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14-04-12 点击: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篇一

九门口

九门口水上长城

九门口古名“一片石关”,号称“京东首关”,位于绥中县境内,始建于明洪武14年。九门口长城依山势起伏盘旋升腾,九道水门横跨两山之间,建筑结构独特,防御设施密集,形成城在水上走,水城在城下流之势,称之为“水上长城”。九门口是明长城重要关隘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和吴三桂、直奉两军阀以及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之中,都在这里生死拼杀。修复后的九门口长城,巍然屹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再现历史风姿。

The Jiumenkou Great Wall,15km from the Shanhaiguan Pass,is an important scenic spot in Jinxi. Jiumenkou, named Yipianshi in the ancient times,was one of the main passes of the Great Wall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It is situated at the west end pf the West Liao-ning Corridor,

where Hebei and Liaoning border on each other.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篇二

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

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

常军富 沈旸

摘要:辽宁省绥中县九门口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遗产,过河城桥作为九门口长城的重要一部分,代表了明代长城线上一种特殊类型。围绕九门口城桥的九门六门之争和“一片石'所指虽然在考古发掘之后有所解决,但仍有继续探讨和释疑的必要。本文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及历史文献,通过对这两个历史疑问进行重新审视,可以看出,上游六门城桥晚于下游九门真实存在,“一片石”所指尚有很多疑问最后从建筑学视野,对城桥的选址和河床铺石的构造作用进行了解读,以此完整地呈现九门口过河城桥的真实性和自身价值。

关键词:九门口,一片石,河床铺石,真实性,文物价值

一 引言:关于九门口城桥的两个历史疑问

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历史上为一片石关,是明代山海关长城体系乃至整个蓟镇防御体系上的一个重要关口,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九门口长城所包含的众多文物本体中,过河城桥因为其类型的特殊和少见无疑最引人注目,九门口长城也因此被称为“水上长城”。其实,万里长城线上的“水上长城”并非仅此一例。据相关文献记载,同为绥中县境内的金牛洞段长城,同属明蓟镇防御体系的天津黄崖关等,也有和九门口相似的过河城桥。可见过河城桥只是明代边防对特定地

理环境采用的一种特殊防御措施,九门口城桥可称这种类型的典型,但并非唯一。因此,九门口城桥的自身价值应该放到整个历史语境中去考量。

对于九门口城桥来说,关于九门、六门之争,以及一片石地名的由来,是萦绕着它的两个历史疑问,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发掘对这些疑问进行了一些探讨和解答,但并不彻底,留下了一些有待商榷的空间。虽然这些问题只是一些历史地名和语句之争,但其背后却与历史上城桥的变迁及城桥的结构构造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参与了九门口长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从保护规划所要求的文物的真实性和自身价值出发,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疑问进行重新审视。

历史上的九门口城桥几近湮没,现九门口城桥为20世纪80年代在原址上结合地下基址及少量地上遗存重建,在重建之前,绥中县文物部门组织了相关调查并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九门口城桥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九门口城桥八个桥墩及河床上的大片铺石。参与考古发掘的冯永谦、薛景平等先生认为九门是指这九个水门,志书中所记六门之说有误,以及“一片石”所指就是这一大片铺石。对于这些观点,曹喆先生曾提出质疑,薛、冯二先生予以反驳。

笔者的结论不同于前述学者,这些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志书中所记六门之说确实存在,九门与六门的改变涉及城桥位置的迁移。第二,“一片石”即河床铺石的说法尚存很多疑问,河床铺石的自身价值有待客观审视。下文将分别论述这两个方面。

二 九门六门的嬗变与城桥位置的变迁

关于城桥水门的数目,曹喆先生和冯永谦、薛景平两位先生发生过争论。曹先生认为九门口城桥原为六个水门,后来才改为九个水门,依据即是《光绪永平府志》中“复设正关门六以泄水,合之凡九门云”之句。冯、薛则认为方志所记为时人之误。首先,笔者认为,六门之说是客观存在的。《光绪永平府志》中虽有六门之说,但紧随其后即录有明孙承宗诗文“山分一片石,水合九门关”,纂修之人不会不知道九门之说。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六洞桥是在九洞之后的实际存在,此时九洞桥已不存,时人为附会九门之说,以六加三凑足,《光绪临榆县志》所录“九门口图”,可证明此观点。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冯、薛在反驳曹的文章中提及桥的上下游位置变迁问题,并认为上游位置在前,下游在后,但可惜这一论据被用来证明“一片石”所指。而笔者经过对比明清期间的史料,认为城桥九门与六门之说与城桥位置的迁移有密切的关系,且上游建桥在前的观点也存有疑问。据考古发掘报告,在今天城桥位置的上游约50米处,也发现有河床铺石及桥墩基础,说明此处也曾筑有城桥。查明代到民国关于一片石城桥的文献记载及图录表,城桥的位置的确改变过,就图录来看,《乾隆临榆县志》“关隘图”、《光绪临榆县志》“九门口图”和“边城图”、《民国临榆县志》“边城图”图中所绘城桥皆位于上游,唯《光绪永平府志》之“边口图二”图中所绘位于下游,即今天城桥所处之位置。

