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思想政治必修三
来源:记忆力测试 发布时间:2013-04-01 点击:
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思想政治必修三篇一
政治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B)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华灯谜是关于中华语言文字的艺术,是伴随古老的汉字而产生,且代代流传不断完善的传统艺术,灯谜与汉字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同存共荣,成为中华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这表明( )
A.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是汉字的艺术
C.中华灯谜是传承汉字的主要形式D.中华灯谜艺术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汉字的发展
2.(2011·泰州模拟)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克服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2011·温州十校联考)公元1世纪,诞生于南亚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佛教作为外来的,与儒、道异质的文化,在经过彼此冲突、相互融合后,于东晋时代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此后,中华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大脉络,三家(传统说法称为“三教”)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说明了( )
A.中华文化的多样性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4.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上述材料说明( )
A.各地区的文化都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B.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统一国家
C.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D.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5.造成上题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 )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门前潮汐家家海”和“华夷估舶(注:估舶意为商船)自成群”,无疑对岭南文化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这说明岭南文化( )
A.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他区域文化完全不同
B.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
C.是岭南人在岭南地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D.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
7.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与北京“福娃”相比较,二者在形象上各自不同,在承载和传递文化的任务上也各有侧重。观察两幅图画,下列对于“海宝”与“福娃”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二者都是对世界文化的借鉴和传承 ②二者都是在兼收并蓄中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③二者的差异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④二者的设计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 )
①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③蕴涵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④说明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9.随着五忻(五台山至忻州)高速的通车,黄金周首日到五台山旅游的游客相对增多。据统计,2010年10月1日,五台山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3万人次,同比增长7%。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这说明(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0.(2010·广东文综)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11.“56个星座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12.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2010年7月8日至11日在广州召开,本届论坛的举办,对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 ②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就一定能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2010年2月3日,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在北京上演,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而激动,更为这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传统的民族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4.温家宝总理会见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时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不断走向繁荣。由此可以看出
( )
①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整体 ②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各具特色,水火不容 ③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④少数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胡锦涛到北京大学考察时作了重要讲话,对北大师生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四点殷切期望。这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④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16.(2009·海南)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2011·深圳模拟)《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弘扬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这些民族精神( )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④应该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思想政治必修三}.
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走向》一文中指出全部的当代文化发展趋势,最终都凝聚到民族精神的跨世纪创新这一基本点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
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全盘继承传统文化④全面拒绝外来文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19.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亚运第1000金”。在冠军们的背后,还有一批无名英雄:陪练。他们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寂寞和奉献,对他们而言,“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表明(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只有拿冠军为国争光,才是真正的爱国 ③爱国与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是一致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渗透于具体工作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根据上题结论,我们应该( )
A.争作无名英雄,默默奉献B.把热爱祖国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C.都去当世界冠军,为国争光D.忽视自己的利益,只为国着想{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思想政治必修三}.
21.“什么是力量?地震可以摧毁我们温馨的家园,摧毁我们美丽的山川,摧毁我们脆
弱的生命,却摧毁不了我们自强的脊梁、空前的凝聚和奋发前行的勇气!”这段话告诉我们
(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邓小平在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邓小平的这段话( )
A.揭示了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东西
B.揭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说明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具体内涵
D.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
24.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B.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25.2010年7月30日,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巨匠钱伟长教授在上海逝世。“我到校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我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国家的危亡,民族的灾难,深深教育了我,我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用科学来救国。于是,我毅然决定改学理科。”从钱伟长选科可以看出
( )
①只有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0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立足城乡基层实际,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征文演讲、书画摄影、座谈交流等活动。广泛组织群众参加首都和各地举办的国庆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义。 (12分)
27.某校高二一班同学在学习文化生活时开展了一次综合探究活动,他们对搜集的材料进行了分组讨论。
材料一 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发现的曹魏高陵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在这些文物中,既有汉族的精美陶瓷,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兵器,还包括部分文字资料。2010年1月13日,专家参考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最终确认曹魏高陵为曹操墓。这一发现,对我们研究历史和传承文化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 《北京日报》刊文说,近年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充分展现出来,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形成了一种“新爱国主义”的表现形态。2010年10月1日,某校通过演讲比赛、办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让师生进一步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
(1)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一,讨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相关问题。如果你是该组成员,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8分)
(2)第二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二,讨论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如果你是该组成员说出你的看法。(11分)
28.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始于2004年,到2011年已有8年历史。该项活动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奋读书。
(1) 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1分)
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思想政治必修三篇二
政治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课 课节训练
课节训练
一、选择题
2010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据此回答1~2题。
1.在这里我们所讲的“文化”是( )
