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

来源:文秘知识 发布时间:2013-02-28 点击:

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篇一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时作业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基础知识过关题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存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简称:牛),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秤)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5)弹簧的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必须在一条直线上(6)测力时,必须匀速使其前进;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重力与摩擦力

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2.重力的计算公式:,(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重垂线是根据的原理制成。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5.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6.摩擦力的大小跟和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7.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和增大。

8.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和减小;(2)用代替滑动;(3)加润滑剂;(4)利用气垫。

简单机械----杠杆

1.杠杆:一根在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定滑轮

1.定滑轮特点:不力,但能。(实质是个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要距离.(实质是)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1/nG物,若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F=1/n(G物+G动) 4组装滑轮组的方法:奇动偶定. 第七章基础知识过关题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_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7.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9.v=s/t→s=,t=____

10.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状态或

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11.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12.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13.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1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5. 物体在受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一、 压强

1、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是 垂直 被压表面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3、通常用P表示压强S表示受力面积,F表示压力,压强计算公式:P=F/S 4、1Pa是指1m面积上受到1N的压力时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5、增大压强的方法有:(1)压力不变时,减少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减小受力面积的同时增大压力。 二、液体的压强

1、对“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的观察的分析,可得出下面的结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一液体的内部,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

(4)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深度”是指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而不是到容器底的距离。 三、大气压强

1、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长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有无液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 3、1atm等于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1atm的值约为1.013×10Pa

4、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当大气压突然降低时,会 阴天 。气压升高时,常预示着天气 晴朗 。

5、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 升高,随气压减小而 降低 。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

5

2

1、 浮力的概念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 向上和 向下 的压力 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应于 气 体。(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ρgv排 4、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它的浮沉决定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物体可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处)物体漂浮于液面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 5、计算浮力的方法

(1)利用弹簧秤测量:F浮=G-F拉。(2)压力差法: 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F浮 =ρgv排 (4)利用漂浮、悬浮条件: F浮 =G 6、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 质量,潜水艇和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 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能升空的气球和气艇里充入的气体的密度要 小 于空气的密度(填“大于”“小于”)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1、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

2、 扩散等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的运动. 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是力和力.

4、界中存在着能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分子.任何物体都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

5、 原子模型:原子中央是一个很小带正电的;带负电的在核外很大空间绕核核旋转。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_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是不带电的.

6、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的力.地球及各行星绕太阳旋转是由于太阳和这些行星之间存在吸引力.

7、 的宇宙尺度,由小到大的排列:地月系——系——系——总星系. 易错归纳:

1、压强的两种方法(1)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2)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摩擦力的两种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粗糙;

2、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P=ρ计算浮力的方法:F浮=ρ

gh(注意:ρ液是指液体的密度;h是指深度;)推导压强公式使

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gV排(注意:ρ液是指液体的密度;V排是指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篇二

八上物理课时作业本答案[1]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折射 会聚 发散 2.中间 边缘 边缘 中间 3.不变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 两 5.④⑤⑥ ①②③

6.会聚 焦距 7.凸透 会聚 8.

9.B 10.D

11.会聚 主光轴 折射 焦点 12.短 强

13.图略 表面弯曲程度大的凸透镜,焦距较短

14.叶子上的水滴相当于小凸透镜,使太阳光会聚,灼伤了植物叶片,于是出现了枯点

15.大 小 16.A 17.如图{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

18.如图

19.红 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20.(1)凸透镜、白纸、刻度尺、手电筒 (2)手电筒发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用白纸在另一侧找到一个最亮(最清晰)的点,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光心的距离 (3)手电筒发出的光不够平行,凸透镜的光心位置不准确等

21.(1)凹透镜能使平行光发散。 (2)凹透镜作近视眼镜片,安装在家门上

作观察孔。 (3)猜想——实验——得出结论——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凸透镜 远 近 倒立 缩小 实

2.凸透镜 近 远 倒立 放大 实 3.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凸透镜 非常近 正立 放大 虚

5.是由实际光线 能 不是由实际光线 不能

6.凸 会聚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答案合理即可)

