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3-04-28 点击:

60年的故事篇一

60年,那些远去的童年

我们必须赞美童年,它让艰难尘世变成短暂天堂,不论在何年代,

的桃花源。我们必须记住童年,它是人一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我

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

望”。

60年,共和国的儿童已经迎接过59个儿童节,穿过不同的年代,

质朴,直到今日的繁荣、新鲜。60年童年生活的轮廓,是一条向上的、

线。一个时代的儿童生活,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一代人的精神气质。从

说,在60年的解放历程中,儿童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群体。

:共和国的同龄人

红旗下的第一代

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称国的同龄人”。1955年的一部著名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赋予了红色年代的儿童们“专称。而电影中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是传唱至今。“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影《祖国的花朵》的宣传画

童谣“小燕子,穿花衣” 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涌现了一批传唱至今的儿童歌曲。比如,“小燕子,穿花衣,年年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1957年)。又如,“月亮在白莲花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年)。这些歌曲既承载了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的内容,也用优美的旋律拨动了新中国第一代少年纯洁的心灵。当然,也有更加简单直接的革命歌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杜鲁门”,就是当时脍炙人口的童谣。

除四害,讲卫生

新生国家所特有的激情和朝气,渗透在儿童蓬勃的血液当中,与此同时,共和国所经历的动,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他们成长记忆中。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要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生运动。“四害”,指的是麻雀、苍蝇、蚊子、老鼠。其中又以打麻雀、老鼠声势最为浩大。极其壮观的人民战争,儿童们作为小帮手,他们用弹弓,用笼子,用网,用敲击脸盆制造的噪剿麻雀。据说鸟儿除了被打死外,吓死或累死的也不少。

,儿童快板报报道了儿童除四害。

全国炼钢铁,儿童拣煤渣

1958年,农村的孩子高兴地跟着父母走到公社食堂,吃起大锅饭。猪一头一头地杀掉,孩子个饱。但是很快,他们将发现,可以吃的东西太少、太少。在这个年代的末期,到处矗立起炼子们去捡煤渣,顺便看叔伯们从炉子里运出一坨又一坨的废铁破铜。而这些疙瘩,原料可能是里的大铁锅、铜门环,或者爷爷洗脚用的铜盆。 年,一个女孩在炼钢炉前留影

:我叫红领巾{60年的故事}.

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

员,代表本班同学送礼物给困难者。 有一天,孩子在食堂吃到玉米面做的稀粥,开始觉得好吃,一顿吃三碗。以后老吃,就烦

还不顶饱。此后两三年内,饥饿感成为孩子无法摆脱的密友。即使如此,他们在放学路上也不里的蔬菜。社会主义儿童教育在道德情操培养上相当过硬,这是那个时代的宝贵财富。有关“歌曲继续传唱,比如《花儿朵朵向太阳》,“花儿离不开土壤,啊„„鱼儿离不开海洋,啊„童千千万,离不开亲爱的领袖,离不开亲爱的党。朵朵花儿向太阳,颗颗红心向着党,红色少头,长上了红色的翅膀,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奔向那祖国需要的地方。”60年代的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在60年代,也成为这个时代的儿童精神的最好写照。

“雷锋做啥我做啥”

1963年,孩子们开始接受一位新的偶像——雷锋。他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志“雷锋做啥我做啥”——一看到列车,就想为辛苦的水;一看到老奶奶,就希望她摔倒然后上去扶;一看到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就恨不得他马上送他回家;一看到农民伯伯的拖拉机开过,就盼着它陷入泥坑,可以上去跟同学们一道把它推

庆14周年庆典,学生们抬着学雷锋的标这些受助者问孩子们名字时,他们会扑闪着大眼睛,回答:“不要问我的名字,我叫红领巾”行进。

为学雷锋,疯狂追杀苍蝇

上缴苍蝇的尸体也是“学雷锋活动”的内容之一。活动最后演变成硬性指标,每天都要交蝇,表示自己为祖国卫生做贡献„„一位当年的孩子回忆说,“我在上学路上也时刻紧攥着一苍蝇拍,不走大道,专挑污水横流的小巷,哪里臭就往哪里奔,并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为我在吃饭时突然放下碗,状若疯狂地去追杀苍蝇,吓得摔碎碗,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 20

年代一五○团的学生种的”少年林”

:军绿书包是孩子们的LV{60年的故事}.

