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七式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13-04-30 点击:
2017高考作文七式篇一
2017中考作文写作指南之七:要留下一点空白
2017中考作文写作指南之七:要留下一点空白 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在写作时拿不准的就是不知道不该写什么,惟恐不尽、惟恐不明,结果文章冗长累赘,一览无余。难怪读后索然寡味。怎样才能使文章留下令人回味的余韵呢?讲究一点空白的艺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在这方面,中外电影艺术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范例。
曾获日本东京电影节大奖的我国影片《老井》就有一处空白的妙笔。
如果依照原小说,影片的结尾应是表现老井村人得水后喝水的喜悦。可该片导演认为,这样的结尾太直太露,大大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于是,他把结尾处处理成让一块记载着老井村人三百多年打井历史的石碑充满银幕。编导通过这块石碑省去了对老井村人三百多年打井历史的具体叙述,但观众却从这块石碑中感受到中华民族面对苦难的生存努力。一块石碑使艺术的悲壮美和历史的厚重感融为一体。据日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说,他们真正感受到震动的就是结尾这块石碑。
还有些空白,它留给读者的并不是一种结局或一个结论,它是多维的,这样的空白其意蕴又较之前述更深了一层。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就属于这样的空白。小说围绕着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这条线索,描写了主人公玛蒂尔德追求享受所导致的不幸遭遇。作者在写她为了赔偿朋友的一条钻石项链,债台高筑,历尽15年的艰辛,终于还清了债务后,接着于结尾处点明原来丢失的项链是假的便戛然而终。今后玛蒂尔德是庆幸假项链使自己克服了爱慕虚荣从而更加勤俭朴素,还是用百倍的疯狂去报复生活对她的嘲弄?这些,作者都略而不谈留下空白,让读者的想象去驰骋,这样的结尾给人以悠然不尽的美感。
其实,文章的空白又岂止在结尾,凡是可写可不写或读者可想而知的都在空白之列,有时不写可能比写更有魅力,正所谓此时无“字”胜有“字”,“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即是由此而来。
2017高考作文七式篇二
2017年高考地理预测题及详解(七)
2017年高考地理预测题及详解(七) 预测一:
近年来,广东顺德的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科达机电等家电、机械企业纷纷在安徽布局,以此为基地向全国扩张。截至2011年底,顺德企业在安徽的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右图为顺德主要家电、机械企业向安徽转移状况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广东顺德许多家电、机械企业纷纷落户安徽的主要原因是( )
①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科技研发实力居世界领先地位
③靠近东部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④产业配套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完善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2.广东东菱凯琴、格兰仕两大家电企业的生产基地都聚集在安徽滁州,这样有利于( )
A.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
B.彼此展开竞争,促进共同发展
C.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信息等
D.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
解析:1.B 2.C 第1题,安徽人口稠密,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广东顺德的家电、机械企业迁往安徽可缓解“用工荒”,降低生产成本;安徽处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等省份的中央位置,市场广阔,便利的铁路、公路和长江运输有利于产品内销和出口;同时,安徽产业配套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完善,有利于广东顺德的家电,机械企业落户。第2题,广东东菱凯琴、格兰仕两大家电企业,在生产上不具有投入—产出联系;滁州虽然非金属矿资源丰富,但家电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非金属矿产品很少。两大家电企业的生产基地都集聚在滁州,有利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信息等。
归纳总结:
涉及以上重点的题目,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在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017高考作文七式篇三
《高考考场作文巧布局七式》
高考考场作文巧布局七式
有些考生在谋篇布局时,记叙是“三段”叙:开始如何——经过如何——结果如何;议论则是“三段”论:应该如何——那些人如何——所以如何。如此千篇一律,令人乏味。清代曾国藩说得好:“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高考作文,理应在谋篇上创新求异。具体说来,有这么七种模式可以为你迅速布好考场作文之局:
一、关键词式
