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字的成语故事
来源:恋爱口才 发布时间:2013-05-17 点击:
20字的成语故事篇一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家谈恋爱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
爱的圆圈
一对青年男女坐在沙滩上。男青年在地上划个圆圈说道:"我对你的爱,就像这圆圈一样,永远没有终点。"
女青年也用手指在地上划个圆,然后说:"我对你的爱,永远没有起点"。
------------------------
抽象
我的朋友的一个朋友一次在餐馆里喝多了几杯。营业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钟头了。
服务员来提醒可以走人了。当时,那位大侠说了一句很震动人的话。
他是这么说的。"你别惹我,不然我一拳把你打得很抽象。"
------------------------
消防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
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
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
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 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 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
数学家的幽默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
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
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
------------------------
测谎器
爸爸有一个测谎器,他问儿子:"你今天数学成绩如何呢?"
儿子答道:"90分。"测谎器响了。
儿子又改说:"70分。"测谎器还是响了。
爸爸很生气地叫道:"我以前都是90分以上。"这时,测谎器没有响却翻倒了。
------------------------
关心
教授是个和善而幽默的老头,班上有个高大强壮的体育生。每次上课当教授的声音响起时,体育生开始睡觉,直至下课准时醒来。
有一天体育生迟到了,教授亲切地对他说:"Jack,以后请不要迟到,这会影响你正常睡眠的。"
------------------------
数数
儿子今年三岁,已懂得从一数到十,也知道五比一大;我也随时找机会教他,问他小狗小猫哪个大。
有一次,我左手拿一块巧克力,右手拿两块巧克力,问他: "哪一边比较多?"。儿子不回答,我耐心地继续追问,儿子突然放声大哭,说:" 两边都很少啊!"
------------------------
逻辑学的用处{20字的成语故事}.
有个学生请教爱因斯坦逻辑学有什么用。
爱因斯坦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学生说。
"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
求职记趣
陈立言去应征一份工作。经理问他道:「你要求多少工资一年?」
「以我的工作能力,应值年薪一万八千元。」陈立言道。
经理注视了他一会才说:「值年薪一万八千元?你计算清楚没有?一年只有365天,你每天睡觉花了八小时,则一年共花去122天。365天减去121天。再者,你每天除山作外有八小时是休息及娱乐的,即一年共有122天。那麽,243天减去121天了,只余下121天了。但是,一共有52个星期,星期天不用上班,因此121天减去52天便剩下69天。同时,逢星期六下午是放假的,则一年一共26天,所以69天减去26天余下43天。再减公司给予的两星期年假只剩下29天。别忘了每天有一小时午餐时间即一年是15天。用29减15余下14天。再除去新历年、旧历年、中秋节、复活节、感恩节以及圣诞节等等公众假期共10天,这就是说,一年只工作4天。你认为值一万八千元吗?」
------------------------
教授说....
有一天某教授突然停止授课,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
如果坐在中间谈天的同学,能像坐在后面玩牌的同学那样安静的话,那么在前面睡觉的同学就不会受到干扰了.{20字的成语故事}.
------------------------
查票
老教授搭乘火车旅行,列车长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老教授急得满头大汗,列车长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
老教授: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
------------------------
碑文的奥秘
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数学家刁藩都,人们只知道他是公元3世纪的人,其
年龄和生平史籍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他的墓碑上可以得知一二,而且它告诉人们,他终年是84岁。
刁藩都的墓碑是这样的:
刁藩都长眠于此,倘若你懂得碑文的奥秘,它会告诉你刁藩都的寿命。诸神赐予他的生命的1/6是童年,再过了生命的1/12,他长出了胡须,其后刁藩都结了婚,不过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1/7,再过5年,他获得了头生子,然而他的爱子竟然早逝,只活了刁藩都寿命的一半,丧子以后,他在数学研究中寻求慰藉,又度过了4年,终于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问答
老师:"我给同学们出两个问题,谁只要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不要求他回答第二个问题了。现在我问第一个问题:谁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
小丽:"我知道,我有99999根头发。"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丽:"老师,这是第二个问题了,你不能要求我回答了。"
------------------------
悖论问题
我正与同学讨论一悖论问题:村里唯一的理发师每月一定要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问理发师的头谁理?真难!若是理发师自己理发,就是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若是理发师自己不理发,就是不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好深奥啊!讨论半天毫无结果。
后排同学钱某插过来一句话:"这还不简单,理发师秃头呗!"