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C.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唱得幸福落满坡——2011年北京新春音乐会》于2011年1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亮相 ②2010年11月,中央政府出台十六条控制物价措施 ③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开幕 ④2011年贺岁大片,《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在全国热播 ⑤来自香港各中小学的师生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齐唱《孔圣颂》,隆重纪念孔子2560周年诞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4.2010年12月8日,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在甘肃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将继续发扬抢险救灾精神,努力推进舟曲灾后重建,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这里的抢险救灾精神( )
①是文化 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是自发形成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关于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培养出来的 B.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C.是后天个人自发形成的
D.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6.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7.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通过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了(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8.“首届三亚(国际)海洋文化节”于2010年12月17日~19日在三亚市举办。本届海洋文化节是以弘扬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经济为宗旨的国际海洋文化盛会。通过本届活动将更好地凸显三亚的本土特色,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海洋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 D.文化可以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9.近年来,中国不断运用各种资源、手段,努力提升国际形象,不断与许多国家举办“国家年”、“文化年”等交流活动。这表明( )
A.我国重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B.文化力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志
C.中国与其他国家已经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D.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正在逐步减少
10.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 )
①大力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③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④“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⑤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A.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汉语热持续升温,已经有近5000万人学习汉语。据此回答11~12题。
11.“汉语热”标志着中国软力量的迅速增强。这说明 ( ) A.汉语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多的语言 B.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D.科技实力已经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2.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汉语热持续升温。这说明( ) A.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B.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的反映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13.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这说明( ) A.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C.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D.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就能实现经济的繁荣
14.先进文化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才能健康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更新文化发展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材料主要说明 ( )
A.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 B.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实现经济发展 C.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告诉我们( )
A.要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B.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落后就会被动挨打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 近年来,山东省的一些城市开展了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在深入研究、广采民意、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诚信、创新、和谐”的济南城市精神,“诚信、博大、
和谐、卓越”的青岛城市精神„„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17.建国61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又进一步显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课节训练
1.B [我们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广义的文化,更不同于狭义上的文化。本题选B项。]
2.C [我们重视和谐文化建设是因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对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③观点是片面的,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3.C [本题考查对文化的含义的理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同时也不同于纯自然的东西。②属于政治活动。故选C项。]
4.A [在抢险救灾精神作用下,舟曲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这里的抢险救灾精神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中说是自发形成的不正确。]
5.D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6.A [本题以漫画切入,考查对文化特点的理解。漫画中通过电脑网络、书籍等具体的物质载体来享受文化,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C项说法忽视了文化的负面影响;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的主旨。]
7.B [材料主要说明了在都市与乡镇,在边远地区文化的不同,说明了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
8.A [通过“首届三亚(国际)海洋文化节”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海洋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选A。]
9.A [通过“国家年”、“文化年”提升国际形象,说明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B错误;C、D不符合题干要求。]
10.D [材料主要是讲我们怎样提高文化竞争力,①②③④⑤分别从科技、经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人才等五个方面指出了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措施。]
11.B [“汉语热”标志着中国软力量即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体现了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选B。]
12.C [随着经贸活动的开展,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经济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的反映。]
13.B [该题所强调的是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思想政治必修三篇三
政治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A)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A)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0年12月20日,2010年长三角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华东六省一市代表共同签署了《上海共识》。长三角地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会议首次将范围扩大到华东六省一市。2011年起,将由华东六省一市轮值每年召开一次,共同规划和探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这说明( )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B.要发挥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教育作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2.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创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里的“航天精神”是( )
A.政治现象B.文化现象C.经济现象D.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统一
3.2010年12月13日,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本草饮料暨凉茶饮料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赵亚利理事长在她的报告中提到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和文化的融合越来越多,饮料发展与文化的契合度也越来越高,而且两者相辅相成。这说明( )
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影响着经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0年12月15日,吉林省科技厅厅长毛健说,经济发展,科技先行;经济腾飞,科技引领。“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事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十二五”将至,比照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我省总体规划,要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吉林振兴。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说明(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尽管科技支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攀升,但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应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B.全面引进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D.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6.2010年12月3日至4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这也是浙江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探讨文化拉动经济腾飞的思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就繁荣了
B.文化繁荣了,经济建设就搞好了
C.优秀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7.2010年4月20日,第27届潍坊国际风筝节隆重开幕,该节继续遵循了“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宗旨。这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经济力量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2010年12月18日“让世界了解中国”系列文化活动在北京行宫国际酒店隆重举行,这对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促进世界的沟通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
①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②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 ③依赖于文化创新能力,需要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加以培育 ④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在2009年全国“两会”开闭幕式上,“奏国歌”程序被改为“唱国歌”。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将“奏国歌”改为“唱国歌”,更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