下笔之前选取一系列关键词,围绕关键词一一述说,便可铺展开整篇文章的局势,既简洁明了又全面周致,是不错的方法。比如2008年河北考生的高考作文《大爱无声》,开篇表明中心论点“地震中我们用坚强、用善良甚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歌——大爱无声”,然后以三个关键词领起文章的三个部分:
A.师魂;
B.责任;
C.无私。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一名在地震中舍己保护学生的人民教师,“用铁的脊梁擎起了学生希望的天空,用坚强的臂膀挽起了学生弱小的生命,用爱心重建了一个个完整的家庭”,展现伟大的“师魂”;第二部分感慨“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形容您对百姓的关心”,歌颂爱民如子、日夜劳碌在救灾第一线的国家总理;第三部分写道“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洒脱的纵身一跃,感受到了那一片片赤诚的爱国之心”,赞美全然忘我、无私奉献的子弟兵——三个部分都紧扣关键词,在展示灾区典型事件的同时,对“大爱”的主题进行升华。这篇文章巧用关键词布局,既展示现象,又抒写感悟,事例充实,感情充沛。
运用指南
以“关键词”谋篇布局,重在掌握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文章中心论点中的核心词语。对核心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恰当地提取出关键词。实感提取关键词困难的考生,不妨尝试选择一些社会热点关键词,如“和谐”“爱心”“创新”“进取”等。像这样一些社会热点,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只要在具体文章中,将这样一些意义宏大的关键词结合题目限制、个人实际来谈,就可以写出立意高远又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此外,考生还可以考虑结合个人的兴趣点来提取关键词,如“叛逆”“友情”“成长”等。对自己一直关注的东西提取一二,接着再对其加以论说,一篇完整的文章很容易就出来。
二、条件式
条件式布局,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题意拓展开来,形成分论点以构成全篇轮廓。比如2008年全国卷乙卷满分作文《等待》,先顺着材料入题——“被游客赶走的老鹰,并没有立刻飞去其他地方寻找新的食物,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它成功了,它用等待换来了成功,由此可见等待也是一种成功”。接着进入正文部分,作者把自己的看法分解成四个分论点:
A.等待需要耐心;
B.等待也需要自信;
C.等待更需要勇气;
D.等待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以上句子各领起一段论述,四个段落间构成排比段。这样的结构整体性很强,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运用指南
在“条件式”结构中,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考生在采用这种方法时,不妨围绕中心论点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用来铺开文章的“条件”自然可以生成。就以上面所举作文为例,可以在设定“等待也是一种成功”的中心论点之后,反问自己“为什么说等待也是一种成功呢”,甚至可以把这个问句直接写进作文中,以引领自己的思路。反问之后,你为了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自然会寻求“条件”来“自圆其说”——这些条件也就是“耐心”、“自信”、“勇气”、“努力”。在你想不出条件的情况下,不妨“逼问”自己一下。
三、诗句式
这一式对记叙、议论两种文体都适用。它指的是用若干有针对性的诗句或名言,支撑起整篇文章的框架。比如2008年安徽卷满分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忘不了)》,作者选取海峡两岸的华夏儿女作为抒写对象,深切表达了因感念大陆、思恋故土、心怀感动而出发的美好情怀。在“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一语的统领下,分写的内容都以诗句发端:
A.“听说北方有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将他唱响,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
B.“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头一望已雪染白头。”
C.“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如此处理,整篇文章扣题紧密、脉络清晰,而且底蕴丰富,容易获得阅卷教师的好评。
运用指南
“诗句式”方法更适用于有一定文学积淀的考生。在具体的运用中,所选用的诗句要切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或是要巧妙过渡以使诗句与文意相关联,决不能使二者相割裂。比如上面的例文,在写思恋故土的游子时,引用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就非常贴切,尽管只是一句诗,已画龙点睛地提升了整篇作文的品位。例子有很多,比如可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思亲主题的文章,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写自信主题的文章,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友情主题的文章,等等。考生可在日常的复习中多做归纳,以备考场之需。也要注意,用得烂熟的诗句尽量少用,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文意陈旧,不易生新。
四、比喻式