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

年代儿童表演“样板戏 在70年代度过童年生活的孩子,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红灯记》就是他们的S.H.

家浜》就是他们的周杰伦,《智取威虎山》就是他们的林肯公园乐队。从1970年开始,文革寂的“小人书”,再次形成了出版高潮,成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但在80年代以前,小人书

女孩们在跳橡皮筋。

上离不开革命的主题,如《鸡毛信》、《小骑手》、《赤胆忠心》等。 物质依旧贫乏,但心情是快乐的 当时的物质依旧贫乏,但孩子们的心情是快乐的。女孩跳橡皮筋、跳格格、踢毽子,男孩打画片、扔子弹壳„„与人交往的游戏,与大自然玩耍的游戏,是70年代末与80年代中期以前的娱乐主流。在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嬉戏的场景,他们背着军绿书包——可是最时髦的饰品,好比今日的LV;骑着28加重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滚着铁环,呼啸而去。间,还可以看到儿童笑嘻嘻地追赶拖拉机,跳上车斗,或者就吊在车尾,蹭搭便车。 馋嘴的孩子有了零食 馋嘴的孩子们这时候开始有了“零食”。几分钱的冰棍儿、硬糖,几乎是最奢侈的享受了的孩子用夸张的动作咀嚼着糖,一些没有糖吃的孩子只有咽口水的份。儿童节到了,唯一对孩劳是家里把小部分的米,拿到楼下去爆了米花。做爆米花的人特别受孩子的欢迎,他一只手摇的铁炉,然后在黑乎乎的铁炉里放上两片小药片,后来孩子们才知道那是糖精,神奇的不得了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那个时候,收音机开始进入越来越多普通中国老百姓家里。“小喇叭”节目成了很多孩子信赖的伙伴之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爷爷讲的那些故事,让孩子们久久沉醉。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提倡“爱科学,学科学”活里的孩子们开始玩航模,而农村的孩子们最多只能在广播里听到航模这两个字,他们的手中只“模型”——木头手枪。1978

年以后,革命的童年至此基本终结,改革的童年即将全面铺开。分钱的冰棍儿,可是很奢侈的享受了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学龄前儿童节目

90年代中:最幸福的童年{60年的故事}.

政治对孩子的关照明显减弱

生活在80-90年代中期的孩子,拥有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幸福的童年。旧的美德也还存在气、忠诚、舍己为人„„,是真实且主流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商业海潮渐次弥漫,但尚未席落。要言之,政治对孩子的关照,在这个年代明显减弱;商业对孩子的诱惑,在这个年代也未很

孩子的群体习性浓厚,不像稍后时代的独生子女那样经常沦为小孤岛。于此年代成长的孩子,在的空间,相对密切的人际交往,更可能健康成长。 滚铁环,魂斗罗 质朴游戏是这个年代长大的孩子的集体记忆。滚铁环、拍烟片、打子弹壳、丢沙包、跳房子筋、踢毽子、斗鸡、抽陀螺、抓子儿„„印象深刻的还有吹纸人,就是剪下连环画中的骑马战吹着厮杀。技术好的能吹出各种角度的旋转,还能把纸人吹起来从半空中落下刺对方脑袋,最实不实用,但是很有型,可以从心理上打击对手。在质朴游戏之上,电子游戏冉冉升起,大约代后期。从最早的魂斗罗、超级玛丽、沙罗曼蛇等插卡式游戏,到后来的街霸、侍魂、三国志戏,深入童心,风靡一时。 港片年代,我们的花样年华 与此同时,港台、日本的娱乐产品也大规模登陆中国内地。当《霍元甲》播放的时候,可空巷。“昏睡百年”几乎成了全中国孩子学会的第一句广东白话。在孩子心中有同样重量的电《射雕英雄传》。片中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等人的不干胶,更是遍布大小书包、文具盒、《英雄本色》一出来,叼火柴棍的小男生到处可见;《赌圣》系列,则推广了大背头和巧克力港片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的花样年华。

“汽车人,变形出发!”

多人是小人书书摊的常客。作超级玛莉的游戏,你还会玩吗贴满明星画的日记本,你也有一本吧?

60年的故事篇二

60年60部

60年60部

1

1954年

《海滨的孩子》(短篇小说)作者:萧平原载《人民文学》1954年第8 期收

入小说集《三月雪》,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1 月版定价:13.80 元 萧平,生于1926年。12岁到东北当徒工,1953年开始从教。1955年夏,师从

黄药眠先生研究文艺理论和美学。丰富的生活经历、书斋的学术生涯使萧平的儿 童小说自有一份独特的超脱与洗练。{60年的故事}.

