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4-01-31 点击: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篇一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多彩的课余生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学会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2、 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活动方式

开展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如参加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看有益的书、报、影视片,学习一项或多项特长(如画画,书法,乐器演奏,表演,下棋类等),学做家务活„„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讲解分析过程(2课时)

1、师生共同学习第一单元四篇课文,了解什么是课余生活。

2、学生交流自己目前的课余生活。

3、布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多彩的课余生活。

第二阶段: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3课时)

1、讲解记录课余生活的方法:日记、表格、画图等多种方法。

2、学生每天用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三阶段:探寻他人的课余生活(3课时)

1、通过观察,用多种方法记录身边同学的课余生活。

2、通过采访,用多种方法记录身边除同学外的人群的课余生活。

3、通过查询,用多种方法记录名人的课余生活。

第四阶段:汇报展示(3课时)

1、学生写出自己本次实践活动的感受。

2、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整个实践过程中积累的资料。

六、教师小结本次活动

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持续按生活计划书制定的计划去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秋天》活动方案 课前分析: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学校地处乡镇,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农村的环

境,有比较便利的条件收集农田里的各种作物样本,观察秋天的各种变化。结合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可以更好的开展本次活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的兴趣,同时体会美好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关于秋天的知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

特点,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询,了解有关秋天的自然常识。

2、锻炼学生收集资料、观察描述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制作标本、树叶贴画、摄影绘画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4、丰富学生的心灵,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认识体会秋天。

运用多种手段来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开题(2课时)

一、 猜谜导入:

画谜:秋

师:秋天已经来了,你喜欢不喜欢秋天呢?说说你的理由。(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有的同学喜欢秋天,有的不喜欢,但是秋天可不管这些,它就这样来了。让我{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季节。(板书课题:走进秋天)

二、引导学生提问,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研究子课题。

关于秋天,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或者你想在秋天里做些什么呢?

(秋天的气候变化、秋天里植物的变化、秋天里动物的行为、秋天的果实、秋天的诗词文章、秋天的节日活动„„)

归纳子课题。

三、 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指导研究方法。

1、 出示并指导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表略)

2、 对于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们怎么来找答案呢?

⑴问;⑵查(电脑、书籍、报刊);⑶亲自观察和收集(实物)。

哪一种最直观、最有说服力呢?(第三种)

那我们就尽可能地到实地去观察,去采集收集。

3、 对我们得到的成果该怎么保存并很好的展示给大家呢?

⑴说;⑵写;⑶画;⑷拍摄;⑸采集实物制作标本。

4、 小组同学进行分工,要考虑每个同学的条件和特长进行安排。

四、 交流小组活动计划,进行评价和修改。

五、 接下来就请各小组同学按照计划去行动吧。

第二阶段 活动阶段(6课时)

一、 各小组汇报交流活动情况,根据各小组的问题进行指导。

1、 指导写好观察日记。

2、 指导做标本。

3、 与美术老师合作指导做树叶贴画。

4、 与语文老师合作指导词句诗文积累和习作。

5、 与信息老师合作指导上网搜集资料。

6、 与科学老师合作指导学生了解自然常识。

二、阶段性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总结反思,学会深入思考,学会合作与倾听,学会互相激励。

三、准备成果展示

1、各小组汇总成果

2、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

3、确定小组展示的形式和方法过程安排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阶段(3课时)

一、学生用各种形式展示他们的成果

二、内容:

(1)手抄报、剪贴报

(2)绘画、摄影、标本展示

(3)树叶贴画评比

(4)诗词朗诵

(5)作文

第四阶段 评价反思阶段(1课时)

1、自我评价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写感想总结

2、互相评价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活动组织得好。哪位同学的表现有特色。

3、教师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成果展示和学生评价给以评语。

三年级上册综合活动《探寻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设计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是母语教育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新课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期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查找、调查、访问、交流等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交流与合作,学习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写一篇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小论文或办一期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