这一方法很简单,就是将题目拓展为若干个比喻句,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作为通篇骨架,再充实成文。比如2007年江西卷满分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寒窗十载,从小至今,语文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一门学科”,接着主体部分则巧妙地将主旨句一分为三:
A.语文是一本日记,记载着我的成长经历;
B.语文是一部交通工具,载着我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C.语文是一部历史片,带着我穿越时空,驰骋古今。
三个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透露出语文对作者的熏陶与感染,表达出对语文的热爱之情,条分缕析而不失轻松地诠释了“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一题旨。
运用指南
如果想采用这种方法,动用你以前做造句练习时所形成的储备就已经足够。这里再介绍一个拟出比喻句的好方法:先抛开本体(如“语文”),设定几个自己熟悉的喻体(比如球赛、电影、流行歌等),再把喻体与本体相钩连——比如,“语文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让我在做完枯燥的数理化后得到全然的放松”:“语文是一场经典的电影,美伦美奂,意味幽长,让我品味不尽”:“语文是一曲曲动听的流行歌,永远流淌在我心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一开始硬想“语文像什么”,可能绞尽脑汁也无所得,不妨逆向思维,尝试一下上述技巧。考生可以在闲暇时间里多观察,多思考,试直接援引生活中的物象做比喻,在考场上自然而然能顺利造出比喻句。会写比喻句,“比喻式”作文自然不难了。
五、倾诉式
这一式适用于以叙事、抒情为主的作文。根据题目限制和表达需要,选取特定的对象进行倾诉,读来往往能感动人心。比如2007年江苏卷有篇满分作文《怀想天空》,很有代表性。文章深入剖析“民族魂”鲁迅的“天空”,所写材料分别由深情的呼告句领起:
A.先生,你的天空充满热血,让人向往;
B.先生,你的天空充满愤慨,让人深思;
C.先生,你的天空充满爱国的热情,让人仰望,让人敬畏。
由“充满热血”到“充满愤慨”再到“充满爱国的热情”,作者步步紧逼,激情洋溢,由此我们对鲁迅“天空”的理解渐趋深入,对其精神与思想的把握更为精确。读者从作者的倾诉中,不仅能看到那位瘦弱的老人执著前行的背影,还可看到苍茫天地间一根挺立不倒的脊梁对后来者的深远影响。
运用指南
只要做到两个点,“倾诉式”也十分容易。这两个点是:一要设定一个具体的“倾诉对象”,让感情的抒发有突破口,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漫无目的。二要学会“设境”——在某种情境中触发情绪。具体说,是要让自己在想象的特定的情境中触发情绪,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抒情作文,力求收到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运用“倾诉式”,就权当自己平常跟别人说话一样,文思极易如泉源——只要注意将其润色为书面语言,这种方法对你来说就没有什么攻而不克的了。
六、纵向式
这一式适用于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作文。它的特点在于:抓住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表现中心,构成纵向的层进关系。2008年上海卷优秀作文《他们(他们是一群理性的思考者)》就是如此:
A.人类历史是由理性的他们推动;
B.然而,时代回敬了他们什么;
C.其实,理性并非只是圣人的特权。
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性,才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然而“他们”却承受着时代种种非理性的不公。这种关注就不是停留在一般层面,而是对时代理性的深沉呼唤。文中的“他们”均以“理性”冠之,主题集中;主体部分层层推进,渐入佳境,将“理性地想、理性地做,人们相信,这是一条没有灰尘的路,相信所有愉快的梦都会通过,相信终有一日我们会与他们相认”的主旨拓展到了极致。
运用指南
简单地说,采用“纵向式”写法,就是从“起因”“过程”“结果”几个环节剖析主题,体现一种纵向的发展,求出最终的结论。就以上面例子来说,作者是围绕“理性的思考者何去何从”展开论述的:即“理性思考者从哪里来(因推进人类历史而被赋予”理性思考者“称号)”,“理性思考者走在了什么样的道路上(遭受着历史的不公正待遇)”,“理性思考者通往何方(我们会与他们相认)”,对“理性思考者”的论述全面而充分,让读者透彻地认识到“他们”这一群“理性的思考者”。“纵向式”写法看似不好握,其实只要抓住“起因”“过程”“结果”几个环节,一一写清,就能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
七、反复式
具体是指,把体现作者重要观点或深挚情感的语句在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
比如2008年全国卷甲卷河南考生的《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聚焦共和国总理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紧扣“赞美”行文,内容集中;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叙事中融入了浓浓的感情,描写时带出感人的细节,令人不能不动容。作者以“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作为议论中心和行文线索,这一感叹前后复沓五次,有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另一位河南考生的《孩子,别哭》,同样结构严谨。在文中,“孩子,别哭”共出现八次,或拟为标题,树旗明旨;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它如同思想的红线,有机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气呵成,使情感抒发淋漓尽致。