《海滨的孩子》是萧平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此作品虽历经岁月洗 涤,却依旧明艳如初。蓬勃的童年生命在字里行间向我们迎面奔来:

男孩二锁到海边的姥姥家度假,海边的生活时时刻刻充满了惊喜和发现。一 天退潮时分,小表哥大虎偷偷带着他来到大海深处挖蛤。兴奋不已的二锁只顾埋 头挖蛤,居然忘记观测潮水的上涨。等他猛地想起,才发现海水已淹没了来时的 通道。危急时刻,大虎用裤子扎成一个临时救生圈,拼死把不会游水的二锁带过 海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奔跑,身后是呼呼而来的潮水。终于,他们脱险 了。回头望去,已是一片白茫茫。二锁打心眼里感谢大虎,而大虎却看着两人狼 狈不堪的衣裤犯了愁:如何回家向大人交代?(陈恩黎)

2

1955年

《神笔马良》(童话)作者:洪汛涛原载《新观察》1955年第3 期农村读物

出版社2002年3 月版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神笔马良》几乎创造了一个“神话”——国内,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国际,广泛赞誉,名至实归。

内容上,《神笔马良》讲述一个带有“传奇性”的少年英雄怀揣梦想,扶危 助困,惩恶扬善的故事。体现了以“得宝——夺宝——护宝——失宝——寻宝” 为核心的“英雄历险”故事模式,具备喜剧的完整形式:开端——悲苦的出身, 阴霾密布的现实生活处境;发展——天赐神笔,天空陡然乍现光明,命运似乎峰 回路转;高潮——少年英雄被迫离乡背井,一路闪转腾挪,与邪恶势力周旋抗争 ;结局——敌对势力机关算尽,却自掘坟墓,少年英雄和神笔安然无恙,全面胜 利。童话里,“马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除了天赐“神笔”之外,并 没有超人之处。特异的,仅是他的人格——没有私欲,百折不挠,正义凛然;没 有狭隘,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这种超出“常态”的“高、大、全”的理想人格, 在故事中,显然带有某种“神话”色彩。而作者也正是通过笔的神性和马良人性 丝丝入扣、水乳交融的结合,写出了善与恶、正与邪、美与丑、是与非既截然对 立,又相互融合的世间万象。(李学斌)

3

1955年

《小马过河》(寓言)作者:彭文席原载1955年11月《新少年报》

彭文席(1925- ),浙江瑞安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因《小马过河》 而闻名文坛。1955年11月《新少年报》刊登《小马过河》,并开展关于该作的

“读后感”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1957年该作选入北京市小学语文课本,继而为

各地教材选用,并成为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成为寓言创作和儿童 文学创作中的经典名篇。该作在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已译 为十几种外文出版,并被大量改编为各种插画本、音乐剧、动画片等等。

《小马过河》优美简洁,含义深刻,是寓言又是童话,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其结构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语言干净利落,读来音韵优美;且情境温馨,充满 生活气息;从艺术形象上看,小马、老马、松鼠、老牛,无一不生动贴切,尤其 是小马,言语行动,均稚态可掬;而主题则包含了哲学意义上对于经验的个体性 差异的思考,又包含少儿初长成时期的主体性生成问题。整体读来,既传达少儿 生命韵律,又令成人莞尔并深思,所以能成为妇孺皆知的成语和典故。(李红叶) 4

1956年

《小兵的故事》(儿童诗集)作者:柯岩

195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版

《小兵的故事》是柯岩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柯岩原名冯恺,当代著名

诗人,曾任《诗刊》副主编。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民风相对淳朴的年代。共和国

刚刚建立,新取得胜利的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整个社会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 气氛,这种精神气氛和儿童的精神特征正好同构。柯岩收在《小兵的故事》中的 各篇如《小兵的故事》、《看球记》、《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等准确地把握了

这种特点,在儿童心理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塑造最能反映那一代儿童精神面貌的 “小兵”形象。这些作品偏重叙事,偏重写儿童美好的心灵和他们幼稚的思维、 幼稚的行为方式之间的不和谐,两者互相映衬,双方都得到衬托,以充满情趣的 方式将儿童美好的情感、愿望生动地表现出来。《小兵的故事》、《看球记》等 是新中国最优秀的儿童诗,影响了好几代儿童的成长。(吴其南)

