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2-09-05 点击:
2017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篇一
广东省2016-2017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上姓名、考试号等栏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潮汕有句俗语:“千年亲戚,万年祖宗”。这句话隐含了这样的意义:由姻亲衍生的亲戚远远不如家族男丁开枝散叶所组成的宗族重要——祖宗才是根本的、长久的。这种对祖宗——“根”的深深依恋——是潮汕乡土社会突出的文化心态。
从历史上看,潮汕一直以“国角尾省”自称——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偏僻,更多的是基于在“居中自傲”的中原王朝,这样的称谓表明了潮汕文化一直处于中原主流文化的边缘和受
排斥。而潮汕人作为中原的流民,为了逃避战乱或者希望摆脱生存的困境而不得不背井离乡、举家迁徙,流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泪的历史——“十里路埋千百冢,一家人哭二三般,犬含骸骨形将朽,鸦吸骷髅血未干。”虽然他们来到了这个在他们看起来非常适合居住的南蛮之地——潮汕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十分适合人的居住,但是地少人多的矛盾却成为了其农业文明难以发展的瓶颈,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技术怎样的革新也只能是勉强度日而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更多的生存资源!
因而,作为长期生活在死亡威胁的恐惧当中的人,其对来源于外在的威胁是十分敏感的。在长期的流亡迁徙当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灾难,在到达目的地后,人地两生,水土不服,披荆斩棘,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淘汰,又有多少人抛尸骸于异乡?而在怒海中讨生,在近代科学和航海技术未发达之前,海洋对于任何企图跨越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挑战。因此,倘若不是因为极端贫困很难想象会有这样勇气和决心!
来自于背井离乡的悲哀,来自于在流亡迁徙过程中的生存威胁,来自于在异地他乡低贱工作带来的软弱、无知和依附,这些都促使潮汕人深深地明白:个体在这样的过程中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群体和集体才能帮助大家度过天灾人祸的困境。非团结不足以图生存,非互助不足以言发展。这种对群体和集体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了对宗族强烈的信任和依赖。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如同中国其他乡村宗族一样,在建国之后由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使宗族活动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并没有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因此,当这样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之后,这种农村宗族势力的“死灰复燃”成了必然。正如研究学者所注意到的,“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使很多农村地区家族势力的根本特征未受到冲击,如血缘性、聚居性和封闭性等。”而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的设置使潮汕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也为潮汕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原有组织体
系丧失了调控的能力,而一元化的意识形态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趋于瓦解,促使潮汕乡村开始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分化,这样为乡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的出现和传统文化的恢复提供了空间。并且这种原来的宗族认同意识非但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消解反而得到了加强。
(摘编自《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潮汕地区宗族问题初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角尾省”的称谓既是潮汕地理位置偏僻的表现,也表明了潮汕文化自古而今处于中原主流文化边缘和受排斥。
B. 只有团结才能图生存,只有互助才能求发展的集体和群体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了对宗族强烈的信任和依赖。
C.血缘性、聚居性和封闭性等作为很多农村地区家族势力的根本特征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并没有受到冲击。
D.潮汕乡村深刻的经济社会分化,为乡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的出现和传统文化的恢复提供了空间,使原来的宗族认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得到了加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千年亲戚,万年祖宗”,可见在潮汕地区养儿传宗接代组成的宗族远远要比嫁女姻亲衍生的亲戚来得重要。
B.潮汕先民为了逃避战乱或者摆脱生存的困境,从中原迁徙到非常合适居住的潮汕地区,其流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泪的历史。
C.建国后,农村宗族势力必然会在强大的政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之后“死灰复燃”。
D.汕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所带来的潮汕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农村原有组织体系丧失了调控的能力并使一元化的意识形态瓦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地少人多,无论技术怎样的革新,农业文明在潮汕地区始终难以发展,所以当时的潮汕人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更多的生存资源。
B.在作者看来,是极端贫困迫使潮汕先民不得不拿出勇气和决心,从中原流亡迁徙到潮汕地区,努力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困难在异乡求生,甚至努力在怒海中讨生。
C.在流亡迁徙的过程中,潮汕人认识到个体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群体和集体才能帮助大家度过天灾人祸的困境。
D.潮汕地区的乡村宗族并没有因为建国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因此其宗族活动是暂时处于停滞状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谕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
