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青浦英语一模作文
来源:高三励志 发布时间:2013-01-31 点击:
2017高三青浦英语一模作文篇一
上海市青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上海市青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1-5题) (10分)
1.何时倚虚幌, (杜甫《月夜》)(1分)
2.人有悲欢离合, 。( [填作者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分)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 。在柳永《八声甘州》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 , 、 ?”(2分)
4.高中毕业和最要好的同学分别,最能表达此刻心情的句子是( )(3分)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如果你在上海人民广场边上向附近商家一位中年妇女询问如何到上海博物馆,最恰当的询问语是( ) ( 2分)
A.嗨!你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
B.阿姨你好!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比较方便?
C.唔„„阿姨你好,你能帮我指点怎么去上海博物馆的路吗?
D.你好!阿姨,你知道上海博物馆在哪里吗?你能帮我指路吗?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6分)
情与辞 朱光潜
①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②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③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解。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艺术(art)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与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自然。说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
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语说,自然需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④这番话并非题外话。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你和我何尝没有过真正的情感?何尝不自觉平生经验有不少的诗和小说的材料?但是诗在哪里?小说在哪里?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⑤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在把一块顽石雕成一个石像,这就是说,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文学家对于情感也是如此。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⑥这一番话是偏就作者自己的情感说。从情感需经过观照与思索而言,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烘托。古人有“痛定思痛”的说法,不只是“痛”,写自己的一切的切身经验都必须从追忆着手,这就是说,都必须把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个人去看。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明白这个道埋,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粗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写“主观的经验”也是如此。
⑦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人,也要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表行动。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莎士比亚便是著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写哈姆雷特,作者自己在想象中就变成哈姆雷特,写林黛玉,作者自己在想象中也就要变成林黛玉。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
⑧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
(选自《美学散步》 有删改)
6.第①段画线词语“理智的信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8.对于第⑤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如果只是任情感自然流露,必然无法成为成功的作家。
B.作者将创作文学作品比喻为雕刻艺术品,使说理生动形象。
C.文中引用华兹华斯的名言,说明创作诗歌时只需要情感即可。
D.作者认为情感只有经过思想的打磨锤炼,才能具有形式和生命。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艺中的情,必定先要借助具体的意象作为载体,再诉诸于辞。
B.自然与艺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没有关联,也绝对无法融合。
C.文艺创作中,表述“主观的经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
D.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既要做到放乎情感于其内,又能客观观照。
10.第⑥段中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而第⑦段又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6分)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刘心武
(⑴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⑵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
⑶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怎么搁在了这里?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确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
⑷书里是几个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⑸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⑹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
⑺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⑻我就问他第二天下午有没有时间,他说有,我就告诉他我住在哪里,下午三点半希望他来。第二天下午他基本准时,到了我家。坦白地说,乍见到他,把我吓了一跳。我没想到他那么高,都站着,我得仰头跟他说话。
⑼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⑽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⑾我已经不记得随后又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渐渐地,从我说得多,到他说得多。确实投机,我真的有个新“谈伴”了。他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谈伴”吗?眼见天色转暗,到吃饭的时候了,我邀他到楼下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他允诺,于是我们一起下楼。
⑿我和王小波选了里头一张靠犄角的餐桌,我们面对面坐下,要了一瓶北京最大众化的牛栏山二锅头,还有若干凉菜和热菜。我不知道王小波为什么能跟我聊得那么欢。我们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
⒀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
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
⒁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微醺中,我忽然发现熟悉的厨师站到我身边,弯下腰望我。我才惊醒过来--原来是在饭馆里呀!我问:"几点了?"厨师指指墙上的挂钟,呀,过十一点了!再环顾周围,其他顾客早无踪影,厅堂里一些桌椅已然拼成临时床铺,有的上面已经搬来了被褥--人家早该打烊,困倦的小伙子们正耐住性子等待我们结束神侃离去好睡个痛快觉呢!我酒醒了一半,立刻道歉、付账,王小波也就站起来。
⒂出了餐厅,夜风吹到身上,凉意沁人。我望望王小波,问他:"你穿得够吗?你还赶得上末班车吗?"他淡淡地说:"太不是问题。我流浪惯了。"我又问:"我们还能一起喝酒吗?如果我再给你打电话?"他点头:"那当然。"我们也没有握手,他就转身离去了,步伐很慢,像是在享受秋凉。
⒃1997年初春,大约下午两点,我照例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他回答说:“不行了,中午老同学聚会,喝高了,现在头还在疼,晚上没法跟你喝了。”我没大在意,嘱咐了一句:“你还是注意别喝高了好。”也就算了。
⒄大约一周以后,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称是“王小波的哥儿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王小波去世了。”我本能地反应是:“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但那竟是事实。
⒅骤然失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11.赏析第⑵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12.对⑸、⑹、⑺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表明“我”联系王小波心情迫切。 B.表明王小波当时名气还不是很大。
C.表明“我”不喜寒暄且说话直率。 D.表明“我”虽有不悦但期待见面。
13.第⑿段中“共同语言”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1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王小波的认识。(4分)
① ②
③ ④
15.简析作者对王小波的丰富感情。(4分)
① ②
③ ④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 题 (8分)
游西湖 苏 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自号颍滨遗老。②闾阎,指平民。 ②①
16.高中阶段学过苏辙的散文名篇是《 》(1分)
17.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一笔带过十年的生活。“湖上重游”点题。
B.颈联抒发了没有志趣相同的人的孤独之感。
C.尾联“归去”句主要抒发出一种愤慨之情。
D.这首诗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苏辙晚年的生活。
18.联系全诗,赏析颔联的艺术效果。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4题 (17分)
秦晋殽之战(节选)
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⑵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⑶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秦晋殽之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穆公访诸蹇叔( ) ②劳师以袭远( ) ..