3、通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4、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三、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时间:1课时;主要内容:弄清传统文化的内涵,讨论确定学习内容,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项传统文化,与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举组长,拟订出学习活动计划;

(二)第二阶段:活动开展。时间:6课时;学习内容:各小组按计划收集整理资料并作好展示、交流准备;

(三)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时间:3课时;主要内容:交流展示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资料及学习成果;

(四)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时间:2课时;主要内容:评选优秀作品、先进学习集体和个人,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评议。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帮助学生弄清传统文化的内涵,阐明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推荐相关学习网站、书籍、资料,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2、学生准备

(1)弄清传统文化内涵,根据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传统文化,确定出五个比较具体的学习板块:传统戏曲——京剧、中华民俗——春节习俗、民族艺术——书法国画、中华国术——武术、民族文化——民间传说等。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组成学习活动小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确定活动目标,进行组内分工,拟定出活动计划,交给老师审查修改,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3)讨论确定活动方式(如网络搜索、书报杂志查找、观看影视资料、调查访问等)。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分组开展“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 板块一传统戏曲——京剧(第一学习小组)

学习了解内容:传统戏曲——京剧

1、京剧起源、唱腔与流派

2、京剧角色:生、旦、净、末、丑

3、有趣的脸谱

4、著名表演艺术家、唱段

综合性学习过程:

1、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分头查找资料,利用网络、书报或访谈,全面了解号称国剧的传统戏曲——京剧的相关情况,并作好文字记录。

2、整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并,形成相关材料备用。

3、启发思考:在学习、搜集、整理传统戏曲——京剧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认识或感受?

4、完成作业:指导学生根据搜集、整理的资料,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篇介绍京剧的小论文或学唱一段京剧。

板块二中华民俗——春节习俗(第二学习小组)

学习了解内容:中华民俗——春节习俗

1、春节的来历

2、春节的习俗:贴春联守岁放爆竹吃汤圆拜新年。。。。。。{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3、春节期间的节日活动:舞龙舞狮扭秧歌、打连萧。。。。。

综合性学习过程:

1、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分头查找资料,利用网络、书报或访谈,全面了解春节传统习俗,作好文字记录。

2、整理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并,形成相关材料备用。

3、启发思考:在学习、搜集、整理中华民俗——春节习俗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认识或感受?

4、选题写作:指导学生根据搜集、整理的春节资料,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篇介绍春节习俗的小论文或学习一段秧歌(连萧)舞。

板块三民族艺术——书法、国画(第三学习小组)

学习了解内容:民族艺术——书法、国画

1、中华书法、国画艺术的起源、形成、特点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篇二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现在不少家长把教育的重心倾向于知识教育和智力培养,凡需要孩子动手、出力、操心的事,舍不得让孩子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长日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很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动性,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便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他们能简单做些事,但在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方面函待提高,本课着重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整理书桌、书包、房间等活动中,体验劳动的滋味,逐步培养自理能力,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书桌、书包、房间等,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学习合理安排时间;逐步学会能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并依靠自己解决,甚至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帮同学值日等方式,努力做生活的小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体验,享受到自己动手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进而能自觉帮家长、帮别人做事,逐步形成爱生活、爱劳动、讲卫生、讲效率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主题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做起,逐步学会发现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逐步养成自理的习惯。

难点:通过学生实践与体验,逐步形成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长期坚持做生活中的小主人。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

1、课前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包括学生的实际表现、家长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有关评价等,以便教学有的放矢。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2、教学中,应遵循鼓励性原则,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坚持去做。对能够认识到不足并有决心改正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信心。

学法建议:

1、自主实践体验:通过谈话交流、讨论、观看图片等方式,在一定情境中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坚持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小组研讨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

媒体设计:利用PPt制作课件,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评价方法建议:

一、重视过程性评价。看重学生获得的知识多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二、注重开放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的个人评价相结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在充分地畅谈自己活动体验的基础上,吸收他人有益经验。

六、课时安排建议

4 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只有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长大以后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你们能自己说说在家自己做的事情吗?