------------------------
多少次
20字的成语故事篇二
内容最全的成语故事{20字的成语故事}.
*1杯水车薪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
【故事】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
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但丝毫不起作用,火越来越大,最后柴车化为了灰烬。
2 井底之蛙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义】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故事】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 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 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 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 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 “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 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 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 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 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 井栏卡住了。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 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 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 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
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 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3 一败涂地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
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释义】一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也形容处境十分狼狈或事情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故事】秦末,各地诸侯起兵抗秦朝暴政,农民领袖陈胜在大泽乡也发动了起义。这时,沛县县令
见局势不稳,心里恐慌。县吏萧何、曹叁建议把逃亡在外的刘邦召回来。县令派人去召请刘邦,可是当刘邦的人马来到城下时,县令又怕刘邦回来罢自己的官。因此,他不但下令关闭城门,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叁。萧何、曹叁逃出城外,得到了刘邦的保护。
刘邦写了一封信射进城里,号召百姓响应起义。城里百姓果然齐心响应,杀死了县令,打
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并请他做县令。刘邦推辞说:"现在天下大乱,如果当县令的人推举不 当,一旦失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请你们另外推举更合适的人吧。"虽然刘邦多次谦让,最 后还是担任了县令,被尊为"沛公"。
*4 囫囵吞枣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释义】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
接受。
【故事】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
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
但是吃了伤胃;
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
*5 取长补短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
处。
【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
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6 雪中送炭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
【故事】北宋宋太宗继位之后,生活十分节俭,但对百姓却毫不吝啬。有一年,冬天,天下大雪,太宗披
着狐皮还觉得冷,他回到宫中,命人端来火盆、美酒。他独自喝酒,抬头见宫外大雪飘飘,他想到这么冷的天,那些缺粮少炭的人家会更加难过。想到这,他命人带上木炭和粮食去送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家。
*7 叶公好龙
【出处】出自《新序·杂事》。《新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采集舜、禹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
【释义】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
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故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 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非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8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
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释义】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
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
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 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 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9 一目十行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
速,十行俱下。”
【释义】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聪明过人,六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语句流畅,辞采华美。父亲称 赞他说:“我这个儿子快赶上七步成诗的曹植啦!”
萧纲非常喜欢读书,而且看得极快,一眼可以看完十行文字。萧纲读遍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学识十 分渊博。他尤其喜欢诗辞歌赋,下笔就能写出一篇,而且写得很精彩。他办事也很干练,十几岁就能 独立处理事务。后来萧纲继承了王位,做了梁简文帝。
*10 比肩接踵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 【释义】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故事】春秋的时候,齐国的国相晏子,名婴
,
字平仲,身材矮小,但是极有口才。 有一次,晏子出访楚国。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大,对齐国的使
臣很不礼貌,一见晏子,竟然傲慢地问道:“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了,怎么派你这个矮子来呢?”晏子答道:“我们齐国的人民比肩继踵而在,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怎说没人!不过我们齐国的规矩是,体面能干的使臣,出访上国,去拜见才高德重的君王,而像我这样的人,就只好派到这里来见你了!”
