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案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4-01-17 点击:

《奇妙的对联》教案篇一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市级公开课教案

开课人:洪丹华

开课地点:高一2班

开课时间:2014、10、29 周三第6节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会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联。

教学方法: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课堂教学以师生共同梳理、探究、鉴赏、创作对联为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猜一则谜语,引起探究、学习的兴趣:

两姊妹,一般长,

同打扮,各梳妆

满脸发红光,

年年报吉祥, 谜底:春联

二、介绍对联的特点(“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梳理课本第77页对联常识,结合导学案第7题概括对联的特点

7、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 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 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 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 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 心血勤浇栋梁材

小结:概括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对联必须是上下两联相对,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等,而且上下联要结构相同,断句一致。如:文辞——气味;真比——还同;丰年玉——幽壑兰。

2、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上下两联位置相同的词语的词性要一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

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

3、平仄相对,音调和谐。传统对联要求仄起平收。古音分为“平、上、去、入” 四声,“上、去、入”为“仄”声,现代汉语的四声分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必须用平声。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极上口。

4、内容相关,上下联系。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但又不能完全重复。从内容的关联性上可把对联分为三类:(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树一代新风,立百年大计”(2)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三、合作探究(“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课本第78页分小组讨论,欣赏、品味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意见,汇报探究成果)

1

2、分小组讨论,欣赏、品味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意见,汇报探究成果)

我最喜欢第 副对联,理由是

1.欣赏、品味下面的书院学堂联。

此联是李秀峰(一说为朱熹)为白鹿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傍百年树”既指书院有苍翠的古树,又用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下联“读万卷书”即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对仗工整,内涵丰富,劝勉后学诸子勤奋读书,立志成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写读书不忘救国,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下联对仗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琅琅书声。

2.欣赏、品味下面与文学家相关的名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此联是清朝张鹏翮(hé)题四川眉山三苏祠联,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此联颂赞了三苏在诗词文章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宵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此联是陕西韩城司马迁祠联,作者不详。上联是说司马迁不顾个人安危,据直为李陵辩争,凛然一身正气。下联是说他忍受“宫刑”的奇耻大辱,发愤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开创了中国和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后世历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欣赏、品味下面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名联。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甫吟。

这是郭沫若先生为成都武侯祠题的联。《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后人多用于抒发志不得伸的感叹。此联写诸葛亮立志出师一统天下,却难以实现远大志向的感慨。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杭州岳王庙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前的楹联。忠骨指岳飞的尸骨,佞臣指奸臣秦桧等。上联写此地以能埋忠臣岳飞而感到有幸;下联写岳飞坟前无辜之白铁,因铸造成秦桧夫妇像而日夜为人所唾骂。 “青山有幸”“白铁无辜”,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灵性,此联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人们仰慕英雄痛斥败类的心声。

4.欣赏下面的名胜联,谈谈你的体会。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朝赵藩为成都武侯祠撰写之联。上联高度概括诸葛亮在四川七擒孟获,用兵贵在“攻心”的特点,赞叹其文治武功。下联总揽诸葛亮审时度势、宽严有度治理四川的特点,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启迪后人。这副对联,语意简明,怀古喻今,寓理于情,阐明了治国的道理。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是清朝窦垿为湖南岳阳楼撰写的著名长联,全联一百零二字,以问句始,以问句终,上联咏史,借助名人典故、诗文名句、传说逸事,追昔抚今,无限感慨。下联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突出了岳阳楼的雄伟奇特。这副对联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湖、江、山、城,经过许多朝代兴亡,许多人事沧桑,但却不因此而改变它们的风貌,依然或潴、或流、或峙、或镇。比起大自然看不出的缓慢变化,朝代的兴替、个人的得失多么渺小,实在算不了什么。不以个人的坎坷遭遇耿耿于心。这种感受,有几个人能真正领会呢?

四、妙联撷趣(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

哀挽联:

①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②千古奇冤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③恩泽曾为天下雨 来仪不愧古人风

谐讽联:

①昔具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

②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奇妙的对联》教案}.

