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高考作文样卷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12-10-31 点击:
2017江苏高考作文样卷篇一
2017第一次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作文范文精评
坚守孝,方为善
(以“观点”定为标题,清晰,显豁,醒目,扣题。标题的表述使用文言句式,显得古朴文雅,彰显文化底蕴。值得注意的是,以观点作为标题,要解决两个问
题:一是观点切题,二是语言精美。)
子女因各种借口拖欠对老人赡养费的支付如今已屡见不鲜。(切入现实状况,引出话题。)今日,小聂一案的判处却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自身亦拮据的情况下,能放弃对父母的赡养吗?法院的判决已给出明确答案:坚守孝,方为善。(起:在引述材料内容后,迅速推出文章观点,这是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可见,作者深谙此道。)
从最浅层的方面看,小聂交付赡养费,本就是对法律规定义务的遵守与履行。这一点不论孝顺与否,作为公民便应当做到。由此看来,法院的判决不仅必须,而且正确。(一承:以退为进笔法。先从“义务”切入,指出法院判决的正确。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铺垫。)
但交付赡养费仅仅是单纯的义务履行吗?(注意“但”,承上启下,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考场作文务必重视“清晰”,而清晰有赖于“过渡段”或“过渡词”来实现。)答案是否的。这种行为的背后,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与信用。(从上文“最浅层”,到此深入一层,从“义务”升格为“信用”。作者的逻辑性得以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试问一个连赡养父母的责任都拒绝担负的人,如何让他负起工作上的责任?一个连按时交付赡养费都无法做到的人,该让人如何相信他的信用?(以“追问”形式展开,语势陡增。追问是行文的重要展开技术。)且不论父子间的恩情,但从父亲为他提供从小长大的物质保障而言,在父亲年迈之时对其进行赡养,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推脱的,而小聂的失信行为换来工作、生活的阻碍,只能说是法院对其失责失信行为的正当告诫。(二承:全段紧扣“信用”问题展开,语言晓畅,行文自如。)
交付赡养费,从本源上看,是一个人孝顺的体现,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而且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各种保障,孝顺父母便成一种必然。(转入“孝顺”的论述。但此处与上文的衔接,略显松散,其原因正是少了与“信用”之间的语句纽带。比如段首开加一句:信用对于上下两代之间其实就是孝顺。)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每个人都需时时铭记在心。这是对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最好的报答。然而如今,孝字却在小聂心中缺失,这便是法院对其进行惩罚的根本原因。(三承:全段围绕“孝顺”展开论述,题文照应。)
或许有人会认为,小聂本就经济困难,支付赡养费还需借钱,这一判处太不近人情。(特别注意作者的“或许有人”这一行文技术。从思路上来说,这种从读者疑问角度出发切入的办法,能有效地拓展行文空间,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在论述上,则可以加深文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小聂的警醒,更是对全社会的告诫。(从“社会”角度加以反驳。)人情不应体现在对恶劣行为的从轻判决,而应体现在对孝顺的最好履行。而且,讨论是否应赡养父母,本就是一种错误行为。(从“讨论”自身加以反驳。)社会何时已形成了为不孝找借口的风气?孝顺是我们本应坚守的理念,如今却成为人们讨价还价的谈资,这是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的。(转:全段宕开一笔,从“疑问”切入,使文章内容得以深化。)
孝顺不仅体现在对父母的赡养,更体现在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牵挂与关怀。坚守孝,令自己安心从容,令父母安享天年,这是小善;坚守孝,令社会洋溢孝顺之风,这是大善。(合:强化“孝顺”论题,从“小善”和“大善”两个角度深入。对比性的议论,有利于在思想上彰显深刻。)
唯有坚守心中的孝,方能成为至善。(合:独句成段,再次点题,突出中心,又明确论点,这种处理,很符合考场作文的扣题要求。作者的考场作文意识,可见极强。)
总评:本文卷面整洁,得了高分,亮点有:一是论点明确。在这个开放空间较大的作文题中,作者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展开论述,做到中心突出,首尾点题,很好。二是行文逻辑较为严密。考场作文的思路或逻辑往往不是依赖读者的推理来获得的,而更依赖段落语句来获得的,本文的写作则体现了这一点,上下文之间,连贯合理。三是语言朴实流畅。一般而言,精彩有表现力的语言,更容易征服读者。本文的语言回归平淡,风格质朴,没有华丽辞藻,连引用也少之又少。这种文风在清晰的卷面中还是有优势的。但还可以加强语言的文采。
窥探无人赡养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口
(此标题有穿透性,自然深刻。标题必须达到三个效果:①简洁明了,②体现观点和态度,③符合材料内涵。以此观之,此题目态度鲜明,切中了材料要害,属于优势题目。)
