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3-04-02 点击:
80后创业故事篇一
陈慧超的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
陈慧超的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 他,198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本科学历,来澄创业初期,一个外乡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在此无依无靠,白手起家,面对人们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坚毅和执着,渐渐感动着周围的人,并逐渐成长为一位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标志者,他就是江阴市极地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慧超。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慧超所走过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充满了荆棘,但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童年,生活磨砺不屈性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慧超的创业故事和他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十多岁时因为家庭经济的变故,便开始承担起生活的担子。大三那年,在一次野外生存训练中被户外拓展这个行业深深吸引,于是独自一人跑到了江西南昌拜师。同年下半年,正直大四的他放弃了中石化的实习机会,揣着从同学那借来的8000元钱去了北京,学习并考取了国家级拓展培训师(中级)证书,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在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后,他带着满怀激情来澄创业。然而由于资金有限、经验不足,他到处碰壁,多次穷途末路,几乎到了饭都吃不上的境地。出于生活压力,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创业梦想从事销售工作。靠着用心加勤奋,他的业绩经常是公司第一。当资金开始有所积累,社会经验也日益丰富,不屈的他在参加完江阴SYB创业培训后,毅然辞职,在租住的卧室里踏上了第二次创业征程。
二、踏实实干,辛苦付出崭露头角
创立公司之初,没有团队、资金不足、市场无序是他面临的三大问题。陈慧超透过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并通过自己的所学和之前的工作经验,从基层、管理层等多方面为企业量身制定有效的拓展训练课程,获得了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并从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江阴拓展训练的新局面,在江阴不论是极地营品牌还是陈慧超本人都已成为行业新锐。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从无锡、常州,甚至是杭州、湖州、烟台等地慕名而来,加入到极地营的品牌旗下。目前,极地营品牌已有山东烟台和浙江湖州两地正式加盟,舟山极地营也正在积极地筹备中。
三、开拓创新,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关注员工团队成长,良好的大环境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奋斗,极地营公司除了吸引到一批有着同样梦想的团队成员,还与全国多家基地、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创新经营模式使企业的架构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成熟。2012年10月,与长三角人力资源网合资,创建第一个国内拓展行业在线交流学习平台——中国拓展师网。至今公司已服务江阴企事业100多家,累计培训人
数达到5000多人次。
四、热心公益,努力回馈感恩社会
“企业来源于社会,理应奉献社会。”这是陈慧超奉行的企业发展宗旨,也是极地营企业文化之一。在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了“爱心妈妈”、“成长心连心”等关注孤儿和困难家庭的资助活动,参加了江阴义工队、江阴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公益咨询与培训服务。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励在创业路上的青年,帮助外来人员和下岗职工到客户单位实现再就业。
这就是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陈慧超。他总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周围的人,昔日稚嫩大学生,今朝豪情畅大志!在宽广的事业平台上,他自信地向人们阐述着自己的理念,以其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为人们带去无限动力和正能量,用自己的坚强与汗水,书写着一个年轻人的热血青春!
“90后”女孩一站式服务:纸媒转型管家 引4000万风投 当越来越多人的信息开始来源于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在上下班途中翻看的是手机而不是报纸,传统媒体意识到了向新媒体转型的紧迫。但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网络技术瓶颈却成了一道坎。“90后”女孩张稔梅从中看到商机,做起了“纸媒转型管家”,目前已与十几家传统媒体达成了合作意向,还引来了4000万元风投。
一站式服务帮传统媒体转型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碎片式阅读来获取信息,这是必然的趋势。”昨日,坐在商报记者面前的张稔梅轻声细语地说。1990年出生的她,是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的大四学生,也是重庆搜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张稔梅介绍,前年她在北京一家国家级媒体实习,刚好经历了该媒体向新媒体业务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她看到了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前期投入大等难题。虽然有部分IT公司提供建站、软件开发,托管等服务,但很少有公司能做到一站式服务。
回到重庆后,张稔梅与合作伙伴吴雅琪一起,在今年1月正式成立了重庆搜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稔梅任公司CEO,吴雅琪任COO。公司主攻新媒体项目,开发出CmsSou全媒体网站管理系统、新媒体采编发系统等。
如今,她们除了免费帮传统媒体建站/升级网站、生成APP等新媒体类产品外,还可提供数据采集、内容发布、组织、传播、维护、运营等的一站式全免费托管服务。“我们要把媒体从网络技术和运营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注做好内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张稔梅笑着说。
前期免费服务后期分成
“对传统媒体来说,他们在转型过程中享受的是零投入和零风险。”吴雅琪介绍,与其它提供网站建设服务的企业相比,她们采用的运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前期提供的是全免费服务。无论是为媒体建立或升级网站、转型软件的开发以及全部技术投入,都由她们的团队承担,免去了传统媒体在资金、技术、运营上的所有风险。据估计,这一模式最少每年可以为传统媒体节约近80万元费用。 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公司靠什么方式盈利?“我们参与的是后期盈利分成。”张稔梅说,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在向新媒体转型,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媒体的价值。而她们的团队就是要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期间,提升潜在的互联网盈利能力。后期广告投放、网站产品销售等都可以实现利润分成。
为在达成合作意向后能够吸引更多网络广告,张稔梅和吴雅琪还收购了两家专业的互联网广告公司。“我们有上万家广告主,收入方面应该不成问题。”张稔梅信心满满地说。
艾瑞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核心数据显示,国内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198.4亿元,同比去年一季度上升38.9%。“未来,新媒体平台成熟后,将打造一个航母级广告平台,通过它为广大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免费做产品推广。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将好的产品推出去,实现价值。”张稔梅说。
新项目引来4000万风投
张稔梅和吴雅琪的理念迅速得到了国内传统媒体认同。
吴雅琪透露,公司已与十几家传统媒体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包括国内数一数二的文摘类期刊。该新媒体项目还引起了国内多家投资公司的关注,经过慎重选择,她们接受了其中两家抛出的橄榄枝,获得了4000万元风险投资。
重庆电商协会副秘书长王蜀生表示,张稔梅和吴雅琪抓住传统纸媒转型契机,与之形成合作关系,这一全新的运营方式发展前景很不错。
据了解,目前国内注册的传统纸媒有上万家,但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很多网站由于没有专业团队经营最终沦为摆设,能够实现新媒体业务盈利的不足1/10。
不过,王蜀生也提醒,如今网络市场同样面临激烈竞争,部分大型网络媒体已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为传统媒体新建立起来的新媒体平台,要利用好原有传统媒体的资源,否则存在盈利风险。
90后异国摆地摊 卖眼镜年赚250万!