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许以功名显 许:炫耀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 雅:向来 .C.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 白:禀告 .D.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肆:市集 .5.对文中加点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B.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C.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2017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篇二
广东省百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语文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中国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是‚师法造化‛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全然不同,造化并非一山一水,亦非万物之集合。造化是大衍运行、生成化育,是创造和变化。造化有道却无定法,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所以中国文人画家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起兴是在时机之中由一物一景引发的感怀兴致,世界与人的共在关系由此情激荡而出。所以此时所说的世界,既非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亦非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当是时,万物皆备于我而有我在焉。山水者,本是天地之假名,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承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用古人的话说——自有沟通天地之工。这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说,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彻底扰乱以至于粉碎了。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 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因而它也就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在这种境遇中,山水画早已经被抛掷到一种不及物状态,深深地陷入其表述与本体的危机。
山水画是一种回忆,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现实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而今日艺术家,则无时不以艺术创作自律,动辄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诩,距山水之道远矣。 山水,是一门世界观的艺术,它能够发显造化之秘,皆因其终极原则是‚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法‛就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也超出了法令、制度之范畴。‚法‛之为法,通达于自然。‚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山水画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此‚造化‛绝非一山一水,而是生成变化;此‚心源‛也绝非主体的精神,是天地之心。天地不仁,天地本无心,画者欲取造化之无尽藏,继而为‚天地立心‛。这正是中国山水画之‚不二心法‛。明清以来,画者自囚于书斋之内,流连于古人之法,此自然心法寥落已久,此不惟画者之疾,亦为思者之憾。
近世之‚山水危机‛绝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在百年后看来,山水之危机实是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也意味着历史观的破碎。在二十世纪的山水画面上所呈现的是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是一个符号与意象的乱世。
山水经验与我们的感受力虽然已日渐衰微,却并非不可挽回。要在当下重新点亮山水之世界经验,并非于滔滔逝水中寻找记忆的刻度,我们得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与现成经验的斗争中重新发现。
(摘编自高士明《山水的危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要“师法造化”,但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完全不同,这里的造化指的是创造和变化,而不是一山一水和万物之集合。
B. 中国文人画家在创作中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是起兴,因为造化有道却没有定法,师法造化就是求得万物生成变化的关键。
C. 中国文人画家眼中的世界不是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也不是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
D. 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是沟通天地的技艺,承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山水画和观山水画都是一种回忆。前者使回忆可视化,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令回忆现实化,沿着图画回返造化。
B. 古人观画,中介是画卷和真山水的经验;今日艺术家则以艺术创作自律,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夸,远离山水之道。
C. “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中国山水画家所想完成的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而是造化世界。
D. 山水遵循的终极原则“道法自然”中的“法”,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和法令、制度的范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山水画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因而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
B. 取造化的宝藏为“天地立心”是中国山水画唯一法则,而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家,自闭于书斋,流连于古人之法,这是画家的大忌。
C. 要挽救山水危机,重新使山水的经验闪光,不是从传统中去挖掘经验,而是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重新发现。
D. 近世之“山水危机”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和历史观的破碎,二十世纪的山水画呈现出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就是例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尽管看上去只有一个被触手包围了的嘴,但是箱水母,或者叫立方水母(原意是‚呈立方体的动物‛)的确有眼睛,而且结构与人类的非常相似:具有晶状体、角膜和视网膜。但奇怪的是,尽管有这些复杂的结构,箱水母却是永久性的视力模糊。
这是因为箱水母没有脑,只是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它没有中枢处理功能,它的模糊的视觉却能告诉它所需要知道的一切:多大啊,我能吃它吗,它会吃我吗。