这就发生了孰前孰后的问题。冯、薛二先生从桥梁工程的观点出发,认为上游建桥要早于下游,因为上游水狭而急,桥易被冲毁,后

乃改于下游建桥。此论虽合于情理,但尚有疑问。

根据考古发掘报告,上游水狭,铺石面积较小,桥洞数必小于九。而据明清史料,九门之说最早,明末孙承宗《入一片石五首》中“山分一片石,水合九门关”一句即是明证,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清嘉庆年间;次之为六门,《光绪永平府志》中始有此说,所绘之图亦为六门,《光绪临榆县志》图录也作此绘;最后为三门,见于《民国临榆县志》。若按桥洞之数推桥之位置,则桥应先出现于下游,后才改为上游,且时间应在清嘉庆到光绪之间。当然,这个结论仍有两个疑问;一是纂修时间仅隔一年的《光绪永平府志》和《光绪临榆县志》的图录中,所绘城桥的位置不一致,二是《乾隆临榆县志》中城桥绘为九洞,却似在上游。尽管如此,本文依然认为以桥洞数目反推桥的位置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要大一些,原因有四:一是桥洞数目在文字记录中的演变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古代方志所绘舆图比例及位置远无今人精确,而只重其大概;三是《光绪永平府志》所录边口图与其所记文字的匹配度不如《光绪临榆县志》,后者所绘较前者为确;四是下游之九门桥气势恢宏,有其威慑作用,明代所筑的可能性较大,而上游桥卑,仅为通水,估为清人务实之作。

不得不说,至今对城桥上游基址的关注者甚少。究其原因,研究者的主观选择是一方面,而文物部门以及考古专家对上游基址不够重视才是问题的所在。其实,客观来看,上游和下游只是城桥选址的结果。

从桥梁工程角度看,下游虽然河床宽阔,水流较缓,但城桥依然

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大略有二。

一是九江河水随季节泛滥。清刘馨《重修一片石水门记》记载,“山谷虽峻,泽匪江河,每夏秋间或山泉泛滥、或霍雨淋漓,则众山之水汇为一流,其汹涌澎湃弗减万壑之赴荆门也,不宁帷是时,而雨毕水涸,樵采者、负贩者又咸利用往来,以故多历年所易为倾纪。”

二是城桥自身的缺陷。据九门口城桥的考古发掘报告,八个桥墩平均宽6.46米,九个水门平均宽5.74米,城桥的墩孔比达到1.125,虽然北方诸桥墩孔比相对于南方普遍较大,但这一数值远大于清官式石拱桥之0.526,在北方石拱桥中也罕有匹敌者。墩孔比如此之高,对排泄洪水极为不利,致夏秋水涨,水壅桥前,桥墩所受冲击可想而知。除墩孔比过大之外,墩内夯土填筑之法也殊为不利,长期浸泡水中,土质松软则易倾记,如《万年桥记》所述“凡砌墩宜全部用石,不可内部填土,或石内杂以桩木,一旦土松木腐,中空如坛,即虚倾纪,旧桥崩坏,可为殷鉴。”

如此,可以推测,下游城桥屡经毁坏,明、清之际经数次维修或重修,后或因下游重修不易,清人在嘉庆到光绪之间于上游水狭处修筑了新桥。为避免有读者对清人修桥的动机提出质疑,有必要在此做一解释。

众所周知,清朝在辽东虽无军事需要,但仍然在此修筑了柳条边,即官方所谓“盛京边墙”。而修边原因,《奉天通志》所记较详:“清起东北,蒙古内附,修边示限,使畜牧游猎之民,知所止境。设门置守,以资镇慑,并讥察奸宄,以弛隐患而已。”柳条边西与山海关接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篇三

万里长城最全景观

]万里长城最全景观 (2014-08-18 18:03:14)

