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工作总结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3-07-10 点击:

lte工作总结篇一

LTE 总结

LTE总结

1、 覆盖定义:rsrp≥-110dbm、sinr≥-3db

2、 band 38 D频段 2575~2635MHZ对应中心频点:37900、38098备用(覆盖道路该频段干净底噪低)

3、 Band 39 F频段 1880 ~1900MHZ 对应中心频点:38400(深度覆盖)

4、 band 40 E频段 2320~2370MHZ对应中心频点:38950(一般用于室内分布覆盖延伸系统) 5、 PCI(物理小区标识)=PSS(主同步信号)+3*SSS(辅同步信号)

6、 LTE网络架构:ue与enodeb之间接口 uu口(空口),enode b与epc接口s1口,enodeb之间接

口X2口

7、 LTE UE状态及其互相转换:rrc connec连接态,rrc idle 空闲态

8、 OFDM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下行多址方式—OFDMA、上行多址方式— SC-FDMA

9、 重叠覆盖定义:服务小区rsrp≥-105dbm,有3个以上邻区,rsrp相差6db之内,主控

小区不明显,服务小区与众多邻区rsrp相差无几

10、参考信号作用:下行信道估计、调度下行资源、切换测量

LTE帧结构:

1个帧10ms,半帧5ms,1个子帧1ms。1个子帧2个时隙,1个时隙7个OFDM,1个RB=7个时域*12个频域=84个OFDM

配比:F频:特殊时隙配比:3(dwpts):9(gp):2(uppts)、上下行子帧配比:ul:dl=1:3

D频:特殊时隙配比:10:2:2、上下行子帧配比:ul:dl=2:2

下行F频满调度600rb、D频满调度800rb(OFDM大于9就可以传输下行数据);上行F/D频满调度200rb;单时隙满调度100rb(现网一般20M,100rb)

调制方式:64QAM(1个re编码速率对应6bit)、16QAM(4bit)、QPSK(2bit), MCS等级:32阶(0-31)详情参考lte关键技术

传输模式:

TM1,单天线

TM2,发射分集,单流,双天线,传输10m数据包,1、2号天线同时传输10m,应用于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

TM3,开环空间复用,双流,双天线发送不同数据,应用于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好(高速)

TM7=TM2+波束赋型,单流

TM8=TM3基础上+波束赋型,双流

LTE重选

小区选择:开关机,s准则,ue测量到的小区rsrp大于最小接入电平(一般设为-126),满足条件,触发小区选择

小区重选

同频测量门限(相当与A1),一般设为44

异频测量门限(相当于A2),一般设为40

同频重选(相当于A3):邻区rsrp-cro(0)>服务小区rsrp+迟滞(2)

异频重选:

A4优先级从低到高,邻小区rsrp>最小接入电平+高优先级重选门限,持续2s,发生小区重选

A5优先级从高到低,服务小区rsrp<最小接入电平+服务频点低优先级重选门限,同时满足邻小区rsrp>最小接入电平+低优先级重选门限,满足时延,发生小区重选

LTE切换(属于快速硬切换,下载速率会下降,但不会为0;lte切换用x2口站内站间切换,若x2口资源不足,用s1口切换)

A1事件:当服务小区电平高于某门限,停止上报测量,关闭异频测量开关

服务小区电平>A1事件门限(一般设为-88)+迟滞(2),时延=256ms

A2事件:服务小区电平低于某门限,开始上报测量,开启异频测量开关

服务小区电平<A2事件门限(一般设为-90)-迟滞(2),时延=256ms

A2门限设置过高,增加信道开销,影响业务质量,设置过低,影响小区切换

A1、A2门限设置相差2db,防止频繁开关,对异频测量时,会影响下载速率,信道开销增加20%

A3事件:同频切换,当邻区比服务小区高于某一相对值,触发切换

邻小区rsrp>服务小区rsrp+迟滞(一般设为2)+ A3偏置(1),时延=256ms

小区偏置(邻区级)CIO,参考后台参数,一般设为0,该参数同td一样,街角效应、室分泄露等现象可以修改该参数

A3偏置设置过高,导致切换越难发生,设置过低,切换越容易发生

A4事件:异频切换,优先级从低到高切换(优先级从高到底依次为E频38390、D频37900、F频38350)

A4事件=A2+A4,满足时延

服务小区rsrp<a2事件门限-迟滞(开启异频测量开关)