5

1956年《乌鸦兄弟》(寓言集)作者:金江

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初版

通行本: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15.80 元

金江(1923- ),浙江温州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著 有寓言、童话数百篇,获得多种全国性奖项。《乌鸦兄弟》(寓言集)于1957年

被教育部推荐为优秀儿童读物,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三等奖。

多篇寓言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金江寓言选》被译为英、法文出版。2006年由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金江的《乌 鸦兄弟》是入选的唯一一本寓言集。

《乌鸦兄弟》的最初版本包含20则寓言,是他前期寓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亦奠定了他后期的创作,这些寓言形象生动,注重构思有趣的故事,且语言清新 活泼,深得儿童喜爱。同时寓意深刻,“明晰而不浅淡”(吴秋林语),体现了 作家对于社会、对于人性的理性打量和洞见,亦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中国当代寓言的开篇人”,金江创作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既继承传统而又 反映时代风貌,善于总结日常生活经验,讽刺人类的性格缺陷,具有较强的普遍 意义。(李红叶)

6

{60年的故事}.

1956年《野葡萄》(童话集)作者:葛翠琳

北京大众出版社1956年初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增订本

这是一部颇具民间文学色彩的童话。纯洁、善良的小姑娘白鹅女年仅10岁, 父母双亡,和凶狠的婶娘生活在一起。婶娘生了一个瞎眼的女儿,出于嫉恨,借 故弄瞎了白鹅女的双眼。为了医好自己的眼睛,白鹅女遵照妈妈的话,历尽千辛 万苦,最终找到了野葡萄。可是,等到自己的眼睛刚刚复明,她就摘了满满一篮 野葡萄,为沿途和村子里的盲艺人、磨房的老爷爷等贫苦人治疗眼病。不仅如此, 她还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医治好了婶娘女儿的眼睛。为了能把野葡萄带给世间 更多的盲人,白鹅女毅然拒绝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在山神的帮助 下,离开荒山,把光明播向人间。

作品格调清新朴实,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情感深挚动人,表现了 童话艺术和内涵意蕴的完满结合。不仅如此,这部作品的情节构思也展示了作家 对民间文学的吸收、改造,以及属于个人的文学才情与艺术创造。总之,这是一 部既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又融合了当代童年审美追求的经典童话作品。 (李学斌)

7

1957年《宝葫芦的秘密》(长篇童话)

60年的故事篇三

60年60人60事

60人,60事,60年!{60年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60年云南文艺名人大型访谈节目《百花齐放彩云南》播出感想

李诗阳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眸来路,万千人、万千事、万千成绩、万千精彩、万千功过、万千辉煌纷至沓来,云南省文联音乐广播结合媒体定位云南的60年成就是全方位的,怎样报道,怎样找准切入点,怎样起到宣传的效果,对媒体来说,即容易,也不容易,容易者,靠数字堆砌,做官样文章,却不能给公众留下印象;不容易者,要找准定位,要深入下去,要故事、要细节、要人物,要给公众留下印象,才能起到宣传的效果。推出的云南文艺名人大型访谈节目—《百花齐放彩云南》,就是从后者去展开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结合媒体定位找选题

云南音乐广播是按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类型化改版的要求,定位于纯音乐频率的电台,其节目以音乐和资讯为主,语言类节目受到严格限制,主持人播放音乐的串联词也很有限。对于这样一个频率,要做好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宣传,除了多放一些红色经典歌曲之外,最合适的方法就是策划推出专题节目,而音乐广播在其定位上也只能从音乐、文化艺术领域去找切入点,经过反复斟酌,我们找到了云南省文联,经省文联牵头,联合下属12个协会(作家协

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戏剧艺术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杂技艺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电影艺术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家协会),推出了云南文艺名人大型访谈节目—《百花齐放彩云南》,节目策划60期,以12个学会所推出的该领域较有成就的60位人物为对象,通过对个人艺术道路、艺术成就、艺术人生的访谈,记录新中国60年来云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示新中国60年来,云南文化艺术事业的成就。节目从8月下旬在每天上午10点至11点推出,长度为50分钟,已有作家黄尧、电影编剧孟家宗、电视剧导演张黎青、歌唱家王红星、作曲家刘晓耕、陈勇,杂剧艺术家龙强、郝德生,曲艺家黄海源等陆续走进了直播间,还将有一大批目前在各艺术领域闪闪发光的艺术家等待着进入访谈。整个访谈,将进行到年底结束。