有句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年过半百老人无人赡养,境遇极其困窘,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子女告到法庭以得到赡养费的现象,使亲情孝道被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已经亲情泯灭,道德沦丧。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一起:本段的思路是引用加分析加质疑反问。不是简单地复述材料,而又紧扣材料的核心话题:无人赡养老人,付诸法律。这样的首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最后语句的反问与质疑很有议论气场。) 就拿年逾古稀地聂老汉来说,他的生活很困难,但儿子小聂外出打工已经半年没有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再看小聂,他起初没有执行,于是被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结果因工作和出行受阻,小聂只好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赡养费,这似乎也是被逼无奈下的举动。同样是无奈,大众好像自动会给小聂贴上“没人性”“冷血无情”的标签。七旬老人无人赡养,谁来担责?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地单方面归咎于小聂,而要从更深层去探讨。(再起:本段的思路是材料分析加观点总结加观点分析。此段表现了作者极强的分析意识,而且紧扣材料进行分析,没有任何跑题、偏题的可能,这样的思维模式非常值得称道。这也是让文段走向深刻的典型技术。另外,语词的使用简洁有力,如“无奈”“标签”“担责”等都是较为庄重、有力;语气上也郑重其事,体现了认真分析问题的态度。)
诚然,小聂有着无可推诿的责任,他没有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没有尽到做儿子的本分,但他自己本身的生活条件也很拮据,甚至连最后要支付的赡养费都是借钱支付的,他连赡养费都负担不起。显而易见,他外出打工挣的钱很少,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过得捉襟见肘,再苛责他准时定期支付赡养费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一承:“诚然”一词,让文段思路迂回曲折,说理显得更透彻、更理性、更辩证。抓住材料中的文字进行分析,针对具体情况来看到问题,不武断、不强势,以理服人。关键还是分析到位,使用了还原人物身份、文本细读等阅读的方式来写作,打通了“读”“想”和“写”,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
那么,老人的子女无力赡养,老人难道就只能自生自灭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有社会保障在背后做支撑。但是,聂老汉并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
他既没有收到每月的最低保障金,也没有体会到社会养老体系给予的救助和服务。可见,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缺口,而潜在的养老危机随时都有可能从缺口中迸发出来。(二承:“那么”“当然不是”“可见”这些衔接词语的使用很娴熟,说明作者写作上的连贯技术水平较高。分析深入,自然就能得出让人信服的观点,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制度上的缺陷,这就让文章深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是制度,是文化,是精神,是心态,是历史„„) 出现这一缺口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我们一向把家属作为最直接的赡养人,仅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辅助地备用“人选”,意识不到要双管齐下才会成为坚实后盾;二是我们过分苛责子女应承担的义务,哪怕个人已无力负担也要强行使其负重,但我们忘记了社会的力量有多强大,动员社会群体也许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再承:本段使用了原因分析技术,当然,更重要是这个分析是站得住脚的。从“措施”效果和“观念”判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谓深入、辩证。) 所以,要想堵住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口,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要关注并改善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有关养老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确保“老有所养”惠及全社会。物质条件不足的子女需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政府再适当给予物质上的补助,也要建设和完善含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石老人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转:本段使用了措施解决技术,“政府”的角色永远是制度的承担者和责任人;措施的归类也无外乎“机制”“基础设施”“物质”“精神”,当然,能掌握这些分析技术,基本能对付评论的深入性了。)