楚王本想讽刺嘲笑他,想不到反而被讥讽,自讨没趣。
20字的成语故事篇三
小学生常用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成语释义】
把禾苗拔高一点,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假思索,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语溯源】
宋国有个农夫,种下稻苗后,便迫切地希望能早早有个好收成。于是,他一天去田间看好多次,可是稻苗像是被人施了定身术一样,几乎看不出变化来。
农夫犹如热锅上的蚂蚁,非常着急。突然,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于是,他高兴地跑到田间,顶着炎炎烈日,把稻苗一棵棵地生生拔出一节来。经过一番劳作,看着自己的丰硕成果,农夫喜滋滋地扛着锄头回家了,还向儿子炫耀:“你去咱家地里看看吧,咱家的稻苗比别人家长的都高。”
儿子飞速跑到地里,不一会,就沮丧地回家了:“稻苗都枯死了,看你干的好事。”农夫吓得连鞋都没穿,飞奔到地里。眼前的景象,彻底让他傻眼了——稻苗都枯死了。“啪”地一声,农夫瘫坐在地头上。
杯弓蛇影
【成语释义】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溯源】
古代有个叫乐广的人,他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来往非常密切。可是,自从上次在他家喝完酒之后,好久都不见这位朋友来自己家了,乐广百思不得其解:莫非这位朋友出了什么事了吗?于是他带着疑问,向朋友询问。朋友告诉乐广,上次在他家喝酒,看见杯中竟然有条蛇,喝完酒后,越想越觉得厌恶,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吃不好睡不好,然后就生病了。乐广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当时墙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用漆喷上了一条蛇,那么杯中的蛇,应该就是墙上角弓的影子。
于是,乐广再次把朋友邀请到家中,向朋友一一解释。然后,又摆酒设宴与朋友共饮。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酒杯,乐广问朋友:“这次,你在杯中看到了什么?”朋友看了看,说:“所看到的和上次一样,但是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这次心里豁然开朗,不再害怕了。”说完两个人就欢快地喝着酒,聊起天来。
对牛弹琴
【成语释义】
对着牛在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喻对愚蠢的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同时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溯源】
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乐师,他经常表演才艺给大家欣赏。赞美声总是在他的耳边围绕,渐渐地,公明仪觉得自己只把乐曲带给人类,而其他的动物,却从未欣赏过如此美妙的曲子,实在是遗憾。
一天,公明仪路过一片树林,他发现牛儿在吃草。于是,他灵机一动:为何我不弹奏一曲给牛儿呢?于是,他弹奏了古雅情调的曲子,自己都快陶醉了,闭着眼睛在想:“牛儿一定也和我一样,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了吧。”结果,他睁开眼睛一看,大吃一惊,牛儿依旧悠然的吃着草,不时地甩动着尾巴,驱赶着蚊虫。
公明仪很疑惑:怎么会这样?这时身边小牛犊的叫声,让公明仪茅塞顿开。于是他模仿牛犊和蚊虫的叫声,果然,吃草的牛儿竖起了耳朵,小步回应,欢快极了。{20字的成语故事}.
东施效颦
【成语释义】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模仿,结果适得其反。
【成语溯源】
春秋时期有个女子名叫西施,长得特别漂亮。西施胡美貌丝毫不用修饰,仿佛天仙下凡,连老人、小孩和女人见到她都不愿意离开。
一天,西施心口疼的毛病犯了,只见她捂住胸口,眉头紧皱,流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娇柔之美。过往的行人,都流露出怜香惜玉的眼神。邻村有一个丑女叫东施,她说话粗俗,举止不雅,却梦想着自己有无数追随者。她她看到这种情形心想:这病怏怏的样子,能有这么多人欣赏,我模仿她,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第二天,她便捂住胸口,眉头紧锁在街上行走。结果,人们吓得纷纷逃跑了,行人都像躲瘟神一样避开她。
东施只知道西施双眉紧锁的样子很美,可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人感觉美,她仅仅模仿西施的动作,可她粗俗的举止,怎会让人感觉美呢?
