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2-09-22 点击: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篇一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最新版)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

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

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文题解析】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

“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写作指导:表层含义: “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篇二

精心整理版--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10篇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10篇【优秀范文】 预测作文题目一:把握自己,永不言弃

【范文】把握自己,永不言弃

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季军。苏炳添成功夺牌让中国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的骄傲。他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专注执着,正确科学地把握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精神,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成功所必须的精神。他,年仅25岁,就获得了获得了神学哲学双学位。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巴赫音乐最正统的接班人,这就是史怀哲传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鲜花掌声,舆论的吹捧没有给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带来一丝的浮躁。29岁时,他决定从零基础学习医学,拯救非洲难民。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专注地奉献给了非洲医疗事业,在蛮荒丛林中度过余生。被誉为“非洲之父”的他,临终时由衷感慨:“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史怀哲的一生可谓专注地做到了追随奉献的本心,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可见,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具有专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南开马蹄湖畔的亲笔题诗,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写照。已九十岁高龄的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讲究科学,充分利用优势,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处,从孩子到成人,传播的方法都是让人喜闻乐见,她也从中得到启发。叶先生曾说,她的根在祖国,她要为祖国永远留下古典诗歌的财富。于是,人们依旧能在世界各地华人文化圈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终让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她因此成为当今诗坛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员宿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她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卓越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真是“莲实有心”“梦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永不放弃,更是一种高宝贵的品质。在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许许多多困难,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他生来就没有四肢,独特的外表让人铭记。他就是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尼克.胡哲。少年时饱受嘲讽,让他闪过轻生念头。但跳进浴缸前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于是,他苦练演说技巧,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在被拒绝上百次之后,终于感动了世人。凭着出色的励志演讲,他赢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头

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没手、没脚、没烦恼。”因此,他的乐观与坚忍终于带他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修改与点评】

1.题目《把握自己,永不言弃》比较准确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

2.开篇引用材料,简短分析,引出中心。中间三段分论点+引述+举例+论述+结论,段落严谨。

3.结尾再现论点,照应手段,引用名人名言,深化升华了中心。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预测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2015年6月1日凌晨(北京时间),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获得季军。苏炳添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赛后苏炳添说:这次赛前,刘翔给我了很大鼓励,要我注意起跑节奏,进入途中跑后也要把握节奏,不要乱。今天比赛我完全是跑自己的,没有看任何人,从起跑到冲刺都是非常专注地在跑。刘翔也激动地表示:“我赛前也跟他说,起跑一定要稳,起跑、途中跑和后程一定要配合好,自己跑自己的,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使用新技术,成绩获突破。去年,外籍教练发现他原来先出右脚的起跑方式不科学合理,于是指导他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的是出发先出左脚的新技术,并建立了中途跑过渡自然的技术,更改之后他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预测作文二:留下余地,活出品位

【题目】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一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去,羊拼命地逃,最终从一个小偏洞仓皇逃窜。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一个更小一点的洞逃生了。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了。第三天,来了一只小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小松鼠上蹿下跳,最终,小松鼠从洞顶的一个通道跑掉了。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狼对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

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留下余地,活出品位

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这只狼比灰太狼还要倒霉。它忙碌了三天,却是自掘坟墓。它之所以死亡,固然有弱肉强食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它没给自己留下余地。如果人如此狼,则品位太低。“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况的确是有的,但还是多条后路比较好。

余地留给自己。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的堂屋上挂着一块匾,上书“留余”二字。宽备窄用,生意兴隆,康家便有了骏马一天也跑不了一圈的大庄园。庄园里还有一条精心设计的地道,以便主人在紧急情况下逃脱。山西平遥古城的县衙里也有一条地道。这些都是留后路的例子。

余地留给他人。人大多不是圣人,尴尬时需要一个台阶,穷困时需要一点救助,绝望时需要一条出路,如果没有回旋余地,必然激化他们与社会的矛盾。

余地留给生命。为什么要“网开一面”?为什么提倡“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因为一个人把一个地区的动物都灭了,周围的人吃什么?这个人的子孙吃什么?现在东海每年都有禁渔期,草原也有禁牧期,希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面更多地出现。

余地留给艺术。中国画大都讲究“留白”,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雕刻也需要留下修改的余地。琵琶女在演奏中也曾出现这样的情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音乐上的“留白”。白居易写完琵琶女的演奏后,并未急于收笔,而是写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

秋月白”二句,让人产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遐思,则是文学上的“留白”,深得艺术的要旨。

