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高三励志 发布时间:2012-09-08 点击:

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诗经》结集,然后进入以《春秋》为代表的历

史文化时期,各诸侯普遍拥有城邦国史,即所谓百国春秋;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开始形成,

完成了从神的哲学向人的哲学的变;一种新的人格—君子人格在此时形成,士人们以特有的礼乐修养

实现了君子人格的理想。

赋诗言志构成了春秋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春秋士人在外交、宗教、教育、政治中

普遍地赋诗称志。他们赋诗时点出《诗经》中现成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

场。《左传人》赋诗74首,见于今本《诗经》的59首,其中国风24首,小雅27首,大雅7首,颂诗1

首。《国语》记赋诗7首,其中国风2首,小雅4首,逸诗1首。春秋时期从摄职从政的男子到闺阁中的

妇女,从中原各国到被认为异族的荆蛮、姜戎都练就出触景赋诗脱口而出的本领。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

面的社会生活。因而顾炎武在《日知录·周末风俗》里讲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绝不闻矣。

歌诗必类是春秋赋诗的思想原则。孔颖达说: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因此,春秋赋诗即使

心有逆杵,也尽量通过赋诗的艺术氛围造成一种平和的气氛。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是春秋人赋诗的结

构方法。《左传》襄公八年记晋范宣子出使鲁国,宣子赋《摽有梅》。《摽有梅》本是一首情诗,写女子

企望求婚男子及时而来,莫误青春,范宣子希望鲁国与晋国共同出兵攻打郑国,特赋此诗。作诗者有作诗

之意,赋诗者有赋诗之意,两者多有矛盾,赋诗者根据需要选取自己表情选意的部分,或是一首诗,或是

一章,或是一句,甚至一字,赋诗方式灵活。

春秋赋诗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给我们许多启示。首先是关于时代的,从《诗经》结集到《楚辞》兴

起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是诗歌创作的冷寂时期。有人以《诗》亡然后(春秋》作来解释,认为历史

散文的繁荣替代了诗歌创作的繁荣。通过赋诗现象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已有之诗的运用替代了诗歌

创作的繁荣。其次是关于文学的,经学家们常说《诗经》编辑的目的是王者所,观风俗,知得失,自考

正也。通过赋诗的考察可以看出,《诗经》的编辑既承担着政治教科书的功能,也是出于贵族阶级文艺

欣赏的目的。第三,春秋赋诗现象是在春秋发达的城邦文化的土壤上发生的。我们常随着经学家把春秋时

代当作乱世来描绘,其实春秋是一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新的哲学精神新的人格精神在这一时期成熟。

以《诗》为代表的艺术精神成为春秋君子人格的基本品格,赋诗成为这-A格的表现形式,诗学精神成了

这一时期人们自觉的追求。

——(摘编自傅道彬《赋诗言志里的春秋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雄纷争,诸侯国林立,许多诸侯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史,即所谓百国春秋。

B.哲学在春秋时代完成了突破,形成了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思想也由神的主题向人

的主题。

C.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闺阁女子的必备修养,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面的

社会生活。

D.顾炎武在《日知录-周末风俗》中写出了春秋时代宴会时人们风雅问答,也代表了春秋与战国

不同的文化风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颖达所说的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意即人们歌吟古诗要从友善的愿望出发,达到友好的目的。

B.襄公八年,晋范宣子出使鲁国赋《摽有梅》,将一首款款深情的诗篇变成了提出缔等结军事

同盟的主张。

C.春秋时代的赋诗,主要是指人们引赋前人已有之诗。其所言之志,则多为作诗之志,而

非引诗之志。

D.春秋时期经历了从诗的创作期走向诗的应用期的历史变化,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用诗

时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文化空前繁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将之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

代并非没有道理。

B.春秋赋诗多出自国风与小雅中的诗篇,这充分说明了国风与小雅艺术成就高,深受当时人们

的喜爱。

C.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春秋社会描绘成礼崩乐坏的乱世,它同时也是一个礼乐文明进入了经典化

与普及化的特殊时代。

D.春秋中叶以后诗歌的创作进入了萧条时代,人们称赋已有之诗,而没有了文学意义上的诗歌

创作,没有了作诗的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冯骥才今年74了。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着明白自己?