预设生1:自己洗脸、刷牙

预设生2:穿衣服、穿鞋、穿袜子

预设生3:能简单洗袜子等

......

边根据学生回答,边出示有关图片:

3、教师简单点评:同学们真棒,就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相机出示课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问题与思考

1、提出问题

学习指导语:刚才许多同学都说了自己在家里的表现,可是,有些事情大家能独立完成,有些事情还需要依靠别人,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表现怎么样,能自我评价一下吗?

自我评价表

2、确定主题

学习指导语:

通过填写表格,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做法)

预设学生1:会整理书包

预设学生2:不会铺床,叠被子

预设学生3: 时间观念不强,每天父母叫几回才起床,...... 从大家做的事情中我们能对他们简单分分类吗?

预设学生1:整理学习用品

预设学生2:整理房间

预设学生3:合理安排时间

预设学生4:打扫卫生,保持清洁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篇三

综合实践与作文纸

综合实践(10')

作 文(50')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篇四

综合实践作文范例

综合实践作文范例

精彩课堂

“美食小能手”大比拼

别看我们班的同学是小年纪的小学生,可我们都是“美食小能手”呢!你说你不信,好,那就跟着我来参加我们班的“美食小能手”活动吧!这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这么好的天气使我的心情也格外变得爽朗起来。此时我班正举行一场热火朝天的“美食小能手”实践活动,课堂的气氛可热闹了!

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室,看到我们都精神抖擞端正地坐着,老师的笑容更甜了,所以我们这次活动进行得特别顺利。老师说要成为“美食小能手”必须闯三关——搜集美食资料、自作美食展示、设计水果拼盘。在这三关里,我最想向你介绍的是第二关“美食展示”,等我说完后,保准你口水直流。

首先我们要拿出自己昨天晚上亲自准备的食物,再选出美观而又美味的菜式闯关。我放眼一望,每个小组都摆出了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特别是潘树锋做的炸鸡翅格外引人注目,他把金黄的鸡翅摆成一朵花,中间放些小蒜和葱头做装饰,金色和翠绿色交相辉映,十分漂亮,鸡翅闻起来又特别香,真恨不得一把抓进自己的嘴里!还有霍镓琪的扬州炒饭色香味俱全,饱满的饭粒、鲜艳的蔬菜、诱人的肉片,还有鲜红的辣椒点缀!简直就是诱惑!罗美婷的煎鱼造型奇特,像“飞翔”的海豚,你说这叫我们怎么舍得入口啊?我看了看自己做的辣子鸡,鸡块颜色鲜艳,辣味十足,辣香四溢,但是,跟他们的比起来,我能赢吗?我的心忐忑不安,像揣了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这可是我向妈妈请教了很久,尝试很多鸡肉才做好的。

最后,虽然我的作品没有得奖,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气馁。因为我有很大收获,因为每个同学们都亲手尝试了如何制作美味,而且我相信我们也一定会做的更好!真期待下一次的“美食小能手”活动。

回音谷:魔法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道道美味的菜肴——炸鸡翅、辣子鸡、煎鱼„„口水直流啊。小作者能根据每道菜的特点写出这样“色、香、味”俱全的作文真不简单呢!

动手体验

废电池的危害

浙江 冯琴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江南某茶园,水清山碧,景色怡人,被指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可谁都没想到春茶正待上市之时,却被检测出重金属超标。园主大喊冤枉,再查还是超标。后来发现祸根竟是一株茶树下的几节废电池!我不禁要问:废电池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应如何处理废电池?

一节废电池就是一颗“炸弹”,有人这样形容废电池的“杀伤力”。说是“炸弹”,当然是隐形的,它的杀伤力既看不见,也不发声,其产生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严重到损害人体健康,以至于危及生命。据科学家测定: 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我国是电池生产消费大国,电池的年产量高达140亿节,消费约100亿节,约占世界总量的1/3。以全国13亿人口计算,假设每年每人用6节电池,那么这些电池可以污染46800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中国全年径流总量的1.73倍;也可使7800平方千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这相当于1.23个上海或15个浦东新区的面积。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320亿节废旧电池被丢弃,其危害之大不能不令人触目惊心!

