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文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2-10-22 点击:

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文篇一

2017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及例文

关于“行善”的教师下水和学生作文点评

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 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做善事求表扬有何不可

2、莫让善心蒙尘

3、别让雷锋精神打了折

4、善之大者

5、可行至善方为大善

6、心中有善

7、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学生作文】

1.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高三(6)班 黄颖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着一种思想,那就是学习雷锋精神,学习他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无私奉献精神。然而,无论是有名也好无名也罢,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别人,有名无名这件事,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对于那位烧烤店老板和那位女孩,我们都以尊敬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管他们是否在乎自己做了好事留不留名这种事。

解析:从大众的态度说到自己的态度,开篇不同凡响。

面对烧烤店老板,我们要对他怀有一颗感激的心,感谢他多年来花费近20万元来资助了那四名学生,使他们都踏入了大学的校门。或许会有很多人对他持有一种不屑的态度,因为他们心里都想着老板既然自愿去资助那四名学生,又过了这么多年,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的想借用媒体来报导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其实换个角度来讲,也许老板有自己的一些难言之隐,又或者他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善良的行列里来,继续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 解析:把自己的态度与人们的态度作对比,并推测烧烤店老板的心理动机。

诚然,我们似乎更为赞同那位只是偶然路过却毅然决然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位女孩,她真的发扬了活雷锋的精神,在别人需要帮助时送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事后又默默地消失在人群之中——这份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情怀,着实值得给她点一个大大的赞。古有‘勿以善小而不为’,今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做好事不留名精神’;这值得我们去赞扬去传承。虽然如此,我也不觉得女孩行为比烧

烤店老板更高尚,他们只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做着本质相同(行善)的事,至于留名与否,要尊重他们的意愿。

解析:先坦承人们对女孩行为的认可,再摆明“至于留名与否,要尊重他们的意愿”的观点。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我们太需要这些行善行之人。偶一为之之善或坚持行善会让很多冷血之事不再上演。小悦悦事件中,人们对18路人漠然的鞭挞和对陈贤妹善行的颂扬表明了社会渴望善举。浙江一老人骑车摔倒在路边长达一个多小时无人问津,围观群众固然有怕被讹诈的心里,但更多的恐怕是习惯性麻木,意识里维持一份善念并去行动远胜于在旁边的指手画脚、冷眼旁观。

解析:延展同质事例,点明社会期望善行。

不管烧烤店老板或救人女孩在行善之时有没有想过留名,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与钦佩的人物。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简单,只要你是在坚持行善,哪怕行善的动机不是太纯粹,你都是最棒的那一个;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只要做了好事,你就是英雄!

解析:再次回扣材料,在点题的同时对善行大力颂扬。

评分:51分

总评:文章从小时候接受的观念入手,巧妙地完成与材料的对接,顺理成章地提出“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别人,有名无名这件事,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的观点,开篇出新。接着从烧烤店老板心理动机、人们对救人女孩态度着手,提出这二者行为本质相同的观点,进一步紧扣主题。最后从社会事例再回扣材料,在适度延展的同时升华主题。

解析:宁德实验李家良

2.心中有善

高三(3)班 吴棋淇

一位烧烤店老板希望可以将自己做的好事通过媒体报道出来;一位女孩对一名昏迷女士施救后悄悄离开。

解析:两句话概括材料。

无论是这位希望媒体报道自己善事的男子,还是那位救助昏迷女士后离开的女孩,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心中有一份善意存在。既然有了这份善意,又何必在乎做好事留不留名呢?

解析:从两者的行为中找出共性——善意,观点出新。

或许那位烧烤店老板的做法并不怎么能让人接受,或许有人会说他做善事太过注重名利,但这并不代表这个老板的做法是错的。他从2007年开始做善事,如果他做这些真的像别人所说的为了名利,那他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要求媒体报道,而是等到九年后呢?又有几个人能够持续九年做善事呢?