改革开放以前,潮汕这边生活比较贫穷,所以潮汕人选择到泰国去发展,发展起来后都没有再回来潮汕了,有的就直接在那边定居下来,不过还是会回家探亲,所以潮汕还有“华侨”一说。后来这边的生活改善了,到泰国发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还是有一边潮汕人会过去那边发展。
07年初中毕业后,班里有一男同学跟着他亲戚去了泰国,短短的五年,他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子蜕变成为一位有车有房的有为青年。
他说刚开始来泰国的时候,真的非常想回家,因为去了那边去找工作,但人家都以语言不通把他回绝了,整整找了两个月的工作,都找不到一份工作。后来在找工作的途中,他看到了一位中国人在摆地摊卖手表,或者是在异国看到自己国家的人心里的那份激动吧,他过去与那位中国交流了一会,发现原来那位中国大叔也是潮汕人。那位潮汕大叔告诉我同学,想在这边找一份工作不懂这边的语言几乎是找不到的,摆地摊的话,日子还能过得去,要不一起来摆地摊,他旁边还有一个位子是没有人摆的。
同学说他开始的时候也犹豫了,从中国来到了泰国,为的就是更好的发展,最后却是去摆地摊,但看着自己身上的钱一天一天的少了下来,再这样下去连基本的生活也没办法维持了,于是他听了那位大叔的话,也跟着他一起去摆地摊,但我同学选择的是卖眼镜。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是很好,因为不懂泰语,然后年纪偏小,所以很多人都是用着不信任的眼光看着他。后来,慢慢的客户积累多了,他的诚信也积累起来了,很多老客户都会自己自动的帮他介绍新的客户。
他现在的客户就是这五年来积累的老客户外加自己新开发的新客户,以前眼镜是自己在国内拿货的,听说现在是自己开厂在做了,在泰国也买了房子买了车子,但他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五间铺面了,没有在摆地摊,一年赚下来大概有250万利润,听说当时叫他一起摆地摊的大叔现在是他们工厂的经理。
五年的时间成就了一个小伙子的梦想,也见证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子蜕变成为一位有车有房的有为青年的历程。
80后做什么生意好?毕业不到3年赚近1000万
80后做什么生意好?大家都说80后是浮夸的一代,一直背着房贷和车贷的重包袱,还得面临不得不的“月光”,其实不管那一带都会有这么个过渡期。80后做什么生意好?其中永远会有那么一些“能人”,大胆的走出那一步。她是大学高材生毕业后,三年准备开启手工艺品的浪漫征程。她也是美女高材生,北大的每天为她打下了坚实的经验基础,不到三年就赚了近千万。80后做什么生意好?创业是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只要有信心,80后的崛起不成问题! 故事一:手工艺品店
两年多换数次工作
店内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大部分出自她的巧手
80后做什么生意好?婷婷是一名来自湘西的80后女孩,个头不高,大眼睛,小脸蛋很精致,她说话时语气平缓、柔和,略带稚气,偶一害羞,脸上便泛出一片绯红。
2002年,婷婷只身一人来到长沙女子大学就读动漫设计专业,05年毕业后,她和同学一起到北京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那是在一家公司做设计,因为是新手,所以工资非常低,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没多久,婷婷便换了工作,后来她选择回到长沙。然而,
工作一直不能让她称心如意。
“在两年多里我换了好几份工作,因为这些工作我都不太喜欢,我平时喜欢做一些小工艺品,比如玩具、饰品等,我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来卖自己做的东西。”
80后做什么生意好?毅然辞职开创意店
因工作不顺心,婷婷在08年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工作,选择“待业”,而那一年正好是金融危机,就业形势严峻。
“那时一些同学不理解,说我现在辞职很不理智了,其实我是想实现我自己的梦想。”辞职后婷婷努力筹集资金,而这一筹集几个月便过去了,店依然没有开成。“开一家店至少要几万元,而我只有几千元,远远不够。”
一天,她在与朋友的聊天中得知,长沙市为了鼓励创业,在黄兴路步行街动漫sky为创业者提供150多个免租金的铺面,免租期限是半年,婷婷非常开心,觉得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于是,她急忙和一同学商量,两人凑了一万多元合伙开起了店。
“店名为„80栈‟,意思是能让所有的80后都有个停靠的地方。”婷婷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当时就业形势不好,而政府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她觉得自己刚好赶上了好时候。
80后做什么生意好?自制“小玩意儿”月赚三五千
3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80栈”,这是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店,店里三边都立着木架,架子上摆满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婷婷很自豪,因为这些“小玩意儿”都是她“天马行空”后的作品。“我们自己从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淘了原材料,然后自己设计、制作,几乎每一件物品都是自己缝补出来的。”
婷婷向记者讲述了新店开张的情景。“那天,我和同学正在装修门面,刷漆、钉架、摆物品……忙得不亦乐乎,突然一名顾客带着女朋友过来询问,而我们才刚刚摆出一些物品,很多价格标签都没有贴上去,但还是被这对情侣卖走了第一件。同学就说不用选日子开张了,今天就是最好的日子。”
婷婷说,当天卖出了几件,为讨吉利凑齐“8”件,同学也买了几件,之后的几个月,生意比预计的还要好。“现在已经过了免租期,但除掉每月七八百的月租还能收入三五千元,日子也算过得去。”婷婷觉得很满足。
80后做什么生意好?希望能永远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对于未来的计划,婷婷显然没有思考过多,只希望能永远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开开店,制作手工艺品,经常有老朋友过来坐坐,我觉得生活很舒适。”当然,婷婷也有担忧的时候,那就是她打算今年和男朋友结婚,但房价的涨速似乎总是高于收入的增幅。
80后创业故事篇二
80后夫妻创业故事
80后夫妻创业故事
随着人们对美食的不断追求,食物的品质及营养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熟食卤菜作为餐饮界近几年来热捧的突起新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凭借着其独特的口味,更是受到的广泛关注。{80后创业故事}.