莫让社会保障体系地缺口无限扩大,防微杜渐,从养老开始。让老人有人赡养,让子女无沉重经济危担,才算是真正为民谋福祉。赡养老人,始于子女终于社会。(合:结尾段,既有忧患意识,又有呐喊思想,还能回扣观点,关键在于两个思维的角度:“莫让”和“让”,这种否定肯定的结合,会让段落有层次、有力度,有一种思考推进的轨迹,会让分析更有力度、深度。)
总评:这篇文章在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①书写清晰,工整;②深入材料,观点鲜明突出;③用分析问题的思维来写文章,使得文章气势充足,而又以理服人;④语句衔接自然流畅,符合思考的轨迹;⑤思考深入,就事论事,一事一理,辩证分析技术使用纯熟;⑥所选的角度是材料的核心话题,紧扣材料,而又随时呼应材料。从本文看作者过了审题关、书写关、结构关、衔接关、分析关,思维深入,表达流畅,不愧为一篇上乘的考场作文。
2017江苏高考作文样卷篇二
最新2017-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53)
2017届高三综合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7道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个性与武功本领,有很多夸张或事实上不可能的地方,如‚六脉神剑‛‚火焰刀‛‚北冥神功‛‚无崖子传功‛‚童姥返老还童‛等。如同现代派绘画中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的画风,一幅画中一个女人有朝左朝右两个头之类。在艺术上,脱离现实的表现方式是容许的。
迄今尚无一位中外物理学家 (指责/指摘)《庄子•逍遥游》不科学。庄子说大鹏南徙,‚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根据地球物理学,距离地面十七公里以上,叫做对流层顶,气温极低,再上去到同温层,温度增高,由于物理作用,空气只方便横向运动,要纵向再升高就极困难,因为高温空气上升后,下面低温空气升不上来补充,中间脱节。这一层的上限离地面约五十公里。连空气都不易升到五十公里以上,庄子这头大鹏要上升到九万里(四万五千公里),只怕有点困难了。相信植物学家也不会责怪庄子说‚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
千岁为秋‛,这样长寿的植物世上恐怕没有吧。中国有自然科学家们硬要研究‚六脉神剑‛是否可能,不知外国的昆虫学家有没有研究卡夫卡小说中有人忽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在人体生理学或昆虫学上是否可能。
有些文艺批评家要求任何小说均须遵守现实主义原则。自古以来,我国文艺创作,即重驰骋想象,今人拘于现实,未免 (迂/愚)矣。从前有人评李白诗‚白发三千丈‛未免太长;‚朝如青丝暮成雪‛头发白得太快;‚桃花潭水深千尺‛太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白帝城到江陵,万重山太多,千重百重则差不多。武侠小说自身有种种习惯性的通用虚构,犹如今天大画家画华山,极力夸张其雄奇险峻,往往悬崖峭壁,无路可上。实则华山每日上山者往往数百人。绘画之夸张虽离事实,然画为好画,亦无人否定之也。当年苏东坡曾以朱笔绘竹,风神潇洒,有人说:‚世上岂有红色竹子?‛苏反问:‚然则有墨竹乎?‛盖世人多以墨笔绘竹,习见之即不以为异。笔者并不敢自认本书可与上述艺术品相提并论,但知艺术不必一定与真实相符,优劣皆然。
(取材于金庸《〈天龙八部〉新修版后记》)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武侠小说中很多夸张或与事实不符的内容,是运用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手法。
B.昆虫学家研究卡夫卡小说人物变成大甲虫,是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C.有文艺批评家主张现代任何文艺创作都需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古人例外。
D.作者认为文艺创作可驰骋想象,不必拘于现实,武侠小说有习惯性的通用虚构。
2.【材料一】中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与前后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指责 迂 B.指责 愚 C.指摘 迂 D.指摘 愚
3.下列诗句符合文中所谓“现实主义原则”的一项是(3分)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材料二】
武侠小说的特点是知识面越广越好。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也。我今天只讲书本上的知识。
一、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对联。我最初写武侠小说时用回目,用诗词作开篇,就是抓住南来香港人的怀念旧小说的特点,让他们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二、地理:武侠小说内容涉及的地域较广。写爱情小说,从头到尾可以在一个地方进行,例如曹禺的《雷雨》,就基本是二十四小时里在周家发生的。但是武侠小说不可能这样。因为侠士们到处游历,‚闯荡江湖‛。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地理知识。
三、历史:至于历史知识,也跟地理一样。写别的小说,可能不需要知道历史,只发生在某段时空就可以了,但武侠小说最好结合历史,似假还真,更加吸引人。尤其是典型的武侠小说,因为写的是古代人物。所以最好能结合历史。我在《七剑下天山》里面就加上一些历史人物,但是也不能像历史教科书那样写。历史元素也有两种,一种是历史的真实,是历史上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件,一些重大的事件,不可凭空自造。例如《萍踪侠影录》里的‚土