邻小区rsrp>a4事件门限(一般设为-98)+迟滞(0)

A4门限设置越大,越难往高优先级切换,设置越小,越容易发生切换

A4小区偏置cio=0

A5事件:异频切换,从高优先级切到低优先级

A5事件=a2+a5,满足时延

服务小区rsrp<a2事件门限-迟滞 (开启异频测量开关)

A5:服务小区rsrp<a5事件门限1(一般设为-102)-迟滞(0)

邻小区rsrp>a5事件门限2(一般设为-98)+迟滞(0)

LTE下载速率低的原因:

1、 覆盖(重叠覆盖、越区覆盖、室分泄露)

2、 模3干扰

3、 调度低(基站问题、用户多){lte工作总结}.

4、 传输模式(站点整改)

5、 参数设置不合理(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双频组网A2参数设置问题)

CSFB未接通的原因:

1、 TAC、LAC规划不一致

2、 4g小区同2g侧小区不存在邻区关系,缺失邻区(添加虚拟邻区)

3、 4g侧问题,覆盖问题、模3干扰等等

4、 位置区更新,TAC、LAC边界,主叫寻呼不到被叫

5、 2g侧问题,弱覆盖、越区覆盖、干扰等

4g侧一般添加15个左右的2g邻区频点,优先添加900(一般10个左右),1800五个左右 并发业务

LTE小区搜索流程(初搜):

1、UE搜索所有可接收到的PSS信号,选取最强扇区与之同步,获取小区的组内ID,并 取得频率,时隙和子帧的初始同步

2、UE解调SSS信号,获取小区组ID,CP长度,并取得帧同步

3、UE解调下行参考信号(DL-CRS),获取更加精确的时间与频率同步

4、在PBCH信道上读取MIB消息,获取下行带宽,发射天线数目等等

5、在PDSCH信道上读取SIB消息,获取PLMN,小区ID,TDD的上下行配比. LTE随机接入:

ue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preamble前导码(64个,0-63),请求接入;enb确认收到请求,通过下行物理共享信道指示ue调整上行同步,ue通过上行物理共享信道发送IMSI或TMSI,正式请求rrc连接(rrc connection request),enb通过下行物理共享信道发送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

异频测量为何不与同频切换一样,任何时间点都会对异频邻区进行测量?

异频测量需要设置gap(中文意思是间隙、空隙),gap有两种模式,一个40ms测一次,一个80ms测一次,每次测量时间持续6ms,异频测量时不能传输任何数据,接近半个帧不能传数据,速率有一定影响,UE在异频测量时,速率会下降20%左右。

测量GAP就是让UE离开当前的频点到其它频点测量的时间段,主要用于异频异系统测量。

由于UE通常都只有一个接收机,同一时刻只能在一个频点上接收信号。在进行异频异系 统切换之前,首先要进行异频异系统测量。在3G里这种情况称作起压模。其实这二者道理是 一样的,都是留出一段时间让UE去其它频点进行测量,不同的是对于3G,在压模情况下,采用扩频因子减半和高层调度的方式来避免对业务的影响,在LTE中则是通过良好的调度设计来 避免。

当异频或异系统测量被触发后,eNodeB将下发测量GAP相关配置,UE按照eNodeB的配置指 示启动测量GAP,如下图所示。当基于覆盖或基于业务的测量GAP同时存在时,eNodeB会根据 不同的触发原因,记录这些不同的测量,这些不同的测量成为测量GAP成员。测量GAP的成员 可共用测量GAP配置。只有当测量GAP的成员全部停止时,UE才会停止测量GAP。

LTE物理信道:

↓PBCH 物理广播信道

↓PDCCH 下行物理控制信道(传输上下行数据调度信令、上行功控命令)

↓PHICH:HARQ指示信道(传输控制信息)

↓PCFICH 物理层控制格式指示信道(指示pdcch长度信息)

↑PRACH 随机接入信道(用户接入请求)

↑PUCCH 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传输用户上行控制信息)

↓PDSCH 下行物理共享信道(rrc相关信令、下行用户数据)

↑PUSCH 上行物理共享信道(上行用户数据)

参考信道:SRS IN UPPTS

DMRS

SRS IN NORMAL SUB-FRANE

参考信号作用:下行信道估计、调度下行资源、切换测量

lte工作总结篇二

LTE优化总结模板

优化总结模板

一、 覆盖优化总结

1、 问题解决数量和比例{lte工作总结}.