张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80后的夫妻,夫妻俩不甘工作生活中的平庸于是决定创业致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们了解到特色卤菜小吃,知道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他们还找到的加盟热线联系到了廖记总部,到总部进行了参观和考察,深深感受到了管理团队和生产技术团队的专业性,以及完善的经营体系和开店流程,当即决定签订合同加入的团队。
“创业虽然有点辛苦,但是为自己干活,舒坦!”这是记着第一次到张先生的店面时候张先生说的话。张先生的店面已经开业两年了每天到店里买熟食卤菜的顾客都络绎不绝,看到忙碌着的店员,记着也深深的被的火爆震撼了一把。从对的开店选址到店员培训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可以帮助没有任何餐饮经营经验的人轻松的开店。
在创业的浪潮中,选择一个好项目,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张先生和王女士正是选择了,加入了,才走向成功,走向致富之路。一直帮助着人们能够成功创业,为打造一个优秀的创业平台。
80后创业故事篇三
从穷学生到创业者:一个80后的成长经历
从穷学生到创业者,一个新苏州人的成长经历
2011年大学毕业,转眼5年过去了,很多人把5年时间当成生命中的一个小小的节点。我一直在想,这五年是怎样的五年?我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些经历在我人生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我叫马鹏波,现在在苏州创业,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公司运转地还不错,我也实现了在苏州这个房价疯涨的城市里有房有车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新苏州人。五年前的现在,我端坐在大学教室里,看着窗外憧憬着未来,既期盼又惶恐。五年时间,恍若隔世。
一、回忆里的大学时光
我来自山东一个贫穷的山村,虽然炊烟眇眇,但是物质条件却差的多,停电停水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好在爸妈对我的教育上一直比较上心,从来没有在读书的事情上亏待过我,所以2007年我顺利地考到了苏州大学。
考上重点大学在山村里是很光荣的事情,很让爸妈颜面增光,毕竟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他代表着对于未来的一种希望。
但是大学毕竟不是免费读的,学费和生活费是让家里很操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山东向来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农民经常地种地一无所获
便会走出去找生路,所以才有了“闯关东”那些传奇的故事诞生。
爸妈也选择了“闯关东”,到海那一面的大连开馒头店,用亲手揉制的一个个白馒头换取的微薄收入来供我读书,在我眼里,他们就是闯关东的真实故事,虽然不够传奇,但是在我心中依然伟大。
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做馒头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营生,凌晨一点前就要起来揉面,发制,天不亮馒头就要做好,然后送到工地还有工厂里给工人们当做早餐,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吃到。早起熬心血还不算什么,风雨无阻地去给工厂送馒头则是更辛苦的事情。
大连的冬天很冷,你可以想象一下天不亮的时候零下十七度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爸爸每天就是这样冒着刺骨的风骑着摩托车给工厂里把馒头送过去,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雪茫茫,洁白晶莹的雪花在马路上变成了黑暗的恶魔,在冰上打滑的摩托车不受控制,一头钻到了路边的绿化带里。摩托车报废了,人也甩到了马路旁边的雪坑里。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爬起来,回家借了一辆摩托车重新装了一箱馒头继续去给工厂送。直到回到店里之后我和妈妈才发现爸爸身上扯出了一个很大的口子,赶紧跑到医院去缝针。
我的学费,就是这样用爸妈的血汗换来的。
从大一开始,我就在想各种办法帮家里减轻负担,食堂里最便宜的菜是五毛
钱的,一份米饭也是五毛钱,一份素菜一份米饭一碗免费汤,一块钱就是一顿饭,只有庆祝一些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会去吃一次七块钱的沙县小吃,在当时我的眼里,这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我在找着各种兼职的机会,发传单、做婚礼勤杂、超市导购,基本上大学生经历过的兼职生活我都经历过一遍。每天晚上十一点从市里工作的超市骑着自行车回到十几公里外郊区的学校,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辛苦,因为在遥远的北方,年近六旬的父母经历的更多。
我的大学生活,就是靠着父母亲手揉的一个个馒头和自己课外的一分一秒兼职读完的,没有欠过学校一分钱学费,虽然辛苦,但是很满足,我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
在艰难求生的时候我也没有轻视学习,毕竟付出那么多,为的就是让自己更好地去读书。2011年,当很多毕业生求职无门的时候,我凭着自己在本专业(历史学)的优异表现成功地为自己换来了一份工作:高中历史教师,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很多人甚至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而我,又让北方山村里的父母骄傲了一次。
二、我短暂的教师生涯
教师是一份让人艳羡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受人敬仰,收入也不低。但其实就像钱钟书先生《围城》所传达的概念一样:城里的人想走出来,城外的人想进{80后创业故事}.