负荆请罪
【成语释义】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形容主动向人承认错误,诚恳认罪。
【成语溯源】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出名的将士,一个是文将蔺相如,另一个是武将廉颇,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地对别人说:“我为国家屡立战功,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官位竟在我之上,我见了他,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这话传到蔺相如耳中,他常常向赵王请了病假不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一天,蔺相如的马车在街上遇到了骑马的廉颇,他让马夫赶紧给廉颇让路。他手下的人不服气地说:“大人,您真的怕廉颇?”“你说秦王和廉将军,哪个更厉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了。”蔺相如反问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我是怕敌国知道我国的文武大将不和,借机攻打我们啊!”
廉颇得知一切后,十分懊悔,他脱下战袍,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热情相迎,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自己的国家。
井底之蛙
【成语释义】
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成语溯源】
从前,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枯井里。他对自己的家满意极了,总觉得很宽敞,只要有机会,就会炫耀一番。
一天,一只小鸟正好站在井台上歇脚,青蛙一看,赶紧把小鸟叫住了:“小鸟小鸟,你快过来呀,今天让你见识一下我宽阔的居室,你肯定没见过呢,这回你小子可大饱眼福了啊。”小鸟站在井台往井里看了看,长满青苔的井壁,一股扑鼻的臭味,周围不时还有小虫子爬出来。小鸟打断了在旁边一直说个不停的青蛙:“青蛙大哥,外面的天空比你家的大一千倍一万倍,你赶紧出来看看吧。说完便飞走了。
青蛙半信半疑地跑出来,眼前辽阔的蓝天,让它顿时头晕目眩,不知所措。原来小鸟没骗自己,天空真的很大,自己一直引以为荣的“宽阔”的家,真的是很渺小的。
刻舟求剑
【成语释义】
为了找到宝剑,在船上做记号。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地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
【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渡江的人,他非常喜欢和朋友一起去划船。
有一天,他们正划得起劲,渡江不小心把自己的宝剑掉在水里了,这可是父亲去年送给自己的礼物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他想了个好办法,急忙用朋友的刀,在宝剑掉下去的船壁上划了一个记号,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渡江说:“这就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船靠岸之后,我就从这个划记号的地方跳下去,寻找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朋友哭笑不得地说:“哪有这样的道理啊,船走了,可是宝剑并没有前进啊。”
果然,在船靠岸后,渡江急忙跳下水,可是什么也找不到了,他后悔极了。
狼狈为奸
【成语释义】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成语溯源】
森林里有一只狼和一只狈,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
一天,他们俩在树林里觅食,冬天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早早准备好了过冬的食物,都躲在家里,谁也不愿出门。
狼和狈走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吃的。这时,狈突然想到,森林附近有一些牧民,他们的
羊圈里,一定有很多的肥羊。他刚和狼一说,狼的眼睛立刻闪出绿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他们飞快的奔向牧民的羊圈。果然,栅栏围成的羊圈里,几只小羊悠闲的吃着干草,它们还不知道,一场大的灾难就要来临了。只见狡猾的狈,正把自己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这样,慢慢地逼近一只靠它们最近的小羊,最后,这只小羊被它们杀害了。
事后,狈得意扬扬地对狼说:“哥们,以我的智商,加上你的能力,咱们真是‘最佳拍档’啊。”
毛遂自荐
【成语释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叫毛遂的人,他是官员平原君的门客。毛遂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去楚国求救。楚国国王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很多人都不敢和他说话,为此,平原君也很犹豫。这时,毛遂主动提出想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平原君非常感动。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诚恳地和楚王谈了一上午,一点结果也没有。毛遂便对平原君说:“大人,小人愿前往与楚王谈判。”于是,在平原君半信半疑的思虑中,毛遂已经到了楚国大殿,他详细地为楚王分析了各种利害关系,最后,楚王心悦诚服,对毛遂的分析赞不绝口,他派大将春申君带兵,前往赵国营救。毛遂的自荐行为,也得到了平原君的大力赞赏。