解析:以两个或许来假设他人看法,以两个反问句来驳斥这种看法,虽未点明观点而观点自明。

我想,那位烧烤店老板做善事的初心一定是帮助那些贫穷的孩子上学。或许在过程中,老板的这些行为无法让他身边的人接受;或许有些人的恶意讽刺让他坚持不下去;又或许他想让媒体报道出来只是为了向那些人证明他是对的,让他可以更坚定做善事的心。不管出次哪种情况,但我们能肯定他

的内心是善良的。就算是要求媒体报道有着功利成分,我们无法否定他去帮助那四个学生上大学时所散发出的浓浓善意。

解析:通过种种途径分析烧烤店老板做善事的心理,肯定他内心的善良。{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文}.

而女孩不留名的行为似乎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这是因为“做好事不留名”的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女孩看到昏迷不醒的女士后立即拨打120并及时施救,待救护人员来到之后悄然离开,这份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情怀确实令人赞叹。无论是女孩还是烧烤店老板,他们心中善念都值得赞赏。

解析:在解读女孩行为更让人接受的同时对双方都进行肯定。

昔日白芳礼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顶风冒雪蹬三轮,换取了三百学子的灿烂笑容,以心中的善念,牵动了整个城市的神经。今朝,女孩拯救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是一个族群的信仰;烧烤店老板托起的不仅仅是四个学子的梦想,更是托起了四个家庭的希望,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风气。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解析:同质延展,升华主题。

善良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了善,那么他于自己于社会而言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在喧嚣的文化场域中,与其去在意做好事留不留名,还不如去发现和学习好事中的善,并维持心中的那一份善念!

解析:再次回扣。

评分:53分

总评:本文以及其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并透过材料的表象抓住两则材料的善良的共性,殊为难得。在对烧烤店老板行为动机分析入情入理,对女孩分析时一笔带过,详略得当。最后以白芳礼事例作同质延展,深刻揭示三者内涵的同时升华主题。

解析:宁德实验学校李家良

【教师下水作文】

可行之善方为大善

宁德实验学校 李家良

材料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行善之后的态度截然不同。烧烤店的老板要求媒体表扬自己,救人女孩悄然离开。

解析:二句话概述材料,言简意赅。

诚然,女孩能对身处困境之人伸出援手难能可贵,若不是她及时施救,后果不堪设想。(假设让步分析)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单是这一点,女孩已经让人肃然起敬;更何况,(巧用连词,表递进)施救后不留名、不求回报情怀、悄然离开的这份洒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解析:针对救人女孩做好事不留名说理,两个层次力赞该女孩,体现对象感。先扬后抑,引出作者真正力挺的观点。

而烧烤店老板则不然,其行为远谈不上有多高尚,与做善事不留名的女孩相比,有相当的功利成分,甚至显得庸俗不堪。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做好事应该留名,但这并不等于我排斥女孩的做法,相反很是欣赏。之所以支持做好事留名,是觉得这样做的意义大于做好事不留名的意义。

解析:刚入段用"而"字表转折,呈现作者态度,否定烧烤店老板,"即便如此"一词让笔锋一转,貌似呈现双重态度,实则为下文观点思辩蓄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过渡)

首先,人做好事后想留名是正常心理,只要他确实是在做好事,留名有何不可?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有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而勾心斗角,而这位烧烤店的老板,前后资助学生接近20万元,让四名学生顺利上大学,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其次,报道这类行为有助于树立社会的正能量。从属性来讲,人属于社会,需要他人的认可;这种报道可以让人看到行善的人可以获得应有的名声,即被社会所认可,从而满足行善之人属性需求。在这个物质相对充裕的社会里,如烧烤店老板一样手头相对宽裕的人可谓俯拾皆是,报道烧烤店老板事迹有助于激发这类人的行善之心,有助于社会善行接力。