3、 优化效果

2)覆盖质量对比

二、 性能优化总结

1)优化效果总结

2)规划参数优化内容

lte工作总结篇三

lte学习总结

1.

LTE 频率和频点的对关系(36.101 5.7.3)

表 1-1 中移动指定TD-LTE工作频段

TD-LTE的频点编号从36000开始,F_c代表载波中心频率(MHz),F_low代表频带内的起始频率,N_Offs代表上频带内的起始频点。 F_c=F_low + 0.1*(N_Earfcn – N_Offs)

例:假如某小区freq_info : 38700 则对应的F_c=2300 + 0.1*(38700-38650)=2305MHz,然后通过MIB获取小区bandwidth.

2.

逻辑信道 传输信道 物理信道映射关系

下行:

PCCH

BCCH

CCCH

DCCH

DTCH

Downlink

Logical channels

PCHBCHDL-SCH

Downlink

Transport channels

BCHMCHPCHDL-SCH

PBCHPMCHPDSCHPDCCH

Downlink

Transport channels

Downlink

Physical channels

上行:

CCCHDCCHDTCH

Uplink

Logical channels

RACHUL-SCH

Uplink

Transport channels

UL-SCHRACH

Uplink

Transport channels

PUSCHPRACHPUCCH

Uplink

Physical channels

3.

RLC三种模式传输通道

TM模式用于支持BCCH, 上下行CCCH或PCCH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UM模式用于支持上下行DTCH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AM模式用于支持上下行DTCH或上下行DCCH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

4.

信令承载SRB0 SRB1 SRB2的用途

SRB0用于承载CCCH上的RRC消息,这些消息用于RRC连接过程或者RRC连接重建立过程

SRB1用于承载DCCH上的RRC消息,在SRB2建立前,可以用SRB1承载NAS消息 SRB2用于承载DCCH上的NAS消息,SRB2的优先级低于SRB1,网络必须在安全性激活后才能建立和使用SRB2

5.

系统消息

5.1系统消息概述

注:MIB在通过BCCH映射到PBCH上传输;其他系统消息通过BCCH映射在PDSCH上传输。

5.1.1 MIB

1. 下行带宽信息

dl-Bandwidth n50表示下行带宽为10MHZ

lte工作总结篇四

LTE总结

LTE总结{lte工作总结}.

1、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全球3G标准之一。它的主体包括CDMA接入网络和分组化的核心网络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接口协议。

2、 IMT-Advanced——先进国际移动通信,即B3G技术或4G

3、 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由IEEE组织开发的标准,初衷在于“宽带的无线化”,可以理解为Wi-Fi的广覆盖版。可以实现对一个城市的广覆盖。支持动态带宽。有两种标准,802.16d,主要针对固定接收。802.16e增加了移动性。

4、 3GPP为了和WiMAX抗衡,就在HSDPA和IMT-Advanced之间插入了一个标准,即LTE。

5、 为了能和可以支持20MHz的WiMAX技术抗衡,LTE带宽也必须从5MHz扩展到20MHz,为此3GPP不得不放弃长期采用的CDMA技术(CDMA技术在5MHz以上大带宽时复杂度过高),而采用了新的核心复用技术,即OFDM,这根WiMAX采用了相同的方式。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通在CDMA上收取的专利费过高。同时为了在RAN侧降低用户面的时延,LTE取消了一个重要的网元——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此外,在整体系统架构方面,核心网侧也在同步演进,推出了崭新的演进型分组系统(EPS,Evolved Packet System)。这称之为系统框架演进(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无线网和核心网都有这样大的动作,这使得LTE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大部分与3G系统的后向兼容性。

6、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早起定位于有线宽带技术(ADSL)的延伸。目的是希望摆脱网线的束缚。最早实现这一目标的是IEEE 802.11x,即Wi-Fi。由于Wi-Fi覆盖距离太短,于是推出了WiMAX的固定版,IEEE 802.16d,可以实现最大50km的超远覆盖,在此基础上发展的IEEE 802.16e加入了寻呼和漫游等功能。这是信息技术(IT)产业向通信技术(CT)产业的一次渗透。与此同时,移动通信技术也在向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而努力。3GPP和3GPP2组织分别向HSPA和EV-DV方向演进。可以理解为CT向IT的渗透。