问他到底看明白没有呢?他回答说,看明白了。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梭,刻意或随性。

{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采访他时,他说起什么来都高兴,惟独讲起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和村落来,表情就变得格外严肃。

我想我的岁数大了,我更希望年轻人接着做下去。他对我们这些在座的年轻人说。 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那段时间,他写出了一

批俗世奇人的故事,共18篇,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也是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

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为了抢救这座600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文化栗风乖地毯

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法国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曾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

冯骥才觉得,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这么一种全面考察。他当时也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大到村

落,小到荷包。他还在两会上提议说,中国也应豫欧洲那样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后来提案通过,国务

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3年,61岁的冯骥才受法国文化基金会之邀去了一趟巴黎,在那里住了两个月,研究了法国大量

的文化资料。回国后,就开始着手做田野调查工作。

从木板年画、唐卡到口头文学、文化传承人名录,冯骥才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

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工具材料、制作方法、传承谱系等都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

理清楚。冯骥才把这叫做模家底。十多年过去,国家级的‘非遗’是1372项。冯骥才脱口而出。

但他担心的是,日韩等其他画家非遗虽然相对少,每一项却有学者回队支持,而中国80%的非

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丢失了就丢失了,丢失了也不知道。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

田野里去。

时隔十年,2013年,71岁的冯骥才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作了一场演讲,回顾这十年来中国在

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但这却并没成为一个收束性的成果展示会,反而又成了一

个起点。他游览了

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那里像童话一样。牛在山上吃草,篱笆上编着花,人过着如诗如画的

生活,几百年来没有变化。而中国的村庄,不少已濒临瓦解和空心。

从欧洲回来,冯骥才又发起了传统村落认定保护的工作,他认为, 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承栽着民族

精神文化的DNA。从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希望能先尽快建立出档棠来。

似乎,他又要忙上若干年了。

坐在研究院敞亮的会客厅里,聊起小说来,冯骥才依然是滔滔不绝, 我现在写东西的感觉一丁点

儿都没有丢。去年,《收获》出版社交代他续写《俗世奇人》18篇,他一下子写超到21篇,只好把3

篇收回。

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他还说起自己最近有灵感一现,

想写一个会吃鱼的美食家。 不定哪天,想写的话,半天就写出来了。{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但问题是即使半天也不是个容易事。《俗世奇人》的前18篇和后l8篇之间隔的20年,正是他

把工作重心向文化遗产保护的20年。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铒作时间越来越少。他已远离作家的光环,出现

在媒体乖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

然而当了许多年的作家,冯骥才不能完全放下。他有一个苦恼,就是做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

无法拥有小说家的纯虚构式的思维。写小说有段时间一定要活在虚构里,但他已经无法获得一个完全

离开现实的纯虚构环境。比如几天前河北定州的一位82岁老传承人告诉他说,当地的一个民间戏快要灭绝

了。他一呼叫,我就得从虚构的世界里出来。

《俗世奇人》这样的故事很短也好写,每篇大约2000字左右,冯骥才称它为超短篇。 只能写这样超短篇的小说了。想写的太多,不知有没有时间.冯骥才说,却是一副释然的样子。

我随缘,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

(选自2016年1月2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2013年主

持成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4.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994年、1996年前后,冯骥才从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彻底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者。{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B.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与大到教堂,小到羹勺内涵相同,都倡导普查国内文化。

C.没有两次法国出行,冯骥才就不可能着手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田野调查工作。

D.冯骥才认为小说家应该具有纯虚构式的思维,这说明目前的创作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文

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过时了。

5.请找出不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内容上记录了代表冯骧才成就的典型事例,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B.表达上以叙述为主,遵循真实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的倾向暗含其中。

C.文章主体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详写人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略写其文学创作成就。

D.有记者提问、人物对话,较多地保留和引用冯骥才的说话文字,再现现场情景,不同子一问

一答的人物访谈。

6.冯骥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原文概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来年还种麦子 行吟水手