余地产生品位。比尔·盖茨主动退位,让人感到亲切;本·拉登搞恐怖袭击,只能自断后路。美国耗时十年,终于将其击毙。老虎再贪婪,也会给秃鹫和鬣狗留一副狼的骨架的。 衣服宽松则舒适,时间宽裕则悠闲,空间宽阔则坦荡,心胸宽广则豁达。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让我们留下余地,活出品位。

预测作文三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范文三篇】

文一、心系中心,不畏边缘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总有中心边缘之分。中心与边缘这对关系是辩证存在的,在边缘的映衬下,中心显得更加“高大上”,拥有着更多的便利、机会和认同。因此,中心成了大多数人的向往和追逐的目标,在边缘的人们努力奔向着中心。重要的是,不必在乎自己在边缘的处境,心中要坚信会进入中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便成为中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边缘眺望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心。你可以现在在边缘,但绝不能抱怨,如果你想成为中心,就一定要心系中心,渴望到中心,甚至成为中心。“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你想成为谁。”心系中心,哪怕身在边缘。唯有此,在边缘的我们会从眺望中心,变为迈入中心。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这样感叹道。诚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目标是人之天性,从边缘想挤进中心也是无可厚非的。罗本岛锌皮房中的曼德拉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却心系缓解种族矛盾的中心,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

活,在边缘的小角落,但不仅没有削弱曼德拉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身在监狱,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心系中心是秘诀。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如是思考。是的,心系中心,是保持在边缘却亦能拥有持续追逐中心的希望。正如北宋范仲淹在四次被贬谪后,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亦能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节操。虽距皇帝千里之遥,却心系皇帝,永远在心中贴近中心。

心系中心,就不畏身处边缘,无论迈入中心的机会多么渺茫,但那毕竟是心中的希望。那是潘多拉魔盒中人类最后的法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迈入那曾经眺望无数次的中心。

文二、花开边缘,不曾凄凉

中心之处,不乏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锦,碧树银台。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带的拥塞,似锦的人生最后还是沦为平庸。

边缘之隅,兴许大雪弥漫,星空暗淡,平添彻骨寒意,无限悲凉。只要人心永不沉沦,去探寻那边缘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终究也会流光溢彩。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的确,我们从生活的夹缝中获益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找寻属于自己王位的过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梁衡所说:“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在意这王国的大小。”无论你身处何方,若是你心笃定,永不沉沦,纵然只是村夫之乐、平民之趣,也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王冠,在边缘的帷幕前熠熠生辉,闪耀着如中心地带般的光芒。

其实,大多时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带总是最迷惘,最繁华的庙堂之高却总是最凄凉;最冷清的边缘之处不见得没有花开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远不一定缺失铁血燕然。六朝之后,初唐的社会靡艳娇奢,多少白衣飘飘的诗人,渴望着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于是,他们于洛阳,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于长安,描写帝王城居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纵然是身居旖丽的中心,可那满纸的六朝遗风,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换不来认可的。

当那份繁华,无缘得触,当他们被迫远离京城,当赴任偏远之地漫游道中。他们才真正的发现,江湖之远的忧患之作,比那庙堂之高的盛世繁华,更有价值。于是,才会有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流芳万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古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恣意纵横,一字千钧;今有“走到人生边上”的低调作家,陶陶然专心治学。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篇三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7高考作文备考方向:作文命题趋势

【命题综述】 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趋势,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向贴近生活、满足实际需要方向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去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这类作文,既接地气,又接“天气”,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大展身手,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陷入茫然。

【审题关键点】{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

从语段分析的角度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由事理材料、任务指令和要求三部分构成。事理材料阐述了语文学习的意义与途径。任务指令语意明晰,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与“比较”两个角度给予考生指令。审好此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分清“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把握思辨对象

语文素养绝不仅仅指语文成绩。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而语文成绩只是用分数来计量的、涉及部分语文素养的应试能力的体现。语文素养高的人往往语文成绩也高,但语文成绩高的人语文素养不一定高。不分清这两个概念,难以全面辨析:“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两种途径的意义。

二、充分认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把握立意宏观指向

今年的作文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个人终身发展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包括外部软实力和内部软实力。外部软实力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及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等;内部软实力,包括凝聚本国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

中国的经济GDP在十年间从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就亚洲而言,韩国和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的比重占到了13%,而我国加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占的比重仅为6%。我国与欧盟文化强国比,则可能是1:100。

文化自信

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其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待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和开放的胸襟。再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自己文化发展前景的主动把握。

三、把握任务指令,从自己语文学习的真实的情境中去体会切入,辨析选择,明确三种途径各自优劣,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