7、 宽带接入移动化的表现:由大带宽向可变带宽;由固定接入向支持中低速移动演变,由孤立热点覆盖向支持切换的多小区组网演变;由支持数据业务向同时支持话音业务演变;由支持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便携终端,向同时支持以手机的移动终端演变。

8、 移动通信宽带化的表现:由5MHz以下带宽向20MHz以上带宽演变;由注重高速移动向低速移动优化演变;由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并行向全分组域演变;终端形态由移动终端为主向便携、移动终端并重演变。

9、 LTE的需求:

(1) 显著提高峰值数据率,达到上行50Mbit/s,下行100Mbit/s。

(2) 显著提高频谱效率,达到3GPP 6R的2-4倍。

(3) 尽可能将无线接入网的环回延时降低到10ms以内。

(4) 可扩展带宽,需要支持1.4MHz,3.0 MHz、5 MHz、10 MHz、15 MHz、20 MHz等系统带宽。

10、 OFDM之于LET和IMT-Advanced,就像CDMA之于3G的3大标准,是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

11、 多径效应,指的是手机处于建筑群与障碍物之间,其接收信号的强度,将由各直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合成。信号发射之后,由不同的路径到达手机,然后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多径效应造成的时间差,就产生了码间干扰(ISI)。所谓码元,指的是一段有一定幅度或相位的载波,是数字信号的载体,有时也称为码片。一个码元的长度就是码元周期。码元周期短,码间干扰就厉害。这就是LTE的痛苦所在,在相等的带宽、相同的调制方式下,想要传输更多的数据,就需要更高的码片速率,也即更短的码元周期,码间干扰越厉害。

12、 通过把一个载波分为N个子载波,将码元速率将为原来的1/N,虽然单个子载波的速率变为了原来的1/N,但是总速率为这N个子载波的总和=1。总速率没有下降,但是每个子载波的码元周期却扩展了N倍,从而大大提高了抗码间干扰的能力。这就是OFDM中的FDM,即频分复用。(串并转换S/P)

{lte工作总结}.

13、 传统的FDM载波和载波之间需要一定的保护间隔,而OFDM则不需要,子载波间不仅不需要保护间隔,频谱之间还可以重叠,节约了不少频谱资源。因为它们是正交的。的确存在这么一个载波系列彼此之间是正交的,那就是著名的正弦函数及其倍数系列,对余弦函数也一样。

14、 我们把高速的串行信号通过串并转换变成了低速的并行信号,然后将这N列并行信号调制到N个正交的子载波中,就完成了OFDM的基本过程。但是这仅仅是降低码间干扰,而不是消除!!!方法是“循环前缀”,每段波形在保护间隔的位置上不再是为0的一段直线,而是一段连续的波形,这段波形来自信号的尾部,从而形成了一段“循环前缀”加上“符号时长”的连续波形。

15、 我们看到,LTE最根本的一个任务就是大大提升数据速率,要提升数据速率,码元的速率必然也会大大提升,码元速率一提升则必然会带来码间干扰的问题。为了解决码间干扰问题,LTE引进了OFDM技术,OFDM技术其核心思想就是首先通过串并转换将高速的串行信号变成低速的多路并行信号。然后将这多路信号调制到多个正交的子载波上去,为了彻底消除码间干扰,OFDM又在码元之间引进了空白的完全不发送任何信号的保护间隔,如此一来,同一个子载波之间码间干扰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不同子载波之间就会出现干扰(ICI),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FDM通过将后部分的波形前置,形成“循环前缀”的方法来消除这个干扰,其实也就相当于用循环前缀顶替了原来的保护间隔。

16、 注意的是,LET只是在下行使用的OFDMA多址方式,上行链路采用的SC-FDMA,SC-FDMA是基于OFDMA针对上行链路的改良版,在于降低发射信号的峰均比PAPR。

17、 BLAST(贝尔实验室分层时空编码)的工作人员证明了,只要每个信号采取不同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另外在接收端也要用多个天线以及独特的信号处理技术把这