去。教师职业的美好往往都存在于不是教师的人口中,而真正深处其中,有的时候更多靠的是一种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感来不断填埋其中的无奈。
2011年8月,我正式踏上教师岗位,因为表现地很优异,我很快就被调到去教学校的重点班级(新教师里唯一一个刚毕业就开始教重点班的)。历史学是一门教人去思考的学问,我也在教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启发学生,教他们如何去思考问题,去辩证地认识问题,对我来讲,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希望能够在多少年之后,很多学生能回忆起是马老师教给了他们思考问题的办法。
当然,刚踏上社会的小青年不管做什么都会面临自己世界观的重塑,这让我们从大学时候的理想主义变成生活中的现实主义者。对于高中来说,学生的成绩是一切,至于其他事情:先满足学习成绩再说。高考的指挥棒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疲于奔命,在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一张张考卷和一支支用完的中性笔是青春里的浓墨重彩,为了成绩的前行路上,我们丢弃了很多路上的风景。我也变得让自己不认识,我会为了学生不经意做错的题而狠狠批评他们,会去纠正他们所有不符合高考指挥棒的思想。当我偶尔回忆起自己从事教育的理想的时候,我发现我离理想越来越远,学校不是工厂,我也不是打造考试机器的流水线工人。
更多对未来的思考是留给了我自己,高中教师的丰厚收入让我不再像大学读书时那样担心生活的问题,更多地是去思考自己的未来。马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在想离开教师岗位的时候,一位同僚想劝他不要放弃这么安稳的工作,而马云看到了这位同僚推着自行车拎着菜篮子的时候,他当即决定了去重新选择自己的
生活。
我很明白这种感受!
校园的围墙犹如一种牢笼,我不希望这就是我的全部天地。当我看到学校里的老教师的时候,那种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感觉让我不安,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难道爸妈在我读书的时候付出那么多血汗只是为了我成为一名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买菜做饭的教师吗?
我要去重新选择!
2012年3月,我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很多同事在劝我留在学校里:校领导的重视,重点班出的成绩,各种教学比赛所获的的名次,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我未来会成为一名很优秀的教师,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
这次选择是一次排除法,我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但是我排除了高中教师这一个选项。天地广阔,未来无限,我回到了苏州,开始寻找新的机遇,一个真正能让我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很幸运,我选择了能让我施展拳脚的行业——互联网
三、踏入互联网,新的起点
80后创业故事篇四
从1到120家店—80后真实创业故事
从1到120家店—80后真实创业故事
老婆说,开个甜甜圈店吧!
2010年夏天,房地产市场低靡,我所在的代理公司业务滑坡,便辞掉了销售经理的职务,闲在家里,正好也打算休息一阵子。那时候比较迷茫,有两条路摆在面前,一是去别的代理公司继续干销售,二是自己创业,但是我弟弟彭建劝我创业。至于创业干什么没有想好,想的最多的就是开个淘宝店。我自己渴望时间和财富自由,也只有创业可以帮助实现这一梦想。
休息的那阵子,和老婆去了一趟杭州游玩,无意中吃到甜甜圈,老婆很喜欢,还特意带了一盒回南京。后来有一天在网上找项目,发现有人做甜甜圈项目的转让,就和老婆商量要不我们就开一个甜甜圈店吧。老婆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就走访南京所有做甜甜圈的店铺,去品尝体验。觉得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其中本地开店最多的品牌做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规范。其他的也没有多想,比如盈利啊,回报之类的,只是按照心中的想法先把店开起来。
后来去考察了甜甜圈的项目,觉得口味还行,就决定干这事了。边培训的同时边找铺子,找了整整2个月,期间筛选过很多铺子,大家的意见有分歧,吵过很多次架,长时间不能敲定,让人很沮伤。有一段时间一早上两人出去扫街,下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就倒在床上,晚上再上网筛选好决定明天看哪些。那会儿就觉得创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在反复挑战你磨练你的意志。
当培训完进入筹备阶段,才是更艰难的时候,因为资金紧张,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对这个行业也是陌生的,从采购设备到装修店铺都是新手,摸索着前进,为了省装修的钱,材料都是我们自己亲自跑装饰市场采购,小到螺丝灯管大到瓷砖。有时候有分歧就会争的面红耳赤。做决策才是真的考验,现在知道之所以很难做决策,因为信息掌握的不够不完整。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只有多花钱要么多花时间来解决问题。没有钱或者钱不多只能花时间,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这些路是必须要走的,走过了这些,你才明白创业的苦,才有成功的喜悦。
开业的时候连鞭炮都没有放,也没有花篮,就静悄悄低调的开业了,只在门口放了一块牌子“小店开张,买三送三”,没想到门庭若市,因为是新手,效率跟不上,每天的产量上不来,导致顾客今天来定只能后天取货。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生意很好,这便有了小范围的口碑。这个阶段只持续了半个月左右,活动结束以后生意回落。团购也是在那个时候很火,我们也是在没开店正在筹备的时候就联系了各家团购,希望开业后能合作,可能是因为团购太火,好多团购网站都没有回复或者是爱理不理的,还有的就是看不上咱么这小店。
突然有一天美团的负责人来找我们,一拍即合,和团购的合作时间恰到好处,正好是店里的开业活动刚结束没多久,我们还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团购来了。上线第一天就卖了1000多份,效果特别好。这大概就是第一次O2O了,那时候我们在意的是人流量,每天都有预约来领团购的,就带动了人气从而提高营业额。但团购这个不赚钱,显然不能长期持续下去,不过在当时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方式了。
哇,日营业额破1.5万了!