解析:从个体指向集体两个角度谈做好事需留名的正面理由,能紧扣材料针对分析。

反过来,如果大力推崇女孩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并以之为标杆,则恐怕很难达到期望的社会效果。女孩可谓是池中的莲花,离大众太远,离圣洁过近;虽境界上让人神往,但因其的完美性和高尚性,让想行善的人望而却步。

解析:厘定概念"女孩行善"的意义所在,紧扣观点:做好事要留名,进行反面说理,阐释顿时通透。

昔日孔子批评赎人回国不取报酬的子贡而表扬救人后接受一条牛馈赠的子路,正是因为前者对道德要求太高而使行善难以为继、后者有助于激励人继续行善而使社会大众受益。同理,女孩做好事不留名虽然看起来远比烧烤店老板高尚,但因这类行为对道德要求太高而很难为继;而烧烤店老板要求行善后留名的这类行为,虽看起来庸俗,但因为容易激起众人行善之心而值得赞赏。

解析:谈古论今,再次点赞做好事要留名,回扣材料。

任何一种善行,倘若只能是一种小众行为或难以持续,其意义就很寂寥,无论高尚到何种程度,也是小善;反之,任何一种善行,只要能惠及普罗大众或这种善行可以持续,即使其目的不那么高尚,也是大善——可行之善方为大善!

解析:说理延伸,呼应题目,强调观点。

总评:思路清晰,一贯至终,指向明确,说理通透,语意连贯,连词巧妙,表达理性;若能在理性的表达中稍增添一些语文味,则趋向完美。

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文篇二

2017年高考作文十大主题

高考作文十大“高频主题”的立意指导

高考作文十大“高频主题”的立意指导 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总有一部分细心的同学惊呼:今年的高考作文立意和××年的一样,只是材料有所改变。实质上,这些细心的同学实实在在地道出了一个事实,同一个主题或立意换换材料反复考查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现象,因此高考作文题“撞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笔者提炼出了近几年高考至少考查过3次的10个作文主题,锁定了这些高频主题,“撞车”高考作文将成为“不可能”中的“可能”……

一、家园【上榜理由】家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话题,也是近几年世界性热门话题。家园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温馨的,也有惨淡的;有让人欣慰的,也有让人无奈的……关注物质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关注精神家园引导考生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环境。家园这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热点,又呼唤人文精神,对引导考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因为呵护家园,就是在呵护人类的明天。

【最佳立意方向】此主题既具有时代性,又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放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化大为小抓住一点写出深度。1. 物质家园需要呵护。比如要敬畏自然、低碳生活、远离战争、捍卫和平等等。2. 精神家园需要呵护。比如要构建道德体系、加强法制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国民素养等等。3. 呵护家园需要全民的参与。比如要树立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加强人与人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等等。4. 采取层进式结构立意。由物质家园起笔升华到精神家园,也就是由实到虚,综合以上三点进而呼唤如何呵护我们的家园。

二、见证【上榜理由】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

【最佳立意方向】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所以,本主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1. 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如神舟十号上天、“辽宁舰”入役等。2. 生活的变迁见证了人生的悲喜。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取他人,也可写自己的经历,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3. 某些具体的事物见证了观念的变迁。如手机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转变,门的变迁见证了城市人际关系的亲疏等等。4. 无论国家、社会、历史、个人层面,见证都需要每个人的实干精神。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行文立意,让文章更具有时代感。

三、中国梦【上榜理由】“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的未来相通,所以在这个大时代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聚合……

【最佳立意方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两会上谈得最多的一段话,所以价值这个主题考生可放

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感受。1. 每个存在的生命都有价值,承认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比如社会的发展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沙土;需要庞大的机体,也需要小的螺丝钉;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需要通晓物理的科学家,也需要挥镰抡镐的农民;因为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需要各种不同材质的人共同来构建社会大厦。2.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是“学而优则仕”,近代的仁人志士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人生追求是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他们在为此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放后,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守卫边防的子弟兵,维护社会安定的公安干警,在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千万大众,都在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的精英们,大批商海的弄潮儿,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民族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3. 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的价值来源于对自己的肯定,来源于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自信达观、个性飞扬、平凡真诚等等。