些相互干扰的信号分离出来。这样,在给定的信道频段上的容量将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18、 如果有足够多的散射,信道本身就可以通过散射来标识,这要求在所有的天线单元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散射,另外接收机必须知道信道的散射特性,接收机可以使用发射机的导频和训练序列来测量信道,这样接收机就可以区分它们,这并不需要增加系统带宽,只增加了导频开销。导频和训练序列的工作就是在发送正式的通信信号之前,先发送一串收发双发都知道的固定序列,接收方根据接收信号与固定序列的误差,就可以估计出信道的特性,接下来传正式数据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对接收信号进行修正了。在CDMA系统中,导频的作用无非就是估计信道特性然后进行修正,而MIMO里,还据此给信道打上标签,用以区分不同的信道。

19、 在解调所有的数据流后,总的数据速率等于子数据流速率乘以天线个数。这样可以N倍地增加容量,而没有增加任何发射功率,无论多少个天线,这种增加都是线性的。随着天线个数的增加,各子数据流的功率减少,但是如果接收天线的个数也增加,那么同样可以保证接收功率。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散射来标识这些子数据流,由于干扰,系统容量将减少。所以,BLAST尤其适合于繁华和热点地区,因为那里的散射足够多。

20、 MxN的MIMO技术,理论上可以提升MxN倍速率。M是发射天线数,N是接收天线数。

21、 OFDM和MIMO技术是LTE中最核心的技术。

22、 为了降低延迟,LTE将RNC去掉,无线网络由“核心网—基站控制器—基站”变为了“核心网—基站”,网络的扁平化导致核心网管的基站 太多,所以RNC的功能大部分被下移到了基站,由基站自行决策。

23、 无线接入网发生变革的同时,核心网也在变革,其中心思想就是全IP化。以往的蜂窝系统,往往采用电路交换模式,有的移动通信就有电路交换,又有分组交换。而LTE仅仅支持分组业务,它旨在在用户终端和分组数据网络间建立无缝的IP链接,无论话音也好数据也罢,全部走全IP网络。、

24、 LTE(长期演进),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核心网的演进,叫做系统架构演进SAE,也就是全IP的分组交换核心网EPC;另一个方面是无线接入网的演进。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演进分组系统EPS。

25、 LTE的无线接入网(E-UTRAN)砍掉RNC后,就剩下基站(eNodeB)了,这个基站承接了很多原来RNC的功能。eNodeB和核心网的接口为S1,包括S1-MME(与MME相连的接口)和S1-U(与SGW相连的接口)。S1-U相当于WCDMA中的Iu-CS(RNC-MSC)和Iu-PS(RNC-SGSN)的用户面部分,也就是纯粹走话音和数据的,由于LTE中话音和数据都是走的分组域的IP包,则不再有Iu-CS、 Iu-PS接口之分。走的都是信令。MME(移动性管理实体),负责位置更新、鉴权加密等工作,因为无线资源管理(切换、功控等)这个本来RNC的功能由eNodeB承包了,所以只剩下这部分功能了。基站间的接口X2,相当于原来的Iur(RNC-RNC)接口。

26、 eNodeB可以自动发现自己的相邻基站,并与之相连。LTE中有一个自动邻居关联功能ANRF。这个功能利用手机来鉴别有用的相邻的eNodeB节点,即eNodeB可以允许手机从另一个eNodeB的广播信息中读取新小区的小区身份识标识,然后把这个信息上报给eNodeB,这样eNodeB就可以认为手机读到的小区信息就是它相邻基站发的。ANRF是LTE引进自优化网络(SON)的非常关键的一步!

27、 在GPRS/WCDMA/TD-SCDMA中,SGSN的功能有点类似于GSM电路域中的MSC/VLR,其主要作用是对移动台进行鉴权、移动性管理和路由选择。而GGSN的功能比较简单,就是IP地址的分配和数据转发功能,然后生成计费信息。在LTE中,S-GW是服务网关,其功能与SGSN类似,但不完全一样,它不仅要负责移动性管理,还要负责数据的转发,相当于把GGSN的一部分活抢来了,所以继承了GGSN的P-GW的PDN网关,只剩下可怜的IP地址分配功能了。LTE在核心网增加了个一个PCRF(策略于计费规则功能),由这个设备来确定应该给用户怎样的QoS并通知P-GW执行。MME是处理手机和核心网络间信令交互的控制节点,继承了RNC的一部分功能,比如位置更新、承载的建立和释放等。

28、 MME一个省一台足够了,S-GW一个地市一台。这继承了WCDMA R4依赖一贯的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