二、从人物身上挖故事

这次大型文艺名人访谈,所以以人为着眼点,就是因为人的身上有故事,通过人带出故事,通过故事纪录事业的发展,通过一个个人物的艺术成就折射出60年来云南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辉煌,以生动、形象、具体的人物和故事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就,既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又能留住声音、留住史实,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永久保存。然而毕竟是60年的人物访谈,牵扯到的时间跨度长,任务紧,人物众多,他们中有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一些人早已离开原来的岗位,或笔耕不辍

或在家颐养天年,一些正活跃在云南乃至全国的文艺舞台上,过着空中飞人的生活,当我们开始采访联系时,发现年轻的大都是忙人,共和国的60年大庆,正是需要他们施展艺术才华的时候,国庆节前大都安排不出时间,而年老的艺术家其艺术人生都和共和国60年的成长岁月紧密相连,它们是云南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铺垫者,云南的文化艺术事业,没有他们早期的贡献,就没有后来的辉煌,先对他们进行采访,留下他们的声音,对我们来说就如保护文化遗产般重要,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从老艺术家开始,或把他们请进直播间,或直接登门录音采访,从人物身上讲故事,从故事之中听艺术,通过一个个人物和一个个故事,穿成一串云南文化艺术事业60年发展的60颗明珠,用这串明珠去折射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彩云南。

三、用系列集中反映整体

要说对云南文艺名人的访谈,在云南音乐广播也不是第一次,每个月都会有艺术家走进音乐广播的音乐会客厅,在60个人中有许多都是音乐广播的常客了,但这些访谈更多的是集中在音乐艺术界,而且不成体系,零敲碎打,内容各异,形不成气候,影响甚微,有些甚至连声音都没有留下。这次借60年宣传之机,把整个文化艺术事业归为一个整体,用战役性宣传的方式,以《百花齐放彩云南》统一命名,以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郑明对云南60年文艺名人的点评介绍作为片头统领全篇,以新中国成立60年为主题,形成连续、集中、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影响持久、又能留

存史实的宣传宏篇,以对云南文化艺术事业发展60年中各门类人物的访谈,全面、集中的反映我省文化艺术事业60年的成就,也形成一套宝贵的音频资料,留存史实。

四、 以访谈借势锻炼队伍

云南音乐广播通过类型化改版以后,主持人的语言大量减少了,对播放音乐的要求更高了,主持人的功力更多的体现在对音乐的选择和串联上,而作为新闻人,主持人出去采访的机会也随之减少,除了通过报纸和网络编发新闻资讯外,主持人的发展方向快成了真正意义上的DJ(音乐播放者),当然,做一个优秀的DJ也是音乐广播的需要,但云南音乐广播毕竟还是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这个新闻媒体中的一员,说到底它还是从属于新闻媒体,而非文艺团体,因此,采访、访谈、现场报道、新闻采写、编辑等始终都应成为主持人的基本功,不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节目,都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60年的故事}.

这次云南音乐广播推出的大型文艺名人访谈节目《百花齐放彩云南》也是利用这个机会对频率主持人的一次全面锻炼、培养,和主持人采访功力的一次PK,60个名人访谈不限于固定的主持人来完成,而是由全频率12个主持人共同承担,按照相对熟悉的门类进行任务分配。因为大多数被采访者都是四五十岁、五六十岁,人生经历丰富的艺术家,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几岁,而音乐广播的主持人年纪轻、阅历浅的却不少,要让这些“小屁孩”去采访那些老艺术家,很担心他们的幼稚、无知、胆怯或妄为,担心他们还未进

入状态,就先被人家拒绝,因此我们要求每个主持人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先熟悉被采访者,熟悉被采访者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历史背景等,然后写出采访提纲,交频率审定通过后,再定出节目时间,根据采访对象在语言表达、身体状况、所在城市等不同情况又确定进行直播或录播。

{60年的故事}.