鹁咕咕一一咕。

鹁咕咕一一咕。

村后杂未林里传来鹁鸪急促的呜叫。有经验的的农人一听到这样的叫声,就知道不久会有大雨来临,

得赶快趁着天晴收割地里黄熟的麦子。

满仓老汉做好了早饭,瞅了瞅天上的太阳已经两竿子高了,他估摸着麦穗上的露水该干了,就来到了

儿子来喜的屋门前,狠劲咳嗽一声,说娃吔,快起,吃了饭咱爷俩把南坡那一亩地麦子给收割回来,只怕

这两天要下雨哩。

来喜含混地应了一声,说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满仓老汉知道儿子昨晚从城里回来得迟,就由着他

去睡了。

昨天,满仓老汉正打算通过,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家帮他收割麦子,没想到儿子竟主动回来了,

这多少叫他有些感动。前两年都是他打过好几个后,儿子才磨磨蹭蹭回家和他一起割麦子的。

满仓老汉很快就吃完了简单的饭食。他过去一看,儿子的房门仍然紧闭着。

五黄六月天,正是龙口夺食的紧要关头,连绣花女都要下床,谁还敢耽搁?这样的天这样的麦季,狗

日的来喜还能沉得住气呼呼死睡?满仓老汉憋了一肚子气,抡起拳头嘭嘭嘭砸了几下门,说,来喜来喜采

喜!来喜在满仓老汉一阵紧似一阵地敲打下,不情愿的穿上衣服开了门。他吧唧了一下嘴巴,打了个长长

的哈欠,睡眼惺忪地说,不就是收割麦子吗?又是敲锣又是打鼓的,我还以为地震了,弄得人连囫囤觉也

睡不成。

满仓老汉说,来喜娃呀,你这次回来难道不是为了帮我收麦子?

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湖南怀化2017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这客观上有利于

A.防范诸侯割据 B.扩大统治区域

C.监督商朝残余力量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段话主要强调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 D.男耕女织的家庭关系

3.汉高祖刘邦颁布“贱商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人及子孙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汉武帝与汉高祖的商业政策相比,其不同之处是

A.打压商人的社会地位 B.禁止民间商业的发展

C.对商业实行干预政策 D.对商业实行放任政策

4.清朝末年,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加赞赏,甚至谭嗣同等人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这反映了

A.黄宗羲的思想实质上是民主思想 B.黄宗羲的思想是引入西学的桥梁{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C.改良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古代民本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思想

5.赵冈在《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写道:从14世纪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人工操作生产的记载,惟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B.小农经济的竞争

C.民营手工业的竞争 D.西方国家的竞争

6.学者马勇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西文化冲突,地方政府的偏袒等因素是义和团运动的触发点。但仅仅说到这里远远不够,依然显得太抽象,很显然,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还有具体原因,即《马关条约》。这是因为这个条约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 B.给予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权

C.又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

7.民国初年,有学者认为,中国革命是以种族思想争来的,不是以共和思想挣来的;所以皇帝虽退位,而人人脑中的皇帝未退位。这一认识

A.肯定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为辛亥革命做了充足思想准备

C.是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D.对思想启蒙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8.党的“八七会议”规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这些土地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的有计划地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还认为,“必须实现于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斗争之中”。由此可知,“八七会议”

A.对中国革命认识尚未完全成熟 B.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C.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 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9.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了美国驻华外交官戴维斯的报告:“„„蒋介石对共产党人搞封

锁,从而使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就迫使他们逐渐依附俄国。要是美国派一个观察团到延安去,那就会打破这种孤立无援状况,削弱依附俄国的趋势,同时又能遏制蒋介石试图以内战消灭共产党的愿望”。此材料说明美国

A.彻底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对蒋介石抗战已经丧失信心

C.试图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局面 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

1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示:(一)蒋介石„„在东北占我四平、长春等地后,现在又在华东、华北向我大举进攻,将来亦有可能再向东北进攻。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三)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处于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11.“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 这段话出自

A.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时的讲话 B.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讲话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的讲话

12.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粮食实行超购加价和奖励办法,全国粮食平均加价5%。1961年提高收购价格,提价幅度为粮食20%,油料13%,生猪26%,禽蛋37%。同年4月还决定对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并把农副产品划为三类,实行不同的收购价格。这表明我国