29、 LTE对物理层资源的划分跟GSM极为相似,在单天线的情况下(不算MIMO)也是通过频率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对资源进行划分的。只是在参数和多址方式上略有差别。LTE最大的时间单元是一个10ms的无线帧,分为10个无线子帧,每个子帧1ms,这些子帧又分为2个时隙,每个时隙0.5ms,相当于一个LTE帧有20个时隙。每个时隙里,LTE有7个OFDM符号,至于一个符号对应多少比特,那要看调制的方式。在频域上,LTE的一个子载波的宽度比GSM小得多,LTE是15KHz,GSM是200KHz。LTE支持的最小带宽是72个子载波,即1.08MHz。RE(资源元素),它由频率上的一个子载波和时间上的一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组成。RB(资源块),在频率域上占12个子载波,在时间域上占用了一个时隙。帧结构有两种,一种是FDD-LTE,一种是TDD-LTE。

30、 LTE离4G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lte工作总结篇五

集团LTE案例库总结

集团LTE案例库总结

1.LTE下载速率低原因及相关案例

现阶段排查LTE下载速率低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 (1)无线环境 (2)容量 (3)无线参数配置 (4)传输问题 (5)传输相关参数配置 (6)故障

(7)传输相关参数配置

1.1无线环境

无线环境是影响下载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现网中由于多系统的存在,会对空口传输质量造成影响。

无线系统按照干扰产生的起因可以将干扰分为系统内干扰和系统间干扰。

系统内干扰:系统内干扰通常为同频干扰。TD-LTE 系统中,系统内干扰常见原因有小区越区覆盖造成的同频干扰和GPS时钟不同步造成的下行信号对上行信号的干扰和模三干扰。

系统间干扰的产生:系统间干扰通常为异频干扰。主要有:杂散干扰、阻塞干扰、谐波干扰、互调干扰。通过LTE前期总结系统间干扰的干扰主要如下:

排查这种类型干扰,一般是通过系统监控手段对小区干扰进行预判断,然后根据小区的干扰特性进行实地扫频排查。通过闭站,看干扰是否消失排查。

1.1.1案例1:系统外干扰(DCS1800)导致LTE宏站单小区下载速率低

1. 现象描述

LTE基站1小区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下载速率低(1M左右),终端 ping 核心网侧丢包率高达 50% 。该基站配置为S111,频段是F 频段 1880-1900MHz,带宽20M,参考信号功率12dBm,上下行时隙配比1:3,特殊子帧时隙配置DwPTS:GP:UpPTS=3:9:2 2. 问题分析

使用底噪查询工具。各小区底噪情况如下:

将查询出的底噪值与各小区的业务速率对比,很容易看出业务速率低的小区恰好是后台查询底噪高的小区。由此判断为底噪高是导致空口质量差,引起终端业务速率低、 ping 包丢包率高的原因。

将查询出的底噪值与各小区的业务速率对比,很容易看出业务速率低的小区恰好是后台查询底噪高的小区。由此判断为底噪高是导致空口质量差,引起终端业务速率低、 ping 包丢包率高的原因。

闭塞周边所有 LTE 小区, 以及 2 、 3 小区全部闭塞,仅保留 1 小区,问题依然存在。对 1880-1900MHz 扫频,发现移动 DCS1800 频段天线对该频段有干扰。由于该LTE基站与37854 昌平都市芳园DCS共址,基本确认干扰来自该基站。接下来考虑为何2,3方向无明显干扰而1方向干扰明显,观察天线,发现2,3方向LTE天线与DCS天线水平隔离度1米左右,而1方向LTE与DCS天线水平隔离度仅0.4米左右。 3. 问题分类: 干扰-DCS1800干扰 4. 解决方案

改变1方向LTE天线位置,将其与DCS天线水平隔离度增加到1米。 5. 效果评估

1小区天线与DCS天线水平隔离度增加到1米后,底噪-109,下载速率50M,故障排查完成。

6. 注意事项及建议

故障排查流程:

1.1.2案例2:服务小区与邻小区PCI存在mod3 干扰造成下载速率过低

1. 现象描述

对某区域LTE网络进行评估测试时发现,当测试终端占用A小区后下载速率过慢,下载速率只有10Mbps左右。 2. 问题分析

核查A小区PCI发现,该小区PCI与邻区B小区PCI mod3值相等,A小区PCI为15,B小区PCI

{lte工作总结}.