转载

转载 ▼ 标签: 分类: 历史与地理

原文地址:万里长城最全景观作者: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篇四

关于长城的资料

有关长城的资料 中文名称:长城

英文名称:the Great Wall

定义:中国古代由秦朝和明朝先后所修建的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墙,其连续不断绵延达数千公里。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历史地理学(二级学科)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鸭绿江,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地理概况:长城横贯中国华北和华中地区。由于历史上每一个诸侯国和王朝的疆域都不同,因而修筑的长城也都不在一条线上,所以长城的起止和长度也都不一样。据大致推测,长城总长度为七千多公里,接近一万五千里,因此它通常被叫做“万里长城”。城墙最高处将近十米。

历史概况:早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北方各国就开始修建烽火台用于军事防御,并且修建城墙将这些烽火台连接去来,这就是长城最早的雏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调集全国无数壮丁,在原先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以后数千年,中原大地朝代更替,但几乎每朝每代都在维护和扩建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只有唐、宋、元、清等少数几个朝代没有修长城。明朝统治者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对长城进行了18次大规模修复,将长城几乎重新修建了一遍,今天人们看到的长城大多修建于明朝。

保存较好的几段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昌平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这里

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县内,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共有敌台22座。这里自然风景优美,绿树成荫,四季景色怡人。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密云县内,由戚继光督建,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共有敌台20座,至今保存完好。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的山海关是长城东端起点,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81年),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城高14米,厚7米,防御体系相当完整。登上城楼,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蜿蜒的长城,景色雄伟。

嘉峪关:明代长城最西端的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则是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由黄土夯筑而成,外面包以城砖,坚固雄伟。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2592.2千米。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篇五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山海关长城

中国龙——山海关长城

【摘要】长城是流淌的音乐,绚丽的画卷,巍峨的雕塑,壮丽的史诗,今日的长城,已成为全人类值得为之骄傲的文化遗产,和平和力量的伟大象征。热爱长城,保护长城,让万里长城这份富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永远留驻在天地之间,让她在新时代追求进步和谐的进程中,画法处独特的能量和魅力。本文主要介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长城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我国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一、实践背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在山海关建关设卫修筑长城。隆庆、万历年间,以谭纶、戚继光为代表的贤臣志士,继续加强完善。时至明末,山海关长城线上,矗立着7座城10座关隘、23座空心敌台和14座烽燧,构成一个布局合理,防守严密的长城关防体系。约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就以“天下第一关”闻名天下。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图一),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

(图一)

现属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山海关“入海石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如海之处,人称“老龙头”。这块龙首昂起处的土地神奇古老,从古至今,文化在这里碰撞,历史在这里延续,奇迹在这里发生„„勤奋只会

的先民用地们的双手,在这片滨海的土地上,将高山、大海、长城、雄关„„和谐

地编织成一幅壮美的大地画卷。

二、实践成果和收获

(一)长城建筑精华

山海关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美誉。山海关长城巧妙利用地形,因险制塞,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墙体类型应有尽有,建筑形势多种多样。山海关实际利站的长城建筑构造,充分显示了中国金军民的聪明智慧。

1. 七城连环的城垒

山海关城是中国古代关城建设的经典之作。也是山海关建关后260多年间不断完善的结果。关城东西两座罗成的建筑,增强了关城的防卫能力;南北翼城及海滨宁海城的建筑,更为雄关插上有力的臂膀;“哨城”威远城的落成,给有“京师屏藩”之称山海关的建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是的山海关城:七城连环,主体两翼,前拱后卫,左辅右弼,体现了缜密的中国古代局势哲学思想。

2. 墙体类型

山海关长城墙体类型齐全,石基土筑砖包墙、夯土墙、石砌墙、借山墙、山险墙、劈山墙、障墙、单砖墙等,都矗立在这块山海之间的土地上。

3. 形式多样的长城

山海关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进化荟萃,长城类型应有尽有:滨海长城、平地长城、山地长城、河道长城等等,闻名于世的老龙头、海上长城、三道关“倒挂长城”,更是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二)文化摇篮

中国长城是当今世界最宏伟的文化遗产之一,这个见证了这种话民族发展历史,与神舟山河紧密融合,浑然一体的建筑佳作,还是一座博大绚丽的人类文化艺术宝库。长城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散发着撼人心魄,不可抗拒的感人魅力。长城屹立在华夏大地的初始,就成为历史是人骚客、丹青妙手、民间艺人笔下和口中传送不觉得永久性题材。

1. 高士踏访

山海关山河壮丽,钟灵毓秀,历史上的文学俊彦,骚客词人也纷纷来游历踏访。天地画卷,令他们文思泉涌;古道烽烟,使诗人壮怀激烈。揽胜之余,中华的文化巨子们纷纷在这里留下传世的华章。