四、公平【上榜理由】“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十八大所强调的:“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

【最佳立意方向】用公平托起中国梦,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因为只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只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只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1. 公平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考生可采取并列结构进行阐释,比如一个社会只有公平才能和谐,公平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尺度,不公平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等。2. 实现公平需要政府与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就政府而言,实现公平需要公正和公开,实现公平需要法律的保障等;就个人而言,实现公平需要具有一颗宽容之心,需要一种舍小为大的气魄等。3. 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公平问题,不能把它绝对化。上天给谁的都不会太多,只有勇于接受生命的历练,不一味怨天尤人,也许你也会成为别人眼中“不公平”的对象。

五、真情【上榜理由】感情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有情感的地方就有温暖与感动,有情感的地方就有快乐与温馨。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经济大潮的冲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金钱至上的社会百态对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提出了严重地挑战。关注真情,呼唤真情,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中生在人格上的必修课。

【最佳立意方向】真情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危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真情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真情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面对本主题考生可用化虚为实,点面结合的方法立意:1. 联系现实从社会层面解读,论述当今社会真情缺失的现状。比如道德滑坡、冷漠、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等。2. 从小事入手,用生活细节打动阅卷老师。比如母亲蹒跚的脚步、老师窗前的灯光、风雪中交警的手势、路人给乞丐撑起的一把雨伞等等,抒发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3. 采取层进式结构,由当前社会真情缺失的现象入笔,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六、情调【上榜理由】如今,国人很忙,忙着挣钱,再忙着消费,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中国人日均休息时间少于3小时,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和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新意不断,但忙碌过后常有空虚感袭来,原来我们“丢”的不是生活,而是“情调”……

【最佳立意方向】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忽略自己的心灵,重拾生活的情调并非要人们闲置大把时光,放弃理想与责任,而恰恰是在提醒忙碌的现代人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不要丢了自己的“心”。1. 古今对比,论述古人在物质及其匮乏的情况下仍保留生活的情调,而现代人在过度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渐渐迷失了自我的社会现状。比如古人流觞曲水而今人只会住总统套房,古人尽享田园之乐而今人因土地污染严重多地出现癌症村等等。2. 留住生活情调需要有好的生活态度。比如恬淡、知足、学会珍惜、乐观开朗、放慢脚步、亲近自然等等。3. 抓住一点,深度解读追求情调的方法。比如以“仁”为己任,曾参弘道自得其乐,“唯吾德馨”的陋室之乐,孔颜乐处等等,正所谓胸怀超淡之情调,人生何处不乐道。

4. 留住生活情调需要外部的环境。比如社会是否公正、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建立等等。

七、反思【上榜理由】重提反思精神,是因为近几年我们在同样的坎上栽了太多的跟斗,我们喝了三聚氰胺,又大吃地沟油;我们偷工减料塌了楼,又急于求成垮了桥;我们植树节次次种树不见绿,我们的城市年年下雨回回涝……所以,不仅个人的成长需要反思,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更需要反思,因为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如果只顾亢奋向前,而不懂得回首反思,那所谓的“前进”终不会长久。【最佳立意方向】敢于反思、善于反思是人类的大智慧。反思昨天是为了明天;反思失败是为了成功。在奋进中反思,我们不会偏离目标;在安逸中反思,我们不会沉沦;在失败中反思,我们不会气馁;在成功后反思,我们不会停顿……1. 个人善于反思,让生命永葆活力。如静坐思过、见贤思齐、一日三省吾身等等。2. 国家善于反思,让民族焕发生机。如以史为镜、广开言路、总结执政得失等等。3. 联系现实采取层进式结构行文立意,即为什么一个国家与民族需要反思,我们现在需要反思什么,反思过后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当前的热门话题作为反思对象,比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社会公德、迷失的人文精神等等。