既讲国家软实力、文化自信,又讲“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沟通国家社会与个人,说明作为青少年你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自身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文化自信的责任、文化软实力的责任都在你的身上。我们总不能永远从国外花重金购买什么“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的版权。文化输出的重担就在我们未来的一代身上。

【立意角度】

今年的高考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继而才能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比较。然后在三种途径中选择一个途径立意或综合三种途径立意。

一、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前沿阵地,在工具性方面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在人文性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

比如,孔子讲学杏坛,造就贤者七十二人;朱熹讲学岳麓书院,成就一代理学大师;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我们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拟题为“好课照亮人生”“小课堂,大世界”等。当然论述首先要从自身课堂学习体会出发。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甚至也有可能因为应试教育完全戕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方面,要知道阅读是青少年和世界进行灵魂交流的方式,阅读可以陶冶情操、丰富阅历、提升境界,促进青少年长大、独立,所以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

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

比如,毛泽东博览群书,诗词文章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俄罗斯人喜欢读书,最普通的家庭主妇都读文学名著,因而这个民族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很高。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可拟题“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何以立”等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IP(知识财产)时代,电子书籍、影视作品的流行是不可遏制的趋势,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因而选到非常好的阅读材料是必要前提,否则部分学生可能陷入不良的网络文学中不可自拔,所以要依靠一些在专业方面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或是家长,或是专家的指导。

三、生活实践方面,社会实践是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的最好范例,所以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比如拟写春联就可以锻炼人将传统文化形式与现实生活感受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谈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比如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

读万卷书,还有行万里路。沈从文、莫言都没有读过几天书,是湘西的山水、民情成就了沈从文的散文化小说,是高密的红高粱给了莫言的小说以生命的力量。可拟题为“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等。当然重点仍然是考生自身。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冷静观察和深度反思,所谓的社会实践有可能只是沦为饭后谈资甚或过眼烟云。

【误区提醒】

今年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要混淆“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两个概念,要抓住“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去辩证分析三种途径的优劣。

二、不要忽视与语文学习的意义相关的几个概念,以致忽视作文题蕴含的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三、不要脱离考生自身的语文学习体会去空谈,以致过多地举其他名人的或读书或实践的例子。

四、不要过分单一地侧重某一种途径,以致忽视三种途径的优劣的全面的比较。

【2017年备考建议】2017年,考生备考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景看涨,是来年高考作文的首选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近两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

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的言论来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被看做解决以往材料作文产生的弊端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今后一段时间的高考作文题,就应该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题型。

二、直面现实,学会分析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文最终考的是思想,是认识,是情感。近两年更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简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像过去科举考试考的策论或者当代公务员考试考的申论,是考察你认识实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过去的套路、风花雪月似乎都用不上了。所以备考时,要多做对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训练,由浅入深、正反对比、一分为二、横向纵向对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不断思考,来提高认识水平。有了思想,才会说理、论证,才能写出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才能成为实用性人才。

三、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要着重指出的是,今年高考作文题出自必修教材三的“梳理与探究”《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此课是为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方式,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并注意发展、运用这种个性去学习、创新,通过自我评价调整自己对语文的学习。此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要求和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要求,还引导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一点提示高考复习在关注《考试说明》的同时,必须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必须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导向。

真题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篇四

修改:从标杆作文看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

从标杆作文看作文备考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葛福安

一.标杆作文对高考作文备考的意义

下面这张表格,是新课标卷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被人们视为高考作文评分的部颁标准。这表张格对于评分的基本项目以及打分标准,都作出相当细致的分类分层的确定,但是,这个“部颁标准”到了各地高考评分现场,还会再加一个案例式的“地方解读”,主要表现为标杆作文。

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阅卷场也拿出了自己的17篇标杆作文。这17篇标杆作文是基于写够800字、能够完成整篇作文而制定的,残篇作文不在此例。这17篇标杆作文最低分10分,最高分58分。

标杆作文的产生,是高考作文阅卷专家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研究、商定的结果。首先它体现出“此次”考场写作的现实。标杆作文取样于考卷场中,在一定的取样数量之中选择出多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考卷,以待研究确定。其次,标杆作文均经过多方研究、斟酌,它们获得了充分的、全方位的关注,这种关注是一种高质量的打量,最后确定的标杆是经得起阅卷现场中各位阅卷操作者的质疑、询问和推敲的。第三,标杆作文的高密度细微差异,使它具有可信的标杆意义。和高考语文的分数呈仿锤分布相同,考场作文的现状也大致如此,所以,符合字数要求的考场作文真正的低分应该从35分起算起,至高分58分,标杆作文之间的分差高大为3分,最低为1分。而这分差又具体落实在三个分项打分上,这三个分项打