③蹇叔之子与师( ) ④秦伯素服郊次 ( ) ..
2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2017高三青浦英语一模作文}.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君见师之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余收尔骨焉/复驾言兮焉求 ....
21.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2.概括节选三段的段落大意 (3分)
⑴
⑵
⑶
23.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4.根据上文内容概括蹇叔形象的主要特点。(2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5—29题 (13分)
①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②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2017高三青浦英语一模作文篇二
2017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青浦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1-5题) (10分)
1.何时倚虚幌, (杜甫《月夜》)(1分)
2.人有悲欢离合, 。( [填作者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分)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 。在柳永《八声甘州》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 , 、 ?‛(2分)
4.高中毕业和最要好的同学分别,最能表达此刻心情的句子是( )(3分)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如果你在上海人民广场边上向附近商家一位中年妇女询问如何到上海博物馆,最恰当的询问语是( ) ( 2分)
A.嗨!你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
B.阿姨你好!请问去上海博物馆怎么走比较方便?
C.唔……阿姨你好,你能帮我指点怎么去上海博物馆的路吗?
D.你好!阿姨,你知道上海博物馆在哪里吗?你能帮我指路吗?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6分)
情与辞 朱光潜
①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②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③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解。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艺术(art)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与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自然。说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
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语说,自然需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④这番话并非题外话。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你和我何尝没有过真正的情感?何尝不自觉平生经验有不少的诗和小说的材料?但是诗在哪里?小说在哪里?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⑤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在把一块顽石雕成一个石像,这就是说,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文学家对于情感也是如此。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⑥这一番话是偏就作者自己的情感说。从情感需经过观照与思索而言,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烘托。古人有‚痛定思痛‛的说法,不只是‚痛‛,写自己的一切的切身经验都必须从追忆着手,这就是说,都必须把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个人去看。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明白这个道埋,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粗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写‚主观的经验‛也是如此。
⑦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人,也要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表行动。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莎士比亚便是著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写哈姆雷特,作者自己在想象中就变成哈姆雷特,写林黛玉,作者自己在想象中也就要变成林黛玉。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
⑧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
(选自《美学散步》 有删改)
6.第①段画线词语“理智的信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8.对于第⑤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如果只是任情感自然流露,必然无法成为成功的作家。
B.作者将创作文学作品比喻为雕刻艺术品,使说理生动形象。
C.文中引用华兹华斯的名言,说明创作诗歌时只需要情感即可。
D.作者认为情感只有经过思想的打磨锤炼,才能具有形式和生命。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艺中的情,必定先要借助具体的意象作为载体,再诉诸于辞。
B.自然与艺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没有关联,也绝对无法融合。
C.文艺创作中,表述“主观的经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
D.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既要做到放乎情感于其内,又能客观观照。
10.第⑥段中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而第⑦段又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16分)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刘心武
⑴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⑵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
⑶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怎么搁在了这里?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确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
