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禅语录

来源:励志语录 发布时间:2014-02-13 点击:

一日一禅语录篇一

365句带有禅意的唯美句子

365句带有禅意的唯美句子

1.纵然是七海连天也会干涸枯竭。纵然是云荒万里也会分崩离析。这世间的种种生离死别,来了又去犹如潮汐。

2.缘来缘去不过梦一场,梦醒了无痕。

3.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5.却是无声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红颜。往昔忆尽无新篇,故园难再留眷恋。

6.世已桑田,心未沧海

7.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缘尽,知多少……

8.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一土一如来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0.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11古筝悦耳,古琴悦心。古筝如花旦,古琴则是青衣。 12古琴乃天籁,昆曲乃人籁,埙乃地籁也。

13.山中已经花发,你可是那山居雅客?

14流云千丈堪醉卧,是谁月下独酌。浮生谁能一笑过,明灭楼台上灯火。

15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16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性命。

17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 18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19.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20.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21·.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22.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3.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

24.长安楼里,我数细雨,煮红尘一樽以念卿。

25.净心守志 可会至道 譬如磨镜 垢去明存 断欲无求 当得宿命

26.佛曰: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27.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8诸法无我,一切众生都是随缘而起的幻象。

29.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30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31.此去经年,悲欢离合变,转瞬沧海桑田。

32.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33.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34.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

35.岁月随心,终会淡然。

36.山河一诺,遍踏阡陌,未见浮生能几何。

37.终是红尘人,亦染红尘事......

38.缘来则去,缘聚则散.......

39.幽冥路,忘川河,奈何桥前叹奈何....

40.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今朝弱冠,我笑我海枯石烂……

41.不求与君同相守,只愿伴君天涯路

42.生生世世的轮回,沧海变成桑田,你在谁身旁........

43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繁花...... (==倾尽天下)

44.静看落霞红颜尽绽放,玉龙盘旋将翱翔......

45.宿命不被鬼神左右长江毕竟东流,山水天地只在脚下逗留。矗立在北风凛冽中挥袖,远处旗风猎猎雄兵百万何等风流。

46.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47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8.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兮,曷维其已。

49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

50.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1.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52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起潮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53.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

54.尘世之杂乱,终可洒脱释然,岂非你我之幸。

55超脱于尘世之外,魂魄归于天地精华中,来去无形,了无牵挂。

56.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也曾如我们这般天真。

57.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58.愿经千世轮回,万劫不复,请君安息.....

59.若今昔一别 一别永年 苍山负雪 浮生尽歇

6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1.明知道总有一日,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我仍然竭力搜集那些美丽的纠缠着的回忆。

6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3.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4.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65.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66.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67.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68.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69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7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71.相知相惜若可谓缘,不负韶华年。

72从来处来,向去处去,未尝非福也,不必再如此劳神费心,左右为难。

73.尘世之繁芜,人性之丑恶,爱恨之纠缠,今生前世,不过浮生一梦,梦尽缘散,再无牵挂之理,再无念想之事。

74.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7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7.我愿倾尽天下之力,换你真心一笑。

78.江河湖海,天地万物,心不在其外,而融合一致,非忧非伤,而是一种自得。

79人与白云栖,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醉一场。试问如何洗去人间落寞心,去听吧,再看是曲醉人还是人醉曲。

80曲非不动情,只因未到动情处。

81.世事无相,为何人要执着,?不如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那些所追求的,得之,我幸,不得便是我命。 82庄子云,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83文人墨客最惜江南古韵,江南,也凝结了多少思人游子的眷恋和追寻,一把油纸伞,罗素裙,红妆淡静,眉宇留春。那江南边,执纨扇的女子,更是离人的梦。

84.茶道贵在心将流水,身于浮云,则可清净无非。{一日一禅语录}.

85世人嗟叹知音难觅,其实难觅的不是知音,而是一颗平静淡然且自得于世事的心,只愿今生随月共舞,邀月共眠。

86.生如夏花般绚丽,死如秋叶般静美。逝去的人永载史册,而我们却活着仰望他们当年的辉煌。生生的轮回,世世的错过,仅此而已。

87.听古曲,听情而非听"音",曲非不动情,只因未到动情处。

88.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云琵琶恼,谁叹曲中忧?