甜甜圈店是12月正式开业的,到过年这段时间都属于旺季,生意还说的过去。等到来年的5月份开始,形势就变的严峻起来,天气变热,人们外出活动的频率降低,对食物的欲望逐渐降低尤其是对甜食。我们意识到光靠店铺的自然人流量是支撑不了的。我们一致的思路是做广告扩大影响力,媒体广告肯定是做不起,就只能印发产品传单每天到周边写字楼学校发,只要那天去发单了,当日的外卖单量就会上升。其实不光是发单还同时配合有力的促销手段吸引客户来店里。比如每个单子上都一个免费甜甜圈可以领取。顾客来了无条件就可以免费得到一个甜甜圈,同时还会再买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但不会赔本反而既赚人气又赚营业额。我们深知免费的力量强大。这些点子是从营销的书上案例学来的,边学边用再灵活变通,只要方法有效果,我们就有一种成就感。
紧接着我们在淘宝上开设了店铺,做起了线上甜甜圈,让天南海北的吃货也能吃到我们的甜甜圈。刚上线的时候因为没有宣传,询问下单的寥寥无几。后来竞争对手在淘宝首焦做了一次活动,突然间旺旺叮叮咚咚响起来,生意就这么来了,这一忙就是半年。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了线上。其实淘宝也是一个窗口,除了外地的顾客,本地也有相当顾客购买,有亲自来实体店的也有通过同程快递的。{80后创业故事}.
2010年底的时候我们也开通了新浪微博,那个时候微博刚刚兴起,慢慢摸索积累粉丝,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转发粉丝晒的图片。对客户的评价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真正在微博上发力是在去年夏天,首先做的尝试联合本地有知名度的餐饮美食微博做试吃活动,因为产品卖相好的特性,相比较其他餐饮,粉丝更喜欢拍照晒。传播力特别广,再加上甜甜圈的主要客群就是女孩,而她们大多都在微博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推广,在本地已经小有名气,同时也结识了一些美食达人,通过他们的介绍又认识了一些电视媒体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做了一次甜甜圈店的专访,知名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店铺销售也随之上升。来店里不是看微博来的就是看电视来的。特别是许多粉丝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让我们感动不已。比如有一个顾客说这家店最近在网上炒得很火,今天特意赶来。她说的最近网上很火,一定是经常在微博上看到我们信息。
后来微信流行起来,我们也在微信上也做了不少尝试,效果也挺好的。我们觉得O2O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行业每家的产品的特性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我们最终的目标总是让消费者知道某样产品或者服务的存在,从而才能体验。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可以花较少的金钱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消费者知晓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产品的基础上,学习运用互联网提供各种社交工具各类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通过互联网的反复尝试,我们的生意慢慢好起来了。如果你在2013年下半年路过南京的长白街,你会看到一间拐角的小店里每天都挤满了人,哪怕是周一周二。没错,那就是我的店。这种每天人挤破门的情况维持了有2个月,这样的结果是,新浪美食找上门了,江苏卫视找上门了,还有各种各种的合作商家都找上门了。那时店里每天的营业额都维持在5-6千,多的时候甚至冲破1万5,对于一个曾经日营业额到2000就合不拢嘴的人来说,这显然有点超乎我的意料。{80后创业故事}.