木堡之变‛,历史事件不可以改变。另一种是历史上没有的,但很可能发生,就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写上去,称为‚艺术的真实‛。我的武侠小说的主角一定是虚构的,我将江湖融入朝廷,但以不歪曲史实为原则。小说不是历史教科书,我认为有些艺术塑造是可以的。
四、宗教:写武侠小说常常涉及宗教,尤其佛教,也需要懂些。武侠小说里十本有八本是写到和尚的,假如你写的和尚只懂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那么你的这个和尚未免太没味道了。所以至少要知道一些佛学,才能有深刻的描写。
五、心理学:小说里有很多心理描写。譬如写到一些性格异常,行为怪异的人,就最好懂一点心理学。《七剑下天山》里有个桂仲明,他怀疑自己杀了父亲,他做了个梦,我就是用潜意识来解释的。我写小说时中国很流行讲潜意识,人的潜意识像冰山一样,十分之九是潜在水底的。潜意识就是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东西。梦的化装就是潜意识。佛洛伊德的《梦的解释》就很详细说明潜意识。在写人物心理时,最好也懂得一点心理学。
六、化学:说到我所学过的化学,和写小说有没有关系呢?我只读了一年化学就转到经济系了,因为我不懂做实验,一到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一定失败了。但是我的小说就运用了一点化学知识。《云海玉弓缘》提到蛇岛火山爆发一段,金世遗利用石棉逃过大难。石棉是一种天然纤维状的硅质矿物的泛称,细长弯曲,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建材防火板的硅酸盐类矿物纤维,也是唯一的天然矿物纤维,它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隔热性与防腐蚀性,不易燃烧,故被广泛应用。这也是把一点化学知识写进小说,既有趣味,又不失真实。
(取材于梁羽生《武侠小说与通识教育》)
2017江苏高考作文样卷篇三
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 三 语 文 2016.1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
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
老酒。一枚 ▲ 的心,感应快捷动如狡兔。一颗 ▲ 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 ▲ 。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
A.敏锐 潦倒 杂乱无章
C.机敏 潦倒 不赞一词 B.敏锐 潦草 不赞一词 D.机敏 潦草 杂乱无章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
A.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
B.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C.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
D.眼前的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
A.“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
女子的绵绵情思。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
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的南飞的
大雁,轻声吟唱着。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 1
的有心人,总有写不完的趣事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走出465窟,这正是当年乐僔和尚看到三危山放射灿烂金光的时刻。三危山‚三峰耸峙,如危欲堕,故云三危‛。 ▲ , ▲ : ▲ , ▲ , ▲ 。 ,还有那美妙的箜篌、琵琶、羌笛„„飞天漫舞,千佛拂空,一个富丽堂皇的仙境展现在面前。
①三峰奇迹般地化为庄严肃穆的三世佛
②在一片金碧辉煌之中
③湛蓝的天穹中,飞舞着彩云、宝带
④重重拥卫的小峰,顷刻间化为弟子、菩萨以及天龙八部
⑤它横亘于广袤无垠的瀚海之上,恰如三根直插云天的桅杆
⑥它给予莫高窟的创建者以最初的灵感
A.⑤⑥②①④③
C.⑥⑤②④①③ B.⑤⑥③④①② D.⑥⑤③①④②
5.请从春节联欢晚会的“世间同春”对联集锦中,挑出适合山东与山西以及广东与广西的语句,
并依次分别组成上下联,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③泰山日 壶口烟 天地奇观
⑤南海风清 讲述春天故事
⑦琼海独具大手笔 五指擎天
A.③④⑧⑦
C.①②⑦⑧
二、文言文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学孔堂记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 2 ②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④孔子仁 关公义 人文典范 ⑥漓江水碧 飘来三姐新歌 ⑧石林自有高材生 群峰拔地 B.④③⑤⑥ D.②①⑥⑤
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序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忝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勖之哉!