A.着手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B.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统购统销政策成效显著 D.加速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13.雅典公民大会每月召开三到四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材料反映的参政方式

A.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

C.源于雅典的小国寡民特征 D.充满了人类理性主义精神

14.英国陶瓷品牌“韦奇伍德”开办于1769年。创始人韦奇伍德在陶瓷工场内将原来一个人完成的陶瓷流程分成几十道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工人必须按固定工作时间上下班,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不可以自由散漫。由此推断,“韦奇伍德”陶瓷成为品牌主要得益于

A.手工作坊化 B.生产标准化 C.管理工厂化 D.手工工场化

15.亚当·斯密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材料反映的思想

A.盛行于新航路开辟时期 B.与启蒙思想相呼应

C.促进了商业革命的发生 D.体现了人民主权说

16.1871年威廉一世加冕前夜,他对成为“德意志皇帝”持很大保留意见,他希望接受的皇帝称号是“德国皇帝”。与前者相比,此称号更为威严,但包含有对非普鲁士地区行使君主权利的意味。这表明德意志帝国即将实行

A.联邦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17.1998年,在法国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上,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拉扎尔夫人动情地说道:“《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 对拉扎尔夫人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

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8.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赞扬一位科学家将地球、天体联系在一起,将其放在宇宙中进行研究。他指的是

A.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19.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法案规定:美国将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作为战后复兴经济之用,凡是参加的受援国,都应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该法案客观上

A.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壮大 B.扶持和控制了西欧国家

C.使“冷战”重心发生转移 D.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20.20世纪,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一切有收入的人定期交纳保险金;对全民实行免费医疗;实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对煤炭、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钢铁、电力、电报和无线电通讯等部门实行国有化。这一措施

A.克服了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B.扭转了二战期间的经济困境

C.解决了70年代的经济“滞涨” D.促进了二战后初期经济恢复

21.经济学家吴敬琏这样评价苏联某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没有实质性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如此,还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加剧了地方割据,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而使经济出现混乱。他评价了

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2

A.制度变迁 B.国际机遇 C.政府主导 D.中日建交

23.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 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 成立。从G6到G20说明

A.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24.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这四幅作品反映出

A.文学流派演变历程 B.反传统思维深化

C.批判现实精神兴起 D.传统文学被淘汰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选择题(共3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周书》曰:“国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国更立法以典民,则不祥;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百官服事者离法而治,则不祥。”故曰: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之所以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故曰“法”。

——摘自《管子·任法》

材料二 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法的”法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法律的力量来自于某一正当权威所规定的东西,而不是仅仅来自习俗、习惯或以前的合法判例;他们把制定法律的权力叫做“最高权力”,认为这种最高权力属于皇帝所有。„„罗马法所保护的是国家或政府所认为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或个人的自由。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这时人们所规定的事情就是公共的,正如作出规定的意志是公意一样。正是这种行为,我就称之为法律。我说法律的对象永远是普遍性的,我的意思是指法律只考虑臣民的共同体以及抽象的行为,而绝不考虑个别的人以及个别的行为。因此,法律很可以规定有各种特权,但是它却绝不能指名把特权赋予某一个人。我们还可以看出,法律既然结合了意志的普遍性与对象的普遍性,所以一个人,不论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就绝不能成为法律;即使是主权者对于某个个别对象所发出的号令,也绝不能成为一条法律,而只能是一道命令;那不是主权的行为,而只是行政的行为。立法者在一切方面都是国家中的一个非凡人物。如果说由于他的天才而应该如此的话,那末由于他的职务他也同样应该如此。这一职务决不是行政,也决不是主权。使一个国家的体制真正得以巩固而持久的,就在于人们能够这样来因事制宜,以至于自然关系与法律在每一点上总是协调一致,并且可以这样说,法律只不过是在保障着、伴随着和矫正着自然关系而已。但是,如果立法者在目标上犯了错误,那末,国家便会不断地动荡,终于不是毁灭便是变质;于是不可战胜的自然便又恢复了它的统治。如果我们探讨,应该成为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目的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便会发现它可以归结为两大主要的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