A.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能促进社会的发展D.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10.2010年10月,为期六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成果丰硕,签约、成交总金额达127亿元,共吸引506家企业参展,入场观众超过60万人次。这表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对经济有重大的决定作用
B.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
C.文化事业的发展应该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D.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1.2010年12月陕西省文物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秦始皇及其地下大军”展在悉尼展出。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精神的东西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12.2010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灾难不止一次地让我们经受突如其来的苦痛,又不止一次地证明同舟共济的力量坚不可摧。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我们充分感受了这种力量;“风雨同舟,舟曲不屈”抢险救援主题展览,我们再次体会到这种力量。你感受到了优秀文化能够( )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塑造健全的人格
C.大大增强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D.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3.2010年12月18日至21日,由李盾出品的原创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在广东东莞玉兰大剧院成功试演。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尘封在人们记忆中的歌声缓缓响起,一首首邓丽君的经典歌曲穿越时空,焕发出新的魅力。这说明( )
A.语言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人们并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14.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议题悬赏征文,英国人拟定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的题目;法国人作了一篇《象的恋爱论》;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一篇政见,题目叫《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B.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5.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不仅影响中国,还传播到世界。孔子的经典《论语》在日本正受到追捧,这说明( )
A.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16.《亮剑》、《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潜伏》等电视剧,主题鲜明深刻,情节让人震撼,观后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一股爱国热情随着剧情的发展油然而生。而反映生活的故事片、电视剧,剧中发生的一些故事,都能给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留下各自的思考空间。这表明( )
A.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D.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17.2010年10月31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上海世博会创造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世博精神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弘扬世博精神,可以使之融于“十二五”规划的实践,发挥好后世博效应。材料表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C.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8.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谁时说:“我最崇拜李冰父子,他们
修都江堰的故事,我从小就听,就崇拜。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找了大量的有关他们修建都江堰的资料。我回国之初,站在都江堰边,听到澎湃的江湖之声,想到这是2000多年前的伟业,受到很大的激励。”林毅夫的话告诉我们( )
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总是不自觉的
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无目的的过程
D.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9.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是人生成长的决定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截至2010年底,昆明的博物馆总数已达104家,博物馆不仅是展现文化的载体,也能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发展博物馆,既能让民众了解文化,提升昆明市民文化生活的品质,突出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又可以挖掘出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市民共享。据此回答20~21题。
20.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无关
B.参加文化生活不一定会陶冶人的情操
C.精神产品是一种纯虚构的东西
D.离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既不能产生,也不能继承和发展
21.上述材料还告诉我们( )
A.文化欣赏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B.参加文化活动就是文化欣赏
C.文化欣赏就是欣赏万物
D.只要会欣赏文物,人格就一定健全
22.“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以及航天人所创立的“航天精神”必将激励我国人民以更大热情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这表明( )
A.文化生活各有特色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3.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西斯文化影响下,日本、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实行军事扩张的道路。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崇尚民主、平等、和睦的文化,从此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包括犹太人民的尊重,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发展。而日本虽然在战后也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对法西斯文化清算不彻底,不断否认侵略历史,甚至对战争罪犯歌功颂德,给东亚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制造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以上材料说明( )
①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道路 ②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 ③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④
24.结婚照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认真阅读下列这组照片,对它所折射出的文化生活内容正确解读的是(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总是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
C.文化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D.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
25.著有《道德箴言集》的法国一代圣哲拉罗会富科认为,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启示我们( )
A.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B.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4分)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回答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6分)
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思想政治必修三篇四
政治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B)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一位外国朋友说:“20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2.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摊游商在济南市街头巷尾公开兜售非法盗版、黄色、迷信书刊和音像,引起市民强烈不满。为此,济南市文化主管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这说明
( )
A.只有用法律手段才能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B.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C.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必须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某学校对其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的学生算过命,相信求神拜佛的学生超过半数。据此回答3~4题。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求神拜佛是________现象( )
A.先进文化B.腐朽文化C.落后文化D.科学文化
4.对于上述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现象,青少年应该做到( )
A.略知一二,开阔视野
B.可以适当参与,以丰富课余生活
C.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D.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齐鲁电视台连续多年保持收视率第一,这得益于齐鲁台定位在“参与齐鲁,共享欢乐”。从定位的变化,可以清楚地折射出齐鲁电视台精准定位的逻辑——如何由单向的传播转型为与观众互动,最终把所谓的“精英电视”过渡为“草根电视”。这启示我们( )
A.必须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腐朽文化B.要发展反映人民群众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C.文化创作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D.政府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6.2010年9月28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对外宣布,为营造国庆节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该办决定从本月下旬至11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亚运“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行动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说明( )
A.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我国已经没有市场
B.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文化
C.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D.应提供流行时尚的文化
7.(2011·湖南模拟)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编、翻拍“红色经典”成为影视剧艺术生产领域的一股潮流。有些翻拍作品,对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胡改乱编,想当然地杜撰所谓人性内容,随意增添爱情“佐料”,淡化甚至消解原作的精神立场,以达到纯粹消遣、娱乐、迎合市场的目的。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发展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文化产业应该把尊重经典文化放在首位
C.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D.文化产品应采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8.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一论断表明( )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败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