运用指南
以“反复式”布局,前提条件是寻找到一个“动情点”(即最能激动情感的那一“点”)。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或者是一片风景„„这个“点”当然是在题目所限定的范围内找到的,它既是题意的最好体现,又是情感的最好浓缩。“动情点”有时是“心痛的感觉”,因为我们情感中最能留下痕迹的就是“创伤记忆”。另外,“痛”与“爱”是紧密相连的,在寻找“动情点”时,我们应从“痛”与“爱”两方面着眼,在自我的生命中追寻最珍贵的情感。找到这个点是最为关键的,接下来,就只是将其反复使用和展开论述的问题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反复式”的写法都只是在重复一句话,不能点出明确的分论点,所以各段的论述一定要避免重复。否则,就是通篇冗言赘语,一点价值也没有了。
2017高考作文七式篇四
2017年高考文综七大答题技巧
2017高考备考理综答题技巧
高考理综试卷,一张试卷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拼在一起,而且题目有一点 的难度。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考试的形式,遇到时,会面临不知时间如何把握的问题,甚至一些学生会把考试总时间记错。这次一模考试,会采用理综的形式,早做准备能有更好的发挥。
一、科学分配考试时间
1、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用 几分钟时间(发卷到正式答题 铃响之前的时间)“浏览”一遍所有试题,首先要看试题说明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找出你比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试题,进而确定各科试题中,哪些先答、哪些后答的答题顺序,并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
2、理科综合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来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 35 分钟,化学约需要 50 分钟,物理约需要 55 分钟,余下的 10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从试卷类型上分,第Ⅰ卷用时参考时间约 50 分钟,第Ⅱ卷 用时约 85 分钟,留 15 分钟当机动时间。
⒊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正确解决“速度”和“准确率”的矛盾是寻求时间分配最佳方案的关键。 做题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不能保证准确率,也不过慢,以至能做的题完不成。所 以解题时要准确到位,提高一次性答题的准确率,不要寄希望于最后时间的检查 上。应当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题时间的分配。 重视Ⅰ卷选择题,确保选择题的得分,给选择题以充足的时间是必须的,即使选择题很容易,也不要低于 40 分钟,如果你成绩差甚至可以用 60 分钟。Ⅱ卷 时间分布约为每分钟得 2 分为原则,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你成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大多数同学们来讲,理综考试几乎没有检查的时间。
二、做题顺序
注重做题顺序 因为理综是同一学科内的综合,而三科的知识体系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答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按科目答题,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有个连续性,从而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在这三科中,你可以根据你平时哪个学科学的更扎实一些、实力 更强一些或试题中哪个学科的题目更容易一些,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学科的答题顺序。先做自己优势学科,再做弱势学科。同时也要尽量减少答题中间的学科转换次数。既可先拿到分数,又可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学们情况各不相同,选择哪种做题顺序要因人而异,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稳定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怎么做
虽然是“选择题”,但重要的不是在“选”,不是看着选项去挑。应该明白选项对,为什么不对,改成什么样子就对了。养成推导的习惯,掌握过程,要知道是“因为是怎样的,所以才怎样的”。做选择时,不要轻易地把生活经验往物理题上套。应该用物理规律往物理题上做。选择题是做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Ⅰ卷的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以后复查。审题要细,对于选项是定还是否要有根据,此类题采用的方法也较多,技巧性很强。如:守恒法、始终态法、关系式法、作图法等等。充分利用单选的特点,用好排除法和推理法。选择题做完后,对部分试题要进行复查。由于开考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前三题往往错误率较高,必须复查;其他加标记要复查的题,若没有充分理由说服自己,最好尊重第一印象。复查后及时涂卡。Ⅰ卷总用时50至60分钟为宜。
四、二卷如何做{2017高考作文七式}.