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管子和古罗马的法律意识,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1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卢梭在对法的认识上的进步之处,并据此分析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11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一个过程的实现,是“通过成千上万的个人的生活自己完成的,在很多人遭受痛苦,而另一部分人兴旺发达的时候,他们的世界则按现代形象得到重新塑造。最后,西方的所有人都已获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个新的生活方式的获得,宜布了旧的文化观念的解体。一种小型的、淳朴的,在信仰和习俗上同质的稳定的社会,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转变了。 因此,城市化,在造成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的转变过程中,也导致了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

——都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杜会变迁》

评材料中关于城市化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是以商业和宗教这两种途径接近中国的,不过起初宗教交流就很活跃。明末清初,一批来华耶稣会会士由于精通中国文化而获得高官的赏识,其中最有名的是利玛窦,他们脱下僧袍,换仁了儒服,通过与儒家学者们谈天、辨论,用三棱镜、自鸣钟和地理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汤若望精通天文,后来他在满清官廷担任过钦天监监正的职务。耶稣会会士在皇室中发展了许多教徒。会士们将大约7000种西文图书带到了北京。17 世纪时会士与中国学者合译出了大约380 种著作,这些书多为神学著作,但也有一些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医药、气象、机械、解剖学、动物学、逻辑以及欧洲政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汤若望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出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一书。

——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风东渐,对中国的传统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等清政府认识到这一点时已为时过晚。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曾编译《 四洲志》 ,此书后经魏源增补为《 海国图志》。魏源的思想新旧参半,他在提出上述主张的同时,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自强运动”便脱胎于这种思想,该派中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机器制造技术,这实际上是魏源等人“经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孙子兵法》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正好表明了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不幸的是,中国太大了,士大夫们墨守成规、思想闭塞,对外界情况麻木不仁,因而西方的影响主要只是局限于香港等通商口岸地区。

——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学东渐发生的变化。(6分)

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16怀化地理中考分析及2017预测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6年怀化市中考试题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

1.考试范围:

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等四个部分的内容。

2.内容与结构:

本次测试试卷试题共31题,设置了两道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2分1个小题,共50分的分值;第二大题为综合题,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图表分析、资料分析、问答等类型,共50分的分值。

第一大题选择题考查知识内容

第1小题~第6小题考查的是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共12分

第8小题~第16小题考查的是世界地理部分知识,共18分

第7小题与第17~第24题考查的是中国地理部分知识,共18分

第25小题考查的乡土地理知识,共2分

第二大题综合题考查知识内容

第26题考查内容主要学看地形图,世界地理知识,共7分

第27题~第28题考查大洲的认识及国家世界地理知识,共19分

世界地理知识占分值26分

第29题~第30题考查内容是中国的河流与认识区域部分知识,共16分

第31题考查的是湖南乡土地理,共8分

整张试卷:地球与地图占分值12分、世界地理占44分、中国地理部分占34分、湖南乡土地方文化常识占10分。分值分配基本符合《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地理》的要求。本次试卷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达到80%左右,图类题占的比例大,选择题有6幅图,再加综合题,共十多幅图。今后学习中要注重读、析图,符合地理理念以图析文。

二、试题的难度

本次试卷试题难度适宜,杜绝了偏题、怪题。容易题约占68%,稍难题约占17%,较难题占15%,整张试卷难度值控制的比例较为合理。

三、试卷考查的目的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求,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例如第26题第4小题,图中甲村、乙村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合理即可)。这也是考查学生对聚落的形成条件是否了解,能结合图分析出来聚落形成条件。答案不是唯一,降低了难度。同时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已知道和理解的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8题,阅读“一带一路”资料及图表分析出并解答题目,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读图析图等能力。

整张试卷贯彻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是否能在实际中运用,着重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析图、读图、归纳、绘图、综合图表等各种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问答题多数注重开放性与探究性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不强求答案的唯一性。

“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试卷中大多数试题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例如:选择题第1题,第12题,第5题,第18题,第20题等题目都是从生活实际中选一些最常见的片段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试题特征

本次考试试题具有以下特征:

1.试题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有些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