(有删改)
【注】:①缵宗:作者自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无不序焉之谓礼 .
B.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
C.缵宗忝守兹邦 .
D.其尚勖之哉 .序:次序 所以:用来„„的途径 忝:谦辞,有愧于 勖:勉励 ①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
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
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
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
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2)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9.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4分)
3
三、古诗词鉴赏 (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 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③元龙百尺楼: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字元龙),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氾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后来便用“元龙百尺楼”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悬殊。 ③②①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5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商旅不行,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6)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7)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 (8),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4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从头再来
埃特加〃凯雷特 (以色列)
我有个好父亲。我知道自己很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个好父亲的。上周,我陪他去医院做一个很常规的检查,医生告诉我,他要死了。他所患口咽癌已到晚期,无法治愈了。几年前,癌症已降临在我父亲身上。那时医生们是乐观的,而父亲的确击败了疾病。
医生们说有几种选择:我们什么也不做,我父亲会在几周后死去;父亲可以接受化疗,如果起作用的话,能多给他几个月的生命;父亲也可以接受放疗,不过很可能它带给父亲的伤害要大于助益;或者可以通过手术,把父亲的舌头和喉咙摘除掉——那是个复杂的耗时将超过10个小时的手术,而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医生们认为这不是个可行的选择。不过父亲喜欢这个主意。‚在我这个年纪,我不再需要一条舌头啦,只要头上有眼睛、心脏在跳动就行了。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不能亲口说出你有多漂亮了,而是得把它写下来。‛
医生脸红了。‚如果手术成功,你不光是不能说话,还要面临手术创伤。‛她说,‚还要遭受痛苦和进行康复治疗。这可是对你生活质量的一次巨大打击。‛
‚我热爱生活,‛父亲给了她一个固执的笑容,①‚如果生活质量好,那最好不过;如果不好,那就不好呗。我没那么挑剔。‛
在我们从医院回家的出租车里,父亲抓着我的手,好像我回到了5岁。我们准备穿过一条繁忙的街道。他兴奋地谈着各种治疗方案,就像一个企业家谈论各种新的商业机遇。他一边抚摸着我的手,一边十分认真地说,‚我喜欢在事情到谷底时做决定。现在的情况太恶劣了,我只能向前看:做化疗,我没多久就完蛋;做放疗,我的下巴全烂光;每个人都确定我在手术中活不下来,因为我已经84岁了。‛
‚我知道。‛我说。我确实知道。
我7岁的时候,我们搬家。我们的新居与旧公寓在同一条街上,我们都很爱旧公寓,但父亲坚持要我们搬去一个更宽敞的地方。‚二战‛期间,我父亲和他的父母,还有其他一些人,在波兰小镇的一个地洞里藏了将近600天。洞太小了,他们不能在里面站着或躺下,只能坐着。当苏联人解放了那个地方,军人们不得不把我父亲和祖父母架出来,因为他们已经动不了了,他们的肌肉已经萎缩。父亲在洞里度过的时光让他对隐私很敏感。事实上,哥哥、姐姐和我在 5
2017江苏高考作文样卷篇四
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三语文
2016.1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 ▲ 的心,感应快捷动如狡兔。一颗 ▲ 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 ▲ 。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
A.敏锐 潦倒 杂乱无章 B.敏锐 潦草 不赞一词
C.机敏 潦倒 不赞一词 D.机敏 潦草 杂乱无章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
B.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C.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
D.眼前的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的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总有写不完的趣事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走出465窟,这正是当年乐僔和尚看到三危山放射灿烂金光的时刻。三危山“三峰耸峙,如危欲堕,故云三危”。 ▲ , ▲ : ▲ , ▲ , ▲ 。
▲ ,还有那美妙的箜篌、琵琶、羌笛……飞天漫舞,千佛拂空,一个富丽堂皇的仙境展现在面前。
①三峰奇迹般地化为庄严肃穆的三世佛
②在一片金碧辉煌之中
③湛蓝的天穹中,飞舞着彩云、宝带
④重重拥卫的小峰,顷刻间化为弟子、菩萨以及天龙八部
⑤它横亘于广袤无垠的瀚海之上,恰如三根直插云天的桅杆
⑥它给予莫高窟的创建者以最初的灵感
A.⑤⑥②①④③ B.⑤⑥③④①②
C.⑥⑤②④①③ D.⑥⑤③①④②
5.请从春节联欢晚会的“世间同春”对联集锦中,挑出适合山东与山西以及广东与广西的语句,并依次分别组成上下联,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②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③泰山日 壶口烟 天地奇观 ④孔子仁 关公义 人文典范
⑤南海风清 讲述春天故事 ⑥漓江水碧 飘来三姐新歌
⑦琼海独具大手笔 五指擎天 ⑧石林自有高材生 群峰拔地
A.③④⑧⑦ B.④③⑤⑥
C.①②⑦⑧ D.②①⑥⑤
二、文言文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学孔堂记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序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①忝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勖之哉!