1、Ⅱ卷的非选择题最好采用按顺序做与先易后难相结合的方法。先把自己有把握的题尽量一次性做好,再逐一攻克难度较大的题。认真阅读时,要看见、看懂每一句话,关键的每一处提示,可做简单的勾画。仔细审题时,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综合,弄清试题的考查意图。书写要规范,表达要清楚。在做好会做的题的基础上,关键是处理好半会半不会的试题,尽量争取多拿分,哪怕只写一个方程式或公式。对于从来就不会的题(或某几个小问),果断舍去。
注意物理:从容易题入手,从有把握的题入手,尽量不在一题上耽搁过长时间。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尤其注意审题,在审题上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最后: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试题就得有坡度,解析就应有层次。所以在试卷解析过程中应力求条理清晰,因果明了,有理有据有结果,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这一点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往往把计算论述题做成了填空题、选择题,以为有结果就会有高分。从历年阅卷情况看从来都是,分点、分步、分层给分,仅有正确结果肯定得不了高分,甚至不一定能得分。
总之,按顺序做按分值做,前面的化学、生物在认真做,保证对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以便留给物理时间思考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10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做题时,对容易题力求全对,中档题少丢或不丢分,五分钟找不到答题思路的难题可暂时放一放,不要耗费大量时间,以免影响做其它题。
2、Ⅱ卷答题要规范 做题时,首先读懂试题,通过对试题所有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搞清楚已知什么,求什么;第二,理清解题思路;第三,一步一步准确完整地按要求回答问题。在平时练习中要特别注重解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专用名词和计算单位等的应用都应准确完整,并形成习惯。考生解题不规范是参与高考理综评卷的老师时常议论的一个话题。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 而是“做不好”。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物理、化学、生物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如化学键连接的位置不准确;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方
程式不配平、或者配平但没有化成最简比、或没有注明反应条件等;物理语言描述不准确、字母符号没有说明,推理没有理论依据等等问题。 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参考高考理科综合标准答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在叙述的过程中思路要清晰,逻辑关系要严密,表述要准确;训练文字表达 能力从基础做起,从字、词、句、专业语言书写,努力达到言简意赅,回答问题要切中要点,抓住关键。
综述理综答题技巧
一、统揽全局,合理安排
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说明的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还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心中有数,便于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要注意是否有缺页现象,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各科的时间安排,应按分数比值作相应的分配,每二分值占时一分钟。物理、化学各55分钟左右,生物40分钟左右比较合理。当然如果某一个学科题目较难或者某一学科的分数的比值稍微多一点时间也就应该多一点。同时自己的优势学科可适当减少时间,劣势学科可适当增加时间。
二、缜密审题,扣题做答
“磨刀不误砍柴工”,拿到一个题目,一定要花必要的时间(约10%左右)看清题目、弄清题意。首先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和解答范围,比如结果保留几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9.8m/s2还是10m/s2等,然后根据要求,抓住重点,认真作答,这样才不会答非所问。在审题时,要特别重视题目中的关键词,如物理试题中的静止、匀速、匀加速、初速为零,、自由落下、一定、可能、正确的等词,还要特别注意逆向题中的关键词,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的等等。
三、深刻理解,描绘情景
理综试题,文字描述的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它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中可能有题中所给的已知量,也可能隐藏在题中未给的量或通过作图来描绘情景。
对于头脑不清的问题,可通过作助解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清运动过程,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利于找出解题的有效途径,帮助我们正确地建立有关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可以说正确的作图分析,是解题成功的一半。
四、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高考理综考试与单科考试有很大的不同,理、化、生在同一张试卷上。Ⅰ卷一般按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Ⅱ卷按物理、化学、生物的顺序排列,每科中一般是先易后难,有时碰到难题,一时难以解答,可以先暂跳过难题,先做后面的容易题。如果避易就难,啃住难题
不放,只会费时甚至会影响对容易题的做答,还可能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打乱思路和步骤。
五、易不轻视,难不畏惧
在试场中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试题比较简单或者比较适合自己的胃口而特兴奋,此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失去了警惕性而粗心大意,要知道在你感到比较简单的同时,也可能大多数考生均有此感,那就意味着谁细心谁就能得高分。有时看起来特别容易、熟悉的题要是改变了关键词或条件,也易出错。
另一种情况是看到试题比自己想象的难度大,则应注意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试题对所有的考生都一样,你觉得难,别人也绝对不会感到轻松,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沉着地思考,谁就能得高分。要静下心来,采用基本方法,按部就班地审题、作图、深入分析,有些看似困难的题就能迎刃而解。特别是信息题,信息量大,文字长,要善于抓住提炼有用信息,这些题目大都属于“高起点,低落点”,所用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比较简单。