从1家店到120家店
真正想到做加盟,是后来的事。因为我做的是甜甜圈,吃的大多是女生,特别是一些8090后的女生,其中有一些是江苏周边城市来南京上大学的姑娘,也有很多在南京上班的白领。很多姑娘在吃到我们的甜甜圈后,就说这个甜甜圈真的很好吃,我们那里肯定也有很多人喜欢的,问我能不能回家去开一间。刚开始我没在意,心想每天赚几千块日子多轻松,她们加盟的话还要为她们的生意负责,多累。但当问的人多了,我就开始当真,并琢磨起这件事来了。
女生对开一间甜品店的理想与坚持,有时候你是无法理解的。有的姑娘实在是太执着了,三天两头跑来店里找我谈,有种非开不可的感觉。后来我想,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吗,执意要创业的那股劲儿谁也拦不住。当时手里拿着10万块,和老婆双双辞职,最后东拼西凑勉强开起来一间小店。这样一想,我似乎理解她们了。崇高点的说法,我是为了完成她们的甜品梦。
那是2013年的6、7月份,我开始筹备加盟这个事,等所有流程都梳理好,正式放开加盟已经是9月份了。到今天,一年时间就做了120家店。要问这其中有什么秘诀,我的回答就是,对口味的坚持!像《舌尖上的中国》台词所说,我们对美食美味一直保持着敬仰的态度。从当初的一间小店,到现在全国120间店,4年来表面上我们开了很多店,干了很多事。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把甜甜圈的口感做的很好,这也是我4年来干得最为得意的一件事。如果你去吃吃市面上其它的甜甜圈,再来吃吃我们的甜甜圈,你就明白为什么我这么说了。我不知道甜甜圈口感的极致在哪里,有没有极致,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们会为甜甜圈的极致口感奋斗到永远。
事实上,我们做加盟就建了一个网站,没做太多推广,没有强大的销售团队每天打电话,很多加盟我们的人开始都是看到我们门店生意很好,一吃发现口感特别好,就开了一间。刚开始是在江苏很多人知道,开的店越多,全国各地也有很多人知道,就加入了我们的创业队伍。最远的一个,是刚签的新疆克拉玛依的一个90后小伙子。
加盟我们的多是8090后女生,她们有的是政府公务员、有的是富二代、有的是海归,也有很多80后妈妈,她们开店都是不甘于现在的生活,想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财富自由与梦想。但只有我明白,这其中有多么不易。所以,我们对加盟的价值观是,一定要让加盟商赚到钱。 事实也是如此。目前加盟我们的120位创业者中,118位都是赚钱的,真正失败的只有2位。这2位中,一个是合伙人闹分手,一个是合伙人有自己的公司无心打理。而最快的盐城和连云港代理商,现在已经在筹备第5家店。还有一些县级城市加盟商已经开第二家。看到她们慢慢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成就感比挣到钱还开心,因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帮助创业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好的情况是,很多人看到我们加盟商甜甜圈店的生意都不错,以为开甜甜圈店很好赚,就都想开。而为了保证加盟商能赚到钱,我们都是有区域保护的,不像市场上一般的加盟品牌,收一笔贵得要命的代理费,然后放手不管了。许多地级城市我们在控制加盟,保证原先的加盟商不受恶意竞争。
这样的结果是,那些开不成团子甜甜圈的人,都成为了我们的竞争对手。有的加盟了别的甜甜圈品牌,有的去学点技术自己开个甜甜圈店,甚至以前在我们这里学技术的一个学员也自
创了一个甜甜圈品牌,也玩起了加盟。更有些竞争对手技术不成熟,开业当天做不出甜甜圈,只好跑到我们加盟商那里买甜甜圈,再加价卖,被网友在微博爆出,遭到当地团粉一致抵制。
我们是一伙平凡普通的草根创业者,做过电焊工,干过广告,卖过房子,读过几本关于营销的书,凭者满腔热情,坚定的信念,走在创业的路上。创业中只要敢于尝试,彻底的执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就会更接近我们的目标。相信自己,创业的路上不断前进。
80后创业故事篇五
“80后”的创业故事{80后创业故事}.
作为80后的年轻一代,创业似乎离他们有些遥远,有人将他们说成垮掉和自私的一代,为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点燃创业的理想,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主办了“青春闪耀崛起路――安徽青年创业故事会”活动,面向全省广泛征集以下青年典型及事迹:放弃“铁饭碗”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回家乡创业致富的养殖能手,艰苦奋斗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创业故事,他们身上的创业精神,勇敢、勤奋、坚韧、创新的精神品质,向世人证明他们是富有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一代,为当代青年勾勒出了一幅时代的创业图。
创业人物:宋春红
每月都去大城市逛一逛
创业语录:坚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凡事都谋而后动。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前瞻性,因为每一个临时的决定都可能成为今后促使你成功的因素。 ”作为山水空间装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春红身边有很多人都很羡慕他的运气好,但宋春红却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并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他坚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凡事都谋而后动,提前想到和发现那些挫折和困难,从而有效地降低或者规避风险。
1993年,宋春红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望江县交通局上班,捧上了所谓的“铁饭碗”,家里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他却高兴不起来。宋春红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到交通局上班完全不对口,所学的理论全部白费,而且那种公务员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宋春红就自己抱着一大堆在学校里做的设计作品,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地毛遂自荐,去推销自己。几天跑下来,没有一家公司要他,但是他并没有沮丧,因为在这个自我推销的过程中,他的心态得到了调整,口才得到了提高,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1995年,宋春红跳槽到一家当初毕业时就很想进的外贸企业,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公司。那时候宋春红每个月的工资才300块,每个月他都要自费去一两次像上海、南京这样比较繁华、时尚的城市去逛一逛,到处看一看,这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接触到那些最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意,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积累素材和灵感。
创业语录:做事情一定要不断地创新、进取、开拓,你要去积极地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这个社会来适应你。