行业联:

①虽是微末小技;却是顶上功夫。

②寻寻觅觅韶华转眼飞逝;犹犹豫豫知音再度难求

③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④新花雪色晴能舞;古调琴声静可弹。

A、书店 B、理发店 C、弹棉花店 D、婚介所

猜猜对联中的岁数

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

五 、 拓展训练(“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学生上台展示

1、朗读《笠翁対韵》和《声韵启蒙》的部分内容。

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节选自《声韵启蒙》

2、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以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注意:撰写或对答之句,上下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特别是要

注意音韵上仄起平收,忌上下联重复用字。)

4、请分别给下面的上联对下联,给下联拟上联。

上联:春满校园桃欢李笑 下联:

上联: 下联:探寻科学奥秘何惧逆水行舟

六、课内拓展:趣联妙联绝联欣赏

1、清朝才子纪晓岚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一次乾隆和和珅、纪晓岚在一起,乾隆一高兴便出了上联: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和珅非常聪明,也特别能拍乾隆马屁,随即对出下联: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3、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财。”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

七、总结: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3、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4、内容相关,上下联系。(1)正对(2)反对(3)串对

八、作业:搜集探究生活中的古今趣联、名联、绝联

《奇妙的对联》教案篇二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1)上联:孙行者 下联:祖冲之(胡适之)

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文章推《子夜》 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

(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见课本)

3.妙联撷趣。(多媒体显示教师与学生辑录的妙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示)

名胜联:

①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岳阳楼·范仲淹)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醉翁亭·欧阳修)

哀挽联: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②千古奇冤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岳飞)

③恩泽曾为天下雨 来仪不愧古人风(周恩来·藏头联)

④此志得舒 为民舍予(老舍)

谐讽联:

①昔具盖世(该死)之德 今有罕见(汉奸)之才(讽刺汪精卫)

②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含义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行业联:

①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饭店)

②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平步青云(鞋店)

③虽为毫末技术 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④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南西北四方宾至如归(宾馆、旅社)

⑤常留桃李春风面 聊解蒹葭秋水思(照相馆)

集句联: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店)

②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传说一士人家贫,欲与朋友祝寿,无钱买酒,遂以水代酒曰:君子之交淡如,其友笑答:醉翁之意不在。上联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主人有意隐去“酒”字,足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和高雅的志趣决非泛泛的“酒肉”之情可比。纯朴友情,尽在对中。)

妙联撷趣:

①曹梦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汉高祖封侯洛阳萧红韩寒

②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增字联]

③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减字联]

④感时溅泪 恨别惊心

⑤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黄埔军校大门联,后来有人巧妙的换了“请”和“莫”两个字的位置,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此环节由学生讨论发言说明妙处,教师适当启发、点拨补充)

四、板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多媒体显示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启发、点拨)

1.给出上联对下联。

①上联:行千里路 下联:( 读万卷书 )

②上联:精卫填海 下联:( )

精卫填海 雪中送炭

女娲补天(愚公移山) 锦上添花

望梅止渴 绳锯木断

画饼充饥 水滴石穿

2.对联寻亲: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 ②雨滋春树碧连天

③腊梅吐芳迎红日 ④学海无涯勤可渡

⑤书山万仞志能攀 ⑥立志读尽人间书

⑦绿柳展枝舞春风 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①⑥、⑧②、③⑦、④⑤)

3. 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眼前景、身边事皆可入对联。请根据所提供的情境作集句联。

①今天,青春年少的学子、博学多才的老师和可亲可敬的长者济济一堂,辑一副对联,描写此盛况。(参考:群贤毕至,谈笑有鸿儒;少长咸集,往来无白丁。)

②辑一副对联,表达你和远方的朋友之间的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高考对联集锦:(多媒体显示)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1. 扫千年旧习 ( )

2. 祖国江山好 ( )

3.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

五、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课外继续搜集妙联。

2.继续完成对联练习题。

3.为学校图书馆和宿舍各写一副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案篇三

奇妙的对联教案

2

4

5

《奇妙的对联》教案篇四

奇妙的对联 教案

奇妙的对联

望江中学 何云龙

教学目标 :