2. 帝王足迹

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山海关,历史上11位皇帝莅临,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齐文宣帝、隋炀帝、唐太宗都巡行至此。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五位皇帝出关祭祖也先后多次驻跸。他们临碣石,观沧海,题联赋诗,抒发情怀,留下了珍贵的墨迹和诗篇。

(三)关城战事

山海关建关设卫以来,在这座军事地位重要的长城雄关上,发生过令山河动容的战事。这里曾发生过撼人心魄的李自成与吴三桂的“甲申”石河大战,引发了明清政权的更替;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火烧老龙头,刻下耻辱的印迹;直奉军阀山海关混战,曾影响世界军事格局;日寇入侵山海关,中国军民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日本战败,八路军解放山海关;取得山海关狙击战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基石„„从清明之际“甲申山海关之战”,到解放战争的“大军入关”,朝代更替,列强蹂躏,抗击外辱,迎接曙光。古老的山海关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

三、关于修复并保护长城的建议

(一)新中国对长城的关注

今天,古老长城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

注。早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便登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长城雄关,感受他诗作中多次出现的古老长

城。1984年9月20 日,邓小平同志题词“爱

我中华,修我长城”。2006年,李长春、刘

云山等中央领导还亲临山海关视察,对长城

的保护修复工作发出了重要指示(图二)。

(二)新中国山海关长城的保护维修

战火刚刚散去的新中国建国之初,历尽

沧桑,满目疮痍的山海关便得到了党的关怀

和保护。1952年,“天下第一关”维修拉开

了新中国山海关长城保护维修工作的帷幕。

1984年,邓小平同志题词后山海关长城保护

修复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长城修复和的建议

修复山海关长城工程坚持“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 现状维护和形制保护放在首位,全面保留城墙历史信息,在保证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真实性和延续性;提高保护措施的科学性,保护文物本体及相关历史环境的完整性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保证残存长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实践感想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世界古代工程的奇迹,文化艺术的宝藏,观

光旅游的胜地,为越来越多的世人所仰慕,关注长城,研究长城,保护长城,许多{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人为她付出了心血和努力。改革开放的今天,长城作为祖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现今发展的时代里,作为中国新生代力量的我们更要清楚明白伟大祖国那些辉煌的历史,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国耻。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富饶的文化、太多太精湛的技术、太多太让人惊叹的宏伟遗产,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将她们传承下去。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我们要紧跟党的脚步,尽毕生所学,竭毕生所用,将中国建设成为汲取历史精华,掌握并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政策、新制度,引领全世界繁荣发展的国家。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篇六

长城的知识

长城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目录

词条

长城简介

简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地形

各朝贡献

起止点

长城关口

构筑方法

历史

修筑原因

秦赵燕长城价值

历史与现实价值

南长城

防御工程体系

现今作用

长城带

长城带的民族关系{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长城带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与发展

文化遗产

历史人物功过

天文学相关

长城别名

相关传说

现存长城

八达岭长城

慕田峪长城

司马台长城

古北口长城

箭扣长城

金山岭长城

山海关长城

虎山长城

九门口长城

大同长城

大境门长城

唐长城

齐长城

甘肃玉门市发现早期长城墙体

历代题咏

军事意义

北京长城地理位置

词条

长城简介

简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地形

各朝贡献

起止点

长城关口

构筑方法

历史

修筑原因

秦赵燕长城价值

历史与现实价值

南长城

防御工程体系

现今作用

长城带

长城带的民族关系

长城带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与发展{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文化遗产

历史人物功过

天文学相关

{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长城别名

相关传说

现存长城

八达岭长城

慕田峪长城

司马台长城

古北口长城

箭扣长城

金山岭长城

山海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

九门口长城

大同长城

大境门长城

唐长城

齐长城

甘肃玉门市发现早期长城墙体

历代题咏

军事意义

北京长城地理位置

展开

编辑本段词条

【词目】长城

【拼音】cháng chéng

【释义】

(1) [the Great Wall]∶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联结战国时燕、赵、秦长城并延长,始成长城。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 [impregnable bulwark]∶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明赵震元《为袁石(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武库森严,屹长城于万里;文澜壮阔,起莲岳于三峰。”

歌词: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编辑本段长城简介

简述

民族的脊梁在消亡!长城急需保护!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

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三年级作文九门口长城}.

长城在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而现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是保护的最好的部份,也是最陡峭的部份,还是客流量最多的。[1]

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肯定了它,接着司马迁又把它写入

长城

《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为国家AAAA级建筑。

各朝贡献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

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万里长城入海处(山海关)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 、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126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长城是中国坚不可摧象征。 编辑本段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

八达岭长城

,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41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编辑本段长城关口

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 、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观察花生
下一篇:三年级作文环保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