体型为立方体的箱水母躯干的四面各有一个像球杆一样的短柄,而眼睛就位于这四个短柄上。除了两只辨别能力强的眼睛外,每个短柄上还有四个轻度感光的凹孔。同样,这种结构是与它们没有脑相吻合的,因为脑是整合感觉信息的部位。对于箱水母来说,发现一个天敌和辨别白天与黑夜属于不同的工作,要求由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完成。
箱水母的眼睛不同于其他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因为它们在物种演化的过程中,早在5.5亿年前就分化成了不同的分支。
箱水母视力尽管不佳,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箱水母能够飞快地游动(某些种类的速度能达到每秒1.8米),并能够绕过障碍物,这就意味着它们能够主动追击猎物。这一点与钵水母类不同,钵水母只是软软地漂荡在水中,等待食物游到自己的身边。
箱水母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也对它的另一个重要的适应性的解释有所帮助——它的毒性巨大。一种叫作海黄蜂的箱水母可能是地球上最毒的生物,被它刺伤,人会感到难以忍受的剧痛,同时伴有强烈的灼伤感觉。毒液会伤害神经系统、心脏以及皮肤,三分钟内会致人死亡。全世界每年超过1万人被它刺伤,而且经常有人死亡。
另一种箱水母几乎具有同样的毒性。它更具危险性的原因是:在水中不易被人发现,呈透明状,体型比一粒花生还要小,而且浑身布满了刺细胞。被它刺到,即使侥幸逃脱,也会患上一种叫伊鲁康吉水母综合征:剧烈疼痛、恶心、呕吐、极度高血压并且叫人产生绝望情绪。这种箱水母的名字是根据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一个民间传说得来的,这个传说讲述了到海里游泳的人就会受到箱水母的攻击并患上一种可怕的病。这种毒液会促使身体的‚打或逃‛激素,特别是去甲肾上腺激素大量释放,从而导致患者经常惊恐而死。为什么箱水母的毒性这么大?它的毒性与视觉有怎样的联系?这是个有关尺度的问题。
因为它们有视觉,喜欢采食比自己本身大的猎物,为了防止猎物对自己相当精致的触手的伤害,它们需要迅速麻醉猎物。之所以它们的毒性只有对我们才是致命的,是因为当我们无意中遇到它们时,我们对于它们来说显得太过于巨大了,所以我们就会受到它们比平时刺杀猎物更多的触手的攻击。
(摘编自约翰·劳埃德、约翰·米奇森《动物趣谈——箱水母》)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箱水母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它没有中枢处理能力,但它模糊的视觉,却能够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B. 箱水母躯干的四面各有一个短柄,每个短柄上都有两只辨别能力强的眼睛和四个轻度感光的凹孔,它们的功能相同,用来完成相同的工作。
C. 箱水母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在5.5亿年前的物种演化过程中,箱水母与其他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分化成了不同的分支。
D. 有一种箱水母的名字来源于澳大利亚的民间传说:海里游泳的人会受到箱水母的攻击并患上一种病,导致人的某些激素分泌紊乱。
5.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箱水母所具有的特征。(4分)
6. 人为什么会被箱水母造成致命伤害?请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 流 放 地①
契诃夫
②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
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是鞑靼人在哭。‛‚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2017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但对于现实却不适用。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
B. 流放地满天星星,周围也是一片黑暗,这与年轻鞑靼人的家乡一样,可他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关键在于他不适应新环境。
C. 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D. 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E. 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8. 小说中的谢苗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 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6分){2017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唐等四人不可用,他..
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 ...
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起为中书舍人。会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諲,..
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牟。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
[注]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
‚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
【注】王黼、张邦昌,当时朝廷权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B.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C.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D. 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
C. 幸维扬,文中指皇帝到维扬。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 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心意,被他拒绝;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
B. 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
C. 潘良贵敢于直言。吕颐浩私下告诉潘良贵要提拔他,潘良贵直言担心这种做法;向子諲和皇帝说废话,潘良贵厉声制止,而得罪了皇帝,被皇帝罢官。
D. 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5分)
(2)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①送韩揆之江西
李季兰
②③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
④⑤⑥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 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首联与《诗经·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 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 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 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15. 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