⑷书里是几个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⑸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⑹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
⑺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⑻我就问他第二天下午有没有时间,他说有,我就告诉他我住在哪里,下午三点半希望他来。第二天下午他基本准时,到了我家。坦白地说,乍见到他,把我吓了一跳。我没想到他那么高,都站着,我得仰头跟他说话。
⑼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⑽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⑾我已经不记得随后又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渐渐地,从我说得多,到他说得多。确实投机,我真的有个新‚谈伴‛了。他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谈伴‛吗?眼见天色转暗,到吃饭的时候了,我邀他到楼下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他允诺,于是我们一起下楼。
⑿我和王小波选了里头一张靠犄角的餐桌,我们面对面坐下,要了一瓶北京最大众化的牛栏山二锅头,还有若干凉菜和热菜。我不知道王小波为什么能跟我聊得那么欢。我们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
⒀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
⒁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微醺中,我忽然发现熟悉的厨师站到我身边,弯下腰望我。我才惊醒过来——原来是在饭馆里呀!我问:"几点了?"厨师指指墙上的挂钟,呀,过十一点了!再环顾周围,其他顾客早无踪影,厅堂里一些桌椅已然拼成临时床铺,有的上面已经搬来了被褥——人家早该打烊,困倦的小伙子们正耐住性子等待我们结束神侃离去好睡个痛快觉呢!我酒醒了一半,立刻道歉、付账,王小波也就站起来。
⒂出了餐厅,夜风吹到身上,凉意沁人。我望望王小波,问他:"你穿得够吗?你还赶得上末班车吗?"他淡淡地说:"太不是问题。我流浪惯了。"我又问:"我们还能一起喝酒吗?如果我再给你打电话?"他点头:"那当然。"我们也没有握手,他就转身离去了,步伐很慢,像是在享受秋凉。
⒃1997年初春,大约下午两点,我照例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他回答说:‚不行了,中午老同学聚会,喝高了,现在头还在疼,晚上没法跟你喝了。‛我没大在意,嘱咐了一句:‚你还是注意别喝高了好。‛也就算了。
⒄大约一周以后,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称是‚王小波的哥儿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王小波去世了。‛我本能地反应是:‚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但那竟是事实。
⒅骤然失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11.赏析第⑵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⑸、⑹、⑺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表明“我”联系王小波心情迫切。 B.表明王小波当时名气还不是很大。
C.表明“我”不喜寒暄且说话直率。 D.表明“我”虽有不悦但期待见面。
13.第⑿段中“共同语言”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王小波的认识。(4分){2017高三青浦英语一模作文}.
① ②
③ ④
15.简析作者对王小波的丰富感情。(4分)
① ②
③ ④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 题 (8分)
游西湖 苏 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自号颍滨遗老。②闾阎,指平民。 ②①
16.高中阶段学过苏辙的散文名篇是《 》(1分)
17.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一笔带过十年的生活。“湖上重游”点题。
B.颈联抒发了没有志趣相同的人的孤独之感。
C.尾联“归去”句主要抒发出一种愤慨之情。
D.这首诗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苏辙晚年的生活。
18.联系全诗,赏析颔联的艺术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4题 (17分)
秦晋殽之战(节选)
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⑵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⑶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秦晋殽之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穆公访诸蹇叔( ) ②劳师以袭远( ) ..
③蹇叔之子与师( ) ④秦伯素服郊次 ( ) ..
2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君见师之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余收尔骨焉/复驾言兮焉求 ....
21.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概括节选三段的段落大意 (3分)
⑴ ⑵ ⑶
23.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4.根据上文内容概括蹇叔形象的主要特点。(2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5—29题 (13分)
①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
2017高三青浦英语一模作文篇三
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考作文分析
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考作文分析:立意+素材
徐汇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慈善借助移动互联网由“小众慈善,大众围观”快速进入到“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时代,但是人们在热情参与中不时感到与慈善“快乐又利他”的初衷存在差距,对于“互联网+慈善”的现状,人们思考与应对不尽相同。
【立意与素材运用建议】
1. 互联网众口铄金,但慈善终归是自愿行为
2016年双11前后,互联网上盛传 “小马云”范小勤被马云捐助的传闻,背后就有对马云的道德绑架,人们默认了马云就应该捐助“小马云”了。
2. 换换慈善的套路,不走“悲情慈善”的老路
2014年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借助新媒体,寓慈善于娱乐,不再让捐助者因受助者的“悲情”产生强烈的负罪感,获得广泛参与。
3. 互联网鱼龙混杂,慈善信息需要管理甄别
2016年年末轰动一时的“罗尔事件”,让我们一方面慨叹人性的沦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反思互联网慈善存在的漏洞,慈善资质怎样能得到确证呢。
静安区
作文题目:
根据下列材料作文。以下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几件事情。 李小文是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在他辞世多天后,媒体才发了一条短消息,送葬的也仅仅是一些他生前的学生。