7.凸 倒立 缩小 实 8.B 9.B 10.B 11.D

12.正立 放大 虚 凸透镜 13.凸透 倒着 放大 实

14.D 15.A 16.D 17.A

18.金属环慢慢从水中取出后,环内蒙上一层水,且水面呈凹面,这就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用它观察报纸上的字,字变小了;当慢慢向环内滴水时,环内的水面会凸起,成了凸透镜,所以用它观察报纸,字放大了。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1.凸透镜成像不同可能与物距大小有关 物体距照相机镜头远,所成像小;物体距幻灯机镜头近,所成像大

2.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光具座 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烛焰、光屏的中心调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焦距

3.尽量远 光屏 清晰 大小 正倒 物体(蜡烛) 凸透镜 像(光屏) 凸透镜 4.e a a或b c或d 5.B 6.C

7.光具座 焦距 同一高度上 光屏 8.同一高度上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9.A 10.C 11.C 12.C 13.D 14.

15.【提出问题】放大 缩小 【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结论与应用】(1)大 长 (2)远离 缩短

第2课时

1.

2.小于 6.A

7.焦点 二倍焦距 焦点 8.实 虚 倒 两 正 放大 同 9.减小 增大 10.一倍焦距 11.B

12.A 13.C 14.D 15.A

16.(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在把火柴点燃的时候,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用刻度尺量出火柴头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17.(1)刻度尺 (2)物距和像距 像的性质(正立、倒立,放大、缩小,虚、实) (3)方法1:把它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移动纸板看能否看到小亮斑。 方法2: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它,看是否在另一侧会聚于一点。 方法3:拿它看远处物体看是否成倒立、缩小的像。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凸透镜 薄 弱 厚 强

2.厚 强 长 前 凹透 发散作用 凹透镜

3.薄 弱 短 后 凸透 会聚作用 凸透镜

4.透镜焦距的倒数 短 强 5. 25cm 6.甲 凸 7.A 8.B

9. 0.5m 0.25m 10.前 凹 11.远视 凸透 B A

12.拉紧眼皮,使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使像出现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字 13.C 14.C 15.C

16.放在阳光下,对光会聚的是老花镜,发散的是近视镜 靠近课本,看课本上的字,看到放大的是老花镜,看到缩小的是近视镜(答案合理即可)

17.(1)凹 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晶状体变厚;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晶状体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18.(1)靠近 靠近 (2)A C B D

19.注意用眼卫生,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坐姿和休息;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等。 20.凹 发散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凸透镜 倒立 放大 实 投影机 凸透镜 放大镜 正立 放大 虚

2.两次放大作用 3.凸透镜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放大镜

4.视角 视角 大 5.多 明亮 6.显微镜 望远镜

7.倒立、缩小 焦点以内 放大的虚 远视 8.大气层以外 大气层

9.C 10.D 11.增大成像亮度和清晰度,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12.避免了大气层的干扰 13.D 14.A 15.D

16.(1)左下 (2)将平面反光镜改为凹面反光镜 增大光圈

17.凸 倒立 缩小 实

章末小结

1.凹 凸 大于15cm 2.(1)光屏的中央 (2)放大 (3)远离 3.

4.倒立 放大 实 倒立 缩小 实 5.乙 6.变小 凹

7.A 8.D 9.A 10. 11.

12.(1)A (3)A

13.(1)光具座、平行光源、光屏

(2)只测一块镜片焦距,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篇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课时作业参考答案{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参考答案

- 1 -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参考答案

- 2 -

第三章 相互作用参考答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参考答案

- 4 -

- 5 -

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篇四

2016物理 高三一轮复习 物理课时作业8

课时作业八

[基础小题]

1.如图,软木块上钉有一钉子,已知钉子的质量为m,软木块的质量为M,用力F竖直向上提钉子,使钉子和软木块一起向上加速运动.若钉子与软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要使钉子与软木块分离,则F大小应(

)

A.大于(M+m)g

B.大于fm

C.大于(M+m)fm/M

D.不能确定

[解析] 当钉子将要与木块分离时,对软木块有:fm-Mg=Ma;对整体有:F-(M+m)g=(M+m)a,解得:F=(M+m)fm/M,故C选项正确.