考场上切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六、一步到位,稳扎稳打
理科综合,150分钟完成300分的题,时间比较紧张,复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解题时要力争一次到位,要稳扎稳打,不要寄希望于第二遍的复查上。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没有特别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随便改动第一次的答案;高考
最后复习阶段,考生要先理清知识点。要把做过的试题整理一下,看曾经做错的题目是否已真正弄懂,不要只满足于对答案。其次,看《考试说明》中的知识条目。比如理综的生物部分分成了6个专题,每个专题下有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不同,重点要放在Ⅱ、Ⅲ水平上,这样可以使复习的重点更突出。
建议考生在几次模拟考试后进行总结,找出自己最佳时间分配的答题策略。考试时,提前5分钟拿到试卷后,考生可先浏览一遍,不要盲目地从头做到尾。
对于选择题来说,一般按试卷结构来做,时间控制在55分钟左右。这是因为选择题相对容易,而且有足够时间,每道题分值大,适宜从头做起。
对于非选择题,考生要先做优势学科试题。比如有的考生生物好,就要先做生物部分。当然,如果遇到特别难的题目可以做好标记,暂时放弃,等有时间再做。考生还要注意,试题是有梯度的,一些题目前面一两问容易上手,后面的问题比较难,那前面的题目一定要答,该得分的题目不要失分。
考生在考前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把作息时间调节到与高考时间合拍,使思维在考试时间最为活跃。往年有些考生晚上熬得很晚,早上起不来,影响了高考时的发挥。
希望每位学生考出自己的最佳成绩。
2017高考作文七式篇五
2017聚焦中考语文习题课件+第二十七讲材料作文
第二十七讲 材料作文
, 真题例析)
1.(2015·重庆B卷)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木匠背着重病的妻子,走在山路上。路边有个山里的小怪物,正在埋一个坏掉的木偶,哭得很伤心。木匠过去叮叮当当几下,就把木偶修好了。见小怪物不哭了,他收起工具,背起妻子,又要继续赶路。忽然衣角被拉住了,小怪物踮脚摸了摸他妻子的脉,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怎么修!”
(选自《读写舫》2014.07/18)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律用A、B、C等大写的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2.(2015·昆明)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在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3.(2015·武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目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阴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4.(2015·自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丛林寺院里来了一位名叫心智的小沙弥,勤奋好学、聪明灵动,颇得通明禅师的器重。可是,心智刻苦修禅几年之后,居然不见长进,聪明依然,悟性无增。
心智对自己似乎也失去了信心,有一天,他独自找到通明禅师,央求师傅为他指引开示。年迈的通明禅师认为自己年老体弱、来日无多,也正想开示、点化一下自己的爱徒。于是,不顾自己腿脚失健,硬撑着领心智再次行脚觅道。
当师徒二人来到一座非常狭窄的桥上时,心智看师傅晃晃悠悠走路的样子,怕师傅走路不稳掉到河里去,就赶紧去搀扶通明禅师。通明禅师执意不让弟子搀扶,对心智说:“路要靠自己走,桥要靠自己过,气要靠自己喘,水要靠自己喝„„你不要管我,我自己过去。”
通明言下,心智豁然开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不得抄袭。⑤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 思路解析)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1.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真题例析”第1题,木匠帮助小怪物修好了木偶,小怪物会“修”木匠妻子的病。材料“帮助他人就会得到回报”的主题很明显。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主旨。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2.材料零碎,要注意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真题例析”第2题,“奔跑在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揭示了三则材料的中心。
3.材料观点隐晦,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真题例析”第3题,“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可以引出“只要按着自己的节奏生长,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中心。“并不着急”“不紧不慢”让人想到“自信”,从“初春”到“夏天”让人想到“坚持”。“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提示我们将“树”生长时的“自信”“坚持”与“遵循规律”与“人”的成长相联系。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都要联系到人的成长方面。
这样的材料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4.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角度。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如“真题例析”第4题,我们可以从通明禅师角度去立意——要亲历亲行,也可以从心智的角度去立意——学习贵在坚持。
, 技法荟萃)
写作材料作文的注意事项:一是不要局限于题目限定的条件。如果照抄材料原文,没有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就难以写出有创意的作文;二是不能抛开所给的材料,不着边际,任意发挥,更不能与材料的旨意相悖;三是所给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把握其中所含的信息,立意表达要切合材料。
一般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取下列步骤:
首先要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的不同意蕴,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2017高考作文七式}.