1996年,宋春红想自己出来创业。通过一个开房地产公司的朋友,宋春红借了50万元注册了山水图文艺术设计公司。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春红得知安庆华林人造板公司在征集ci策划,他就自己跑去毛遂自荐。 最终,宋春红的方案被选中了,报酬直接汇到了宋春红的银行账户上,设计费一万八,再加上一些印刷费用,一共两三万块钱,这就是他创业挣到的“第一桶金”。
1997年,山水图文艺术设计公司以“迎客松”标志参与安徽卫视台标竞选,因为设计方案造型新颖,设计理念独特,从一万多名竞标对手中脱颖而出,在业内一举成名。随后的几年里,安徽省立医院、省进出口公司、省公证处等单位的logo(徽标)及vi(视觉标识)设计订单如同雪片般飞来,公司的业绩迅速跻身安徽业内前列。
创业语录:成功属于有目标的人,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有方法的人。
2002年,宋春红经过考察发现,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扩大,合肥人在拥有了新房子的同时,对房屋的装饰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粉刷装修,住宅装饰行业很有发展潜力,于是他就将公司的经营从广告设计转向了住宅装饰行业上,发挥平面设计的专业优势,把设计的要领引入家装领域,在上海注册成立了“山水装饰”公司。
为了寻求突破,宋春红从头学起,边做边学。几个单子做下来,公司的设计作品形成了色彩和造型的独特风格,加上大胆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高品质材料,充分满足了当时合肥家装市场的迫切需求,公司逐渐赢得了品牌和口碑。
创业人物:付凤
给鸡“戴眼镜”和“穿鞋子”
创业语录: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努力意识。
来自合肥市长丰县的付凤,大学学的是生物专业,2007年毕业以后,她回到家乡创业,坚持学以致用,以科学方法饲养土老母鸡、土公鸡,生产土鸡蛋、农副产品,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合肥松棵鹏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付凤的家乡在长丰县岗集镇松棵村,村后百米远就是松棵水库和成片的松林。
2007年毕业后,身边的同学都在想办法挤到大城市里去做白领,付凤和男朋友宋大鹏也已经在合肥一家制药公司找到了工作,薪水也很高,但后来他们毅然辞职,满怀希望与信心回到家乡创业。开始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在付凤的耐心劝说下,家人终于默许了他们的选择。 对于付凤来说,启动资金是最大的困难。为了节约资金,付凤自己动手打土坯砌墙,拆购低价的废弃瓦棚回来利用,每天顶着烈日挑水、和泥、打土砖,甚至在怀孕期间都没有好好待产过,很快建成了80多间鸡舍、6间宿舍,开挖了一口用于综合养殖的当家塘,完成了对荒凉的松树岗的开垦,养鸡场终于可以简单地运行了。去年3月26日,付凤夫妇首批购置了1000只鸡苗,7月份,他们的小公鸡出售了,10月份,他们的母鸡下蛋了,周边地区的商贩们都慕名到他们的养鸡场来买鸡蛋,每天千把枚的鸡蛋很快就销售一空。
为了坚持科技养殖的路线,付凤一方面忙着照顾鸡群,在劳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购买了几十本《家禽养殖》、《家禽病害防治》等相关书籍,每晚挑灯夜读,积极在理论方面给自己“充电”。除此之外,他们还自费跑遍了江苏和省内多家养禽公司,虚心求教,获取真经。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他们发明了玉米、青草、松籽、松虫混合饲料配置技术,实现了土鸡的绿色养殖,赢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
给鸡“戴眼镜”和“穿鞋子”是付凤夫妇的一个创举。当时付凤的丈夫整天呆在鸡棚里,观察鸡的生活习性。他发现鸡群中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一旦某只鸡的身上被啄出了血,其它的鸡就会一起去啄出血的地方,最后造成伤鸡的死亡。经过思考,付凤夫妇用红色的塑料片做成一副一副的小眼镜,架在鸡的鼻子上。鸡的视线是360度的,戴上眼镜可以遮挡其正前方的视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斗殴的几率,另外,红色的眼镜能够混淆出血的伤口,避免其它的鸡继续攻击伤口,有效降低死亡率。而给鸡“穿鞋子”是出于环保意识,付凤夫妇发现鸡非常喜欢用爪子刨地,这样很容易造成草根、地表的损伤,进而破环生态环境,于是他们从鸭蹼中得到启发,给鸡的脚上套上一个布套,在不影响其行动的前提下,限制它们用爪子刨地的习性,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去年12月,长丰县岗集镇政府投入6万元,修通了砂石路,帮付凤解决了交通不便的大问题,又担保贷款十多万元,帮他们完成了合肥松棵鹏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注册和“松棵土鸡蛋”的商标注册,如今,付凤夫妇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一千只鸡扩大到两万多只,鸡舍从500平方扩张到4000多平方,散放面积从400亩发展到1000亩,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每月光产蛋收入就达2.7万元。
为了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付凤夫妇成立了养鸡合作社,接下来,他们还打算办自己的种鸡厂、孵化厂,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创业人物:王雷
大学四年计划挣10万
创业语录:必须在进入大学之际就要对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详细的规划目标,并在今后努力去实现它。
1986年出生在蒙城县农村的王雷,2009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专业。现担任“安徽出众教育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家教服务等社区教育工作。
2005年9月,王雷从蒙城老家来到江城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学习。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刚进大学时,王雷就给自己的大学生涯作出了这样的规划:一年内锻炼好自己工作能力、学习交往能力;第二年开始创业,实现经济上的独立;第三年确定长远发展方向,扩大规模;第四年
注册公司,实现大学毕业前结余十万。一进大学,为了实现第一个规划,王雷开始竞选班长、参加社团,争取一切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的第二年,王雷决定走出校门锻炼自己,到校外去闯一闯。
2006年10月,王雷放弃了手头的两份家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和很多初次创业者一样,资金和经验成了头等的难题。经过市场调查,王雷选定了地点:芜湖南瑞新城,这是一个被称为是皖南地区最大小区的地方,王雷在这里租了一个三室一厅的毛坯房,买来桌椅黑板等教学设施,在安排教学场所的同时,开始招生宣传。王雷原本以为,一切都将会按照自己的思路,顺理成章地发展,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半个月过去了,一个学生也没收到,每天包括房租在内的五六十块开支在透支着他的耐心。但王雷反复告诫着自己:都会好起来的,已经没了退路,必须咬紧牙关拼下去!