一日一禅语录篇二

禅宗语录注解

第201条 棒头取证,撤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向上向下,转更颟顸1;说妙谈玄,和泥合水。这一片田地,分付2来多时也。平白欺人,尽大地撮3来,如粟米粒大。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总不依倚时如何?红霞穿碧海,百日绕须弥。(宋·圆悟克勤禅师江苏崇宁上堂)

【注释】

1〔颟顸(mān hān蛮憨)〕糊涂而马虎。

2〔分付〕交给、分别付与。

3〔撮(cuō搓)〕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

【提要】

棒头取证,撤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向上向下,转更颟顸;说妙谈玄,和泥合水。这一片田地,交付来多时。平白无故欺人,尽大地聚起,如粟米粒大。掉棒打月,将佛祖凡圣拈向一边,总不依赖倚仗时如何?红霞穿碧海,百日绕须弥。

第209条

诣祖问道,祖曰︰“提刑1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应喏喏,祖曰︰“且仔细。”

师适归,侍立次,问曰︰“闻和尚举小艳诗,提刑会否?”祖曰︰“他只认得声。”师曰︰“只要檀郎2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什麽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栢树子?聻3!”师忽有省。遽出,见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复自谓曰︰“此岂不是声?”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五灯严统》卷一九)

【注释】

1〔提刑〕提点刑狱公事。提刑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

2〔檀郎〕女子对夫婿或所爱男子的尊称。

3〔聻nǐ〕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提要】

(部使者陈氏)前来礼谒五祖问道。法演禅师道:“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一听,唯应“喏喏”。 法演禅师道︰“且仔细。”克勤禅师正好归来,侍立于侧,听到这两句诗,问道:“闻和尚举小艳诗,提刑会否?”法演禅师道︰“他只认得声。” 克勤禅师问道︰“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什么却不是?”法演禅师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栢树子?聻!” 克勤禅师忽然省悟,连忙走出丈室,正好看见一只鸡飞上栏杆,鼓翅而鸣,于是自言自语道:“此岂不是声?” 而后克勤禅师便袖里笼着香,回到丈室,告知法演禅师刚才所得,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道:“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

第259条

慈明(慈明楚圆禅师(986~1039),汾阳善昭禅师之法嗣,俗姓李,全州(今广西境内)人。二十二岁出家,拜谒唐明智嵩,游方参于份阳善昭,随侍十二年,承受法印。与李遵勖有亲交。请住湖南潭州石霜山崇胜寺。五十四岁圆寂,谥“慈明大师”。宗风简古,机用越格,著有《牧童歌》,说得游戏三昧之妙趣。门下分出杨岐、黄龙二派。其在宋代禅宗史上有着深远影响。)曰︰“公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云‘放洞山三顿棒’,是有吃棒分,无吃棒分?”师曰︰“有吃棒分。”明色庄曰︰“从朝至暮,鹊噪鸦鸣,皆应吃棒。”明即端坐,受师炷香作礼。明复问︰“赵州道︰‘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且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师汗下不能加答。次日又诣,明诟骂不已,师曰

︰“骂岂慈悲法施耶?”明曰︰“你作骂会那!”师于(原来是繁体)言下大悟。作颂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与路为雠1。”

呈慈明,明颔之,后开法同安。(《五灯严统》卷一七,《卍续藏》一三九.七四四页)) 摩尼在掌,随众色以分辉;宝月当空,逐千江而现影。诸仁者︰一问一答,一棒一喝,是光影;一明一暗,一擒一纵,是光影;山河大地是光影;日月星辰是光影,三世诸佛一大藏教,乃至诸大祖师,天下老和尚,门庭敲磕,千差万别,俱为光影。且道︰何者是珠,何者是月?若也,不识珠之与月,念言念句,认光认影,犹如入海算沙,磨砖作镜,希其数而欲其明,万不可得。岂不见道︰若也,广寻文义,犹如镜里求形;更乃息念观空,大似水中捉月。 有一人朝看《华严》暮看《般若》,昼夜精勤,无有暂暇。有一人不参禅不论义,把个破席日里睡。於(于)此二人,同到黄龙,一人有为,一人无为,安下那个即是?良久云︰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注释】