[答案] C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线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A,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为了增加轻线上的张力,可行的办法是(

)

A.增大A物块的质量 B.增大B物块的质量

C.增大倾角θ D.增大拉力F

[解析] 对于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mB)gsin θ=(mA+mB)a,对于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mBgsin θ=mBa,解以上两式得FT=F,选项B、D正确. mA+mBmB

[答案] BD

3.2013年6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开讲.太空中的质量测量仪的原理是:质量测量仪能够产生一个恒力F,航天员把一个物体固定在质量测量仪支架一端,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力F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若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

A.F/vt B.Ft/v

C.v/Ft D.vt/F

[解析] 设待测物体的质量为m.根据题述,放手后待测物体在恒定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v/t,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待测物体的质量为m=Ft/v,选项B正确.

[答案] B

4.(2016·浙江台州中学高三期中)如图甲,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于桌面,现将一物块放于弹簧上同时对物块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外力,并使系统静止,若将外力突然撤去,则物块在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前的速度—时间图象(图中实线)可能是图乙中的( ) 1

[解析] 撤去外力后, 物块先向上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重力与弹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再做加速减小的减速运动,当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再做竖直上抛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故A对.

[答案] A

5.(2016·长春调研)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地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若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地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l1+l22B.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

C.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

l1-l2

[解析] 由题意可得两种情况下物块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为a=,方向水平向右,所以C错3m

误.设弹簧的原长为l0,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有k(l1-l0)=ma,k(l0-l2)=2ma,解得

2l1+l2F,k=A错误,D正确.kΔl1=ma,kΔl2=2ma,则Δl1<Δl2,所以B错3l1-l2Fl0=

误.

[答案] D

6.(2016·山东临沂高三期中)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球沿水平面相向运动,当小球间

2

{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

距小于或等于L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互排斥恒力作用,小球间距大于L时,相互间的排斥力为零,小球在相互作用区间运动时始终未接触,两小球运动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

B.在t2时刻两小球间距最小{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

C.在t1时刻两小球间距最小

D.在0~t3时间内a球所受排斥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 小球a沿规定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b球沿规定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在t2时刻两球速度方向相同且大小相等,间距最小,B对;由图可知两球加速度aa<ab,所以ma>mb,A错;0~t3时间内a球一直减速,所以所受排斥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D对.

[答案] BD

7.一足够长的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放置一长木板,木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上固定一力传感器,连接传感器和光滑小球间是一平行于斜面的轻杆,如图所示,当木板固定时,传感器的示数为F1.现由静止释放木板,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传感器的示数为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稳定后传感器的示数一定为零

μF1B.tan θ= F2

F1

F2C.tan θ= μF2D.tan θ= μF1

[解析] 木板与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对球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sin θ=0,mgsin θ-F2=ma,对木板和球整体得:(M+m)gsin θ-μ(M+m)gcos θ=(M+m)a,

μF1则a<gsin θ,解得F2=mgsin θ-ma>0,A项错;tan θ=,B项对,C、D项错. F2

[答案] D

[必纠错题]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绳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两点.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FT1,Ⅱ中拉力大小为FT2,当仅剪断Ⅰ、Ⅱ其中一根的瞬间,球的加速度a应是( )

3

A.若剪断Ⅰ,则a=g,方向竖直向下

B.若剪断Ⅱ,则a=

C.若剪断Ⅰ,则a=FT2方向水平向左 mFT1,方向沿Ⅰ的延长线方向 m

D.若剪断Ⅱ,则a=g,方向竖直向上

[错解] 易错选B或C项.

[错因分析] 小球受到弹簧Ⅰ的拉力FT1,绳Ⅱ的拉力FT2和重力mg三力作用保持平衡,若剪断Ⅰ,另外两个力的合力与FT1等大反向,故误选C项;同理分析,若剪断Ⅱ,则误选B项.