其次要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要求是作文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清,理
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要同读材料一样,逐字逐条细细品味,把握其精神实质并据此作文。
第三要选好角度。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入手。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二要注意求新求异,避开“落俗”,否则千人一面。应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第四要精心布局。材料相同,所拟的题目也大体相似,有的题目已拟好,要“新”就得靠“新”思路,“新”的结构,根据所定的文体,打破常规的写作模式,以创新思维进行写作。
, 随堂演练)
1.(2015·杭州)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卓有成效的学者。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2015·潍坊)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麻雀总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长时间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换窝。年长而又聪明的麻雀告诉它:“那味道恰恰是从你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一只乌鸦向鸽子抱怨:“这个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也是白费力气。”{2017高考作文七式}.
请你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脱离材料内涵,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7高考作文七式篇六
2017届浙江省高考选考科目化学仿真预测卷(七)
浙江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七)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i—28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选择题部分{2017高考作文七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5·云南学考模拟)在下列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SO2 CH4 B.MgO HCl C.CCl4 Na2O
D.CaCl2 O2
2.(2014·江苏单科,1)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 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右图。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3.(2015·浙江萧山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相等 B.等质量14NO和13CO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相等
C.10.6 g Na2CO3固体中含阴、阳离子总数约为1.806×1023
D.5.6 g铁和6.4 g铜分别与0.1 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4.(2015·海南卷)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 B.石油裂解制丙烯
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
1页
D.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
5.(2015·长郡中学)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小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6.(2014·江苏学考,15)我国古代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反应为Fe+CuSO4===Cu+FeSO4。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e是氧化剂 B.CuSO4是还原剂 C.Fe被氧化 D.CuSO4发生氧化反应
7.(2016·浙江绍兴调研)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为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8.(2016·浙江桐乡月考)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9.(2015·江苏单科,4)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10.(2015·邯郸一中模拟)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K、HCO3、Ca B.OH、Na、Mg、HCO3
2页
+
+
-
2+
-+
2+
-
C.Na+、H+、Cl-、NO3
-
D.Na+、SiO3、H+、Cl-
2-
11.(2016·浙江绍兴月考)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气体:Ca2++SO2===CaSO3↓ B.过量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SO2+OH===HSO3 C.SO2气体通入溴水中:SO2+Br2+H2O===2H++2Br-+SO3 D.H2S溶液中通入氯气:S2-+Cl2===S↓+2Cl-
12.(2014·浙江教育考试院抽测)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7高考作文七式}.
A.由Q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
C.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Y显负价
13.(2015·浙江杭州二中月考,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常用作棉、麻、纸张和食品的漂白 B.氢氧化铁溶胶、水玻璃、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C.“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D.为提高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14.(2015·浙江温岭中学检测)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B.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 C.氧与钠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D.O2变成O3以及16O变成18O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15.(2015·浙江金华统测)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aX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X含有的中子数为a+b
3页
-
-
2-
b
bn-
B.aXn-含有的电子数为a-n C.X原子的质量数为a+b+n D.X原子的质量约为6.02×1023 g
16.(2015·浙江宁波考试,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NaH中氢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b
B.NH4I
的电子式:
122
C.质子数是82,中子数是122的铅原子: 82Pd D.CO2的比例模型:
17.(2014·课标Ⅱ,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18.(2014·海南会考,7)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19.(2014·浙江1月学考,27)已知:Cu2O+2H+===Cu2++Cu+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为检验某金属铜粉末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将足量CO通过灼热样品,冷却后称量,若固体质量减小,则含有Cu2O
B.将干燥的H2通过灼热样品,再通过无水硫酸铜,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含有Cu2O C.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硝酸,充分振荡后若观察到溶液呈蓝色,则含有Cu2O
4页
D.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后若观察到溶液呈蓝色,则含有Cu2O
20.(2014·海南会考,13)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浓度 B.温度 C.催化剂
D.固体质量
21.(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高温高压下,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H2+CO
CH3OH。反应开始时H2的物质的量为5 mol,5 mi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