“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2) 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华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
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的两句是“ , ”。
(3) 苏轼《赤壁赋》写游人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上,随波漂荡的两句
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文化。走进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企业,扑面而来的厚重文化底蕴总让人如
②自己却走火入魔、自废武功。 ③ ④2016国歌曲传统带来了诗意的表达方式‛。
2017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篇三
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写作03 Word版含答案
写作03
第五节 开头、结尾
1. 下面是《心灵上的播种人》一文的开头设计,请选出不好的一项( )
A.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妈妈,我对妈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在我心中播下
了追求美、渴望知识的种子。
B. “师生情意深,携手并肩进。文明礼貌花,秀气满园春„„”,歌声从窗
口飞出,飘进我的耳朵,拨动着我心灵的琴弦,发出悦耳的和声,似微风拂过水面„„
C. 在我心灵深处播种的人实在很多,让我写谁呢?写老师?从小学到中学,
我有许多可敬的老师,写谁好呢?写父母?他们把我从小拉扯到长大,教会我诚实做人„„哦,写奶奶!虽说她没有文化,但她那为人处世的故事,一串一串,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激起多少波澜,似清泉,似蜜糖,在我心里流淌„„
D. 农民播下种子,经过辛勤劳动,结出丰硕的果实。老师在我的心灵上播下
理想的种子,如今已经发芽成长了。
答案:C
解析:开头啰嗦,拖沓冗长,不够简洁明快。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色彩,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生活追
求„„
请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开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示例一:
为生命着色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题记
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
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是春的万紫千红,夏的浓荫绿树,还是秋的金黄世界,冬的洁白剔透?(妙用题记和巧用比喻)
示例二:
为生活调色
有人说,生活是红色的,它给予人似火的灼热,使人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有
人说,生活是蓝色的,它给予人沉静与理智,使人像大海那样有宽广的胸怀、宏远的气魄;有人说,生活是绿色的,它给予人青春的梦幻,使人期盼在有限的生命中寻觅绿色的美丽;有人说,生活是灰色的,它布满了陷阱和失败,让你遍体鳞伤,愁容满面;有人说,生活是黑色的,山穷水尽,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 (巧用修辞——排比)
3. 请你根据文章的标题和后面的内容拟写一个开头和结尾,至少运用一种修
辞手法。
只如惊鸿照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着一袭纱衣,撑一把纸伞,从郑愁予的江南里缓缓走来。他笔下的三月,那
三月里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秀美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轻轻地,悠长而略带惆怅的情感从他口中吟咏而出。人的一生,永远都在寻找心灵的归属。漫漫长途,一脚踏进路旁小屋,想要停下,可是,远方才是你真正的家。感谢错误,因为忧伤之余,你发现,再远的征程都挡不住自己归家的脚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间精神小屋是完全属于你的。它等了好久,等你把它当成温暖的家。
执一卷诗词,觅一缕春愁,从陆放翁的满城春色里缓缓走来。他心中的沈园,是个凄美的错误。“东风恶,欢情薄。”与唐琬表妹的错误,成了铁血男儿一生的柔软的遗憾。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或许,这个凄美的错误用天各一方的距离让他们的心紧贴在一起。“错错错!”幸福,如果唾手可得,便体现不出金子般的价值。那个在沈园,在《钗头凤》里演绎了千年的错误,直到今天还可以将泪水唤回我们的眼睛。
掬一捧江水,寻一份豪气,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里缓缓走来。他眼中的赤壁,是个壮美的错误。东坡的一生,本来就受到许多错误的对待。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弃雕梁之美,而居松茅之椽。在不公的命运里,他尚且吟啸徐行,这小小的赤鼻矶,又何足挂齿?错误的地点遇上不错的人,错误的地点引发不错的诗情。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为情感找一个载体。不必太在意载体的对错,只要能让你向着天地高昂起灵魂的旗帜,便已足够。你还在为小小错误纠缠不清吗?且看东坡壮怀激烈,歌大江东去。
在这个过分讲究是非对错的时代,有些不伤原则也不伤大雅的小错误,恰恰
成就了人生的美丽。美丽的错误,让你拥有怦然心动的巧合,让你珍惜生命里的点点滴滴,让你包容命运中深深浅浅的缘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示例:(开头)恰如平静的湖心里误投的一枚石子,恰如幽蓝的天幕中惊
飞的一只鸿雁,恰如荒僻的草丛中偏巧开出的一朵娇花——人生的有些际遇,即使错了,也错得那么美丽。情感的青藤就在那美丽的错误中蠕蠕而生。{2017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
(结尾)生命,本是一潭静水,小小的错误,像是照影的鸿雁,只用羽翼轻轻一
点,便留下了美丽的涟漪。
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高度”为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
文。注意开头与结尾的拟写。
答案:【优秀例文】
高 度
生为林木,我当欣欣而向荣。
生为芳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作为一棵小草,不必羡慕大树的挺拔和威严,因为你可以与甲虫、露珠嬉戏;作为一股小溪,不必憧憬大海的广袤和深沉,因为你可以奔腾于岩石和山涧;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不必汲汲于天才的智慧、富翁的万贯,给自己一个高度,给自己一个定位,不在他人的阴影里喁喁低泣,在自己的一方天空下活得精彩!
给自己一个适合的高度吧!不要幻想于自己的理想境界,若能达到,更好;
达不到,不必气馁,曾经奋斗过足矣!北大才子海子写出篇篇经典之作,无数读者为之感动,疯狂!作为作家、诗人,有此,还奢求什么!可他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选择了卧轨,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画家梵高一生留下多少不朽的经典之作,那《向日葵》金黄的叶间仿佛可以喷薄出无限的生命激情,可他却为了一个女人,割下左耳以示忠心,在麦田里开枪自杀结束了一个旷世奇才的生命!