2.试题大多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第20题,春节期间,怀化市某街道上出现大量车牌以粤B开头的车辆,这些车辆来自( ) A.福建省 B.广东省 C.辽宁省 D.吉林省 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类题,也很感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试题中材料题大多与时事相关联。如第27题的材料一就是时事政治的材料;第16题,第31题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这也是时事材料。这种题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也会主动去完成。

4.试题的主题思想贯穿着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助于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全球意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5.试题中有多幅图,符合地理“以图析文”的特征。达到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的目的。

2017年地理中考备考策略

2017年地理中考将近,备考学子期盼自己能考出好成绩,为自己的毕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就地理初中会考复习备考方面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细致地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及《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及各会考试题,注意收集中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使复习之战有的放矢。

中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重视历年会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中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提高复习的效果,必须把中考试题渗透进课堂,落实到训练中,各知识点的难度要以考试中的能力来界定。

近几年试题特征:(1)突出会考中考查地理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覆盖面积广泛。(2)强调能力意识,加强探索能力的考查。(3)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地理思维空间。(4)积极创新,注意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各种思维。(5)注重加强与实事的联系,世界上发生新的重大事件都会用作考试的素材,挖掘考查的地理知识。(6)适当降低难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力求在复习中做到:(1)教学讲授的内容与考查的内容相符。(2)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3)关注国际上发生的重大实事事件、挖掘地理知识。(4)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图析文。(5)注重生活实际联系教学。

二、应对中考复习的几点想法。

1.熟读课本,落实基础

初中地理课本共4本,七上世界地理概述,七下认识世界地理区域、地理大洲、地区、国家,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概述,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的区域地理。

试题不超过32道题,第一道大题为选择题,25道单项选择题,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难度适当,会有1~3道题目略难,体现区分度。第二道大题为综合题,题目中有读图题,有分析资料题,有问答题,要求填空用语精练、准确、短小精悍。

上述题型,都要求学生基本功扎实,熟悉课本内容,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地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课本上的黑体字、阅读材料、活动题、各种图文知识等都不能忽略,要熟悉甚至要多加熟记。

2.熟记地图,以图析文

各个地区的地理会考试题中涵盖了大量的地理地图。因此,课本中的各种地图多看多识记,经常回看地图中所表述的地理信息,并加以识记。

3.多练多考,提高能力

第一,多练课本中的活动题。课本中活动题有读图回答问题,有讨论题,有开拓思维题,有基础题,每一本书,每一个题都不能忽略,练好达到熟记。

第二,找课外练习中的练习基础题,读图题,便于所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

第三,多考各类综合试卷,各类会考试卷。多考查自己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找出问题所在。多考各种会考试卷,掌握会考的动向,有针对性的复习。

4.关注时事,开拓视野

多关注国际上发生的各类时事,挖掘出时事事件中的地理知识,把时事事件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识记,以备考试。

5.注意书写,精练语言

在书写中常见问题:地理科学性错误,缺乏地理素养,错别字,缺乏地理术语,只会讲大话,读不懂设问,不会审题,书写不规范,知识点不能列点阐述,硬凑答案,胡乱多写,让阅卷老师做多项选择题;各类书写问题:字迹太小,字迹模糊不清,字迹不工整等不利于考试的各类问题。

平时在练习,做试卷中,答案要进行纠正,要把地理思维和地理知识进行联系、联想、整合、组合等,要做地理有心人,在平时学习中都注意地理书写的正确,地理术语的识记,养成正确的地理素养。

2017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怀化市2016-2017学年上期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春秋时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诗经》结集,然后进入以《春秋》为代表的历 史文化时期,各诸侯普遍拥有城邦‚国史‛,即所谓‚百国春秋‛;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开始形成, 完成了从神的哲学向人的哲学的转变;一种新的人格—君子人格在此时形成,士人们以特有的礼乐修养 实现了君子人格的理想。