若电池和垃圾一起填埋腐烂后,渗出的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进入

人体,产生危害。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为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废电池的危害有多大,曾有关部门做了一个小型调查。一共调查了69个人,其中有23人不知道废电池有危害,25人把废电池随手扔掉。可以想象这种现象在全校、全国还有多少人呐!所以,努力扩大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宣传,使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废电池的危害,实在是现在当务之急之事。

而防止电池污染环境最有效最简易的办法就是——回收废电池。这样,既减少污染,又是巨大的再生能源,是一举两得的事。据测算,如每年回收利用40%即30亿节电池,可提炼出锌3万多吨,二氧化锰4万多吨,氧化铵1万多吨,还有大量的铜帽,铁皮,蜡等物质,都可以再生利用。由此可见,回收废电池,实在是一件利己利国的大好事。

那就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吧!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利用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更美好的“乐园”而不懈努力吧!

回音谷:原来一节小小的废电池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小作者的深刻描写太让人警醒了!小读者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回收废电池,一起为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更美好的“乐园”而不懈努力吧!你们还可以把自己回收废电池的经历写成作文,对吧!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篇五

三年级我对一元钱的体验 综合实践

我对一元钱的体验

三年级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对一元钱的体验

2、活动目标:

⑴、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活动形式

⑴、组织形式: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⑵、实践形式①调查访问②劳动③小组合作交流④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2011年12月8日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2011年12月12日――12月16日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2011年12月17日――12月18日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2011年12月19日――12月23日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每当上学前,我们的一些学生去购买零食或能玩的小玩具、文具。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决定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然后全班同学展开讨论,

一、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班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进行调查;

二、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情况调查

问卷调查本班学生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制定计划,对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设计《小学生零花钱来源统计图》、《小学生零花钱数目统计图》、《小学生零花钱用途统计图》。

2、家长情况调查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零花钱肯定和家长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3、交流探讨

调查结束,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每位家长的一元钱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赚钱。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用什么方法去赚钱?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捡矿泉水瓶等。同学们可以自己组建赚钱小组,也可自己行动。

2、交流赚钱的体会

学生们利用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然后自己看劳动成果,看每个组或每个人的收获。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

“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么样?”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自己购物感受。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如何体贴父母,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为着眼点,取材、定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此次的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地方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从进行合理的分工研究,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如:从学生和家长入手,利用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后进行交流总结,设计统计图。调查活动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分工合作,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能力,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清楚的看到了存在于学生自己身上的问题,体现知识的综合性。

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汇报交流要进行现场调查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与课前的调查情况进行对比,要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这次活动,尽量养成勤劳节约的习惯。

三年级综合实践作文篇六

各年级综合实践作业

胡乔营小学暑假期间各年级综合实践作业

2015.7

一年级:

1、每天20道口算题

2、读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3、收集关于夏天的好词好句

4、每天坚持跳绳、踢毽子20分

二年级

1、看写字书练习书法(二年级下册)

2、每周写一篇话,共8篇

3、读一本关于爱祖国、爱家乡的书

4、做一张手抄报

5、每天坚持跳绳、踢毽子20分

三年级

1、每天20道口算题

2、至少读一本好书、做一张阅读卡

3、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4、每天坚持跳绳、踢毽子30分

5、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年级

1、每天20道口算题

2、至少读一本好书、做一张阅读卡

3、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4、每天坚持跳绳、踢毽子30分

5、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年级

1、每天练钢笔字、毛笔字30分

2、至少读两本好书、做一张阅读卡

3、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4、每天坚持跳绳、踢毽子30分

5、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六年级

1、每天练钢笔字、毛笔字30分

2、至少读两本好书

3、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4、每天坚持跳绳、踢毽子30分

5、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我爱家乡的猕猴桃
下一篇:七下数学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