奴颜婢膝
【成语释义】
奴才一样满脸堆笑的面容,婢女一样跪地求饶的样子。形容人奴才相十足,低三下四、拍马讨好。
【成语溯源】
南宋时期,朝廷多次与入侵的元兵交战,可是兵力不足,总是打败仗,南宋面临着灭亡的危机。
此时,南宋的皇帝每天只知道享乐。官员贾似道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谎报军情,说宋军一直在打胜仗。
另一官员陈仲微知道后,感到气愤,同时也很担心,于是他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他们都向敌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我们千万不能像他们一样啊!”南宋皇帝听了很生气地说:“你不要在这乱说话,我们大宋物产丰富,百姓们不知道过得有多幸福;战场上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难道是假的不成?过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打败敌人的。”
南宋有如此昏庸的皇帝,没过多久就灭亡了。
弄巧成拙
【成语释义】
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成语溯源】
北宋时有位著名画家叫孙知微。有一次他画了一幅《九曜星君图》。他将图勾画好后,只剩着色一道工序了。这时,他有急事要出门,便叮嘱学生们用心给画上色。
他走后,学生们围在一起观看老师的作品。纷纷夸赞老师画得形象逼真。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人,却一言不发。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童仁益说:“水曜星君身边的童子虽然逼真,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其他人说:“没发现少什么呀。”童仁益说:“少了支莲花。”说着,他就自信地在瓶口画了一枝莲花。
老师回来后,发现画中多出的莲花,哭笑不得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的镇妖瓶,可是添上莲花后,宝瓶就变成了普通的花瓶了啊。”说着,把画撕碎了。童仁益看见,低着头不说话了。
前车之鉴
【成语释义】
借鉴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成语溯源】
西汉时期有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名叫贾谊。贾谊从小就被人称为“神童”,参加各种考试总是取得优异的成绩,18岁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神童聪明过人了。
汉文帝非常欣赏贾谊的才能,十分重视他,并且让他担任朝廷的重要官员。在任期内,贾谊不负众望,专心读书写书,十分刻苦认真,并且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政论文《治安策》,其中一些治理国家的想法,非常有意义。
贾谊在书中详细分析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死,最终灭亡的惨痛教训。他写到:“只有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啊!秦朝的灭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千万不能走他的老路啊!
汉文帝看了《治安策》后,他十分佩服贾谊的见解,并且采纳了书中的一些建议,勤政为民的治理国家。
画蛇添足
【成语释义】
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成语溯源】
楚国有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送给了前来帮忙的王二一壶好酒,王二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酒壶,刚想喝,可这浓浓的酒香,把周围其他几个伙伴的馋虫勾起了,大家都想喝,可酒又不够。正当人们沉思的时候,其中一位伙伴说:“要不咱们比赛画蛇吧,谁最先画完,谁就可以喝。”大家都表示同意。
王二第一个完成了任务,他拿过酒壶,美滋滋地看着其他几个人还在努力中,心想:我还有时间给蛇把脚画上呢。于是他飞速地按照自己的想象,给蛇画上了脚,得意扬扬地拿起
20字的成语故事篇四
孩子不可不知的20个成语典故
孩子不可不知的20个成语典故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
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
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20字的成语故事篇五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目 录
1.拔苗助长
2.杯弓蛇影
3.对牛弹琴
4.东施效颦
5.负荆请罪
6.井底之蛙
7.刻舟求剑
8.狼狈为奸
9.毛遂自荐
10.奴颜婢膝
11.弄巧成拙
12.前车之鉴
13.叶公好龙
14.画蛇添足
15.狐假虎威
16.杞人忧天 17.投笔从戎 18.集思广益 19.三缄其口 20.守株待兔 21.负薪(xīn)挂角 22.悬梁刺股 23.凿壁借光 24.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25.囫囵吞枣 26.居安思危 27.开卷有益 28.不耻下问 29.卧冰求鲤 30.黄香温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