(有删改)
【注】:①缵宗:作者自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不序焉之谓礼 序:次序
B.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所以:用来……的途径
C.缵宗忝守兹邦 忝:谦辞,有愧于
D.其尚勖之哉 勖:勉励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2)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9.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4分)
三、古诗词鉴赏 (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 思①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③。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③元龙百尺楼: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字元龙),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氾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后来便用“元龙百尺楼”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悬殊。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5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商旅不行,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6)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7)君子坦荡荡, ▲ 。(《论语·述而》)
(8) ▲ ,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从头再来
埃特加·凯雷特 (以色列)
我有个好父亲。我知道自己很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个好父亲的。上周,我陪他去医院做一个很常规的检查,医生告诉我,他要死了。他所患口咽癌已到晚期,无法治愈了。几年前,癌症已降临在我父亲身上。那时医生们是乐观的,而父亲的确击败了疾病。
医生们说有几种选择:我们什么也不做,我父亲会在几周后死去;父亲可以接受化疗,如果起作用的话,能多给他几个月的生命;父亲也可以接受放疗,不过很可能它带给父亲的伤害要大于助益;或者可以通过手术,把父亲的舌头和喉咙摘除掉——那是个复杂的耗时将超过10个小时的手术,而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医生们认为这不是个可行的选择。不过父亲喜欢这个主意。“在我这个年纪,我不再需要一条舌头啦,只要头上有眼睛、心脏在跳动就行了。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不能亲口说出你有多漂亮了,而是得把它写下来。”
医生脸红了。“如果手术成功,你不光是不能说话,还要面临手术创伤。”她说,“还要遭受痛苦和进行康复治疗。这可是对你生活质量的一次巨大打击。”
“我热爱生活,”父亲给了她一个固执的笑容,①“如果生活质量好,那最好不过;如果不好,那就不好呗。我没那么挑剔。”
在我们从医院回家的出租车里,父亲抓着我的手,好像我回到了5岁。我们准备穿过一条繁忙的街道。他兴奋地谈着各种治疗方案,就像一个企业家谈论各种新的商业机遇。他一边抚摸着我的手,一边十分认真地说,“我喜欢在事情到谷底时做决定。现在的情况太恶劣了,我只能向前看:做化疗,我没多久就完蛋;做放疗,我的下巴全烂光;每个人都确定我在手术中活不下来,因为我已经84岁了。”
“我知道。”我说。我确实知道。
我7岁的时候,我们搬家。我们的新居与旧公寓在同一条街上,我们都很爱旧公寓,但父亲坚持要我们搬去一个更宽敞的地方。“二战”期间,我父亲和他的父母,还有其他一些人,在波兰小镇的一个地洞里藏了将近600天。洞太小了,他们不能在里面站着或躺下,只能坐着。当苏联人解放了那个地方,军人们不得不把我父亲和祖父母架出来,因为他们已经动不了了,他们的肌肉已经萎缩。父亲在洞里度过的时光让他对隐私很敏感。事实上,哥哥、姐姐和我在同一个房间里长大让他抓狂。他想让我们搬去一个每人都有自己房间的公寓。我们小孩其实喜欢共住一间房,不过当父亲打定了主意时,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搬离前几周的一个周六,他带我们去看新公寓。公寓虽然已经竣工,但还没人入住。父亲带我们进了电梯,那幢楼是那个街区唯一一幢有电梯的建筑物,电梯短短的上升过程令我们震颤。到了5楼,父亲打开了新公寓坚固的大门,开始向我们展示房间。先是儿童房,再是主卧,最后是客厅和超大的阳台。视野太美了,我们每个人,尤其是父亲,在将成为我们新家的神奇宫殿中狂喜不已。 “你们见过这样的景色吗?”他抱着母亲,指着从客厅窗户可以望见的绿色小山。
“没见过。”母亲勉强回答。
“那你为什么板着一张苦瓜脸?”父亲问。
“因为地上没铺瓷砖啊。”母亲低声咕哝着,低头看看我们脚下的尘土和裸露在外的金属管。直到这时我才和哥哥姐姐一起低头,看到母亲所看到的景象。我的意思是,在这之前我们都已发现没铺瓷砖,但是由于父亲的兴奋和热情,我们都没太在意这个事实。父亲现在也朝下看了。
“抱歉,”他说,“我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了。”