分是基础等级的内容和表达两项及发展等级的特征一项。

因此,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看这些标杆作文,它更可以被视为一个具体可感的作文备考样板。这个样板包含了一个完整的高考作文从审题到成文各种综合因素,这些因素中的经验和教训,都可以对具体的高考作文备考实践有着非常直观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表格中,我们按照平常教学中的惯常做法,把17篇标杆作文大致分为三类:低分作文、中等作文、高分作文。这种分数是以最后的总分为标准的。如果从每篇作文的三项分项打分来看的话,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

从标杆作文的写作内容上看,除去有跑题之嫌的几篇外(12-17),绝大多数作文都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

2016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中的这组漫画构思巧妙,以对比、变化的角度对所要求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加以展现,简明、形象且有创意,符合学生实际和教育现实。总体而言,这组漫画的内容可以从五个层面予以分析、理解。

1.谈分数问题

学生、家长、教师过于看重分数,学生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若有些许退步,仍会受到埋怨、责难甚至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很低,但若有些许进步,就会赢得鼓励奖赏。尽管两个学生的分数有着极大的差异和一些波动,但受到奖赏和惩罚的核心标准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分数,这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等对分数的超高关注度。标杆作文的2、3、7、8、9、10等几篇倾向于这一个层面。

2.谈教育现状

学生、家长、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其实反映了目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的功利化倾向----忽视了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片面追求分数,盲目追求升学率。而“分数”与“升学率”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更无法衡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社区,各个层面的“唯分数论”既导致了教育误区的形成,也深深地自陷于这一教育沉疴而难以自拔。标杆作文的5、6、10、11、13等几篇倾向于这一个层面。

3.谈理性教育和教育科学问题

由分数问题、教育现状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引申理性教育和科学教育层面的问题:单纯、直接、片面地由分数成绩产生的奖惩赏罚,不应成为家庭或学校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在这种僵化、单一的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久而久之便会对分数产生依赖与恐惧并存的矛盾心理,这是应试教育的顽疾,是缺乏理性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后果,更是素质教育应努力克服和解决的问题。标杆作文的1、2、10、11等几篇对这一个层面也有涉及。

4.谈心态问题

如果我们挖掘更深一层的含义,认真展开理性思考,跳出分数的小圈子来看依据分数来决定奖惩,就会发现,这还反映了当前社会上人们对进步、退步的态度,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着的攀比竞争、急功近利、贪图眼前成败的浮躁心态。由于浮躁,短期行业似乎更受人关注,眼前利益可能更为人追逐,夸饰之风也许更被人艳羡,使人们无尽分析进步、退步的原因,而这种心态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判断、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标杆作文的2、5、6、10、13等几篇对这一个层面有所涉及。

5.谈评价问题

漫画中的所谓分数,亦可理解为评价,用分数来代表的评价,往往并非多元化评价,而是以某种的标准为尺度的单一化评价。无论教育还是其他诸多领域,对于人才及其发展能力的评价,都应力求摆脱单一、片面的评价机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生,推进更为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标杆作文的1、3、4、5、9、10等几篇对这一个层面有所涉及。

二.高、中、低三档标杆作文对高考作文备考的启发

我们以总分把17篇标杆作文分为低、中、高三档作文,以“禁飞区”、“生活区”、“风景区”名之,试图从中到得一些高考备考的不为、可为与大有作为的地方。

1.从标杆作文看考场材料作文有哪些“禁区”

从10分至39分的7篇低分作文中,我们大致归纳出具有一般意义的四大“误区”:

(1)材料作文话题化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那篇10分的作文。这篇文章属于“偏离题意”。评分细则对“偏离题意”的界定是“离开漫画中所提供的内容与信息,文本内容与“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中提及的内容、信息完全无关,比如空谈“宽容、理解、心理健康”等。这篇考场作文的核心词是“苦难”。这位考生在看到漫画后,可能是没有紧扣漫画的一些要素去做具体的分析,有可能是“苦难”两字非常强烈地闪现于他的大脑,就不顾其它了。这种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或者写作的审题过程中,并不少见。但这种“闪念”是凭直觉而生的,而且它不是一种正确的直觉,甚至连“似是而非”都算不上。而考场作文的审题,应该对这样的 “闪念”进行探究、思考,一见钟情式的审题,是相当有风险的。对于这个风险,语文老师应该进行矫正,指导。当然,这篇文章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用事例代替分析,这放到另外一篇标杆作文再作说明。