为36,A、B小区之间存在mod3 干扰。

在LTE中,PCI用来区分每一个小区,类似于WCDMA中的扰码和CDMA2000中的PN。LTE协议规定,PCI一共有504个,其组成分为两部分:

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 = (3 × NID1) + NID2

NID1: 物理层小区标识组, 范围从0 到167共168组(决定了辅同步序列) NID2: 组内ID, 范围从 0 到 2(决定了主同步序列)

然而,PCI也不是504个可以随意分配,它必须避免同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PCI mod3不相等,其原因是因为不同的PCI决定了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的位置。

CRS用于终端辅助信道估计,其在子帧中的时频位置如下图所示:

当小区使用单天线端口传输模式,RS参考信号的位置为PIC mod 6。当手机天线端口数为2信道Rank=2时,小区使用2天线传输模式,RS参考信号的位置为PIC mod 3。在小区使用2天线传输模式且2个小区PCI mod3 数值相等,参考信号的位置重叠就会造成相互干扰,SINR值过低导致下载速率过慢。 3. 问题分类: 干扰-模3干扰 4. 解决方案

修改A小区PCI为11 5. 效果评估{lte工作总结}.

重新测试,A小区下载速率提升到55Mkbps以上。 6. 注意事项及建议

下行参考信号在天线上发送的位置取决于小区PCI值,如果是单天线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的位置为PCI mod 6,如果是两天线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位置为PCI mod3。如果PCI规划不当就会造成不同小区间参考信号干扰。

1.1.3案例3: 由GPS失锁引起的F频段LTE基站上行干扰

1. 现象描述

某基站通过话统查询上行底噪,发现此基站上行底噪很高,三个小区均在-77dB左右。测试工程师到现场测试发现该小区无法正常接入,无法进行上下载业务。 2. 问题分析

经话统确认,此基站周围基站汇彩路、黄村大道、珠吉路底噪也较高,达到-100dBm以上.连片区域基站存在干扰问题原因可能为:GPS失锁或外部干扰。协调代维人员进入基站机房,发现机房内存在两个BBU。分别下挂东圃珠村和9860基站,均为TDD F频段基站,9860基站在工参表中未显示,此基站告警灯常闪,后台查询后,发现9860基站存在GPS失锁告警。 3. 问题分类: 干扰—GPS失锁 4. 解决方案

闭塞9860基站,安排维护人员上站处理该基站的GPS失锁告警问题。 5. 效果评估

基站底噪下降到-110dBm以下,速率恢复正常。 6. 注意事项及建议

TDD-LTE上行干扰可能的问题原因:

(1)、移动DCS1800M小区频段为:1805-1830M,1850-1872M;所以此频段很容易对TDD-LTE频段1880-1900M形成阻塞干扰、互调干扰和杂散干扰。

(2)、GSM900M基站对TDD-LTE频段1880-1900M形成谐波干扰。 (3)、小灵通基站对TDD-LTE形成阻塞干扰、互调干扰和杂散干扰。 (4)、周围TDD-LTE基站 GPS失锁形成干扰。 (5)、RRU硬件或天馈系统问题造成干扰。 (6)、外部干扰源干扰。

1.2 容量

容量也会影响下载速率,现网由于LTE用户不多,暂不需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lte工作总结篇六

LTE参数小结心得

(1) TDD-LTE Parameters Rl15

 TDD-LTE的功能和特征概述

整个TDD-LTE网络由核心网(EPC Evolved Packet Core),接入网(eNodeB),用户设备(UE)三部分组成。 核心网(EPC)又由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负责信令处理部分),SGW(Serving Gateway , 负责本地网络用户数据处理部分),PGW(PDN Gateway,负责用户数据包与其他网络的处理)三部分组成。

网络接口:S1接口(eNodeB与EPC之间),X2接口(eNodeB之间),UU接口(eNodeB与UE之间) eNodeB功能:无线资源管理相关的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接纳控制、连接移动性管理、上/下行动态资源分配/调度等;IP头压缩与用户数据流加密;UE附着时的MME选择;提供到S-GW的用户面数据的路由;寻呼消息的调度与传输;系统广播信息的调度与传输;测量与测量报告的配置。