在节目组织和播出过程中,发现走在前面的还是那些年纪较大,干了十多年的老主持人,他们的优势在这里得到彰显,觉得十分可贵,而年轻的主持人因为先天的弱点,使他们对每一次访谈都十分认真、刻苦、努力,尽量弥补在某一方面的知识欠缺,尽量把节目做得完美,从而达到让主持人在一个主题一个形式的访谈节目中进行PK,既宣传了新中国60年云南文艺的成就,记录、留存云南老艺术家史实的目的,又让音乐广播的主持人队伍得到了一次全面的锻炼,也许可以算作是一箭三雕吧。

60年的故事篇四

迎国庆60年读《长征的故事》感想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几本书,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长征的故事》了。它告诉了我红军长征时是多么艰苦,这,令我感慨万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伴随着北伐战争胜利的步伐,蒋介石和汪精卫却叛变了革命,先后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四处捕杀共产党员中国革命到了最危急关头。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退缩,从没想过去克服困难。而红军战士从不怕苦不怕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美好和平的世界。让我们能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那么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信念不是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方西里岛上彻夜不熄的灯,信念让你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长征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60年的故事篇五

辉煌60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新疆着墨之多明显多于往年,从兰新高铁通车、一带一路、构建中巴经济走廊,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尤其着重提到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据了解,在迎来自治区60周年庆的同时,新疆有望获得中央政策大红包,其中作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基础建设投资将是重头戏。

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疆区域的发展,将新疆能源领域、基建领域作为中西部经济建设的重点,相关措施包括建立保税区、援疆项目、能源优化配置等。

峥嵘岁月,沧桑变化,弹指一挥间,边陲成热土。在这片美丽、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群众用他们的大爱与忠诚,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奋斗史、团结史、心灵史。(2015年9月10日人民网)

60载砥砺奋进,60载春华秋实。60年对历史而言只不过刹那一瞬间,但却可以让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也可以让一个积贫积弱、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的地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生产不了一根铁钉,更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新疆的真实写照。有人对此比喻说,当时新疆的天空都是灰色的。令人欢欣鼓舞的是,历史在1949年的秋天改写。新疆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凯歌进新疆,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自此,这片神奇的土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党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新疆47个民族携手奋进,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上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的康庄大道。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伟大的祖国,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新疆今天的繁荣和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这是历史熔铸的结论,也是2300万新疆各族人民的切身感受。

饮水思源是人之常情。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灵魂上健康的人”。饮水思源,新疆各族人民更加感恩伟大祖国,热爱新疆,在这片美丽、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用大爱和忠诚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奋斗史、团结史、心灵史,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以“天山雪松”布茹玛汗·毛勒朵为例。这位72岁的柯尔克孜族大妈,是一名护边员。放牧巡边五十余载,她刻下了数不清的“中国石”,至今仍坚持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巡边,成为帕米尔高原“永不挪位的界碑”。“父亲是个孤儿,靠给巴依(富户)放牧为生。解放军来到帕米尔高原时,父亲带着我们兄妹5人,为解放军砸开大石、铺平道路。”她说,是共

产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日子,是解放军保卫着我们的家园。“我有两个梦想,一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是让我的子孙参军当兵。2011年,我把大孙子送到了部队;2012年,我成了党的人。两个梦想都实现了。”在新疆5700多公里边境线上,像布茹玛汗大妈这样的护边员还有很多。他们“骑着马儿守边关”,每一座毡房就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座立着的界碑。

由此观之,60年风雨同舟,60年众志成城。60年来,虽然也曾经历过风浪和考验,但新疆各族群众感恩伟大祖国,热爱新疆的报国之情从来未曾改变、报国之行从来未曾停止。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感受更深、感慨更多。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祖国才能更美好,新疆才能更美好,人民生活才能更美好。所以,既要深怀感恩之心,又要激扬奋斗之志,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当前最大的爱国。正如歌德所言: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禀资,各尽所能。 2月5日上午,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部署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就做好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作具体安排。(2015年2月6日《新疆日报》) 众所周知,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意义重大。 特别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全国、全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大历史机遇”,把新闻宣传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与展示新疆、提高新疆形象结合起来,与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和谐结合起来,与推动新疆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把60周年大庆办成平安的大庆、发展的大庆、实惠的大庆。要通过新闻宣传工作,集中展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展现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展现新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成就。

也正因如此,会议指出,全区新闻宣传和互联网战线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自治区党委“一个引领”“三管齐下”的总体部署。围绕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精心组织、提前谋划,突出主题、把握基调,精心筹备、抓好落实,扎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做好自治区党委新年工作开局主题活动以及重大活动、重要节点,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精神,做好现代文化引领的宣传报道,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报道,巩固壮大网上主流舆论,加强对外宣传,做好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

