋有诚信、爱心、有责任感的企业;另一种则是利益熏心,无奸不商型,最终陷入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中。罗氏扮演的是后者。 “达菲”事件对罗氏(中国)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试想,如果罗氏不是开媒体见面会,而是向广大市民赠药呢?危难之中见真情。如果罗氏宣称的是“现在病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请广大市民不用惊慌,达菲对抗病毒有很好的效果,罗氏将免费向广大市民赠药。”而10万盒药的成本充其量最多几十万元而已。

对于罗氏这样一个跨国公司来说,诚信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必须谨守。危机发生后,罗氏更应该充分依靠政府的力量,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应加强社会公益性的公关活动,比如为病人提供一些免费服务,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医药研究、赞助活动,免费向社会提供此类疫情的治疗方案,并得到专家的认可等措施都可以积极改善自身的形象等等。总之,要让公众相信罗氏在以实际行动证明其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案例三:长虹:海外“受骗”风波

3月5日,《深圳商报》刊载《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受骗金额可能高达数亿》一文。文章称,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的消息在业内传播甚盛,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报道称长虹受骗已惊动了外经贸部。该报记者对此传闻还进行了多方求证,感觉事态确已严重。尽管在当晚长虹进行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对《深圳商报》的“报道不实”进行了“澄清”,但危机还是来了,让人措手不及。

6日股市开盘刚一个小时,四川长虹就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巨量抛售,股价上演高台跳水,到收盘时股价下跌4.22%,成交2600多万,甚至影响了大盘的走势。此后数天内,国内各媒体开始对“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事件的各种角度的追踪报道,形成一边倒的声音。

公关得分:60分

点评及理由:

长虹在看似突如其来的公关危机中反应的速度是迅速的,在寻找到危机产生的根源后于当日晚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举措。这些措施体现了危机公关处理应该具备的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纵观对此次公关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长虹基本是围绕着防止负面消息扩散——提供正确的消息——发表权威说法——改善形象——提升形象这一条主线进行,脉络比较清晰。在危机爆发的当天,长虹就及时提供给各大媒体一份声明,虽然有一些简单和模糊,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负面信息的扩散。其次,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开展系列的政府公关、媒体公关、公众公关,使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尤其是长虹依靠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展开政府公关,让绵阳市委出面说话,使《深圳商报》在显要位臵就《传长虹在美遭巨额诈骗》进行了澄清,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而长虹公开声称将保留采取法律途径解决“被诈骗”事件,同时邀请律师通过网站和其他途径向股民说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误报”媒体索赔损失等,则是稳定股民信心的一个手段。

同时长虹在处理公关危机方面也有不少败笔。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值得反思:首先,危机管理不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公关危机的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最完善的危机公关是把公关危机“扼杀在摇篮中”。但是由于长虹内部管理的混乱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全员公关意识等因素的存在最终导致危机爆发。其次,同行关系不融洽。长虹公关危机事件直接反映了长虹与竞争对手关系的恶劣程度。长虹董事长倪润峰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这次危机是由基地设在广州的一家香港上市的企业所放的暗箭。可见长虹与同行之间的关系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第三,媒体关系不和谐。作为国内知名的大企业,但是长虹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与大企业的身份相匹配和协调起来。长虹“遭诈骗”被报道后,国内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跟风和炒作,除了给沉寂已久的家电市场增添几分热闹之外,更多的是反衬出长虹与媒体的关系不和谐。尽管一些媒体对长虹“遭诈骗”事件听取了长虹方面的意见,并就此做了分析,但就总体而言,大部分媒体在对长虹的报道上对长虹本身是不利。

案例四:富士:“走私”丑闻

2003年关于“富士走私”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而后更被传媒曝光,问题的焦点又更多的集中在珠海真科身上。富士一直以沉默作答,仅有的一份“与自己无关”的声明更显示出其大有逃避中国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企图蒙混过关之意。而在媒体公关上,富士更多的是“义正严词”,试图使媒体屈服。{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

“富士走私”丑闻更是遭到同行诟病。柯达全球副总裁对外宣称:柯达对珠海真科的“灰色行为”早就有所耳闻,珠海真科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伤害了柯达。乐凯也表达了“极为不满”的情绪,并早就收集了有关真科的“违规资料”,并上报国家经贸委。“在我们看来,富士与中港照相本来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参与走私,富士难脱干系!”富士成为了众矢之的。

对于富士涉嫌走私事件,富士(中国)副总经理小泉雅士称,无论是富士总部还是富士(中国),都从来没有给珠海真科投过一分钱。实际上珠海真科只与富士总社的代理商有关。有关“走私”的传闻与富士公司无任何瓜葛。

可调查表明,在中港照相的旗下,竟有十几家“富士”名号的公司。富士,本该紧急采取危机公关战略,力争平息危机,以保住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国市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其涉嫌走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的前提下,富士居然未采取任何危机公关策略,而是在珠海真科东窗事发后,干脆把自己推了个一干二净。