“在我们搬过来后,我是要铺瓷砖的,”母亲用她最平常的口气说,“我知道如何擦瓷砖,而不是沙子。”
“好了,好了,”父亲说,“如果你不再抱怨这个,让我安静一会儿的话,我就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你懂的,是吧?”母亲毫无把握地点点头。电梯下行的时候,欢乐气氛少了许多。
当我们几周后搬进新公寓时,地面全铺上了瓷砖,每个房间一种颜色。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的以色列,只有一种颜色——芝麻色的瓷砖,而我们公寓的彩色瓷砖——红色、黑色、棕色,与我们曾见过的任何瓷砖都不同。
“看见了吗?”父亲自豪地吻着母亲的额头,“我说过我会考虑这事的。”
只过了一个月,我们就发现了他是怎么办到的。那天当我一个人在家洗澡时,一个灰色头发、穿着领尖有纽扣的白衬衫的男人带着一对年轻情侣进了浴室。“这些是我们的‘火山红’瓷砖,直接进口自意大利。”他指着地上的瓷砖说。
那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父亲这才揭开了他的秘密。由于他没钱买瓷砖,他就和瓷砖公司达成了交易:他们免费提供瓷砖给我们,而父亲让他们把我们的公寓当作样板房。 出租车已经到了我父母现在住的大楼楼下,当我们下车时,父亲依然握着我的手。②“我就喜欢在这种情况下做决定,当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时,怎样都是赚了。”他重复道。当我们打开公寓的门,扑面而来的是愉快、熟悉的气息,十数种颜色的瓷砖,以及唯一的强有力的希望。也许这一次,生活和父亲也会令我们惊讶不已地达成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交易。
(2016年8月第15期《读者》,有删改。)
12.文章主要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3.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面貌?请简要分析。(4分)
14.文中多处运用了插叙,请说明插叙7岁搬家这一情节的作用。(6分)
15.请探究文章结尾“也许这一次,生活和父亲也会令我们惊讶不已地达成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交易”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朱铁志
因为在杂志社工作,社会联系较多,各种赠阅报刊和书籍应接不暇,整天沉浸在广泛的阅读之中,真可谓手不释卷,无所不知。
然而时间长了,杂多的信息并没有使我感到充实,相反,还常常在经历了头晕眼花的辛苦阅读之后,心里空落落的。海量信息过分满足了我的“知情权”,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剥夺了我的“不知情权”,我真切地感到了“选择”的必要性。因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如果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和自制的毅力,我们的头脑就会成为叔本华所说的“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开卷”不仅无益,而且多半“有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固然不可取,但人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知情权”吗?如果不是出于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关注,在其它方面真的有必要知道那么多吗?给头脑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空白,以便填充更必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岂不是更好的选择?索尔仁尼琴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这是极有见地的观点。在我看来,如今泛滥在各种媒体上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信息是“废话”和“空谈”,它们既不提供任何新知,也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含量,不能对丰富人们的思维起到丝毫积极作用。在“后出版时代”,特别是网络微博时代,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日子”固然可以成书,“月子”当然也未尝不可。一个不假思索的读者如果放弃选择,就会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放任在别人的“日月”之中,将自己并不宽敞的头脑任由混乱的思想跑马。问题在于,他有“跑马”
2017江苏高考作文样卷篇五
2017届江苏省名校高三10月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2017届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2016.10
语 文 I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_于网络
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迄今所有的探索和研究表明,我们赖以________、繁衍的地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