1、懂得欣赏对联,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3、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对联,了解并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难点: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向学生出示一幅自己用毛笔书写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活中,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我们有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张贴对联的习惯,特别是在春节里。前不久,八班语文老师周真甲老师结婚就让我帮他写了几幅对联。我还记得其中一幅是:喜酒喜糖迎喜客,佳人佳节庆假期。我自己拟了一副,把他们夫妻二人的姓名嵌入其中: 周郎真才实干甲天下,王女红貌玉颜芳九州 横批:喜结良缘

周老师笑着说,联虽好,实在不敢贴出来。不过我自己斟酌把玩觉得挺有意思。 那么,对于对联,你又了解多少呢?在你脑中,你记得那些好的对联?

二、提问,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对联知识的理解,有关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能说多少说多少,一条也行,学生主动回答差不多了,再让学生看有关对联知识的材料。

2.结合分发的材料,学生自主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 (材料一、二、三部分)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3.对联的基本知识 (师生共同归纳,教师适时点评)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③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

⑤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依据以上知识检验一下教室里张贴的对联是否有不当之处。

二、学习欣赏对联

对联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了很多的名联。要欣赏对联,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诗词歌赋的鉴赏能力。我们可以从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去鉴赏。其次,对联虽然脱胎于诗,但与诗又有不同。好的诗中,可以有绝佳的对联,但好的对联,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式,上下联——有的还加横批——构成了或风景,或人文,或地理,或天下,或理想,或禅意,或哲理,或意趣,或幽默,或讽刺等独立的整体。结合出联的情境或故事,完全有可能构成绝对。

教师示范欣赏: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山西霍县韩信祠联,韩信)(材料四,11) 本联简练、工整,内含典故。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韩信初在项羽部下从军,但未受到重用,又改投刘邦麾下,仍未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好言抚慰,并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屡建奇功,被封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知道后,便与夏阳侯陈豨(xī)交通密谋(韩信谋反之事,疑点很多,很有可能是刘邦与吕后为除韩信故意诬陷),被韩信一个门客的兄弟举报。吕后知道后便与萧何商量,引诱韩信到长乐宫中,将他斩首。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

下联指的是:韩信投军之前,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幸得一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

寥寥十字,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

学生思考:

1.请大家阅读学习材料的三、四部分,从中挑一副对联你最喜欢的对联,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谈谈它妙在何处。

2.阅读材料五古诗文妙联选,说说它们好在哪里。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到一些好联吗?

三、尝试拟写对联

从我们一同欣赏的上述对联中,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缤纷绚烂,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是不是也对撰写这些对联的作者们无比钦佩呢?那么对联到底该如何拟写?

1. 对联的写作方法:{《奇妙的对联》教案}.

(1)联想法:

相似联想 由花朵想到美人

相反联想 旧习——新风 大——小

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2)化用法:

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如蒲松龄的书斋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 学习材料四“学对歌诀”。

(1)齐声朗读,回顾对联的有关知识。

(2)推荐阅读李渔的《笠翁对韵》

3. 试完成材料七“实战演练”中的第8题。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爆竹声声除旧岁 梅花点点(瑞雪片片)贺新春 夕阳无限好 晚霞分外红 春风轻拂千山绿 细雨遍洒万象新

四、课堂练习

分组完成材料七“实战演练”的1~7题。师生共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并通过通过拟写对联,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的理解,激发了我们对这一祖国文学遗产的热爱。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博览群书,多读对我们有益的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水平,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后我要送一联给在座的所有同学:

胸纳江海志方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联学习材料

一、关于对联起源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二、关于对联的种类

1.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等。

2.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中国对联大辞典》把对联分为:白话联、文言联、短联、一字联、长联、名胜联、胜迹联、山水联、庙联、祠联、寺观联、庭宇联、廨宇联、衙署联、试院联、会馆联、学校联、戏台联、居室联、喜联、贺联、节日联、春联、婚联、寿联、祝联、自寿联、挽联、他挽联、自挽联、墓联、岁时联、干支联、元旦联、元宵联、端午联、七夕联、中秋联、重阳联、故事联、本事联、谐趣联、题赠联、格言联、行业联、商业联、杂题联、一般联、御题联、御联、应制联、时事联、文艺联、谜联、节气联、迎春联、述事联、抒情联、状景联、哲理联、评论联、装饰联、交际联、宣传联、会场联、广告联、游戏联、巧妙联、通用联、专用联等。

三、关于对联常识

楹联

{《奇妙的对联》教案}.