1〔雠chóu〕同仇,仇敌。

1〔摩尼〕梵语宝珠的译音。是指海底龙宫中出来的如意宝珠,奇世珍宝,庆严殊好,自然流露清光明,普照四方,能如自己意愿,变现出种种珍宝。

【提要】

慧南禅师前往参礼石霜慈明楚圆禅师。慈明禅师道:“公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云‘放洞山三顿棒’,是有吃棒分,无吃棒分?”黄龙慧南禅师道:“有吃棒分。”慈明禅师一听,神情严肃地说道:“从朝至暮,鹊噪鸦鸣,皆应吃棒。”慈明禅师端坐不动,慧南禅师焚香作礼。慈明禅师又问:“赵州道:‘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且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慧南禅师汗下而不能回答。第二天,慧南禅师又请益。慈明禅师一见慧南禅师便诟骂不已。慧南禅师问道:

“骂岂慈悲法施邪?”慈明禅师道:“你作骂会那!”慧南禅师于言下大悟。作颂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与路为雠。”

慈明禅师看后,点头印可。后来慧南禅师开法于同安(今江西永修的同安寺)。 摩尼在掌,随众色以分辉;宝月当空,逐千江而现影。诸仁者︰一问一答,一棒一喝,是光影;一明一暗,一擒一纵,是光影;山河大地是光影;日月星辰是光影,三世诸佛一大藏教,乃至诸大祖师,天下老和尚,门庭敲磕,千差万别,皆是光影。且道:何者是珠,何者是月?如此,不识珠之于月,念言念句,认光认影,犹如入海算沙,磨砖作镜,万不可得。岂不见道:如此,广寻文义,如在镜里求形;更又息念观空,大似水中捉月。

若有一人朝看《华严》暮看《般若》,昼夜精勤,没有片刻休憩;另一人不参禅不论义,把个破席在太阳下睡。此二人,同到黄龙,一人有为,一人无为,安下那个即是?良久云︰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报恩法常禅师1

(?-1180)

第311条

此事楞严尝露布1,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忘却来时路5,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注释】

1〔露布〕公布,揭示之意。 12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3方栩栩,珽珽谁跨丰干4虎?而今 黄龙慧南禅师——晦堂祖心禅师——草堂善清禅师——万年法一禅师——报恩法常禅师

(此段为新增)法常,宋代僧。河南开封人,俗姓薛,乃丞相薛居正之后裔。宣和七年(公元1125),

依长沙之益阳华严轼公剃发,深慕大乘,然亦不排斥小教。一日,阅《首楞严经》而能义通法海,自此游历淮泗,放浪湖湘。后至天台山万年寺,参谒雪巢,一见即机语契会,雪巢乃命师掌理翰笺。其室唯一低榻,别无他物,一日,写一《渔父词》于室门示众,书毕,就榻收足而逝。生卒年不详。

2〔风瓯〕风铃。

3〔南华〕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颁布诏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简称“南华”。 4〔丰干〕唐丰干禅师,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山国清寺。翦发齐眉,布衣裘。人或问佛里,止答随时二字。常诵唱道歌,乘虎入松门,众僧惊畏。本寺府中,有苦行,曰,寒山、拾得,二人执焚,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解,时谓风狂子,独与师相亲,一日寒山问:“古镜不磨,如何照烛?”师曰:“冰壶无影像,猿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烛也,更请师道。”师曰:“万德不将来,教我道什么?”一日师谓寒山拾得曰:“若与我游五台,即我同流,若不与我去,非我同流。”曰:“我不去?”师曰:“汝不是我同流。”寒山却问:“汝去五台作什么”师曰:“我去礼文殊。”曰:“汝不是我同流。”师寻独入五台巡礼,适逢一老翁,师问:“莫是文殊否?”曰:“岂有二文殊耶!”师作礼未起,忽然不见。遂游五顶,遍历岩阿,将三载,还南。适闾丘胤出牧丹丘,将议巾车,忽患头疼,医莫能愈。师造之曰:“贫道特来谒使君。”闾丘即告之病。师索净器,咒水喷之,病斯须差,闾丘异之,乞一言,示此去安危之兆。师曰:“到任记谒文殊普贤。”曰:“此二大士何在?”师曰:“天台国清寺,寒山拾得是也。”闾丘自后寻至山寺,问寺主丰干住处。主僧道翘曰:“丰干旧居,在经藏后,今阒无人矣。”复问寒山拾得今在何所?翘曰:“府中执役,”闾丘入丰干房,唯见虎迹,复问丰干在此国何行业?尧曰:“唯事舂彀供僧,闲则讽咏。”闾丘遂入厨,见寒山拾得,围炉语笑。闾丘即礼拜,二人连声咄叱,寺僧惊愕曰:“大官!何拜风狂汉耶!”寒山复执闾丘手,笑而言曰:“丰干饶舌。”自是寒山拾得,相携出松门,更不复入寺。师示寂于天台山。(《清凉山志》)