在学生的高考备考实际中,阅读材料后概括出核心词语,然后仅仅围绕核心词语进行多层论证,而不涉及材料的情况也为数不少。

材料作文的话题化写作,从文体写作特征上看,是对材料作文下的议论文写作认识不清所致;从考场作文的角度看,是对考场作文打击套作的无视所致;从能力的考查角度看,是对考场作文注重分析问题能力与表达分析问题能力的的忽视所致;从备考的角度看,是过于重视话题作文的“点式写作”,过分注重话题素材的积累而缺乏对素材的纵深分析所致;从学生的写作实践角度看,是没有摆脱中考的半命题或概念命题以及过去高考话题作文的影响所致。

因此,非常有必要强化学生对材料作文写作的认知,避免陷入低分作文的泥淖之中。

(2)大论公理说废话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

这方面的例子是第13篇标杆作文。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人无完人”。这个结论,能从材料(漫画)中概括得出来:第一个男孩第一次考了100分,奖“吻痕”一枚,第二次得98分,赐“掌印”一记。赏罚失当,不应该,为什么呀?因为人无完人,不可能永远保持完美的分数(100分)。但是,人无完人,是个 “公理”,就如同“地球是圆的”,虽然曾经不是公理,但现在是了。“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

高考题的写作要求上明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人无完人”只能算是个意思,不能算是你这篇文章的立意。因为这个意思不具备“立”的特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立意”的确定不仅要让读者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管是深刻还是肤浅,更要让读者看出这篇文章的必要性。虽然2016年高考作文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表述,不如2015年的“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指向清楚明白,但是,写作文,就是要看出作者的观点、看出作者对生活的关注度、思维清晰度和情怀。

在平常的作文备考中,有不少作文是在试图证明“公理”,像“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像“物质决定意识”等等,这些还真的都不能算是“立意”。有这样一则材料:沈阳市政在冬天落叶后的城市道路两旁的树上装上假叶子的做法,引得大家吐槽。有学生写的文章是“顺应自然”,而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流派道家的核心思想,当然不能做为文章的观点来论证。

(3)并列结构很僵化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第14篇。三段并列的句子,把一篇文章分成四个隔断:个人要前进,社会要前进,民族要前进。个人要前进,塞进去个时髦的屠呦呦;社会要前进,塞进去“老人摔倒如何扶”“青岛天价虾”“旅游宰客”;民族要前进,塞进去“综合国力”。

虽然,评卷者也不能给这种作文过低的分,毕竟它结构完整,它的中心观点“xx,只有前进,方能成其X”也和作文材料(漫画)有点关系。但是,这种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一种僵化的模式,是模板化写作,甚至可以说是套作。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解读2015年高考作文特点时指出,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试题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而其中对所谓“防套性”的解说为:防套性是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

但是,这类僵化的并列式作文,在有些语文老师那里还被视为得分的妙法,当然,他也清楚,这样的作文,也不可能得更高的分,但是,有些老师把这种写法看成是议论文写作低幼水平得以快速提升而不拉低班级均分的办法,这在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方面,是一种不作为的做法。

(4)文体特征模糊化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第11篇。这篇得39分的标杆作文,全文总共三段,却显现出两种文体色彩:前两段是记叙文的模样,最后一段是议论文的意思。把三段文字放在一起看,这种先改写再议论式的组合,整篇文章就会给人“文体不明确”不伦不类的感觉,甚至让人怀疑,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确定文体时的游移不定。

“明确文体”是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写什么像什么,不能写出“四不像”。它的背后是考生写出的文章,应该有非常突出的文体色彩,这个要求,如同“不得抄袭”“不能套作”一样,也属于考场写作的“底线”。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属性。这种明确的规定性,决定了考生的这篇文章是从什么样的角度、采取什么样的言语形式进行的写作。所以,从考查考生写作基本能力的角度,作文题目还是有必要画一个最基本的“圈”。因此,从过去的“文体不限”到现在的“明确文体”,文体的要求都是作为一个基本要求写入题目之中的。

当然,如果高考作文题目不强烈要求“写篇议论文”,那在文体的选择上,还是有“开

明”一面的,不会是议论文“独霸天下”。但是,选择写什么文体是一种自由,但选择一种文体后,就有了自由选择的“不自由”,写出来的文章,就要有这种文体的基本

上一篇:2017江西中考作文题目
下一篇:2017年高考作文小陈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