歌星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让年轻的生命消失在阵阵喧嚣中。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如黄晓明的婚礼受人瞩目。
王宝强、马蓉的离婚案霸屏数周,几乎掩盖了“奥运”的光芒。
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它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3)不要写成诗歌。
【立意与素材运用建议】
1. 反思娱乐至死、盲目跟风的浮躁世风
民众一味关注明星八卦,对于家国大事漠不关心,把茶余饭后的娱乐看作有价值,把正经严肃的事件当作无趣,这一方面见出国人的浮躁心态,另一方面也可见出国人缺少独立的价值判断,容易盲目跟风。
2. 媒体报刊应找回良知
媒体报刊在热点引导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有自己的职业良知,不能只知迎合一部分民众的低级趣味,炒作热点,赚足眼球,那样至多是赢得短期利益,却牺牲了公信力和趣味,也没有了媒体人的社会担当。
3. 文化逐渐多元化,国人可以依据喜好选择关注的热点
在关注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民众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不是站在娱乐八卦的立场上在旁观,而是理性地不乏同理心地分析背后的人情事理。不能把材料中的现象单纯地看成世风浮躁,其中包含着文化走向多元化的积极因素。
浦东区
作文题目: 近来,“双标”成为网络热词。顾名思义,“双标”即双重标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两个(或以上)的对象,往往有意无意中成为“双标”人。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3)不要写成诗歌。
【立意与素材运用】
1. 双标不可取,应一视同仁
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典型的“双标”。前年索尼被黑客攻击,爆出大量内部邮件,部分邮件显示《美国骗局》中,著名影星詹妮佛•劳伦斯的薪酬要远低于剧中男星。在我国,女性也会在职场上遭遇“双标“,她们会因怀孕、哺乳等生理特征或家庭角色在求职中遭遇隐形的性别歧视。
2. 适度双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男女厕所坑位按照1:1的比例来设置,看似是一视同仁,做到了公平,但是没有考虑到男女生理特性的不同,对坑位占用时间的差异。经常能够在公共场所看到女厕所前人满为患,男厕所前却空无一人,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要适当“双标”,“双标”不是“歧视”而是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
普陀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运用善恶或者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什么选择。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它发生于两种情境。已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从选择者的视角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欲者,他两者都想要,但环境只能二者择一。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从选择者的视角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不欲者,他一个都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
面对“两难之择”,你又会做怎样的思考,做出怎样的决定?
【立意与素材运用】
1. 二者皆所欲,以责任为重
如果两者都是他所欲,而且欲求的程度都很深,但是环境绝不允许两全,那也只好以哪个责任更重作为选择的标准了。就像林觉民最终奔赴革命前线,不得不舍弃挚爱的妻儿一样,这种选择令人痛苦,但也是不得不为之。
2. 两权相害取其轻
如果两者都非所欲,但是环境又逼迫你必须择一,你的选择恐怕也只能是选择伤害更小的。就像那个著名的电车难题,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牺牲少数拯救多数。
长宁区、嘉定区
作文题目: 现今的中国很难出一个牛顿。第一,中国人没有闲暇功夫坐在树下。第二,苹果砸到了中国人,中国人第一选择是抱怨,凭什么砸到我头上呢,第二个选择就是吃了。” 这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话,对于他所描述的现象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立意与素材运用】
1. 创造并珍视闲暇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及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智者在闲暇中自我得以舒展,思想自由驰骋,智慧得到滋养,而愚者则害怕闲暇,要不就是总想着填满它,压根儿不知道闲暇的巨大价值。
2. 思考痛苦,超越痛苦,不要一味抱怨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角含冤入狱,后来成为监狱长洗黑钱的工具,被牢牢掌控无法翻案,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凭借着自己精熟的财务知识,在越狱后领走了监狱长的黑钱,并告发了他的罪行,完成了人生的大逆转。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相较于放弃出狱机会或者出狱之后选择自杀的另外两位狱友,安迪至少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希望是好的,忙着活而不是忙着死,生活总在前进,不要一味抱怨。
3. 培养科学精神,不被功利遮蔽视线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不无沉痛地说道:“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同样是指南针,在它的诞生国,却没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倒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西方人利用它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鲁迅的话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当时国人封建迷信思想之深,另一方面更是让我们痛觉东西方文化土壤的差异,西方人崇尚探索发现的科学精神,而东方人却留意短期实际的功利,错失了文化发展的机遇。
闵行区
作文题目:
微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因其便捷、互动等特点被人们喜爱和追捧。在朋友圈里点“赞”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赞”本为赞美之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对于这种在微信中点“赞”的现象,人们看方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立意与素材运用】
1. 神通广大的“赞”
一个“赞”可以意味无穷,评论好点赞,内容有趣点赞,图片美点赞,表认同点赞,表关注点赞,表“朕知道了”点赞, 不知道表什么还是可以点赞……一个“赞”仿佛变化无穷的独孤九式,见招拆招,见人表意,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大展身手、风光无限。
2. 变了味的“赞”
“赞”有时也会变味,没了那一丝让人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