公关得分:5分

理由及点评:

国内媒体与公众对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认为它们是“天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与大众逐渐认识到一些跨国公司的“另一面”,媒体对于跨国公司的报道也逐渐从“宣扬”转为“揭幕”,承担起向公众披露跨国公司危机的重要职责,这同时也是国内媒体市场化的需要。而部分跨国公司又对自身的不合法和违常理行为在媒体和公众面前遮遮掩掩,不肯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之间必然产生碰撞。在很多时候,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媒体的不理解或者处理不当,往往促发危机爆发。而又由于公众与企业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使得公众受媒体舆论影响较大,所以危机公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考虑如何向媒体进行公关。

富士在媒体公关方面一直差强人意。关于“富士走私”的消息不断被传媒曝光时,富士多以沉默作答,“与自己无关”的声明也只是推卸责任。而在对待媒体上又采取“义正严词”的态度,试图使媒体屈服。富士一纸声明函发给北京某著名财经媒体,表示要诉诸法律来解决被曝光事宜。事与愿违的是,就在富士发出声明的两个星期后,北京这家报纸仍然利用较大的篇幅对富士以及“胶片”走私事件作了追踪报道,并配有社评性的评论,大有将曝光“富士走私”事件进行到底的决心。富士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显示与跨国公司身份相匹配的风范。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追踪报道,则更是把富士与媒体不和谐关系表露无遗。与柯达相比富士缺乏了一种与媒体互动性的双向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益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sars旅游危机公关策划书}.

富士之所以得了较低得分值,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违反了中国的法律法规的底线。

案例五:家乐福:“进场费”风波

入夏之后,中国的各类供应商不断揭竿而起,使驰骋中国零售业并作为第一家赢利的国际超级零售巨头“家乐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

6月中旬,包括洽洽、阿明、正林在内的11家知名炒货品牌不堪收费之苦组成“炒货联盟”,并通过炒

货行业协会在上海与家乐福叫板。接着,造纸业“半途杀出”,使家乐福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后,炒货风波“跨”出上海,南京家乐福也遭“讨伐”。随后“猛料”再出——家乐福低价搅局惹恼春兰空调,后者扬言要给予家乐福高达5万元的重罚。

公关得分:10分

点评及理由:

家乐福与供货商的“通路费”问题体现了厂商之间市场和利润的博弈,只是这一系列事件在短时间内都聚集到家乐福身上,瞬间爆发,使家乐福危机空前。

作为世界著名超级零售巨头的家乐福在中国政府的公关上似乎一直是个“门外汉”。据路透社2001年2月报道,中国经贸委官员表示,法国零售商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分店都只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审批,而违反了有关合资公司在中国开设的连锁店须经中央政府许可的规定。《金融时报》更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对家乐福采取整改措施。在这个事件里与其说家乐福对中国市场的相关法律的“忽视”,还不如说是其政府公关的失败。“进场费”事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家乐福在被各大厂家“爆炒”的时候,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为什么迟迟没有出来进行调节与处理?唯一出来的炒货行业协会还是与其叫板的。“进场费”风波发生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与监管者,政府和工商行政部门一直没有介入。

其实,家乐福可以拜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或商委,甚至中华商业联合会等国家机构,将整个事件进行陈述与沟通,取得政府机关的支持与谅解,以调节各方的“剑拔弩张”的局面。家乐福更可以从两个方面与供货商沟通:一方面积极与上海炒货行业协会商谈,寻找出双方的分歧点,争取相互理解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家乐福与炒货供应厂家分别沟通,倾听各自的想法,尽可能地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和探听对方的要求底线,为以后事情的解决提供参考。与炒货协会的沟通与协调目的在于减少继续的磨擦,而与12家厂家分别进行谈判则是软化和瓦解炒货联盟的最佳手段。

案例六:麦当劳:“消毒水”事件

7月12日,广州两消费者到麦当劳用餐,发现所点的红茶有极浓的消毒水味道。现场副经理解释,原因可能是由于店员前一天对店里烧开水的大壶进行消毒清洗后,未把残余的消毒水排清所致。两消费者与卖当劳相关人员就赔偿等问题理论和争执长达两个多小时之后店长和督导才到达现场。甚至在工商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调停近一个小时后最终仍以破裂收场,消费者愤然报警。

一周后,麦当劳发表简短《声明》,用主要文字描述事件过程并一再强调两位消费者是媒体记者,同时声明麦当劳一向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所有规定和要求,并保证麦当劳提供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安全的、有益健康的。整个声明没有提及自己的任何过失、该如何加强管理或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更没有具体的解决事情的办法。经媒体多方报道,历经半月麦当劳和消费者达成和解,但双方对和解内容保密。

此前的5月麦当劳某北京分店已发生过把消毒水当饮料提供给消费者的事情。当时受害者得到的回复是“没想到他们的态度特别不好,连最起码的医药费他们都不愿意出。店长还跟我说什么,现在是特殊时期,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可爱的小猫
下一篇:qq群对联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