②‚赋诗言志‛构成了春秋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春秋士人在外交、宗教、教育、政治中 普遍地赋诗称志。他们赋诗时点出《诗经》中现成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 场。《左传人》赋诗74首,见于今本《诗经》的59首,其中国风24首,小雅27首,大雅7首,颂诗1 首。《国语》记赋诗7首,其中国风2首,小雅4首,逸诗1首。春秋时期从摄职从政的男子到闺阁中的 妇女,从中原各国到被认为异族的荆蛮、姜戎都练就出触景赋诗脱口而出的本领。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 面的社会生活。因而顾炎武在《日知录·周末风俗》里讲‚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绝不闻矣。‛ ③‚歌诗必类‛是春秋赋诗的思想原则。孔颖达说:‚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因此,春秋赋诗即使 心有逆杵,也尽量通过赋诗的艺术氛围造成一种平和的气氛。‚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是春秋人赋诗的结 构方法。《左传》襄公八年记晋范宣子出使鲁国,宣子赋《摽有梅》。《摽有梅》本是一首情诗,写女子 企望求婚男子及时而来,莫误青春,范宣子希望鲁国与晋国共同出兵攻打郑国,特赋此诗。作诗者有作诗 之意,赋诗者有赋诗之意,两者多有矛盾,赋诗者根据需要选取自己表情选意的部分,或是一首诗,或是 一章,或是一句,甚至一字,赋诗方式灵活。

④春秋赋诗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给我们许多启示。首先是关于时代的,从《诗经》结集到《楚辞》兴 起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是诗歌创作的冷寂时期。有人以‚《诗》亡然后(春秋》作‛来解释,认为历史 散文的繁荣替代了诗歌创作的繁荣。通过赋诗现象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已有之诗的运用替代了诗歌 创作的繁荣。其次是关于文学的,经学家们常说《诗经》编辑的目的是‚王者所,观风俗,知得失,自考 正也。‛通过赋诗的考察可以看出,《诗经》的编辑既承担着政治教科书的功能,也是出于贵族阶级文艺 欣赏的目的。第三,春秋赋诗现象是在春秋发达的城邦文化的土壤上发生的。我们常随着经学家把春秋时 代当作乱世来描绘,其实春秋是一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新的哲学精神新的人格精神在这一时期成熟。 以《诗》为代表的艺术精神成为春秋君子人格的基本品格,赋诗成为这-A格的表现形式,诗学精神成了 这一时期人们自觉的追求。

——(摘编自傅道彬《‚赋诗言志‛里的春秋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群雄纷争,诸侯国林立,许多诸侯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史,即所谓“百国春秋”。

B.哲学在春秋时代完成了突破,形成了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思想也由神的主题转向人 的主题。

C.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闺阁女子的必备修养,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面的 社会生活。

D.顾炎武在《日知录-周末风俗》中写出了春秋时代宴会时人们风雅问答,也代表了春秋与战国 不同的文化风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颖达所说的“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意即人们歌吟古诗要从友善的愿望出发,达到友好的目的。

B.襄公八年,晋范宣子出使鲁国赋《摽有梅》,将一首款款深情的诗篇变成了提出缔等结军事 同盟的主张。

C.春秋时代的“赋诗”,主要是指人们引赋前人已有之诗。其所言之志,则多为作诗之志,而 非引诗之志。

D.春秋时期经历了从诗的创作期走向诗的应用期的历史变化,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用诗 时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文化空前繁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将之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 代”并非没有道理。

B.春秋赋诗多出自国风与小雅中的诗篇,这充分说明了国风与小雅艺术成就高,深受当时人们 的喜爱。

C.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春秋社会描绘成礼崩乐坏的乱世,它同时也是一个礼乐文明进入了经典化 与普及化的特殊时代。

D.春秋中叶以后诗歌的创作进入了萧条时代,人们称赋已有之诗,而没有了文学意义上的诗歌 创作,没有了作诗的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冯骥才今年74了。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着明白自己?‛

问他到底看明白没有呢?他回答说,看明白了。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梭,刻意或随性。 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采访他时,他说起什么来都高兴,惟独讲起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和村落来,表情就变得格外严肃。 ‚我想我的岁数大了,我更希望年轻人接着做下去。‛他对我们这些在座的年轻人说。

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那段时间,他写出了一 批‚俗世奇人‛的故事,共18篇,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也是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 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

上一篇:2017重庆涪陵区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17年高考作文广西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