[解析] 首先分析没有剪断Ⅰ、Ⅱ之前的小球受力情况.小球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在剪断Ⅰ的瞬间,由于小球的速度为零,绳Ⅱ上的力突变为零,则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A项正确,C项错误;若剪断Ⅱ,由于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FT1与重力的合力大小仍等于FT2,所以此时加速度为a=FT2,方向水平向左,B项正确,D项错误.

m

[答案] AB

[高考真题]

9.(2015·海南单科,9)如图,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

)

{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

A.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解析] 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则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可知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增大,故A错误,B正确;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的质量为m,当匀速运动时有mgsin θ=μmgcos θ,即sin θ=μcos θ,假设物体以加速度a向上运动时,有FN=m(g+a)cos θ,Ff=μm(g+a)cos θ,因为sin θ=μcos θ,所以m(g+a)sin θ=μm(g+a)cos θ,故物体仍做匀速下滑运动,C

4

错误,D正确.

[答案] BD

10.(2015·新课标全国Ⅱ,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

2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3

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

[解析] 设PQ西边有n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则F=nma ①

PQ东边有k节车厢,则F=km·a 23②

联立①②得3n=2k,由此式可知n只能取偶数,

当n=2时,k=3,总节数为N=5

当n=4时,k=6,总节数为N=10

当n=6时,k=9,总节数为N=15

当n=8时,k=12,总节数为N=20,故选项B、C正确.

[答案] BC

[综合大题]

11.如图是某同学的航模飞机,操作遥控器使飞机起飞时,飞机受到空气竖直向上的恒定推

4动力,大小是重力的一次试飞中,让飞机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3 s末关闭发动机.(忽3

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1)此飞机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

(2)关闭发动机多长时间后重新启动,才能使飞机恰好安全落地?

[解析] (1)飞机加速上升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ma1,解得:a1=g

3 s末的速度为v1=a1t1=10 m/s

12上升的高度为h11t1=15 m 2

减速上升阶段有a2=g 13

v2

1上升的高度为h25 m 2g

故总上升的高度为H=h1+h2=20 m

(2)设飞机上升到最高点后经过时间Δt启动发动机,再经Δt′飞机安全落地,则由运动

1学公式可得:v=gΔt=gΔt′ 3

5

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篇五

2014金牌学案物理 课时作业8

课时作业(八)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1.(2013·兰州高三统考)“1 N”与下列哪个量相当( )

A.1 m/s2

C.1 kg·m/s2 B.1 kg D.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2.如图所示,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

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

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 )

A.P做匀速直线运动

B.P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一次

C.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

D.有一段过程,P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3.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F向上提它,力F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F小于图中A点值时,物体的重力Mg>F,物体不动

B.图中A点值即为物体的重力值

C.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

D.图线延长线和纵轴的交点B的数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

4.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

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A.a1=0,a2=g

m+MC.a1=0,a2=g MB.a1=g,a2=g m+MD.a1=g,a2=g M

5.(2013·江西新余市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

于斜面上,被一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

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D.若F增大,斜面对球的弹力仍然保持不变

6.(2013·河北教学监测)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

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已知弹簧的

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2m的小球上有一水平拉力F,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 )

F 3k

FC.L+ 3kF2kFD.L+ 2k

7.如图所示,轻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2 kg的物

体A,A处于静止状态.现将质量为3 kg的物体B轻放在A上,则B与A刚要

一起运动的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A.30 N

C.12 N B.18 N D.0

8.(改编题)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

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如图所示.在

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

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则( )

A.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B.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

1C+ma 2

1D+ma 2

9.(2012·四川乐山市第三次调查研究)如图所示,bc是固定在小

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中心穿过横杆,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

当小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过程中,M始终未相对杆bc移动,M、m

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M受到横杆的摩擦

力为 ( )

A.大小为(m+M)gtan α,方向水平向右

B.大小为Mgtan α,方向水平向右

C.大小为(m+M)gtan α,方向水平向左

D.大小为Mgtan α,方向水平向左

10.(2012·唐山统考)如图所示,一个长方

形的箱子里面用细线悬吊着一个小球,让箱子分别沿甲、乙两个倾角相同的固定斜面下滑.在斜面甲上运动过程中悬线始终竖直向下,在斜面乙上运动过程中悬线始终与顶板垂直,则箱子运动过程中( )