创业语录:奇迹,真的就发生在再坚持一下之后。
至今让王雷仍然记忆犹新的是,收到第一个学生时内心无法掩饰的激动。熬过最难的开始,学生数量从三个、五个到十个„„王雷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着每一个学生,把所有的爱和关心全都给予他们。教学、检测、反馈,每一关都严格把关。努力终归不会白费,到学期末,学生人数达到近四十人。这时,王雷算了一笔账,除掉房租及教师工资等全部开支,竟然挣了八千多块。
总结好经验,那年刚过完春节,王雷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芜湖,开始筹办第二个辅导班,半个月之后,第二个辅导班筹办成功,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个辅导班发展顺利多了,无论是与家长沟通还是教学管理,都得心应手。 2007年9月,王雷又成功地按照第一个辅导班的模式复制出第三个辅导班,在这一季度,学生总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去年9月,第四个辅导班组建成功,这时教学总面积达到500平米,教师人数近30人,学生单期人数早已突破200人大关! 今年7月,毕业后的王雷又有了新的规划。在毕业前,他对辅导班进行了大胆的兼并和改革,并掉城南的两个效益稍差的教学点,在市区和城北新建了两个规模较大的教学点,这样从城南到城北都有了出众教育的教学点,实现了教学点覆盖全市的目标,无论城南还是城北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就近入学。毕业后不久,一个属于王雷自己的公司诞生了,王雷把它取名为“安徽出众教育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
现在,公司在芜湖市步行街金鼎大厦办公,公司运营总部面积达到240平米,下设四个教学点。公司运行后,分工更为明确,合作更为密切。王雷担任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公司下设财务部、渠道招生部、企划部、人事部、教学统筹部等六个部门,二十多名全职教师构成了公司教学的骨干力量。
目前,王雷的团队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特色课程和附带业务也在不断涌现。学生人数至目前已累计超过2400人,也先后给近200位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累计发放工资近20万元。青春的事业正按照他的规划,沿着成功的轨道健康迅速的行进
80后创业故事篇六
80后小伙创业故事
80后小伙大学兼职中介年入百万
从一个上大学还要借学费的穷孩子,到一个拥有百名员工,涉足电子商务、品牌连锁、商业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的企业老总,27岁的张腾飞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腾飞,也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一个中国梦是如何通过个人努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面对社会上所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张腾飞并不认同,在他看来就业的路就在脚下,所谓的“难”只是你不肯迈出这一步。
上大学第一年就赚了上百万
就是在校园里做兼职,给同学们介绍工作,你觉得能挣多少钱?1986年出生的张腾飞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你,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生意也能带来上百万的收入。“我是2006年9月入学的,到2007年9月我在校园内靠做中介已经挣了上百万。”张腾飞说,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小”做起,不能贪多、贪大,更加不能畏惧困难,要把握机会进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张腾飞的家在保定农村,初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得张腾飞和弟弟成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上的是一所本三院校,当时我第一年的学费全是妈妈四处借来的,从入学一开始我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努力赚钱。”张腾飞说,入学之初他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创业思路,看到有高年级的学生在售卖电话卡,就跟着一起跑。跑了一段时间之后,张腾飞就自己跑营业厅谈下批发业务开始独立经营,“我跟着他们跑了一段时间,了解了这个行业的上下游渠道,大概测算
了一下市场空间,觉得这个行业值得投入,就开始自己联系电话卡去宿舍跑销售。”
在做各种卡片销售的同时,张腾飞发现校园内时常会有一些企业来招大学生做一些兼职工作,“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把这些兼职信息整合起来,做一个校园内的中介。”张腾飞说,到了2006年11月份,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圆梦中介”,“刚开始的业务主要是给大学生提供家教、兼职等方面的信息,从中收取一些中介费。到了后来我们发展到承接校园内的企业推广活动,提供房屋中介信息,组织发放海报等项目。”张腾飞说,他们有一份自己的报纸,报纸上详细列出了各种求职信息,“我们的报纸不仅是宣传工具也能赚钱,因为总会有企业或是商家随着我们的报纸做一些宣传广告。”就是通过在校园内做这些中介信息服务,张腾飞一年时间就赚了上百万。
投资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校园里做中介能赚到一百万,在别人眼里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了,就在大家以为张腾飞会继续发展自己的校园业务时,他却选择了转行,开始到校外投资实业。张腾飞在学校周围开了一家李宁运动品牌店,还包下了一家饭店和一个KTV,“应该说在这个阶段我做生意一直比较顺利,总体上来说一直是在赚钱。” 创业初期的顺利发展也让张腾飞有了更大的野心,“当时正是煤炭行业爆发的时期,我周围也有朋友做煤炭生意发了大财,当时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也没有多想就投身到了这个行业中。”张腾飞说,这次在煤炭行业的投资经历给他的创业道路上了昂贵的一课。“在没有调查清楚前盲目进入一个你认为是暴利的行业,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要付出惨重代价。”张腾飞说,普通人觉得只要是黑色的都是煤炭,其实这里面分的种类特别细,而且煤炭生意牵扯到各方面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入行一个月,张腾飞就交了80万的学费。“你明知道对方骗了你,但是你的钱就是拿不回来,一点办法也没有。”
创业道路上的这次打击让张腾飞从盲目自信的心态中清醒了过来,“虽然后来煤炭生意开始挣钱,但我觉得这个行业也不是我将来的方向,所以又开始重新探索。”张腾飞说在这个时候,原来一个开网店的同学找到了他,这让他眼前一亮,“我觉得网上购物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趋势,所以开始向网络进军。”
创业路上要注重结识朋友
在讲述自己创业经历时,张腾飞一直在强调组建团队和结识朋友的重要性。在向网络进军的这一步中,也是早年结识的朋友帮了他。“我们在网上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