再看音乐神童贝多芬,在丧失听觉的条件下写下更为悲怆精彩的乐章,因为
他给自己的高度是“我是一名作曲家,我要把毕生精力贡献给音乐,感动芸芸众生!”事实证明了他的伟大!
同样是“狂人”,前者留给他人的是困惑与遗憾,而后者留下的是万众景仰
和不朽的传奇,这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高度不同!有时,一定的高度并未限制一人的能力,反而促使其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将生命之花绽放得如夏花般灿烂。
你有“一览众山小”的能力与气魄,我有“一鸟一天堂”的幸福与满足,你
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张扬与壮志,我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低调与智慧。你我都有不同的高度,我们在各自的高度下活得精彩!
或许足球场上再也不会有像马拉多纳这样的天才球员了,但球星仍在绿茵场
上奔驰,他们不愿超越前人,只求挥洒汗水,尽情展现他们的青春。
或许潘多拉学院再也不会有像苏格拉底这样的哲学家了,但那儿仍有层出不
穷的学生,他们不为语出骇世,只为捍卫真理而默默奉献„„
给自己一个高度吧!不为别的,就为活得更精彩!
【点评】这是一篇情理兼胜的文章,体现了作者一定的生活积累、思想沉淀
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开篇不俗,对偶、排比句信手拈来,文采斐然,并顺势托出作者的观点;再以海子、梵高、贝多芬为例展开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接着抒写个人独特的生命体悟,所论切题,引用体现较好的文学素养;结尾呼应开头,强调中心论点。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
第六节 素 材
1. 若以“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下面的论证说理中,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
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从不忘记自己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下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B. 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它们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
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C. “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人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
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是罗素的人生追求。
D. 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
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该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自不量力的事。
答案:C
解析:引用罗素的名言虽然点明了“追求”,却与“认清自我”无关。A项
属于举例论证,屈原的例子扣合“人生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认定”这一论题。B项、D项属于喻证,以“胡杨追求与沙漠抗争”“杨柳向往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来喻证中心论点。
2. 下面文段以“回报”为中心,但只有论述,欠缺实例的分析,请将其升格。
原文段: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其实,“回报”,就如诚实守
信一样,应该是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应该是可以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的。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回报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回报,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
我的创新:{2017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
下,霍英东先生用行动为“回报”这个词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全港捐献最多的慈善家,他捐出的善款超过150亿元。他并不认为财富与生俱来,也不认为财富是专供富人挥霍享受的,而是认为富人有回报社会的责任。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造就了一批率先致富者,富了不忘回报社会应当成为先富者的共识,
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下面是全国妇联最近公布的“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问卷调查的结果。
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前10位是:1.毛泽东2.父母3.周恩来4.雷锋5.刘翔6.成龙
7.任长霞8.刘胡兰9.董存瑞10.杨利伟。
而一年前由一家媒体进行的同样的调查,结果如下:1.毛泽东2.成吉思汗3.
孙中山4.成龙5.李小龙6.杨利伟7.黄继光8.雷锋9.林则徐10.袁隆平。
根据这两份调查的结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答案:审题指导:两组材料,分别给了我们10个英雄人物,我们不能孤立地
看每组人物,而必须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地看,将两份排行榜所提示的“英雄观”展开思考,选择立意;而不是只联系某一份报告中的一个或几个英雄,这是我们思考时必须加以注意的。下列角度都是可以下笔的好角度:结合时代和社会,正面写英雄排行榜的意义、作用;既可从调查者角度写,也可从被调查者角度写;
既可整体比较两份排行榜,也可选择某一点进行比较;还可反弹琵琶,写由英雄排行榜引发的社会现实问题;某一个人物(或某一类人物)排名的变化;某一个人物(或某一类人物)的出现或消失等。
【优秀例文】
请相信我们
——由两份调查报告看到的
作为“80后”这样一群年轻人中的一员,我发现我们的群体经常在网络、报纸等评论文章中被骂作“堕落的一代”,但事实呢?
事实绝非那些痛心疾首的所谓“专家”们所评论的那样。因为,从两份调查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我们这一代是很棒的,并且丝毫没有“堕落”的迹象。
“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这样一个调查问卷让我们看到,名列榜首的都是同一个名字——毛泽东。而同样两次都榜上有名的,还有雷锋和杨利伟。
其实,这几个名字就足
推荐内容