4〔忘却来时路〕寒山禅师有“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诗句。

万松行秀禅师2 2 洞山良价禅师——云居道膺禅师——同安道丕禅师——同安观志禅师——梁山缘观禅师——大阳警玄禅师——投子义青禅师——芙蓉道楷禅师——净因自觉禅师——普照一辨禅师——大明僧宝禅师——玉山僧

一日一禅语录篇三

禅心语录

心 录

嘯月(整理)

2013-2014 襌 语

1.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易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之不辨真实。——《圆觉经》

2.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本无次第。--《圆觉经》

3.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它着地自成灰。--南怀瑾

4.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

5.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道家

6.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7.剑树刀山为宝座,龙潭虎穴作禅床。

8.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不假修证;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9.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白居易》

10.法身,报身,化身。

11.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明末 憨山大师

12.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13.宁可将身下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14.疑参,破定,执着,起用。---光厚和尚。

15.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龙树菩萨《中观论》

16.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泾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

而不周。——僧肇 《物不迁论》

17.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意根)、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识),为心物一元。此八识为开悟之至关要义。

18.浩浩三藏不可窮,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八识规矩颂》

19.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风萧萧,雨飒飒,飘飘黄叶止儿啼。

20.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21.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问道颂》 唐.南台守安禅师

2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23.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悟真》 张紫阳

24.

25.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看取禅心静,莲花出水时。——释敬安禅师

26.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张紫阳

27.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东坡居士)

28.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

29.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袁牧

30.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慧能

31.若要人不死,先要死个人。

32.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靑。——明瓒禅师

33.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华严经》

34.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

35.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楞严经》

36.不汝还兮更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啣将草際飞。——北宋天目文礼禅师

37.知见立知,即无名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楞严经》

38.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楞严经》

39.人心安定,天下太平。

40.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镜无心莫问禅。

41.七处征心,八还辩见。——《楞严经》

4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证道歌》永嘉大师

43.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44.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张拙 唐末五代秀才

45.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46.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南华经》 庄子

47.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

48. 人生何处无禅意,乾坤元始妙明心。——啸月

49.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50.一念普照沧桑世,莫问众生正与邪。——啸月

51.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入定观修上师尊,心中偏偏不显现。不曾意想爱人脸,清清楚楚现在前。——《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52.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53.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灵源大道歌》曹文逸

{一日一禅语录}.

54.夫妻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55.生因识有,灭从色除。——《楞严经》

56.重瞳帐下已知名,隆准军中亦漫行。半世行藏都是错,如何坛上会谈兵。——顾祖禹

57.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

58.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曾子

59.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梦时梦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

一日一禅语录篇四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16. 17. 18.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Se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一日一禅语录}.

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

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02.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 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13.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1.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23.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4.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一日一禅语录}.

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29.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32.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一日一禅语录}.

133.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 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38. 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 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40. 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 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142. 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43.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4. 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 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 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147.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148. 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149.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 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151.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15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15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15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156.佛是无心道人。

157.心遇缘而不动,是则一切法无性。

158.古德云: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

159.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160.无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生。

16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16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164.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165.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166.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167.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168.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169.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170.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171.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

172.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173.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174.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175.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177.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178.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179.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181.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182.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无事,佛至犹是冤家。

184.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185.随处不失正念,自然脱体现成。

186.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187.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盘三祗。

188.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证。

189.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一日一禅语录篇五

佛经典语录6

篇一:佛家经典语录

1、寻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觉者

佛曰:命由己造,

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

上一篇:三毛语录精选
下一篇:一切看淡的经典语录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