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不仅是一个庆典活动,更是一个政治意义重大、有重大影响的活动。从中央主要领导到中宣部等中央有关部门、中央新闻媒体都高度关注和重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大庆宣传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全区新闻宣传和互联网战线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力以赴,鼓足干劲,做好大庆的新闻宣传工作,为大庆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氛围。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多元平台讲好新疆故事,传递新疆声音,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好,把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反映好,充分展示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良好形象。这就要求全疆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把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守纪律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在记录新疆成立、发展、改革、前进的脚印和声音的同时,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用新疆情怀讲述新疆故事,用新疆故事开启“新疆之窗”,出色完成大庆新闻宣传工作任务。

喀什自古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长期以来,喀什地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在传统林果种植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走现代林果业发展道路,使喀什特色林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发展。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努力,喀什地区走出了一条依托林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良性发展道路,林果业成为喀什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绿色银行”。

走进喀什绿洲,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喀什林果业的发展一点不为过。“十一五”期间,喀什地区立足市场和农民快速增收的需要,加大以红枣、核桃、巴旦姆等干坚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建设力度,喀什地区各县市都已形成特色林果品牌,英吉沙的杏子,莎车的巴旦姆,泽普、麦盖提、巴楚、岳普湖的红枣、叶城的核桃和石榴、伽师的伽师瓜和新梅等在疆内外都享有盛名,2014年全地区林果总面积达到600万亩,果品总产量162万吨、产值125亿元,林农立体间作模式遍布12个县(市)56.8%的耕地和95%以上的乡村,覆盖了80%的农村人口,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均“二亩园”的建设目标。林果面积占到全疆林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为全疆林果规模最大的地区。

经过多年努力,喀什特色林果品牌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叶城、莎车、英吉沙、疏附四县先后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核桃之乡、巴旦姆之乡、色买提杏之乡、木亚格杏之乡。2010年以来,英吉沙色买提杏及杏干、莎车巴旦姆、叶城核桃和喀什大籽石榴、泽普红枣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泽普县10万亩红枣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成为全疆有机红枣认证面积最大县。2012年,以“喀什”冠名的杏子、核桃、红枣、巴旦姆、新梅、石榴、葡萄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喀什依托各类展会,加大果品市场开拓和外销平台建设,特色林果产品已全面进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内地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林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林果产品生产企业的投资,喀什地区现有以英吉沙神恋、泽普晋泽枣业、麦盖提刀郞农产品实业等企业为主的果品加工、贮藏保鲜企业51家,果品加工量3.7万吨、贮藏保鲜7万吨;林果合作社发展到110家。4家林果企业、2家林果业专业合作社入选第一批自治区林果业重点龙头企业、重点专业合作社,英吉沙县供销合作联社色买提杏被评为新疆名牌产品。

如今,南达乳业、新疆银谷泰油脂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喀什公司、泽普县百佳肉业、叶城县喀什盛象果业有限公司、天海绿洲枣业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 喀什地区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借助实施“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双赢的林果产业发展模式,10年间,林果业面积由60多万亩迅速增加到600万亩,有力配合了绿洲内部生态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风沙危害逐渐减轻,绿洲内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一幅精心描绘的美丽果园

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帕米尔高原,帅气的塔吉克族青年拉齐尼是“名人”,今年2月,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时被国务院评为“爱国拥军模范人物”。

此前,拉齐尼的父亲巴亚克曾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的接见,国务院在2005年和2009年两次授予巴亚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一家三代在帕米尔高原义务巡逻,担任部队“牦牛向导”,在高原雪海守护边境线的感人事迹。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888公里,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陆地三国接壤的边境县,距离首府乌鲁木齐市有1700多公里。

在雄伟的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

驻守在这里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陆地巡逻路线最长,也是全军唯一因地势险要不能乘车、骑马的巡逻线。红其拉甫边防连只能依靠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作为巡逻的交通工具。

“这条巡逻路线往返一次最少也要3个月时间,路上还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巡逻队伍将寸步难行。从1949年开始,塔吉克族牧民凯力迪别克就自告奋勇,主动为部队义务当向导。凯力迪别克一家的传奇历史从此揭开了序幕。”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长地力毛拉提·依布拉音告诉记者,在此后的23年间,凯力迪别克无怨无悔地带领边防官兵走遍红其拉甫边防线的每一道山沟、每一条河流、每一块界碑。跟随着老人步伐,他的儿子巴亚克、孙子拉齐尼也先后走上了高原巡边路。 与拉齐尼一样,在巍巍慕士塔格冰山雪峰下,在艰险崎岖的千里巡逻线上,越来越多的塔吉克族牧民义无反顾地接过父辈们手中的鞭子,骑着牦牛行走在常年冰雪覆盖的边境线上,成为一个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边防安全义务巡逻,他们朴素的话语让人动容:“边防部队的官兵们日夜巡逻在边境线上,让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们为他们带路,只是做了一个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情。”