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人们会在各种殿堂庙宇和亭台楼阁的楹柱上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由于这些楹联写景状物生动帖切,抒情叙事寓意深远,往往给游客增添许多兴味。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繁荣发达的唐诗之后,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到了宋代,楹联已经盛行起来,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比如南宋学者朱熹不仅在自己的住所和读书处,而且在许多地方的府学、县学甚至个人住宅题联。他赠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一副对联:

东墙倒,西墙倒,唯见家室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代还有个叫叶洪俞的文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升他,为此他自题对联一副:

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间。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舞文弄墨,常常自作春联。一年除夕,他突然下令南京城家家户户门前必须挂一副春联,并且微服察访,看看有哪一户不挂。在他的带动下,明代题联之风更加盛行。清康熙、乾隆年间,这种风习达于极盛。凡遇大典,楹联如林。如康熙皇帝六十寿辰,从大内(今故宫)经西直门至西苑路,搭起许多牌楼坛宇,每座都挂着为他歌功颂德的楹联。 楹联内容大体分写景、言志、记事三类。一般来说,山水名胜之地,写景楹联居多;住宅书房之处,以言志楹联为主,目的是表达主人的某种志向或愿望;宫殿祠庙和牌楼坛宇之所,则以记事楹联为多,其中又多歌功颂德之词。焦山自然庵风光秀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为之题联云:

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明代东林党人曾在他们讲学的东林书院用一副对联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至于记事楹联,或歌颂主人品格,或赞扬他的功绩,杭州岳飞庙前有一联云: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

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

楹联的写法,格式繁多,主要有叠字、集句、问答、变音等。叠字格如苏州网师园一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集句格是集前人诗词文赋之句成联,如扬州平山堂楹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前二句,为范仲淹《岳阳楼记》句,后一句为欧阳修《醉翁亭记》句;下联前二句,为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句,后一句为苏轼《放鹤亭记》句。问答格或上联问下联答,或上下两联皆问,或上下两联中各有问答。

湖南岳阳楼有一联甚妙: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

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

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变音格是利用汉字多音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一联中的音调变化,如秦皇岛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

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楹联的字数,向无一定,从两个字到几百字的都有。但以七字至十五字的居多。清代以来兴长联之风,最长的当数四川江津县城楼现存的一副长联,多达1612字。现存著名长联是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写的,共182字。

(选自《祖国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

四、妙联精选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

(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

(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

(6)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韩城司马迁祠)

(7)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文章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

(8)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

(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王庙联,岳飞)

(10)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

(1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山西霍县韩信祠联,韩信){《奇妙的对联》教案}.

(12)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云樵题汤阴县岳飞墓,岳飞)

(13)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贺捷题武昌黄鹤楼联)

(14)铁板铜琶,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黄州赤壁联)

(15)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曾昭寅题桃花源联)

(16)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

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苏州寒山寺联)

五、古诗文妙联选: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联出《论语·公冶长》)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联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联出王之涣《登鹳雀楼》)

先生抱才终大用;男儿立身须自强。(上联出韩愈《寄卢仝》,下联出李颀《缓歌行》)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第29回)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上联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下联自李白《将进酒》)

六、学对歌诀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奇妙的对联》教案篇五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陈丽娇

上联: 上跪天,下跪地,正跪庙堂,书仁义,行恭俭,一生正气!

下联一: 仰知法,俯知情,端知江湖,尚廉明,躬忠孝,满腹经纶!

下联二: 朝谋钱,暮谋权,夜谋高位,舍德性,盗名利,一肚坏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对对联的方法。

2、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 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介绍对联知识)

1、对联的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的特点:(先让学生看故事后总结)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

上一篇:一年级作文公园
下一篇:三年级作文给的一封信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