MME功能:寻呼消息分发,MME负责将寻呼消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发到相关的eNodeB;安全控制;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EPC承载控制;非接入层信令的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SGW功能:承载用户平面数据包;支持由于UE移动性产生的用户平面切换。 PGW功能:用户数据包的过滤和检查用户IP分配

物理层技术:上行采用了OFDMA,下行采用SC-FDMA。每个子载波占15Khz。可调控的带宽:1.4/3/5/10/15/20 MHz,可以根据现有的带宽资源进行灵活配置。

LTE单系统网络架构

LTE中频率和时间资源

RB(Resource Block):LTE中基本的资源单位,频域上由宽为12个子载波组成(共7*15Khz),时域上占用7个符号长度(共

0.5ms),所以每个RB里有84个符号。每个符号里包含的比特数量由基带调制方式决定:QPSK每个符号包含2bit;16QAM每个符号包含4个bit;64QAM每个符号包含6个bit。

RB 资源块

LTE RRM无线资源管理模块:

1. Radio Admission Control无线准入控制 2. Packet Scheduler分组调度 3. Power Control功率控制 4. AMC自适应编码控制 5. MIMO 多天线

 TDD帧与信道配置{lte工作总结}.

LTE信道配置

下行物理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MCH物理多播信道,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下行同步信号,下行参考信号。

PSS主同步信号:用于5ms的帧同步,UE通过PSS获取物理层小区ID(physical layer cell ID),PSS主同步信号使用三种不同的ZC根序列。

SSS辅同步信号:指示帧号SF,10ms帧同步,指示物理层小区ID组(physical layer cell ID Group)。 PCI(physical Cell Id)= 3*physical layer cell ID Group + physical layer cell ID (参数phyCellId: physical Cell Id,LNCEL小区级;0~503;步长 1)

RS下行参考信号包括:CELL-SPECIFIC RS 用于信道估计和移动测量以及UE辅助功能包括时间频率捕捉,小区物理ID验证,CP保护间隔验证;UE-SPECIFIC RS 用于波束赋形。

PBCH:携带主要的系统消息(MIB),时域:紧邻同步信道以10ms为周期重传4次,频域:位于系统带宽中央的72个子载波,包括下行带宽配置,PHICH信道配置,下行天线端口配置。24bit的MIB消息内容通过CRC校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产生共1920bit系统消息。

PCFICH:携带CFI控制格式指示,指示时域上PDCCH信道的占用的符号长度。CFI=1,2,3 分别表示时域上PDCCH信道占用长度为1,2,3符号数。

PHICH:用于传送HARQ ACK/NACK信令(正确接收或者重传指示)

(参数PhichDur:PHICH信道时域上占用的符号长度 1/1~3,LNCEL小区级参数,normal C(0)的情况下取1,Extend CP(1) 情况下取1~3;默认normal cp(0)取 1)

(参数phichRes:定义PHICH组的数量,LNCEL小区级参数,N=1/6(0),1/2(1),1(2),2(3);步长1;默认1/6(0))

PHICH组的数量:NPHICH

group

DLDL

NgNRB/8(取上限,Ng就是phichRes的配置的值,NRB就是下行带



宽RB数量,此公式用于normal cp的情况)

PDCCH:根据PCFICH信道指示,配置占用的符号数,用来上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度安排。 PDSCH: 承载了下行用户数据,寻呼消息,SIB消息。

上行: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DRS下行解调参考信号,Sounding 参考信号。

PUCCH和PUSCH位置

PUCCH:位于频段两侧,频域上两侧共占用4个RB资源,时域上占用每个时隙(子帧)。用于指示下行数据ACK和NACK,传送调度请求,指示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根据格式类型不同type,传送长度不同的消息。CSI内容包括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RI(Rank indicator 矩阵秩指示,用于MIMO的信道估计),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用于多天线)。

PRACH:用于随机接入。

PUSCH:承载用户数据,捎带CQI。

DRS:解调参考信号用于上行信道估计和测量。

SRS:eNode根据SRS来分配调度上行信道,在每个子帧最后的RE位置,像梳子一样间隔发送,不同UE采用码分的方式区分。

SRS位置

 控制对象和系统消息广播结构 MIB:每40ms为周期循环一次 SIB1:每80ms为周期循环一次

SIB2~SIB7:循环周期由SIB1中参数设置

MIB和SIB中的内容指示

 随机接入和准入控制 UE的三种状态:

上一篇:it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下一篇:it行业个人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