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2-12-04 点击:
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篇一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最新版)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
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文题解析】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
“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篇二
2017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7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
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5)做出结论。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同,命题材料的不同,我们也应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材料的中心。如果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审题分析: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
第二段以“有人说”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二)把握隐含信息,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
例2: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
审题分析: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
(三)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眼”。
例3:科学家罗素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1+1=?”这
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审题分析: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概括成一个正确的主张(观点)是:要能于坚持真理。当然,如果从“高材生”们角度出发,分析一下“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观点:先入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
(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本质。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请看下题:
例4:2002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事件曾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害了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别出里面有东西。”
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五)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
例5: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例6:材料一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千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二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三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起来思考。是否结合材料一,自由决定。
审题分析:把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提示了材料的对比特性,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作对比分析,即求异,找出二者的对立点:言行不一,律己与律人标准不一。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正确的主张:高尚的品质绝不体现在嘴上,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材料一中的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上学,且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小新助人为乐,靠的不是如何说,而是靠的实际行动,可作为品质高尚的典型事例。
五、审题立意练习:
1、根据下面先哲的话,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提炼观点,写出文章的详细提纲。
一位先哲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审题导引:通过审度材料,我们发现,话题“沙子”是比喻型,材料“远方
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的缺点和前进路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沙子”比喻“随时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因此,题旨是: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小困难和自身的小缺点,那么我们就要随时改正这些缺点和克服这些困难。
2、根据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提炼观点,写出文章详细提纲。
蝴蝶和蜻蜓忙着游玩和捉虫子,撞到蛛网上去了。它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
蝴蝶叹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炫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来的。你们也一样,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
审题导引:这则寓言,我们不难看出关键句是蝴蝶、蜻蜓、蜘蛛的话语,而其中最关键的句子则是“要怪只能怪自己”。由此我们可得出寓意:决定一件事结局的固然是有外因,但更主要的是内因。由材料向现实、由蝴蝶、蜻蜓到人。我们就可明确所给话题范围应是“主、客观因素对一个人成败的影响。”
六、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总结:
作文占60分,是高考六科中独一无二的影响上线的“高分题”。作文失误,影响高考全局,影响上线,录取。要把作文作为高考的第七科来对待。
第一、第一构思。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出来的“第一构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众生俗论”,因此,应当注意避免“第一构思”。
第二、运用发散思维提炼观点。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意,便于从中选择,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从话题的不同侧面来立意;
——寻找与话题相关的人或事;
——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
第三、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写作角度。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篇三
2017届高考新材料作文开头结尾训练
虎头豹尾
———材料作文的开头结尾
写在前面的话:
作文占60分,是高考五科中独一无二的影响上线的“高分题”。作文失误,影响高考全局,影响上线,录取。要把作文作为高考的第六科来对待。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请分别给下面的材料作文写一段开头(简述材料并提炼观点)和结尾(照应材料),
1、七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时许,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内猛兽区,一辆自驾游轿车突然在老虎区停下,一年轻女性擅自下车来开司机插门的瞬间,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随后母亲为救女儿,不顾一切下车冲了过去,园内救险车及时赶到,但为时已晚,其中母亲被老虎咬死,女儿受重伤,野生动物园现在已被勒令停业整顿。该园规定,游客在游园前,必须先行跟园方签订《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内容包括“本园内散放的动物属于野生动物,具有相当的野性”;“进入园内必须关好、锁好车门车窗,禁止投喂食物,严禁下车”。猛兽内的警示语随处可见,广播时时告知相关事项。 开头:
结尾:
2、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同在此时,从睡梦中醒来的狮子,它的脑海里闪现着这样一个念头:我必须能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则,我就会饿死。于是,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奔跑,就这样,新的一天开始了。 开头:
3、 8月5日央视综合频道:7月19日晚上9点,邢台暴雨预警。下午2点预警连升3级成红色。20日凌晨1点50分,惊恐中隐约听到广播,“发洪水了!”接着水漫家中,高丰收立马就往母亲家里跑,不到2分钟,水已淹过腹部,高丰收大喊上房顶„„他要冲回去救人可急流已淹到胸口。4岁的女儿,2岁的儿子,腿脚不便的老父,唯一能利落行动的妻子晓燕,逃出来了吗?他摸回去,发现他们都在房顶上还活着,但妻子自此不再开口说话了。获救后迁往安置点的第二天,妻子拿着家里仅有的2000块钱,带着儿女离开。原因更像是大洪水赐给高丰收的一个残酷的黑色幽默:在“媳妇和妈同时掉水里先救谁”的选择里,他“舍近求远”选择后者。引起了人们广泛热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开头:
4、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称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现已进入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监测网,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进行24小时监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定疲劳测试方案。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结尾:
5、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坚持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1. 老虎,唤醒规则意识
(开头)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由众多群体组成,规则的制定和遵守是必要的。
(结尾)人祸而遇难,不能只顾悲伤,更应汲取教训,唤起规则意识,唤起社会责任意识,但愿悲剧不再发生,但愿人们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美好。
2.羚羊为了生存,为了狮口脱险,必须要比狮子跑的快;而狮子也为了能找到食物,又必须要能追上羚羊。羚羊、狮子的竞争循环,此消彼涨,甚至可以说互相促进,最终结果是互相进步,这就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竞争……96
„„
羚羊狮子的竞争效应告诉我们的道理…… 3. 理性选择,做人生赢家{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
(开头)遭遇洪水,损失惨重的高丰收更加烦恼。因为在事发后选择了第一时间救母亲,妻子带着家中仅剩的存款和儿女离开。
事件引发思考:“媳妇和妈一起掉水里先救谁”这个千古难题,是许多男人的噩梦。不需要答案,需要对伦理道德的反思。难题表面上体现了当代人普遍存在的矛盾:婆媳关系,实际是需要理性思考的两难问题。我认为,理性才是最终的赢家。婆媳关系,难以解决的问题。
(结尾)否则,失去理性,两败俱伤,男人是输不起的!为了家庭和睦幸福,避免婆媳一起掉水里先救谁的两难境地,先处理好婆媳关系。这是打开心结的一把金钥匙。两难选择需选择,理性智慧应当先。
4、报道中英国企业的做法不得不令我钦佩,因为一个域外的企业,一个百年前的用户,而在百年之后却秉着强烈的责任心告诉他曾经的用户,钢材已进入疲痨期并提醒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83
如不是出于一种责任心,我想他们也不会有此举动,但是他们的这一举动,
会不会让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一些领导一些人感到汗颜呢?„„
„„
这家英国企业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课,一堂关于责任的课„„
5、试验中的毛毛虫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就因为这种跟随使它们找
不到它们最喜欢而且离花盆不到6英寸的松针,也就因为这种跟随它们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这些死去的毛毛虫告诉我们„„。93 „„
毛毛虫试验使我们知道了„„
2017高考作文训练:有文采篇四
2016—2017年高考作文训练材料
2016—2017高三作文
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文题解析】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
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
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