如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不断推进,古称“葱岭”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出海口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咽喉要道,承担起了新疆东联西出、西进东销主要国际通道的历史责任。

与此同时,“一县邻三国”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还面临着暴恐人员潜入和枪毒走私的严峻形势。在“云端”守边护边,让888公里边境线成为铜墙铁壁,成了塔吉克族牧民的共同心愿。 地力毛拉提·依布拉音说,在帕米尔高原,每一个牧民就是一个义务护边员,每一个牧民家庭就是一个“前哨班”,他们守护着国家的边境,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热情,这也是塔吉克族被誉为“戍边民族”的原因所在。

多年前,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谱写了帕米尔高原军民共同守护边疆的赞歌,如今歌声绵绵,护边的塔吉克人几十年来传唱不止!

辉煌六十年,如今的新疆朝气蓬勃,加速度、黄金期、大开放、心连心,“四大亮点”装点新疆大地。

加速度,让发展的车轮快起来。“错过了深圳,错过了浦东,不能再错过新疆。”如今,这句话在新疆成了人人都爱引用的“金句”。近年来,政策支持之多,投入力度之大,建设项目之快,在新疆都是前所未有的。5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从2917美元增长到7037美元,创造了新疆速度、新疆效率。“一带一路”的东风,让新疆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60年的故事篇六

60年最美十二大女性

60年最美十二大女性

章子怡等入选中国十二大美女。中新社发 陆欣 摄

中新网9月26日电 六十年光阴足以湮灭太多的东西,但是仍有很多人,很多事,铭记在人们心里。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广州《南方人物周刊》选出中国12位最美丽的女性,香港人熟识的巩俐、伏明霞、杨澜、章子怡等均榜上有名。

这中国12位最美丽的女性是:林徽因、王丹凤(老牌女星)、杨丽坤(扮演“阿诗玛”闻名)、严凤英(黄梅戏名伶)、张志新、章含之(名媛)、潘虹(影星)、周晓兰(女排运动员)、巩俐(明星)、伏明霞(跳水皇后)、杨澜(电视主持)、章子怡(明星)。

该刊说,世上的任何奖项,都敌不过人民的集体记忆。1949年以后的中国,我们能看到那些美丽的身影,活跃在各自的舞台上。

名列榜首的林徽因,被《南方人物周刊》形容为“美与智慧的绝唱”,不但是中国人心中美的化身,也是美国人费正清心中的中国之美的代表。出色的诗人,了不起的建筑学家,妙语连珠的沙龙女主人,征服了众多杰出男性的迷人的知识女性,这一切令林徽因的美具有了钻石般坚实华彩的魔力。

王丹凤、杨丽坤、严凤英都是不同时期的明星,在国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80年代以来,中国人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勇敢女性的形象。巩俐在银幕上的形象充满了力量,这力量源自抗争的意志,与传统伦理中东方女性的温顺与柔弱有天壤之别。

林徽因 (1904-1955年)

评语:美与智慧的绝唱

简介:民国时代的才女,著名建筑师、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她的美貌和聪慧吸引了无数裙下之臣,包括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后来与梁启超之子、建筑师梁思成结婚。

严凤英 (1930-1968年)

评语:永远的七仙女

简介:黄梅戏名伶,从《天仙配》到《牛郎织女》,把黄梅戏从名不经传的地方戏,变成全国普受大众喜爱的剧种。

章含之 (1935-2008年)

评语:上海最后的名媛

简介:名流章士钊的养女,前外交部长乔冠华之妻,曾任毛泽东主席英文教师,名作家,曾在外交部任职。

影后潘虹

潘虹 (1954年生/现年55岁)

评语:演艺圈最后的贵族

简介:著名演员,八十年代主导内地影坛,在《人到中年》、《井》、《最后的贵族》中饰演女主角,眼睛传递出高贵的忧郁,气质卓然,美国《时代》杂志曾以她作封面人物。

上一篇:ad钙奶营销策划书
下一篇:50字成语故事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