八、青春【上榜理由】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是充满幻想的多梦的年龄。拥有青春的我们,走出了童稚但并不成熟,拥有了思想但并不深刻。以“青春”为主题的作文,取材范围广,又贴近考生生活,更能引导考生反思自我,抒发成长中的梦想、烦恼、追求、叛逆、亲情、友情……

【最佳立意方向】青春,充满诗情画意;青春,充满无限生机;青春,充满美丽自信;青春,也充满迷惘、困惑和烦恼。考生可用化大为小的方法从以下角度立意:1. 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某个年龄段的某些经历和感受。比如梦想、坚强、叛逆、执着等等,以真情实感打动阅卷老师。2. 由他人的青春入手,抒发别人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启发。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择一位名人做深度解读。比如莫言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苦难是一笔财富;韩寒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追求青春梦想中张扬……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散文。3. 倡导“我的青春我做主”,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九、拯救【上榜理由】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酸……转型期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遭受空前的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信仰危机、精神荒漠、道德沦丧正在从根本上颠覆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梦”,所以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遭受空前破坏的生态文明,更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社会文明。

【最佳立意方向】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与社会的急剧变迁,对既往传统文明形成了重大冲击,作为现代文明重要内容的道德情操更是遭遇到空前的颠覆。当今中国的文明转型首先面临的任务是道德的拯救,因为唯有在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之上,才能稳健地实现文明转型。1. 遭受空前破坏的生态文明需要拯救。比如泥石流、沙尘暴、雾霾天气等等。2.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失落的人文精神需要拯救。比如道德、信

仰、责任、善良、亲情、尊严、宽容等等。3. 各种审美观及历史观需要拯救。比如恶搞文化、穿越剧、过度整容、日本人扭曲历史等等。4. 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失落的传统文化需要拯救。因为文化铭刻着民族的记忆,携带着民族的基因,传递着民族精神的火炬,涌动着民族的热血和豪情。5. 拯救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就个人而言,“拯救”的途径就是多读书,经常自省,加强道德修养等。就国家而言,“拯救”的途径可从制度的建立、社会文明氛围、历史传统观念等方面构思立意。

十、创新【上榜理由】《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乔布斯走了,苹果失去了一位天才,而世界失去了一位梦想家。人类的发展一次次证明,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书写新的历史,那就是创新。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较量,知识日新月异,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养。

【最佳立意方向】“创新”,作为名词,指“创造性”或“新意”;作为动词,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固有规律。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将“创新”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创新”便具有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1. 为什么需要创新。对个人而言,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对国家而言,创新能推动历史与社会的前进。2. 创新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个人的思维方式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需要创新、国家的发展模式需要创新等等。3. 怎样去创新。创新要有好奇心,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创新需要勇于否定权威等等。4. 反思中国为什么难出创新人才。比如教育理念陈旧落后、传统企业文化阻碍创新、民众普遍缺少独立特性的品质、缺少创新性人才成长的环境等等。5. 如何处理好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比如创新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永葆生命力的源泉。

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文篇三

备考2017高考作文 80篇2016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

80

要求: 篇精华 201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文}.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 1

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14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第三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结尾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又略作变化。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辣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欠缺的语文素养。

2. 致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2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得最快。”每次看我快速地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头。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里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2016年6月7日

点评:

3

这是一篇优秀的书信。全文紧扣漫画内容,“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紧扣100分和98分;“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扣住了55分和61分;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等相当于“唇印”和“掌印”。在书信中巧妙、多次扣题及点题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感情自然、真挚。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是本文的另一特色。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接着用自己成长的例子,说明母亲过高期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并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分析深刻、透彻。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说理能更严密、辩证一点,引用及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

3. 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得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点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4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

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本文并不是千篇一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开始,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富充实立体。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

5

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文篇四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最新版)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2017河南高考作文范文}.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

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文题解析】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

“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

上一篇:2017福建高考作文怎么写
下一篇:2017淄博中考作文题目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