A.箱子在斜面甲上做匀加速运动

B.箱子在斜面乙上做匀速运动

C.箱子对两个斜面的正压力大小相等

D.箱子对斜面甲的正压力较大

11.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

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

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已知cos 53°=0.6,sin 53°=0.8)( )

3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 5

3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mg 5

C.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

5D 3{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

1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A、B两个物体,质量分别

为mA=3.0 kg和mB=2.0 kg,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0.10.在A、B之间有一原长l=15 cm、劲度系数k=500 N/m的轻质弹簧将它们连接.现分别用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F1、F2同时作用在A、B两物体上,已知F1=20 N,F2=10 N,取g=10 m/s2.当物体运动达到稳定时,求:

(1)A和B共同运动的加速度;

(2)A、B之间的距离(A和B均可视为质点).

答案:

课时作业(八)

1.C 由F=ma知,1 N=1 kg·m/s2,C正确,A、B错误,质量1 kg的物体所受重力G=mg=9.8 N,D错误.

2.C 在物体P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一直在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P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但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P运动速度一直在减小,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C正确.

3.ABD 本题考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图象问题.当0≤F≤mg时,物体静止,即

FA正确;当F>Mg时,即能将物体提离地面,此时,F-Mg=Ma,a=-g,A点表示的意M

1义即为F=Mg,所以B正确;直线的斜率为,故B点数值为g,故D选项正确. M

4.C 在抽出木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木块1受重力和向上的弹力,mg=Fx,{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

Fx+MgM+ma1=0.木块2受重力和向下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2=g.

MM

5.

D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当a=0时F1≠0,A错;当加速度很大时,FN不变,D对,B错;C中应是重力、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为ma,C错.

6.C 两个小球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相等,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2m)a,对质量为m的小球水平方向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

F克定律,可得:kx=ma, 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L+,C正确. 3k

7.C A、B刚要一起运动的瞬间,A、B的加速度相同,且弹簧的弹力F=mAg还来不及改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有mBg-F′N=mBa,对A有mAg+FN-F=mAa,由力的相互性知F′N=FN,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N=12 N,故选项C正确.

8.AD 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因此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缆车以加速

1度a上行,小物块的加速度也为a,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则有Ff-mgsin 30°=ma,Ff=2

+ma,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9.A 对m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 α=ma,a=gtan α,方向向右.取M和m整体分析:Ff=(M+m)a=(M+m)gtan α,A正确.

10.C 分别对两个小球受力分析,可知:甲中小球受到的绳子拉力和重力共线,故合力为零,箱子在斜面甲上做匀速运动,箱子对斜面甲的正压力大小等于系统重力垂直斜面的一个分力mgcos θ;乙中小球受到的绳子拉力和重力不共线,故合力不为零,箱子在斜面乙上做匀加速运动,箱子对斜面乙的正压力大小等于系统重力垂直斜面的一个分力mgcos θ,

A、B、D错误,C正确.

11.

D 细绳烧断前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mg,竖直向下;弹簧的弹力F1,水平向右;细绳的拉力F2,沿细绳斜向上,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2cos 53°=mg,F2sin 53°=F1

54解得F2=mg,F1=mg 33

细绳烧断瞬间,细绳的拉力突然变为零,而弹簧的弹力不变,此时小球所受的合力与

5F2等大反向,所以小球的加速度立即变为a. 3

12.解析: (1)A、B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为

Ff=μ(mA+mB)g=5.0 N

设运动达到稳定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2-Ff=(mA+mB)a

解得a=1.0 m/s2.

(2)以A为研究对象,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

FfA=μmAg=3.0 N

设运动达到稳定时所受弹簧的弹力为F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FfA-FT=mAa

解得FT=14 N

所以弹簧的伸长量Δx=FT/k=2.8 cm

因此运动达到稳定时A、B之间的距离为

x=l+Δx=17.8 cm.

答案: (1)1.0 m/s2 (2)17.8 cm

8下物理课时作业答案篇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时作业本及答案提示

上一篇:cctv什么节目适合布置成地理作业
下一篇:8年级人教版物理长江作业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